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电影本身,不谈拐卖孩子这个话题,就说说看到其他人的影评中,有一句“因为堕胎合法所以犯罪少了”,这句话虽然很残忍,但是也是很现实的话题。
纽约时报现在一直在说,不仅财富会继承,贫穷也会继承,这里的财富不止是说钱,更重要是说教育。
美国的社会和我们不同,尤其是教育,美国的教育是有钱人家小孩上私立学校,私立学校要求严,管理好,精英多,没钱的人家小孩都去公立学校,公立学校政府出资,对教师没有升学率或者分数之类“业绩”监管,所以大多数公立学校教师薪水少,也不怎么负责。
这就不难看出,美国公立学校小孩当然也有成绩好的,考上好大学的,但一个班可能只有1,2个,甚至一届可能只有1,2个,这个概率就是另一影评人口中的“奇迹”,而其他人则是“常态”。
在美国没有钱就上不了好的私立学校,将来就没机会进好大学,再加上美国的大学学费极其贵,就算考上了也未必上的起,就算是贷学生贷款上了大学,很多人大学毕业找到工作还要还十几年的学生贷款,而且美国很多大学现在招生时又有点倾向于招那些不需要贷学生贷款的人,这一切的一切都让美国的教育存在很大问题,让很多非富人家庭的孩子觉得没有希望。
这里有人会说,上不到大学没关系,可以自己创业啊,首先美国的经济这些年来都不稳定,失业率也比较高,这种环境下创业回报率不高,所以很多人只能靠打零工勉强度日,美国的工作计算周薪或双周薪,很多工作没有长期合同,等于没有上好大学就找不到稳定的好工作。
在这种朝不保夕,以及看不到未来的情况下,很多年轻人和未成年人就会犯罪了。
美国有很多狗血剧会探讨穷人社区的生活,美国是社区文化很重的地方,贫富社区之间如同隔离地段,富人社区很安全,而穷人社区连警察都不太敢去,这也是美国这两年警民冲突之大的很重要的原因,一方认为警察有歧视,而警察则认为他们每天在穷人社区巡逻就像是将头别在裤腰带上,他们也很怕,这里可以看出解决根本矛盾的方法不是消除种族歧视,而是解决贫穷和缩小贫富差距的问题。
美国即使有些州不让堕胎,但很多少女妈妈因为自知无法很好的抚养小孩,也会将小孩送去领养,否则小孩和自己的人生都会凌乱不堪,试问有多少高中生能独立抚养小孩?
虽然说起钱会很俗气,也会有人说歧视穷人,但这也是很现实的话题。
例如高中生子,年轻的父母没有钱,父母就要到处兼职,不排除有一些能教好孩子,但上学的问题上,又回到了现实的金钱这个核心,家里没有钱——小孩上不起私立学校——成长至青少年时看不到希望——住在穷人社区——周围很多青少年都在贩毒——定力强的奋发图强/定力不好的成为青少年犯罪率的一个分子。
奥普拉最近说,黑人现在入监狱的人数和比例比黑人运动前还高,这一定和种族歧视有些关系,但再往深了挖,这种歧视本身也和黑人犯罪率高有关,所以很多警察每次都先怀疑黑人,再往深了挖,就和黑人社区普遍穷且小孩多有关,这就和教育问题挂钩了。
有部狗血剧曾探讨过黑人社区青少年犯罪率高的话题,说黑人很多都在青少年时就走上了卖淫和贩毒的道路,这和教育体系太向钱看,以及社区文化太重有关,贫穷社区的孩子自幼的生活圈就是在没有希望的圈子里,所以很多都会被诱惑。
这里提出来,不是歧视穷人,恰恰是说美国的制度受右翼所谓的涓滴效应控制太久了,应该减少教育体制和金钱的关系,让穷人家的孩子也有受到好的教育的机会,这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
本来想写长篇,但第一次写影评也不知道啥能写啥不能写,简单说两句吧,影片大部分人都没看懂,我提几个关键点大家参考:1.抢孩子的一伙代表革命者2.最后出现的老妇人代表新政权3.被绑走的那些小孩代表不知真相的新一代4.寂静岭的小女孩代表经历变迁的一代人(注意:她并不是哑巴,可为什么后来才说话)影片很隐晦,思想中立,只是对新旧变迁和文化侵略的一种讨论,影片中的贫富代表的是落后与富强,剩下的大家自己想吧。
不算是恐怖片,血腥暴力几乎没有,开头还蛮有悬念,不过后面不够出彩,孩子失踪背后并没有什么怪物,而是可能是一个慈善组织,让那些家教不好的孩子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周末没事干蛮看看可以,不然是浪费时间
我看大部分的评论都是说生孩子和养孩子的问题,但我觉得不是那么简单,影片更想讲的社会体制的问题。
监狱里茱莉亚和戴维母亲的对话其实就是茱莉亚和她丈夫这样做的目的,是实话:“体制已经破坏,没有退路,没有支援,放弃的话更简单。
”“每一个孩子的都充满着潜能和希望,但我们只是不断的让孩子们在破裂和失去中成长。
”“我们想切实改变却什么也改变不了,所有官僚都说“不,你不能这样做”,政治家的体制让穷人更穷,孩子们受着痛苦”“这是一个循环,一遍一遍的重复着”。
