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下迪士尼的公主们,初代都过于孱弱,技能没有杀伤力。
中代和后代公主中,只有贝儿的技能是学霸,在这样一个需要运筹帷幄,算计人心,撒谎测谎,拉帮结派的游戏中,贝儿的胜算显然挺大的。
《白雪公主》(1937)
1.又名:《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之更不能乱吃东西》2.任务:躺着,等待骑白马青年男子的莫名一吻3.主要技能:搭讪小男孩和提供动物家政服务4.助攻手:七个心灵的巨人5.攻击力:呃……可能为负6.槽点:反派皇后的战斗力太弱,死在“你若抬头看,苍天饶过谁”的一记闷雷;过路王子太鲁莽,谁告诉你路边的野花可以随便采?
《灰姑娘》(1950)
1.又名:《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只鞋》2.任务:找回自己丢的一只鞋,配成双,要不,剩的那只也得扔喽3.主要技能:旋转跳跃甩掉鞋4.助攻手:一群穿着衣服的老鼠精5.攻击力:一颗星6.槽点:王子是男配,史上最萌的国王才是男主。
全篇穿插了大约三分之一的Tom and Jerry,说好的建国之后不能成精呢?
《睡美人》(1959)
1.又名:《流落民间的格格如何遇见私自出宫的阿哥》2.任务:睡着,等待骑白马的梦中青年男子的吻3.主要技能:做梦和梦游4.攻击力:小于等于零5.助攻手:三个胖仙女6.槽点:三个胖仙女是群女主,酱油公主昏睡不醒;男主战斗力超低,连最大Boss都是捡的人头;带领着一群猪队友的女巫明显魅力值更高:优雅、武功高、领导力强。
《小美人鱼》(1989)
1.又名:《拿什么献给你,我的爱人》2.任务:在三天之内,让王子亲吻她3.主要技能:唱歌跳舞和捡东西4.攻击力:一颗星5.助攻手:海底世界的胖比目鱼,宫廷乐手螃蟹和海鸥史卡托6.槽点:小美人鱼属于自废武功,把唯一的辨认属性变成了腿,她不明白,两条腿的人哪里都是,不长腿的人鱼才更珍贵。
而且唱歌好听,会有很多导师为你转身的!
《美女与野兽》(1991)
1.又名:《美女学霸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2.任务:代替自己的父亲,囚禁在城堡中3.主要技能:驯兽和读书4.攻击力:三颗星5.助攻手:野兽齐格夫6.亮点:女主终于变成了爱学习的知识女性,反派也不再是无所不能的巫师或者巫婆。
男女主的爱情像《傲慢与偏见》一样,开始带着现代爱情的平等味道。
《阿拉丁》(1992)
1.又名:《苏丹韦小宝混入皇宫智娶公主》2.任务:在限定的日期前找到心上人出嫁3.主要技能:越狱和美人计4.攻击力:三星半5.助攻手:七十二变话痨灯神6.亮点:这位苏丹公主很有个性:养老虎、私逃出宫、爱上“小混混”,配合男主打助攻。
而且男女主智商感人,灯神自主意识强大,难得所有人的形象都很饱满。
《风中奇缘》(1995)
1.又名:《环保主义对殖民主义大义凛然的说教》2.任务:阻止部落和探险者的战争3.主要技能:极限运动和说教4.助攻手:贪吃方便面君浣熊和碧绿碧绿的翠鸟5.攻击力:两颗星6.槽点:这是一部公主没有和爱人在一起的电影,从这个角度来看,迪士尼非常勇敢。
只是,世界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告诉我们,跨越种族的嘴炮情人秀似乎、可能无所阻止剑拔弩张的两方。
《花木兰》(1998)
1.又名:《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身》2.任务:替父从军3.主要技能:上马安天下,下马对镜贴花黄4.助攻手:幸运蟋蟀,迷你更夫木须龙5.攻击力:三星半6.槽点:木兰是唯一一位既没有皇族血统,也没有嫁给皇亲国戚的“公主”。
只是,迪士尼对饺子是有多么痴迷?
木兰的行军军粮居然是一口袋冻饺子!
《公主与青蛙》(2009)
1.又名:《料理仙姬之我要开餐厅》2.任务:重新变回人,开一家豪华大餐厅,让秋葵汤征服全世界3.主要技能:熬秋葵汤和使用青蛙舌头4.助攻手:老年痴情萤火虫和业余爵士乐手鳄鱼5.攻击力:两颗星6.槽点: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亲一只青蛙不会让它变成王子,会把你也变成一只青蛙!
观众表示80%时间都在看🐸🐸谈恋爱,我可能看了一部假的迪士尼公主电影。
《长发公主》(2010)
1.又名:《等我长发及地,你来娶我可好?
》2.任务:保养头发,带小弱男主打怪3.主要技能:急风骤雨金发十八班武艺4.助攻手:欺软怕硬变色龙5.攻击力:三米半6.槽点:王子的风头完全被白马抢走,傲娇、臭屁的白马和王子才是天生一对;公主的长发功已经修炼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没有了长发战斗力也就只有几十厘米了。
《勇敢传说》(2012)
1.又名:《对不起,我把妈妈变成了一头熊》2.任务:把熊妈妈变回原来的样子3.主要技能:射箭4.助攻手:三个熊孩子5.攻击力:三星半6.亮点:这是皮克斯的公主故事,没有王子。
而且它创造了一个不完美的中二小公主,叛逆、闯祸、走哪都在身上背个弓。
不过,这正是让无数家长喜欢的新形象。
《冰雪奇缘》(2013)
1.又名:《姐姐再爱我一次》2.任务:找回姐姐,解冻冰封的城堡3.主要技能:爱4.助攻手:呆萌商贩克利斯朵夫和一头贪吃胡萝卜的驯鹿5.攻击力:两颗星6.槽点:这个公主和冰雪女王比起来逊色了太多,二胎家庭的苦恼,有个太优秀的姐姐让我怎么破?
