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赞旭的[共同警备区]确实是太好,2000年以前,我倾向于认为它是能进入韩国电影前三名的作品,无论技法、导演控制力或是它对待历史的态度都非常令人敬佩。
[我要复仇]也是不错,有变化,也有延续,但估计喜欢的人会相对少。
最近他拿去戛纳参赛的新片[老男孩]评价也相当不俗,IMDB评分竟然达到8.8!
而且,这个人居然还是写评论出身,视野开阔如此,却是难得。
[我要复仇]有很多极残酷(残忍)的黑色幽默,个别地方似乎有一点点北野武的影子,但比他腥。
整个片子看完很不舒服,包括导演的历史观都有些倒退的迹象,似乎是从绝望中生发出来的一部作品,不像[JSA]那么“相对客观”。
这种浓烈的悲愤情绪影响了整部电影,使它显得狭窄和偏执。
但我又觉得,表现在朴赞旭身上的这种反复、犹豫、绝望甚至倒退,恰恰体现了韩国人内心巨大的矛盾心理。
先讲故事吧,否则又会不知所云。
这个故事表面看就是一连串动机明确、单纯的复仇杀人,实则不然……绿发男人(演员应该是叫申河均吧,[JSA]里也有他)是个聋哑人,在工厂从事重体力劳动,他有个患病的姐姐。
由于血型不符,他无法为姐姐捐肾,他必须搞到1000万才能为姐姐争取到肾脏移植手术。
无计可施之下,他只好找到贩卖器官的地下组织准备卖掉自己的一颗肾来筹钱,结果,肾是被挖掉了,钱却没得到。
这时,他的女朋友(演员大概是叫裴斗娜吧)给他出了个主意:绑架老板的女儿,不伤人,只是拿钱。
行动很顺利,但当他兴冲冲地拿回赎金,却发现姐姐已经自杀在浴缸里。
申河均在郊外的河边埋葬了姐姐,老板的女儿却在这时意外失足落水(也可能是被河边游荡的傻子推落下水),因为耳聋,他听不见求救,女孩于是淹死。
女孩的尸体被警方发现,她的父亲(宋康昊,妈的,我实在是太喜欢这个演员了)发誓要杀掉帮匪。
他贿赂了查案的警官,一点点获得了情报,他先找到了裴斗娜,并用电击折磨这个女孩,女孩临死前威胁说自己是恐怖组织成员,杀她会惹麻烦。
与此同时,申河均正在报复和屠杀三个贩卖器官的人,之后还一一切下他们的肾脏,吃掉。
他回家时,正赶上警察搬他女友的尸体离开,电梯里,他悄悄地握着身边女友尸体的手。
他独自回到从前的住处,宋康昊正在这里埋伏着,门把手被连了电,申河均被放倒。
宋康昊决定,在女儿出事的地方杀掉仇人。
他在河里绑住申河均,割断他的脚筋,把他淹死了。
上岸后,宋康昊把仇人碎尸、装袋,准备掩埋。
这时来了四个男人,他们一句话也没说,表情麻木地各自捅了他一刀。
最后一刀刺在心脏的位置,上面还扎了一张纸。
原来,他们是恐怖组织成员,他们也是来复仇的。
我感觉,朴赞旭这部电影其实还是在讲民族和政治。
申河均这个人物,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代表着朝鲜,包括他那奇怪的绿头发都是一个区别常人的标识。
这是个听不见也没有话语权的人,他和他那些在工厂的工友都是韩国社会的弱势群体,处在一个崩溃的边缘,这样的人(力量)一旦满腔仇恨,就往往会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比如吃掉别人的肾脏。
他的女朋友,片尾交待说是个左翼分子,上学时就曾策划逃往北朝鲜。
她亲近申河均,并策动他实施绑架行为,夸张一点讲,都是可以在历史现实中对号入座的。
(另外说一点,对这个人物身份的特殊性我持保留态度,为什么非要这么概念化,这么刻意安排,主题先行应该是这部电影的大失败。
)比较奇怪的是宋康昊,他属于南韩方面的资产阶级,他认为申河均杀害了自己的骨肉,于是本能地实施报复,但杀人之前他却又说:我知道你是个好人。
这实际上反映出韩国内部存在的一种极其矛盾和复杂的现实心理,因此最后朴赞旭干脆将他也否定掉,让一群身份不明的人把他给杀了。
这群身份不明的人,你可以把他们理解为申河均的左翼同志,但我更倾向于认为他们是全家人自杀的那个被解雇的工人的工友,那么他们代表的就不是韩国内部的极端分子,而是更为广泛的普通的老百姓。
朴赞旭表面上想说的大概是,“复仇”这种恶性的循环,其实并不能最终解决半岛存在的诸多问题,但在背后,却是很多深层的民族现实的反映。
电影反映现实,无论这种现实是近似于客观的,还是像金基德那样极端个人的,我感觉都是有价值的。
