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Major Secretary

主演:杨立新,徐帆,王丽媛,李若思,何冰,黄素影,李世龙,田成仁,蒋雯丽,黄宏,宋丹丹,王刚,赵屹鸥,徐滔,陈小艺,刘仪伟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0

《第一书记》剧照

第一书记 剧照 NO.1第一书记 剧照 NO.2第一书记 剧照 NO.3第一书记 剧照 NO.4第一书记 剧照 NO.5第一书记 剧照 NO.6第一书记 剧照 NO.13第一书记 剧照 NO.14第一书记 剧照 NO.15第一书记 剧照 NO.16第一书记 剧照 NO.17第一书记 剧照 NO.18第一书记 剧照 NO.19第一书记 剧照 NO.20

《第一书记》剧情介绍

第一书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世纪70年代末,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八位农民,冒着砍头的危险按下了土地承包责任书的红手印。此举震惊全国,并由此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转眼近三十年过去,从小岗村到全国各地,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谁曾想集体按手印的故事,又再度发生在小岗村中。2004年,小岗村迎来新的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杨立新 饰)。沈浩为人开朗豁达,公正无私,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发展观。吴奶奶(黄素影 饰)对她从不解到信任,刺儿头村民杨德福(何冰 饰)从制造祸端到心悦诚服。纵然最初受到妻子 王晓勤(徐帆 饰)和女儿汪汪(李若思 饰)的怨言,但沈浩凭借一身正气让他在小岗村村民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光辉形象…… 本片根据真实人物事迹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嘉人本色大典当医学团队逃脱被偷走的那五年巴厘岛的日子英雄传说闪之轨迹北方战役我为猪狂花咲舞无法沉默内向的老板玉马坠13分钟我来自北京之过年好简言的夏冬拜见岳父大人甜水情色小说家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年喜羊羊伊比利亚的派对世界奇妙物语2009秋之特别篇朕的刺客女友帝国硅谷第六季德黑兰第一季偷窃法则恋爱的那点事儿绑架疑案真爱基因大水井风云魔女商店再开业

《第一书记》长篇影评

 1 ) 凡人的自我超越

《第一书记》这部电影拍得非常平实,几乎完全不带煽情的色彩,情感表达非常克制。

电影没有把沈浩塑造成一个伟光正的人物,而是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想要超越自我的平凡人。

仕途多年原地踏步,每年评议都是“基本称职”,沈浩本想要借着下村挂职来取得仕途上的突破。

用台词来说,就是“我想和小岗一起突围”——一个不得意的人来到一个不得意的村庄,想打一个翻身仗。

沈浩下村的最初动机谈不上多么高尚和纯粹。

到村后,沈浩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为了收回被部分村民(毋宁说是村霸)常年侵占的集体资产,沈浩提起诉讼,遭到了威胁、挨了一顿打,还大费周章强制执行,才把村集体的铲车拿了回来。

我看到这里,是为主人公感到非常不值的:想振兴小岗村,竟然还要给揍了一顿?

这段情节有个有意思的地方:给村霸撑腰的人是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之一、前任村委会领导的儿子,这个儿子自己本身也是村委会成员之一。

要提防警惕农村本地政治家族的土豪化。

这里的“土豪”不是网络流行语里面“有钱人”的同义词,而是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中鱼肉乡民的黑恶势力。

电影里,沈浩宽宏大量,收回铲车以后并没有给村霸穿小鞋,反倒是鼓励他勤劳致富,让他经营大包干农家菜。

村民知道跟着沈书记干能发财,也就心服口服了。

现实中的村霸怕是不那么好摆平,虽说恩威并施是大方针,但怕是免不了一番扫黑除恶的斗争。

扫黑除恶是乡村振兴的第一任务,否则政令不行,雄安新区就是在大规模开发前先进行扫黑除恶的。

在三个任期里,沈浩在小岗村先后进行了以下工作:组织村民修路;新建大包干纪念馆;跑铁道部争取到了火车停运,用几十分钟的停运时间建好了跨铁路桥梁,极大地缩短了村民到省城的时间;集中分散在村民手中的土地,引进了美国GLG集团落户。