《冰雪奇缘》(2013)
1.又名:《冰雪女宅》2.任务:封锁自己的黑暗能量3.主要技能:挫冰4.助攻手:可以分身和重组的雪宝5.攻击力:四星半6.亮点:冰雪女王是解放自我的典范,虽然最开始被自己的爆发力吓坏,但到了躲进深山,立志做白发魔女的一刻,简直魅力值爆表。
《海洋奇缘》(2016)
1.又名:《我有石头我怕谁》2.任务:找到半神毛伊,归还女神的特菲堤之心3.主要技能:控制海水4.助攻手:纹身控毛伊5.攻击力:三颗星6.亮点:莫安娜是现代推崇的带一点泥泞、不化妆的健康阳光派。
她已经完全是新公主形象,不需要王子的拯救,还顺带拯救一下世界。
历经八十年,迪士尼的公主们也随着时代在不断改变。
公主的身份变得更加多样,公主的追求也不再局限于一吻定情,从此王子公主过上美好生活的俗套。
她们对于理想,对于自我实现的追求越来越迫切。
所以,再刷真人版《美女与野兽》,就是沐浴学霸的光辉。
今早看完电影,阿女表示听不懂英语,需要我解释,我尽力进行低幼版解读,顺便对女进行爱情观教育。
解答后才发现二十年前的《美女与野兽》也是伟大的作品。
女:公主在哪?
我:有王子不一定有公主。
贝儿爸爸不是国王,所以她不是公主。
但她宁愿自己被关起来也要救爸爸,她明明可以回家,但她选择救野兽翻城堡,所以王子会中意她。
潜台词:王子的确要配公主。
当一个女孩凭其美貌、才能、情商等闪闪发光时,她也可以是公主。
即你很好,我也不差。
女:点解王子会变野兽?
我:因为他脾气暴躁,激亲女巫,女巫要教训佢。
潜台词:当一个人不懂得宽容和尊重,他也就失去成为人的资格。
女:点解野兽王子、茶壶蜡烛唔出去?
我:因为人人都觉得他们好怪,而且没人记得他们,而且他们在等人救。
潜台词:与丑小鸭的丑一样,那叫做别人觉得我怪。
当有人能接受这种怪,你就能结束无尽的寂寞。
女:点解贝儿唔早点同王子结婚,早点救王子?
我:因为结婚系两个人以后唔分开,而且可以快乐生活。
如果搞错新郎你会日日喊或者好嬲。
贝儿同王子一起生活之后发现两人都中意睇书,中意旅行,可以成日倾计,王子知道贝儿妈妈的死,贝儿也知道王子小时好可怜。
这样以后才可以结婚。
潜台词:婚姻需要谨慎。
贝儿与王子前期的傲慢与偏见其实是彼此展示缺点与接纳的过程。
而认同欣赏理解是一段婚姻的基础。
女:点解贝儿要走?
我:因为她要救爸爸,而野兽虽然舍不得但他知道贝儿想去所以也鼓励她去,不像那个坏人明知道会伤害贝儿还要杀死她爸爸。
潜台词:真正的爱是成全对方实现自我,是尊重和理解。
女:玫瑰花枯萎后会唔会生翻?
我:玫瑰花枯萎后,女巫让它变成一束光力量注入野兽身上,让他变成王子。
潜台词:世上本无王子。
当注入爱,在某人眼中他才变成王子。
1. 艾玛沃森为了演这部片子《美女与野兽》,她推掉了《爱乐之城》。
然后艾玛斯通就去演了《爱乐之城》,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艾玛·斯通成了奥斯卡影后。
2. 其实瑞安·高斯林是要去演片中的野兽的,他拒绝了这个邀请。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他也去了《爱乐之城》。
收货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题名。
3. 迪士尼本来是想让艾玛·沃森去演《灰姑凉》的电影版的。
4. 非常巧的事,艾玛沃森,和卢克·伊万斯的生日都是4月15号。
5. 迪士尼其实也考虑过让莉莉·柯林斯去演片中“美女”(贝儿)这个角色的。
6. 电影是在法国拍摄的。
而且艾玛·沃森也是在法国出生的。
7. 电影于2015年的8月27号拍摄完成。
距离上映时间还有超过18个月的时间。
8. 艾伦·曼肯 (Alan Menkan)曾为《美女与野兽》(1991)谱曲,现在归来,重新为这部真人版《美女与野兽》谱曲。
他为这部电影重新录了原曲,也和蒂姆·赖斯一起为本片谱写了一些新曲。
注:1991年版的《美女与野兽》是一部由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电影。
9. 在迪士尼宣布宣艾玛·沃森将会扮演“美女”贝儿之后,佩琪·欧哈拉(贝儿的原配音演员《美女与野兽》1991版)和苏珊·伊根(百老汇表演“美女”贝儿的演员)表达了她们对艾玛沃森的支持和赞许。
10. 伊恩·麦克莱恩曾拒绝了为《美女与野兽》(1991)中的葛士华配音。
现在他在本片中扮演的恰恰是葛士华。
注:伊恩·麦克莱恩就是饰演万磁王的演员。
11. 据迪士尼报道,《美女与野兽》的第一个预告片,在24小时内观看的次数是91800000次。
这使得《美女与野兽》的先行预告片成为历史上观看次数最多的预告片。
它打破了由预告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保持的88000000次的观看记录,当然《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也是迪士尼出品的。
恩,还有很多。
有时间就翻。
从imdb翻译的哦。
哈哈。
下面是我翻译的关于一些电影的幕后故事。
寡姐的攻壳机动队,你不知道的事
首先我觉得,作为一个谨小慎微的人,看到在 beast 被狼群攻击奄奄一息之时 Belle 竟然犹豫了再犹豫最后转身救他,我真是要崩溃了——一个人因为你爸摘了一朵花(虽然你爸上别人家摘花也不太对)就把你爸拿个铁笼子关起来,你一命换一命把你爸放出去了你也好不容易跑了,看见大丑脸被打倒此时此刻你的想法难道不是赶紧回家去看看你爸现在好不好而是转身救歹徒?
