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还在后悔自己怎么就选了这么个片子和朋友一起看呢观影过程中我就一直在想这么烂的片子导演到底是谁呢?
直到看完,发现是黄真真,以后估计看到这名字,我都会条件反射的逃开。。。
剧情狗血,台词狗血,表演也够狗血的。
套用巨多豆友的戏评,悲催,坑爹。。。
都不止啊我只能用幼稚这个词来形容整部电影,导演您把广大同胞当傻子怎么的啊第一段(实在不想用电影里所谓的第一滴泪,假矫情),周冬雨哭的抽噎,好几次我都担心她背过气去,男主嘛,帅是挺帅,不过那个台词念的实在让人惨不忍睹,好几次我都看不下去,闭上双目,装睡过去。。。
第二段,本来以为本剧第二段应该最吸引我,也是本着梁咏琪和任贤齐去的,但这段的剧情故事实在让人吐血到可以,老套到大家都忍不住笑场,另外不得不感叹梁河任真的都老了,也许是有第一段的男女主的对比吧第三段,陈乔恩我感觉演的还不错,算是这个片子里我看的比较正常的一位,不过同样的问题,剧情太烂,不知道黄导的脑袋是怎么样长的,都这个时代了,还把观众当傻瓜啊。。。
最后一段,女主死了的时候,我身后一排的某位女生已经哭的和第一段的周冬雨有的一拼了,不知道她是为了向身边的男友显示自己有多么善良,还是真的是纯洁的如此幼稚,无语。。。
我发誓这是我写的第一篇影评,也是用词最恶毒的一篇,本人本没有写影评的嗜好,但实在是被狗血的忍不住啊,希望没进去观看的朋友不要再让自己多一把火。。
看了一些差评,很多对细节的吐槽和嘲讽,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感觉。
中国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愤青,精神世界变的除了悲观还是悲观。
因为很多人没经历过很多事情,平淡的生活加上缺乏道德建设使得他们看不懂很多事情。
这部电影不是我见过最好的,但是我确实哭了两次。
一次是胖胖死的时候,一次是升和小彩被迫分开的时候。
很多人没有经历过生命的脆弱,他们看重的是镜头和拍摄技巧,忽略了这三部分最后出来的那三句话。
而能够真正将那三局哲理看作人生目标而不是无趣地在这里嘲讽中国电影的人有多少呢?
没错,中国电影界却是不是特别发达,可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只知道嘲讽却拿不出一点建设性意见出来呢?
不过既然大家都有发言权和言论自由,我在深表遗憾的同时还是对一些心中有梦想的孩子推荐这样一部电影。
有梦想,终究是有期待的吧。
我喜欢最后着滴泪。
“转眼你于天堂,此后万物暗淡。
”“爱在生命期限,来日永不再见。
”“若无爱音讯,世界即苍老。
”没错,这三句很煽情也很矫情的话,来自于黄真真导演的《倾城之泪》。
从宣传词到电影到音乐,都看得出导演憋足了劲想让大家使劲悲伤内牛满面,但遗憾地是我只看到了用力过猛的故作姿态,而导演期待的悲伤效果?
恩,我只能说也许是我泪腺天生不发达。
《失恋33天》火了之后,很多人总结这部电影的成功除了提到营销推广做得到位外,还提到一个词“接地气”。
这部电影让很多中小成本的片子看到了希望,让大家都觉得以区区八百万的投资换来三亿多的票房,这基本上是个神话的故事其实还是有点渺茫的机会让大家可以畅想下的。
是啊,这部电影让大家知道全国广大人民群众不只是势利眼喜欢看大导演大投资大卡司的“三大片”的,只要你电影拍得对观众胃口,戳中了人们的泪点笑点,群众们还是不会吝啬自己笑声眼泪的。
但是,有几部电影能满足这几点看似再简单不过的条件呢?
