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卖萌的罗素犬。
隐瞒犹太人身份的母亲去世后,老父75岁对儿子出柜,找了个恋老的年轻教练作为男朋友,四年后死去。
不断穿插的回忆。
“真奇怪,38岁时我开始喜欢上了女人,我一下子失去了信仰”穿和服的金发女子。
活动式氧气罐。
好多精彩细节。
母亲知道父亲是同志,但愿意帮他。
而他愿意尝试,结果熬了沉闷的四十多年。
1978年某人设计了彩虹旗。
钢琴主题曲很好听。
目睹母亲作为同妻的清冷生活,他不想再伤害一个女生,可是她让他感到习惯。
同志和犹太人一样被旧传统所偏见着。
所以大家都在努力着,偏见的消除,表明文明的高度。
在漫长的BC作品赏析中,请允许我插入一些其他的电影评论。
看这部电影其实和奥斯卡无关,而是一直不能忘记半年前别人的一个推荐:这肯定是你喜欢的,它适合你!
初看片花介绍时,发现了叫arthur的那条狗。
当时想:哦原来是因为那条狗,才让我看的呀。
感觉像是小成本的文艺片啊。
并且剧本结构内容很古怪啊。
这是我对这部电影的初次印象。
之后,便被我遗忘脑后了。
在今天晚上选择看,也许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下午,短暂的心里恐惧刚刚过去,在心绪未定的情况下,我走入了oliver的孤独生活。
其实看了大半,仍不能明白oliver如此伤心的理由。
他是个40岁的男人,有过爱情,现在单身,是个插画作家。
城市里的文艺青年。
oliver的童年是无爱的,源于父母各自隐藏的秘密。
直到78岁的爸爸说:我是同性恋。
oliver的生活发生了N百度的转变。
也许就像过山车,人生的铁轨还会拧着麻花那样的旋转。
爸爸终于出柜了,换了衣服风格,加入了同性恋团体,天天开趴体,交了男朋友。。。。
oliver,被迫和一群同性恋吃饭聊天。。。
还要帮他们做饭。
然后,爸爸病倒了,癌症第四期。
尽管这样,爸爸努力地活着:买很多书,买很多花,买很多衣服,每天和小狗arthur一起玩儿,支持同性恋议员,在家开同性恋大会,继续开趴体,开始写宗教论文,还请了个秘书。。。。
oliver最终还是失去了爸爸。
是的,失去。
我们的故事开始步入了正轨。
我要讲讲“失去”。
我终于明白oliver为何如此悲伤。
他的插画说:悲伤的由来。
世界之初本没有悲伤。
人类的第一对夫妻不是因爱而结合。
古埃及人发明了酒精。
开始有了朝圣者。
同性恋被认为是精神病人。
我们的过去,现在。。。
长长的画卷,画不完的其实是oliver自己的悲伤,源于他的“失去”。
失去母亲,她于5年前癌症去世;失去父亲,他于3个月前癌症去世。
现在除了arthur,他孑然一身。
住在父母的大房子里,回忆的,是母亲的悲伤,父亲的背影,以及父亲最后日子里的努力乐观的生活。
oliver爱上了一个法国演员, anna. 她太美丽,却太飘渺。
她像是惊鸿,掠过湖面,留下爱恋,便消失无踪。
她怕失去,所以选择退却;他怕失去,所以选择放弃。
影片最暖人的地方其实是结尾,它没有恶俗地告诉你,oliver得到了什么。
而是说,oliver可能会得到什么。
前面一切都是虚幻和模糊,即使anna又出现在他的家门口,坐在他的床上。
当oliver问:what happens now? 无人能回答,除了相视一笑。
至于后面的故事,任你猜测。
我试图体会oliver的心境,那是失去后的一种凄凉和悲伤。
心留下的洞太大太深,不知道anna能否帮他重新填满,不知道anna是否又会中途逃走。。。。
其实我还是不知道为什么会被推荐这部电影。
为什么“适合我”。
也许是因为那条叫arthur的狗,也许因为写别的什么原因。
最后,祝愿Christopher Plummer先生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您当之无愧!
附:以上评论是在2月25日(奥斯卡之前)写的。
所以最后是祝愿Plummer先生能够得奖。
正如我所预料,老先生如愿以偿。
真是要恭喜了!