他干得好,以致小岗村民两次按红手印把他留下,原定的一个三年任期变成了三个任期,女儿也从小学生长大成人。

三个任期里,沈浩与家人见面相见甚少,几可谓“抛妻弃女”,原本打算干满三年后回到单位获得晋升,由于被小岗村民留下,也泡汤了。

按电影台词,莫说晋升,他是连省财政厅都回不去了。

他倒在了第三个任期上,小岗村民再次按下红手印,把他的骨灰留了下来。

网络上有一些声音,对小岗村民提出了非常尖锐的攻击。

有人说小岗村民懒惰自私,集体劳动时偷懒“搭便车”,把自己肚子饿着了,非要分田单干,才肯卖力种地;小岗村成为改革开放的标志典范后,小岗村民又仗着政治地位“等靠要”,连隔壁村都发了,小岗村都还是精准脱贫的扶持对象;按红手印把沈浩留下是道德绑架,因为沈浩干得好,又是省财政厅来的,能带来省里的资金,村民就不让他升官、不让他和家人团圆,甚至连他死后都得埋在小岗村,他的坟墓都要充当小岗村的一个新景点。

这些攻击是否属实,我们既然不了解村情,也就无从得知。

但我的确觉得小岗村民三按红手印有些不近人情,电影里沈浩也有点无奈地说“你也知道小岗村民红手印的分量”,感慨自己回不去了。

难道沈浩自己不知道,继续呆在小岗村就会错失升迁机遇、和家人聚少离多吗?

当然不是。

有句台词应该道出了实情:他已经把小岗村当成了自己的事业。

在小岗村洒下如此多的热汗以后,他已不再把自己当做过客,而是把自己当做小岗村的当家人。

一个寻求自我超越的人,原本把小岗村当做工具,最后却把小岗村当做了目的本身;自我超越的道路不在于升迁,而在于做好“螺丝钉”的工作之中。

这是沈浩的事迹中最真实而感人的地方。

至于不近人情的村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我们自己就是村民,谁会愿意放走一个自己爱戴的、能干的第一书记呢?

留下沈浩的骨灰,应该也不是出于利益考量——这种揣测实在太过恶毒——而是出于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缅怀。

如果我是沈浩,我是一定不会留任的。

干事创业像钉钉子,要一锤接一锤地接续奋斗,不能靠一个人长期撑着。

如果有机会,还是要走到更广阔的天地,见识更多学习更多,才能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爱梁家河,可是当他收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还是走了。

事业要长久兴旺,要靠人才梯队的培养,——在离开梁家河之前就没有忘记物色和培养接班人。

然而,我充分理解、尊敬沈浩书记的选择:把自己完全投入其中,忘却个人得失,这是热爱事业、热爱人民的最高表现。

他确乎超越了原本平凡的自己。

这就是我们纪念沈浩同志的原因。

 2 ) 两个第一,颂扬了谁,贬低了谁

这么主旋律的电影,当然是单位组织看的,不知道这部片子会有会超过以前某部2亿的票房,只是发现电影院厅,很大,人很多,很热,就像这部片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之前看过一段评论,所以,对有些情节或者有些实际的事感到不解,不忿,不过话还是要说在前面,与地域攻击无关,切莫对号入座。

先说电影,应该说杨立新的表扬不错,徐帆没有唐山大地震那么结斯底里的哭,表现依然不错,还有何冰等等,人艺的角总是值得期待。

手法,倒叙。

从开场沈浩去世,到各媒体评价,再转回04年安徽财政厅。

财政厅的戏。

这段倒也真实,没有那么多慷慨激昂的论调,有的是浅浅的官场之水。

之后就是下乡,进村,逐年、逐事记载:修路,收回公有财产,联名留下,架桥,引进外资,最后到春节的全村欢宴,到沈浩去世……没看影片介绍,可能戏里很多的人物都是村里的村民,如果是这样,本色表演很到位,尤其最后女儿钢琴比赛前的那段陈述,只有真正经历了这些事情的人,才能对第一书记的离去有最深的体会。

电影是事实的改编,选取场景,让大家更多的了解沈浩——小岗村第一书记。

标题之所以两个第一,其一:改革开放第一村,其二,第一书记。

看前看后我都在想,如果没有沈浩,那么到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一个其他浩,我们改革的第一村什么时候才能看上有线,休通路?

