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大二那年我整个人有很多负能量,谁都看不惯,不喜欢别人一系列不符合我价值观的事,当然我没有到处咬人,只是在心里默默不满。
于是趁一个短假回了趟家,具体那次回家做了什么我不记得了,但是回学校后发现自己心情好了很多。。
看到的事物都很可爱,也乐于和同学交流。
那种愉悦的心情让我做出什么事情说出什么话的时候都对自己惊讶。
但那似乎是最后一次,回家为我加了油、补充了正能量。
临近毕业前因为考试的焦虑和故意压抑的和别人交流,使得我前所未有的抑郁。
于是我想回家让自己别再这么消极负面。
但这次家却完全不再让人感到温暖安全,而身上似乎总有沉重的负担。
父母都倾向于及时享乐的性格,不在意家里多乱多脏,没有多少存款,对我和弟弟都略有点吝啬,而自己买衣服、吃喝、抽烟喝酒都不在意 ……这些我都可以接受,于是我每次回家首先几天的任务就是把家里的卫生打扫好。
然而今年有了让我更加不知所措的事,父母之间动不动就会有的争吵、酗酒、说一些贬低别人的话、古怪的脾气……为此我在除夕夜里还哭了一场,导致今天大年初一一直特别火大。
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不知道我该怎么办?
为什么要让我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为什么要做那些愚蠢无聊的事,为什么别人的家庭那么幸福和睦我们家要这么……不顺、尴尬,为什么我的爸爸不像别人那么疼女儿。
我不知道是自己哪里出了问题还是谁出了问题,我不知道是什么问题,我不知道什么才是对的,不知道怎么去改变这样的现状。
因为爸爸他脾气倔强,说起话来不高兴了就不说话,实在没办法去把事说开,就算说开了之后也不一定就真的会遵从。
所以无比期待未来,期待我能自己独立的时候。
年前一直在做家务,包括前段时间在学校做事,今天时间终于是属于自己了,于是我看了这个想了好久电影,因为比较喜欢姚晨吧,她是第一个在微博上关注的人,也是个可爱的人。
印象最深的是爸爸在地下通道中被抢后晕倒在楼梯时,梦见自己和四个孩子坐在雪地里说话的时候。
说起妈妈对爸爸曾经是报喜不报忧,我突然怀疑,是生活就是这样的吗?
我所想象的那种完美生活是不存在的吗?
它简直成了对我的一种折磨。
应该多看看其中好的方面吗?
我想如果我痛恨它就该不遗余力的去行动、去改变,不要花费一分一秒来沮丧发愁……我潜意识里也是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的,这就是在骨子里的不自信吧。
我不相信自己现在可以去做,我怕自己没有勇气,不相信自己能有好的审美买到漂亮的衣服,不相信自己能说流利的英文,不相信自己能早起,不相信自己值得许多美好的事物。
罢了新年,学会自信吧,这个很重要。
美好是有的,理想也是有的,我也相信我能通过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尽管过程艰辛,但是我会努力争取的。
一切都好退休在家的地质学家管治国(张国立 饰),单冲着张老的演技去的!
时间过得快啊,那个摸着肚皮晒太阳的顽主已经要饰演退休人物了!
时光如梭!
一切都好啊!
