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令人讨厌!
最讨厌那一对被搭救的母女各种手段让男主留下来保护自己,尤其女儿那一句“你儿子肯定也不希望你为他报仇”,真是神烦这句台词!
你谁啊大姐,你怎么知道我儿子怎么想的?
不是你儿子死了所以你不心疼是吧?
被人救一次就死皮赖脸用尽手段,道德绑架玩得溜溜的,除此以外没有任何作为,就算最亲近的人死了也绝对不会去报仇的吧!
既没胆量又没实力,贪生怕死!
看得气死了!
第一部是从不参与者角度,以防守为主的视角去看清除计划,第二部就完全是从参与者角度,全身心投入其中,不过男主还是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并不是一个被复仇和杀戮冲昏头脑的弑杀狂人,所有必要的良知和人性在他身上还是能够体现出来,并通过男主和母女自己情侣四人的视角,全方位地反映清除计划实施期间街道上的情景,并不是只有杀人,还有反杀,还有两帮人的火并。
另外电影还加入了富人拿穷人取乐消遣,甚至观看杀人狩猎的情形,不禁让人想起《致命弯道》里的情形,另外还在其他恐怖影片里也有这样的桥段不足为奇了……故事是讲,男主的儿子被一个人酒后驾驶撞死,他想利用清除日把那个人杀死。
在前往那个人家时,他遇到了有人要把两个母女拉上车绑走,出于对儿子的责任没有尽到的愧疚,他救助了你对母女,另外有一对情侣上了他的车,他也一并接受了。
他带着他们一路跑去了母亲的朋友家,但是家里的人因为婚外情原因,发生了枪击,朋友死了,于是他们逃出了朋友家,但是被一帮人抓了。
这帮人不是要杀他们,而是把他们卖给了富人取乐。
富人们将他们拍卖,然后让买到他们的人,持武器去猎杀他们。
男主搏杀实力了得,杀死了来猎杀他们的富人。
于是富人们派出一大批守卫去攻击他们。
正在他们寡不敌众的时候,一帮反对清除的人冲进了这里,帮他们消灭了富人的守卫们。
男主最后还是冲进仇人家里,但是他没有杀他们,当他出门时,却被人击伤,母女俩还有男主没有杀的仇人一起合力救下他,将他送到医院……善恶到头终有报,还是让人心存善念,才能得道多助。
加入了富人拿钱买穷人杀之取乐的桥段,让人耳目一新。
出现了反对清除计划的人群,穷人开始通过武力反抗富人,这样的设计也蛮有新意,蛮符合当时的情况的。
但是男主突然良心发现,带着这样四个人逃离,总觉得理由和动机有点牵强,对儿子的愧疚也就算了,硬要加入的情侣有点太多余,而且男主的英雄的保护欲也太强大了吧……
幻想之所以称为幻想,是因为他的不真实性。
在看了第二部之后,觉得编剧的脑袋一定被铁门夹过了,实在太不现实了。
第一部还好一点,主要也是那个反角很帅,不过里面的主角一家这么有钱居然就一把手枪你这是闹哪样阿,我就不相信人有钱了就会变傻相信真善美这回事的。
在第二部编剧居然还变本加厉地加入了政府的介入,我说编剧你的脑洞开得太大太大了吧,就没想过要是给本来就一锅粥的设定加入消灭穷人这回事整个想象的美国都会被你玩坏了的。
要是真是这样,在其余的364天了,占全国大部分的穷人会带着什么情绪干活,会不会给你干活,要是想爷等到那一天晚上被你杀了,倒不如在和平的时候爷先把你杀了,起码那时你没带枪,我还可以拿着两板砖。
科幻片要做得好,还是要有真实性在里面的,差评,绝对的差评。
觉得这是我看过的惊悚片第一个忍不住吐槽的,为什么那一对母女一直纠结救她们的男人的目的,一直在路上无聊的纠结各种问题,能活下来不是最重要吗?