1978-2004,26年,用铁道部长“王钢”那句话:一夜跨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迈过富裕坎。

沈浩是值得尊敬的,他带来的不仅仅是财政厅的钱,还有他的心,不管初衷是什么,在村里一待六年,而且最终长眠于此,都是值得敬佩的。

而小岗村的村民呢?

如果没有沈浩,如果没有他这么尽心尽力的为村里奔波劳碌,他们一直都这样过下去吗?

知道小岗村,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他们打破了中国沉寂的空气,把整个国家拉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可是他们呢?

种地,种地,种地,当华西富了,大寨富了,南街村富了,这些“大锅饭”富盖全国的时候,我们的先驱者呢?

还在原地踏步。

有些理由,泄洪区,行洪区,可当全国都在进步的时候,他们却选择了保留。

看到很多地方争李白故里,赵云故里,甚至连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故里都开始争夺并海选观音的时候,我们的历史转折地,却守着全国第一的金字招牌等救济,或者外出乞讨,留下的,是家族利益的斗争,是不少人的敢怒不敢言。

类似的情况确实在其他地方也不少见,可在改革第一村,这样一个被国人注视过的村庄,不应该,实在不应该。

如果没有沈浩,那么这个村子是不是就被凤阳县遗忘了?被安徽省遗忘了?

重要的,村民是不是只看见简陋的纪念馆,而忘了曾经的精神支柱。

第一书记,第一村。

书记是值得肯定的,他做了应该做的。

村子,改变了,因为书记,刘年,据说变化很大。

那么下一个六年呢?

没有沈浩的六年,六十年呢?

 3 ) 在中国,学点基层办事方法挺好

有人说,主旋律片好像必须让主人公,忠孝不能两全,必须要让结尾悲惨一点,从这个角度来说《县委大院》确实进步多了,结尾让胡歌、艾县长都有了晋升,也有了幸福的宝宝。

基层书记做的就是把最高的精神、最好的经验、最直接的资源带给基层,难点是会打破基层本身的人际关系平衡,让一些人得一些人舍,就会有阻力,还需要解放基层人民的思想,思想工作也很耗心神,另一方面还需要从外面争取资源,融资融人才融机会。

真的是要做的事非常多了,看着就疲惫,最后心脏病发作,跟长期疲累关系太大了。

沈浩书记在片中也有一个成长,从最开始为了个人的展示、证明和舞台,到后来的为了让每个村民过上好日子,最后吴奶奶请吃饭,再到所有相亲自发来聚餐,这是得民心、为民所得到的自然结果啊!

把基层人民的矛盾演的很真实,当初村子有3个主要发起人,德福是其中一个发起人的儿子,他就把公家的铲车给占着了,这在基层真的很真实,仗着自己家族有点功劳,就想着多吃点公家的,但这时如果想发展,一定要解决这种问题,让他们把公家的资源吐出来,资源就盘活了,公家资产就多了,但是肯定有人不愿意,这就是阻力。

影片演出了沈浩被打的情节,事实工作中有可能不仅如此,谁知道具体会遇到什么挑战,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但基层工作,就是要解决问题,趟过去。

解放思想也很累人,片中的农民根深蒂固地坚信,农民就应该种地,赚钱应该从种地中来,土地就应该耕种,这种思路会让工厂这样需要征地、集约管理的情况,难办,于是一家家去了解情况,解放思想,不知道有多少饭要吃,有多少要求要碰撞,有多少烟酒要拉关系还有要输入情绪价值!

基层书记的乐趣是什么呢?

肯定有一个发心,是仕途的规划,沈浩18年没晋升,选择去“镀金”,这个想法很正常了,但接下来沈浩成长了,他走访全村108户的时候,感知到“每个人都应该过上好日子”,使命感启动了,再到后来,扎实推动一个个项目的落成:修路、征地、修房…成就感是不可名状的。

沈浩书记最终这官儿做到什么效果呢?

村民按手印希望他继续留任,一个个村民发自内心说一句:确实是好书记啊,确实是好人啊!

