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各位!
如果真要考虑到那样钜细无靡的话,男女起初究竟是如何开始交际的呢,诸君追求的那种纯爱型的开端原本就是不可能的,越是多方取证并彻底地自我分析,我们岂不越是会止步不前吗,性欲也好虚荣也好逐流也好妄想也好愚蠢也好,依然清浊并济,即使面临的是失恋的深渊,有时候不是仍应该举身跃向黑暗吗,此时此刻不跳出去岂不就永远都会困在昏暗青春的梅比乌斯环里了吗,将对她的心意一直尘封在心底,明天若孤独地死去的话,有谁敢说自己不后悔呢。
有就他妈的给我站出来!
”所以森见老师是宅到顿悟后,就举身跃向蔷薇色的生活了么。
今天是11.11。
《春宵》里描写的少女黑发红裙,温柔可爱。
她的世界里永远没有感冒,做什么都很拿手,见到的大鬼小鬼都喜欢她。
即兴表演,剧本过目不忘;感冒了,会煮热汤。
永远大大的笑容,十六岁少女般不加妆饰。
又爱独自一人去酒吧点鸡尾酒,遇到老男人调情一个“朋友之拳”打倒,春宫图暗示的世界潜伏在这夜色之中却与她绝缘。
春宵苦短。
少女没有迷失于夜色,却等到了纯真善良的少年?
估计男孩子都喜欢这样的少女吧。
少女,理所当然天真,却拥有能够与世界相较的惊人力量。
不知道为什么她往往超出同龄男孩子很远,他们在她面前显得慌乱又自卑。
少年还不能熟练于世故,在情事面前又不懂进退。
学业与事业未来道路迷茫,急着长大自立。
又一边心中自慰,“哦没关系,仍是少年。
” 在这同时,少女独自一人向茫茫夜色进发了。
你不觉得吗?
他不长大,所以她必须长大。
少女披荆斩棘,逆风而行,却乐观明媚,纯洁近乎于幼女。
但是她来拯救你了。
她是去对抗世界的那一个。
故事里总是少年痴恋于少女,最终他一人过关斩将,自我感动。
实际上,怎么不是她血流成河呢。
故事里少年长久的煎熬,羞于启齿的渴望,一夕之间竟然等到她奇迹般向他含羞低头。
凭什么?
男孩子,不要再以为自己是这样的少年了吧。
像《春宵》中这样的学长,懵懂又羞怯,虽然好像也可爱,但在年长男性面前实际举止可笑。
自己拒绝长大却以为自己是被整个世界捉弄。
“少年”为自己的孤独而哀愁,你怎么没有想过比起她的超能力,你何德何能。
少女在你逃避世界规则的时候,已经去接受父权的挑战。
她跟坏脾气的白发老鬼拼酒。
老鬼李白洋洋得意,以为小女孩必输。
结果少女第一口下去,酒在她身体里化成向上飞腾的蝴蝶。
老鬼第一口下去,世界黯淡,哀容满面,开始大发人生孤寂的感叹。
“伪电气白兰乃人生虚无之味”,他说。
“我尝到的是宛如从内心深处温暖人生般的丰润滋味”,少女抬头笑答。
老鬼嘲弄般断论,“你这小丫头懂得人生吗。
人生孤独而空虚,转瞬即逝。
互相掠夺。
” 少女抬头又一杯酒,笑接,“相互给予。
” 他:“痛苦。
” 她:“快乐。
” 老鬼越喝越醉头愈发下垂;少女越喝越乐神采飞扬。
同一杯酒,少女喝出的是世间的缘分和甜,李白喝出的是世间的苦与虚无。
“那是酒带来的假象,现实乃是充斥物质与欲望的荒凉世界。
人们并无联系,唯有孤独。
” 李白不胜酒力,终于醉倒。
而少女此时身后不断开出花朵,眼神放光。
大家欢腾,都说少女胜利。
少女有一种你们都要称奇的力量。
不是你们做不到,所以要她都做到,要她天真妩媚,又要通达乐观,又要力量无边么?
