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偶像,而作为粉丝,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偶像发生了负面事件。
有粉丝就会有黑子,我们通常会觉得粉丝都是最好的,而黑子是最讨厌的。
粉丝都是友军,黑子都是敌人。
其实不然,一个明星最大的敌人并不是黑子,而是那些粉过头了、已经失去理智的粉丝——脑残粉。
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一粉顶十黑”。
而《脑残粉》,就是一个脑残粉把偶像逼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故事。
高瑞夫从小就迷恋电影明星阿利安。
他房间里贴满了阿利安的海报、照片。
如果有人说阿利安不好,他就会维护阿利安。
侮辱我可以,但不能侮辱我的偶像。
如果有人说其它人比阿利安更红,他就会和对方打起来。
没有人比阿利安更红,阿利安天下第一。
在他心目中,阿利安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演员,是他的神。
阿利安的每部电影他都看了无数遍,台词都倒背如流,他轻轻松松就获得了连续三届“超级巨星模仿赛”冠军。
也许正是因为他对阿利安的狂热爱慕,他长大后连长相都和阿利安一模一样。
他还有一个异性朋友妮哈,妮哈对他有好感,他对妮哈也有好感,他原本是有机会和妮哈在一起的,但是他对谈恋爱没有丝毫兴趣,他唯一的兴趣就是阿利安。
他对自己的生日并不在意,但是阿利安的生日对他来说就和国庆节、春节一样重要。
为了给阿利安过生日,他愿意千里迢迢坐火车去孟买,远远看阿利安一眼,然后就坐火车回去。
他连票都没买,就坐上了开往孟买的火车。
他逃票被列车员发现了,他就威胁列车员,如果不让他去孟买,他就从火车上跳下去。
为什么他愿意为了一张火车票玩命?
理由很简单。
他觉得如果不能在阿利安生日时见到他,那他活着也没意义了。
眼看他这么不要命,列车员只好答应他。
列车员问他:阿利安是你家人吗?
你是阿利安的什么人?
高瑞夫说:不是,我是他的粉丝。
他说话的眼神、表情,都体现了他觉得做阿利安的粉丝是一件很光荣的事。
仿佛是他拍了那么多电影,仿佛是他拿了那么多奖,仿佛他不是阿利安的粉丝,他就是阿利安本人。
当初阿利安来孟买打拼的时候,住在特丽酒店205房,所以高瑞夫也要住在特丽酒店205房。
205房已经有人住了,他花双倍的价钱也一定要住这间。
晚上23:59,他拿出蛋糕,点燃蜡烛,为阿利安的生日倒计时,比自己的生日还还认真。
第二天,他在人群中远远见到了阿利安。
但是阿利安的粉丝太多了,根本不可能注意到他。
阿利安走后,粉丝们也纷纷离去,留下满地垃圾,这一幕也是很真实了。
为了阿利安,高瑞夫什么都愿意做。
阿利安已经快要过气了,又有一个名叫卡普尔的明星走红了。
而卡普尔又和阿利安有矛盾,于是高瑞夫决定帮助阿利安教训一下卡普尔。
他打了卡普尔一顿,然后强迫卡普尔对阿利安道歉,否则就刮花他的脸,将他毁容。
卡普尔对阿利安道歉的视频迅速在网上走红,成了网友热议的焦点。
人们都不知道卡普尔为什么对阿利安道歉,阿利安也不知道。
就在阿利安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他收到了高瑞夫发给他的视频,正是他强迫卡普尔道歉的录像。
高瑞夫不懂事,就以为阿利安也不懂事。
他不仅胁迫卡普尔,还动手打了卡普尔,他的行为已经是犯罪了。
幸亏他只是把视频发给了阿利安,要是这段视频传了出去,阿利安会被网友骂死。
他把这段录像发给阿利安,还天真地以为阿利安会感谢他,其实阿利安恨不得杀了他。
这哪是粉丝干得出来的事,这比黑子还可怕。
阿利安并没有纵容高瑞夫,果断把这件事告诉了警察,叫警察把高瑞夫拘留了。
很多人说,阿利安完全可以假装什么都没发生,没有必要拘留高瑞夫。
其实这是很有必要的。
之前一位酒店工作人员做了一个抱枕放在肖战的房间里。
肖战很开心,还拍照发到了网上。
结果很多粉丝去举报这位工作人员,酒店迫于压力就把她开除了。
一个人今天偷了鸡蛋,明天就可以去偷骆驼。
肖战对这件事没有任何反应,他今天纵容粉丝举报工作人员,明天粉丝就可以把整个网站都举报了。
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肖战粉丝举报AO3的背后,也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粉丝犯了小错你不制止,将来他就一定会犯大错,到时候你后悔都来不及了。
很多粉丝打着爱的旗号违法乱纪,如果偶像知道后却没有作为,那么他的粉丝就会越来越猖狂,会做出更恶劣的事。
身为偶像,当他的粉丝做了出格的事,他就应该出来管管。
不过再脑残的粉丝也是粉丝,阿利安还是没有做得太绝,他只是叫警察拘留高瑞夫2天,2天后就把他放出来。
阿利安还特意叮嘱警察对高瑞夫温和一点,不要打他,吓唬吓唬他就行了。
而且警方档案、视频资料全都不要保存,不要留下案底。
阿利安还给警察钱,叫警察把高瑞夫放出来后给他买张回家的车票,送他去车站。
阿利安还单独和高瑞夫见面,亲口告诉高瑞夫,他做的事并不光彩,是犯法的。
高瑞夫感到很疑惑,警察是怎么知道这件事说他干的。
阿利安没有撒谎,而是很坦诚地说,是他叫警察拘留他2天的,因为他犯了错,就必须受到惩罚。
然而高瑞夫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还说:法律上是错的,但在你眼里不是爱吗?