《1984》里主人公(他叫什么来着……)说,最好的书是告诉我们已经知道的道理的书。
我想这取决于你处理外界信息的方法。
好像我看电影时,习惯把电影情节和感情投射到我自己的生活,如果能引起点共鸣,那就算没有辜负那两小时的观影时间。
物理学管这叫共振,化学管这叫相似相溶,文学管这叫心有戚戚焉。
那么以下讲述的,是带有浓厚个人感情和隐私的故事。
首先是亲子关系。
《一日重生》这本书里有一句话我一直记着,说“小孩子就像纯净透明的玻璃杯, 父母总会有意无意破坏玻璃杯的纯净,有的留下指纹,有的留下裂痕,有的把玻璃杯弄碎”。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只是言传身教这么简单,父母之间作为伴侣的互动,能极大地影响一个孩子对异性,甚至对人际交往的态度。
影片里Olivier的父母的互动应该是不够好的,母亲说她是那么emotional的人,而父亲一点感情也没有。
但实际上不是,年老的父亲那么爽朗,那么有感染力,和Andy之间的感情那么让人动容。
他们只是不合适,或者从某个时候开始,母亲不再尝试fix it,父亲不再尝试try everything。
于是就那么着吧。
我想Olivier心里曾经对父亲是有怨恨的,也许他觉得父母关系不合睦,是父亲“异样”的性取向造成的。
我最不喜欢做的事,是推咎责任。
如果是我的问题,那在寻找完所有可能的外因之后,还是要回头反省自己。
就像MIKA唱的“Blame it on the girls who know what to do, Blame it on the boys who keep hitting on you, Blame it on your mother for the things she said, Blame it on your father but you know he's dead”。
我也许曾经怪过父母,怪他们不经意间造成了我对intimacy的恐惧和不自在。
但现在只是无奈和惋惜。
妈妈怪爸爸不像个男人,爸爸怪妈妈不像个女人,前者影响了我对将来另一半的筛选,后者影响了我自我塑造的方向。
老林说,一切都有办法解决。
我也希望如此。
我的问题,说到底还得靠自己解决。
我只能希望,这段对我来说不愉快的经历,能向蚌壳里的沙粒一样,被时间包裹成珍珠,让我在做父母时,能不犯类似的错误。
其次是爱情。
我本来想写“两性关系”,可还有同性恋呃……我想其实每个人都有可爱,有趣,疯狂,浪漫的基因,只是遇到对的人才会释放出最美的光彩。
所以爱情才被称为chemistry吧。
Anna大概也有个感情不好的父母,于是她想要自由,想要足够的自我空间来感到安全。
当然她是一个很lovable的女孩儿,于是大概她反应的活化能就低一点(就是更容易反应的意思……)但他们在一起那么和谐,直接就能看穿彼此的悲伤与寂寞,迫切地交换彼此的故事,一起做疯狂的事,一起无所顾忌的大笑。
Hal和Andy也是如此。
两个人complete each other的感觉,大抵不过如此。
但是这对爱情的要求高了些,有些人也许终其一生也找不到互补的那一块儿。
这个时候大概就要像老爸说的,得不到狮子,就找个长颈鹿一起过了吧。
那如果真这么想,就需要两个人认真地彼此磨合。
这又回到婚姻的轨道上去了。
Olivier说了一句话,当时简直要在心里大吼一声:Thank you! That's so true! 他说:Maybe I was so afraid that things would not work out in the end, so I made them not work out. 这是有点不堪的人类心理,但也许拥有的人不在少数。
拥有的时候不努力,然后在失去的时候悲伤自怜,从中大概也能获得一点快感。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老林,我很想念他。
最后是关于片名。
初学者最大的优点是,有股铆劲,不放弃,存着希望,就算一切不顺遂,仍相信转机就在前方转角。
有句话说,今天是你活着最年轻的一天。
活着活着有时候觉得活的很久了,经历了不少了,真是辛苦呀。
有的时候觉得没有一开始努力或者容易被感动了,有人管这叫“失去了初心”。
又有的时候,觉得一件事一段关系到死角了,努力了也没有改善,不如就破罐破摔吧。
这些时候都要记得,只要活着,就让我们假装是剩余生命里最年轻的存在,像个初学者一样,为转机努力吧。
就像78岁的Hal,在报纸上刊登personal ad,放的照片还火辣的不行,he didn't give up。
=====以下是关于影片的碎碎念=====1. Melanie真美,可是现在有点审美疲劳了。
而且片子里突出她的法国背景意义何在?
