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上班族》是一部与舞台艺术联姻的电影,它的存在让“丢掉戏剧的拐杖”“电影与戏剧离婚”这样来自80年代的电影理论离坟墓更近了。
艺术的疆界,本就该以想象力和创造力铸就,而非在形式上画地为牢。
其实在《单身男女》里,观众们已经能够感受到杜琪峰对“office”所作出的关于空间感的探索和尝试。
古天乐和高圆圆被关在遥遥相对的两个笼子里,每日在忙碌紧张的工作空隙,靠表情、肢体语言、便签条互通,竟也走到一起。
透过一扇扇明亮的玻璃,我们窥探到上班族不完整的人生。
到了《华丽上班族》,杜导彻底放弃实景,花4000多万在番禺搭建了一座360度全方位透明室内片场。
这个由张叔平亲自操刀,堪称电影置景史上最华丽的巨型写字楼,就是整个故事发生的地方。
这样大胆的尝试,在华语电影中颇具开拓意义。
它和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一样,都属于挑战传统观影习惯的作品。
老导演在年事渐高时,依然能够保持对创新的热情,实乃影迷们的一大幸事。
《华丽上班族》的整体观感,是流畅而紧张的。
除去“歌舞”“密闭空间”这样的形式元素,它依然保留着商业情节剧的内核。
2003年,丹麦电影旗手拉斯-冯-提尔的《狗镇》,也以“舞台剧”的形式呈现。
这部影片的置景充满着浓郁的北欧极简风格,一开场便将“狗镇”像一张平面设计图一样摊给观众。
然后,在这张图纸上,一场拷问人性的大戏徐徐上演。
拉斯-冯-提尔天然的实验性,在《狗镇》和观众之间营造出疏离感,它看起来像是一部关于舞台剧《狗镇》的纪录片。
显然,商业的杜琪峰不会这么做。
一方面,抽象的空间、具象的时间(那只硕大无比的钟表)在提醒观众保持旁观的状态,另一方面,戏剧性的镜头表现和剪辑手段,又帮助观众进入这个“场”。
比如两次给琪琪的名牌鞋子特写镜头,比如当大伟穷途末路,和张威在天台扭作一团,他差一点掉下去的霎那,仿佛不在这个透明的假房子里,而在幽暗的黑色深渊之上,属于电影的语法表达一下就出来了。
选择如此具有幽闭感的置景,来表现“欲望”主题,是贴切准确的。
坐在银幕前面的我们,目睹演员们被关在这样一个黑黢黢的、极有纵深感、华丽精致的笼子里,痛苦、疯狂、狂欢、发泄,却无处遁逃,也不免心有戚戚。
在这样一个时代,如何成为“首富”,比如何成为“首善”有诱惑力得多。
老一代的何仲平、张威,少壮派的王大伟、苏菲,还有新人李安、何琪,没有一个人能逃出欲望魔咒。
何仲平为了欲望,迎娶富家女,却又几十年不放张威离开,利用情感与金钱的双重控制,把她训练成最具战斗力的棋子;张威为了欲望,甘愿任何仲平摆布,并将王大伟拉下水;王大伟的卑鄙,都写在脸上,对情欲、情感、金钱无比贪婪;苏菲为了欲望离开内地家乡,却在香港让欲望所耽;李安为了欲望进入游戏,半推半就一步步也走向彼岸;何琪呢,她是唯一一个可以选择离开欲望的人,但当最后的晚宴开席,她对李安说出:“我需要你,你得帮我”,并附送香吻一枚,这个关于欲望的轮回,完美闭合——李安其实不是年轻时的大伟,而是年轻时的何仲平。
从这点来看,老杜对人性依然是悲观的。
“勤劳的猪要活得美好,谈什么人道。
”这句电影里的歌词,绝望而真实。
如果说这些主角是欲望的不同化身,那“嘉玲”就是欲望本身。
台湾演员天心的表现令人惊喜。
在风格化强烈的电影之中,她略带夸张的气质反而最为妥当。
大胸、拜金、勾引犹太商人,出门调研之前,给每一个女同事发一张贴在高跟鞋上的创可贴就像即将奔赴战场。
哦对了!