高瑞夫还满脸高兴地说: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喜不喜欢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把卡普尔狠狠地揍一顿?
阿利安说:你是谁?
你为什么要为我做事?
高瑞夫回答道:我是你的粉丝。
阿利安又问:粉丝就能为所欲为了?
就可以打人杀人了?
高瑞夫却说:如果有必要,我可以为你去杀人。
于是阿利安说:你不是我的粉丝。
其实阿利安把高瑞夫交给警察就可以了,没必要和高瑞夫见面,没有义务给高瑞夫讲道理,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高瑞夫都这么大的人了,什么违法什么不违法他完全知道,不需要阿利安来教他。
阿利安没有报警抓他,只是拘留他2天,就是为了让他意识到错误。
他和高瑞夫说这么多,也是为了让他意识到错误。
他又是叫警察对高瑞夫温和点,又是叫警察不要留下案底、给他买车票、送他去车站……这已经仁至义尽了。
高瑞夫非但没有意识到这点,反而还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高瑞夫想起阿利安领奖的时候说过: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都归功于我的粉丝,没有粉丝,我什么都不是。
想到这里,高瑞夫竟然狂妄地说:高瑞夫造就了阿利安,没有高瑞夫,阿利安什么都不是。
高瑞夫可以用跳火车来威胁列车员,可以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远远见阿利安一面,可以为了阿利安去打人……联想他做的这些事,你就知道他是一个很极端的、一个做事不考虑后果的人,他什么都干得出来。
果然,阿利安拘留他2天的事让他很不爽,他决定要报复阿利安。
他来到杜莎夫人蜡像馆,打扮成阿利安的样子,让大家都以为他是阿利安。
随后他在蜡像馆捣乱,还殴打工作人员,然后就消失了。
这下阿利安是百嘴莫辩,所有人都以为是他在蜡像馆捣乱、打架。
阿利安不仅遭到网友的炮轰,还被警察逮捕。
阿利安被放出来后,一位富豪邀请他出席他女儿的婚礼。
高瑞夫又混了进去,和千金小姐跳舞,还在跳舞的时候动手动脚,然后再次消失。
此时阿利安在走廊上,助理告诉他,有人冒充成他和千金小姐跳舞。
阿利安匆匆赶来,高瑞夫已经不在了,迎接他的是富豪的怒火和斥责。
阿利安解释说:刚才那个人不是我,是别人。
但是有人相信他吗?
这两件事对阿利安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他掉粉无数,他的节目也遭到抵制,赞助商也退出了,没有一个人来看他的节目。
高瑞夫还不肯罢休,他还冒充成阿利安来到了阿利安的家。
高瑞夫进来以后,阿利安的妻子才发现他不是阿利安。
她谎称去给高瑞夫倒杯水,其实是去拿手枪。
当她拿了手枪走过来时,却发现高瑞夫此时正抱着她的女儿。
万幸的是,高瑞夫并没有伤害孩子,只是把阿利安的家乱砸一通就走了。
一直都是敌在暗我在明,打得阿利安措手不及。
阿利安找不到高瑞夫,于是他想了一个计谋,逼高瑞夫自己站出来。
你冒充成我,那我就冒充成你。
阿利安冒充成高瑞夫去参加“超级巨星模仿赛”,然后当着所有观众的面,说他高瑞夫是怎么陷害阿利安的,在蜡像馆捣乱,在婚礼上性骚扰别人,还潜入了阿利安的家里,把所有东西砸烂……
阿利安成功把高瑞夫逼了出来,但最后他还是决定再给高瑞夫一个机会。
阿利安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享受我的生活,你就不能享受你的生活吗?