没事爆两句法语对情节有帮助吗?
2.Ewan老了呀,看片子时觉得怎么找个这么不帅的演员,一查演员表才知道,人家是《红磨坊》的大帅哥呢。
是故意为了配合剧情还是已经屈服于岁月的杀猪刀了……3. 喜欢片子里像幻灯片一样的穿插照片,和旁白说,这是2003年的太阳,风景,和总统,这是1955年的 etc. etc. 4. Olivier创作Sad组画。
最近越发觉得,生命的悲凉是inevitable的,但其实有时候悲伤也是种快感。
5. 老人做了个很好的榜样,究竟要怎么活着。
在不可能时妥协,在可能时勇敢做自己,去爱,去坦诚,去欢笑,去做任何让生命看起来是件很美好的事。
6. 以后也要和小孩玩射击装死的游戏!
7. leit=elliot。
标准闷骚男……8. 毛绒兔子问:“什么是真实?
” 然后这只兔子又问:“会痛吗?
” 马儿回答道:“有时会痛。
” “疼痛是瞬间的吗?
” “会疼很长时间的。
总之,当你变成真的,你的毛发会被撕扯,你将失去眼睛,变得残缺。
但是没有关系,因为你变得真实起来,那些不理解的人才觉得你是丑陋的。
” 9. Olivier带着狗狗来介绍房间和Anna来时介绍房间的对照。
前者不会说话只会看着你卖萌。
后者会为你的卖萌扑哧一笑,然后走近亲吻你。
这就是差别呀!
10. Olivier家的大油画上的是波兰语,siedem razy kobieta,这原来是一部电影的海报……豆瓣链接在这里: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9653/11. 像Olivier这样不擅于表达个人感情的人,怎么办?
12. 大楼里住的人,有一半的感情没有结局,另一半的人愿意相信奇迹。
我还是乐观派。
13. 如果你不觉得自己也是个奇怪的女孩儿,大概不会理解Anna这么个奇怪女孩儿的存在。
你愿意接受那么一个奇怪的女孩儿吗?
14. 看完这个想去看《milk》。
电影里的叙述:那只毛绒兔子问:“什么是真实?
”然后这只兔子又问:“会痛吗?
”马儿回答道:“有时会痛。
”“疼痛是瞬间的吗?
”“会疼很长时间的。
总之,当你变成真的,你的毛发会被撕扯,你将失去眼睛,变得残缺。
但是没有关系,因为你变得真实起来,那些不理解的人才觉得你是丑陋的。
”书中原文:"What is REAL?" asked the Rabbit one day, when they were lying side by side near the nursery fender, before Nana came to tidy the room. "Does it mean having things that buzz inside you and a stick-out handle?""Real isn't how you are made," said the Skin Horse. "It's a thing that happens to you. When a child loves you for a long, long time, not just to play with, but REALLY loves you, then you become Real.""Does it hurt?" asked the Rabbit."Sometimes," said the Skin Horse, for he was always truthful. "When you are Real you don't mind being hurt.""Does it happen all at once, like being wound up," he asked, "or bit by bit?""It doesn't happen all at once," said the Skin Horse. "You become. It takes a long time. That's why it doesn't happen often to people who break easily, or have sharp edges, or who have to be carefully kept. Generally, by the time you are Real, most of your hair has been loved off, and your eyes drop out and you get loose in the joints and very shabby. But these things don't matter at all, because once you are Real you can't be ugly, except to people who don't understand."——《The Velveteen Rabbit》
一片又一片无奈,一片又一片坚强,一片又一片寂寞,一片又一片陪伴,一片接着一片......婚姻应该是什么样呢,婚姻,或许原本就是一件残缺的艺术品。
男人为维持生计而奔忙,女人要照顾家庭小孩。
激情早就化作平淡,剩下的只有一天天例行公事,再不找点有趣的事情做肯定会有爆发的一天。
何况是在一个家庭里,父亲是同性恋,母亲常日独守空房,带着一个独生儿子闲着没事老是出去东游西逛,走在行为失控的边缘。
而对于这个儿子呢?
