为了渤哥追来看的电影,老实说,真的是硬着头皮看下去的,不过看到最后,突然觉得这部电影拍得很高明,把社会很多真实的层面展现或者夸张地表现出来,看到唏嘘之处竟会觉得有点心酸地想要流泪,人生好像真的就是如此,有无奈,有颓废,有人情世故,有纠结和欲望。
我们曾经在乎的,曾经耿耿于怀的,可能瞬息之间就化为乌有,40万的金钱,一伙人处心积虑想要得到,努力的过程中有失败,有机遇,在最接近成功的那一秒你可能还是会失去。
突然就想到了极限挑战,得就是失,失就是得,先就是后,后就是先,在乎那么多却敌不过命运,一句很精辟的话:这就是命呐。
最后老萝卜得到了朋友偿还的40万,走在街头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干嘛,然后一个熟悉的井盖,40万又被抢了!!!
......导演,你出来,我们来聊聊人生:D就是太戏谑,太夸张,但这些又让这个电影颇具魅力,有时候感觉自己在在跟导演聊天,又像是在看一本书,就像一个高明的人在讲故事,而我在认真听。
故事或许是假的,但感情是真的。
长到这么大,终于慢慢理解谐星,理解所谓喜剧就是最大的悲剧,我们选择笑是因为我们知道哭,我们选择搞笑是因为我们已经历经过苦难,苦的就是甜的,甜的就是苦的,我又有一个不成熟的感慨,人活这一辈子,到底是图啥呀?
最后,还是要给渤哥鼓个掌,演技是真棒,做人也是真棒,从鸡条爱上您的,然后又知道大信信也喜欢您,我真是很开心,立一个flag:我要把渤哥的电影追完O(∩_∩)O
刚在皮皮网上看了《倔强萝卜》,看完后我相当庆幸我没花钱去电影院看。
说实话,本来在N年前看《疯狂的石头》的时候,觉得国产喜剧片终于迎来了春天,虽然无数人说那只是捡了人家盖里奇玩剩下的。
可是不可否认石头是相当成功了,以至于这种成功几乎引发了国产喜剧片的一种流行,大家都来多线条叙事,大家都来玩镜头感。
但是萝卜让我深深的失望了。
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看电影不过是种消遣,特别是喜剧片。
只要能笑就OK了,至于说其中的技术或者拍摄因素,其实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毕竟,国人大多数是不会在意这些的。
可是,关于萝卜,实在是让我这种非专业人士都看得相当眼花缭乱,不知所谓。
看很多评论说,萝卜里面蕴含了不少黑色幽默,让人忍俊不禁,但是我通篇看来,其实让我想笑的地方相当稀缺。
有的人说,每当杜海涛一出场,必然引发一阵笑声,那也是他天生长相具有喜感,但是我个人认为,一部喜剧片仅仅依赖剧中角色的造型和本身形象引发观众爆笑,这无疑已经很杯具了。
更加杯具的是,萝卜作为一个低成本电影,非要模仿商业间谍大片诸如007之类的那样打高科技牌,然后把国产山寨的本质发挥到一定程度,让人笑的同时却不知道为何而笑,当然,导演可以说,我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这就让人更加的无话可说。
其实刚开始,看这片子完全是冲着黄渤来的,毕竟这最近几年,国产喜剧领域就看着这个一哥了。
片子里黄渤的戏份很多,几乎占了80%以上吧,但是如此多的戏份,却通篇看来没有一个亮点,我只能说黄渤被这片子杯具了。
我其实很不想说,片子不好是导演的问题,毕竟我也知道,吃电影这碗饭是相当辛苦了,一部电影的完整拍摄,导演没功劳也有苦劳。
就如同当年我们政治老师告诉我们的答题技巧,简答题分析题尽量多写,好歹改卷老师会看在态度认真上给你多几分。
但是事实上,电影毕竟不是政治答卷,对于电影来说,主观因素过于重要,所以显得观众其实并没有那么宽容。
所以说,这片子拍成这种程度,只能是导演的问题了。
首先不说大量分镜头混乱无意义,其中黄渤在大桥(好像是)上奔跑的那组镜头,如今看来完全没意义。
再次是演员选角,这几个演员,黄奕以前看还珠3的时候就知道是花瓶了,于是这部戏也没期待她有好大的突破,可是也不至于花瓶到这种程度啊!