她还有自己最爱的战靴。
这个女人似乎无所畏惧,强大到百毒不侵。
可当与犹太人云雨之后,她又不得不独自搭乘地铁回家,在冰冷的酒店门口,在深夜的地铁上,她终于还是溃不成军。
相比之下,“文艺女神”汤唯从演技到唱功,简直惨不忍睹。
这是汤唯在2015暑期档的第三部电影,《命中注定》《三城记》从票房到口碑都节节败退。
文艺女神似乎一夜之间成为了票房毒药。
而这一次,她饰演的“傻白苦”女会计,依然不讨好。
收放都太吃力,层次感不强。
和陈胖一起飙歌,也是恨不得让她闭嘴才好。
大概除了李安导演,没有人能调教得了这个气质独特的女演员吧。
最后,还是想要吐槽一下歌曲部分。
罗大佑+林夕,却没有一段让人走出影院之后依然能够回想起来,并能够传唱的。
诚然,歌舞电影当中的歌曲,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抒发人物内心情绪,把说不出的话唱出来,从而达到“间离效果”,是电影的有效补充。
但在《华丽上班族》里,歌曲过于依赖电影,缺少了自主延展的空间,实在有些可惜。
《华丽上班族》,是杜琪峰和同伴们的一次试验,是机械复制和灵光在场的有趣碰撞。
它为“欲望”的电影表达开拓出一片新的疆域。
这或许不会成为众人模仿的样本,但却能够给人带来惊喜。
毕竟,大概你上次在电影院看的“职场戏”,还是那部城乡结合部时装大片+植入广告合集即视感的《杜拉拉升职记》吧。
2009年,林奕华带着舞台剧《华丽上班族》来到南京。
主演是张艾嘉,剧本也是她的(另一位编剧是《盛夏光年》的王纪尧)。
张艾嘉的编剧功力在电影《最爱》《少女小渔》《心动》《20 30 40》中已经有所展现。
林奕华的舞台剧一向重细节不重情节,多少有些散,只要能联想到的相关的不相关的都往里面装,什么都不舍得放弃。
所以连舞台剧的名字都长长地叫做《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
好在张艾嘉的剧本是克制的,是一个起承转合有始有终的故事。
像一把大伞,收住了林奕华的漫天烟花。
2009年张艾嘉56岁。
但女明星保养得宜,上妆后年龄是要往前推至少10岁的,所以舞台上46岁的女高管张威和时年35岁的王耀庆扮演的男下属王大伟忘年恋,还是能叫人信服和接受。
而今年张艾嘉62岁了,眼角眉梢开始挡不住地下垂,风情倒是被挡住了……虽然搭档的陈奕迅和王耀庆同年。
王耀庆在舞台上实在太有成熟男人的魅力了。
王大伟这个角色说到底在职场玩转,上与经理张威地下情,下勾引同事苏菲,靠的就是性魅力。
就像电影版里陈奕迅唱的一句歌词:“拼爱才会赢”,王大伟是这个职场信条的实践者。
王耀庆在舞台上孔雀开屏般的展现了这一点。
杜琪峰选陈奕迅演王大伟大概是为了要做成歌舞片,确实除了他之外,其他演员的歌声都不忍卒听。
不过职场片,特别是这样闹到你死我活的职场电影适不适合用歌舞片的形式来表现,还须商榷。
至少,当陈奕迅扮演的王大伟被逼债到要疯掉,走投无路时突然还唱起歌来,真是让人跳戏。
舞台剧中饰演苏菲的谢盈萱,一直是个被低估的演员。
演员真的是有时运的,谢盈萱在林奕华的众多舞台剧中演出,就算是极小的角色都能脱颖而出。
有一年被湖南卫视看上,结果要去录影时,雪灾,节目取消……苏菲这个角色自卑,怯懦,神经质,疯狂……很难演的。
电影中汤唯的演出,不时让人尴尬,总想去拍拍她的头:“别给我装疯卖傻了!
”和谢盈萱相反,汤唯是被高估的演员,她的《色,戒》是李安的功劳。
就像章子怡的《一代宗师》是王家卫的功劳。
然后到了其他电影里都是一个表现,一个表情。
但谢盈萱的苏菲就令人信服,步步沉沦,每一步都是有层次的。
南京第一场,她在和王耀庆的对手戏时还因为太过投入而弄伤了自己。
其实,电影在表现形式上比舞台剧残酷。
舞台剧能坐在前排的观众毕竟少数,然而电影,不可能没有特写。
一个特写,真的,妆再浓也藏不住。
演技差也藏不住。
舞台剧版职场菜鸟李想的扮演者是郑元畅——这配置根本已经超越了舞台剧,就可以拍一部电影啦!
