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草地
کشتزارهای سپید,收集眼泪的男人,The White Meadows,Keshtzar haye sepid
导演:穆罕默德·拉索罗夫
主演:Hassan Pourshirazi,Younes Ghazali,Mohammad Rabbani
类型:电影地区:伊朗语言:波斯语年份:2009
简介:在極權統治下,藝術工作者能找到自由創作的空間嗎?導演2009年的作品充滿寓意,故事主角走遍壯麗的爾米亞湖岸,在鹽盤上收集居民的眼。與他同行的少年,則希望可以和失散已久的父親重聚。在這奇異的旅程上,主角見證強權如何掩蓋道理,盲目服從帶來悲劇。儘管導演只是以隱晦的手法,暗喻伊朗的社會問題。但他和為本片剪接的導演約化..详细 >
特写与大远景两极镜头,非必要不说话,环境音响,置身其中,画一般的风景又,置身事外,裸女的隐喻,收集眼泪是民族的痛也是珍珠的另一面…仪式的呈现,美与裂痕共生。暴力的表现形式。但还是不太喜欢要一直解码的感觉zzz
收集眼泪
这才叫电影,看到的才是重点。主人公像是行走再人间的天使,工作是收集人间的悲苦,同时也会带走被遗弃之人,将他们交给死神,最后将悲苦交给他的主人,剩下的全部归还人间。电影用充满诗意的镜头,去翻阅一出出人间悲剧,什么也不触碰,什么也不留下。
吃人
盐海静如草原,色调如印象派,海天旷远的孤岛式乡愁,永远被放逐的无脚之鸟,念天地悠悠,何处是我家;把心声密封在罐子里,把大海涂成红色,把少女献给海神,承载人类欢喜与悲伤的眼泪,洗涤罪恶、祈愿求福,神迹并未发生,苦难仍在人间蔓延,一首充满隐喻的流动诗歌。
拉索罗夫与帕纳西的合作,摄影构图技巧有着安哲味道
跟贾法帕纳西一样的问题,批判意识盖过了一切。
3.5,影像有安哲的感觉。大海越来越咸,精灵只得栖息于井底;猴子和人都无法摆脱铁链;濒死的人竭尽全力试图从泪瓶中得到救赎,而那些人却无法透过这苦涩窥见痛苦的一隅:个体的悲伤从未成为“珍珠”,化作白草地上被淹没的盐粒是其仅有的归宿。海是血红的。
2024.05.28太无聊了。人看起来都好脏。比看()小众粗糙电影更痛苦的是看外国小众粗糙电影。知道想表达什么了,谁不知道那些破事有问题啊,但这么简单的表达方式实在太无聊了好吧。
2021,观影第57部
白草地是白色的海滩,白色的眼泪,白色的大海,淡水的稀缺,自然与人类的根本问题
死后被男人反复谈论相貌的女人、背负哀伤下井的“负罪人”、嫁给大海的处女、被掷石处死的少年、看到内心色彩的画家,他们所有的苦难在最后濒死富人出现的瞬间被无情击溃。谁说大海总是蓝色,那片飘着浮木的水面分明就是一片猩红。当渡船变成了摩托,摆渡人也完成了身份的转换,也许将眼泪放归大海是他最后的良知,这也解释了开头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海水越来越咸。伊朗并不是一个盛产魔幻现实主义的国度,因为现实看来已经足够魔幻
对思想的禁锢、盲目的顺从,只是为了将人们困在一个狭小的世界里。
如同寓言和传说中虚构的悲苦之海,电影美艳又绮丽的不像真实的世界。聆听民间疾苦、收集世人眼泪的人,并非真神派到人间解救苍生的圣贤,他冷眼看世间万物并为当权者服务,而当权者,又怎会在意民间的疾苦?
剧场感
越往纯粹的模型这端走越偏离观看趣味了,尤其当全片的情感线难以独立成立,仍需借力于伊朗社会本身才能生效之时。当然如果完全是出于政治避让上的考量则另当别论。(本片的剪辑是Jafar Panahi)
迷信 现实的悲哀,画面构图光影很美
3.5 帶點安哲范兒
我现在每次看伊朗艺术电影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错觉,是伊朗的电影政策导致它们常常呈现出一种“自我后殖民”的倾向吗?
神作。没想到伊朗电影还有人类学意义的魔幻现实电影。有点像罗西里尼的火山边缘的爱情。又有点像没有长镜头的安哲,想象力爆棚,收集眼泪,对空瓶忏悔后交给井里的精灵,猴子尿治色盲,眼泪洗脚,少女献祭,活人仍石头等等完全都是看掉下巴的创意。配乐和冷静冷酷的节奏把握,拉索罗夫真是天才,无邪,白草地和一个正直的人三个电影三种风格。却无不针对现实。伊朗电影中居然还有海外飞仙般的创意电影。向伟大的伊朗电影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