反正我是觉得可以放进中小学生生活安全教育材料中当反面例子了。
大概也可能从一个侧面说明,我这种小心翼翼的人注定不能把握机遇嫁给王子住上大城堡。
我很同意小星说的,就把它当一个单纯美好的童话故事来看,最后善恶有报,中间有华服美女水晶吊灯,好好享受两个小时的梦境就足够了。
但是如果真的想把它和女权扯上关系,不仅毫无必要,甚至自相矛盾。
美女与野兽的故事第一个出版发行版本出自法国作家加布里埃尔-苏珊·巴尔博特·德·维伦纽夫(Gabrielle-Suzanne Barbot de Villeneuve),收录于其1740年的作品《La jeune américaine, et les contes marins》中。
电影在这一点上十分用心,且不用说十八世纪北法地区的建筑,就连贵族的家装与服饰(带有庞大裙撑的裙子,男子涂白面,蓝色镶金花纹的梳妆台 etc.)甚至 Belle 父亲的职业(工艺钟表表匠,曾为追求艺术带妻女前往巴黎),都 reference 到了巴洛克时期的风格特征。
我现在居住的北法的城市保留了当时的建筑,在影片开场,Belle 所居住的村庄房屋装饰很是类似。
19世纪初产于法国的巴洛克古董钟。
Belle 父亲所制造的钟表就是这一类型。
片中另一处用心的 reference 在 Belle 母亲的死。
从我们熟悉的好朋友鸟嘴医生的装扮不难看出,Belle 的母亲死于无法治愈的瘟疫,始于1720年的马赛大瘟疫的确可能是罪魁祸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迪士尼按照迪士尼惯例,演员中出现了不少黑人面孔。
但是在十八世纪的法国,且不论平民百姓,有一些贵族家庭的确有黑人管家。
所以这虽然算一张政治正确牌,但也并没有违背历史。
说到这里我想提一下哈利·波特舞台剧中,赫敏的角色选用了黑人演员这件事。
虽然当时很多人觉得矫枉过正 unnecessary,但是我觉得,政治正确永远不存在矫枉过正。
不过针对于舞台剧赫敏,我觉得是的确没必要换成黑人演员,但是换了其实也是好的,这是一件不对也不错的事。
说回电影,用心归用心,主角们一开口就是一口英国腔的英文,也是让人觉得算了,白用心了。
(虽然后来家具们讲的英文或多或少带有它们原产地的口音,但是模仿的半像不像,倒是让人觉得有点 offensive)。
好了该夸的都夸完了。
尽管大概就在一个月前我还狠狠夸了一次迪士尼,但是美女与野兽实在是一个夸无可夸的作品。
诞生于十八世纪初期的它本来就是一个顺应时代潮流肩负维稳任务的故事,如果是从看待传统童话的角度来解读,那这部电影算得上有惊无险了——野兽也不算粗暴简单,两人互生情愫是源于 Belle 提了一句莎士比亚而后野兽觉得天呐你应该读一些更伟大的作品——你看就是换做我我也不能保证不动心,毕竟眼界就在这儿,看到比我读书多的人我一般都会心生崇拜。
起承转合算是完整,就算是文章开头我提到的 Belle 回身救野兽,也可以善意的解读为民风淳朴善良。
然而因为屈臣氏小姐硬要把 Belle 强调成一个 feminist,我也是觉得有点好笑了。
Belle 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18世纪欧洲的艺术工匠,虽然地位也不算高,但的确是要比农民工人高的),在一个 the film said and I quote 女人如果没有结婚那在父亲死后就只能沦落到去街上要饭 which means 女人没有办法独立工作的社会里,Belle 可以读到莎士比亚这种闲书,她的特立独行大概也就是体现在了不嫁人和爱看书上,而她远近闻名却是因为美貌。
我觉得剧本读到这里(大概开场十分钟吧),Watson 竟然还能坚毅地说 Belle is a feminist,让人也是有点怀疑她的阅读理解能力。
影片虽然尽力理顺逻辑了,然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游魂还是飘荡在城堡的各个角落。
Belle 喜欢莎士比亚,喜欢《罗密欧与朱丽叶》。
然而野兽曾是王子,阶层不同,他自然 hasaccess to more resources,所以看过更多的书也不足为奇。
获得讯息的渠道完全无法进行比较,Belle 产生崇敬甚至爱意也可以理解。
(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保证社会成员获得同等教育的重要性。
)
野兽作为城堡的主人与 Belle 的囚禁者,通过读书与 Belle 找到共同爱好后两个人逐渐亲密,甚至 Belle 敢揉个雪球往他身上扔,野兽被砸后竟然没把她一口吃了而是就此嬉戏了起来……朋友们,再说一次,一个人因为你爸摘了朵花就把你爸关起来要你一命换一命最后你还爱上这个人了我觉得真的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啊。
这样一个善良、宽容、孝顺、爱读书并且拥有美貌的女孩最后换来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嫁给王子住进城堡过上了佣人环绕(maybe 每天可以读书)的日子。
虽然我跟一个儿童片较真儿一点意思也没有,但是我就是觉得,也不用强行拉上 feminist 来洗地。
这勉强算得上一个爱情故事,但绝对不是一个独立女性的故事。
我一点也不讨厌 Emma 这个小姑娘,也有关注她在现实生活中为 feminism 做出的贡献。
我只是觉得角色的塑造并不用和自己的追求相一致,好人也会去演变态杀人狂,躁郁症也有机会诠释温柔如水。
这种强行将自己的工作与自己的追求联系起来的行为十分不专业。
而这种不专业是不是由于 Emma 撞到了一个奇怪的横空出世的行业里的玻璃天花板而一时头晕做出的表现,我就不展开讲了。
我希望有一天她能坚定自己的立场说,我是一个 feminist 然而我就是演了一个傻白甜的无脑角色,请把我的主张与我的工作分开。
至于这部电影因为涉及同性题材,在俄罗斯被划为17禁,我也不展开讲了。
Homophobia and patriotism are two signs of social instability.最后想说,还是在古代比较浪漫,想要 impress someone 还可以推开书房的门给对方看家里直达天花板的藏书。
未来要怎么办呢?
