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意外艺术讲葛饰北斋那一期时出现了电影《百日红》几秒的剪辑,抱着想看看这位浮世绘大师的更多信息的心态,而去看了这部电影。
首先想谈一下为何这部电影为何叫《百日红》。
百日红,作为一种千屈菜科,紫薇属的植物,又唤痒痒花、痒痒树、紫金花、紫兰花、蚊子花、西洋水杨梅等名。
看电影名时还不识百日红是何种植物,查阅后豁然开朗,原来是痒痒树啊。
百日红的花期很长,可从夏天一直开放到秋天,关于它还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从前在美丽的大海边有一对相爱的恋人,他们幸福的生活着。
后来海上有怪兽出没,男子为了人们的安宁生活率众出海与海怪搏斗。
临行前给了姑娘一面镜子,告诉她镜子里的桅杆是白色的意味着他胜利了,镜子里的桅杆是红色则失败了。
姑娘后来在镜子里看到桅杆的颜色变红,伤心离世了,不久在她坟上开出了一朵美丽的红花,一百天后男子回来了,原来是海蟒的血把桅杆染红了,造成的悲剧。
随着男子的痛哭,红色的花瓣纷纷落下。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开过百日才败,不知名的美丽红花称为百日红。
影片中出现了多次的白日红盛放的场景,都很美。
我不知道这种花期很长的植物,是否也隐喻了葛饰北斋很长的创作生涯。
他用他的不竭创造力,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幅充满魅力的浮世绘画作。
有世俗生活的卷轴,充满纵情声色的享乐,也有自然的风光的呈现,还有晚年所画的苍劲古朴的龙。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画风,有一种世俗画的感觉,你很容易就能跟着画面,去那个时代游览一番。
电影中阿荣和阿犹(葛饰北斋两个女儿)在桥上看风景的场景,桥上行人熙攘,桥下船只络绎不绝。
仿佛看到了《清明上河图》的感觉,不管何时何地,安稳、富足的时代总让人留念,各自忙着营生的人,桥下的船只,以及在阿犹身旁远去的红蜻蜓…… 阿犹年纪轻轻便离世了,葛饰北斋活了九十多岁,阿荣嫁了一次人,又回来和父亲住了。
电影看完了,就像收起的画卷,对那美丽的天空,热闹的桥,和开的热闹的白日红,意犹未尽。
本片默认观众们都对葛饰北斋极其了解么,如果不是的话,光靠这里面几个小故事,真没能展现出来。
叙事散漫到了不知道怎么说的程度。
把浮世绘直接融入到动画之中还是很好的点子,神奈川海浪那儿挺漂亮的。
至于配乐,相信大多数人也感觉到了无比的怪异和不合拍。
故事线还是太松散了,导演压根没搞清重点是什么,几个勾勒人物性格的细节还不错,独立拿出来很受用,整篇相对看却很累赘。
我行我素的人通常不大受欢迎。
因为妥协之道是处理人事关系的微妙艺术,若不懂看人脸色,顾人情面,被人疏远也就在所难免。
人是社会性动物,相互依倚扶持才容易跨越生活障碍,所以有人习惯群处,大路之上结伴而行。
不过有的人却偏爱独倚栏杆,自顾自循小径向前。
传记动画《百日红》的女主阿荣,就是后面这种。
从影片展现的剧情,不好断言阿荣是否受人欢迎,因她身边出现的人本就寥寥。
但从其常常冷冰冰的一张脸,还有孤傲的性情上,想来不大容易收获他人热情。
不知真实的阿荣是否就是如此,大概偏差不大吧。
阿荣和父亲分别以“葛饰应为”和“葛饰北斋”垂名青史,获得评价也都很高。
但检索中文资料,未能见到关于父女俩很多的记述。
尤其阿荣,维基百科只星星点点的片段。
她流存至今的画作,只十余幅。
据说阿荣的婚姻并不幸福。
她嫁给了一名同行,却因为常常直言丈夫画作的不足而招致离异。
而在动画中,阿荣常常对看不上的画师恶语相向。
用今天常用的品评他人的维度,阿荣大概要在低情商一类。
即便他人技法真的拙劣,又何必口出刻薄?
但是否必要在人事关系上处理得圆润周到才算高情商呢?
像阿荣这类人想必也不会同意——为什么一定要受人欢迎?