那一年郑元畅27岁,刚拍完两部《恶作剧之吻》的偶像剧,站在青春之巅,满脸的胶原蛋白。
李想这个人物他不用演,他就是李想。
一脸纯真站在舞台上,等着被这个世界侵犯。
淇淇由张艾嘉的小徒弟杨淇扮演。
2009年25岁的她,在舞台上跑跳,让人想到亦舒《喜宝》中姜喜宝初遇富家女勖聪慧的感叹:“这么天真,可耻!
”电影版中最令人惊喜的演员大概是周润发了。
最后那一场他和张艾嘉共舞的戏,两个人还没有说一句话,只是眼波流转,就叫人想要落泪,就诉尽了一切。
只是这电影到底是拍晚了。
没有赶上张艾嘉最好的风情,没有赶上罗大佑最好的才华……不过,没关系,林奕华现在的舞台剧也不好看了。
唉,一切就像电影中张叔平美术设计的那无处不在的时钟一样,岁月催人老,谁也跑不了。
其实,当年舞台剧中也是有歌的,被称作“人声低音炮”的赵鹏翻唱《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但其实,更贴切的是在候场时,林奕华放的李宗盛作品《忙与盲》:“忙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为了不让别人失望……盲得已经没有主张/盲得已经失去方向……忙得分不清欢喜还是忧伤/忙得没有时间痛哭一场。
”这首歌收录于张艾嘉1985年的同名专辑《忙与盲》,这也是她的首张专辑。
这一年张艾嘉已经32岁,开始唱歌。
第二年,拍了电影《最爱》,开始当导演……什么时候从头开始都不算晚。
再三年,1989年,张艾嘉和周润发合作了杜琪峰的电影《阿郎的故事》,结尾传出罗大佑的《恋曲1990》。
那是他们四人第一次合作。
26年之后,年过半百的四人又再合作了一出歌舞片《华丽上班族》。
此举,本身就值得歌颂。
因为喜欢音乐剧,歌舞剧,去看了老杜这部试水之作,说实话,有点失望,不过对于老杜勇于尝试的心,还是要点赞。
这部片子全程搭景拍摄,据说搭景花了很多钱,可是视觉感官并不舒服,冲击力有了,但是全程这种透明加灯光的背景,很视觉疲劳,影响观影效果。
影片节奏很好,冲突点,人物切换,事件发展,矛盾细节,都很赞,这是老杜拿手的。
演员选的有问题。
发哥不用边唱边演,正常的发挥。
张艾嘉、陈奕迅、天心表现很好,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有舞台经验,拍MV的经验,一边演戏一边唱歌的经验,这对歌舞剧来说很重要,因为歌舞剧的表演方式和一般故事片很不一样,演员要带着音乐情绪和节奏去演。
其他演员就很勉强,明显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比如李想和琪琪在地铁对唱那段,其实音乐歌词都很好,但是看起来却完全不入戏。
还有一点,舞蹈部分太少了,片子看起来就会枯燥。
我不知道这部音乐剧是不是由张艾嘉自己来导会不会更好一点。
杜导拍,完全不用用这种形式,拍成一般职场电影效果也会好些。
都是OC的后期,这部简直是二流大陆电影水准。
有2D绝对不看3D。
这是我今年第三次见龚慈恩演中风患者。
《来世不做香港人》《雏妓》和此部。
她可是永远的程灵素啊。
天心真漂亮,人漂亮,胸也漂亮。
失魂落魄地从酒店走出来坐地铁一场,让我忽然觉得虚荣的女人有时候也可以很真实。
发哥坐在餐桌前的场景,让我想起《爱德华大夫》——其实我一直觉得发哥和格利高里·派克有几分相像。
只是这布景比起达利的设计来逊色太多。
陈奕迅真是百搭。
当年看《秘岸》他和蒋雯丽毫无违和感,这片子里他和张艾嘉那种虎与伥,到汤唯反转过来,都十分合理。