野兽拿出 Kindle,按亮屏幕,说 Belle 你看我有好多书哦,Belle 也掏出来一个 Kindle,心想谁没有啊。
鸡汤多,干货少。
在看《美女与野兽》之前,我真的挺喜欢艾玛·沃森那一双政治正确的美丽大眼睛。
上周和一个97年的妹子去看了这部片,它成不成功,就看我的同龄人会不会拉男人去看,她这个年纪的女生会不会组闺蜜团去看。
我们这颗少女心的心电图,就在大表哥露脸的那几分钟,有个小小的波峰。
一定不是我们的问题。
8700支蜡烛,1500朵红玫瑰,12000平方英尺人造大理石地板,10盏大型玻璃吊灯,180英尺绸缎欧根纱,2160颗施华洛世奇水晶,3亿美金制作宣发费,对这么一部华丽却平庸的爱情片,似乎是起到了公主拯救王子的神奇疗效。
上映首周,《美女与野兽》已取得全球3.5亿美元票房,超过去年《蝙超》的1.66亿,破了北美三月开画记录。
但好商品未必是好产品。
一个不会说故事、不懂镜头语言的导演,他甩下的锅还得要面瘫女主角来背。
对,说的就是女神艾玛。
壹拥有好人格 不代表拥有好演技评判爱情片的好坏非常简单,就是它有没有让你想起曾经的那个人。
但这部片,连爱情两个字都联系不上。
作为迪士尼唯一一部公主拯救王子的童话爱情故事,《美女与野兽》照理说是非常符合这个人人嚷着女权,人人想要脱单的时代。
连一向夸片不吝啬的毒 Sir 也说:艾玛版贝儿相比原版,没有什么属于时代的成长。
艾玛这个英国女人太要完美,以至于用保持完美来要求自己的一切身份,甚至戏中角色。
演戏不过是她女权主义者人设的一部分,但她忘了一点:有成长的才叫主角,有心动的才叫爱情。
艾玛·沃森从古灵精怪的魔法女学霸,到现在的地球女神,确实是商业路子最成功的魔法学校校友。
这两年有多少头条被她刷走,她又挑起了多少热点,真是可以写一篇 “在互联网时代,童星如何不被遗忘” 的论文。
高至联合国演讲,低到地铁里扔书,拒绝嫁王子,拒绝演灰姑娘,女神履历的加分项,我们对自己体重都未必如此清楚。
一部电影有了如此光芒万丈的女人,基本其他人就只能陪着她玩了。
导演比尔·康顿,导过《暮光之城》,大概是为数不多的有过知名人兽恋执导经历的导演,也凭《芝加哥》拿过数项奥斯卡。
男主大表哥,剑桥出身,从莎翁和奥斯汀的作品里磨炼出来的标准英式小鲜肉。
全片我唯一笑的地方,是片尾蠢萌的钟变成“甘道夫”伊安·麦克莱恩,比亲妈还慈祥的茶壶大妈变成奥斯卡影后艾玛·汤普森。
这两人代表了英国演员的最高水平。
一个女演员,遇到这样的高配班底,以及一个好莱坞大IP,一个全球知名光环女主,沾一个都是炫技的大好机会。
而三者全占的艾玛女神,却全程“红毯脸”。
《美女与野兽》的贝儿不管多独立多爱读书,首先她的人设是一个法国乡村姑娘。
明明是高配版凤姐逆袭的故事,但艾玛在乡村那几场戏,基本是一脸傲娇,如走红毯一般高贵自信,似乎贝儿从一开始就知道了自己会嫁给一个王子。
然而在1991年动画版里的贝儿,在初期除了美丽自信,还时不时透露一丝乡村丫头的娇羞。
那段著名的山坡独唱,唱的是“在我茫然生命中,需要人来了解我,梦中理想必定会实现”,你觉得哪个表情表达了茫然夹杂着期待的情绪?
情史丰富的艾玛,在最后两人共舞的经典场景里,展现一个带着爱意的眼神,却不如一个动画人物。
艾玛是个优秀女性代表,不做陪衬的公主,坚守强大独立的人格,大概是这个年代女性对自己的最高期待值。
艾玛是个好艺人,不做长残的童星,永远活跃在第一线,她的商业价值如复利一般增长。
贝儿作为迪士尼历史上具有时代意义的女性角色,找艾玛来演,是个政治商业双重正确的选择。
但艾玛不是个好演员,从哈利波特至今,演技丝毫无长进。
机智的网友早就发现了女神的演技和她的名气严重不匹配,在最接地气的电影奖——某届豆瓣电影鑫像奖“豆渣单元”中,艾玛·沃森凭《珠光宝气》被评为最渣外语女演员。
娱乐圈的好人格,真的不代表好演技。
贰女演员,还是女明星《唐顿庄园》有句台词:站在道德高地,你不冷吗?