做个好儿子,做个好的男朋友,不要做粉丝了。
我独自一人闯荡,没有活在别人的影子里。
我会忘了这一切,你也一样,重新开始,你不是小阿利安,你是高瑞夫。
阿利安希望高瑞夫不要活在别人的影子下,能做自己。
而且高瑞夫三番五次捉弄他他都既往不咎了,高瑞夫搞得他身败名裂他也不在乎了,时间、金钱、精神损失他通通不追究了。
但是高瑞夫仍然不肯罢休。
他选择了跳楼。
高瑞夫曾经说:以前都是粉丝追明星,现在马上要反过来了。
他的目的达到了,他一个粉丝,逼得偶像提着灯笼到处找他。
高瑞夫还说:我不会让你忘记我的,我们两个人的名字会形影不离。
以后大家提到阿利安,高瑞夫这个名字也会如影随形。
这个目也达到了,他的名字永远和阿利安绑在了一起。
以后只要人们提到阿利安,就会联想到他有一个叫做高瑞夫的脑残粉。
他如愿以偿地出名了,但是并不是好的名声,而且还是以死亡为代价,这真的划算吗?
阿利安这个人还是很正直的。
高瑞夫以爱为名义犯罪,阿利安愿意面对面和高瑞夫聊一聊。
高瑞夫报复他、骚扰他,阿利安最后也原谅了他。
但是高瑞夫并没有意识到阿利安已经对他够好了,却选择了报复阿利安,甚至还说:高瑞夫造就了阿利安,没有高瑞夫,阿利安什么都不是。
他太自以为是了,他以为他一个人就能代表阿利安的所有粉丝。
高瑞夫问阿利安:我冒着生命危险来见你,我打了卡普尔,我千辛万苦是为了什么?
就是为了见你,拍几张合影,签几个名,仅此而已。
你就不能为我抽出5分钟的时间吗?
阿利安说:这是我的生活,我为什么要给你5分钟?
我是人,会哭会笑,也会发疯。
有家人,有责任,所以我没有时间见所有的粉丝。
阿利安说的话没有一点问题,他有那么多粉丝,每个粉丝见5分钟,加起来都多少分钟了。
别说明星了,就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见一个素不相识的人。
不代表说你坐了那么久的火车,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他就一定要见你。
他见你是情分,不见你也没做错什么。
如果你强迫他见你,这就是道德绑架。
任何人从选择做一个人的粉丝的那一天起,就应该做好费尽千辛万苦也见不到偶像一面的准备。
我们常常说“理性追星”,什么叫“理性追星”,就是不影响偶像的生活,不影响自己的生活,也不能影响别人的生活。
阿利安和卡普尔有矛盾,他就去把卡普尔打一顿,还强迫他给阿利安道歉,这就超越了“理性追星”的范畴,上升为了犯罪。
他自以为他为偶像做了那么多,其实只感动了自己。
高瑞夫这种人并不是只存在于电影里,现实中也有很多。
正如粉丝举报酒店工作人员,导致她辞职。
正如有人写了肖战的同人小说,粉丝就直接把整个网站举报了。
高瑞夫把卡普尔打了一顿,作为送给阿利安的生日礼物,他的行为可以说是非常不可理喻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有人都知道高瑞夫是个脑残粉,他自己还浑然不觉,还觉得这不是犯罪,这是对偶像的爱。
阿利安并不感谢高瑞夫,恰恰相反,他叫警察把高瑞夫拘留了。
同样的,你举报AO3,肖战也不会感谢你,只会觉得他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才会有你这样的粉丝。
粉丝的一切行为,前提都是不能影响到他人的生活。
2007年,周星驰在《鲁豫有约》宣传《长江七号》,现场播放了一支由影迷制作的短片《我们的故事》。
周星驰看了之后十分感动,提出和这部短片的导演合影。
这部短片的导演正是卢正雨。
卢正雨送给周星驰一张光盘,里面有他制作的影视作品。
周星驰回家后真的看了卢正雨的作品,还请卢正雨和他一起写《西游降魔篇》的剧本。
后来卢正雨还和周星驰合作了《美人鱼》,担任《美人鱼》的联合编剧、副导演、演员。
王俊凯在《中餐厅》中说,他正是因为听了周杰伦的歌才喜欢上音乐。
他也发过微博,说是周杰伦的歌陪伴他长大。
如今王俊凯和周杰伦经常见面,周杰伦还请王俊凯喝奶茶,还为TFBOYS作曲《剩下的盛夏》。
还有昆凌喜欢周杰伦,最终嫁给了周杰伦。
朱丽倩喜欢刘德华,最终嫁给了刘德华。
霍启刚喜欢郭晶晶,最终娶了郭晶晶……类似的故事有太多太多。
绝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像卢正雨、王俊凯那样和偶像成为朋友,更没有机会像昆凌、朱丽倩、霍启刚那样和偶像结婚。