为什么他到现在连个像样的提名都没有啊。
在他和汤唯二重唱的时候,真想把汤小姐的声音滤掉。
汤小姐的表演是行活的水准,她在表演有心事的时候一如既往都是用细碎的眼神,看多了扎人。
映前Morning哥说“这个戏是现代职场女性做着王佳芝的梦”。
哈哈,杜琪峰可比李安凶狠多了,办公室那场甩耳光真是精彩,陈奕迅一时哀怨“原来是我自作多情”,一时利欲熏心,这才是符合张爱玲一贯对男女关系的态度。
黑社会有欲望搏杀,《龙凤斗》后也是看到底是赢还是爱占上风,《单身男女》两部在高富帅渣男和温柔火星男之间,在港女和大陆女,乒乓球一样翻来覆去的还是欲望。
本片也是脱不了银河的暗调,杜琪峰关注的是欲望的主题,他可一点都不温情主义。
王紫逸,我就觉得很面熟,以为是哪部TVB里看过。
后来翻了百度才发现是《冲锋战警》里的菜鸟警察。
今年我给很多片子打了四星,我想我是老了。
杜sir又出新作品了,是一部开拓创新挑战自我的歌舞片类型的电影,由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的经典‘铁三角’重聚,香港老中青演员主演。
提起香港电影的现状,在片子中张总对某老牌产品谋思变革和出路时所作的分析可谓鞭辟入里:“他的名气很大,但他的销量却一路下滑,现在外面的竞争好大,他又没有什么新的方向和产品,唯一值钱的只有它的名字”。
杜导是一个很出名的导演,拥有自己独特的作品风格和魅力。
然现实大环境一如本片中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经济状况的糟糕显现着危机,不能顺利突围上市,便会从此一蹶不振。
作为一个爱国爱港爱事业的大导,大约对此也是颇有忧心吧。
此片,便可视为一次的尝试。
张艾嘉的美背,时刻在提醒我们老一代的演员是多么的优秀,他们演技精湛,多才多艺,长袖善舞,但无论保养的多么精心和美丽,依然挡不住岁月流逝的消磨。
发哥的云淡风轻和对角色把握驾轻就熟已达炉火纯青之境界。
如果倾发哥一人之力,能够带动几个优秀的年轻人,我相信发哥会不遗余力。
不上不下的中层如eason和美汤,一技傍身后再无突破,比下有余却比上严重不足。
提不起来的新人。
掌上明珠做新人从底层干起却漏洞百出,本该单纯拥有朝气向上的李想最终只是变得腹黑。
二人的演技基本如职场新手般生涩和小心翼翼。
张叔平、罗大佑、林夕、陈辉阳等幕后大咖各显千秋,几次合唱有望成为以后保险公司的励志歌曲和一般公司年会表演。
由此看来,此片所要表达的情怀:破旧立新,不分老中青,上下一条心。
的确杜导的殷殷期望。
票房和口碑却无情的彰显了事实:然并卵。
杜导惯会深刻剖析的人性,在影片的最后,也各自显出了嘴脸。
试图以隐藏内衣创意迟迟不签约要挟做着“何太太”梦的张总一败涂地轰然出局,你以为最后的赢家是李想那个拥有了直达71楼的又当又立的年轻人那就大错特错。
这里面的人物,没有真心,没有真爱,没有真情,他们所爱的,只是那个你爱上的自己。
这部打着歌舞片标签的新作,并没有视觉冲击很强烈恢弘歌舞呈现,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港片选人的尴尬。
看到杜导采访时说,我觉得她是最合适的。
细细想来,也的确是最合适的,就算换一个人,就算把港圈大家耳熟能详的挨个选一遍,你就会发现,杜导是对的,他的选人眼光依旧是那么准确,错的只是可供选择的人太少。
香港电影能否像华丽上班族的结局一样顺利的交替更新,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努力过,便无悔。