走下道德高地理智地说,做女明星,还是女演员,其实不过是不一样的路。
在这个时代,贝儿这个角色也只能艾玛来演,她不需要为这部片子贡献演技,她带来的本来就是演技之外的附加值。
相差26年的两个贝儿,就应该不同。
以物易物,是人类得以走到今天的规则。
就像小美人鱼要用声音换来与爱人一见,绝世颜值和少年成名,也许真要用努力演戏的心去换。
而资历平平,或许才有做一枚演员的时间精力,以及决心。
所以同样叫艾玛,另外两个就不太一样。
千禧年刚过,艾玛·沃森刚出演《哈利波特》系列的时候,艾玛·汤普森也参演了哈利波特,演了魔法学校的一位老师。
只是这时的她,已拿过奥斯卡影后和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
慢慢的,她只是一个英式电影的配角,不再是古典英剧的女主,不再是李安版《理智与情感》中的姐姐。
但她的每个配角都让人印象深刻,比如《BJ单身日记3》里的医生。
另一个艾玛·斯通,那会儿还在好莱坞跑龙套,她还要再过10年才能靠一个荡妇的角色,拿到金球奖影后的提名,还要再等15年才能凭《鸟人》大放异彩。
2017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艾玛·汤普森演了《美女与野兽》里的茶壶太太,艾玛·斯通凭《爱乐之城》拿下奥斯卡影后。
艾玛·沃森幸好拒绝了《爱乐之城》,否则这部片子就无法如此震慑人心。
艾玛·斯通也演不了《美女与野兽》,不然这片也没有如今的票房成绩。
就像,白浅必须找杨幂演,芈八子还得是宁静来扮。
像艾玛·沃森这样的女明星注定是矛盾的,名声让她在哪里都是女主,但自身又撑不起一部戏。
她需要制造热点来维持名声,留给磨炼演技的时间便也所剩无几。
所以她并不知道,相差26年的两个贝儿,不是从娇羞野丫头变成女金刚的成长。
时代需要女性变得强势,但并不意味着抹去第二性的种种小情绪,不意味着把海报拍成穿公主裙的女特工。
前两天看吴晓波频道,他发了一篇题为《学区值钱而学历不值钱,是学区错了还是学历错了》的文章,应对那个 “买什么学区房,考上清华北大也买不起房子” 的段子。
他研究出了一个数据:高学历的人,成为富豪的几率是没有高学历者的60倍。
那同理,面对 “不需要演好戏也能当明星” 的论点,也可以这么去反驳:认真演戏的人,他作为演员的持久度,地位的稳固程度,也许也是不好好演戏者的几十倍。
上帝是公平的,给你颜值,就让你少奋斗十年。
但上帝真正的公平在于,不给你颜值的情况下,给你做好一件事的机会,让你生命的深度,又多十分。
这才是以物易物的终极法则。
@米字橙只说英剧 不止英剧没有傲慢偏见 唯有真爱至上
昨天,去电影院看了近来饱受各式诟病的真人IP电影《美女与野兽》,大家吐槽这吐槽那,让我一度放弃去电影院看这部成人童话。
所谓的成人童话,就是即使你不再是儿童,也不是现实中的巨婴,但你依旧会在心中留一块温柔的角落放一放这些莫名其妙的小感动。
迪士尼一向是制造成人童话的高手,面对这样的童话故事——烂熟于心的剧情,可以倒背如流的台词和唱段,你能做的就是让平时习惯装逼的自己,稍稍的休息一下,放下自己的铠甲和逻辑,用孩童般的心去体会。
大家在看到了“the cold never bother me any more”那般的Elsa女王范之后,对一个如Bell那样的小镇上进女青年已经没有了兴趣,因为这就是典型的“霸道总裁爱上勇于反抗自己的爱读书美女”,的戏码,作为30岁,阅读过无数言情小说的我来说,这真是老掉牙的戏码了。
但是,看一场90年代的童话,为什么你要带脑?
90年代,那时候,道明寺还没有认识坚韧的杉菜,小燕子也没有突出重围被五阿哥射伤,同样没有那些会随便扔出1千万支票让女主离开的恶婆婆。
现在你还会觉得Bell是个拜金作死小镇心机女吗?
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都太累了,看童话也得分个“三段论”,但凡有点违背逻辑观念的小细节都要抠出来死磕。
是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是对幼年时期的嗤之以鼻?
难道没能让你想起曾经自己心里也有过的那些玛丽苏的小幻想吗?
这部成人童话,让我嘴角不禁上扬的地方,其实是那些可爱的配角。
当一脸骚气的Lumia站在桌上,拿腔拿调的说着:“Enchante”,我就知道,等待我的将是一出不逊于百老汇任何歌舞剧的精彩表演。
这部电影中,每一个配角的性格拿捏都十分的精准和到位,这就是为什么Lumia是一盏骚亮的烛台,而不是老古董钟。
电影的最后,城堡的人们在相互的道别,平静的迎接死亡,这样的场景极少出现在中国电影中,Lumia跟Gosward说:永别了伙计,我很高兴此生与你共事。
在这一段,不得不承认不争气的我被感动的一塌糊涂。
一群身处桎梏之中人们,始终都怀揣着自由的希望,一直保持着乐观开朗的态度,是怎样的信仰,使他们坚信救赎一定会到来。
小事去看零点场也是真爱了,全程都在想wuli艾玛美的,要上天惹,简直靠颜值就能撑起一部电影!!!
不过一遍撸下来小事最大的感慨是,加斯顿你特么真是个大撒比,又坏又蠢又自恋又沙猪的大撒比,活该你一辈子是一条单身狗找不到女朋友,小王子虽然是个颜控加傲娇加嘴炮加暴躁,但是善良单纯,温柔贴心,忠犬属性,对女孩纸好的不要不要的,活该他是只野兽也能泡到美女!
咱们来撸一撸野兽小王子是肿么泡到美女的,金牌五招教学课程,包教包会,活学活用,助你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第一招:投其所好贝儿是个喜欢读书的女孩纸,这在当时落后愚昧的村子里是不被人理解的异端,所以她肯定是孤独寂寞需要理解认同的。
正面教材:野兽小王子是怎么做的呢?
他知道她热爱读书,就默默的给了她一个大书房和一大片书海,并且乖乖顺顺的听她读书讲故事,简直会心一击!
这就像女孩子喜欢花,就送她花海,喜欢旅游,就带她环游世界,喜欢包包,就给她买买买,一个道理!
反面教材:蠢比加斯顿,说读书木有用你四不四傻还是嫁给我生十个八个孩子吧(小事内心:没文化还泡妞,活该单身狗!
)第二招:回忆童年贝儿童年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又不愿提起往事,那她肯定特别希望得到真相和母爱正面教材:野兽小王子用魔镜带她去到了最想去的地方,发现了母亲死于瘟疫,并且知道了母亲用生命爱着她,算是了却了心愿。
也就是说,追女孩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她的童年和过去,这样才有共同语言和话题啊!
反面教材:蠢比加斯顿,基本没有提过贝儿母亲也没有想过去了解她童年的事(小事内心:就你这观察力也没机会告别单身狗的世界了!
)第三招:搞定岳父每一段婚姻都需要父母的支持,否则并不圆满。
正面教材:野兽小王子虽然嘴炮力十足,但是内心很温柔,觉得岳父是小偷还是放走他,转眼又说我的岳父这么好怎么可能是小偷,一切都是我的错,瞧瞧这思想这觉悟这态度,简直了!