回到《倾城之泪》上来,此片的宣传早早放出话,“亲,这是爱情绝恋;亲,请备好纸巾和爱的人一起泪奔。
”他们甚至还体贴地附送上了纸巾,外包装上赫然印着上面几句文艺悲情的宣传词。
癌症,绝恋,死别。
很琼瑶很韩剧的桥段,但可惜所有的桥段都已经被用到烂俗。
第一滴泪里的周冬雨和李治廷,演绎一对双双患有绝症的恋人。
然后周冬雨为了让李治廷接受治疗活下去,对他撒了一个很美很天真的谎。
然后呢,你应该猜得出来。
李治廷接受治疗得救了,而周冬雨撒手离开人世,两人从此阴阳相隔。
周冬雨基本沿袭了《山楂树》的路子,很纯很天真,哭戏也是不带虚的,每次看她梨花带雨流眼泪的时候,我就想起做宣传时她认真地说:“拍哭戏的时候可累了,都要哭抽过去了。
”介姑娘真是实心眼。
曾经在《岁月神偷》里很帅很文艺的李治廷到了这部电影里变成了喜欢傻笑以及作痛哭状的咆哮帝。
小心哦,景涛哥,有后辈在向你发出挑战了!
可能要适应这部电影的外放风格,李治廷帅哥的表演也走起了外放的路子。
但习惯了他做校园情人走温文尔雅的文艺范,一下子突然变成景涛同好,我是该出戏呢还是出戏呢?
第三滴泪的故事就不剧透了,恩催泪点就是窦骁与陈乔恩苦尽甘来准备结婚的时候,陈乔恩因为一个不怎么合理的理由也离开人世,然后窦骁深情款款地要跟陈乔恩举行冥婚。
如果说第一滴泪还有两位嫩得出水的小鲜肉让大家感受下青春的气息,窦骁和陈乔恩的第三滴泪还能让人感受到什么呢?
非得找出一个的话,恐怕就是窦骁的那一口白牙还有陈乔恩的台湾腔了。
其实思来想去,这两个故事还真是极其虐人,按理说应该具备了催人泪下的基本元素。
但为什么就是让人好像隔岸观火般的距离感?
除开演员的演技,恐怕就是剧情的没“接地气儿”以及没有诚意了。
作为一部打算让人泪奔的电影,光有让人泪奔的野心是远远不够的。
电影首先公开的这两滴泪,剧情已经实在经不起推敲,中间刻意营造的泪点更是显得生硬。
主演们还摆开了一副“你看你看我都哭成这样了你还没感动么”的架势。
导演都还没铺垫好让观众入戏,演员就已经不管不顾自行泪牛成河。
亲,不是我冷血动物没感情,实在是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你们眼泪横飞的架势吓到,或者雷到了。
你看你看,谁的眼泪在飞,反正不是我流下的就对了。
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它作为2012头两个小时的开始,绝对受益匪浅终身不悔,好东西不能独吞,要拿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第一滴泪告诉我们,人要懂得怀旧,懂得温故而知新,越是经典越是如此,只秀几次哪够,物极必反这种词在关于爱情的桥段面前是会溃不成军的,何况还是两个患有绝症的人的生死恋情。
“一见倾心再见倾城“这8个字绝对无懈可击,于是富二代和给力妹惺惺相惜地开始了没头没脑的恋情,再来点亲情的波动和病情的起伏做个催化剂,时间距离之于爱情都不成问题。
于是乎“对不起啊,我已经走了”这种剧情是很顺其自然的,善意的谎言是爱情的必需品么。
李治廷最后一声吼惊天地泣鬼神啊,那使力地劲真不愧为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的获得者,同时也告诉了我们,感谢我们吧,带你在经典爱情剧的回忆中走了一遭,你的面纸一定不够用了吧,所以呢,你要相信每年寒暑假芒果台播《还珠格格》居高不下的收视率的科学性。
还有啊,做学生的,一定要和老师打好交道,一个不小心就成了病友了,良师益友新义嘛。
第二滴泪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的生活常识,绝对独家传授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欢迎围观哦亲。
学校呢,拥有再多知名校友呢也是不可靠的,是会掉链子的,连300万的空洞也是填不起来的,并且是可以建个空中楼阁只培养毕业生的。
校长呢,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哪怕是能为母校贴金声名大振的学生,在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是不问其生死的。
银行呢,是有贷款到期封学校神马的资格的,中国法律某一分支的新条约哦,提前预告!