杜导加油。
听到《华丽上班族》这个片名脑子里就能想像出如杜拉拉般忙碌职场的一番景象。
不过,猜想杜导的片子应该会有不同,原来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在呈现。
整个舞台布景并不能算得上华丽,却实实在在让我们看到一种城市钢筋水泥的大笼子。
一群困在这样一个大牢笼中的男男女女,每一天带着冰冷的面孔奔波,忙碌,看时光流逝。
在职场中,杜拉拉毕竟还是少数,更多的还是在背后的一个个牺牲品。
张姐是,大伟是,苏菲也是,还有一个离开的。
他们努力地在找自己的位置,却摆脱不了被别人掌控着命运。
会不会有一天,李想也会变成他们当中的一个。
单从故事情节或者音乐戏本身而言,可以是很精彩,里面的几个主角也都是大咖。
只是把这几部分同时放到一个时空一个场景之下,似乎容易把总分拉低。
看重情节也许不太喜欢音乐戏的表示形式;喜欢音乐剧的也许觉得演员唱得一般;而喜欢演员的也许觉得空间太小束缚了他们的表演。
但是不得不说,不管我们怎么看,杜导还是愿意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做他喜欢的事,即便那可能只符合小众的口味。
最新一份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表示,香港在亞洲領先新加坡和東京,位列世界三大金融中心。
事實上,從1997年主權移交之後,香港的經濟發展固然一波三折,但仍無法撼動其亞洲金融中心的龍頭地位。
劉德華更在電影《寒戰》(Cold War,2012)裡指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亞洲最安全的城市。
種種社會現況與美好精神價值的堆砌下,香港儼然成為一座華麗的造夢島。
但是,華麗的夢想容易放大慾望,誘發貪婪心魔,如同杜琪峰在《奪命金》(Life Without Principle,2011)裡演繹的水漫金山,財經波動牽引著每個人的生活,或浮或沉,聽憑命運安排。
當年的《奪命金》是一則犀利卻血淋淋的社會寓言,到了舞台劇改編的《華麗上班族》,杜琪峰因為厭倦一再重複的工作,意欲脫離黑社會與鎗戰的世界,選擇華語電影少見的歌舞片類型作為全新嘗試,不過在華麗的包裝下,呈現的依舊是《奪命金》中「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世界。
故事以三組人馬展開:李想(王紫逸飾)和琪琪(郎月婷飾)代表的社會新鮮人、王大偉(陳奕迅飾)和蘇菲(湯唯飾)是經過一定歷練的中間階層,至於張威(張艾嘉飾)和何仲平(周潤發飾)則是站在最頂層的既得利益者。
藉由這群人物,杜琪峰除了刻劃出職場鬥爭與生態,他更在意的其實是原劇名中的「生活與生存」,而這也是電影的重心所在。
影片開場,一群穿著正裝的上班族擠在地下鐵車廂裡,你推我擠;到站後,眾人無不爭先恐後下車,步履一致,直奔公司。
這般景象反映的是社會的高度競爭,同時也指出其殘酷本質:每個人都一樣,都希望能爭出頭,卻老是有人衝在你前面,最後只能跟著人潮走。
李想正是其中之一。
沒有背景支撐的他,平凡如你我,但又不甘於平凡,於是懷抱著夢想與滿腹的衝勁,企盼有一天能發光發熱,因為唯有如此,才不至於白活一場。
剛進公司的李想,逢人便自我介紹:「我是李想。
李安的李,夢想的想。
」但他的夢想究竟是什麼?
是像李安十年磨一劍,進而揚名立萬嗎?