茱莉亚夫妇想通过把穷人的孩子给富人养这种方式来打破这个循环,来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穷人数量,从而改变这个社会体制。
至于这种做法是对还是不对,影片没有结论,也不需要观众非要去做个评判,只要你去意识到这个社会问题,去思考,去比较这种做法的对与错就行了。
这不就跟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一样吗,没有绝对的正确和绝对的错误。
这个片子讲究细节,层层呼应,没有废话,没有没用的情节,当你看完整部影片彻底理解茱莉亚夫妇的用意的时候,前面的一些疑虑都清晰了。
克里斯丁为什么要帮她,最后却自杀,因为她在现实和道德的边缘上太纠结了。
茱莉亚夫妇拍的照片,表明他们都是很有爱心的人,可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监狱里的对话解释了一切。
茱莉亚抢回戴维后为什么不跑等着被抓,因为她要替她丈夫当替罪羊。
珍妮一系列古怪的行为最后也得到了解释。
最后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从而达到导演的目的。
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有功力的电影。
6.4_高个夜魔 The Tall Man (2012),40分钟前还算正常的悬疑惊悚,气氛到位人物设定明确,正当以为要展开探案解疑的时候,故事画风开始转变,David到底是谁的孩子?
Mrs. Johnson or Julia? 一脸懵逼。
现实中对养不好就不要生是肯定且严重赞同的,但不能改变拐卖人口是古老的犯罪也是人性丑恶的事实,特别添加不收钱收钱是亵渎的桥段无非是想给tall man及Julia树立为孩子而非为钱的形象,但最终看到David在看似富人区被另一个陌生女人牵走,心生厌恶,领养这端影片虽没有交代但并非没有交易,否则怎么支撑这么大的系统运作,连新身份都能做出来的系统需要维系的经营成本可想而知,而Julia为了保护系统继续存在运作牺牲自己被抓,后在监狱那一段疲惫、哀痛、无辜的诉说,同样令人心生厌恶,标榜“殉道者”,但对于失去孩子的家庭,就是行走在人间的恶魔。
片尾镜头折回几个月后的Cold Rock,小镇继续衰败颓败腐烂,Tracy又接回了大女儿和以及大女儿和自己男友的私生子,生活在一起,作品刻意昭示这些失去孩子的民众的不可救药,标榜Tall man 立场行为的正义和善良,这种险恶的立意和所想要宣扬的,丑恶且令人作呕。
主人翁这样做还不是“在退潮的时候救被浪推上岸的鱼”。
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强制剥夺孩子的天经地义的被所养育权力(生父母的义务)”。
我认为是治标不治本的作为。
和不给这样“堕落”的小镇搞项目,搞转型等以恢复生机呢?
次一点的选择是小镇的人迁居到有可以去工作的地方生活呢?
整体叙述有点牵强,不流畅。
但是大反转还是可以提起一点兴趣。
正式开始之前小镇上的居民娓娓道着高个子的危险。
到最后,我看着他的脸。
满和蔼可亲的老脸。
前面说的莫名失踪的孩子,单身的母亲,不敢出门的孩子,有点混乱,当我以为就这么惊险下去的时候,大反转,受害者成罪犯,最后布拉布拉的揭示了一些东西,暗讽了当今美国社会的一些东西,布拉布拉。。
最后的点睛之笔是小女孩珍妮的离开。。
逃离了她那个古代的家庭。
用另一种方法来诠释另一种爱,额。
这种爱太复杂了太有悖伦理了。
我真以为是悬疑惊悚,没想到成社会伦理。。
最后珍妮的脱胎换骨,一些幸福的孩子。
从死亡小镇到虚假的幸福生活。
以及对未来与现在生活的一切不确定,算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教育片。
最后,珍妮一直自问,right?
right?
right?
right?
也许是在问自己。
也许是在问未来
曾执导过《天使圣母院》和《殉道者》的神秘惊悚片导演Pascal Laugier,此次带着全新力作《高个夜魔》再度杀到。
秉承其以往风格,这又是一部描写“危险境地之中的女性独角戏”,称得上是《战栗空间》的户外扩张版,而《高个夜魔》的设定风格有些类似奈特·沙马兰早期电影中的元素。
这部女星杰西卡·贝尔主演的惊悚片《高个男人》近期曝光首支预告片,将于8月31日北美上映。
这电影重点不是其剧情 而是剧情思想带来的思考 很多父母根本就没有学会如何做父母 本身都不成熟 毫无责任心 有了孩子后缺乏关怀或过分粗暴管教 带给他们弱小心灵上的不是一种阳光、平和、快乐和安全感 而是深深的孤独感、粗鲁的言语、暴虐的脾气、易怒的情绪!