那一对情侣除了尖叫还能不能有点脑子啊,智商捉急啊,在这种危机的时候美国自由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让人失去控制与理智,怎么这么不动脑子办事情啊,社会那么残酷,到处都是病态,怎么不认清现实,这是我刚开始看的时候忍不住吐槽的。
卡利作为青年人只是一味着结束反抗的言论,却不采取行动。
这是我最想说的,我一直期待着她反抗去为了自己的母亲为了救自己的那个男人结果去到最后只剩下对男主说不要去,和我们在一起很快就结束了,太失望了。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电影的最后还是在说英雄主义,男主永远是大爱,原谅这一切拯救他所能拯救的一切。
原谅了让他儿子失去生命的酒驾男这是符合我猜想的 ,要不怎么体现男主的伟大呢...我想不明白的是情侣中的男的在这部电影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一个貌似有外遇的男人是该死还是因为5人团体得死一个才能突出残酷还是为了最后他女友也参与清除计划...也许是为了可以有第三部吧整体来说气氛和音乐烘托得不错,有暴力但血腥场面比较少,就是有种类似饥饿游戏的电影。
喜欢饥饿游戏的朋友可以一看啊。
看电影的时候忍不住让观众捉急对母女和情侣产生气愤也许是导演想要 传达的吧。
回头想想那种情况给了谁也会吓傻了吧,若是导演故意为之只能说导演牛吧
2023年,人口过多.社会不堪重负.要靠屠杀来解决人口过多犯罪率过高的问题。
于是政府和市民约定好,你们在这一天犯罪,政府不管,你们可以随意屠杀,杀的人多了反而是为政府做贡献。
但只限这一天(你们要接受设定)其他时间就不能犯罪了,以此来控制这个国家的犯罪率。
好嘛,就算这个设定合理,那在我看来也应该是类似黑帮火拼一样的:忍了一年的欲望的暴民在那天晚上在大街上互相屠杀才对啊!
怎么会是街上只有少数神经病在屠杀不知道什么原因知道是屠杀之夜还在街上游荡的人,还冲到别人家里去杀人。
然而许多人却只有在家里无奈的等着别人来屠杀???
在我一瞬间的脑洞中,至少有一万种躲避这种屠杀的方法。
为什么不学某洛阳变态一样挖个隐蔽的地洞呢?
难道那些暴民还会进了你的房间后到处查看是否有暗道?
为什么不在这段时间出国呢?
为什么不跑到山野乡间,美国那么大,无人区也那么多。
非要在城市里,总不至于那些暴民还会在十二个小时内能全国地毯式搜索吧。
为什么不寻找一些反对清除计划的人,然后清除之夜聚在一起,暴民们总不可能几十个人去找几百个人的不痛快吧。
就像片子后面的那帮人,那帮反对清除计划的人,反对清除计划的人足够多的时候,暴民总不至于去专找硬骨头啃吧,然后演变成战争模式?
说反对清除计划的人也许不太合适,片中的设定是不参与清除计划,但是自身安全没有保障的人。
好嘛,勉强接受了。
但是!
那些在清除之夜躲在家里,等待噩梦降临是什么鬼啊?
好歹你也反抗一下啊!
设定中又不是不准你使用武器,热兵器不行冷兵器你也至少搞一把握在手里啊。
就算是热兵器用不来,远了你打不着,两米的距离,瞎子也能摸中人吧。
那对母女(没介绍之前我以为他们是姐妹)把枪放厨房里,然后暴徒来了就在角落里蹲着等待死亡?
我们是同一个物种么?
明知道对面被洗脑了要杀你,好歹反抗一下啊喂!
本片三条线,母女线,情侣线,复仇男(大神)线,后面五个人莫名走到一起,开始极限逃生模式,借用别人吐槽的话,一神带四坑。
敌人来了的时候:怎么办?
大神你要保护我们。
暂时安全了的时候:你这样打打杀杀是不对的,万一砸到花花草草……好嘛,一路跌跌坎坎的继续剧情,五人逃亡了大概好几个小时,一路经历了银行副本,变态朋友家副本等等,还是被暴民抓住了。
等等,原来这些暴民抓他们不是为了杀戮,是为了送给那些神经病富人们杀戮,然后五人就被富人们下放到类似斗兽场的地方。
心疼这些富人了,你们要杀就杀嘛。
一梭子下去多爽。
非要打什么真人cs。
先得把灯调暗。
让自己必须带着夜视镜这种影响近距离视力的东西,猎物反而可以靠着微弱的光勉强找到自己,再创造点草丛给猎物藏匿,让自己这方各种丢失视野,又没人买眼…最天真的是一对萌萌的姐妹花居然拿着短刃冷兵器的去脸探草丛了,然后被六神装的盖伦@#¥好嘛,这些我也勉强自己接受了,毕竟不能反杀就不叫主角了,然后就出现一堆神装盖伦…不,一群带着四级以上爆炸物的人就来了(你们这样会被起诉的你们知道么,本文设定:屠杀可以,不能用四级以上爆炸物,但是从这个片段看来,这个设定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并没有什么执法人员)。
这群人就是那群反对清理计划的人,他们来拯救主角们,顺便来反抗造成清理计划的富人们。
被救下来的这支队伍就地解散,该回家回家,该流浪流浪。
时间继续走,杀戮不休。
最后,一秒,清除时间结束,所有人停下手,不管刚刚那个人是不是杀了自己全家。
这素质.没话说。
遵纪守法好公民然后全片总算结束了。
感觉我说了一大堆,还是没吧片中的各种反人类的设定,反客观的因素说完…比如一个可以随意犯罪的城市,居然只有杀戮没有强奸,没有抢劫,差评!