<图片1>
我没有看过这部片子的原作,因此不知道到底翻拍的还原度到底高不高,如果原创成分足够多的话,我觉得是可以在6.5分左右,高过国产电影及格线的一部中规中矩的作品。
片子就是讲述不回家过周末的四个孩子引起了父亲的怀疑,于是他决定借着给自己的回忆录增添素材的理由去挨个拜访一下他的四个孩子,并从而展开的一系列故事。
四个孩子,姚晨,窦骁,叶一云,陈赫,有混得好的,有混得不好的,但是好像都或多或少对父亲隐瞒着什么,两代人的情感交流中,慢慢把整个故事有条不紊的展开,这不是一部剧情多精彩演技多突出的电影,一切都很平淡,因此很多人说是公益广告,我觉得也没错,这不算是侮辱,我想很多人都记得某品牌可乐的新年广告把乐带回家系列,曾经就有一年也是张国立主演,讲孩子们不回家过年的故事,当然剧情上并不是如那个广告那样发展,只是由于都是张国立且主题有些接近所以自然而然就想到了。
整部片子有虐点,有温馨点,还有不少笑点,这一点很让我惊喜,不同于前两天看的唐人街和一念天堂,这部片子里展示出的笑点都非常非常简单,全靠演技给你漏出来,嘴角上扬之余还会感觉到很温馨,一开始张国立和范伟的斗嘴,后来外公和小外孙的对话,这些都是适合给全家人看,很容易接受的笑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这片子非常适合阖家观看,今年贺岁档至今的电影,这部是毫无疑问最适合的,带小孩子带老人去都可以,但是啊,如果想要精彩的剧情的话,还是看隔壁的唐人街探案吧。
影片想表达的深意我就不多说了,很好体会,每个人家庭情况不同,自己会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总体来说,对于普通的观影人群,还是不是很推荐的,但如果是一个人在外地打拼,或者元旦回家想和父母孩子一起看电影的话,选择它也许不错,看完和家人一起吃顿饭,快过年了嘛。
每个人的心思和想法都不一样,虽是同个父母生的,但各有各的活法。
老大管清(姚晨 饰)虽然在职场上叱咤风云,但婚姻失败。
老二管全为了创业付出一切,甚至卖掉父母帮他买的房子。
老三管楚身在异国他乡,心中怀揣着跳芭蕾舞的美好梦想,无奈现实苍白残酷,她只能在餐厅做服务生来维持生计,而且老父亲发现她还是个同性恋。
老四管好,是自由摄影师,却陷入了对于人生的迷惘之中。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
现在工作很忙,身体好吗?
我现在外地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一切都好,从在微博上看到这电影的插曲MV以后就决定要看的电影,原本规划元旦首映当天,还提前约了朋友,最终没去成,眼看票房不高影院排片日渐稀少,再不去就只有等网络上线了,提前观看的朋友说这完全是一部可以等网络上线再看的片子,我任倔强的要在影院看,哪怕是22点55才上映的场次。
对这讲述亲情的电影一位常年不在家的父亲,人到中年,配偶离世,子女外出,想有一份完整的家庭记忆,随即开始鼓弄一本家庭记事本《回忆录》,因此踏上探亲之旅的“公路电影”这人叫地址学家管治国。
管治国,齐家治国平天下,五六十年代的人起名要么建国,要么治国,可出现在影视屏幕上的这类人基本人设多是家都治不了的中年大叔。
孩子是两男两女的设定,计划生育时代应该被罚了不少钱。
嗯``````应该是这样。
跑题了O(∩_∩)O说到管治国就不得不说张国立老师,对他的银幕形象一直停留在康熙微服私访记的康熙大塑造,怡妃,三德子跟着满街跑的大帝。
之后也有很多片子不过都没怎么看。
这次再看到他,入目是眼角的鱼尾纹,额头的抬头纹,也许是我长大了,也许是他老了,对这种中年失意大叔人物的塑造有中本色出现的味道。
当然老戏骨的演技自然不差,把这个渴望补足孩子们记忆的中年人物形象诠释的入木三分。
几次怀疑子女那疑惑的眼神。
两次坐在儿子门口等进门的落寞,看到女儿是同性恋不是舞蹈演员的失落,知道大女儿已经离异的打击,小儿子西藏失踪的震惊。