少女的人设既然如此,我多么想像她一样啊。
你也想我像她一样。
像她一样不论世界的冷酷暴力也毫不相信,总还要笑嘻嘻地千杯不倒。
但是我做不到。
我质疑,也没有少女真的就那么容易就做到。
女孩子,进入这个游戏之前,早就在他之前一夜之间撕心裂肺地长大。
想想现在的女孩子们是怎么长大的,我都笑不出来。
女孩子维持生活下去的欲望,笑下去的欲望,以为自己能战胜一切的妄想,是多么难地得来的。
所以李白和少女,才是可以把酒相谈的对手,是同一个历劫前后的灵魂。
没有李白所体悟的人生之空无与苦寂,就没有少女所象征的绝望之后金光万丈的重生。
女孩子的痛,为生长而痛,为爱欲而痛,为社会的痛,心连十指。
所以啊“学长”们啊“少年”们,还有什么小愁绪是你放不下的呢。
你也该血淋淋跟老男人打一仗的时候了。
你也该到知道不管你打不打她都已经也会接着打下去了。
长大成人便是为人知痛楚的时候了。
我还是理解,你喜欢看甜美的少女笑,“你怎么不能做个治愈系的元气少女呢,哭哭啼啼的样子没有出息。
” 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你试一试。
少年总有母亲和姐姐护佑。
少女没有母亲,她不能有母亲。
少女要欲望,独立于母亲而亲自成为母亲的欲望,才能成人。
那里是她你所觊觎的力量的源泉。
在成为母亲之前,首先要亲手断绝母系的牵连。
成为自主完全的个体之前,首先要弑母,克里斯蒂娃说。
不论男女。
但对女孩自来说,过程会更复杂一些。
因为,我也是她,她也是我啊,杀死她,不另于是一种自杀。
少女必须首先经过这精神与肉体上剧痛的撕裂,她才最终可以说,人生“是相互给予。
快乐。
” 你看到了。
春宵苦短,不能停止前进。
他们造的“少女”不是真的她。
幼女般纯真的“少女”再一次,是少年拒绝长大的借口。
你的姐姐和母亲,你的女孩,是永远痛苦的。
你觉得无法接受,你不愿承认这世界存在与女人身体俱来深渊般的痛苦。
所以少年恐惧李白,少年也恐惧少女。
李白与少女本是无谓的一人。
承认生存之完全苦痛之后,才可以彻底开放于生之喜悦。
当你愿意去容纳她和她的深渊时,你就不再和那些“少年”一样了。
等到那个时候,她就不用在你面前假装“少女”。
她会成为因为你奋不顾身地前进的女人,母亲,妻子,情人。
她会拥有你无法想象的魔力。
故事开始于一个婚礼,黑发少女正纠结于如何摒除前辈们的眼光,跻身成人世界,品尝各式各样的美酒。
与此同时,婚礼的另一桌,学长一直注视着黑发少女。
实际上,学长早已暗恋黑发少女一年了,并处于“尽出她”的这一恋爱第一阶段,即“尽可能出现在她的视线中”。
在婚礼结束后的漫漫长夜中,黑发少女将开始探索各式各样的夜晚活动。
而学长追随着黑发少女的脚步,贯穿了整部电影。
-有意思的是,在这一短短的夜晚中,黑发少女仿佛经历了四个季节:春 “先见盯与李白斗酒”、夏 “下鸭古书市场寻找窟嚓嚓”、秋 “学园祭移动话剧演绎不倒翁公主和乖僻王的罗曼蒂克故事” 以及冬 “寒风中看望感冒病人”。
每一个季节故事里都有相应的主要内容,相当于四个支线,而每个支线故事中的人物与其他支线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构成了整部电影里每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网,同时在叙述故事的途中将各个人物的性格特色刻画了出来。
-除了整部电影鲜艳、明丽、跳脱又不失美感的色彩表达与各式夸张的表现手法令人影响深刻外,影片里许多特定场景的叙述也非常值得玩味。
正如电影标题所写的“少女前进吧!
”,电影的女主角黑发少女在剧中是与他人有巨大不同的存在。
她正直青春年少,充满朝气,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孜孜不倦。
年轻的身体可以迅速消化酒精,无论多少杯都不会醉。
而在黑发少女与李白斗酒的场景中可以看到,同样的“伪电气白兰”,老者与少女却喝出了完全不同的味道:
老者喝着酒,谈着人生的虚妄、孤独、空虚与稍纵即逝,人生是相互夺取,是痛苦。
黑发少女却觉得这酒充满着能将人生变得温暖的味道,人生是相互分享,是欢愉。
影片这一段的对比刻画可谓相当讲究,利用不同的色彩基调、不同的背景音乐,穿插着将李白与黑发少女对伪电气白兰的解读的巨大差异呈现出来,精彩至极。
-而作为贯穿整部电影的主线,前辈与黑发少女之间的故事在最后的支线终于有了发展。
黑发少女在凛冽的寒风中赶往患上感冒的前辈家中,但此时前辈的心中也是否能够鼓起勇气迎接黑发少女的到来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诡辩!