至于颇受好评的黄小蕾,我也只能说她演出了她的本色而已,其实如果大家看过另外部国产喜剧片《天下第二》的话,就知道其实黄小蕾演出这种水平那是有历史原因的了,实际上她在这部片子里面并没有太大的进步。
看了这部片子后,不得不说,编剧对一部电影的好坏简直起了致命的作用。
要是追究这部片子的失败原因,我甚至觉得编剧比导演更难辞其咎。
老实说,我不知道这编剧是怎么想的,说是无厘头吧,这片子的无厘头无非就是表现在几处及其不成熟的刻意模仿上面。
如果以前说《夜店》的失败在于台词过于苍白,那看了《萝卜》才会发现,夜店那台词也并非那么苍白。
一部电影,如果让观众看完后居然连一句典型的台词都没记住,那只能说这片子实在杯具。
当然,看完萝卜后我也不是一句话没记住的,笨贼宫爆的那句“keep walking”还是沾了CS的光让我记住了。
其实说到恶搞因素,我真的觉得国产的山寨精神相当高杆。
话说恶搞电影在历史上成功的例子也是很多的,比如说《惊声尖笑》系列,以及王晶的N多片子都在对大片进行无止尽的恶搞,当然在萝卜里也惊现了N多恶搞元素。
但是显然前两者成功了,后者的恶搞除了让人看了嘴角抽搐我实在想不出来更加确切的评价。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现如今80后的队伍过于强大了,以至于让田蒙在片子里卯足了劲加入诸多能引起80后共鸣的元素,比如说黄渤的超级玛丽,比如说WOW的亡灵序曲,比如黄奕在火车上用开心网偷菜……这些元素,除了让片子更加不知所谓跟杂乱无章,实在没起到更好的作用。
能把一部商业片拍成学生作业的水平,我只能说田蒙导演,你真的太杯具了。
好吧,其实这片子也并非一无是处的,毕竟它让我消耗了一个下午的无意义时光,片尾的花絮让我再一次觉得,拍电影是如此辛苦的事,以至于我们外行实在不该说太多的风凉话。
如果你现在满足以下条件:很无聊+不想动脑+想让面皮神经在近两小时的时间里进行不规则抖动运动,那么看看这片子也没啥吃亏的。
短短的周末晚上,原先是给球赛留下的,可睡眠不足让自己有些犯困,于是找部喜剧提提神,尤其还是大红人黄渤演的。
一部《疯狂的石头》捧红了黄渤,让这位长相近似猥琐的男人红遍大江南北,随之而来的就是片约不断。
据说他2年里拍了11部戏,乘着当红,也疯狂了一把。
其实之所以会留这部片子,是因为编剧张承,参与过这么优秀的剧本,水平不会差。
虽说本片大海报上的领衔主演写了三个人,其实看明白片子仍然是黄渤一个人的戏,黄奕、杜海涛更像是客串,戏份甚至不如马书良多。
为了一笔集资款,老萝卜卧“底”多时,发生了一系列爆笑的故事。
这样的剧情,拉了几条线,按照《疯狂的石头》思维方式,精密的捏合在一起,环环相扣,然后成品。
在得到乐子的同时,也不会觉得片子有什么漏洞,这也相当程度地提升了影片的质量。
挺喜欢这样的风格,国外也有一些类似的例子,只不过更多是剧情片,而咱都用在喜剧上。
其实说它模仿《疯狂的石头》也没什么不好,起码认可了片子的质量,否则学都学不像,又要挨骂了。
能把各个片段联系在一起,紧密而自然不做作,让人看了不想走开,那就是好片。
当然片子也有不足,黄奕、杜海涛那条线看上去有些多余,和主线联系度不够,本想敲诈老板,结果反而被匪徒敲诈,可这条线后面就没了,紧接着就是打给爸爸说自己相通了等等,成为影片最弱的部分。
给这部电影三星的评价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好看,只是因为它自身带有的一股子小气场。