不,李想只不過想讓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是「有價值」的人罷了。
李想的衝勁不只為了生活,更為了生存;所謂「生存」,著重的就是存在感,那指的或許是社會中的一席之地,也可能僅僅是種能見度。
說到底,總是口口聲聲說著「理想」的李想,其實根本沒有屬於自己的理想,嚮往像CEO張威一樣能搭直達電梯的他,只是依著公司高層的模樣畫出一張藍圖。
空泛的理想最容易摻進雜質。
張威認為李想很像年輕時的王大偉,或者說,年輕時的王大偉曾懷抱理想。
只是此時的大偉不再年輕,誠如〈何必呢〉所唱:「我不變的理想改變了一點點性格,最後是個性改變了我理想,再竄改一點點道德。
」他的理想早已被貪婪所掩蓋,才會因股災損失大量金錢,進而挖東牆補西牆,鋌而走險要求蘇菲竄改公司帳目。
杜琪峰以為,現時走到資本主義極端,普通人不能不跟著跳舞,這是一種病態。
故而王大偉是貪,背後卻又反映出人在社會現實底下的悲涼,就像《奪命金》裡意圖開瓦斯自殺的老翁所言:「來香港幾十年,有什麼我就做什麼,我都跟著變了。
」時間巨輪不停往前滾動,人人都難以逃脫被捲入的宿命,於是只能被迫往前邁進,不然就會遭輾壓而亡。
片中,時鐘宛如幽魂般總是出現在各種場合裡:何仲平妻子(龔慈恩飾)的病榻旁、張威和何仲平的應酬餐廳中,以及最不容忽視的,眾信貿易集團辦公室裡的巨大機械時鐘。
無處不在的時鐘,無疑是電影裡最為顯著的標記。
耐人尋味的是,劇中人物其實鮮少提及明確的時間(幾點上班、幾點開會、幾點下班、幾點和客戶有約……),然而這卻無法抹滅時鐘的存在,它如影隨形,緊緊攫住每個人的腳步,彷彿一切作息與動作早已內化。
換言之,時間已經在無形之中支配著人們的生活,因此受制其中的我們就像機械般不斷運轉,以為忙忙忙正是人生唯一的價值,渾然不知自己早就盲得失去方向、盲得沒有主張。
「我想對所有人說我今天很忙,明天會更忙,天天都趕場,沒白活一場。
」李想如是唱著。
舞台劇的李想最後被大偉拉著一同墜樓身亡,電影的李想在杜琪峰的主張下得以活下來,並受公司高層重用。
看似樂觀正面的結果,卻呼應了《奪命金》的結尾:成為暴發戶的劉青雲叼著雪茄大步走在街上,那支雪茄,正是因貪婪而身亡的姜皓文所喜愛的牌子。
李想取代了張威,就能從此扶搖直上、邁向人生的康莊大道嗎?
張威臨走前提醒他,別忘了自己的名字。
可是當李想和琪琪異口同聲說出「我們都是無心的」時,我相信此時的李想恐怕已失去理想,逐漸成為第二個大偉或張威。
無「心」,正如同斥資四千萬人民幣打造的奢華辦公室,舞台感雖然強烈,終究只是空洞的骨架,沒有溫度、沒有實在感,令人感到疏離,身處其中的人亦是如此。
蘇菲因為工作放棄愛情、大偉為了滿足慾望利用愛情、琪琪隱瞞真實的自己……,他們為了生存,想成就自己,卻弄得失去了心、失去了感情,徒留一具華麗的空殼。
於是片中不見愛情,甚至以金錢價值取代愛情價值,最後,唯一看似穩固的家庭關係,也隨著何仲平妻子的斷氣而崩塌。
劉德華在《寒戰》中畫出美好想像,企圖凝聚港人精神,但杜琪峰卻屢屢直視醜陋的現實,毫不留情地將針插進華麗的假象中,讓惡臭逼人的血膿迸出,因為他寧願大家由廢墟中重頭來過。
昨天看的电影,还有很多地方没想明白。
想来看看影评的,不过也没看到答案或看法。
除了拖沓的音乐穿插可以吐槽,还是有揭露一点点所谓职场的真相可赞扬,以及拼演技可拼出人物性格刻画的好。
关于张总训琪琪的一段话。
学会坐地铁,不要混身名牌。
句句苦心,说的都是对新人的提点。
后面琪琪辞职,张总说,外面人人我都敢辞就是你我不敢辞,你可以跟外面的人说我有心留你,也许还会给你加薪。
她说,你不要辜负你父亲对你用心栽培。
她何尝不知道这女儿就是要来接班的。
她对大伟说,聪明人控制钱,笨人让钱控制。
整部戏,这个人最认真。
对爱人,对情人,对下属,对晚辈。
这样认真所以成就事业,也这样认真只能功成身退。
她只不过被辜负耍点脾气,就被勒令出局。
她从一个秘书做到ceo,对下属赏罚分明,敢用敢杀;便是女人也一身豪气,临走时候也铮铮硬朗。
说,希望你能记得你的名字。
这样一个女人,她的男人都不爱她,她自己活的认真又坚持。
太坚硬,便被折断抛弃。
一半看的透,一半要做自己。
别人看着,虽然觉得可惜,也是敬佩。
何必这样认真,难道何仲平真想自己的女儿从头做起?
与之鲜明对比时苏菲。
卑微乞求爱情,忘记自己,最终演成一出悲剧。
这出戏剧演出两种女人人生。
一种是琪琪和何太太,一种是张威和苏菲。
可以说的太多,从一开始的饮料即能了解所有人性格。
这部戏讲的真好。
如果张威改变一点点?