电影这一段的表现手法看似令人眼花缭乱,实则很好的描写了前辈心中矛盾纠结之处,明明希望向暗恋已久的黑发少女表白心意,却又因内心的怯懦和害怕被拒绝而想出各种理由来否定自己的喜欢。
正方反方喋喋不休的争论,叠加快速变化的充斥着简单线条及对比明艳色块的画面,巨大的信息量突然涌入观众的脑海,仿佛自己对于学长内心的纠结感同身受。
学长因内心的纠结为少女的探望指路设下了巨大的屏障,而少女则带着之前看望病人们获得感谢物资一点点前进。
这一段动画变化迅速流畅,对比强烈的色彩、失去平衡的重力势场,给人一种置身于梦境中的魔幻感受。
当黑发少女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获得了学长的爱心飞翔拯救后,画面突然恢复了日常的平静。
刚才一切仿佛只是一场梦,梦里面黑发少女治好了学长的病,醒来后的学长与少女呆在一个朴素安静的房间里,画面与背景音乐同时恢复正常。
-电影重点刻画的孤独与孤独者的时光飞逝,与少女的无畏、时光缓慢流逝形成鲜明对比。
就像黑发少女为李白治疗感冒(实则治疗他内心的孤独)时所说,即使李白经历了生活的孤独与人人为了利益而感受不到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实则让千千万万人与他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无法抗拒的联系,正是有了这种联系,所以没有人是孤独的。
李白眼里,他做的一切、世人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钱,黑发少女在一夜的经历中发现了这些事情虽然开始只是为了金钱,却在之后的不断发酵中为无数人的人生带来的质的改变。
接受了女孩劝慰的李白,人生的时钟开始倒流,疾病与痛苦也渐渐褪去。
也许人们对所处事物的不同看法真的能影响一个人内心是否年轻,是否充满阳光与朝气吧。
2倍速看完还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几欲放弃......这部电影讲一个晚上(囊括四季)里女孩子的欢欣奇遇和喜欢她的男生的倒霉经历。
春夜豪饮和被偷胖次、夏日书市和巨辣火锅,秋天的学园祭戏剧表演,冬天的流感。
我不是很能理解这种美学和古灵精怪……感觉太低幼和虚饰了。
就,莫名其妙,什么玩意儿。
要就着每个去说当然也能说出点感触来,这也是盛产一锤定音式金句的日本影视催逼出来的怪病。
比如喝的电气白兰,是甘润的幸福之味,人生是无限的可能啦;孤独蜷缩着的人会形成巨大的悲伤、把整个城市都感染得雪厚霜重阿嚏连连啦,各种古怪和边缘的存在都正大光明着啦,真爱和勇气和幸运啦,内心两军交战之后打开心门的工笔细描啦……都可以说,可是都没什么大意思。
至于“所有的书都是相连接的呢”“星球上相互连结着的各位”,这样的观点供直接当take away 拿走、味道也和外卖没什么两样,嚼得令人生厌。
这样中性的智慧废话。
唯一有些意思的是看到男主两方似乎在议会里吵架时、和女孩子向上攀登去找到他时,场景想起了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以及少女访问友人那里的电视感画面很可爱。
开始看这部片是因为我对夜生活的质地有种狂热的喜爱,这一点的呈现上也算差强人意。
沸反盈天的热闹和永不完结的陪伴,就算离场最后也要去安心的地方。
不过,这算什么感情?
挂个牌当贴个标签就真觉得能树立好人物吗?
你们说爱说喜欢怎么都这么粗枝大叶地形式主义啊?
“那么其实你根本没有喜欢上她吧?
这样说更能保住尊严。
你说你喜欢她,你又明白她些什么?
除了快把人家后脑勺盯得起火,根本什么都不知道嘛。
打算利用她的存在填补自身空虚内心的这种懦弱企图,还不知耻。
” “不要受世俗风潮的影响,世俗之中存在着成了大学生就该交到女朋友的糟糕偏见,可这只不过是受此偏见影响的愚蠢学生们为此胡乱奔走辛劳,掩饰自身境遇,从而引发是个人就有女朋友的奇怪现象,进一步助长了这种偏见。
只是想排解寂寞罢了。
” “难道不是看不见自己的未来,才一头逃进恋爱中去吗?
可是,如果要考虑得如此彻底,那男女又是怎样开始交往的呢?
各位所追求的那种纯爱开幕,说到底不就是不现实的吗?
越是将所有因素纳入考虑,彻底分析自己的意志,我们不就越发止步不前了吗?
性欲也好,攀比也好,流行也好,妄想也好,愚蠢也好。
将这一切都理解领会,哪怕在前方等着我们的是名为失恋的地狱,不也存在着朝向黑暗奋勇一跃的瞬间吗?
要是现在不跳,那么今后将永远在昏暗的青春一角兜圈子了啊!
可有哪怕就这样不向她告白,于明天孤独死去也不会后悔的人,要是有就给我上前!