最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感谢全中国那么多基层书记、干部,你们是毛细血管,太重要了,大动脉的顺利泵血离不开每个毛细血管的通畅。

 4 ) 感人至深。。。。

在这样一个物质化的社会里,沈浩更多的就像是一个另类,当大部分干部将基层锻炼当做是晋升的踏脚板时,沈浩可以撇家舍业的在小岗村工作那么多年,说实话我不能理解,如果仅仅是出于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他可以做到舍小我,小家,我真的很钦佩,这部片子就是典型的中国话叙事风格,很强的乡土化风格,确实很感人,静下心,你会发现真正的党员是存在的,,我们国家是有希望的

 5 ) 第一是第一个?还是最好的?

因为上级的指示,以及单位的安排,所以今天下午在单位集体观看了这部影片。

可能还是源于从众的抵触,刚刚观看还是没有好好体会。

最终正面的电影还是看出一些负面的效应来:里面有台词讲:当官的未必干事,干事的未必当官。

还有徐帆的台词:原来吧有萝卜没坑,好不容易坑有了,可萝卜又不在。

沈浩的确是真心地为群众干事,他有这个心,可他办成了,别的有的人也肯定有过这个心吧?

为什么没有办成,不知是否和沈浩从财政厅的背景有关?

因为有财政厅的背景,他可以更容易拿到钱,他可以去铁道部见到部长?

当然也联系到我们单位的实际,因为缺钱好多事情都没法办成。

钱和权难道真的比一个想干事的心更重吗?

 6 ) 很不错的主旋律

沈浩的事迹确实让人心灵震撼。

他最让我赞许的有两点,一个是他的工作态度,另一个是他的工作方法。

电影中有一句话非常能反映部分基层队伍的领导状况,“不干不好意思,干一点意思意思,干多了,你啥意思?

”不少人在工作上都是像这样抱着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思想。

这样工作当然不会有突出成绩。

而沈浩有着强烈的事业心,他不甘心工作的平淡和无作为,主动要求去小岗村。

在小岗村,他也不甘心只做一个镀镀金而已的挂职干部,而是以小岗村作为舞台,大展拳脚,干了一番事业。

正因为他有着这样的抱负,所以在工作中显得非常有胆识,有魄力。

从修路到架桥,从新建大包干纪念馆到引进外企投资,只有有了雄心壮志的支持,他才能带领小岗村一步一步脱离贫困,呈现焕然一新的面貌。

他的工作方法也非常值得称道。

首先,他坚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工作中展开了充分的调研。

在去小岗村赴任以前,他便收集了关于小岗村的各种材料,对居民情况已经了解得相当清楚。

在就任以后,他更是深入每家每户逐个调查情况,并向有威望的老人请教,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工作计划。

其次,在各种工作中他都身先士卒,冲在最前线。

不管是修路,修桥还是修房子,他虽然穿着白衬衣和黑皮鞋,却仍然在泥泞中,在黑暗中,在大雨中和农民一起工作,一起战斗。

第三,待人公平公正,与人为善,胸襟宽广。

他周到地将妻子买的羊送给了身世可怜的五保户吴奶奶。

而对于一直和他对着干的杨德福,他也不会利用职权给他穿小鞋,而是用其所长,帮助他经营餐馆。

当然,从这部影片当中也反映出来我党制度建设的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人事制度建设。

首先,沈浩本来是一个有才能、有抱负的人,但是在省财政厅,他的才华却得不到发挥,抱负得不到施展。

对于沈浩来说,在年近40的时候,他终于在小岗村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可是对于很多和他情况类似的人来说,可能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所以,如何才能使得人尽其才,是我党需要仔细考虑的一个问题。

其次,小岗村在终于迎来了沈浩这样一名优秀干部后,接二连三地按手印希望他留任。

这体现我国的基层政府组织还存在着相当强烈的人治特色,一个地方是否能够发展,老百姓是否生活富足,和领导本人的意愿和素质息息相关,而且像沈浩这样优秀的领导还不够普遍。

这说明我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仍然有待完善。

第三,沈浩在跑项目时,不断强调小岗村的特殊性。

正因为小岗村是特殊的,所以沈浩能从省财政厅申请到修路的资金,能从国家铁道部获得让京沪线停运45分钟的特权。

但是全国还有成千上万其他的村庄,并没有小岗村这样响亮的名片,所以无法享受到这样的资源优势。

对于政府来说,应该探索一个更加具有普遍性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一个不依赖于特殊待遇、特殊照顾的模式。

最后二点题外话。

沈浩曾经对自己的母亲、妻子和女儿说,你们对于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但是也是我最对不起的。

这句话很矛盾,如果他真的觉得家人最重要,为什么会选择对不起自己的家人呢?