怕的就是老拿着摄影机,却不敢和不会说人话的家伙。
这部电影拍的相当冷静(酷),似乎也意味着朴赞旭对自己的一个否定,半岛已经分裂了半个多世纪,很多矛盾错综复杂,虽然整个民族需要一种弥合,但希求一种和平的修复还是太理想主义了,而立刻制止这种因误解而产生的手足相残,可能才是当务之急。
所以我说,包括电影人在内的大多数韩国人、朝鲜人,目前都依然是这段历史的当事人,能超脱而跳出来客观冷静地讲述当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渴望和平统一的心情越是急迫,对现状就越是不满,对现实就越是焦虑。
韩国电影人背负这种种民族大义,想要保持长期、正常、有序的发展大概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一方面,随着韩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统一的愿望变得越来越迫切,但双边的经济、文化落差也是巨大的,这似乎形成一个鸿沟,一道伤痕,就像朴赞旭的那双手。
扯太多社会政治了,头疼,自家门前的事儿也一大堆呢。
朴赞旭Park Chan-wook(1963— )2005 [亲切的金子]2003 [老男孩]Old Boy2002 [我要复仇]Sympathy for Mr. Vengeance 2000 [共同警备区]Joint Security Area 1997 [三人组]Trio 1992 [月亮……太阳的梦想]Moon Is....Sun's Dreamhttp://www.blogcn.com/user7/sixdoors/blog/1894482.html
就从此刻开始,漫谈这场盛大荒诞。
或许每个人的心底都有阴暗之念。
可是要将念头变为实际必然要在心里戮战一翻。
大多数的时候,大多数的我们,心底的善意总是能够战胜恶念。
即使如此,仍旧不敢断言人性本善或是本恶。
善恶本一线,一念即天崖。
突然间,心如言语,同样混乱。
那就回归电影本身。
影片名为《我要复仇》,名副其实片中每一个人物都经历了值得复仇的际遇所谓值得复仇的际遇无非是生命与生活的缺失。
缺只会萌生痛苦。
如果本就缺少再痛失所爱。
仇恨火种,即会燃烧。
片中没有该死的人。
只有,应该了却的心结。
复仇无法平息仇恨。
仇恨难以终结痛苦。
就好像失去的难以轮回。
缺失的无从弥补。
并不是说善良有多好。
只是,善良真的很有必要。
世上没有绝对的善良。
就好像影片中没有不赦之恶。
Ryu本是纯良少年无声无言的世界自有常人无法历经的艰苦姐姐与女友是他生命中的温暖与光亮宿命里,两个女人都直接或间接因他而死只记得他用石块渐渐掩埋了他深爱的姐姐他在电梯里握紧了已故女友的手面对挚爱生命的离去他痛苦的像个孩子甚至连他喜爱的小女孩都是死于他的失聪以及精心制作的项链这世界,总是让残酷更加残酷现在想想,他的内心,其实,始终善良最后他与东劲站在河里,颤巍伸出被捆绑的双手,等待持刀的东劲割开绳索,将他放逐。
他坚信善良,他天真懦弱,就连隔断他双脚脉搏,将他肢解分离的东劲也明白,可是善意不能代表善行,不管罪恶的出发点多么合理,犯罪的过程多么温柔,可是付出行动的那一刻,悲剧已启程。
写到这里,我陷入纠结。
Ryu似乎无辜,他也是片中较为理性的人,他好像死于善良,死于极简的内心世界,他好像太不了解外世的罪恶,总体来说他应该死于善恶难辨,或者说他的善恶观念不符合现实趋向。
比如决定捐肾还未等到化验结果就写信寄给电台,看到贩卖器官的老妇毒瘾发作无法自行注射他温柔熟练的帮她解决,他在姐姐失口问出小女孩亡母之事时急忙阻止害怕小女孩承受不住打击,他帮小女孩做了漂亮的项链并且玩玩闹闹气哭女孩才拍下了适合勒索的照片,他和孩子抢遥控器,他听女友讲述澳洲双头奇闻后天真的问到先爆哪边头颅,他埋葬挚爱姐姐之时遇到添乱的傻子也并没有乱泄悲愤将其杀掉。
他从昏暗工厂走出时面对阳光竟然神情恍惚,就好像后来面对接连悲剧时的手足无措。
他做过最对的事就是残忍杀掉贩卖器官的团伙,但他的这一举动却让他成为连警察都畏惧的杀人恶魔,那一刻,只能唏嘘。
剧中所有人物的冤屈皆无主相对。
姐姐之死是出于对弟弟的内疚,或是责备弟弟的不法行为,可能是自身的悲观,亦或是病痛的绝望以及没能准时到来的他人肾脏?