但是你也可以像高瑞夫刚开始那样,把偶像的海报、照片贴满整个房间,去住偶像住过的酒店,坐火车去他的城市远远看他一眼就回来……这样也很不错。
你有追星的自由,但你没有影响别人的生活的自由。
反过来说,如果粉丝做了出格的事,比如去把别的明星打一顿、强迫别的明星道歉、举报无辜的工作人员、举报无辜的网站,偶像就有义务制止。
肖战被所有网友批评,原因在于脑残粉坑了他,但不代表肖战就没有任何责任。
如果粉丝犯了小错,他就及时制止,粉丝就不会犯更大的错误。
如果当初粉丝举报酒店工作人员的时候,肖战就能有所作为,后来粉丝就不会去举报AO3,导致肖战被所有网友抵制。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所以阿利安就做得很对,他得知高瑞夫把别人打了一顿后并没有纵容他,还是叫警察拘留了他2天。
高瑞夫说他不是犯罪,而是爱,阿利安就问:你是我的粉丝,那你就能为所欲为了?
就可以打人杀人了?
高瑞夫说如果有必要,他可以为阿利安杀人,阿利安就果断地说他没有他这个粉丝。
如果当粉丝违法乱纪后,偶像愿意亲自教育他;如果粉丝还执迷不悟,偶像就开除他的粉籍,也许脑残粉会大大减少吧。
2016年🇮🇳电影《疯狂粉丝》:再一次被印度电影的海报骗了,居然没有歌舞,总觉得缺了些啥。
故事的题材很有现实意义,尤其在印度这样电影地位这么高的国家。
沙鲁克汗不愧是国宝,一人分饰两角完成得非常漂亮,尤其是50岁的人了演20岁小伙子一点儿违和感都没,何况两个角色身材差别还很大,不知道真是靠他自己练出来的还是靠特效。
整个故事的戏剧化有点夸张,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有点牵强,虽然有好几段大调度的精彩激烈打斗戏,但是更加加深了“至于吗?
”的感觉,虽然最后主角的下场让人觉得立意很模糊,但结局的照片倒是挺让人唏嘘的。
关于看完《脑残粉》这部电影的感受。
我个人觉得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爱比什么都重要的多。
那个明星为了一个年轻人的前途、生命,为了爱道个歉又何妨。
那个明星根本不懂爱。。
一直在名利场里混,早晚人的本质会变。。
关于看完《脑残粉》这部电影的感受。
我个人觉得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爱比什么都重要的多。
那个明星为了一个年轻人的前途、生命,为了爱道个歉又何妨。
那个明星根本不懂爱。。
一直在名利场里混,早晚人的本质会变。。
关于看完《脑残粉》这部电影的感受。
我个人觉得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爱比什么都重要的多。
那个明星为了一个年轻人的前途、生命,为了爱道个歉又何妨。
那个明星根本不懂爱。。
一直在名利场里混,早晚人的本质会变。。
『脑残粉』电影的主题很具有普遍共性,通过粉转黑的过程来探讨,融入大量“成龙式”的动作场景增加可看性,沙鲁克•汗一人分饰两角,以炸天的演技将巨星和粉丝这两种完全不同身份和心态的角色演绎的非常到位,悲剧性的结尾也留给人大量的思考,但剧情节奏稍显拖沓,影响了整体的观影感受。
【7分】
『脑残粉』电影的主题很具有普遍共性,通过粉转黑的过程来探讨,融入大量“成龙式”的动作场景增加可看性,沙鲁克•汗一人分饰两角,以炸天的演技将巨星和粉丝这两种完全不同身份和心态的角色演绎的非常到位,悲剧性的结尾也留给人大量的思考,但剧情节奏稍显拖沓,影响了整体的观影感受。
【7分】
首先要大赞一下演员的演技了,真是好厉害,一人分饰两角,可是你完完全全看不出来是同一个人,出了你会觉得长的确实像以外,整个人从气质,眼神,神态真的是完全看上去就是两个人的感觉。
娱乐生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网络时代信息交流通畅,也使得这样一个群体越来越活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追星族。
大多数时候人们听到追星族都是不大能够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的,为了一个可能没有见过一次面甚至于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人花钱,花时间,花精力做一些看起来很“脑残”的事情,看起来真叫人难以理解。