其实对于沈浩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自己的成就感。

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为了自我实现,他可以选择对不起家人。

当然,我认为这完全无可厚非,因为有了对成就感的不懈追求,才能在岗位上干出点成就。

影片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时,使用了大量抽烟、喝酒的镜头。

我认为为了建设健康的新文化,在电影中应该尽量避免此类元素。

世界卫生组织就曾经指出,影片中吸烟的镜头会鼓励青少年吸烟,所以建议应该将吸烟镜头多的影片标注为R级,即少儿不宜,在出现吸烟镜头时还应加上吸烟有害健康的标注。

此外关于饮酒,不仅过量饮酒有害身体健康,公务员饮酒更是和腐败、公款吃喝等等紧密相连,所以最近几年有些地方政府甚至颁布了公务员禁酒令。

要真正改变这种不良的文化风气,应该从各个方面做起,包括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传播媒体——电影。

 7 ) 凡人、好官和悲喜剧“被主角”——评影片《第一书记》中的沈浩形象

在当下的中国,主旋律电影一般是不会获得好评的,因为狗血的剧情、空洞的语言和舞台化的动作让大多数主旋律电影与实际生活脱节,与日常逻辑不符。

但《第一书记》却是一部不赖的主旋律电影,该片没有故意哗众取宠,没有符号化的豪言壮语,没有刻意煽情(除了最末尾),总体基调平实质朴,既较好地刻画出了平凡的基层干部为民务实的精神境界,也让人感觉比较贴切真实。

   电影《第一书记》根据真实的人物和事迹编导,主角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的干部,被下派至小岗村任村党委第一书记。

那如何评价电影中沈浩的形象呢?

   第一,沈浩是个平凡人。

   之所以说沈浩平凡,是因为沈浩在挂任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之前,沈浩的表现平平,并未得到多少组织和社会认可。

沈浩在去小岗村挂职之前是安徽省财政厅的干部,由财政厅党组选拔去小岗村任职。

厅级机关干部进步的空间很大,但在公开的报道中,从来没发现沈浩在财政厅担任过任何重要职务。

后来沈浩被任命为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同时还挂任所在乡镇的党委副书记,按照中共干部工作的一般规律,挂任乡镇党委副书记的干部原职务层次一般为副科或正科。

由此推测,参加工作18年的沈浩应该还是个科级干部,仕途进步实在缓慢。

去小岗村之前,沈浩在事业上平凡得很,唯一值得骄傲的拔河比赛成绩还遭妻子奚落,实在是郁郁不得志。

   影片没有把沈浩刻画成一个能人,也没有把沈浩刻画成一个圣人。

当公开选任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的时候,郁郁不得志的沈浩态度坚决地报了名,因为“就冲那是小岗村”(政治标杆村好干事)、“要抓紧干出点事情让大家看看”。

这正是一位普通干部追求上进的自然想法。

沈浩参加小岗村第一书记选拔的动机不是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豪情,而只是想干点事情证明自己不平庸罢了。

在去小岗村之前,小岗村在沈浩眼中更多地是一个干事的舞台、进步的阶梯。

电影对此并没有避讳。

   第二,沈浩是一个好官。

   沈浩是一个平凡人,他到小岗村的目的固然不能排除谋取个人进步的可能,但这并不阻碍沈浩成为一个好官。

  沈浩是一个干事的好官。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小岗,“一夜跨过温饱线,二十年跨不过富裕坎”。

2004年的小岗,不仅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生活贫困,而且农民力量涣散,基层组织软弱,集体财产流失,权力关系复杂,是一个“水很深”的地方。