她其实,是那样温柔,那样孤独。
小女孩之死是怪失聪的Ryu或是绑架本身?
还是那个只想拿走项链的傻子?
也许她从小缺爱才会对温柔的绑匪产生信赖,所以当她遇到奇怪的傻子,只想去找聋哑哥哥,只是她确实没能尽早学会游泳。
应该怪姐姐死的唐突Ryu伤心过度埋葬太久忽略了女孩的求救吗?
女孩是那样懂事天真,却也孤独。
女友之死是源于绑架这一罪行的策划还是深爱Ryu不愿出卖其去向逼疯了痛失爱女的父亲。
她死时对东劲的劝诫听来苍白无力,可最后果真有人替她报仇,可是世上再无她。
她是那样忠贞,那样勇敢。
东劲之死是源于痛失爱女所以心智失控还是很太深沉。
面对离去的女儿除了悲痛还有遗憾吧。
他对其他生命是那样漠然可他平日里却从不得罪他人。
他早早闯入社会练就的圆滑里是否也有许多辛酸过往?
他明知Ryu是好人却无法停止残害,是泄恨之心还是想要终结悲剧。
他恨的是社会是Ryu还是他自己?
Ryu之死是源于残缺本身引发的悲剧还是实践了绑架这一本质罪恶的举动,还是,死于,不恰当的善良或者说对人情世故的不洞察?
还是那天真的自信,以为本心是好,世界也会好好对他。
贩卖器官团伙之死罪有应得。
可是他们总能得手不也是因为,生命无常,世人重情才会有大量的器官需求?
人体器官往往供不应求,贩卖器官的团伙却林立在许多所谓的传说里。
他们专以骗取器官为生就说明社会很多环节有纰漏足以让其钻营空洞。
记得那一幕,早已丧尽天良的老妇看到儿子死去之时,麻木的脸上终于有了情绪波动。
东劲失去了妻子,又失去女儿,甚至变卖一切财富,甚至在失去一切之后,失去了理智。
发现女儿尸体后他与警察对坐车中,警察的漠然与机械式的问答以及接电话的言语,让最沉痛的他感受到了最深刻的孤独,可能走出车门的那一刻,他已经意识到复仇不能依靠正常程序,自己的仇恨还是要自己疯狂。
财富,自己奋斗半生的财富,失去很多之后换来的财富,用女儿孤独童年换来的财富,在那一刻,变得空无一物。
难道财富就是原罪吗?
难道来之不易的财富才是悲剧根源吗?
这一刻,恨已壮大,空洞的心似乎只能用复仇填满。
其实他一直都不快乐,所以心底的善意才会那么微弱。
他的复仇已不是针对某个人,他只想抹杀掉心中的空洞,所以他不管不顾,终入疯魔。
写到这里,思绪已混乱。
越思考越进入深沉,缠绕,困顿的境地。
很沉郁,甚至有点怀疑自己开头写下的观点以及以往的某些认知。
或许此时,即是影评应当终结之时。
总而言之,没有绝对的善恶与对错。
有的只是命运的无奈以及不合时宜的天真。
所以善良的人请一直善良。
请从一而终。
正如每个人都有阴暗之念。
每个人心,同样,有善念。
不管世界怎样待你请你坚定原始初心。
勿以恶小而为之。
罪恶总是环环相扣。
善良同上。
脑海中挥之不去的。
是Ryu手指上的印泥,如花。
可是,究竟,那是一朵,怎样的花。
复仇三部曲,这是第一部,反而是最后一部看的,不过也好,留到我现在的这个年纪才看。
看老男孩的时候,是高中时期,那个时候看的电影也不多,而正好是筷子兄弟大火的时候,就把老男孩下到mp4里面带到学校里面去看,结果哪晓得是这货。。。
这三部曲的编剧也是牛逼,这剧情开始导致我到现在为止都对韩国棒子的思想保持着一个很高的态度,说好听点,真是有想象力,说不好听的,呵呵,宇宙国么。
这等剧情,十八岁以下千万别看,因为你来不及去思考这背后隐藏的意义,三观就以及被毁的够够的了。
当年老男孩的剧情,我自己瞎了之后,还瞎了一号人,因为我不能一个人,瞎。
电影有剧情还是一个很好的存在,而且本片导演拍摄的方法也是很能算是编进教科书里面的例子,时间的转换,大的时间点间进行镜头的切换,而对于发生的过程就直接跳过了,跳过了就跳过了,那不重要,我们知道ryu被割了肾,被骗了,那这手术的过程,不重要了。
老实说,这个跳过这个手法我在哪部电影里面也看过,但是忘了。。
结局是重要角色都死了,也是可悲,社会的苦和痛,牵扯在每一个人的身上,用别人的苦痛去弥补自己,这就成了一个结,谁都逃不过。
《我要复仇》。
9分。
朴赞郁编剧、导演,宋康昊、申河均、裴斗娜主演作品。
时隔20年,再看,仍然不禁胆战心惊。
