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
C'est pas moi,It’s Not Me,李欧卡霍:不是我(台),里奥不是卡哈斯(港)
导演:莱奥·卡拉克斯
主演:莱奥·卡拉克斯,德尼·拉旺,娜斯提亚·戈卢别娃·卡拉克斯,洛雷塔·茱德凯特,安娜-伊莎贝尔·塞弗肯,皮特·安奈夫斯基,比安卡·迈达鲁诺,让-弗朗索瓦·巴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24
简介:为了一场未发生的展览,法国庞毕度中心向李欧卡霍抛出大哉问,请他用图像响应自己。向来不按牌理出牌的卡霍再度出人意表,亲自粉墨登场,以磁性画外音细述,并亲上剪辑台,透过隽永老歌、耸动字卡、怀旧相片,以及家庭录象、纪录档案与电影片段,让图像彼此撞击产生新意,不论政治、历史、个人与影史皆揉合为一,一部半自传基调的「卡霍式..详细 >
好像是——粉丝向小短片🤧看得有点小泪目(也有蛮多笑点,对那个小卡拉克斯走向摄影机然后啪嗒摔了一跤的镜头印象比较深......P.S.卡拉克斯是一个内向、冷冷的烟瘾老头🤧但他的电影很热烈
历史性地回顾自己所处的位置,感受编织的影像
回归纯粹影像,文本阐述一味求看懂自然不会悟其乐。
年度电影。戈达尔化的卡拉克斯的《电影史》《影像之书》抑或是《赝品》(?),还是被那些真诚与浪漫的吐露感动了。
你也牢戈化了
是素材拼貼,又遠不止是素材拼貼,Leos Carax看似混亂、看似意識流的表達中,藏著有序與態度,以及難以自抑的悲觀與憂鬱。他對現實如此失望,百年前上演過的仇恨,如今在世界間再度蔓延,百年前對電影如神祇般的敬畏,如今消弭在所謂便利的碎片化中,種種不解,種種困惑,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悲傷湧動著感染我。但是他仍然熱愛觀眾,用電影滋潤每一雙眼睛的眨動,浸潤每一顆懷抱期待的心,結尾讓觀眾會心一笑,即便現實有著這麼多不盡人意,也不能停下生活的腳步,奔跑吧!即便是一個人在家觀影,也忍不住在結束時起立鼓掌!
卡拉克斯用戈达尔的拼贴方式总结自我、电影和当下心境。卡拉克斯也在奔跑,《风流一代》就比较僵硬了。
陈丹青说艺术就是装逼,我同意这句话,不过这部电影的逼我没看懂
与贾樟柯《风流一代》的拼贴与自我回顾刚好是两极:《风流一代》是看起来生硬笨拙的剪辑和迟缓的长镜组(倒也不算很长),是剪报册,是沉默、暗喻、尽可能少的台词和都是短句的字幕卡,是强烈的表达欲但只能欲言又止;《这不是我》是花样百出的技巧和极短的镜头(短到苹果的一帧),是手账本,是炫学、博喻、尽可能多的征引和过载的字幕卡,是旺盛的表达欲但其实语焉不详。贾不假,虽然这次有些过于粗糙和任性。卡拉克斯也还是他,又一次声明了自己是戈达尔的精神徒孙,仿制得也还不错。
一部戈达尔《电影史》一般的混剪式散文电影,但充满了个人戏谑的色彩,娱乐性极高!大量引用影史片段的同时也做了大量自我引用与变体,是我-不是我-是我-不是我的指认游戏里将玛格丽特《禁止复制》的镜像自我替换为影像征引的无限循环 最后在主观镜头的自我矛盾中结束。几个记忆深刻的片段:导演自己在床上的关灯反色与对(在醒与睡之间模棱两可的)自我的观察、罐头鸭蛋?讲给小朋友听的犹太夏令营的恐怖睡前故事、卓别林的《移民》与难民影像、被炸飞的地铁车门、配上戈达尔采访录音的火车进站、和最末人员表之后的木偶舞蹈。还想说点啥 但鉴于我黑暗中潦草写下、自己也辨别不出的笔记 算了!
这就是电影作为艺术的存在。
私人的,意识流,片段的。只get到关于眨眼的那段叙述
如果没有那些黑场字幕,我会给高分。一部好为人师的电影。
我当然永远钦佩所有影像自由的尝试。不过卡拉克斯在回顾他的过去,我却只想着看到现在和未来了。当生活没什么好追忆的时候,我们失去了所有的触觉。C+
Bad blood庇洛仙修复大放送
一方面,我永远为卡拉克斯的影像与情绪动容,另一方面,我似乎从来就没赞成过他的表达。Anyway依然感谢卡拉克斯,我今年终于看到了一部真正的电影。
私人影像的拼接艺术,意识流与晦涩表达
我还是更愿意看真戈达尔
卡拉克斯合订本,他自己的《影像之书》。
我没怎么看过卡拉克斯的电影,跟不上他跳脱的思维节奏,那些高速拼贴的素材下旺盛的表达欲也令我云里雾里。所以,这不是(拍给)我(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