一个人坐在回程火车站的伤感不高兴,都是那么想让人去给她一个拥抱。
带他回家听听他的故事,慰藉一个年迈的老人。
全片没有剧情波动,就像一杯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
非要说出个起伏,那就是老人家在地道被二痞子抢劫那段,为护着对旁人来说一文不值对他重比千金的家书,心脏病突发,还以为要去找他老伴了。
不过就是这种毫无波动平淡无奇的家庭叙事,老爷子每一次的失望,每一次的欲言又止,每一次知道孩子们在撒谎又不敢点破的镜头,有着水滴石穿的韧性刺激着对家有着向往的人。
故事情节简单到任何一个人都能知道下一个剧情的走向,却能让每一个为人父母,做人子女的人在里面找到自己。
怕他们担心对爸爸妈妈从来只是报喜不报忧,殊不知这样只会让他们心事重重,谁人没有当过子女,都懂这种心情,此情节剧中就有体现。
老人家到澳门后小女儿管楚就说到“对您,只能做到报喜不报忧”哪怕她已经早就不跳舞,现在每天在餐厅从事着扮演旋转木偶的工作。
也只是餐厅外流泪抽烟后继续站岗。
为的只是让老爷子认为他们一切都好,过着老爷子已为的人生,创造夫妻和睦家庭美满的管清,明星教师工作稳定的管全,开摄影展的摄影大师管好,场场爆满的芭蕾舞团台柱管楚,而现实却是管清离异,管全卖房创业,管楚餐厅打工还谈起了同性恋,加上三姊妹联合隐瞒的管好西藏失踪。
四个孩子,四个截然不同的设想相反的境遇。
老爷子心脏病以后的梦境自问自答,巧妙的用子女儿时的形象来回答确认他的答案。
可见老爷子是多么的心知肚明。
醒来那句“原来这种方式才能聚一聚”戳中泪点。
好在最后老爷子想通了,没有点破孩子们的谎言,给孩子们带去心理负担,用自己的方式留下照片接受了他们的一切都好的谎言。
,过年一家子也吃上了团圆饭。
全片温馨而暖人,四位青年演员的演出属于正常发挥,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最后在这个票房为尊的时代。
这部片子其实应该在春节前夕上映,不该在元旦小长假。
被埋没了,票房其实可以更高。
一部简单叙事平淡但又泪点多多的电影 总希望时间可以走慢一些 不论我们身为子女还是已为人父 总想和父母和子女可以有更多陪伴的时间 留着同样的血液 注定把我们与生俱来拽的紧紧的 一位父亲的心声 四个子女的感恩 情到深处自然不需要过多的语音还有高潮跌宕 每一个细节都让人鼻尖酸酸 源于生活
一切都好,很能反映真正的生活。
讲的不过是一群孩子和老父亲的故事。
但是,却让人泪目了。
一是因为剧本好。
二是因为演员演的好。
平平凡凡,一家人,却有着不平凡的亲情与爱。
报喜不报忧其实是很多孩子对父母的做法,因为不想让父母担心,所以就报喜不报忧。
总觉得父母不会来这里,所以就没有说,可是当父母真正看到的时候,心里多少也会有心酸吧,原来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肯定很心疼啊。
自己也马上走入社会了,看完电影感触很深。
<图片1>平安夜,一个人去看了《一切都好》。
张国立老师饰演父亲的形象深入人心,带着简单的行李,走过天津、杭州、上海再到澳门。
看到自己的孩子们过的并不如意,看过一些心酸事,又无法言说,只好托起行李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陈赫饰演的管好一直作为影片的暗线但直到最后才出现,配音很奇怪,想要煽情却又吊里吊气,像一口气憋在嗓子里,让人憋闷,一脸欠揍的表情也着实让人爱不起来,反而童年的管好可爱许多。
说到童年,这部影片中塑造的小孩子形象都是缺少天真烂漫的,一种独特的手法——让小孩子以大人的口吻讲述一件事,每个人物登场也总会以儿时的模样做当下的行动,从而产生强烈的对比,在老管的眼里,他们永远都是孩子。
印象最深的是窦骁饰演的角色管全。