这就代表,搞定女孩子一定要搞定岳父,连岳父都搞不定你拿什么娶人家宝贝了20年的女儿!
反面教材:蠢比加斯顿,不但绑住了岳父,甚至想杀了他喂狼,觉得这样贝儿就能无依无靠投靠自己了(小事内心:卧槽你个杀人狂魔活该你一辈子单身狗!
)第四招:呵护备至每个女孩子都希望被人捧在掌心温柔以待,贝儿亦如是。
正面教材:野兽小王子喝汤会卖萌,散步会说情话,冬天里会打雪仗,宴会上会跳舞,可傲娇可认错可以陪你看星星看月亮听故事,这就是标准24孝好男友,无论做什么都是老婆最大老婆最好老婆最重要!
反面教材:蠢比加斯顿,自恋,野蛮又粗鲁,蔫坏又大男子(小事内心:你不单生狗谁单身狗!
)第五招:重逾性命这个真的很难做到,而且一般情况下,我们并无性命之忧,那换句话讲,就是把爱人放在自己前面,事事以她为先,给予足够的安全感。
正面教材:野兽小王子为了救贝儿,与狼群拼命搏斗;虽然知道玫瑰花瓣掉光以后自己就永远是野兽了,还是放她回去救父亲;大战之时,只顾她有没有受伤,不顾自己的安危!
这样的男人简直是女孩子梦寐以求的男人,因为在他身边安全感爆棚!
反面教材:蠢比加斯顿,不但没有保护过贝儿,还伤害她和她父亲(小事内心:你个大坏蛋你不单生狗还有天理吗!
)恩,结局超级超极甜,一顿噼里啪啦的大战展现了王子男友力MAX以后,美女吻醒了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所以,想泡美女的单生男同胞们,上面教的五招宝典,还不赶紧学起来......最后还是要说一句:大表哥美颜盛世,导演却只让他真脸出来五分钟真是够丧心病狂的
……喜欢我的文章就关注我啊!
影评、盘点、票房分析、资源,你想要的都在这里啦!
个人订阅号“dianyingnjxs”,个人微博“电影那件小事”快来玩吧!
小事所发文章皆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我。
……
该片根据迪士尼1991年同名动画电影改编,讲述了少女贝儿为解救父亲而与受诅咒化为野兽的王子朝夕相处,最终用真爱战胜魔法的故事。
小时候真的超爱这部动画片,觉得人物都好漂亮,怪兽虽然是怪兽,却一点都不害怕他。
出了新人版当然要看一下,果然没让我失望,很多这种电影很怕会毁掉原著,但是这一部真的蛮不错。
王子因为一些事情变成了没有爱的怪兽,但其实他的内心是有爱的,只是需要一个人来温暖他。
贝儿用自己的爱和漂亮解开了王子的心结,变回王子的瞬间真的超帅气。
最后一定要夸一夸艾玛的颜值,真的超美。
艾玛 沃特森这几年的演技真的一点长进都没有,表演完全没有层次感。
第一次进城堡,救父亲的时候,本应该是感人的片段,可我感受不到那种深刻的父女之情。
“我一定会出去的。
”当她用自己的自由换来父亲的解脱时,请允许我揣测一下一个勇敢女儿的心情:救父心切,野兽可怖;虽然出去的可能性不大,但只要父亲出去就好;我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本事闯出去。
情绪应该很复杂,可她的演绎却让人觉得她丝毫不担心自己出不去(女主光环?
)。
以及,贝儿“回到”巴黎,得知母亲离开的真相,母亲为了保她周全,让父亲离开的伟大母爱,还有父亲不得不舍弃母亲的悲痛与无奈,和对女儿的爱护。
贝儿依然也只是一副说哭就哭,枯燥无味的丧脸,希望艾玛可以好好把握一下角色的情感。
还不如前几年演的《壁花少年》高中妹儿,虽然被E妹抢去不少风头。
╮(╯▽╰)╭比较可爱的是“野兽”和贝儿情感促进时,大表哥还没有变成人形,那副全是毛的面孔上传达出了少男春心萌动的雀跃不已。
2333情节没得说了……故事很老套,反正导演也没想着要深入挖掘点新鲜东西。
可能就是想告诉我们,要多读书,还可以和嗜书如命、独立自主的姑娘有共同语言。
不读书会被耍得团团转,就像厌恶知识的村民们随随便便就被一介武夫点燃起怒火,烧杀砍打。
啊,加斯顿故意激怒村民,大肆“演说”的场景居然会让我想起元首???
←_←歌舞也非常old。
歌曲一般吧,旋律也没有创新之处。
舞蹈就……有一幕场景超级超级超级超级让我失望,就是贝儿和“野兽”的共舞之夜。
前一场贝儿用餐时,家具们欢乐的场面相当绚丽有趣,让我很期待后面主角们跳舞的片段。
结果……本是主角两人感情升温的美妙时刻,来了一段蹩脚的“舞蹈”,可以说是真.尬舞,让人觉得根本没有用心学过舞蹈,演员和导演太让人失望了。
衣橱大姐白给裙子加上“星星”了=_=比较让人惊喜的几个点:1. gay里gay气的来福,个人认为这个角色倒是最丰满的人物。
前期对加斯顿崇拜得五体投地,甚至违背自己的良心帮助加斯顿。
到头来结果发现自己并没有被人家放在心上,才会帮助家具们抵抗村民的烧杀砍打。
2. 机灵可爱的“家具们”,居然还有伊恩爷爷扮演!
big surprise!
3.来福夸赞加斯顿的尬歌尬舞场景。
4.居然还有三个异装癖小哥哈哈哈哈哈,本来只是路人的小哥们无意被解放了内心~———————分割线————————看到有人讨论到《美女与野兽》的女权主义,顺便提一嘴。
贝儿一出场,就把她定位成一位被大家孤立的“怪人”,村里只有她喜欢读书。
想想这个封闭村庄的风气:人人害怕读书,只有贝儿这个外来者与众不同。
她来自巴黎,可以看成是外来进步文明,贝儿已经在这里生活这么多年(暂且认为她从婴儿时期就被父亲带到这),但这个村庄却仍然固步自封,甚至阻止贝儿教其他女孩儿认字。
贝儿向往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可到了结局呢?