朴赞郁和奉俊昊、金基德导演一样,都有个人强烈的风格,都是韩语电影的宝藏。
《我要复仇》的故事近乎荒诞,但镜头风格十分真实,甚至过于写实,以至于故事显得特别真实,宛如真实事件改编。
申河均饰演的聋哑人Ryu和裴斗娜饰演的左翼分子感情很好,但他姐姐重病需要换肾;Ryu决定用自己的肾去换取资格给姐姐换肾,没想到遭遇诈骗,钱没了,肾也没了。
于是两人商量决定绑架宋康昊饰演的工厂老板东劲的女儿。
东劲准备好赎金换取女儿,却不想女儿以外遭遇不测。
于是Ryu和东劲各自的复仇开始了……故事曲折精彩,但更重要的是场景的写实,以及片中情绪的残忍。
20年前,我们竟然有幸看到了黑色的朴赞郁以及“小奶妹”裴斗娜。
这么说吧,自问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从希区柯克到昆汀•塔伦蒂诺,从三池崇史到北野武,恐怖残忍血腥暴力的片子看过不知凡几,以为再没什么场面是看不下去的,没想到,还是有被《我要复仇》惊到。
好几个地方看得喉咙发干、脊背抽搐,以至于看完之后多少有些疑心:都说,人心是肉长的,可是朴赞郁这家伙的心,真的是么?
话说朴赞郁大概是从2003年开始赢得世界性关注的,一部《老男孩》据说是“让欧美影迷几乎在一夜之间惊讶地发现了一位比昆汀还酷的导演”,不少影评人甚至称之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导演”,但个人的感觉是,精彩是精彩的,却没至于到那个程度。
后来追着看了《亲切的金子》,同样也看得挺开心。
照理说,按照个人的习惯,既然这两部都对胃口,那么跟这两部并称为“复仇三部曲”的《我要复仇》,怎么着也是要千方百计搞来一睹为快的,可不知咋的,还就真一直没看。
如今想来,或许是因为,上苍顾忌我的神经承受力,所以伸出冥冥之手刻意阻上了那么一阻?
其实,如果仅仅只是画面层面上的血腥、残忍而已,那也没什么大不了,这世上生猛的B级片委实多了去了,只要看多几部,譬如多经受几次类似《杀手阿一》里面那个裂嘴吞拳头镜头的考验之后,再血腥残忍的场面恐怕也就至多能让胃不那么舒服,鲜有真能让人心惊肉跳的。
《我要复仇》真正让人绝望之处在于,所有一步步走向惨烈至极的复仇行为,皆源自本来微不足道、荒诞离奇的小事。
当惨烈以幽默的方式合拍到完美地呈现出来时,朴赞郁提出来的问题似乎是:在这个日渐荒诞的世界上,还有什么样的惨烈是不可能发生的?
如果惨烈的程度竟然永无止尽,这个世界还能往什么方向去?
是谁,嘴角带笑地,在看着热锅里的蚂蚁般惶惶不可终日的我们?
以此而论,“世界上最危险的导演”这个称号,朴赞郁或者真的当之无愧。
题外话,片子里那个顶着一头绿发的男主角,让我忽然想起了很多年前的一件小事。
是这样的,那年我还在大学里念书,负责编辑一份叫做《凝眸》的校园文学杂志来着,某日的来稿里有首叫做《我是一只绿毛水怪》的诗,不赖;可杂志排版的时候,字库里排不出诗中的一个生僻字,于是信手给改了一个自认为意思差不多的;杂志出来之后,女诗人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和抗议,声称这个字的改动降低了整首诗的格调,乃至于拒绝“认领”其为自己的作品。
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和我的朋友们都把这事儿、这姑娘的较真,当成笑话来传说。
现下我觉着,人家小姑娘是对的,很多时候我们对这个世界委实不够敬畏,是该有些东西,哪怕再细小再纤毫也动不得,否则绿毛就可以变成水怪,一口囫囵了你。
温习了韩国复仇三部曲,这部是我最新看的,在这三部不分伯仲的影片,如果要让我选出最爱的一部我怕我是选不出的。
看了三部发现都有个因素环节在里面——就是绑票,每部都会有绑票,也都会因为绑票而引发一系列。。。。。。。
导演真的很厉害,演员也很赞,每部都是,不是韩迷不知道所选演员在韩国是不是都是当红演员,李英爱还蛮有名的,我知道。
此片很压抑在观看过程中几度都要点着香烟。。。。。
温故而喜欢 推荐 三部 都很虐!
