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涂污的鸟
Nabarvené ptáče,色鸟(港),异端鸟(台),The Painted Bird
导演:瓦茨拉夫·马尔豪尔
主演:彼得科特拉尔 ,斯特兰·斯卡斯加德,哈威·凯特尔,巴里·佩珀,朱利安·山德斯,乌多·基尔,阿列克谢·克拉夫琴科,提姆·卡尔克霍夫,Jitka Cvancarová,Antonín Mas
类型:电影地区:捷克,斯洛伐克,乌克兰语言:捷克语,德语,俄语,斯拉夫共通语年份:2019
简介:影片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描写了东欧“二战”期间的悲惨景象。小男孩的父母把他送到乡下避难,但与他失去了联系。男孩开始在各个村庄之间流浪。因为他的黑头发、黑眼睛,村民认为他是吉卜赛人,会给村子带来不祥,以各种方式折磨他。他曾被埋在土里,只有脑袋露在外面,乌鸦将他啄得伤痕累累。他目睹人们在暴力、堕落和无知的牢固链环中彼此..详细 >
犹太版come and see?连俄罗斯演员也找了那部里的……
joska
太长了,太闷了。。有点类似于纪录片,但又搞不清楚背景。。。①农村人的愚昧;②战争的残酷;③人性的黑暗;④这男孩的经历也真是离奇啊。。基本跟他在一起的都是变态哈。。④这个电影打高分的,不是装bi,就是真正的高手了。。膜拜中。。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562810/#comments
感觉好长啊...文学性很强,但看得超累。小男孩不是很有灵气的样子
今年的复古浪潮真是方方面面各式各样啊,也是好久没有看到这么东欧7、80年代感的片子了:有耐心,黑白摄影,帧帧美如画;而且这个片子还结构特别干净,文学文本性很强,有关于战争的情感百科全书的感觉;一路在地狱边缘行走,自己也差点掉进去,些许的善意都要看哭了…结尾只是趁爸爸睡着在窗户上写出自己的名字也处理得很好;果然导演说相对于电影他更热爱文学。
Come and see and..... 呕
看了Jerzy Kosinski的原著,一样的漫长和痛苦
2.5 留白太多,后半段完全不想看了,像是和主角一样,苦难太多,我找不到任何活下去的欲望,电影透露出的丧感和治郁是两码事,情绪接不上来,虽然冷静的表达了残酷,但是
影像替代文字的范例,黑白色的大自然,高亮度的人性劣迹,如画作一般每帧画面。人之恶的呈现,动物化的反战意识,挑战生理。
论环境的影响力和二战的伤害,从影片中看到了塔可夫斯基的影子。只不过,可预见性的重复苦难,实在有些让人疲劳~
什么东西一旦调成黑白立马就高大上起来了呢。感觉看完这可以重新挑战下聂隐娘了!
2019年拍摄的黑白电影。荒唐暴力堕落残忍。看得全程心里特别难受,愤怒。小男孩为了避难躲到了乡下,反而连连碰尽世间各色坏人,看尽人类丑陋的恶,受尽地狱折磨。充分呈现了边缘人群的无知堕落残暴愚蠢。电影黑白沉重的影像,使鲜血仿如流淌的油污,连猫叫声都格外刺耳凶残。挖眼睛那段吓的我连忙摸摸自己的眼睛😂
天地不仁,万物不仁,人类更加不仁,以一个备受折磨的小男孩的视角来看待欧洲浩劫。“被涂污的鸟”这种说法真好,被涂上颜色的鸟会被鸟群攻击至死,就像异类、少数派在人群中一样。不过实在太长了,长到令人发指,我愿意众筹五块让导演请一个好一点的剪辑师。。。
电影没敢拍出原著的黑暗面
这生猛的影像啊,年度十佳,欧盟影展新片最佳,但据说欧盟影展已经把最生猛的删了!
听说国内正版删减严重,但这片子明明甚至几乎没有裸露,暴力也并不夸张。作为战争主线的电影,不至于如此吧。如果连这样一部平铺直叙的电影都看不得,更多苦难要如何面对呢?回到电影本身,不是不好,但可以更好。影像质感很动人,可章节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要么缩减时长增加密度或许也行。(突然觉得给它3星似乎有点委屈它,但给4星又委屈我,就是如此尴尬的片子(#^.^#)7—7.5分吧
无聊
被涂污的鸟这个意象还是挺值得深思的,犹太男孩的劫难,前半段太长了,虽有拼贴借鉴之嫌,但还是比19年某些吹上天的片更有价值吧
https://m.weibo.cn/5838703801/4544087745891122......
典型的剥削影像,远不如16年的银狮《战争天堂》。拍一个以剥夺生命作为最终目的的互害社会,一个以伤害对方作为生存法则的绝望之地,但方式过于激进,把极端的苦难施加在孩童身上。被涂污的鸟,被戕害的人,是用强意象做太浅显的对照。摄影自然是美的,但是技术的诗意一定程度也在粉饰内部逻辑的暴力。一场影像的战争已经打响了,我不会加入这个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