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佩服英国人的讽刺精神。
似乎讽刺已经成为英国人血液里流动的一部分,不仅讽刺别人,也讽刺自己。
撑着阳伞,带着白手套,满身蕾丝花边,满嘴挑刺的老太太已经成为英式文学作品里的典型形象。
只是这一次,小小不列颠狠狠得恶搞了一群人。
最喜欢里面扎着冲天辫,挺着肥肚子,穿粉色帽衫的vicky,每次一开口就是浓重的英腔,连珠炮似的吐出一堆八卦,把提问的人搞的晕头转向。
最受不了的是恋老的那个家伙,居然捧着老太太的脚趾头舔起来,实在是让人作呕。
总之是一部可以娱乐一下的连续剧啦,不过看多了有点重复的感觉,每一集恶搞的主题基本一样,只是具体情节不同而已,另外有些英国人爆笑的地方并没有觉得特别好笑。
There are so many American comedies, including some Canadian ones, especially Montreal ones, but Brits seem lack of such thing, or they are just not around here. Other than Bean and another one I barely recall its name, I really cannot think of anything really funny.Here it comes, the Little Britain! If you like Bean, if you like that Comedy Night, if you like The Canadian Rayal Farce, you got to watch it. Unlike Bean, Little Britain does have a lot of conversation, with heavy British/Scotish accent, which is funny itself. One of these two guys interviewed Elton John about the gay issue. What a show!The British comedy is really good! I think the Sino-UK cultural exchange shall be further enhanced, so we can enjoy these stuff!
britain,britain,britain```all right,i do love you!
i want thhhhhati want thhhhhatwhich means when u r one fxckin' retard, u can do anything u want to...it cracks me always
Friends的余波似乎永远都不会淡去。
那种对于友谊地久天长,爱情天长地久,朋友爱人相互扶助的歌颂,肯定是容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习惯了美国的情景喜剧,无论是,总之会变美的丑女,还是常常飞跃狐狸河的michael,似乎都如同那樽举着火炬抱着宪法的女人像一般盲目乐观。
直到有一天,我决定看一集Little Britain,呃,一堆变态……然后我看了第二集,我靠,这帮变态怎么这么恶心……第三集,真他妈可爱第四集,开始拍大腿的同时高喊牛逼!
……这就是小小英国人,让我心甘情愿的天天沉浸在各种变态,s/m中,而且乐此不疲。
对于我这种生命极度需要快乐的人,20分钟没有一点欢笑,如何忍受。
而一下子给我这么多欢笑,我始料不及。
异状僻,同性恋,女流氓,喜欢老太太的……本来,看第一集的时候我也觉得他们就是一帮变态而已,然后我发现这帮变态可不只是变态那么简单女流氓Pollard一身白肉圆滚滚的,满嘴yeah but no but yeah but no but yeah,不知原因的生了无数了女孩,都跟他一样,挂个丧样,穿件粉色的外衣异装僻Emily整个一超级无敌大萝莉,整天带一大花,穿一堆大绦子边,扭来扭去扭来扭去,呵呵呵呵呵的,突然有人找他修车,他又变成一个精通机械的大老爷们儿,过会儿又撑割破伞扭着走了当然不能不提我最喜欢的only gay, Daffyd。
我简直就不知道怎么表达我有多喜欢这个only gay in the village, 圆滚滚的穿着各种各样的皮衣,红的,蓝的,水手服,渔网服,一个比一个火爆,一个比一个色情,可是你看着他,每天跟裸体一样走来走去,怎么就不觉得他恶心呢,怎么反而觉得整个村子里就他最可爱呢至于装瘫子的Andy Pinpkin和傻实在得LAU,我简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的情感。
Andy虽然总是出尔反尔,总是折腾LAU。
不过,你要说,小小英国人是有讽刺精神的,我也只能在他们两个人中感觉出来。
用两个男人的友谊来讽刺男女之爱。
其实事情就是这样,女的就喜欢折腾折腾这男的,就跟Andy一样。
当男的喜欢你的时候,你装瘫痪他也可以完全看不出来,你明摆着要整他,他也义无反顾的照你说的作。
幸好这个片子还没拍Andy失宠的时候,只拍了一集LAU离开。
就那一集,Andy就要死要活的还有PRIME MINISTER的秘书,还有好多变态,我一一说给你远没有你自己去看好玩。
有一种窥探特殊人群隐私的快感。
只是窥探结束之后,我总是感叹自己的萎缩和龌龊。
谁没有个怪僻呢,还有我这样的就爱看书的时候先翻个黄色段落,这算什么啊,一点个性都没有!