原本的生活该是安逸且令人羡慕的,在上海有房有体面的工作,只是安稳的生活会磨灭一个人的斗志,管全原本就是充满激情与乐于挑战的形象,辞职-卖房-创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他有勇气,也有行动力,并热爱自己现下的努力。
这些,都是令我艳羡的。
我也毅然决然的辞了职,在我妈看来完全就是任性,是的,确实是任性,因为我并没有安排好我的下一份职业,我究竟想要做什么,到现在我都没有想明白。
来来回回换过几个工作,却都不了了之。
愤然离开家乡,一个人跑来北京,做一份自己还算愿意的工作,得过且过,随遇而安。
所以,我对管全是羡慕的,他有理想,有目标,而我,还在摇摇晃晃,怅惘而行。
最感同身受的对话:“你总是觉得我什么都不行”“我什么都没有说啊”“你就是那么想的”如同我和我妈的对话,然后陷入冗长的沉默中去……而像管楚,自己的热爱却没办法实现,只能认清现实,向现实折腰,这也是我在过去一年里终于看明白也看懂了的事情。
那又如何呢,生活总是要继续的。
委曲求全,做一些与自己的热爱沾边的东西,说起来也算是没有完全放弃。
还没到那个年龄,所以没办法评说管清的生活。
一直单身,所以也没有办法感同身受。
画面唯美温馨,暖色调为主,处处洋溢着爱与被爱的感受。
只是最后一部分画面的堆砌很有问题,亮暗对比太强烈,眼睛受不了。
另外感觉噪点比较大,尤其在光线比较强的地方,也不知道是放映问题还是原片的问题。
但是!
作为一部温情片,整部片子并没有那么“作”,也没有刻意煽动泪点,反而有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散文般的美感。
以及属于我们这个年龄的思想认同感。
一部老年公路片,也可以说是一个老头儿闲得没事自找闹心之旅。
拍得四平八稳,叙事还是挺扎实的,没有大bug,就是有些巧合显得刻意,也没有戳心窝的地方,可能会睡着;讲的是二环里有一座大院子(大概也值个几千万吧)的北京老头儿出远门突袭四个散落祖国各地的子女(我也好奇为何四个都放着帝都老家不呆,还有一个直接跑去天津了),最终一一戳破他们生活真相的故事。
大姑娘看似美满实则婚姻崩盘,二儿子是热血青年卖了房投身创业潮,有疯狂李阳的即视感,三儿子是个作逼文青出走西藏后遭遇雪崩,四姑娘放弃芭蕾梦还被老爹发现是个lesbian……以上大概多数人都能想到……都不省心,却也都有苦衷。
老头儿就活在他们因各自苦衷而织就的谎言里,可这些谎言和真相根本没有构筑起生活的本质,没有推倒横亘眼前的围墙,也没有真正撕开代际差异和解构所谓父权政治,可能根本上也没有这些能力,只是简单而庸俗的事实罗列、儿大不由爹、常回家看看和善意谎言的说教窠臼,从而也没有任何击中或者打动人心的力量。
另外也因为本身还是中产阶级那一套,有钱老头闲,任性子女作,张猛显然已经脱离过往聚焦小人物的底色,既没有提出问题也没有解决问题,只是轻轻划过生活的水面就走远了;这种夕阳红伦理题材其实很难处理,稍不留神就是一场催泪大戏,最终就沦为央视公益广告的套路和格调。
但张猛没把住,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他在竭力压制,甚至把全片情绪都压制成了脱水的蔬菜,加上情节又太温吞,流水账白开水一块炖,最后还要大圆满来个自我和解,真是滋味全无,感动全无,还不如煽乎两下让人掉几滴泪呢。
人怕出名猪怕壮,中国又一位可能更牛逼的导演也沦陷了,至少这一次,走出东北的张猛,放弃了其个人特色的原乡叙事,既没了《钢的琴》里迸发的黑色幽默和大时代小人物的悲凉感荒诞感,更失却了其风格化的影像美学,整个感觉特别像片中植入的蒙牛的电视广告片,人物和故事一个个都空洞无物,没有戏剧张力也没有凹凸不平的情感波澜,只有合家欢。
想起了一部老片《过年》,同样是家庭伦理片和市井电影,但《过年》里那种父母与子女、子女与子女、丈夫与妻子之间的关系刻画、人性解剖真是力透纸背,观看的时候如坐针毡但又被其真实辛辣紧紧勾住,相比之下,《一切都好》就一切都够呛了。
ps:贾樟柯真是爱客串到处泡妞的煤老板,这部又没例外
好吧,我承认,我手贱!