这股子小气场正如央视的“第十放映室”里所提到过的,中国的喜剧电影正在走向一个狭窄但是类型化的区域(大意)。
这样的区域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大家走来走去走多了,这区域的新奇之处便几乎被大家看遍了。
黄渤演技没得说,杜海涛和黄奕这两个碎催完全不会演戏,尤其是杜海涛。
他在医院哭泣那场戏我看着都想拿刀扎他蛋。
电影结尾莫名其妙,而萝卜这个电影道具的穿插也是极其的幼稚和粗俗。
黄小蕾在这电影里很窈窕,她真的很像个按摩女。
这部电影无法不被看作是在模仿宁浩,模仿无罪,抄袭也是有理的,但这部电影却做不到颠覆,甚至连模仿也是做的不及皮毛。
从电影名称和剧情的毫无关系就可以看出来,导演完全是不细心、不认真和不努力。
2010年12月6日
今年国产烂片太多,都不太好起标题名了。
这导演就是一味的模仿《疯狂的石头》系列,多线索的故事,到最后非要凑在一起,演员大都饰演一些小人物,片子尽量搞笑,加一点点离奇,一点点伪装的对现实的嘲讽,小成本制作,这不是模仿《疯狂的石头》系列是什么?
本片中还拉来了出演过《疯狂的石头》系列的演员黄渤,这又是导演更应该挨骂的地方,黄渤现在正处于事业的高峰期,其喜剧水准在内地来说绝对是一流,这样一部电影完全是浪费了他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会损失一部分他的观众和机会,葛优在《气喘吁吁》中,虽然那片子也颇受批评,但是最起码那导演是肚子里有料的,只是没倒出来罢了,而且葛优也尝试了一个全新的角色类型,不能说是完全没有收获,黄渤在本片中的选择就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了,完全就是浪费时间。。。
除黄渤,黄小蕾外,其它演员此次表演都非常烂!
黄奕和杜海涛那两个人算是演员吗?
要么面无表情,要么表演做作。。。
片中最搞笑的戏份都由那个锅炉工和扮演按摩女的黄小蕾组成,那为饰演锅炉工的演员也许就是本片唯一的收获了。。。
怎么讲呢,去看之前朋友说在电影院笑了好几次,可我自己看的时候基本上没有笑,整部电影编剧平庸,没有太突出的剧情,把很多的巧合放在一起凑成所谓的剧情。
和谷莎约定的每日一部电影的第一部,要认真对待!
哇哈哈哈.. 打开爱奇艺推荐的一部电影,渤哥演的,心想不会太烂吧,一看时间,十年前的.. 整部电影的路线现在看来,还蛮常见的,说的是 老赵和老罗是战友,老赵是做房地产的,老罗的亲戚朋友邻居也想参与其中,想要赚一笔,老罗就促成了这事,可老赵建造的楼成了烂尾楼,亲戚朋友邻居就找老罗还钱,老罗就找老赵还钱,老赵赖皮就是没钱..形成了可怕的三角关系.. 小罗是杜海涛演的,一出来就觉得..哇,好烂..但自己打开的电影咋的也要看完呀.. 小罗也是看不上自己爹,在老罗和媳妇离婚后,还拿刀对着他爹,哎,不孝的娃。
但老罗真的是个好爹啊,悉心教导啊,教孩子要孝顺他妈呀.. 小罗也不是不懂事,也想帮着他爹,就从老赵的女儿下手,接近他女儿,PS被绑架照片;同时老罗也想法找老赵还钱,时时刻刻监视老赵,在跨年前夕,一直保持去按摩店,中间要休息20分钟,为了营造跨年夜偷盗事件不在场证明..然后一系列尴尬搞笑的事情发生.. 整体看这部片子,黑色幽默?