” 动画有非常浪漫和天才的地方,作者好疯癫的想象力,变态又纯爱。
【注意】非原作粉,汤浅政明粉,动画粉。
————————六月下旬伊始的上海,气压低到只能大口喘息,皮肤也黏糊糊的,整个人像午后被落在阳台上的巧克力般融化着,怕是之后会随着滴滴答答的雨水一起流进下水道,把整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染上十分古怪的味道。
脑海里单曲循环着AKG的《向荒野前进》,我像喝了一大瓶伪电气白兰后醉倒一般大步流星地疾走着,直到爬上宿舍楼梯,才不得已扶着墙壁以免开始有些摇摇晃晃的自己摔出去。
一路上《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混合着《四叠半神话大系》的画面似乎又在我眼前播放了一遍。
我心里念叨了几遍《四叠半神话大系》的日语发音Yojohan Shinwa Taikei,莫名感到这个发音让我无比心安。
完全是因为《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这电影太high了,high到让我太兴奋以至于产生了酒醉的幻觉。
我心里反复对汤浅政明顶礼膜拜,对吉野裕行表达爱意,对上海电影节的策展人们感激涕零。
然后,当我整理起票根,当我的意识终于清醒的时候,我感到无限的悲伤——2017年上海电影节于我而言,已经结束了。
啊,原来所谓大喜大悲皆在转瞬之间,是这么一回事啊。
话扯远了,说回正题。
剧场版动画《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有人说森见登美彦的《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是他成名作,也是他笔下一切的源头,在此基础上衍生了包括《四叠半神话大系》、《有顶天家族》等一系列作品。
那么动画监督汤浅政明则完全是逆向而为,他从《四叠半》的TV动画中抽出各种熟悉的元素,视其为共通内容或是小彩蛋般塞进了《春宵苦短》这部剧场版。
因此,看过并喜爱着《四叠半》的我感受到了极大的满足(话说玩梗也算是日本动画的一大特色了吧w)。
《春宵苦短》脑洞大开却也奇趣可爱的演出很有汤浅的风格,但是叙事和脑洞密度过大又从某种意义上失去了汤浅本人的风格。
它让我想起了新海诚的《你的名字》,那种对观众情感变化极其精准的把握,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地服务观众,极大增强了商业性和可看性,却也失去了属于作者自己的叙事风格。
TV动画《四叠半神话大系》《四叠半》自始至终都是只属于“我”的故事,前面数集不厌其烦的重复之中酝酿着逃离四叠半世界那刻的振奋、“我”破茧成蝶式重生的喜悦。
《春宵苦短》的前半段基本是属于女主角“黑发少女”的故事,后半段则基本是属于男主角“前辈”的故事。
少女不受束缚大步前进,身上不见什么烦恼,前辈则始终被自己过多的想法绊住了脚,迟迟不敢向自己喜欢的这位少女告白。
黑发少女犹如《四叠半》的明石,是一种理想的化身,不似一般意义上的主角,而前辈才是绝大多数观众的代言人——其貌不扬,表现普通,时常缺乏勇气干劲,关键时刻易于犹豫不决。
正因为是这样的人,在战胜脑内无数想法的那一刻,才会迸发出某种惊人的魄力。
汤浅在《春宵苦短》中表现这种魄力时,用的是常人能够理解却无法轻易想象到的转化方式,他把抽象的“自我”具象化,又让这些具象化的“自我”喋喋不休说着抽象的话语,象征男性欲望的Johnny大军打败了象征理性的“自我”们,这一个个自我被少女攻略了以后露出了心花怒放的表情,不是消灭多余的想法,而是让每一个“我”都获得幸福。
哎呀,所以说他是天才、怪才、鬼才啊。
他肆无忌惮地挥洒着想象力,让动画这门艺术独特的表现力以颇有些癫狂地方式尽数释放,嗯,俗称“暴走”。
《春宵苦短》作为一部青春片整体风格是欢乐跳脱的,但主题倒是异常明确,落脚点还是在老生常谈的“消除孤独”。
笑翻全场的男男相恋被从天而降的鲤鱼(又是同音梗,“鲤鱼”与“恋爱”同音)打断,默默付出的女生一番及时的告白,两个更加适合彼此的人终成眷属,另一位落单的人也开始变得受欢迎了。
三人的结果是happy ending,但在这一过程中三个人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的恋爱其实要打个问号,不过是孤独的人在此刻抱团取暖相互寻求依靠罢了,住口啊这才不是真正的恋爱!
——此时前辈的吐槽才是正确解答。
消极避世且前期一副boss模样的李白在接受了少女的关怀后,帮前辈神助攻时的说法也是,还有一个比我(李白)更加孤独的人在等待少女的救助。
少女在前辈那席卷整个京都的孤独风暴中拼命前进,执意要敲开他家大门,也是敲开他心房的大门。
那么前辈真的只是在期待这份始终处于“填埋护城河以便攻城拔寨”状态的恋情得到回应吗?
实际上,他也同时渴望着少女把他从天天不停开脑内会议的封闭状态解救出来,消灭掉这份强烈的孤独感。
想知道那天晚上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对方究竟在做着什么,是因为想更多了解彼此,意在分享这个原本只属于自己的世界呢。
所以,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孤独的人啊,快去恋爱吧!
