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笛
La Sirène,无伊可靠(港),The Siren
导演:瑟派德·法塞
主演:Hamidreza Djavdan,米娜·卡瓦尼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德国,卢森堡,比利时语言:波斯语年份:2023
简介:1980年九月,两伊战争爆发,极端分子萨达姆下令攻击伊朗的阿巴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藏和精炼基地。枪林弹雨,轰炸声不绝。十四岁少年目睹战火下尸横遍野、满目疮痍的家乡,带着挚友至亲努力求生,历尽艰辛,登上那艘如同挪亚方舟般的救命之船。他们能否在这危城中保存性命,逃出生天?导演多年来以创作纪录片及剧情片为主,并曾获多..详细 >
7,前面還挺不錯的後面就俗了,算是個歐洲動畫殼子下的中東故事
画风不太适应,理想主义色彩的主角光环,工程师的话很有意思,在集体主义面前个人的情感无法影响行动,片尾的诺亚方舟是最后的希望啦
8年的两伊战争,150万的伤亡与失踪人口。战后没有任何赔偿,也没有任何领土的改变。战争从来都没有远离,今天学校搞Remembrance Day,听着台上说着不要忘记因战争而死去的人,觉得无比讽刺。今早上还有条热搜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也加入了世界混战大套餐。。。。看看现今的世界哪天第三次世界大战开打了,也并不奇怪。。。。
剧情简单,想玩点深度又不敢触碰两伊战争的实质(波斯伊斯兰愅命后美帝及西方利益严重受损,于是操纵萨达姆打击伊朗)。画风接受无能。
战争中挣扎着的普通人。中东的情况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必然是符合大国强国们的利益的,背离着弱者的权利。本片出了变成动画以外,其实没有更高级的表达了,前作太多,后浪需要覆盖。
不要战争。
情感上我同情战争中的人民,希望战争结束。但理智上我质疑所谓的真主给信仰他的人民带来的是愚昧。好比现在的以哈战争,没有了生命,领土和身外之物又有何用?固执地守在原地和道德制高点,以卵击石,最后只剩下家仇国恨的痛苦。
对于战争来说最残酷的还是平民百姓,从男主的视角出发,看见了炮火与硝烟,看见了死亡与挣扎,love and peace
2D的
手鼓,舞蹈,受伤流血的眼睛,红色世界,杀鸡。球的飞起与导弹的落下。废墟与轰炸机的阴影,孩子的飞机模型。残破的街道,流离失所的人,斗鸡。我并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灰色天空如牢笼。再次回到球框前,残破。有鲜活绿色的地方是家。杀死因为饥饿变得疯狂的鲨鱼。警报。缺失一条腿的狗。残忍游船幻觉,殖民。沉重战争题材。汽车坟场。这么说可能有些残忍,但如果八年只做出这样的东西,可能真的缺乏才华。但是为了伊朗和女性导演,为了战争,一切客观技术评价都不重要。音乐是好的。革命之后她就不再唱歌了,或者说再也没有唱歌的女人权利了。他们在警报声中接吻(?)在这里看到整个城市,因此能看到所有导弹。从孩子成长。战争的原因,巨大骗局。最开始骗人的是真主,真主欺骗了世人。善意谎言。越来越红的天空。偷渡,诺亚方舟,人道主义与命令。
两伊战争夹缝中侥幸逃生的平民,被迫离开故土,没有煽情,只有无奈
3.5
苦难造就的真实
6.3 前半段过于散漫,后面才逐渐落脚在人民互相帮助,它真正的发展线应该是男孩和战争相互变化的过程,但动画的表现很难体现人物内心发展,至少这部是
4.5/5,hkaff20《无伊可靠》in 百老汇BC,两伊战争之平民出波斯湾记。伊朗的动画与音乐都很成熟,正如他们1979年之前的生活,伊朗男孩望见一队伊拉克士兵犹豫要不要开枪、伊朗指挥官发现载着包括自己的歌手偶像在内的平民轮船请示上级是否发炮,最后令两者化险为夷的都是男孩的鼓声,这才是siren号轮船的siren之声。
法国用伊朗人视角拍摄的两伊战争动画。除了浓烈的色彩和异国音乐以外,并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同身受。
沉重的历史故事,选用动画,却依然不减它的表现力——即使在《逃亡》《喀布尔的燕子》这些近来通过影展获得聚焦的作品,都采取相似设计。这里的“鲜色”——文化中的艳丽,市井生活中的生动,暴力中的血腥,让人印象深刻。复杂时局之下众人未知前路的命运,惊心动魄的逃亡之路;它用似乎很“轻”的形式和笔触,直面一个很“重”的话题。
敘事緊湊畫面也很好看 狠狠淚目
73Berlinale08 叙事功力好强 燃起了了解伊朗与两伊战争的兴趣 有点想做一期节目 但是这个真怕讲不好
再千疮百孔的地方,也有内心柔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