他当然爱他的父母,他的父母也爱他,可是他们的生活却缺少快乐。
影片里的狗狗阿瑟,并没有给电影增加几分轻松愉悦,基调里的淡淡的钢琴声缓缓流出,无力穿透这生活的薄雾。
安妮和奥利弗在一起,分开,又在一起,努力寻找着出路,他们都是爱的初学者。
美国电影《初学者》(新手人生)Beginners幕后制作和花絮
幕后制作 来源于生活的故事 影片的故事来源于自导演迈克·米尔斯的生活,那一年他的父亲75岁,已经结婚45年了。
可是那个时候,他的父亲突然要去过一种以前从来没有的生活,而且这种愿望极其强烈,几乎没有人能阻拦。
米尔斯的父亲此前过着一种稳定的家庭生活,但是很显然,这不是老人需要的。
做出改变之后,米尔斯的父亲过上了一种令人迷惑的、时不时令人痛苦,但是很有趣又发人深省的生活。
即使他的父亲在80岁的时候去世,但是他的这种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却在米尔斯的心里扎了根。
米尔斯带着一种“越是个人的,就越能引发共鸣”的想法开始了影片剧本的撰写工作。
米尔斯说:“这是我自己所亲历的生活,影片中的幽默、笑话、情感都是我个人的体验。
我相信,那些和我有过相似经历的人一定能感受到和我相似的情感;那些没有过这种经历的人,也会被打动。
有的时候,越是个人的情感体验,就愈能引起集体性的共鸣。
整部影片由两条线组成,第一是哈尔教会了奥利弗如何去爱安娜;另一条是奥利弗和安娜的关系,他的爱情故事表明了他从来就没有真正理解自己的父亲。
这两个故事表述了两种存在的状态,哈尔是一个老年人,代表着一种1950年代的青年人的老年形象,守旧、害怕同性记忆癌症,这是一种外在、能看得到的观念。
而他的儿子奥利弗则代表着1960年代的孩子。
他们会隐藏自己的想法、爱情观开放而且大胆,对社会和舆论没有太多的顾虑,这是一种内在的观念。
不过,故事中有了转折,哈尔是一个同性恋,他用正常的婚姻掩盖了自己的性取向,不过他自己最后迈出了这重要的一部步。
而奥利弗呢,他在哈尔的教导之下,渐渐学会了如何去打开身上的枷锁--这些枷锁有社会给的、有家人给的,但更多的是他自己为自己创造的,并教会了他如何去面对爱情和生活。
” 在米尔斯的设计中,这是一部“小电影”--小格局、小故事,但是他的另一个设计是,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大情感大生命。
米尔斯说:“我想通过电影展示出来生命的趣味性,尤其想告诉别人在那种人生的关键时刻,生命会多么有趣。
其实有的时候把事情做了,才会发现不会有什么后果。
换句话说,对于个人的生活作出自己的选择,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随之而来的事情才会真正改变你的生活。
在人与人相处的大学问中,实际上所有人都只是初学者而已。
”在决定好了影片的基调之后,米尔斯需要寻找合适的演员来扮演影片中的父子--这是这部独立电影成败的关键。
他想到了伊万·麦克格雷格和老演员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于是他给两位演员写了邮件,邀请他们来出演这部电影。
大牌演员出演 在给伊万·麦克格雷格和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的邀请信中,米尔斯详细地讲述了影片的故事和细节,以及他对两个角色的理解和认知。
这两封信写得情真意切,当时就打动了这两位演员。
尤其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他冥冥之中甚至觉得这就是为他创作的角色,而且普卢默当时也有80多岁了,对这个角色有着感同身受的喜爱和认同。
他说:“我从来没有在银幕上扮演过这样的角色,这个角色让我有些目眩神迷,而且我觉得这其中的一部分是完完全全为我创造的。
谁知道我在80好几的时候会干些什么呢?