人的大脑呢,也装有自动清除系统的,你看人家老校长的神经元们多懂得人情世故,听到坏消息它立马变金鱼。
而好消息一来呢,死了的脑细胞也能回光返照来一次穿越。
音乐无国界的论说在此处也被发挥地淋漓尽致,你看,人家柏林爱乐就来义演,机票食宿都不要你出,这外国友人当的多称职。
他们会告诉你,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它足以让物体发生质的飞跃,更不用说耳聪者变健全人,眼睛一睁一闭这屏幕上出现的就是奇幻片了。
所以成功是可以被复制的嘛,哪怕是贝多芬。
对于第三滴泪我已经找不出具象的词可以夸赞了,因为各种亮点杂糅的力量真的太强大。
比如,在上海这座城市里,我们是可以买到去上海的车票的,并且已经发达到连搬运工都是中国通的外国人的地步。
可同时这金融中心却亏了自家人,辛苦赚到的钱只能放在铁盒里,除了银行,车保的涵盖面也是不大的,你没钱还我自行来取,劫色也太落俗套,场面做足拿两个钱意思下争口气就好。
此外,拦路抢劫者也是没见过世面的,钻戒对于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于一条人命的代价。
同时贯彻了一个没钱也要会享受的快乐生活态度:咱没钱,但咱有超薄大电视哦,随身携带,睡觉都来能当夜灯使。
当然给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提示是:亲一定要学好英文啊,英文到位,所有跨行业的学习都不难。
你看人家打工仔,英语一好一秒钟变成学生两秒钟变成实验者三秒钟变成大老板,这身份转变的,多华丽。
分段理解完毕现在来个总结,这部片子可以锻炼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让你有非常高的成就感,一不小心以为自己被福尔摩斯附体。
与此同时,深刻严肃地让你检讨自己的良心,人家都那么惨了你怎么一点都不为之动容呢,作为一个正常人你怎么可以这样呢,就算剧情再怎么经不起推敲,再怎么老套刻意狗血,人家好歹是一部岁末档的催泪大片呀,你看宣传的多文艺,神马“ 转眼你于天堂,此后万物暗淡”,“爱在生命期限,来日永不再见。
”还有亲民版淘宝体的:“亲,这是爱情绝恋;亲,请备好纸巾和爱的人一起泪奔。
”做的多够格,不看僧面看佛面,一滴泪没有的,你真是不够意思。
不过要是你够意思,我就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毕竟文艺和二X只有一步之遥么。
头两个故事都是看到开头知道结尾,第三个故事真是让人万万没有料到得烂。
关于第一个故事,同样的桥段不是没有成功的例子。
就拿港片来说,《新不了情》就很好——不得志但不过愤的炭头青云和瘦削大条的靓靓,再加上秦沛和宝宝的黄金搭配,还有与往不同的吴家丽大姐,即便是不讨好的嘉玲也有其真性情。
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可爱可怜可敬可叹。
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反面典型。
不懂礼貌的富二代,打了鸡血一样的“给力妹”(受不了港人假装理解大陆的语境),亢奋之下根本没有丝毫面对死亡的恐惧,又何来分离的痛苦?
只看到二人自私无聊和挥霍,实在难以认同。
插进来一段寻母记,硬要把自己的身世搞得楚楚可怜,这种可做“伏笔”的地方,从之前的细节上根本看不出任何端倪。
郑丹瑞,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
第二个故事平平自有平平好,反倒不会引起太过强烈的攻击。
第三个故事的猪头程度最高。
首先,窦骁把男主角演绎地和弱智无二。
毫不入戏地傻笑、结巴,就没看出他和女主角是恋人关系,完全像个不相干的人。
两个强盗真是帮了导演大忙,不然怎么结束这个乏味的伪爱情故事。
最后结局就是告诉大家,钱财乃身外之物,否则真是活该啊。
哪个人告诉你守住个破戒指就是爱一个人?