导演的处理像个中学生写作文一样,还要首尾呼应,来个皆大欢喜的舞会。
贝儿和同样憧憬外面世界的“王子”也只是呆在这个城堡里,大家欢聚一堂难忘今宵。
前面那些先进女性的形象塑造被导演忘光光。
三星半,最纯正的原著党,画面音乐极佳,艾伦·曼肯的原版音乐百听不厌,服装和艺术指导最起码给个提名。
改编度极低,没有黑化或更进一步改动有些遗憾,只能说老旧了,但很多细节神还原,跳舞那段很美很情怀。
屈臣氏一脸苦大仇深,大表哥转身那一刻全场叹之,但我那场旁边那女的为什么在笑???
一般这类童话性质的电影不是我的菜,但这次例外,动画版的《美女与野兽》我是非常喜欢的,大概是我看过的第一部迪士尼动画电影,小时候的最爱之一,家里迄今还留有这盘录像带。
所以呢,对于这部电影版《美女与野兽》接受度还是比较高的,毕竟有着情怀这种东西在作怪。
但其他观众就不一定了,因为结合之前的动画版,本片算是纯正的原著党,变动不大的音乐剧。
1,6亿美元的投资,迪士尼爸爸财大气粗,任性。
动画改真人,究竟要怎么拍?
迪士尼最近流行将当年的自己的动画电影变成真人,原本以为在《爱丽丝梦游仙境》《沉睡魔咒》基础上,迪士尼会在“黑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没想到到了《灰姑娘》的时候,发现米老鼠改变了策略,这部电影很本分的还原了“仙履奇缘”的童话故事。
后来《奇幻森林》在视觉效果上完成了突破,并且故事在原版的基础上有了更加有趣的原创式变化,个人认为《奇幻森林》才算是真正的改编。
到了这部《美女与野兽》,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导演比尔·康顿与编剧团队竟然“比着动画”拍了一部电影。
从故事到情节,从服装道具到歌舞场面,虽然不是一笔一划的临摹,但也整体也八九不离十。
这倒是让人想起了当年格斯·范·桑特拍摄的《惊魂记1998》,后者按照希区柯克的原版《惊魂记》,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做到了还原(除了换了演员和变成彩色之外,其余几乎完全一模一样)。
真人版《美女与野兽》,虽然不至于完全复刻,但从改编度的角度来说,本片是极低的。
当然,这样并不是贬义,就看你怎么理解。
想说改变并不容易《美女与野兽》是法国女作家珍妮-玛丽·勒普兰斯·德博蒙创作的童话故事。
在法国,博蒙夫人是第一本儿童杂志的创始人,她编写的故事和童话充满了自由幻想的色彩,《美女与野兽》是其最出名的一部。
人兽相恋,这个故事放在今日会夹杂着各种重口味之感,但在那个年代,清新脱俗的幻想故事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
被诅咒的王子,充满魔力的玫瑰,替父抵罪的少女。
这个故事经典之处在于野兽的神秘与凶猛,配合王子的纯净的内心,以及贝尔姑娘的美貌和勇气,王子与灰姑娘纯美的爱情故事被加上了崭新的模板,幻化出别样的风采。
归根结底一句话,一个在那个年代就显得有点老套的童话故事,换上了别致的外衣,成就了我们今日所熟悉的《美女与野兽》。
换句话来说,这个不新鲜的故事,在经过了原版动画的脍炙人口之后,到了如今味道就更加淡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改编又能变出什么花样呢?
说道改编,2014年蕾雅·赛杜那版《美女与野兽》才是真正的改编,但那部作品视觉效果华丽,但在故事方面并不能令人服众,因为改得太离谱了。
正因为原故事过于深入人心,法国版努力想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
原本美女与野兽之间的爱情纠葛被淡化了,增添了王子与仙女的情感线(王子是用箭射中仙女才被后者变成野兽,其实就是男主角的前妻),反而主线故事不如支线王子仙女CP好看了,因为本身主线就是很老套的童话故事,这就让人迟迟无法进入到美女与野兽的主线故事中,甚至让人感觉贝尔变成了一个小三,电影变成了一个续弦的故事。
对于童话故事来说,挖掘出其另一层深意,难免会对原始故事层面的主线进行一下压缩,或者二者之间的情感元素在多年演绎之后,也难以寻找出更深的内涵,这也是很多童话故事在二次开发后都留下的问题,比如美国的《魔境仙踪》和《爱丽丝梦游仙境》,挖掘了故事其他层面的主题,却忽略了最原始的故事本意。
那么这部《美女与野兽》,你让加斯顿、或者仙女反客为主,让贝尔、野兽和加斯顿玩三角恋?
大家会接受吗?
或者跟《白雪公主与猎人》那样变成动作片,美女大战野兽?