一個暴烈血腥的復仇故事,起因不外是善意,不外是天真,一旦開始了,根本超越了當事人的控制,只有憤怒仇恨的連鎖累積。
電影中,除販賣器官集團的人外,餘下的都是常人,甚至是好人。
因著錐心蝕骨的傷害,他們成了復仇者,不為什麼,只因不如此,仇恨憤怒傷痛難以平息。
他們的生命不得不如此,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
其中一幕強烈撼動人心靈,失去了女兒的男人殺害綁架者前,他說:「我知道你是好人。
」接著,他下了毒手。
他的舉動無關道德的判斷。
他失去了心愛的女兒,他憤恨難平。
電影呈現的復仇世界,勝與敗都要付上慘烈的代價,血流成河,觸目驚心。
復仇,因為情感受了傷害,復仇的種子是以情感為養分的,一旦萌芽生長,道德倫理的判斷失去了力量。
復仇是悲劇。
復仇者不復仇,活在痛苦難耐的悲劇中,復了仇,也親手製造另外的悲劇。
悲劇始終要上演,要緊的是內心的仇恨得著歸宿。
仇恨這股力量,是要得著安歇的歸宿的,我得著了結論。
“仇恨”作为与“爱”相对的人类感情,却往往比“爱”更具有深远而复杂的社会含义。
复仇是对仇恨的一种直接宣泄,从生物性上来讲,大概是对分泌过剩的肾上腺激素的急速消耗;从社会性上来说,却是对失衡心理的一种自我修复和矫正。
作为旁观者,我们往往只注意复仇的过程和结果,而忽视了复仇背后的人性挣扎和人生意义。
拍摄完《亲切的金子》,朴赞郁的“复仇三步曲”终于划上了句号。
先不论这三部电影艺术水准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朴赞郁毕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复仇的几种可能性,这些可能性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直接的仇杀和简单的道德判断,让我们对别样的人生意义得窥一斑。
《我要复仇》:原态复仇与人生的荒谬无论从故事还是从影像本体上看,《我要复仇》都显得过于直接(这种比较是基于其后的两部作品而言),其中展现甚至放大了一种原态的复仇——复仇行为本身被戏剧化地、无所顾及地渲染和夸大。
影片结构采取了线性叙事方式,戏剧矛盾因果清晰可辨,人物关系简单,因此整部电影所营造的关注焦点顺理成章地放在了仇恨的产生和解决之上。
在人物疯狂的复仇行为下,影片呈现出极端暴力与血腥的风格。
如果我们仅仅在电影中感受到暴力所带来的快感,这部电影无疑不会有太大的价值。
朴赞郁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在《我要复仇》中创造出一对矛盾——激烈的复仇行为与仇恨产生时的荒诞离奇,这如同蝴蝶效应与多米诺骨牌,在一连串的巧合中,主人公们无可避免地踏上了一条血腥的复仇之路。
仇恨所引发的力量如同火山爆发,然而在仇恨的产生之初,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一些似乎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
当复仇者们踏上不归路时,他们所要找寻的是一种对于失落的人生的补偿,而这种补偿所产生的人生价值却往往只能存在于复仇行为结束时的一瞬。
这种短暂的满足形成了戏剧的震撼,正如悲剧的力量。
在《我要复仇》中,我们看到了仇恨能够引发多么强烈的人性暴虐,而朴赞郁似乎留给了观众一个难以回答的疑问:是荒谬的人生催生了复仇,还是复仇书写了人生的荒谬?
《老男孩》:自虐式复仇与宿命轮回个人认为,《老男孩》是“复仇三步曲”中最好的一部。
在这部电影中,形式和内容相得益彰。
影片结构一改《我要复仇》的线性叙事,改用正叙加插叙的叙事方式,运用了一定数量的闪回镜头,揭示了影片的因果关系,同时又保持了主线的叙事张力。
摄影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略带慵懒的镜头让影片质感明显。
与《我要复仇》的层层推进不同,《老男孩》从一开始就对两段复仇进行了接驳——一个复仇的开始为另一个复仇埋下种子。
这个近乎完美的圈套在影片最终合拢为一个俄底甫斯式的悲剧之圆。
从表面上看吴大秀的复仇是简单而直接的,而李佑真的复仇则包含了较为复杂的心理因素。
而从整个故事来看,吴大秀的复仇只是李佑真复仇计划中的一环,因此《老男孩》所着力描绘的复仇是李佑真的行为。
这个行为背后隐含了浓重的自虐倾向,在看到吴大秀因乱伦而痛不欲生的时候,李佑真体会的是当年与姐姐那段难以告人的隐情,承受的是心灵的自我鞭挞。
李佑真真正的复仇对象其实是自己。
而在影片中,吴大秀活吞章鱼和引刀自残的行为,也暗示了复仇的自虐主题。
自虐式的复仇最终是为了达到心灵的解脱。
然而这只是一个残酷而美好的愿望,仇恨会像病毒一样不断蔓延,永远无法消除,直至肉体或思想消亡。