”一开始,米尔斯和剧组同仁的目标是借用自己父亲的故事,讲述一个老人对于生活的选择。
可是在修改的过程中,这个故事被一遍又一遍地刷上了米尔斯的个人色彩,直到最终完全变成了他的一种“自述”--影片中的那些父子关系完全就是米尔斯生活的写照,他和自己的父亲就是这么生活的。
米尔斯曾经表示说,普卢默长得挺像自己的父亲,看到他就有一种亲切的感觉。
米尔斯的父亲是一个艺术史的学者、在博物馆工作,或许还是一个艺术家,他“伪装”自己是一个直男,直到临死前才说出了秘密。
虽然极为喜爱这个故事,但是普卢默还是很紧张,因为他扮演的是导演的父亲,他担心自己的表演和这部电影会伤害到米尔斯。
普卢默说:“这是他自己创作的故事,让我感同身受。
我担心的是米尔斯会在拍摄过程中受到伤害,毕竟影片中大多是一些私人的情感。
影片很纯真、很纯粹,是一个让我真心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电影。
” 请伊万·麦克格雷格来扮演儿子奥利弗是米尔斯很早的想法,在剧本还没有竣工的时候,他就希望伊万能扮演这个角色。
米尔斯觉得伊万的气质和米尔斯相若,不过他的英伦口音会是影片的障碍所以伊万要求米尔斯将剧本朗读给他听,以便从中学到地道的美式口音。
米尔斯说:“伊万在口音这个问题上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要我朗读剧本给他。
但是我希望他别效仿我的声音和语气,如果他被我的风格限制住了,将会是一个灾难。
后来我录了音,他修正了自己的口音,而且还按照自己对人物的理解,给人物加入了一些语气词和发音的小习惯。
应该说,伊万朗诵台词的能力是全世界一流的,他的声线非常完美,在影片中绝对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 除了这两位主演,影片中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角色”--一条狗。
这条狗见证了哈尔的离世和奥利弗的爱情。
谈到“执导”狗的“表演”时,米尔斯说:“其实执导狗和执导人是一样的,你只要把它当成是一个真的演员就好了。
它们有自己的训练师,到哪里都很安静,而且还会展示出来必要的眼神和动作之类的。
有的时候你和它说话,它似乎真的能理解你。
”花絮·影片改编自导演迈克·米尔斯和他父亲的真实故事。
发生影片中讲述的故事的那一年米尔斯的父亲75岁,5年之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
·影片中出现的那条狗叫做Cosmo,它是一条明星狗,已经出现在了很多电影中。
·本片的两位主演伊万·麦克格雷格和克里斯托弗·普卢默都曾经在不同版本中的《奥赛罗》中扮演过伊阿古。
·导演迈克·米尔斯是纽约著名的艺术家,曾为诸如Beastie Boys、Beck、Sonic Youth与Ol’ Dirty Bastard等著名乐队设计过专辑封套,后来他转行开始拍广告、MV,与Moby、小野洋子、Air等人都有合作,颇为成功。
2005年,迈克·米尔斯首度进军大银幕,导演了处女作《吮拇指的人》。
看到好片子第一个想看的是导演何许人也,发现自己竟是第一次知道Mike Mills。
整部片子如行云流水般的叙述,即便是那些颠来倒去的回忆,在与现实的转换里看起来依旧如呼吸般顺畅自然。
因为,这些都是真的啊。
所以觉得这片子的中文名才该叫“暖暖泪寒光”好嘛!
片子里的Oliver,好像把人们心底害怕的东西都拼凑了起来。
对家庭关系失去信心;做着不喜欢的工作;在派对上扮成一个很有深度的家伙(譬如弗洛伊德);邂逅心仪对象,却没有信心走下去;面对生老病死,感到无奈又想挣扎;种种种种……所以最后他酝酿了很久的插画作品变成了一个讲述什么是Sad的故事。
所以大家都对他说I'm sorry。
所以他觉得什么都不work。
所以看出了这点的Anna逃走了。
所以请问认真作出一个承诺是有多难啊?!