影片也没有设定,比如万一在杀戮中.把一个城市所有的医生的杀完了,然后这个城市在第二天全市没有医生,或者吧所有清洁行业的都杀完。
那么整座城市将臭气熏天。
也比如说在清除之夜把一个公司所有职员都杀完了,然后这个公司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就只有老板一个人...再大点,一群有组织的人肆意破坏,一座城市变成废墟。
而且而且而且!!!
如果该世界观成立,那么人类有什么必要工作,有什么必要生产?
又怎么可能会有富人穷人之分?
当你认真工作生产一整年的收获不如你一夜的掠夺,当你认真工作生产一整年的收获你却没有能力保护...
人口持续不断的增长,迟早会超出地球的环境容量,彼时或者此时人类应如何作为?
这的确是一个可怕的问题,解决途径很简单,要么寻找新的宜居星球,要么减少人口。
限于太空技术的客观条件,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第二个解决途径,然而,其具体操作却是又一难题。
简单粗暴则如希特勒对犹太人般的屠杀,温文尔雅则似中国之计划生育。
《人类清除计划》正是建立在这一沉重话题上的商业电影。
故事发生在十年之后的美国,为了控制犯罪率,国家专门设定某晚的“十二小时”供人们释放“野兽”天性,在此期间的任何犯罪行为都将不被起诉;当然,参与此次活动的人走上街头,可以使用四级以下的任何武器,而不参与的人则躲在家里,做好安全措施。
影片的内容主要围绕这“十二小时”内发生的事件为主,基本上是追求杀戮与逃生保命的情节。
就电影而论,第一部讲的是一个卖安保措施的人,却在这一天自家的安保措施出了问题,导致“野兽”入侵,全家人奋起反抗,最终保全性命;影片中的“野兽”中不乏道貌岸然并对这一家人心生嫉妒的邻居或朋友,藉此探讨了人类的报复性——在肆意妄为的环境中企图扫清心中不满而做出的疯狂举动。
第二部的男主角则换成了在车祸中失去儿子的父亲,企图杀死逃脱法律制裁的肇事司机,在驱车前往途中,偶然救下4名逃生者,却因此遭到“野兽”的追杀。
男主角最后到了司机家中,但没有杀死他,在走出司机家门的时候恰巧为“野兽”枪伤,幸而司机举枪击毙“野兽”。
两部影片都以暴力和动作为主要题材,第一部的场景主要设置在主角家里,而第二部则移到了室外,以便让观众感受充满杀戮的街道的紧张氛围。
第一部的情节具有渐进性和起伏性,展示了女主角从拼命躲避到拾起武器反击的心理过程,这一变化是能够激起观众欣赏欲的;第二部的情节较为平缓,并没有太多的起伏,即使是在最后男主角找到司机以及司机救下男主角的一刻都没有使观众达到高潮,相反,即使没有最后一幕,男主角提前醒悟的话可能会更使观众深思并达到些许艺术性。
就角色而论,第一部关于人物的刻画显然较第二部为佳,第一部中的妈妈是让人印象深刻的,而在第二部中几乎没有让人记忆深刻的人物角色,尤其是男主角僵硬的表情以及千篇一律地硬汉形象让人乏味,而且从一心想要杀死司机到释放司机的心理转变仅在影片最后的若干分钟内完成,导演没有正面展示这一过程,而且司机并没有做出任何独特的举动,从观众的角度来看,这一转变似乎是男主角自己一个人完成的,这未免显得过分突兀(影片中的母女一直在劝说男主角放弃复仇,但其表现手法不如人意,还不够使人印象深刻),当然,导演如此设计是为司机救下男主角制造惊喜,但这份惊喜的设计显然不够巧妙,因为观众对司机完全没有任何感觉,看完影片甚至忘记了司机的脸,而导演想要通过司机的行为制造惊喜就必须让行为的主人为观众熟悉,无论这种感觉是喜欢或者厌恶。