但笑点又不是很多,说是十年前的片子,但拍摄手法更像二十年前的。
片子很好懂,但是拍的就一般..渤哥撑起全片。
《倔强萝卜》还好点,因为它能稍微让我笑一会。
在最后有一个人的口水都流到另一个人的脸上去了。
有一个地方有两只小猪最后只剩下一只大猪,大猪叫贝贝,最后还把它给煮了。
结尾的时候,那个爸爸的朋友说把他的儿子归自己了,而且那个爸爸还要他的朋友给他还钱,他把钱给那个爸爸还了。
那个当爸爸的朋友还说:挖洞好玩么,挖累了吧,别挖了。
而且他们的柜子里都有一个神,他们柜子里的神还是金色的,都是金的没有别的颜色。
有一个地方那个当爸爸的还想自己变成白萝卜小萝卜胡萝卜,还有各种萝卜,但是脑袋还是自己的脑袋,等那些萝卜都变完了之后,他说“开”。
以上妞妞口述,小满中士记录。
小满中士问:最喜欢的人物是谁?
为什么?
妞妞答:海涛。
因为他可爱。
问:这部影片里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答:海涛和他的女朋友是好人。
海涛的爸爸,因为他半夜偷偷摸摸地抓警察队长和副队长。
问:你最喜欢哪一段?
答:最喜欢猪的那一段。
问: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大概形容一下?
答:海涛女朋友做完手术出来的时候。
海涛女朋友进手术室,一出来的时候,海涛搞错了,他以为是先出来的那个蒙着的死人是他女朋友,但是是后出来的穿着手术衣服那走的是他女朋友。
看完了《气喘吁吁》,知道葛优的名字不是好电影的保障了;看完了《倔强的萝卜》,知道黄渤的名字也不是好电影的保障了;今年冯导还有贺岁片吗?
我想知道冯小刚的名字还是不是好电影的保障。
补记@2010,12,27我那时太天真了。。。
《疯狂的石头》我到现在都没看,虽然它的口碑已经被吹上了天,相当于中国电影史的《公民凯恩》。
小成本喜剧从今往后站起来了,成为一帮投机取巧的导演眼里的肥肉,低投资,二三线明星阵容,拍出来就投放全国市场,基本结果都是未赚不赔,这是一个连《喜羊羊》、《灵灵狗》都能票房过亿的年代。
《倔强的萝卜》和《疯狂的石头》两个片名宛如上下联儿一般充满了白描似的商业用心,编剧果然是同一人,可惜文不对题,“萝卜”只是男主角的外号,跟拟人化的蔬菜带给观众的奇妙联想没有丝毫关系。
据说上映后遭到媒体一致恶评,导演自嘲“初次”,但不能解释拍摄手法为何对《疯狂的石头》进行疯狂地抄袭,处女作拿大奖的导演多了。
“萝卜”只学出皮毛,并把全部希望押宝在主创班底的继承遗志和攀“石头”附“赛车”(《疯狂赛车》)的献媚模仿,几年前那场票房神话的残余波澜溅起如今一个新的“致敬”作,可惜的是质量成问题,可幸的是大部分人不买账。
“顽固的发明家追着老板讨要欠款”这句普通的新闻标题语在本片中被扩充成90分钟的剧情,实际的结果竟还没有真人民工的一场跳楼秀来得有喜剧感,因为被编剧自作聪明的情节设计搞得观众眼里很乱,心里很烦。
前期众多配角的登场只为铺垫影片后半部分的高潮戏“二层楼里的盗窃”,使角色间的冲突更多,关系更复杂,明明非成功既失败的盗窃结果,被半路杀出来的几位配角弄得偶然事件连连,走直线能到达的过程非七拐八绕,百转千回,观众跟着干着急。