面对着这样的深水区,大部分外来干部只是“干一点意思意思”而已,既不甩开膀子干事,更不会触及深层矛盾,以至于这里的村民对蜻蜓点水式“镀金”干部已习以为常。

但沈浩则不一样,他是一个实实在在想干事创业的官员。

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实际情况,他走遍了全村所有家庭。

为了要回被侵占的集体财产,他敢于碰硬,即使自己因此被打也毫无怨言。

为改变小岗村的现状,他到处跑项目、要资金、讨物资,带领村民修公路、盖房屋、建工厂、搞旅游。

全片基本没有轰轰烈烈的场景,更多的是主人公与村民、与妻女的日常互动,但正是在日常互动中,主人公一件一件地解决了众多关系到小岗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成就了小岗村的第二次跨越,也让自己从平凡走向了不平凡。

   沈浩是与群众讲感情的好官。

当三年任职期满,沈浩本可以带着丰厚的政治资本顺利回原单位工作,回到合肥补偿对妻子女儿的亏欠时,由于小岗村民几十个手印的挽留,“真共产党”沈浩选择了继续留下来。

如果说沈浩第一次选择去小岗村是为了个人抱负,那么期满后选择留在小岗村则基于对小岗村群众的感情。

在电影中,沈浩毫不避讳地表示:最初选择小岗村,只是因为小岗村的村名,但选择继续留在小岗村,则是因为小岗村的村民。

沈浩无疑是为小岗村群众付出了感情的,当村民蒙受历史冤情和委屈时,他甚至甘愿以披麻戴孝的方式化解积怨。

当前干群之间普遍为油水关系甚至水火关系,沈浩却连续两次收获了小岗村群众挽留的红手印。

如果没有融洽的干群干系和亲密的干群感情,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民意是评价一个干部最根本的标准。

不需要考核大会和民主测评,小岗村村民的红手印就足以证明沈浩的伟大。

一个平凡的人,在不平凡的村庄,与群众建立了不平凡的感情,得到了不平凡的认可。

冲这一点,平凡人沈浩就有足够的理由给我们震撼,让我们致敬。

   第三,沈浩是中国当代政治悲喜剧的“被主角”。

   沈浩无疑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干部,这也是电影《第一书记》的要旨,但 “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这一职位的设置却值得商榷,当然这是一个电影之外的话题了。

   根据公开的资料,安徽省财政厅与小岗村从2004年开始就是结对帮扶的关系,小岗村2004年后的历任党委第一书记(沈浩、丁俊、张行宇)都由安徽省财政厅选拔,经安徽省委组织部审批后以省委组织部名义下派。

历任第一书记均在小岗村的上级党政机关任有职务,沈浩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而丁俊和张行宇则任凤阳县委常委。

作为开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村,小岗村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地位,它在改革开放20周年和30周年分别迎来了两任总书记的访问,平时参观的游客、官员、学者亦是络绎不绝。

小岗村的发展状况往小处说关系安徽省的脸面,往大处说关系着中国农村改革的合法性这一大问题。

无论是为了安徽省的脸面,还是为了证明中国农村改革路劲的合法性,小岗村注定要成为当代中国农村的示范村,即使砸下重金也在所不惜。

  因此,一个仅有百余户家庭的小岗村的一把手由省委组织部委派,这一事实是可以理解的;平凡人沈浩短短几年之内为小岗村拉来数千万的财政资金支持,这也不足为奇;为了帮一个村庄修路,京沪线列车停运45分钟,我们也没必要过于惊讶。

小岗村特殊的地位引来的金主,岂是其他村庄可以比的。

只是我们不得质疑:以巨额公共财政资金砸出来某个示范村庄的繁荣,是否就代表整个社会繁荣?

这种模式是否具有可推广性? 对其他村公平吗?

   从一定程度上说,中国式的政治成就了小岗村的二次跨越,小岗村的二次跨越成就了沈浩的价值追求,而沈浩的意外死亡则成就了宣传部门的一次盛宴。

这是中国当代政治的悲喜剧。

沈浩以个人的悲剧和家庭的悲剧成就了体制内自夸自擂式的喜剧,不自知地充当了一幕悲喜剧的前台主角。

   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值得一提。

2004年之前,宣传部门为了正面宣传小岗村,都在睁着眼睛说瞎话。

小岗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凤阳县平均水平,但在官媒的报道中却是“一派欣欣向荣”(《人民日报》1998-09-28第4版),“全村小康户已达80%以上”,“村干部带领20多位年轻人到沿海边打工边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党建》1998年第8期)。

沈浩就任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之后,迅速纠正了这些虚假报道,对外明确承认小岗村已经在市场经济中掉队。

就冲沈浩的实事求是精神,赞!