很久没有在看完一部电影之后,有久久不能入睡的感觉了。
实在是因为堆积了这么多槽在心中,不吐出来非要把我憋死不可。
第一部,是白血病人和脑癌病人相爱的故事。
男主得的是脑癌,可是做出来的事情和脑残一个德行。
明明开刀才有希望的病,非要不肯开刀只肯用没有希望的新药。
同学,要死去自杀啊,犯得着给人做新药小白鼠嘛!
另外第一次看到开刀自己给自己签字的,家属没死光啊,父母双全有木有!
好嘛,男主脑残罢了,女主居然爱上了脑残。
一个心智不全的花心富二代居然让女主爱的死去活来的。
当女主说自己有希望活下来的时候男主居然恨女主不陪自己去死,女主居然还对此深感内疚,这俩都是成年人了,编剧写出这样的台词是当观众是脑残么?
还有,富二代带着女朋友去外地找妈妈,女朋友哭着跑出来摔倒,富二代送女朋友去医院。
结果,白血病女朋友醒来的时候,是在一个双人病房。
你富二代这么有钱带着司机开着宝马去外地,不会找一个单人病房阿。
病友还偏偏不是别人,居然是小女孩生病前音乐学院院长的夫人!
先不说这个巧合有多么离奇吧,常理分析,在外地摔倒,白血病人一定要尽快找到本地医院医治,因此他们一定是在外地病房的。
可是音乐学院院长是在上海阿,是什么原因,老伴得病,要带到外地去医治阿,嫌老伴身体太好,死得不够快么?
不过话说回来,这一部因为都是绝症患者和富二代这种非正常人类,倒是可以勉强解释一下他们怪异的行为。
相对后面两部分,算是槽点最少的了。
第二部,音乐学院资金不足欠银行三百万面临关门大吉的局面,众校友集合办音乐会拯救学校。
先说区区三百万,这么多知名校友,随便募捐一下就远远够了。
居然还要请柏林爱乐来义演,亲,爱乐来一趟机票食宿都不知三百万啊。
万一演出没人看,砸手上了,岂不是越欠越多啊。
再来,校长明明是打电话听到说杨琳不能帮忙而病倒,清醒过来居然以为演出可以进行,亲,你这校长这是装疯卖傻诓自己学生来演出啊。
还有,三年前红极一时的小提琴家杨琳意外摔倒,从此因病退出艺坛,这应该是路人皆知的事情啊。
校长居然毫不知情,说明从来都不关心自己学生的动态,只在自己困难的时候想到学生,势力眼啊有木有!
接着,大家应该知道,在大陆不管民办还是公立学校都归教委管。
关不关门到事情居然只是银行说了算,这还有王法么?
拥有上海音乐厅作为自己的教室的学校居然会因为三百万欠款被封掉,这不是银行啊,简直是强买强卖的恶霸呀!
最后我要说的是,自以为学校不该被关掉的校长为什么不反省自己一来拿不到教委补贴,二来招不到学生,整场戏就没在读学生什么事儿,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啊,关掉拆了卖房子最少卖个十来亿啊。
至于模仿贝多芬聋子演奏着一段,我要说我看的是现实篇不是科幻片啊亲!
第三部,简直处处是槽点。
我深深担心,会漏掉什么了。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上海。
因为男主和女主看电影的地方叫“黄浦剧院”。
我也知道黄浦剧院到处都有,结果他们约会散步的桥是外白渡桥,更让我认定了他们是在上海。
可是,男主最后居然在“上海”,买去上海的车票,去上海打工!