《老男孩》并不具有劝世的意义,但是却企图说明一个道理:一旦仇恨的种子深深扎根,复仇就可能成为人生的全部意义,而复仇者将再也无法摆脱悲惨的宿命轮回。
《亲切的金子》:虚幻的复仇与自我救赎从表面上看,《亲切的金子》与《老男孩》十分相近,主人公都是在长达十数年的时间里设计一个完美的复仇计划。
但是对故事进行深入探究,我们会发现,金子的复仇对象比之李佑真更加虚无缥缈,起码李佑真所要报复的人是自己——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而金子的复仇对象白老师则只是一个心灵阴影的代用品,是一个概念化的指认。
从故事本身来看,白老师是使金子蒙怨入狱的直接仇人,也是使金子失去对女儿抚养的间接罪人,但是在长达十三年的等待与计划中,金子真正要复仇的对象只是一个幻影。
金子将所有罪孽归结为白老师,而潜意识里又始终怀有对死去的男孩和失去的女儿的罪责。
经历了内心的挣扎取舍后,金子坚定地将复仇的矛头指向了白,这其实是一种无奈的自欺。
当金子利用他人之手杀掉白老师之后,她才意识到真正的复仇对象并不存在,而整个复仇过程只是为了消除内心的阴影,达到心灵的自我救赎。
十三年的时间,与其说是复仇的欲望,不如说是救赎的渴望,在金子天使般的外表下,幻化为内心的魔障,而这也注定了救赎将随着仇恨的消失而最终失落。
《亲切的金子》寄寓了朴赞郁关于阐释复仇的更大野心,遗憾的时由于影片过于注重形式,而削弱了主题的表达。
太多的闪回、拼贴式剪辑以及用多用滥的旁白,不但使影片凌乱,而且造成了主题的不突出。
精巧的结构无法负载沉重而复杂的影片内涵。
影片后半部分在抛却叙事的冗赘枝节之后,方才显得凝练而富于思考。
影片结尾当金子痛苦地将脸埋在洁白的蛋糕里的时候,女儿在背后轻轻抱住了她,这让我们在关于救赎失落后的巨大绝望中,看到了一丝微渺的光亮。
朴赞郁将一个个不同原因、不同形态的复仇变幻成影像。
在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对复仇中的是是非非做出肯定的价值判断,更无权对哪一个复仇的意义横加否定,不过在影像中,我们却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些复仇背后的人生充满的痛苦与凄凉。
Ryu和病重的姐姐是社会最边缘的那一类人,Ryu是聋哑的,贫穷的,却又对生活充满着向往与感恩。
他会给流浪汉穿上花裤子,他还染着一头绿色的头发。
大概即使作为这个世界里最不起眼的人他也想让自己拥有自己的彩色世界。
可是这绿色真的是属于“阳光”的色彩吗?
我还记得那个夕阳从各个角落穿透进房间的下午。
他终于有钱救赎姐姐了,他欣喜若狂地大亲一口那个东劲乖巧的女儿,逗她玩,陪着她看动画片。
直到她从裙子里掏出姐姐的遗书。
他冲进卫生间,姐姐的血将浴缸的水染红,他抱着她的头痛哭,却无法哭出声音。
此时阳光在他背后,绿色的头发在空中无力地飘动。
我早就预料到了姐姐的死亡,就在姐姐在他背后痛苦地喊叫,他却在餐桌前若无其事地吃着面时,因为他听不见。
而这正如东劲女儿的死一样。
她在他身后一声又一声地叫着“欧巴”,可他就是听不见,直到她的尸体漂到一颗石头旁。
可他又有什么错呢?
全片红与绿遍布各个场景。
红色也许是欲望,是复仇,是暴力,是警告。
绿色呢,在我看来这是红色的底色,红色过后残留的是无尽的悲伤。
正如《老男孩》中李佑镇对吴大秀所说的那样“你复仇了,又怎样呢?
我敢说,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痛苦,将会再度袭击你”。
绿色是呆坐在绿色背景中的流浪汉,是东劲看着女儿被肢解时的悲伤,是那无尽绵延的河流,是Ryu绿色的头发。
是无力地渴望着美好的人生的人们。
另外,无论是Ryu的出租屋还是隔壁那四个男人的出租屋,其墙纸分别是对称的印花格子以及五颜六色的圆圈。
就好像作为底层的无用的他们早已被这个社会设计好了自己悲惨的一生一样。
我们深陷这个巨大的陷阱却不自知,或者说无能为力。
姐姐死了,东劲的女儿也死了。
他将一切怪罪到那骗他钱拿他肾的那帮坏蛋身上。
如果他们没有骗走他的一千万,姐姐就有救了,而这一切也不会发生。
于是他穿上血红色的外套,用鸭舌帽将自己那头绿色的头发遮住,以极其凶残的手段杀了那一家人。
他剖开他们的尸体,把他们的肾脏吃进肚子。
东劲也一样,从第一次看女儿被肢解时的恶心到后面看Ryu姐姐被肢解时打呵欠。
人们便是这样变得麻木的,资本主义也是这般变得麻木的。
他对警察说“我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
”作为资本主义获利者他早已经习惯剥削那些任劳任怨的工人。
或者说他认为“理所当然”,一如《燃烧》里的Ben认为穷人便是需要烧掉的大棚一样。
不是他刻意为之,这只是“理所当然”,就好像下雨一样。
“下雨,河水上涨,有什么被冲跑,难道雨会做什么判断吗?