遗憾的是,这是一部商业电影,是用商业手法拍摄的纯粹商业电影,尽管其间穿插了些许人性的探讨,比如第一部中的朋友的嫉妒,第二部中的富人们用钱购买穷人以便在安全的家中享受杀戮的乐趣;但在表现上显然是不足的,而且第二部的剧情张力也差强人意。
总体说来,Good idea,bad movie。
==========================警告,以下内容严重剧透======================================================警告,以下内容严重剧透======================================================警告,以下内容严重剧透============================和上一部一样,创意不错,然而,导演和编剧从来不注意一些漏洞,说难听点,(把观众当傻X)下面说一些这部电影里面最让我受不了的一些漏洞还有俗套的情节。
那对情侣明知道屠杀将近,然而还要毅然决然的开车去特别特别远的地方购物,然后盯着一群很有可能会干掉他们的人看,自己的车坏了,就在室外等着被人追杀。
我本以为他们会把主角的车开走,然而他们只是在远处观望,等着主角回来,后来就是配角必踩陷阱,女配必会引敌人的尖叫,和唠叨的俗到不能再俗的情节,我只想说这智商,难道真的是我没有导演的那种思维所以我想不到吗?
再说母女组,其实母女组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缺点,只不过是当有人闯进她家,然后她大声的告诉对方自己的位置,好让坏蛋来调戏她。
这点也许是导演想延续上一部让熊孩子坑父母的剧情,这个我忍了。
然后,导演可能觉得光让熊孩子坑父母不行还要让她坑猪脚,然后他就把熊孩子给设定成了一个话唠,还是那种句句刺得你心痛的那种。
再然后,在通道里我也不想说什么了,也许是孩儿他妈七老八十了,跌倒了需要1分钟才能爬起来。
后来就是强加给主角的重担,人家主角救了你们,你们还好意思向他要求这要求那,人家根本没必要去救任何一个人。
最后一个让我气笑了的BUG镜头,猪脚被击中后,母女组就一直在车里默默的观望他们的救命恩人被坏人崩,最后还是被本该被报复的男配给救了,结束警报响起,所有人安全了的时候,母女组从车里跑了出来,是从车里跑了出来,然后,看着被击中的男主,问男配你踏马有车吗?
你踏马有车吗???????
我就想问,你有脑子吗?
你们刚从什么地方出来??
你们踏马刚才直接把车开过来行吗??
哎呀,我的天看完我真是感觉如释重负……前面说的是一些让我最受不了的漏洞还有俗套的情节,其实这部电影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足够的创意,演员的演技也很到位,整部电影最棒的就是男主(还有开场就挂的老爷爷的自白)。
还有些让我没想到的情节,比如,隧道中,情侣组竟然瞬间正义感爆表,回头射击追兵来帮助主角和母女组逃跑,还有影片最开始楼顶上的那个狙击胖大叔(大叔?大叔?