其实我现在也没有太想通故事的转折点是在哪里,也许是Oliver跑到纽约的时候发现Anna根本就没有离开;也许是他和爸爸的好基友对话完后顿悟;也许根本就是这个男人长大了终于不再走文青路线自己瞎纠结。
其实整部片子里叫我差点哭出来的是他父亲对他坦白原来婚前母亲早已知道自己嫁的男人不爱女人这个事实。
"It doesn't matter. I’ll fix it."此时其实应该放Coldplay的那首曲子了对于这样一个生活跌宕起伏的男子来讲,也许只有那个姓July的女导演才能撑起他的天空啊。
如片中所说,46亿年前地球诞生的时候,悲伤还没有被定义。
随着人类衣食无忧尤其是社会化,各种复杂的情感不断被发掘和被表达,所谓文艺就诞生了。
文艺就像一片大沼泽,深陷其中的人们不能自拔,其中的装逼犯鄙视未涉足者不懂得feeling,而为俗务奔忙者或隔岸观火者又对此难以理解。
因而文艺、深刻、装逼、矫情四个词密不可分,本就是人们对同一种表达的不同看法。
而文艺工作者又不得不小心翼翼,因为文艺青年可不是好伺候的群体,一部文艺片里有一秒钟表达太直接或落了俗套,偏执的文青们便会毫不留情的把它踩为烂泥。
《初学者》这片拍的很感性很琐碎,依照情绪非常主观的剪辑,无视客观时空顺序,我感觉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但我并不爱看。
我发现如果困难,也不用去努力理解文艺片作者的全部用意,只要从中感受到点什么便好。
而其中有些感受到了的,又难以用言语表达。
比如看到家中挂着安迪·沃霍尔的《帝国大厦》的剧照,就知道伊万·麦克格雷格在墙上涂鸦:“1985 Bush found Jesus.”这类句子并不意外。
再比如片中伊万从父亲那里获得的灵感设计出的T恤图案,很多我都挺喜欢,换做几年前我一定骂它矫情。
归根结底我还是个理性的全局主义者。
这片要说的是由于现实所迫,老父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直到75岁才开始弥补这一生都所缺乏的情感体验。
即便是一个75岁的情感初学者,但是他心里明白,因而这四年他过得非常灿烂,唯可惜这一切开始得太晚,不过远胜过没有开始。
我也要像他那样死在一个四周都是落地窗,窗前春色满园的明亮房间里。
儿子伊万·麦克格雷格由于童年记忆和其他心理因素,尽管在纸笔上是个情感丰富的创作者,但在人际情感上到38岁也没有入门。
他失去的也如此之多,以至于不知从何开始弥补,拒人于心灵之外。
女主角开导他“房子之内是禁锢,房子之外是自由”的道理他也明白,最后终得从零开始,做个爱的初学者。
其实我们这个处于焦虑中的国度里的人们,失去的何尝不是更多。
也许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而我,只能装作不在乎这些罢了。
顺便吐槽下本片的中文译名,台湾译作《新手人生》,香港译作《基爸爱留情》,一眼便知这两个地方,并不适合相提并论。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本来觉得节奏不适合我,结果看完之后却抑制不住的想记下点什么的冲动,不经意间让我思考了许多,算是一点小意外。
尤其喜欢这种叙述的奇怪调调。
看了一遍,写的时候又看了一遍,越看越喜欢。
喜欢男主的妈妈,她的性格,她和男主的相处方式。
喜欢爸爸和他男朋友之间有爱的互动,手中藏着的虫子,那束花,相依睡觉。
喜欢女主,从惊天魔盗团,到你脚上的鞋子,再到这次的初学者。
喜欢那只狗,酒店的过道,男主的画和涂鸦,女主的法语。
喜欢······到最后,发现自己满满的都是喜欢,真奇怪。
三个泪点,第一是在酒店的过道上偶遇一个很像爸爸的老人。
第二是爸爸的男朋友抱着狗噙着泪光说,他记得我。
第三是最后读完爸爸的征友广告说的那句,他从未放弃。
对,我的泪点就是这么奇怪。
喜欢的台词吧!THE HISTORY OF SADNESS 忧伤的历史Earth begins,sadness not yet invented. 地球初始,还未有忧伤这事儿。
Quote From The Velveteen RabbitThe stuffed rabbit asked ,"What is real?" 绒毛兔子问,真实是什么?And the rabbit asked,"Does it hurt?" 兔子又问,痛吗?
And the horse said,"Sometimes." 马说,偶尔。
"Does it happen all at once?" 疼痛是瞬间的吗?"It takes a long time. Generally, by the time you are real, most of your hair has been loved off, your eyes dropped out and you get loose in the joints and very shabby. But these things don't matter at all, because you are real.You can't be ugly except to people who don't understand."会疼很长时间的。
总之,当你变成真的,你的毛发会被撕扯,你将失去眼睛,变得残缺。
但是没有关系,因为你变得真实起来,那些不理解的人才觉得你是丑陋的。
Here.Here is simple and happy.That's what i meant to give you.给,这个代表简单和开心,也正是我希望给你的。
恩,我的点很奇怪。
现在是什么情况呢?