尼玛,我没有打错字,他们就是做了这么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好吧,再说男主和女主不在上海吧,那也是在90年代以后的中国吧。
居然还用铁盒子存钱。
尼玛,好歹是一个喝桶装饮用水的城市,不知道存银行么?
非得放到铁盒子里面,等着黑帮来打劫阿。
男主开车出车祸,然后说“虽然我已经赔了修车的钱,可是他们还不满足”。
然后车主带人过来砸场子。
尼玛,这不过是一个车主而已,难道是黑社会阿!
好吧,就算他们是黑社会吧,我还想大概他们要把陈乔恩逼良为娼了,这样才算黑社会嘛。
可是这群黑社会居然就只抢他们那个铁盒子里面的钱。
里面100块的就一张,剩下的都是10块20块的,总共都不到10张吧。
黑社会做成这个样子,真是太给黑社会丢脸了阿!
不久以后女主把自己家传的镯子卖掉了,居然值一叠100块的钞票。
当时黑社会的人就抓着陈乔恩的手阿,居然没看出来这个值钱货,混成这样的黑社会,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男主也是一个天生脑残,从“上海”去上海打工之后,也一点没长进,把钱都放在铁盒子里面。
而且,铁盒子里面总共也放了不到1000块吧,可是居然一直拎一个液晶电视走来走去,这个价值怎么也得2000多了吧。
穷成这样了,晚上睡觉还不知道要省电,开着电视还不关灯,每天的电费都比你搬砖搬一天高了吧,活该你们一辈子没钱去旅游!
说到睡觉,睡觉前,两人各自看着对方的一寸黑白照片!
尼玛,你没看错,就是一寸黑白照片!
敢不敢放一张你们两个的合影阿,放个死人遗像是准备和大家暗示要死人么?
导演你把你老公的遗照一天到晚放在皮夹子里面看么?
接下来,搬砖的男主发现英文的重要性了,就开始学英文了。
教他英文的,居然是一个搬砖的老外。
天哪,中国啥时候牛逼到这种程度,连搬砖的民工都是外国人了阿。
两年半的时间,一个啥也不懂的傻小子,居然学会英文之后,又迅速自学各种国际贸易的东西,成了大老板。
尼玛,这原来是一部中国梦的电影,多励志阿!
好了,就算前面的槽点都是浮云吧,男主奋斗出来了,回到“上海”接自己女朋友,和她结婚。
两个人散步居然走到了一个我在上海从来没见过的偏僻小巷里面。
你一个大老板,敢不敢再去更昏暗的小巷子里面阿。
我一看到这个小巷子,当时没忍住,在影院叫出来,“小流氓要出来打劫,要死人了!
”。
导演真给我面子,刚说完没两秒,就出来打劫的了。
就看到他们为了抢女主的黄金戒指,把女主捅死了。
说实话,整部片子看下来,我对死人都麻木了。
直到看到后面的情节才发现这又是一个槽点。
后面情节回忆,男主拿铂金大钻戒和女主求婚,接下来又给女主带上了铂金婚戒。
可是抢劫的时候,明明是打劫的黄金戒指阿。
导演难道完全忘记自己拍摄过的各种细节了么?