至于笔者我?
我只希望,当我被孤独感撕扯着心灵只能体会到几近绝望的痛苦时,请上天赐予我一个小津。
【其中含义请参考《四叠半神话大系》】
OZ小津另外多吐槽两句。
luo神说的很对,和《宣告黎明的露之歌》相比这片子才是汤浅的真实水准/工作重心,Science Saru的骨干成员全在staff表里面,而且比起《露之歌》的大平晋也还多拉来了松本宪生这样的作画大佬。
《露之歌》的主角三人组在学园祭一闪而过算是个大彩蛋,上影节两部都看了且先看露之歌的我非!
常!
兴!
奋!
Special Thanks首先就是浅沼晋太郎和坂本真绫(吉野裕行绝对汤浅爱将,所以直接进了cast而没入ST),最后一位则是《四叠半》制作委员会。
毕竟用了不少素材和元素呢……看到各种四叠半梗的我非!
常!
兴!
奋!
爱将吉野的新角色俳优略偏捧读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人气俳优配音也算是日本动画剧场版的惯例了,毕竟动画实在难称主流,需要些商业策略带动票房。
最后脑内会议大混乱的部分如果启用声线很广的声优可能效果更好,不过能感受到星野源已经尽力了而且表现很到位。
Asuku.17.06.23
三月底的时候在日本电影院看到了预告,可惜来不及等到上映,后来又因为男solo之光的配音再次出现在视线里,所以一直关注着。
是因为作画想去看的,所以期待值不低,而在这样的基础上依然让我惊喜,很有sense,着眼于色彩的我给出的最高褒奖大概是每一帧画面都能拿来做教学案例了吧。
几个小部分组成的不思议之夜,一晚的时间内情节满当当,充满幻想,太美妙。
说不好算不算主线的纯爱线索像故事的背景板,隐藏在夜色的装饰花纹里,天亮的时候一切明晰也很可爱。
或者还是觉得主线是人情味吧,典型的日本故事。
很喜欢古书屋那一段,书籍串联着世界,小河童精灵一样的古书之神说着一个接着一个作家的故事;而书的主人是谁呢,人的生命数十不过百年,书却可以流转保存千百年的信息(像刀剑一样w),也是人的繋がり。
所以不持着“拥有”这种心情(想去占有大概是人类最大的野心和不自量力(笑),变成过客心情去经历倒是豁然开朗。
用钟表不同的刻度计时去展现不同年龄段也好妙,表面上是盛大的荒诞剧,其实都是温情积极的东西,和可爱的恋心。
酒量了的的少女与李白さん拼酒时两方说的正反対的话,给风寒的人送去酒酿蛋汤,觉得人生虚无每个人都是孤岛的我,也被直球打得动摇了。
不过中间的小插曲,パンツ番長和苹果少女(不剧透w 我喜欢的人设哈哈)那段临时戏台的高潮,又很荒诞了,想起波琉哪部土十,人之间的爱情真是莫名其妙哈哈,非要说得话也许是全片唯一的小恶魔悪戯w 看完这部电影,居然在现实世界里也真实经历了奇妙的絆,和许久不见的朋友在同一个剧院里看了同一场电影(这一部),而后坐上同一辆车回家,她就在我的后座。
sns上彼此交换信息,快要起身下车时才确认的坐席。
因为SIFF结识的朋友,又因为SIFF在几年后遇到,真神奇呀。
---2017.10 更新---
引用一下自己的微博^ ^夏末秋初,暑气还未完全散透,是我擅自认为非常适合在京都散步的季节。
如上所述,夜游鸭川非常惬意,和人群熙攘的河原町通只隔着一排建筑,却非常安静(可能也因为并非旅游旺季吧w)。
另外十一月在东京的神保町古书街有古书集市,不知豆瓣er有没有看到京极夏彦亲自去摆摊的微博(笑),私自认为那就是电影中的原型了,即使赶不上集市,平日去走走也非常推荐,难以估量的作品集、原版画册,画廊与书店并立,而且会发现鲁迅先生红遍两地哈哈。
因为是旧书街所以需要废上一点心神去探索,也是乐趣,个人来说会空一整天翻书,走累了(买完了?