真庸俗每当小小英国人的音乐响起,就让我想起那些可爱的小变们,穿不穿衣服无所谓,喜不喜欢异性无所谓,他们让我觉得米字旗颜色依然鲜艳,英国的群众们连闷骚都带着中世纪的奢华遗风,岂是简简单单的同性恋了得!
今天去家乐福的时候看到一台子的四川花椒。
突然间想起,我第一次使用变态这个词的时候,是用来形容花椒的味道,说辣不辣,说咸不咸的,麻不啦叽,有一种想搔搔痒都无处下手的别扭感。
小时候,我这样形容花椒。
长大了,很多千奇百怪的香料也都试过了,大大小小的场面也见了不少,开始懂得如何去品味各种味道。
Anson老师曾经教导我说,摇滚乐的味道是浓烈的,而民谣的味道却是细微的,要仔细去品尝。
我永远不会忘记他说的话。
因为我发现我开始学会体会并理解那些我曾经忽略的味道,就如同花椒一般,曾经看起来格格不入的东西,现在闻起来也有与众不同的香味。
我并非极左极右今天觉得变态,明天就一见如故。
只是我发现我正在一个过程中,这个过程,让我开始习惯那些曾经陌生的东西,别人的性取向也好,别人和我不同的爱好也好,别人的种种,和社会相符也好,不相符也好,都是一样的选择。
回到小小英国人上……看小小英国人剧场版的时候,我又感动的像郭敬明一样泪流满面。
说时迟,那时快,看着一帮变态,我怎么就哭了呢!
如果你仔细看看那场面,听听那歌词,诺大的舞台,穿着红蓝皮衣的Daffyd骄傲的高喊:I AM GAY! GET OVER WITH IT! I AM GAY! GET USED TO IT! 这就是由礼拜发展而来的英国戏剧,现在却把舞台给了这样一个骄傲的胖子,他的忧伤你无法排解,因为他总是认为他是村里唯一的同性恋,他的心病你无法治愈,因为他不肯和任何一个男同性恋发生性关系,纵然如此,他依然自我,跑去医院检查艾滋病,站在舞台上高唱!
I AM GAY! GET OVER WITH IT! I AM GAY! GET USED TO IT! 这些小小英国人,确是大大的英国人,像是我儿时记忆中的花椒,有些不一样,现在闻起来却很香传统发展到今天,得到的应该是宽容。
http://hmilypty.blogbus.com/logs/30285267.html
最早是在St. Lawrence College中学,跟madeline bromidge在house里面看的,当时只是想去social, 回国之后,过了几年,经常会想念英国,所以翻出来看看,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觉得这部戏其实很有深度。
有一句台词我记忆犹新:I'm the only gay in the village,我是全村唯一一个同性恋,充满了自嘲和无奈。
如此负能量慢慢的温馨剧集却也能够缓解我的思乡之情。
【在那里太久,已经把那里当成了我第二个故乡】之前发过朋友圈:“建议大家都去看“小不列颠”,艾玛,简直太逗了,好吗[偷笑][偷笑]一部充满自嘲、讽刺的情景喜剧。
如何把一个特优雅,特奇特、不被主流社会群体接受的事情表现得如此逗比。
很多恶搞,不得不说,Matt Lucas和David Williams演技是值得大看点[强]把本土人民的辛酸苦辣演绎的淋漓尽致。
该片和两位编剧(兼主演)本人都获得了好多大奖,其中包括英国电影学院奖和英国戏剧奖。
一共三季,每一季集数都不多。
很好的解压工具”这个东西很像国内拍的《乡村爱情故事》,展现了腐国人民生活里面的各种段子,逗逼无比,欢乐无穷。
场景也那么亲切,所有的交流既自然,又充满戏剧张力,不仅要豁得出去,还要知道怎么弄,观众爱看,从中得到良好的效果,这个就需要下功夫了,总体来讲,是一部良心制作。
希望我之后能有机会回英国看看。
不用单纯借助这类剧集帮助自己缓解情绪,不过它确实是在那样的岁月里面给了我不少安慰感恩!