片子开始,阿荣看着母亲居所庭院的盛开的百日红用这样的言辞形容:“肆意怒放,灼灼凋零”,而她的人生也恰如她对花的形容。
晶晶刘推荐我看这部电影是在“兄弟船”日料店,我说到阴阳师游戏,提到了平安京和鬼怪,她便推荐了这部电影。
我最开始是以看志怪电影的心态来看得,而且一开头的故事就是在天降神龙和半夜飞走的头颅,(飞头蛮)我看得津津有味,第二个是画里的地狱像成真,也很是吸引人,第三段妹妹的逝去,那一朵枯萎的山茶花。
总体来说是一个个分散的小故事,画面很是美丽,江户时代的风情,浮世绘画家的笔墨,带着神话故事的魅力,远古的传说,神灵的交流,是那么吸引人,但不可否认,这部电影并不是一个故事的体现,而是两个主要人物的体现,北斋和他的女儿阿荣,那样淡然而强大,真是让人羡慕呢。
看到最后我才知道这是根据江户时代葛饰北斋的真实人生而改编的电影,那个14岁开始画画,60岁成名的浮世绘画家,这部电影里写了阿荣和北斋父女俩在画技上的争斗,写了阿荣和犹的姐妹温情。
摘取他人的影评:画师、艺妓、大名、商贾、姐妹、父女、佣人、廊桥、酒屋、市集、书店、园游、辟邪、春宫。
怪力乱神,生活琐记。
即便不时有物哀之情,但总是一副市井蒸腾的俗世乐土气象 。
我喜欢这部电影。
整部电影是由好几个小故事连缀而成,有的人觉得这样一来电影结构松散,没有核心;而我却恰恰喜欢这种戛然而止的感觉,正如浮世绘一般,只记录一刹那的情形,此后过往再不挂心。
于百般克制之中,抓住一瞬间的爆发,譬如翻腾的海浪,譬如一鳞一爪的巨龙,譬如看似冷漠的父亲亲手绘制的钟馗,譬如扮作小贩为阿尤放生祈福的父亲。
身为当时最出色的画家,他们看中的不正是瞬间的感触吗?
不论是巨幅的龙,还是袖珍的鸟,纠缠的人,亦或是看金鱼的小女孩,都是长久等待、细心观察后的一挥而就;此前种种,皆为铺垫,无需细说;此后种种,皆为尾声,不说也罢。
讲述一位浮生绘画师的生活,平淡中透露出了些许神秘,画作被赋予了生命感。
被画中的厉鬼而吓出一系列异事的贵妇为阿荣的画披上了一层好诡异的面纱,填上了一尊佛像。
变得平安无事,明明是心理作用,让作品讲的这事如真实发生一样。
阿荣在这件事情中成长。
女妓的头可以伸长使整部剧的神秘色彩达到顶峰,奇幻一夜。
如很多人都一样,画师有亲情,有友情,有难于的爱情。
于很多人不一样,画师的画作有了生命。
在画笔下,一个时代的描述,一个性灵的叙说。
好美,
对于铁藏描述自己的手穿过风抚摸过宝塔的情景简直太有意境,而关于画师的想象世界显然电影的内容还是不够展现出来的不过好在导演没有贪心为了内容舍弃影片的完整性,不过在女主人被地狱图吓到到最后解决的情节有点太多虎头蛇尾可能是受时间的局限吧,如果拍成分集动画显然会成神作?另外三段的电吉他一个开头一个妹妹死去太有违和感,不过最后转场成现代的东京还是可以的
百日红所描述出来江户时代的风情,在当今的浅草地区还能略感一二。
三度拜访东京,有一周的旅游,也有三个月的短住,加起来在东京呆过的时间也有一个季度之长了。
新宿涩谷充斥着华丽着装的少男少女,自然略显浮躁;品川是浓浓的商业气息,从穿梭在大街上的西装革履就能感受出来;六本木和赤坂的酒吧,则是上流社会的情调,免不了煞有介事和做作;上野的博物馆和动物园,又太过于古董了。
只有这浅草地区,充满了某种人文的情调,让我百去不厌。
今天的主题是百日红,而不是浅草,所以就不应当在浅草上花太多笔墨。
百日红讲得故事支离破碎。
与其说是一部跌宕起伏的故事集,不如把它看作是描写江户时代的一部风俗志。
具有时代特色的浮世绘,以及每幅画卷后的民间传说故事;向北斎致敬的“神奈川冲浪里“木版画,还有跨越隅田川的木桥上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声音。
自然不用提充满历史考究的着装,江户时代的传统住房,还有早期浅草仲见世的商铺。
百日红笔下的江户,既有色彩浓郁的夕阳下的火烧云,也有冬季雪景下静寂的河川;这是江户的自然美。
百日红笔下的江户人,既有醉酒后口出狂言的善次郎,也有勤奋好学却在男女之事上率直天真的国直;这是江户的人文美;百日红笔下的江户场所,既有国色天香的艺妓家中,也有人来人往的集市桥上;这是江户的风俗美。
我们感受江户的美,不仅是视觉上的。
通过阿荣的妹妹,我们也享受了听觉和触觉上的享受,如此处理,甚是巧妙。
而撑起整篇故事的女主角阿荣,有着如今被称为女强人,女汉子的气质。
争强好胜,努力好学,又技术精湛。
在对待与人相处上,她性格率直任性,处处透露出强势;然而形成反差的,是那一套浅色的朴素的和服,以及她对待妹妹时大和抚子一样的温柔。