)也可以去代官山的tsutaya继续坐呀哈哈。
因为跟酒有关,女主的三观很对口味,所以找来看,没想到里面讲的东西真不少。
作品着重描写了中老年对生活的不抱希望、资本家的占有和人的执著、青年对自己的否定,探讨这三类人生活的起因和结果。
与此对比的女主是一切美好。
作者思想很有深度,不然无法用一种美好去应对这三种问题,并且是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这些每个人感触不一样就不摘录了。
里面还要几个有意思的隐喻:时间、感冒、鸡蛋酒。
①感冒是隐喻,越痛苦越孤独越执著的人感冒越重,正如此刻的新冠疫情一样。
②鸡蛋酒隐喻着丰盛、温暖、柔和/融合的心境。
③表速隐喻着对生活的态度,越害怕死亡、越认为老年、越感觉无趣、越觉得自己没成就没价值,走针越快。
走针越快,未来的时间仿佛都透支了 - 认为刚发生过的事已经过去几十年 - 自己的生活是多么无趣啊;而当下的记忆就是被过去晕染过的 - 过去的记忆。
这么看,时间当然就是走快了:过去的痛苦包含了所有时刻,当下就是过去、未来也是过去 - 一切都是过去的样子,痛苦的样子。
当痛苦着的时候,过去就是现在就是未来,就在以当下的威力点来用过去想现在、用过去想未来。
一切都可以从负面的反面来看(即使带来了恶果但总有好的方面),一段温暖的感情都融化了曾经冰冷瑟缩的人(即使不是爱情但也是种爱)。
这是我最喜欢这部电影的两点感触,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能感谢伤害过我的前任。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在虚无主义的道路上一骑绝尘。
如果仔细地往前追溯,这苗儿大概播种于曾在医院工作的那段时间。
以至于每次开始思考人生思考未来的时候,都会不由得想起手下管过的那些病人,他是怎么样死去,或者他是怎么样活下来。
前几天和朋友一起看了部电影,《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起初只是被朋友圈的封面吸引,因为看过作者其他作品,很喜欢那种在无厘头中找意义的方式。
刚好朋友几天前去了京都,评价说画面风格很像,觉得她应该喜欢。
打开半个小时,看完故事里对酒探讨人生的小高潮,我当下忍不住,又把电影推给了其他几个朋友。
这一段是大财主李白和女主斗酒的一段戏,同样的一杯伪电气白兰,老者和少女喝出了不同的人生味道。
酒到了少女的胃里开出了欣欣向荣的花儿,在老者的嘴里只有一片浓缩的虚妄。
最后李白被喝倒,问少女为何持酒前行。
少女说:因为我受到缘分的指引,如今能够坐在这里和李白先生共饮,在我看来,也是所有缘分相系而成的结果。
李白不接受少女的说法,回应道:马上你就懂了,人与人并未相系,而是孤独的。
她停下电影跟我说,这一段儿反复看了好几遍。
佛学的世界观也是这样,凡有所相,皆是虚妄。
但是,很多人理解有偏差。
虚妄不是不存在的意思,而是不停在变化,没有一个固定形态。
虚妄是变化?
有点意思。
刚好前几天看了篇介绍德勒兹的哲学文章,在他那里,差异意味着一种生成和变化的活力,差异一定导致变化和运动,差异一定是针对固化的,差异滋生了流动。
更具体地说,流动总是力的流动,差异是力的不停的运转形式,力总是在差异中流淌。
没有完全的绝对同一样的力。
让我们这样说吧,差异就是力的差异,是力的嬉戏。
我们就此接触到了德勒兹的真正核心:生命是一种充满强度的运动。
越是充满强度,就越是有力;越是有力,就越是能够克服障碍,越是克服障碍,就越是能够不停地运动;越是运动,就越是丰富、扩大、自满、爽朗;最终是真正的喜悦。
就此,生命与力相关。
这样思考的话,如果虚妄能和变化和流动和力和运动完成概念的统一,那我就有可能解决自己虚无主义和存在主义之间的冲突,达到内外平和。
电影里男主为了追求女主,经历奇妙的一整夜,回到家后被传染了感冒,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咳嗽,想着最后表演话剧,抱着穿苹果服女主的那一刻,突然对所有的这些产生了怀疑。
——那是真是发生过的事情吗?
——会不会一切都是我的妄想呢?
想起她说的虚妄是一种变化,那爱情又是什么呢。
我想到一个忘记了出处的科研报告,大概结论是说人们的情感都只是刺激变化的瞬间,而并不是一件持续的事情。
就像我们小时候会写作文说,我今天下午很开心。
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在遇见朋友的那一刻,买到玩具付款的那一刻,拆开包装的那一刻,跟朋友比赛并且赢了的那一刻,我们感到了开心。
就是因为外界刺激在不断变化,每时每刻的差异产生了流动,我们才感受得到。
否则,不论是所谓的快乐或者厌恶,都是让人感觉不到的。
所以,有这样一种观点是,爱情都起源于某一刻发生的暴击,而维系它无非是创造更多两个人之间开心的点,而已。
而且,习惯阈值也会随着每一次刺激的突破从而不断扩大范围,人逐渐变得波澜不惊。
也是为什么爱情到后面,好像都会变成了一场佛系恋爱。
所以人们常常说爱情都是假的,因为只要结束时与开始不同,人们就会认为那是假的,不存在。
但这样理想化爱情的方式,大致是错误的。
爱情不是一个持续不变的实体,相反它正因为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我们才感受得到爱情的存在。
第二天我们再聊,她说我想要那种婚姻,十年如一日的激情。
但是这个不是难易的问题,而是存不存在。
我就笑,十年如一日的激情换我也没办法。
如果情绪流动是爱情的本质,那流到什么程度才算激情呢?