黄闪闪的金戒指和那个白惨惨的铂金戒指出现间隔的时间太短了,作为一个拥有正常记忆力的成年人,我真得没法忘记这个槽点阿。
因为前面槽点太多,最后人鬼完成阴婚尸魂我都麻木了,吐槽无力了。。。
整个片子就是一句话,导演编剧无常识。
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
拍出来的东西充斥了各种想当然,又没有严格地自我审核。
就像小学生写作文,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凑足了字数就收尾交卷,而不管字句是不是通顺。
作为观众,我只能给你打10分,满分10000分的话。。。
本来看了宣传海报 看到有喜欢的陈乔恩 周冬雨 怀揣着非首映式不看的心态去看了 电影 结果 看的那叫一个蛋碎阿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就不停的再琢磨 这电影导演谁阿 谁阿 谁阿 后来一看是黄真真 看来真的同期上映的龙门飞甲和十三钗的质量真好多了 第一滴泪 后面还来一句哲言 弄的像思修课样的 好像我来看个电影仿佛还看到了曾经政治老师的影子 里面癌症这个情节真让我想到了韩剧 不过周冬雨后来演的那段短片还着实感动了一下 好 然后是第二滴泪 那个老校长 那段在医院里面躺着然后一听任贤齐在旁边说话 马上就从病人变成了神仙 那氧气罩拔得叫一个快阿 愣是怀疑了半天这老校长躺医院里面干嘛 然后再就是爱乐乐团不出现的时候阿 任贤齐真是独挑大梁一个人从头HOLD到尾阿 第三滴泪 能不俗套 能不死人了么 感觉在导演的世界不死人观众才不感动 不落泪的么 最后那个和天堂的新娘结婚那场景不知道在多少电影里面出现过多少次了阿 看完电影直呼一声坑爹 这108分钟看三个故事 诶。
前提是 我根本就没看这部电影但是说如果有人不喜欢这电影我想 我是不喜欢周冬雨 哪里都想凑热闹反感极了
以《倾城之泪》为例,简述黄真真电影的标志性元素,及“一鸭三吃”风格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一年五月的评述链接以及相关“电影人”评述豆列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doulists/all2011年黄真真导演的《倾城之泪》,由三滴“泪”组成,这种拼盘,或者“折子戏”式的电影向来并不鲜见,不管是由一位还是三位导演完成,冠以一个狭义或广义的主题,处理上,甚至可能就跟北京烤鸭的“一鸭三吃”般……但问题是,黄导演之前的很多电影,即使是一个故事贯穿到底的,也常常是由三个“部分”组成,暂且以在《倾》之前一年半,也就是2010年夏上映的港片《分手说爱你Break Up Club》来例,尝试“拆分”之。
《分》中黄导自己现身说法,她本身当然是纪录式影像的推崇者,早年的《女人那话儿》及其续集,自是此种理念的代表范本。
《分》中也不例外,除了黄导在片中,跟郑丹瑞说这回不要剧本,要真实的爱情故事,既而派出十部摄录机,而比故事更真实的,应该是视频……除此之外,片中房祖名和薛凯琪饰演的男女主角,以及一位卖摄录器材的损友,皆是自拍或TA拍的“发烧友”级别的角色。
当然一部剧情片,即使是以纪实影像为标志风格,也不太可能一路这么“纪实”到结束,这就算是保罗·格林格拉斯 Paul Greengrass应该都难以做到。
于是《分手说爱你》里有一个很具戏剧设计的情节,也是呼应片名,特别是英文Break Up Club,那是一个神奇的网站,神奇之处不在于,这网址只能在特定咖啡网吧的特定电脑上才能登录,更在于它能帮助失恋网友复合,但这不是公益网站,也不是要收取巨额复合费,而是跟《笑傲江湖》里的平一指般“医一人,杀一人”,而用在此网站的文化上,那便是拆散别人一对,复合自己一双。
这听起来当然是非常魔幻的,与现实的爱情主题,还有纪实影像一般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感,是南辕北辙的。
于是,可能是出于黄导向来的喜好或习惯,这个神奇的网站所引发的效应,在片中几乎只存在于一(开)头一(收)尾,同时以男主角是否会为了自己的幸福,而拆散别人,来体现角色所谓的成长,但问题还在于,这种超现实与超真实之间的割裂感,是那么的明显,同时也未见编导有意将这种割裂感变成情节,或风格本身。
《分》当中段叶山豪饰演的艺术家情敌出现后,镜头一下子“安分”端正了起来,情节也回到了三角恋的模式中,但这不是最重要的,这第三吃还是最后的反转,也就是回到真实纪录与摆拍“剧情”的差别上,但问题是,这虽然可能会有一种2017年《摄影机不要停!
カメラを止めるな!