也许你会反驳,说制造各种机巧的细节才是影片精彩的关键,才是编剧表现智商赠送观众惊喜的主意,但实际情况是那些看似巧妙的设计其实并不高明,不是在玩逻辑,玩因果,玩呼应,另人拍腿叫绝,而是拙劣的玩道具和玩运气,乙捡起甲丢的钥匙,使得甲费劲周章用焊接枪撬保险柜,最后乙又丢了钥匙阴差阳错地被甲再捡;红外衣的丙逃出笨强盗的绑架,却因甲错披了一块红毯子,被人追打;笨强盗眼看要逃跑成功,却被夹在窗户铁栏缝隙里自己拨打110求救。
荒唐的故事往往搭配寒酸的制作,除非你听说过好莱坞有投资上亿美元拍出一部低级性喜剧的先例,《倔强的萝卜》从头至尾体现着粗制滥造和因陋就简。
音乐没给我留下任何印象,片尾歌演唱者不听也知道是借用的演员本身。
“地下管道”的主要场景非常明显的是室内搭建,有几个镜头的灯光方向都布错了。
有两段借鉴电子游戏《超级玛丽》和《反恐精英》(“CS”)的影像表现放在今天看也算老套,没创意,玩花活儿取悦观众,前者的踩蘑菇爬墙N多导演都用过,后者的主视点射击很早以前出现在美国影片《DOOM》里(rock主演)。
《疯狂的石头》火爆后还成就了一帮苦苦挣扎的三线演员,黄渤可能是最不思进取的一位,凭那张猥琐的痴汉脸和拾荒者不讲卫生的黑黄牙口,几乎包揽了近几年小成本喜剧里的特型角色,一概的小混混、倒霉鬼、地痞流氓,出镜率高与勤奋不是一回事,保全所谓的喜剧明星位置才是重要。
杜海涛演的“小萝卜”(萝卜的儿子)和黄奕演的欠款老板的女儿最后成为恋人,当然之前有一段必须存在的误会和打情骂俏的追逐,能丰富能补充一部国产喜剧片还欠缺的俗气,我在座椅上一直考虑他俩到底有什么出现的必要,马上黄奕被车撞倒,杜海涛医院里哭爹喊娘,此片终于没能坚持一闹到底的局面,有了深情又深刻的一幕深度戏。
也许湖南电视台给剧组塞钱了,也许黄奕信奉“潜潜更健康”。
黄渤的演技还是可以的哇 实事求是
为了喜剧而喜剧,不过还算是在进步的小成本
喜欢黄渤才去看的
包袱抖的不错,就是不好笑== 老罗是民间技师啊
跟随学石头潮流继续走,就是继续玩完玩死……杜海涛和黄奕俩人脸上就写了仨字:演技差……导演自己就没想好要整个什么出来,开头快节奏的剪辑和碎镜头一看就是华丽丽的广告片,功底老辣,镜头娴熟,但跟故事有啥关系呢。。冲着黄渤去的,黄渤,还是黄渤,越来越喜欢黄渤了!
个人意见,黄渤为什么会红,因为他演有点猥琐的人真的很传神
如果没有黄勃,一个星都不给。
冲着黄渤看的电影,没想到这麽烂
休闲娱乐佳品
毫无感觉...烂
画虎不成
哈哈哈
黄渤最烂的片子。
国产喜剧中 为数不多的优秀作品
模仿《疯狂的石头》啊,才让他能拿两星ps:被中国喜剧弄的我品味下降,凑合就有星
开心一笑~
新月家居。。。
不怎么样
黄渤你也演烂片了啊 挣钱不容易吧 黄亦这个扮相好难看
又是黑色幽默,又是笨贼一箩筐,又是形形色色的底层怪人,又是新导演,又是学宁浩,又是只学的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