洪水滔天吗?
她说不是,就是那种会一直会对对方心动。
好了这又是另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恋爱中的两个人一直心动?
按照之前的理论来解释,如果两个人都停止了变化,就不会感受到情绪的流动,自然难以获得持续的爱情。
很多人所谓的“平淡是真”,不过是熄灭了对生活的热爱。
而一方变化一方不变的爱情,通常也以变化的那一方感受不到对方的爱意,从而结束这段关系。
从这个角度看,两个人要维持一段爱情,必须是两个人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所以我们常常听说有人在爱情中明里暗里的作,来不断刺激彼此,证明这种东西真实存在。
但这当然不是一种健康的方式。
大多数都作死了不是么。
健康的状态应该是两人不断去拓展新的边界,在成长中给予对方新的刺激,并且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意与需求。
这样才能够不断激发起彼此间的情绪流动,使得爱情有变得长久的可能。
在电影的最后,少女和男主经历了一晚上的冒险,终于要走在一起了。
这时候冒出来了一个新问题,爱情是如何开始的呢?
电影很好玩的安排了少女去探望生病的少年,而把少年的内心世界变成了一个诡辩者的议会。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的闷骚金牛男,以往在恋爱开始前总是会有数不清的内心戏。
就跟电影里一毛一样,不断质问感觉的真实性。
后来仔细分析自己,究竟会为什么爱或者不爱。
然后我找到了一个词语,很准确,叫做“想象空间”。
什么意思呢,就是看着眼前这个人,脑子里会自然冒出在一起的未来可能发生怎样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吸不吸引我。
有些人的想象空间很大,有些人的想象空间很具体,可能是满世界冒险,或者是一起读书画画,还有些是房子车子孩子,甚至一晚鱼水之欢。
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
只是在每个人身上能看到的,对未来的想象空间,差别真的是非常大。
在那之后我再也没过这种犹豫。
喜欢不喜欢,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故事,一目了然。
电影里主角最后的诡辩也是这样。
如果每次都要事无巨细地考量,理性地在天平两端摆布筹码,又哪里还有多少爱情可言呢?
爱情根本就没有办法开始了。
“将对她的心意一直尘封在心底,明天若孤独地死去的话, 有谁敢说自己不后悔呢?
有就他妈的给我站出来!
”真是热血啊。
当然结局是很美好的,甚至让人一瞬间燃起了对爱情的渴望。
电影的画风风格清奇,故事编得戏谑,又有可以不断探讨的内容。
我可以给到9分,另外还有作者另外的《四畳半神话大系》系列,我都强力推荐给大家。
可供解读的东西还有很多,包括李白的时间,感冒的传染,不管性别的方便主义。
很多内容都很有意思。
我呢本来是想谈谈自己的虚无,却说了那么多爱情相关的内容。
但我想,这两者一点儿都不矛盾。
在一些终极问题的看法上我不得不成了个虚无者。
有些人转而投身宗教,找到自己的上帝从而归顺祂。
但我打小在科幻文学里,构筑起宇宙不可知的世界观,至少在现在很难被某个上帝突破。
同时我又痛恨这种虚无,所以选择存在主义的方式生活。
通过满足自己作为人的欲望,选择享受和体验自己作为人有的动物本能,去对抗它。
对的,我选择的是爱,丰富的感官体验,以及对宏大梦想的追求。
我不再去继续解构它们,只用自己的本能来驱使方向,期望过上浪漫主义的一生。
我觉得我终有一天会被救赎。
微信公众号:tsunamiFF
今晚刚看完,随意留点儿记录。
又见汤浅政明,又见森见登美彦,这是两人自四畳半神话大系系列(以下简称四畳系)后的又一次合作。
同样的风格,类似的故事情节,脱线头的人物关系,彼此之间的因缘际会,犹豫不决的男主,各方面都很厉害唯有情怯的女主。
当然,还有第一次看总会觉得怪怪的画风。
没有看过四畳系的人,看这部电影比较难理解作品中的梗。
因为至少有三个人物是四畳系里的主要配角,樋口师傅(和服下巴男)、护士小姐(酒醉女)、戏剧社社长。
三个人身上槽点多多,而槽点也很自然地体现在这部电影里。
此外,回收图书的秘密情报机关(包括里面的猿猴和白鹦鹉)、宛如妖怪的古书市神、内心欲望的具象化牛仔警长,这些都和四畳系存在着内在关联。
所以看到熟悉的场面,懂的人自然会心一笑。
和四畳系一样,本片也分为多个小故事。
不同于四畳系的平行时空,本片选择以四季为分割,模糊具体时间概念,以环境描绘四季变化。
虽是一夜,犹如一梦,南柯一年。
本片有几个亮点。
一个是舞台剧的唱腔,一开始是很正统的英式音乐剧唱腔,感觉就像在唱剧院魅影或悲惨世界,后来因为女主功力不行,转为80、90年代的流行歌曲唱法,这个很有趣。
另一场是男主的内心戏,语速很快,而且不同的人格彼此争吵不休,争吵的音效处理得很好。
再来说说缺点,一个是动画表现手法不如四畳系惊艳了。
四畳系最后几集真的惊到我了,商业动画敢这么干?