而明星和粉丝之间的关系也日益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作为公众人物,明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有可能被放大,无论好与坏。
所以人们希望明星可以带来更多的正能量,以便积极引导他们的追随者。
人们也希望追星族们可以更多的学习明星所展现出来的正能量的一面。
这当然是最好的发展方向,就像电影一开始,因为喜欢那个自己一直奉为偶像的超级巨星,他满屋子都贴满了自己偶像的海报,各种周边。
在参加活动时也是模仿自己的偶像。
人总是不满足的,所以他想去见自己的偶像,和他说因为他自己做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一切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好,甚至父母也同意了,因此他踏上了去见偶像的列车,满心欢喜。
然而,梦想和现实,往往都是有那么大差距。
之后他做了一系列超级脑残的事情,帮偶像打人,甚至拍视频威胁他人,被送进了监狱。
最后终于逼的偶像在监狱见了一面,然而由此引发的后果也让他偶像受尽谴责。
之后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报复行为,只因为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却一句话也懒得和我说。
他开始伪装成偶像的样子,各种败坏他的名声,甚至骚扰偶像的家人,陷入疯狂。
偶像和粉丝之间怎么样的关系才是最好的关系呢,这个时候似乎可以说距离产生美,不要试图去挖掘太多,不要试图去靠的太近,不要试图去干扰彼此原本不想干的生活,在你的心里,你喜欢TA,可是在生活中,你有你的生活,TA有TA的生活,有些界限不能越,否则无论是谁,都有可能万劫不复,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对于没有歌舞的宝莱坞老是觉得少了点什么,但不得不夸夸男神一人分饰两角的传神和形象,剧情其实就是粉丝用尽一身力气去爱偶像,偶像不回应,因爱生恨,各种作死复仇,然后又各种反复仇,最后粉死,偶像回归正轨……虽不是追星族,但有想起刘德华粉丝杨丽娟事件也是诸多感概,作为偶像,影片里边有许多心理话说给自己的粉丝听,但作为粉丝,也委实替他叫屈,其实偶像稍稍放下高傲,拥抱一下被自己授意毒打得很惨的粉丝时又何妨?
作为公众人物,通过努力获得了无可后非的名气,财气,和众人瞩目的仰望的同时发挥公众影响力也是顺便与否也值得深思的问题!
若如此,不至于一位有才气的年轻人牺牲了自己的生活,与你不共戴天...总之,各有各的无奈与悲情...
看惯了印度“阿三”型的电影,猛地一看这部对我有很大的冲击力,而这又是一部很有深度的电影,让我一会儿为大明星的坚定自强而发出:不愧是大明星啊 的感叹,一会儿又为小粉丝而感到悲哀可惜。
粉丝追星付出心血而得不到什么回报,明星可以说是精神梦想的载体,其实也可以说是一个宣泄口,但明星也是人……所以到了最后,分不清该怜惜谁……其实不管是追星还是别的,大部分都要切忌真情实感啊,太容易迷失自己了,男主角演的太好了,我跟我弟弟说是一个人演俩,他都不信
在我看来,最有深度的电影,不是批判政府、权威的那种电影,而是引起普罗大众反思自己的电影,清官有时比贪官更可恨,因为他们有道德优越感,同样的,小人物有时候比权威更可恶,因为他们有“弱势”优越感,这种“弱势”优越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文革那些打到知识分子、有产阶级的红卫兵们。。。
也造就了那些抢座的老人、无法无天的熊孩子、经常托你办事的穷亲戚、以为自己疯狂爱着你你就不应该分手的男朋友女朋友等等等等。
希望这个电影能警醒千千万万的脑残粉——疯狂和忠实,唔系大嗮葛!
力荐!
终于完整的看完一部印度电影了,终于知道印度电影崛起的秘密了,就是认真。
就像90年代的香港电影,每个取景都是认真,英国、罗马尼亚的实景让我想起了“纵横四海”,“龙兄虎弟”那些经典港片。
其实我们国内电影也是这样,不一定靠CG啊,特效啊。
西游伏妖篇和大闹天竺就是我们的失败。
情怀已经被消费殆尽后我们还剩什么?!