 8 ) 难道再无这样的书记?

礼拜一单位组织看,旁边是个小妹妹,她哭着问我,为什么非得等人死了,才宣传他.我答不好这样的问题,我对她说,不死可能没人知道吧本片中的书记,是一个在省机关不得志的干部,得不到升值,男人的事业心严重受挫.于是拼命想抓住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抛家弃母也在所不惜.去之前他应该也是有所盘算的,当村官三年,这叫体验生活,回来自然会生官家爵,这连村民都知道,叫镀金.可是他去了,却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这个价值叫他更顾不上亲情与爱情,男人总是在成功中实现自我的,这位书记在小岗村获得了成功,他的村民不愿意他走,因为碰到这样的书记实属不易,他应该也不想走,好不容易作出的事业,他想做的更大.再干三年,他终于决心走了,小岗村是个名村,靠着名气与这位书记的领导有方,亲历亲为,小岗村发展的很好了,甚至有的地方都阔气的不像一个村子了,可是命运却不让他走,不让他回省城享受他受之无愧的荣誉和官位,不让他与母亲妻子孩子共享天伦.他死去了,不是因为当年的焦裕禄劳累而死,却也与劳累肯定脱不了干系,45岁,心脏病.他为什么被宣传.为什么全国大大小小的企业,所有的党员团员和群众都要来看这个片子?是因为他是英雄麽?他自己选择挂职锻炼,自己在那个岗位上所作所为,都是任何一个书记应该作的,他没有开创世纪也没有改变命运,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书记,中国每个村子,不是都应该有这样的书记麽,就好像每一个学生都要写完作业,每个工作者都要完成工作任务一样.这是他应该作的,工人在工作岗位上心脏病突发不算英雄,书记也不能算,他不是英雄.他却被宣传,被演绎,也肯定要被学习,为什么?难道我们泱泱大国,这样按时完成作业的书记已经屈指可数,需要被广而告之了麽?我是从农村长大的孩子,中国有很多乡村,也有很多像小岗村这么穷困的村子,它们没有小岗的名气,所以也很难得到一个好的村长或者书记,更别说财政的拨款,铁路系统都为你停留.我也知道我们的县城,领导都是换届的,3年4年的任期,他们都不会是本县人,各人有各人的爱好,一来都是三把火,修修路,修修河,弄弄公园,建设总是如火如荼的搞,据说这样当官的能捞着油水,所以县里三四年三四年的总是修路,修河修楼门面,新新的路与桥,也有理由拆了从修,县城通向省城的路上,貌美的路灯彻夜通明,我家就在县城里面,晚上却总是黑黢黢的,从来没有人在这里安过路灯,问爸爸,爸爸说,这里安了路灯外人看不见,所以没人给按.我也知道很多干部下去挂职锻炼,为的只是回来之后有理由晋级,电影中这样的书记,还真真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沈浩很不幸,功成名就的时候去世了,如果电影不再最后加了一个煽情的尾巴,大家可能不会在电影院哭,这确实是一个好书记,好干部,但是我们不应该为他哭,我们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这样的干部就值得如此宣传和学习了,就算优秀,为什么非得连命搭上才是好书记,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9 ) 主旋律也可以好看