而且干了以后还这么完美。
另一个是片头和片尾,四畳系的片头片尾很切题,一开始看可能很迷糊,最后才恍然大悟:啊,是这样啊。
这次片尾就没做到这么细致。
本片对于京都的描绘也极为细致,先斗町、鸭川两岸的情侣、下鸭神社的纳凉祭(古本祭),这是文学的京都、艺术的京都。
即使没去过京都,也让人心生向往,想要体验那典雅的京都风情。
好想再去京都啊~~本片的主题也和四畳系一样,春宵苦短,少男少女们,快去勇敢地抓住爱情吧!!!
最后,祝天下有情人都被锦鲤砸头!!!
以上。
汤浅政明应该再多喝一点
只有动画才有的表现形式,特别是电影最后前辈的脑洞大战。一边觉得很妙又一边睡着两次。(日本人真的很喜欢鲤鱼梗)
癫狂无羁没节操,直白的欲望,曲折的追寻,浪漫的升华,加上磕了药式的变形画面,真是一枚神奇的回春药。其实没有mind game那么疯,可依旧那么汤浅政明。
很风格化很有特色的一部 最喜欢的一段还是古书市诠释书与缘分的那段 然而也就只有这段而已。自编自导人为设定过多的果然不是我的菜
全程get不到点,各种玩脑洞和想象力看上去很奇特,接二连三的对话不知何云,一直带着疑问到底在讲啥,色彩很好
蛮无感
汤浅诡谲的画风还是没有变呀!也有一些思想性的东西,巧合啦,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啦,对恋爱做的考虑啦。旁边是因为森见来看的女生,旁边的旁边是因为赠票才来看汤浅的老奶奶(她说还不错233)。在影院里看电影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吧?喜好相同的人们能够聚集在一起,为同一件事物一起欢笑,一起鼓掌。
荒诞但又特别严谨,结构很妙,关键还特别燃,看得本老汉的少女心都被点亮了。
想象力饱满 叙事自由随性 前进的少女 感冒的住在巨型电车里的李白 全城的感染 酒-书-移动戏剧 随性的爱(?) 男主的脑内「议会」脸红的少女 有点和日本当代冷漠人情唱唱反调 神谷的反串不错 不过总得来说不能喝酒的我实在没法看懂 这种人生观是不是一种自我中心的迷思呢?就好像酒鬼都很嫌弃不喝酒的人
只有舞台劇一場是熱鬧,其餘的只是鬧……
我喜欢上你时的内心活动
#102#学园祭部分貌似有两次都用到了波西米亚狂想曲。汤浅政明收敛了太多。
分两次看完的,可能是我年纪大?实在是get不到。
看完就记得个电气白兰……以及学园祭事务局局长是女装大佬……
大家都想要那个锦鲤背包(真的没有周边吧)。动画还是2D的好啊,线条色块想象力,才是动画片独到的优势嘛。所有人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但这种联系是微妙的错落的需要努力才能落实的,不然一切都只是“真巧”。拼酒,书市,校园祭,感冒,最终男女主联系到了一起。
四条木屋町、三条鸭川、东大路通、京大钟楼、球场、京大附属医院对面小餐馆、叡山電車出町柳駅…看片唯一乐趣是在画面里辨认场景,熟悉又怀念。森见登美彦是京大农学部前辈、万城目学是京大法学部前辈、最果夕日是京大文学部前辈…京大是作家输出机。京大生在校园里铺榻榻米吃火锅也是真实上演的日常。
欣赏不来...
画风牛逼,但整体扯得比较无聊,略冗长。火锅大比拼很逗。
画风清奇,想象丰富,似懂非懂,看完之后,感觉自己老了
片子太有趣了。雅,可阳春白雪,春饮酒,夏看书,秋天唱歌;俗,下里巴人,不换内裤的大叔、冰鸡凌。雅俗结合,脑洞之大,天马行空,也说爱情,也谈缘分,是刹那之间的心动,是执着不悔的坚持,是陪伴和等待。也聊人生,谈理想,年岁不同,看待事情万物的角度也自然不同,少女充满希望,老人则悲观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