片子的原名叫《Fan》,翻译成中文变成了《脑残粉》,简直是神来之笔,翻译大大的了不起。
《脑残粉》,是讲一个略微过气的大明星阿利安和他的脑残粉高瑞夫之间的故事。
高瑞夫自小是阿利安的脑残粉,小时候,同学嘲笑他偶像,他能在敌我悬殊非常明显的情况下瞬间满血,并且怒气值暴增,空手和几个小混混扭打起来;他所有的物品上都有阿利安的照片,居住的屋子里密密麻麻的贴着阿利安的海报。
长大之后,他竟然神奇的长了一张和阿利安略有相似的面孔,而他最大的成就就是模仿阿利安,连年都在明星模仿秀里面拿冠军。
在他第三次拿到模仿秀的冠军之时,碰巧的,阿利安的生日要到了。
他满心喜悦的要把自己的奖杯送给偶像做生日礼物,历经艰辛终于见到了偶像,却没想到根本没有单独相处的机会。
沮丧又失落的高瑞夫在旅馆休息时,看见电视上偶像最大的竞争对手,新晋的影帝正在大放厥词。
于是,小时候一幕重演,高瑞怒怒气值再次暴增,这次的对手是这位新晋的影帝。
他到这个新晋影帝的地方,骗取了对方的信任,然后拖到小黑屋里把人胖揍了一顿,还逼着人家录了道歉视频,上传到网上,一时娱乐圈和媒体都疯了。
完成了这件得意之作的高瑞夫,终于找到了见偶像的契机,他把自己胖揍新晋影帝的视频录像寄给了阿利安。
没想到偶像并没有领情,没有感动的涕泪交替并送上深情拥抱,反而把他交给了警察,还让警察揍了他一顿。
揍完了之后,阿利安去到拘留所,原本打算只是教训和教化高瑞夫,没想到却低估了脑残粉的偏执程度。
高瑞夫哭着说:伦家做了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为了你啊,你却连五分钟都不愿意给我,你连一个拥抱都不给我,你对得起我的一片心吗,你对得起你的粉丝吗?
你对得起我这么多年的血和汗吗?
而阿利安的回应却是:这是我的生活,我连五分钟都不愿意你给!
你能拿我怎样啊!
这句话打碎了高瑞夫过去25年的美梦,一锤子就把他砸得天崩地裂的。
他就像一个想要得到家长关注的孩子,在自认为的“正面努力”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后,开始以破坏的形式来寻求关注了。
从拘留所出来之后的高瑞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碎了偶像的肖像,烧毁了所有的海报,开始了偏执的报复和求关注的历程。
由于本身和阿利安有几分相似,又是阿利安的脑残粉,模仿功力已经炉火纯青,高瑞夫先是去伦敦的蜡像馆,假扮阿利安闹事,导致阿利安被警察围追堵截,并且人气急剧下滑,跟着又跑到阿利安朋友女儿的婚礼上,对新娘子上下其手的骚扰,让偶像名誉扫地。
深知内情的阿利安加强了各种防范,还是没有防得住;在婚礼上碰头后,一路紧张的追捕,也还是让他溜了;没想到高瑞夫并没有打算就此罢手,反而跑到阿利安的家里,威胁他老婆孩子,并且砸了阿利安的书房。
气急败坏的阿利安向警方求助无果,只好采取流氓手段,找到了高瑞夫的父母,并且得到了高瑞夫心仪的姑娘的理解和支持,一齐在模仿秀大赛中演了一出好戏给高瑞夫看。
此时,阿利安仍然是希望能够教化高瑞夫的。
而高瑞夫只感受到了威胁。
偏执的高瑞夫出现了,于是两人又上演了一场惊险刺激的追逐戏。
经过一番险象环生的追逐,终于无路可走的高瑞夫在一座大楼的天台上被抓住了。
阿利安仍然在苦口婆心的劝他,表明可以既往不咎,希望高瑞夫回头是岸,大家各自生活,互不干扰,井水不犯河水。
可惜他低估了一个因爱生恨的偏执狂的偏执程度;为了让阿利安愧疚终身,为了让自己的名字永远和偶像联系在一起,高瑞夫往后一仰,从天台上摔下来,用自己的生命做代价,换取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影片戛然而止。
我觉得可以给它打8分。
演员:一人分饰两角毫无违和感,演员功力爆表。
这部影片上映之前,最大的宣传点就是沙鲁克·汗一人分饰两角。
这种设定,在影视作品中原本并不罕见,但是一般来说,同一个演员演的两个角色,要不就是双胞胎,要不就是母女或者父子,比如李若彤就同时演过王语嫣和王夫人;这样的角色是有很大的共性存在的。