”这就是资本主义世界,或许不仅限于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价值观。
他对警察说“我以为乖乖交钱,他们就会放人”,然而那些时刻处于生存困境中的人们也以为“只要我乖乖接受一切,他们就不会辞退我”。
我想起那个前来祈求他不要解雇自己的彭工。
直到后来他去到彭工的家,发现他们一家人早已服毒自杀了,几个小孩凌乱地躺在脏乱的地板上。
他们最后一餐吃的是披萨,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最奢侈的一顿饭。
他们死在一个破烂的五颜六色的房子里,门口还晾着五颜六色的衣服。
也许他们曾经也渴望着美好的未来吧?
可东劲又怎么能体会到这种人的痛楚呢?
而且,他对事业的陪伴可比对女儿的陪伴多得多,女儿记的甚至是已经和他离婚的妻子的电话号码。
可他也把所有的罪责推到Ryu身上。
他一边平静地吃着饭一边电死作为左翼分子的Ryu女朋友(这里极具讽刺意味)。
他把Ryu带到那条河里杀死,再把他肢解。
姐姐死时是割腕自杀,弟弟死前被割破脚腕。
手足皆亡。
我们死得如此彻底。
而这时Ryu女朋友曾说过的自己背后的“恐怖集团”即左翼同盟也来到这里,一人一刀把他杀死。
而他至死也在问“为什么”。
这其中的政治隐喻不言自明。
人们你杀我,我杀你,连环复仇,永无止境。
朴赞郁花了三部电影的时间从复仇的角度去探讨社会,探讨阶级,探讨人性。
《亲切的金子》中的金子复仇后的绝望,《老男孩》中李佑镇复仇后的刻骨的悲伤以及《我要复仇》中人们复仇后的无力与迷惘,都在告诉我们复仇并不是一种可取的行为,我们都深陷欲望的泥潭中难以自拔。
在我看来这其中最主要的是关于“欲望”的探讨。
复仇正是一种极其强烈且极易展露最真实的人性的欲望。
而如何面对你我的欲望,需要从自己的河流中找寻答案。
最后插在宋康昊身上的判决书,很明显跟之前裴斗娜写的判决书格式一致。
裴斗娜判决书一开始的原文是“被告徐锡焕(音译),作为劳动部部长,承认了在7月罢工运动中,通过警察残忍的镇压而导致李仁中(音译),安炳秀(音译)两人死亡的事实。
因此,经审判庭全员合议,以民众和革命的名义(민중과 헉명의 이름으로)判处死刑。
——革命无政党主义同盟”后来裴斗娜改成了“以无产阶级的名义(무산계급의 이름으로)”最后宋康昊身上的判决书“以……名义”的一大部分虽然被血模糊掉,但是从剩下的一小部分“...명의 이름으로”能看出来应该还是裴斗娜改之前的“民众和革命”很明显,对阶级的控诉。
想一想复仇两位主人公的身份,还有之前被解雇员工去宋康昊面前求情的戏,员工结局,警察打电话时说的“至少小孩没被绑架和杀害,我们已经很幸运了。
因为我们没有钱别人也不会盯上我们。
”等细节。
是两个阶级的碰撞,底层人民的挣扎。
在《朴赞郁的蒙太奇》中有这样一段话:“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在国家和阶级权力的暴力中拼命挣扎,只能再次以暴力的方式负隅抵抗的韩国现代史的悲剧。
当然了,并不是每部电影都会出现这种情节,但在我的内心深处这种情节已深入骨髓。
”我想这篇电影也是有的。
解读是自由的,希望这一小细节能给大家更多的想象与感受吧。
*发完影评后看《朴赞郁的蒙太奇》里有直接指出来,也贴上来吧。
“Q: 接下来构想的作品是什么?
如果有,请简单介绍一下。
还有我们大概什么时候能看到呢?