》(港译:尸杀片场)式的结尾观感,却没有解决,或者留意到在“二吃”时提到的纪录影像,摆拍剧情,与超现实分手网站设置之间的脱节问题。
黄真真导演的影像中有一些固定的元素,但跟吴宇森片中的鸽子,或者李仁港作品中的“飞碟帽”一样,我不是太确定,那是否应该直接归属为所谓作者导演的标配元素?
比如对光脚的癖好,还不分男女,当然也不像某些电影中,只停留在用脚趾的一绷紧和一舒展,来暗示身体某刻的特殊状态;另外,就是不在世,或者不在场的角色,用事先录好的影像,对着镜头外的人们,来进行“总结陈词”,而这通常发生在一个重要的集体活动中,或者是室内的当代艺术影像展上……再另外,就是角色一般会很多,当然也不单是指《倾城之泪》中因为分三段,于是至少是有三对男女主角,而像《六楼后座》及其续集中,也因为是年轻人集体同居的概念,角色自然也少不了……但转念一想,这样的集体人设,其实更多发生在那种中小成本的鬼片,或者虐杀电影中,但黄导自始至终,还是钟情于爱情这一永恒,甚至是“唯一”的主题。
而依然是在2010年上映的《完美嫁衣/抱抱俏佳人》中,角色更是多到“离谱”,不但有杨千嬅,还有葛民辉,亦有毛舜筠等等等……除了因为银都,邵氏班底丰厚,演员多到不用白不用,更没准会让人误会这是彭浩翔电影元素的一次集体回顾:(而这些标志性的黄真真作品元素,在《倾城之泪》的三个单元中,当然也都不会“缺席”。
既然刚才提到了彭导,我之前也评述过他的《志明与春娇》:如果《志明與春嬌》的男主是一位到處像“採集”民歌一樣搜羅各地粗口的專家 而女主是從小對粗口零容忍的人設 或者兩者性情對調也OK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075665/也是因为,据说《志》一开始也是想在彭导公司内部拍那种很小成本,事先不写剧本,纪实影像的独立制作,但后来找到投资,才变成现在的版本,但那种随意,或者看似随意的影像及对白风格,还是保留了下来……这就同样涉及到一个很大的命题,就是纪实与虚构间的比例,及化学反应问题。
我其实到现在依然非常欣赏导演乔什·特兰克 Josh Trank,特别是他2012年的《超能失控 Chronicle》,尽管后来擢升大制作编导后的《神奇四侠2015 Fantastic Four》,被骂得狗血淋头,甚至也包括更后来的《卡彭 Capone》……但之所以那么欣赏《超能失控》,就是因为在一个电脑特效无所不能的时代,他用纪实的影像风格,来表现通常的特效大制作题材,从而让最高等级的虚构,有了一种“真实”感,也就是上文提到过的,是将两种南辕北辙的割裂感,主动变成作品自身的内容与风格。
这做法本身当然也不算是特别原创,像《科洛弗档案 Cloverfield》那种都属此列,但相比较而言,后者没有《超能失控》那么纯粹与直接。
而类似的做法,当然更体现在恐怖片的真实与虚构中,如早年标志性的《女巫布莱尔》等等,理念都是共通的,就是用纪实影像来“解构”某种重口味,或大特效题材的真实与虚拟。
回到黄导这边,她是执着于把类似的方式,几乎只用在爱情片这一个类型上。
而问题就是,爱情片一般来说,既不重口味(特殊情况除外),也不常用大量电脑特效,那可以用来解构的真实与虚拟是什么呢?
难道是叶念琛导演那一再重复的爱情中的欺骗与谎言吗?