卧槽,在楼顶端枪睡着了吧)…………这部电影的中心思想大概就是男主寻找救赎的道路,他是遇到了这些人才会让他改变最初报仇的心理,这种电影也是我比较喜欢的类型,所以看看还是不错的(如果你有无视这些强行智商下限的BUG的能力)题外话:说真的,当我看到屋顶上左手大喇叭,右手m16的胖妞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这一幕特别像丧尸围城里的疯子幸存者,如果这部电影能改编成游戏,我想我一定会去玩。
哦对了,片尾貌似还留有伏笔,也许貌似这部电影还会有第三部,不管怎么样,如果他真的出了第三部,我想我还是会去看,我只希望导演和编剧能够多多注意剧本的细节,别再加那么多的BUG和恶心人的设定了。
吐槽:虽然我很喜欢这个题材,但是包着华丽的外衣恶俗的讲着人性这种真受不了,剧情依旧拖泥带水。
比起第一部除了猪一样队友从小孩到妇孺,一只到一群以外变多以外,还新增政府角色和反清楚武装,就像是平常在电视里看到的恐怖分子和某美之间的关系,但在角色上,恐怖分子出演正面,政府武装清除人类,不用说了,这么大的伏笔,肯定还有第三部,估计得打起来。
我没有看第一部,直接看了人类清除计划的第二部。
说实话,整部戏一直都很有悬念,当然结局也不像国产剧一样,是让我猜不中的意外。
所有悬疑和恐怖的背后,其实最终指向的是我们在现实生活里也无法忽视的真理:弱肉强食,贫富的不公平,权利和资源的不均等造就的杀戮。
而这,在电影里,更加赤裸裸地体现出来。
即使是仅仅那么短暂的数个小时。
说实话,美国人的思维可能我永远读不懂,也可能是我们太缺少英雄情怀,很多人会心里不断地说中士是不是脑残了。
如果是至亲之人,或者是自己认识在意的人,当他们面临危险时,那奋不顾身自然是人之常情。
或者就算是普通人,如果举手之劳能够救人一命,帮人一把,那也是乐意之极。
然而,面对一对你第一次见面,仅有一面支援的母女,以及情侣。
中士在随时可能被杀戮的环境下,一直不要命地救母女,甚至把自己身上唯一的防弹衣都给了少女。
至少国人是很难理解这种情怀的。
谢恩死了后,他的女朋友决定参加清除计划,更多的是复仇。
而中士在被那个母亲欺骗的情况下,可以说被恩将仇报了,依旧不舍不弃。
此外,面对撞死自己儿子的凶手,中士最终也没有痛下杀手,而也因此,那个凶手救了自己一命。
说实话,影片没有感人的地方,但是却让我觉得用国人的方式思考,缺失的很多东西。
第一,英雄情怀在美国电影里一直都在,而且是真实的自发的存在,国产电影却更多地表现出那种不自然,虚伪的歌颂英雄。
第二,宽恕需要仇恨得到释放以及理想的思考,才能实现。
当然影片里面没有详述,但是我却觉得这个点值得深思。
第三,弱肉强食是人类发展亘古不变的规则,只是有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表象的平和,真正的规则一直都在黑夜之下,离你很近很近。
所以,一定要壮大自己。
第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你富了,请记住,你也曾经贫穷过。
如果你恃强凌弱,当被逼到极限时,就是以命搏命的那一刻。
所有你看不到的背后,其实一直在发生着......
转眼间一年过去,一年一度的杀戮日,再度降临,眼看着晚上7点放手大杀的时间即将来临,整座城市都仿佛蒙上了一层肃杀的气息,所有人都在下班前互道郑重,并叮嘱对方注意安全,然后行色匆匆的离开工作地点,直奔“安全”家。
然而看过第一集的观众们相比都清楚,所谓的安全那只是相对的,第一集中自己就是经销高科技安保产品的男主,号称固若金汤的住宅还不是一样在重火力面前呜咽倒地,不同的只是能够多扑腾几下,能在拆迁工具面前多挺上一段时间。
所以呢简单的依靠看似坚固的门栓或者仅仅就是加固一下大门,就期望安然度过这个杀戮之夜的诸多住在公寓中的中低收入者,那只是在碰运气,或者希望平时的虔诚信仰和忏悔在这一天能够得到上帝的眷顾。
依然是由詹姆斯•德莫纳克一人担当编导的这个系列的第二部,将故事的着眼点从富人区转移到了城市中心的人口密集地带,在杀戮日来临的这一天,整个国家面临12小时的近乎完全脱管状态时,生活在城市中心地带的大部分中低收入者,将怎样度过这一个疯狂的夜晚。
相对于前作描述的相对偏远地带的小规模冲突,本片该算的上是大规模战役了,在城市高楼林立的中心地带,伴随着夜幕的降临,或三五成群,或单枪匹马,更有甚者那是大队人马装备精良、服装统一,驾着战车依靠着先进的装备和强大的火力,兵分多路在城市中肆无忌惮的横冲直撞、见谁灭谁,疯狂的收割着人命。