A: 应该是二选一吧。
一部是片名为《蝙蝠》的吸血鬼题材的恐怖电影。
虽然不会出现长大尖牙的人类,但恶魔肯定会直接登场。
另一部是关于诱拐犯和孩子父亲立场的电影,片名待定,主要讲述了“阶级问题”,是一部非常冷酷无情的影片。
拍完这两部电影后,我想把“人民革命党事件”拍成纪录片。
如果问我下一部作品什么时候能上映,那么我只能说,这取决于《共同警备区》的票房成绩。
”
理解不上去呢
冷静到克制的情绪,极简到几无的原声。复仇暴力片中如此风格的很少见也真的很辛苦。朴赞郁的大师级别表现,敬礼
復仇三部曲最血腥黑暗的一部。朴贊郁這時還沒有撒上太多技巧的糖霜。故事嚐來更是苦澀。本來無意為惡的人,都被逼到了最悲哀的境地。在一個絕望循環裡逃不出生天,也無人能得到救贖
人以为是被自己的仇恨驱动,其实只是在被他人的仇恨摆布着。
唉呀妈呀全死了。。。。。为了给姐姐找到合适的肾脏移植,自己被骗了一颗肾和姐姐的医疗费,转而绑架小孩勒索,钱骗到了结果姐姐自杀了,小女孩失足溺水而亡。聋哑男杀了骗肾三人组,女孩父亲电死了他女友,在女儿死去的同一条河溺死了聋哑男,父亲报完仇之后又被恐怖集团杀害。冤冤相报何时了,最后都要死翘翘。
【老男孩】 导演的作品~重口味~生活就是这样~往黑暗里看就是黑暗~往美好里拍就是美好~越来越对这种暴力题材片不感冒了~快进阅毕即删处之~
本质上还是cut片式的奇观展示,真正的内核表达薄如纸,人物的动作性并非来自人物本身而来自导演和编剧的意志,从而使得完全无法进入规定情境,每一秒都有一只手在把我从现实的环境里往外拉,也让电梯里抓手那个镜头失去应有的魅力。但镜头语言实在太牛逼了,每一场都值得反复拉的神仙级教科书,不得不加一星。
我知道你是好人,知道我为什么要杀你吗?你知道吗?
「我知道你是個善良的人,所以,我想殺你的心情,你應該能明白,對吧?」2020二刷,復仇只是復仇,種種陰錯陽差下的非殺不可之恨,前述台詞似乎只是某種自我合理化、乞求受害者諒解的藉口(所以該怎麼理解英文片名的Sympathy呢?),或許不該視為「弱弱相殘」,強弱早由資源與階層決定。認同位置的移轉,大量省略與巧合,殘忍的幽默感下,該怎麼辨識朴贊郁的立場呢?
箭影。宿命之溪。青春无敌的裴斗娜,一头绿毛的申河均以及割人脚筋的宋康昊,当年第一次看时真的是眼球震撼教育。这部在三部曲中主题最为沉重(阶级,贫富差距),但通过大量的留白影像叙事和巧妙的剪接,表现形式却最为荒诞和丰富,可称之为“青春版复仇”。
女儿的尸检居然没有反打,这不是我认识的朴赞郁!是因为早年还没有那么狠呢?还是太相信宋康昊的演技?还是…被剪了?!!!妈蛋!
无尽的互相复仇,大家都觉得自己无辜,但大家都逃不开复仇的漩涡。
原谅姐,始终欣赏不来朴导。变态变态死变态。
最苍的一部,小女孩溺水的那个镜头在黑夜里漂浮,导演居然能这样说故事,真是服了.
我擦纯坑爹呐 本来还想顺便观摩一下裴斗娜的裸体 结果下了个和谐版 啥都木有 朴赞郁是各种写不好对话台词编剧导演的福音..
复仇三部曲中最莫名其妙的一部~也是最最残酷的一部似乎人们根本无法控制。
#老韩看电影#边看边感慨,太血腥了,心理承受力差的千万别看。。。看完后翻资料,才知道此导演在韩国有复仇三部曲,前两部凑巧我都看了,但这部是第一部,我个人更喜欢《亲切的金子》和《老男孩》,这个有点刚上路的味道,血腥有余但故事不足
主角来回切换,情节的走向出人意料。太多戾气,太多不公,仿佛只有同态复仇才是唯一出路。朴赞郁的美学残忍而精致,细处叫人过目难忘。开始有点枝枝蔓蔓,但熬过30分钟就是一部好片。
很不错,很多线索衔接在一起,需要仔细看和想,镜头运用的比较给力。就是显得有点漫长繁杂了,最后宋康昊死的也有点郁闷。
复仇三部曲第一部,没有太过分对暴力血腥的刻画,但是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2男主角的演技绝对够格,加上电影节奏缓慢,更加令人感到莫名的冷.仿佛就发生在身边一样真实,戏剧化的剧情发展,暗喻人生命运的不可预知,无论你是贫或富,随时可以变成一个复仇者.配乐和画面配合极具美感,令人感到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