演双胞胎的,只需要把自己放到不同的场景里去就完了,演母女的,年轻点的稍微活泼一些,年老的稍微成熟稳重一些,戏就成了。
但是沙鲁克·汗演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一个是功成名就的大明星,有自己的排场和气质,这和他本人的境遇是比较像的,而且年龄也相仿,所以这个觉得驾驭起来非常轻松,而另一个角色,则是25岁的年轻小刺头,有痞气,偏执,狂暴,不通人情,无论哪一个方面,都和演员本身的经历相去甚远。
甚至有几场反串的戏,第一场是高瑞夫模仿阿利安去伦敦,第二场是高瑞夫模仿阿利安去婚礼现场捣乱,第三场是阿利安模仿高瑞夫模仿自己;这样的反串,要和当事人的性格、年龄、人生经历匹配,那是非常考校功力的,可是全片看下来,沙鲁克·汗把两个人物演得惟妙惟肖,不仅是外貌、衣着的形似,包括年龄、性格的神韵,都毫无违和感。
编剧: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故事水到渠成毫不做作影片的的故事其实是很简单的,就是一个脑残粉求关注的故事,塑造的其实是一个偏执狂的悲剧人生。
同样的讲偏执狂的,我们来看看国产的电影(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2016年最热的偏执狂应该是《我不是潘金莲》,为了炒热度,冯小刚还碰瓷了王健林。
然而,《我不是潘金莲》的偏执就是毫无道理的,她(李雪莲)本身的行为就是“无理取闹”,却依然能层层上访,并且还成功了;一大堆官员围着她屁股转,得求着哄着她,生怕她去闹事。
很多人说,哎,人家就是讽刺电影啊,本来就是黑色幽默啊。
但是影片并没有讽刺,或者为了讽刺而讽刺,在讽刺的外衣下,内核还是为某些机构唱赞歌。
因为剧本的本身脱离的生活,不合情理,所以片子就是违和的,就像你看着林黛玉跳拉丁舞的感觉,浑身上下打哪儿都不舒服。
但是《脑残粉》里的偏执是合情合理的,一个人从小到大都有强烈的个人崇拜,并且YY这种崇拜能得到回报,为此做出种种努力,最后却被现实的冷水冻傻了脑子,反而去做伤害偶像的事情来报复,这种设定,是水到渠成的。
并且这种事情,现实中不是没有发生过,杨丽娟追星刘德华,逼得父亲卖肾最终跳水自杀,不就是血淋淋的现实吗?
最重要的是,《脑残粉》没有强行灌鸡汤。
他的取材是真实的,明星有明星的生活和性格,不会像是我们屏幕上和公关文上看见的那样平易近人,粉丝在失去理性之后,并没有因为一顿说教就顿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改头换面重新做人,最终悲剧还是成为悲剧,没有欢欢喜喜的圆满大结局,而是逝者不安息,把遗憾留给了未亡人。
内涵:提倡反崇拜的理性生活。
如果仅仅只是一个好的故事,和一个好的演员,那我也是给不了8分这么多的。
但是这个电影的背后,其实有更加深刻的东西——反对个人崇拜。
个人崇拜这种事,在印度简直源远流长。
这种风气,最早要追溯到宗教崇拜上去。
大家都知道,印度这片神奇的土地,宗教气氛之浓厚,完胜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
在印度世世代代的人的观念里,神是高于一切的,而神又是可以化身为各种形象,拯救水深火热的底层人民于水火之中的,那么一个偶像的成名,受到了神的眷顾,那么这么偶像,和无上的神力也是有关联的。
所以,在逐渐过渡到现代化的生活以后,很多人对神的崇拜,就逐渐转化成了对偶像的个人崇拜。
故事里的高瑞夫,就是很典型的因为个人崇拜而失去理性的人物。
他的故事很有代表性,导演的野心,是通过刻画这么一个人物,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盲目崇拜的隐性危害,从而自省,回归到理性的生活中来。
为了达成他的野心,甚至大刀阔斧的修改了印度电影的节奏,摒弃了“插队”的歌舞,没有大圆满的主旋律。
然而,电影里的歌舞,是印度人的心头肉啊;大圆满的结局,是印度观众的精神鸦片;而狂热崇拜者,正是观众自己,你反崇拜,不是朝观众打脸吗?