可以想象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今后的人生会如何... 缺乏安全感、情绪化、不自信、自卑懦弱或极端强硬偏执!
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 家人都难辞其咎(对于那些期待学校老师的教育... 自己的孩子都不上心如何去希望老师给予关怀?
)!
这样的苦果不单单是孩子的也是家长的、社会的 甚至是一个国家!
正如电影《超脱》里的一段话:There should be prerequisite curriculum from being an parent, before the people attempt. Don't try this at home.在试图成为父母之前 人们应该确保自己懂得怎么做父母 别在家里做试验
本片一个细节就是提到,女主根本没有生育功能,也就是说,她根本没有当过母亲,无法体会母亲的感受,更无法理解孩子的想法。
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孩子,固然在起跑线上落人一等,但真正关乎孩子未来的,是家庭教育,而非家庭贫苦与否,这里的人贩子显然在这点上偷换了概念。
无论在哪国,富二代,太子党都是堕落的代名词,这也就证明了,有钱是不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未来的,差别只是一个花天酒地的颓废,一个流落街头的颓废而已。
另外,一个可笑的逻辑,把穷人的孩子给富人养就能解决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问题?
这个行为本质实际上还是在剥削穷人满足富人而已。
一个垂死的小镇,百废待兴,留下的大部分人辛劳的重建着小镇,这个镇还有未来,还有希望。
但女主都做了什么?
拐走孩子们,让一个个镇民变得绝望,让小镇的未来,孩子们一个个离去,然后彻底的给一个生病的小镇最后一刀。
最后,我想大部分人,看到一个人为了钱抛弃亲情都会唾骂无比的。
比如,兄弟为了分家产,反目成仇;父母为了钱卖儿卖女;老公中了彩票就丢下妻儿跑路等等。
所以,为这种事洗地的都是些什么人,想必大家也明白了。
看睡着了俩次,着实无聊
谁有权利来决定别人的生活呢
这位导演没那水平就不要输出价值观了好不好,整个不伦不类的片子出来。
贫穷不一定就没前途吧,立场奇怪,节奏混乱
怎么看怎么觉得想要表达的跟拍摄的手法有点相迳庭,其实既不是惊悚也不是恐怖更没有悬疑。这是一部有教育意义的反映社会现象的电影。
浪费了一个很好的题材。正义是法律维护的游戏规则,还是游离在现行规则外的人性关爱?“为了孩子”终归只是大人自私的借口,因为孩子的立场永远是被忽略的。
不要被片名所迷惑,要知道恐怖、惊悚、悬疑都不是它所要向你展示的主题,光看海报和剧照你就会明白,这不是神鬼恐怖片到中间开始剧情故事大反转,谁是好人谁是坏,你会有所迷惑,到结尾真相大白时,你又会百感交集,影片中心思想所提出的问题,正是我们要认真考虑的,非常矛盾,夺子骑士会!
难得一部以为是大右派的片子结果那么左
给一星有点低,话题具有争议性,希望下一代好是全人类的共识,但我真心不想某天一觉醒来,人贩说你是吊丝,所以我决定把你的孩子送给有钱的美国人。。然后还冠冕堂皇的说他们应得到更好的教育,谁让你们是发展中国家呢。。。你们没有人权,你们活该把孩子送到我们这自由民主的国度。。。
哦,以后我就去专门拐卖穷逼家的孩子,然后这样说,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手动再见】 4.8
一部令人深思的恐怖悬疑片。
一群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贩子
看了半集
堕落的环境下,绝对伦理是对是错?
剧情交代杂乱,反转情节强硬,胡编乱造
一开始觉得还行,越往后越烂,导演想要表达什么啊…!这根本就不能算是恐怖片好么,乱七八糟的,其实就是一个自以为自己很高尚的人贩子的故事。
三次反转,有点新意
峰回路转
前面恐怖悬疑氛围还可以,但最后讨论的社会话题,就非常的有伦理性。跟甚至跟多年前的GATTACA反着来了。怎么回事,思想还倒退了?所以穷人没资格养孩子,没有优渥的家庭环境就是原罪吗?我当然知道,理论上谁不想要家庭富足父母和睦。可这种标准,真的能让tall man来当“上帝”来判断吗?高阶层的人说你们阶级低的不该有后代,或者你们即使有了孩子也该被带走,被我们高阶层的抚养。所谓少生优生,是吧?这多么大义凛然说是为了整个社会发展。如果政府能给足每个穷人养老补贴,能真的统一将全国新生儿的新生活都安排的井井有条(真正消除出生带来的不平等)都是生活优渥家庭环境温馨充满爱,谁还不愿意了吗?可关键是,这样做得到吗?若无法做到,那所谓拯救愚昧地区的新生儿,这就是剥夺穷苦家庭的养育权,权利不平等,谁会愿意
不考虑片中宣传道德的因素,单凭电影本身来说,虽然剧情有两次反转,但整体还是平平,有点闷,绝谈不上惊艳,不看也没什么可惜的,及格之作吧。最后说一句,这部片子宣传的价值观及其做法,我是绝对不赞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