说好的远离国产片,说好的不是无数人口碑爆棚绝不碰国产片,欠揍活该倒霉就是我!
《一切都好》是一部典型的国产片,大牌云集,制作精良,故事脉络感人,具备了好片所应该有的所有要素,所以,等你看过方便面的广告,最后实际吃到那个产品,那个酸爽的感觉,亲们都懂得。
先安利一下梗概:老爸老年丧偶,在空虚寂寞冷之余,想到去外地看看孩儿们,毕竟,这边孙子一个都不回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情节的生搬硬套,剪辑设定的不合逻辑,让阿西帮你一一拆解,也不枉我中毒一回。
、故事一开始是一个北京的四合院,没错,北京后海的四合院哦?
有没有不知道北京四合院价格的同学,好吧:换句话说,故事的主人公,是身家2个亿的豪!
有人跳出来说,房子是国家的....我就回答一个字:滚!
价值2个亿的房产,会让你免费住?
建设部部长有这个待遇没有?
所以《一切都好》其实是一个顶级富豪吃饱没事做访亲的故事,好吧,这样一来,片子瞬间是不是距离好片子远了一点,别慌,后面会更远!
主人(张国立)丧偶,孩子们约好回家聚聚,结果一个没回来。
(导演你脑子有水么?
孩子们一个天津,一个杭州,一个上海,一个澳门,没事就能随便回家聚聚?
当然,对于豪的世界,一切皆可能。
)所以他决定给孩子们个“惊喜”,去看他们。
加油~国立豪~我们一直看好你。
豪的路线必须吐槽一下:天津~杭州~上海~澳门。
导演你看过地图没有,天津去杭州经过上海,不然就绕路了,当然,好吧,豪的世界就是任性!
老豪先去了天津,摄影师儿子不在,无奈,转杭州看女儿。
第一幕:大姐看房子就知道了吧?
大姐是杭州豪,独栋别墅,周围view古朴典雅,我算便宜点,400万吧。
大姐和老公不合,是否离婚我没仔细看(干嘛不仔细?这种烂片不拉着看,我自杀啊我?
)导演交代了下 ,女儿是能接怕蒙牛贺岁片广告的公司老总,是否人物设定和性格会做这种幼稚明显的事情,我们就不深究了,总之,女儿也是寂寞冷,不空虚是因为工作儿子事太多,豪没辙了,找大仔去。
第二幕:大仔儿子在上海有房子,豪的妈妈攒钱买的,一个亿万富豪要攒钱买上海的房子,这点充分证明了上海房价他妈的贵到了多么离谱的程度!
好吧,咱们不究细节,咱孩子有志气,去创业,不住!
之后就铺垫了无数创业,梦想,激情,和团队同甘苦之类。
我们看下面这张图,左边是孩子每周三的活动现场,有经验的人应该知道,这个场子,没有个十万以上是搭不起来的,每周搭哦?
大仔创业团队真心不差钱,后面是创业团队的住址,距离东方明珠的位置啥的我也不吐槽了,好一个年轻人,加油!
第三幕:小女儿除了小女儿是拉拉之外,本章节没太大槽点,然后豪遇到的意外的抢劫(劫匪好眼光!
)不说现在的劫匪不但要钱还无聊的抢拉杆箱的不专业行为,单说一个研究广告和文学的劫匪,就绝壁不会干出这种蠢事。
好吧,老豪没事,当然小豪也不会有事。
第四幕:小儿子当这个孩(sun)子说出混的不好的时候,我哭了。
你看看他的器材架子,长焦和短炮有多少,而且,每个镜头后面都配了机身,每个啊~毛估估已经过了百万....最后,导演可口可乐式的结束了全片,每个人都好,正能量和主旋律满满。
大陆电影目前的特点就是脱离现实,要么是贾樟柯师的“真实”,要么是本片这种“现实”,就是怎么看都和我们距离挺远,他们的喜怒哀乐,就如同我们看本片所体会的,是一个豪门的喜怒哀乐,关老子屁事!?