若是喜爱这样的女主角,光是看着她的个性,就足够让人赏心悦目了。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提到浅草。
全片的末尾,阿荣一人在江户桥上独白。
百日红仅用了一个短暂的场景说明了,阿荣和她暗恋的初五郎的故事不了了之,而阿荣之后虽然结婚,却也落下了离婚的下场,与北齋度过余生。
这一段描写,阿荣的面无表情,更加给她的故事抹上了一层悲哀的色彩。
而在我看来,比起阿荣的一生更加悲哀的,则是最后江户的木桥和穿梭在木桥上的人们,一瞬间变成了如今的浅草---新建成的吾妻桥,天空树,以及在隅田川行驶的略显突兀的宇宙飞船摸样的游船。
这一幕,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淡淡的对于江户风情和优雅的缅怀之情,也油生出一种时代一去不复返的哀伤。
百日红与川端康成先生所著的《浅草红团》,是有这异曲同工之妙的。
两者中的人物,与其说是故事的中心,不如说是作者用来展现当地风情的工具。
我们通过人物的所见,所听,所闻,感受着江户的每一处独特的细节,也从中感受到美感。
江户时代的魅力,在如今的东京,应当说已是荡然无存了。
然而请大家拜访一下浅草地区,不仅仅是浅草寺和游人如织的商店街。
跨越隅田川的吾妻桥,上了年代的东武车站,还有穿梭在大街小巷的人力车。
再南下,去往两国地区和著名的江户博物馆看看,想必可以略窥江户的一二来---这将是在我下一次东京旅行的重点之一。
而我下次再回东京,也务必会住在浅草吧。
提起江户时代的绘画,浮世绘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代名词。
而在浮世绘方面,也出现了多种流派的大师。
像以美人画见长的喜多川歌麿,以风景画见长的葛饰北斋和安藤广重,另外还有歌川派的一些大师也很有名。
这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位,自然是葛饰北斋。
他的绘画风格对后来的欧洲画坛影响很大,德加、马奈、梵高、高更等许多印象派绘画大师都临摹过他的作品。
大家就算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也一定看过这副最为著名的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是不是很眼熟?
今天清嘉就和大家分享一部小众文艺的动画电影——《百日红》。
电影改编自日本江户风俗研究者杉浦日向子的同名小说,透过日本最著名的浮世绘作者葛饰北斋及其女儿的生活,来一览江户时代日本的社会风貌和市井人情。
清嘉向真心喜欢日本江户风俗文化的小伙伴安利这位漫画家。
杉浦本名铃木顺子,除了漫画家这层身份外还是江户风俗研究者,曾出版《百物语》《一日江户人》等作品。
清嘉特别喜欢她的《一日江户人》,里面又风趣又充满了知识!
薄薄一册很好看的!
《百日红》的舞台背景,正是江户时代。
此时的小老百姓都居住在下町,这里有一个以葛饰北斋为名创作浮世绘的老头,名字叫铁藏。
铁藏性子急,是一个凡事率性而为的典型江户男人。
虽然年纪有点大,但创作力却焕发着勃勃生机。
他有一个擅长作画的女儿阿荣,阿荣二十三岁,是铁藏的第三个女儿,她虽然继承了父亲擅长作画的天赋,但由于身为女子,常常惹人非议,身为画师得不到社会认可。
除了阿荣,铁藏的身边还跟着一个叫池田善次郎的食客。
善次郎和阿荣同岁,曾是一名武士,因伤人事件而被迫出逃,他仰慕铁藏的才华,跟随其身边,最为擅长的是春宫画。
他们三人在杂乱无章的小屋内埋首创作,阿荣日日奔波在充满活力的江户街道与雄壮宽广的两国桥上。
特别喜欢阿荣站在桥上的镜头,仿佛穿越遥远的时空,我们正和阿荣一同身处在江户时代。
桥上人来人往,桥下人声鼎沸。
与此同时,葛饰北斋最大的对手歌川丰国门下年仅十九岁的青年画师歌川国直扶摇直上,声名鹊起。
北斋的年纪已经老了,浮世绘的江湖人才辈出。
除了事业上的危机,北斋的小女儿阿犹自小双目失明。
阿荣常常抱着妹妹坐在回廊上,看屋前的那株百日红,灼灼绽放,生机盎然。
北斋一直逃避回家,他不知如何爱护小女儿,他一直愧疚痛苦,直到小女儿病逝,北斋怀念下为小女儿作画,最终解开多年心结。
这样纷繁的年代,善治郎、阿荣与国直相逢,他们敬慕彼此的才华,却又因门派纷争而友情受阻。
正如铁藏的豪言,“父女二人,只要有两支笔、四根筷子,无论再怎么艰难都能活下去!