小时候,还不知道意识形态是何物,对于学校里组织的主旋律电影总是乐颠颠地去看,然后稀里哗啦地被感动。

再大一些,叛逆期到来,很fq,很文青,很小资。

对所有的主旋律嗤之以鼻,假大空高大全。

谁看谁没品位。

长到现在,华丽的,故作深沉的,花里胡哨的电影看太多了,反而觉得,这样一部平淡的主旋律也挺好看。

不过,也可能是现在的导演更懂得怎么样把主旋律拍的好看了吧。

电影很真实,夸张煽情的部分不多,对于农村场景的描写和人物性格的刻画都还很真切。

当然,大牌明星们的表演也是一个看点;更难得的是,还有若干个无伤大雅的笑点。

让本来做好准备大睡一场的同学们竟然都打起了精神,结束的时候还有人鼓掌。

不说净化心灵,提升思想境界这些功用吧,至少把电影拍的好看,让人从头到尾没走神,就不错了。

同去的同学一致认为,第一书记比那部号称谁不哭谁就不是人的商业大片孔子好看。

我充分相信豆瓣上那些给一星的同学是出于被强制看电影的不爽而不是针对电影本身吧。

 10 ) 了解农村,改变农村

之前去北京周边的农村考察(科学)了几次,交谈了许多农民,歪打正着了解了一些农村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本身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也并非几笔投资的事儿这部片子至少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在改变农村问题上有所进取和突破的官员。

或者说有付出就有回报,但这种回报不是升官发财…

《第一书记》短评

与《吴仁宝》对比观看。

3分钟前
  • 西四小二
  • 较差

学校组织党支部书记去看的片子,占用了下午的时间,但凭心而论,这部红色主旋律电影的确是个好题材。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就凭这点就够给四星了。

5分钟前
  • 啊当
  • 推荐

艺术都是现实的升华,不是完全真实的纪录片,较好地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应该是看过的比较好的主旋律电影了。画面拍得很美,情感细腻质朴,演技扎实,不过分煽情,传达出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但现实中的问题要更复杂,并不是单单靠艺术性的电影就能体现和说清的。

8分钟前
  • 低耳 .
  • 推荐

雷点很多,笑点(相应地。。)也很多,最后还微感动啊总之,比想象的好很多

10分钟前
  • cc
  • 还行

来标记一下周浩的《书记》,记得几年前还有条目的,现在已经找不到了。郭是有能力的,饭吃了,酒喝了,钱也拿了,可人家把事儿也办了,就这一点,已经不知道比那些比养的光进不出的,都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14分钟前
  • 北野。🍊
  • 推荐

虽然是主旋律电影,但是拍的真实感人

18分钟前
  • oliweiya
  • 推荐

哭点在哪里,请告诉我哭点在哪里?

20分钟前
  • rele
  • 还行

结尾是不是在达人秀啊???

23分钟前
  • Momo
  • 较差

只看了后半部分,看哭了。

26分钟前
  • 麻涤乐的
  • 力荐

又臭又长,ex人的大学政治任务。

31分钟前
  • Fancy
  • 较差

第2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帝王景春竟然在演员表里不体现,何冰现在也是国际影帝啦;至于电影最大的感触就是能干成事也得有关系网

35分钟前
  • 于影同行
  • 推荐

。。。。。。政治业务学习看的

36分钟前
  • will
  • 还行

拍得很平实,但其实还有更多的话可以追问。小岗村非常有趣,一夜跃过温饱线,二十年迈不过富裕槛。或许贫困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总在指望着能有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话人物从天而降,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就像女孩子总梦想着有王子骑白马翩然而至一样,你说天真不天真、幼稚不幼稚、靠谱不靠谱?

40分钟前
  • 鱼尾巴的千弋
  • 还行

郭永昌

44分钟前
  • Her
  • 很差

我觉得这电影在主旋律电影里还可以

48分钟前
  • Lcy
  • 推荐

我就真不明白了,电影评分标准是什么?我也是经常看国外电影的,国外电影就一定好,主旋律就一定差?

50分钟前
  • Rhett
  • 力荐

我先生说主旋律的电影有时候也满感人的,杨立新天生好人像

55分钟前
  • 李欧阳
  • 还行

哪里来的科幻片 又不是每个村都是小岗 真nb的村干部能直接找到铁道部长 🐮🍺

58分钟前
  • momooo
  • 很差

发工资看电影第三弹,比我想象得要好太多,剧情不白痴,演员们(多少熟脸啊)表演得让人觉得很真实,抛开说教,抛开对政治的反感,这是一部能让我看得下来的电影……虽然说实话,我自己选择的话肯定不会看这部电影

1小时前
  • 天苍苍/豆瓣特色看不爽就骂装逼
  • 推荐

身边的事。汇集不少明星。

1小时前
  • 新月儿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