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印度人民并不喜欢的,票房当然好不了!
提前清醒过来的印度人,在反崇拜这个题材上的挖掘,也不第一次了,2014年岁末档里,印度就推出了《我的个神啊》,主打就是反宗教崇拜的;当时的票房还是比较好,但是《脑残粉》显然走的更超前了,大多数还没有这个意识的印度人并不买账,所以在票房上,成绩不理想也是正常事。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要纠正一个社会普世的价值观何其困难。
我们做一件事,并不是为了让自己在历史的功勋墙上占有一席之地,而是通过个体的努力,不断的让细流成川,最终成为社会变革路上的滔滔江河。
《脑残粉》的导演所做的,就是成为地上的那第一股细流。
一点都不像那个明星。。还能假装的好好的。。
没有歌舞的印度片。剧情反转也没有以前看过的印度片有意思。
水准非常一般。大部分都是动作戏。还有印度城市风情
男一男二两个角色都是沙鲁克·汗一人担当,他除了要演自己的角色,还要演一个模仿自己的角色,然后还要演模仿自己的角色模仿自己,以及自己的角色模仿模仿自己的角色。。。遗憾的是没多少歌舞可看,想看SRK跳一支strip。。。
剧情逻辑硬伤太多了 现代社会那个粉丝根本不可能冒充得了那个明星 还有动作戏太多余了显得片子定位不明 不过主角明星的三观不错啦 最后引粉丝现身的设计不错
为什么一见到沙鲁克就有一种想扁人的冲动,是因为他的狮子鼻子鲇鱼咀么
最近适合看这个。脑残粉的重点在于脑残,而不是粉,不愿意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藏在偶像背后,活在幻想中,已经变得偏执了,甚至后面做出了很多不理智的行为;也许明星的拥抱能给他救赎,不过换而言之,如果真如影片所反映,脑残粉作出脑残的行为,由明星本人出面去解决问题,也许会有更多的粉丝会化身为脑残粉吧,尤其是我国现在的饭圈。“明星的保镖是防谁的?”所以不要把自己想象的太重要,明星感谢粉丝,但他为之努力和付出的,不是梦想就是名利,“这是我的生活,你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在粉丝烧掉海报的时候,他已经不是粉丝了,偏执的爱没有得到反馈,反而会变得更加扭曲。我很满足自己的生活,你为什么不过好自己的生活,可能也是通用的吧,追星并不错,但一定要先过好自己的生活啊。其实还是没想明白,脑残粉行为明星该道歉吗?
真的真的不太好看
可怕的长
一言不合就打斗,房檐屋角悬崖露台,没有突然的歌舞却多了突然的追逃。大闹杜莎夫人蜡像馆,调戏富豪千金,莫名背锅结果竟然被人深信不疑,这偶像信誉度是多低。动机不足、逻辑混乱、剧作粗糙,但现实才最讽刺,朴有天杰克逊,多少明星被不着边际空穴来风的性侵丑闻毁了星途,生活远比戏剧更触目惊心。
明星和粉丝之间的关系其实可以做深入的反思,但是电影把它简单化成了两个“德里人”之间的意气之争。长段的追逐不但毫无意义,也拍得不好看。追逐热点又不敢深入热点,商业电影的局限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标准商业片模式,题材是亮点,如果放到好莱坞进行操作,应该会有更好的商业表现,不是带有成见,影片内的很多场景真是土到让人觉得浪费题材。
相当好,远好过国内商业片水准。演技在线,没有歌舞,认真讲故事,最难得的是居然能够很好的掌握多种类型片元素,并将其杂糅且不拧巴的嵌入这个故事里,显示了导演相当强的类型片构建能力。节奏相当流畅,几乎不拖沓,也不显得狗血,这简直是太难得了,由此想到国产商业片的水准,嗯
啊挺点题的。
越来越喜欢宝莱坞了,印度文化高低差距巨大|喔,竟然是同一个人演的,怎么变瘦的!喔
创意非常好,恶作剧蛮喜欢怎么办,感觉好变态,最后结局扣分,还是喜欢团圆的,至少不会狗血。
后半部分剧情发展太无聊了。
这种太现实了,并且这演技特别棒
虽然很浮夸。但是也许脑残粉们的心里真的就是这样。25年深爱一个人,却被否认,可能一生的价值都会失去。可惜了那个小女友,还有他的父母。令人深省的一部电影。追星一定要有度。不能失去自我。增加一条,竟然还真是一个人演的!!!!服了!
宣传说这部叫脑残粉的印度神片,果然是脑残,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