” 透过荧幕,清嘉看着那片的遥远时空,意气风发的少年少女,怀着壮志奔波在江湖的街道上。
写于2020.1.12
终于找到一部我最喜欢的日本动画了!!!
宫崎骏的片子也不是不好看,可能是我从小的缘故,实在是理解不了,而且也没有特别大的感触。
到这部,虽然看上去是情节松散,但是那一个个情节之间,有着一份执念串起来,那些是真是幻的故事和生活,都能直接落到我心里,让我感觉那么熟悉,仿佛就是我自己的生活和想法一般!!
还有画面的美,仿佛都是我日夜所见。
画家总是对生活里各种奇怪的、容易忽视的东西很有关注,这种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实在是太棒了!
每个人心里都有不一样的对生活的感受,能在电影里找到自己熟悉的感受,真是太舒服了!
大江户真好
每个单个的小故事还不错,但是完整性不太好。我是比较偏好这种志怪类的漫画。人活一世就应该像百日红一样欣然凋谢,拼命绽放。
确实有点散,但是画面还是挺美的,最后一张阿犹的画,阿荣画得尤为好,这或许就是她突破父亲的阴影,最终成长吧!鬼怪的故事倒也有趣。
故事讲的一塌糊涂,画风挺好的,但是有个屌用?
两星给画风
画风不错,看上去挺美的,可总是觉得在展现江户时代的画卷上,动画电影还是有所局限的,要是这是一部真人电影可能会好一些,时代感还强一些。不过讨巧的是本片还是延续了日式电影的那种细腻感,拍得很具情怀,反正越是平常化的生活就越是让人感觉温馨而舒适。结尾有点拖沓不够干脆有小小的扣分。
三星半。画面很好看,江户风情和浮世绘题材融合的很好,缺点是故事很零散,一会是捉鬼敢死队,一会是亲情羁绊,应为和葛饰北斋的刻画都很弱
小到个人,大至某个阶段的历史,都如百日红,终有尽头,比物理存在更长久的,始终是感情,而以艺术作为载体的感情,可以流芳百世。配乐惊艳,值一颗星。
试图还原幕末江户父女画师的日常:作画/亲情/琐事/怪谈…人物穿梭于各种美美的浮世绘场景,情绪刻意轻描淡写似把常人的喜怒哀乐全都寄予画作…未嫁前为画好春宫去喝伪娘花酒,服!片中其他画师: 池田善次郎(渓斎英泉),歌川国直,岩窪初五郎(魚屋北渓)…漫画里的井上政女(葛飾北明)应该是被删了
情节并无割裂,叙事方式和节奏很有味。bgm存在感挺强但违和感不重,几段现代风有新意,渲染了时代感。世俗,鬼神,技艺,情感,值得永恒探索的对象。
这部动画电影才是意外地好看好么亲 近年来日本动画大荧幕作品偏爱的一类风格 但确实很耐人寻味
有极乐吗?有地狱吗?
江户中后期的浮世绘
消暑佳品。片名叫北斋小姐,但并没有做成人物志,侧重的是人物笔下的风物。很赞的江户风情浮世绘,最喜欢北斋每晚离开身体双手那一段!美中不足的是,几个故事之间的衔接稍显松散。
以葛饰北斋女儿为中心围绕着讲述江户时代(故事时间大概相当于中国的嘉庆年-道光年期间)的一系列生活气息展现,大概算是传记片,其实我也不了解那段历史,只是单纯看这部片子的话感觉他好像讲得面面俱到的样子,但又不深入,作为传记片我也不能够了解得到葛饰北斋和其女儿的一生是如何感受,也不知道通过他们的视角可以了解到什么,只觉得在走马观花,不知道本片的中心思想在哪里,但也只能说是作为一个“外国人”的看法是这样子吧,我真的不怎么了解日本古代史(同样是因为这样《平家物语》我看了两三集后就没再看了)...
故事也太松散了什么乱七八糟鬼 画面是美的
日本浮世绘画家的一个概况讲述,神怪的超现实部分是彰显想象力的部分,典型的东方魔幻主义。相比《辉夜姬物语》差一截,打动我的是情怀。
散!主演声优选错了 找个专业声优吧 更适合拍成剧 音乐是最亮点 以上!
想起家门口的紫薇花。非传统的线性叙事,好像奇异鬼怪散文集。
勉强及格。散淡江户风,一块儿是有时代感也表示画家创作时心境的怪谈,一块儿是以盲眼妹妹为核心的家庭修复,此外还加了些零零碎碎的其它内容,总之比较散。水画的很好,暗调的场景画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