通俗点说,即使有好的演员,好的美术,也一样是烂片,何况中间穿插人物的生硬,各种段子和全片的不和谐.....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他们什么话都说了,就是不会说人话。
有同学说了,至少剧本还行吧,也抓到了时代的痛点,还关注了留守老人(当然,你认为四合院主人算的话)。
然而并不是,片子结束的字幕,说出了一切: 本片是意大利电影天伦之旅 Stanno tutti bene (1990)的翻拍版本,我建议看了这个微信的同学,果断去看那部吧,不要比较了,没有任何意义。
最后的一句话带给剧组,我不相信这是拍出了《钢的琴》的张猛导演的片子,我也不相信好的剧本和好的演员能拍出这么烂的玩意,你们说好的自尊呢?
可能与看的时间地点和心境有关吧,我觉得很温馨,关键演员各个演技到位。
刚刚看了点映,剧情温暖但略显平淡,也算是年底恶俗商业片狂潮中的一缕清流吧。
张猛《一切都好》,8/10。我应该不是第一个看出张猛个贾樟柯风格类似的人把?没想到这部贾樟柯直接特别出演了,正合我意!张猛好像特别擅长塑造锁匠、父亲的角色?这部通过几个孩子的故事把父亲的角色塑造的越来越饱满,特别好。
酸楚与感动纠缠,喜悦与理解并存。张国立的父亲形象以“沉默”表达着自己对于儿女们深沉的爱。爱不仅仅是相互的理解、宽容与接纳。在走向更美好的自己的路上,一定要回头等等年迈的父母。有时只是报喜不报忧并非爱的同义词。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你惯看秋月春风,我与你一樽还酹江月。
《一切都好》我最大感受是 怎么还没植入百事可乐的广告 急死我了都!
整个旅途就像那个所谓的回忆录一样,听上去言之有物、情感丰富,实际上就只是一堆流水账而已。本土化的细节做得太差了,一个北京土著有着那么大一套房子,儿女非得跑其他城市实在是不现实,最后难免沦为心灵鸡汤的混合产品。
张猛为什么要拍这种玩意儿?
喜欢故事大人小孩的切换方式,无泪点,只有一声叹息。
更像是央视出品的超长公益广告,或者说片尾掏出百事祝你百事可乐的即视感。由于片子太正,了无新意,基本可以加速播放那种。唯一亮点其实窦骁那段挺不错,喜欢看创业者的艰辛。
煽情刻意了,难入戏
其实就是一部讲述亲情、人心和团圆的公益电影。但是,你有过出远门之前对着家里的相框说话和道别的经历么?我有;你有过对最亲的人至终也没有告诉对方一些真相,以免其担心的经历么?我有。所以,我还是喜欢这个像电视剧一样的故事。
剧情平淡 但蛮符合中国人口味,片中叙事中国人表达亲情的方式。
粗制滥造
还是有感动到的
昨天看的提前观影。看到张国立演的老父亲一出来差点哭了出来。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去四地方看四个孩子的寻亲故事,老父亲现实和梦幻,过去和现在的回忆让人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亲,非常感人。有句话说,父母在不远游,看完这部电影,觉得我们都应该对父母再好一些,让他们不要担心。
如同温吞水的关怀空巢老人公益命题,导演一定是休斯顿火箭队的球迷。
本来是一个挺深刻的两代沟通题材,硬是拍成了一言不合就阖家团圆公益广告
平铺直叙,拖沓乏味,钢的琴是超水平发挥了吧?
谁让我先看了美国原版呢。。。
改弱了……当然导演一定有无奈。这个故事太有生命力,第三次看到还是热泪盈眶,希望可以看到更多优秀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