我不知道。
怎么会这样呢?
结束了么?
不!这,只是个开始。
看完Beginners这部自传性很强的电影后,还是有点小小的感动。
剧本几乎是按照导演Mike Mills的亲身经历所改编的。
Oliver的父母是绝对的非主流:父亲从13岁开始就知道自己是同性恋,母亲从13岁开始才知道自己有一半的犹太血统。
尽管母亲从一开始就知道父亲的性取向,尽管美国在六七十年代将同性恋当作病症,他们还是相爱了,并组合了一个奇特但并非缺爱的家庭。
作为父母的独子,Oliver在感情上一直是非常依赖父母的……但他也察觉到了父母的幸福有些不完整,因此他得出的结论是:”你们并没有相爱过“。
因此,他曾”不相信爱情“。
在母亲去世后,75岁的父亲出柜-被诊断为肺癌晚期患者-去世 的这一段时间内,Oliver重新审视了父母之间的关系,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以及自己与相恋过的女人们的关系。
因为需要经常照顾重病的父亲Hal,Oliver与曾经因为工作很少在家的Hal演绎了一段全新的父子情谊。
虽然已走到人生的尽头,Hal却犹如获得了新生,他积极地投入各种同性恋组织的活动,并在男伴Andy怀中找到了完整的爱情。
虽然Oliver诧异地看着父亲的蜕变,却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所在,并又一次”相信爱情“了。
Oliver与Anna的爱情故事依我看来却是该片的薄弱环节。
在叙事中植入Mike Mills本人做的插图有些故弄文艺嫌疑,而Mélanie Laurent塑造的这个不断挤眉弄眼、天马行空的法国妞有些故弄古怪,不够生活自然,远不如Natalie Portman在《Garden State》与Zoey Deschanel在《500 days with Summer》中塑造的精灵姑娘深入人心。
(不过不得不说,作为一个法国演员,她的英语是相当棒的!
)两位男主演都是相当优秀的,Ewan McGregor将Oliver的低调性格与Christopher Plummer将Hal的高调出柜都阐释得恰到好处,观众无不为这一对父子的第二次成长所需的勇气和慷慨胸怀而动容。
灵气十足的小狗Arthur更是演技出众,算是再一次为Jack Russell这个在欧洲相当受欢迎的品种挣了光吧 : ) 。
可是原本该是本片一大亮点的Oliver与Arthur的无声“对话”,却让人略感蛇足,如果他们的对话内容更丰富一些,效果也许将会更佳。
文艺片,消受不了
我希望的剧本风格,以及,带静电的台词。
纯粹为了看梅拉尼下的电影,结果梅拉尼伤害了我。
不是我的菜
选角棒极了,梅兰妮和麦克格雷格看上去都会是那种社会成熟度低于同龄人的文中,长期给自己套上一些不可言喻的枷锁,增高着自身对快乐对相处关系的阈值——看着隐藏同性恋身份的父亲和犹太母亲44年的貌合神离,不得不忧心如何与另一人常年共居一室,还不如一条只能基本交流的狗。直至父亲出轨追求真爱。
感觉像是男版的天使艾米丽。。。狗狗好可爱><
文艺片小清新
忒文艺
这是一部小格局的电影,讲的也是被讲诉一遍遍的主题,敞开心灵,放开去爱。导演用自己的私人经历做母本,讲诉得坦诚真实,令人动容。
零零碎碎的生活片段促成一部温暖而不失有趣的影片
看到一半看不进去了……就算是伊万也没有阻止我昏昏欲睡
两个无聊的人在一起可实在太他妈苦闷了 小清新才爱看呢
看完后觉得做个疯子真不错。
在75岁的时候,开始决定忠于自我,一场等了75年的初恋;当一个女人说出:it doesnt matter, i will fix you.的时候,她已经准备为他牺牲了。而小狗总是很忠诚的对待,每一个亲近过ta的人。
在关于爱的课题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初学者。
一定是我欣赏水平不够。。
看完心里满满的。很舒服的台词感觉和饱满而不张扬的影片风格,喜欢奥利弗与安娜之间的感情,宁静的信任。
烂片,烂片,烂片。极烂的剧本,装B的表演,昏昏欲睡。
是这部一万和梅兰妮假戏真做了吧,唉不过他们俩还真的搭
每一条次要情节都比主要情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