"Champagne, Champagne for everyone.""nu ba, ya ba, nu ba, ya ba.... Oh my God, I so can't believe you just said that." "I'm the only gay in the village.""Ya, I know.... I want that one""Computer says na...""Looking in my eyes, looking in my eyes, the eyes, the eyes, don't look around the eyes, not around the eyes, looking in my eyes!""Oh, he is gorgeous!"Can you recognize those? Andy in the wheelchair is my favorite. I hope a better remake of the show will come out in HBO, can't wait to see it.
第五集里有Sally Hawkins和secret diary of a call girl里的Ben 哈哈 贱死了 贱死了我最喜欢 1、坐轮椅的朋友俩2、首相和秘书3、the computer says“NO”4、Oh!
He's gorgeous!5、男扮女装二人组
感谢大不列颠王国的工业革命及多年来的殖民经营和帝国式管理,把英国国民男男女女的平均心智水平长期保持在8岁以下,今天咱们才有那么核突骑呢的洗具可看。
研究弗洛伊德心理学模型幼年阶段的心理和话语特征,想找白老鼠的话,去不列颠随便抓个国民都可以。
David Williams和Matt Lucas两个主角一高一矮扮鬼扮马,尽情丑化UK各行各业皇室平民男女老幼。
正派人士看LB看到了核突,和……嗯,呃,还是核突,蓝鲸看LB想到了喜剧的创作元素。
其实,是什么让我们发笑呢?
不同民族为何有不同的幽默审美?
为何英国人以损人为乐,他们的心理有多阴暗?
他们的性格对香港人有什么影响?
香港人的性格里的粤式、中国式和英式成分各占多少?
……如何制造喜剧效果,原则之一就是制造不和谐。
不搭调,搭错线。
当秩序被打破,和谐被扰乱,你听见自己内心深处的幽暗之笑了么。
杯具是现实主义的,因为只需要模仿现实;洗具才是浪漫主义的,因为可以颠覆现实,嘻嘻其实不用长大,也是一种幸福哪,isn’t it?
虽然有很多我受不了的色情成分,还是义无反顾地打了5颗星。
记录几个很正点的台词:Dust,low in fat or high in fat? Dust?Anybody? No. Dust? Anybody? No. Dust?Anybody? No. Dust? Anybody? No. Dust?Anybody? No. Dust? Anybody? No. Dust?Anybody? No. Dust? Anybody? No. Yeah, but u, but yeah, but nu, but yeah, but nu,but yeah, but nu, but nu,but nu...He can't be a gay! I am the only gay in the village!I want that...I don't like it.I am a ladyHe's gorgeous!Oh, He's gorgeous! yayaya...yayaya...yayaya.... I'll call you back.You know too much...I will wait...最强悍的一句,每次看到都受不了,就是sebastian love 的那句:whatever~~
Kitsch 也许看了一集?
三季
=。=太疯狂了。
大部分搞笑超出可承受范围的冒犯
(31/100)更喜欢冷峻机智的刻薄玩笑。但大部分的英式sitcom都是什么精神状态我真的理解无能……
典型的英国喜剧,高级幽默与低级恶搞之结合
有些段子真是太下流了。演技很牛逼
论恶搞,哪都赢不了英国!
恶搞无下限,但有点太过了,很多梗都不幽默,只是低俗。
1、英国各地口音、方言、俚语全角度扫盲 2、搞笑二人组的多角色天才cosplay 3、重口味英式幽默,乐到我快死. btw,David Walliams同学正常情况下绝对是质量上佳英伦范儿帅哥一枚
不好看..
又要演又要编,又无聊又好笑,扮演那么多角色,BBC好省经费。 Matt演技真是绝了!
1s2e 太舞台剧了点
一个段子重复用没意思
英式幽默还不习惯。
英国人都有个怪怪的笑点
失望,笑点太刻意了。。。
Look into my eyes, look into my eyes, the eyes, the eyes, not around the eyes, don't look around my eyes, look into my eyes, you're under.
各种歧视和重复性的笑料。易装和口音模仿很厉害,画外音很有趣。
全程不能直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