但这种真与假,跟影像的纪录与虚构,实在无法轻易画上等号。
行文至此,我不由想起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1989年的《性、谎言和录像带 Sex, Lies, and Videotape》,这表面上只是一个婚外恋,或者是如同《不要忘记我爱你》式的心理分析情节,更因为妻子与出轨对象是一对姐妹的关系,甚至更接近于那种《红玫瑰与白玫瑰》式的人生选择,当然在此片中,选择不仅是男性视角,更因为有录像带这一“纪实”画面的设定,让肉欲与情感的真实与虚构,愈加扑朔迷离。
所以,如果从作者导演的标志性元素来讲,其实《性,谎言和录像带》恰恰是“黄真真”元素的集大成者(当然之后他更多是把这种“纪实”,放在病毒,毒品,偷盗这样的社会性,及类型化的“大事件”中),而且是内在统一的,而不是像《分手说爱你》或者《不要忘记我爱你》那样,并非拼盘,也一样是在一部电影中,划分成有割裂感的三个“单元”。
黄真真之前拍《分手说爱你》时,影片中用了大量DV镜头穿插其中,效果甚为不错,本次照搬照用,可惜不是永远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的,这一次就完全让人觉得有些出戏了。。。
本片的编剧很省力,基本都是抄的其他电影作品,桥段、台词、角色设计无不如此,找演员的也完全是为了票房和噱头考虑,这批演员就没一个很适合角色的,除非是那种通货角色,没有扎实的剧本,没有动情真挚的表演,想让观众真正的动情是不可能的。。。
不痛不痒,泪点没有。
剧情低龄化,一上来就是狗血的绝症,简直就是将《少男少女》这种幼稚刊物搬上了荧幕,除了周冬雨的演技要比山楂树提高很多…两星
一个有一个故事的延续,不停地挑战着每一个观众的泪腺发达程度~或许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只是会在看到某一个瞬间,突然间会觉得眼前开始模糊,或者跟着一起幸福的笑,或许只有看到类似自己的故事才会如此的有感触吧~···
最爱第三个故事
这是一部充满黄真真个人色彩的诚意之作。带有早期粤语长片的悲欢离合的故事烙印,爱这个字很虚无缥缈,只能通过人间的种种际遇得以体现。你能从影片中看见故事,看见身边的传说,看见过去,看见未来,甚至能看见一小部分的你自己。没必要去苛责演员是否尽力,灯光是否到位,音乐是否煽情,这仅仅是一部
剧本很老,极不喜欢做作的周冬雨和被小青年打了几下就起不来的长脸窦骁!
真是令人崩溃的剧情
吐槽吐也吐不完。男有王晶,女有黄真真,看见你还不快闪啊!!!
粗制滥造的片子,编剧整个很脑残
为了周冬雨,我打满分
@圈内电影人吐槽马甲:#倾城之泪# 曾经有人说过,提前看片是你的优势你的资源,拍片都不容易的,不要为了图一时之快而打击了片方的心血。我的想法是,观众的钱袋子更不容易,为什么要让他们为虚假宣传以及质量欠奉的影片买单?长此以往才是对下游不负责任。倾城之泪,如果要我哭,来个催泪瓦斯才有可能
眼泪啊眼泪啊。。。
三滴泪,三地雷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从海报到剧情你都是在抄悲伤电影麽。。
呵呵,很温暖啊还是。虽然剧情垃圾,演技垃圾,各种垃圾。但是,真的是有感触。因为经历过。
第一个故事俗,但是一般俗的故事才最感人,第二个故事很有《老男孩》的感觉,第三个故事哭戏最多,但是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安排陈乔恩死这个戏啊,为了那第三滴泪才要死的吗?
狗血剧情就想换取观众眼泪?香港导演未免把内地观众想得太傻太天真。
生命、梦想、爱情~有些细节还真是touch到我了,相当温馨有爱~~GIGI和乔恩的表演还是灰常赞的!只是编剧还真是bt,风格从大陆到香港再到台湾三连变就不说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惨无人道的让这几个人物纷纷经历白血病、被抛弃、肝癌、失聪、车祸、抢劫、被杀,最后还来个和尸体结婚,想骗泪点想疯了吧~
今年第一发打出的一颗星送给你。
看哭了。第三个故事狗血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