我想粉丝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美女与野兽》并不是《睡美人》,两位主角存在感是非常高的,完全主线故事,两个人在一起就是要谈恋爱,导致本片无法像《沉睡魔咒》那样颠覆,倒不如老老实实的走本分路线,彻底还原当年的动画,致敬一个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
神还原的情怀+超赞的视听这样一来,本片牺牲了故事上的创新度,取而代之的就是极致的情怀因素和视听效果。
所谓的“情怀”,就是“神还原”,从歌舞场面到情节部分,真是做到了有板有眼,两人共舞的场面是全片的high点,其中最有感觉的一段,便是野兽带着贝儿来到花园中,贝儿带着红色的斗篷,这段场面真是非常激动,简直跟动画版一模一样,情怀满满。
而视听效果,则呈现在对故事画面的点缀之上。
本片虽然整体上与原版别无二致,但也有着稍加的改动,不是故事而是画面。
以第一场歌舞为例,原版是贝儿在村镇沿途上边走边唱,周围村民的议论为辅。
电影版呢,则是一个360度环绕,角色走位、镜头运用非常流畅,跟拍、俯拍、还有大环境都有展现,这是变化之处,对原版画面的升级。
除此之外,还有那段著名的共舞场面,是全片最华丽之处,漂浮在空中的烛光,摄影机的走位非常养眼,艾伦·曼肯的原版音乐百听不厌,服装和艺术指导在明年奥斯卡上最起码给个提名。
众所周知,动画电影可以无视演员走位和摄像机运镜,在后期计算机和图纸上,可以模拟出各种非常棒的摄影效果,但真人电影,必须考虑演员在绿幕前的走位和摄影机在摇臂、轨道或者大炮上的运行轨道。
而真人电影能做到比动画版的画面还要养眼流畅,这是本片不俗的地方。
另外呢,本片最突出的地方除了视觉效果和服装道具之外,还有一个大家都比较忽视的地方,就是音效。
我看得那场,是DTS:X场,说穿了就是沉浸音格式技术,主要就是临境音媒体服务器此格式能够在观众周围的精确位置上营造逼真的声音效果,缔造更为丰富的音景。
片中城堡中共舞场景中,那音乐真的是从四面八方而出现,全方位流动的音效电影的音乐效果体现淋漓尽致,这是非常享受的一点。
当野兽被火枪击中时,那如重拳的撞击声更是极为真切,大概是为了音效方面,还特地将加斯顿的弓箭换成了火枪。
沉浸音对静谧的展示也是非常理想,老爸初入城堡四周一片死寂,贝尔一人独自的时候,城堡中空荡的回音,茶杯和烛台走路时由远到近的声音,在DTS:X环绕音效的支持下效果让观众仿佛已置身于这个城堡里,唯有孤独的身影。
综合而言,《美女与野兽》是最纯正的原著党,是一次复刻,也是一次重金投入的升级。
“大表哥”与“屈臣氏”最后,说一下演员,大表哥转身那一幕,想必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就好像整个世界都明亮了起来,大表哥的颜值绝对够。
虽然这位整部电影都被野兽掩盖了真容,很多人还在吐槽为什么这么帅的王子,不给他秀颜值。
拜托,真不明白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什么吗?
为什么美女与野兽啊!
心灵啊!
当然我觉得他们应该是恶搞开玩笑,否则这个只看脸的时代真得没救了。
想看大表哥颜的,除了《唐顿庄园》之外,推荐一下美剧《大群》,超级英雄剧哦。
艾玛·沃森版的贝儿,我觉得还行,倒不是在强调她演得多么多么好,而是迪士尼找对了人。
因为贝儿作为迪士尼公主系列之一,算是最特殊的一位,因为她是所有公主里最胆大,敢一个去野兽的城堡,而且有自己的主见,敢跟加斯顿对骂,胆大心细,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几乎是“女汉子”了。
屈臣氏小姐从面相上来看,很美,但不是花瓶脸。
把眉头一皱,就好像要打架的样子,第一次看见野兽的样子就跟看见伏地魔一样。
我觉得她演贝尔真的很合适,而且个人觉得她皱眉的表情要比笑起来更加好看,不吹不黑。
服装并不惊艳,城堡还行,配角比较出彩,丹丹龙难以令人信服,屈臣氏则从头到尾一张脸……
导演你把大表哥请来却不给他时间秀颜值,你这么做良心不会痛么?
赫敏唱得真好啊。女权崛起,人家可不是傻白甜,独立自主,最爱看书,顺便发明了滚筒式洗衣机。全程翻白眼,跟新版《灰姑娘》一样无聊,还宣传说更加暗黑,没有比这更合家欢的了好吗?迪士尼这钱还真不如投给漫威再开个单体电影。
画面很精美,大表哥露面五分钟
2感情線發展的很突兀,動畫片里野獸與貝爾從互相討厭到互相喜歡都層層鋪墊遞進,可換了真人演怎麼就那麼彆扭呢?可惜了帥哥美女,牛逼配角。
大表哥露出真容以分钟计算…真的太少了多给点镜头啊喂……以及就这还入选了豆瓣评分最高歌舞片??!
身后那对竟然看哭了,是有多高的领悟力……!
在乙女题材泛滥并且设定惊奇的当下重新反省到自己现在口味已经变得那么猎奇了也,还是住魔法城堡有趣啊……
视觉特效、艺术指导、服装都挺美的,歌曲太难听了,故事也很无趣啦,1.5
真没想到美女与野兽的真人版如此精致又无聊,真心希望艾玛从政,否则辜负了那一脸假笑和联合国对她多年的栽培……
哇啊啊啊啊啊啊啊哦
为什么所有人说完“bonjour”之后都开始说英语?!
太一般了!什么鬼。完全浪费了大表哥的英伦气质,以及荷尔蒙爆棚的卢克.伊万斯(刚看完他《无人生还》)还有众戏骨伊万·麦克格雷格、伊恩·麦克莱恩、艾玛·汤普森。完全在捧艾玛·沃森,可是真地撑不起角色,只有穿那黄金蓬蓬裙好看。。。故事改编一般,特效和配乐中规中矩,整体很平。只有带儿子看
就……挺无聊的
哎嘛们的演技,真的是呵呵了~
餐桌那段我的内心os:好烧钱…
我小时候最有印象的动画 就是beauty and the beast 那首歌几乎贯穿我童年 单曲循环好久 电影虽然无法超越那时候的动画 但是细节很多神还原 我好像想起了小时候坐在地毯上看这首歌MV的时候 Belle的黄裙子 我一直记得 结尾又听到Celine的声音 新歌也感动
用心做特技,用脚拍剧情。电影镜头唯美,如油画般的质感。场景精良,重现了童话故事的梦幻感。但比尔·康顿的再创作实力弱爆了,导演做了个行活,还是《暮光之城4》那路奇幻爱情片的玩法,老套的行活之作。本片可以又名:《爱情买卖之我爱图书馆》、《一个图书馆引发的情案》。
1946法国版,1991动画版,2012动画3D版,2014法国版,2017最新版。这部童话已经是第四次翻拍了,看来不止中国导演喜欢翻拍经典,外国导演一样喜欢翻拍
无聊庸俗得令人发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