如果说第一集的焦点是居住在城市周边的中产阶级,这些平日里领着高薪,住着洋房,开着好车,衣着光鲜亮丽的人群,到了这个特殊的夜晚,同样是龟缩在家中,看着同样的电视节目,遇到袭击同样的不停的战栗。
而到了眼前的这部续作,编导没有选择对第一集的那个家庭做继续的跟踪报道,而是将视角转移,瞄准了社会中的两头,一边是极端奢华的所谓上流阶层,另一边则是如同草芥的最普通的工薪阶层。
到了这一天,在大部分的普通人选择守在家中,祈祷危险远离,或者干脆拿起武器走上街头,肆意的释放自己的怒火与不满,实施自己蓄谋已久的报复,或者无论预见谁就一通狂扫,顷刻间,不是将对方打成蜂窝,就是自己血溅五步,在看不到未来的世界中,选择来个痛快。
而另外一面,镜头扫到了处于社会中,金字塔塔尖的人群,选择度过这一晚的办法,利用手中金钱,收买人命,一边高呼着天佑美利坚,一边对所谓的新开国元勋表示忠诚与感恩,一边却冷血的对自己购买来的或者竞拍到的“货物”,举起屠刀、端起了枪口。
影片中的那一出类似拍卖的戏码,尤为赤裸的讽刺了这个极端扭曲的社会形态中所生活着的为富不仁的群体。
当然这样畸形变态的社会状况,自然有人不满,自然会招致反抗,反抗军已然初现规模,且已经得到部分底层人民的拥戴,后续的好戏,估计该是围绕着反抗军展开。
整部影片以一位身手不凡,准备在杀戮之夜完成复仇的冷峻男人为核心,因路见不平一举救下4位普通的平民,然后通过对这一行5人在这一晚之中四处躲藏、逃亡、被捕、反击等一系列的经历,将这个城市中形形色色的各种状况一一展现,在激烈的火并与杀戮,善与恶一再的轰然撞击中,人性的美与丑进行着别样的洗练。
最后要说一下的是,股票经纪在绝对该算是高危行当了,尤其是在本片所营造的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之中,好像影片中唯一出现的对某具尸体的惨状做长时间特写,并附加台词和文字的双重死因备注,说明这个行当无论是在那个国家貌似都不是非常的受待见,而且感觉上有可能本片的编导或者制作团队中的某个重要人物,在股票上栽过大跟头。
伴随着一声长鸣,有一个血腥的夜晚宣告结束,不知道下一集会拍成什么样,很期待。
猪队友忍不了
前半段,一人领着一群猪队友;后半段阶级对立的“大逃杀”(在1中有些显露,富裕白人vs黑人个体逃亡者) 从立意上比饥饿游戏更深刻一些
比第一部好多了给多一星
贴穷人,没必要啊。各种硬靠
3.5,比第一集好看,主题上拔高到了贫富阶级矛盾,虽然碍于篇幅限制贯彻落实的不够,节奏上用动作片取代了惊悚片,杀得更加痛快直接,不赖。弗兰克格里罗这老哥够邪魅。
还不错啊为啥这么低分?
一个开挂男主角和四个猪队友的故事
比一格局大,也更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猪队友。
《幽游白书》里面玩剩下的(仙水忍)
那么问题就来了,杀人放火哪家强?
圣母的少年期,好在有一种逃生游戏的爽感加持和主角团反杀buff
比第一部强,因为第一步太差了。从小打小闹上升到人性格局。不过还是狗血不符逻辑,比如国际能允许你这么做不声讨?大家都在杀人还有人敢两三个结伴出门?BUG太多,总归还是别去认真的导演靠它在练手的口水电影。
下午才看,好血腥,受不了。
对这种东西提不起兴趣,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意思
比第一部好的地方就是男猪角色的个人魅力和稍微高了一点点的立意,但还是不够
我大概知道 RPG 游戏好玩在哪里了!
不大好看,第一部一般的话,这部比不上第一部。。。真的是贼无语的剧情,什么呀!!全靠男主一人,搞得跟旅游团似的,其他人都跟着男主导游走就行了。。。
没有熊孩子没有圣母婊还不错。
导演是不是想拍恐怖片啊 是不是来个一惊一乍 电影院声音又大 爆破和枪声都好大也好突然。 故事还不错 有点黑镜的感觉 富人玩穷人的游戏设定和最后主角是警察的反转和最后箭在弦上要爆发却突然杀戮时间到而戛然而止都是不错的设定 但是这么好的题材拍的有点无聊却好可惜。Cineleisure Orchard 观影
情节老套,但并不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