如歌中唱道:最初为实现我不变的理想,改变了一点点性格,最后是个性改变了我理想,再篡改一点点道德越挣扎越痛苦越堕落。
电影艺术是否有捷径我不得而知,但电影票房是有捷径的,毋庸置疑。
《那年追》的出现让一部分贪婪的“电影制造者”找到了票房致富新大陆,青春片成了电影业的香饽饽。
一时间《匆匆那年》《栀子花开》《同桌的你》《小时代1234》《何以笙萧默》等等纷纷加入电影揽钱大潮。
连开心麻花沈腾马丽都不忘了来分一杯羹。
这些所谓青春片的质量口碑如何,观众心里自有一杆秤,但投资商的荷包都却赚得满满的。
就在这些片子霸占着电影院的排片量和充斥着大荧幕时,一向特立独行的香港导演杜琪峰带着他同样特立独行的电影《华丽上班族》杀进观众的视线。
歌舞片,职场歌舞片,这类型并不主流的电影已经很大程度上将一部分观众挡在了门外,更何况在当时上映的几部票房电影的夹击下,《华丽上班族》这样的歌舞片更是难以生存,甚至主演之一汤唯都因近年的票房连续失利而被盖上“票房毒药”的大帽子。
如今是个以票房论成败的电影市场,即使观众对某些电影的吐槽声一片,却依旧停不下那走进烂片影厅的脚步。
一面嚷着中国电影的发展畸形现状吐槽着市场的跟风现象,却又一面习惯着这样的影片来QJ我们的视线,不愿再去做其他尝试。
这就好比观众们一边津津有味的吃着某些投资方画好的大饼却又打着饱嗝叫嚷着这大饼食之无味。
你说好笑不好笑?
-以上纯属个人吐槽,不喜勿喷直接右转-距离上一部陈可辛导演的歌舞片《如果·爱》已经十年之久,由此可见市场对歌舞片的不待见程度。
擅长黑帮片警匪片的香港导演杜琪峰偏偏像穿了特步一般不走寻常路,任性的召集了周润发、张艾嘉、陈奕迅、汤唯等一众大咖拍摄了这部一脸扑街相的歌舞电影《华丽上班族》。
电影的开头是以初入职场的菜鸟李想(王紫逸饰)为视角,怀着满腔热血的走进众信贸易,打鸡血般不厌其烦的做着自我介绍 ” 我叫李想,李安的李,理想的想。
“殊不知自己即将效力的公司内在是何其腐烂。
与他一同进入公司的琪琪(郎月婷饰)看似普通白领,实则是董事长何仲平的亲女儿。
李想跟琪琪两人对彼此心生爱慕,情投意合。
好几次琪琪想对李想坦明真实身份却碍于种种原因不得不一再欺骗李想。
最后身份揭开,两人也最终也分道扬镳。
张艾嘉所饰演的张威是众信贸易的CEO同时也是众信贸易董事长何仲平(周润发饰)的地下情人。
在公司里,张威是穿着光鲜亮丽风韵犹存的女强人,不苟言笑,做事稳准狠,为公司的上市准备尽心尽力做事,为何仲平倾尽浑身妩媚,即使这样,却发现在公司上市股东名单中却依旧没有她的名字。
而琪琪的大名却出现在名单中,格外刺眼。
做何仲平生活中的床伴生意上的得力拍档又如何,身份得不到扶正,事业看不到发展,未来看不到保障,可悲可叹。
在外人看来她是如何的风光华丽,实则确实贵妇外表小三内在。
更讽刺的是这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在做何仲平的地下情人的同时,也与公司的机会主义者王大伟有那么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
王大伟(陈奕迅饰),作为众信贸易的中层管理人员,由于靠山张威的存在,在公司一直肆无忌惮。
作为投机主义者贪婪的本质使他下血本炒股甚至不惜挪用公司公款,然而股票崩盘,血本无归,他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将心思放在了公司的财务主管苏菲(汤唯饰)身上,虚情假意的接近苏菲,迷惑她以权谋私修改公司财务报表。
最后事情败露,不惜抓住最后一根稻草,舔着脸又对张威点头哈腰摇尾乞怜。
而这时,谁又会顾旧时情谊呢?
只怕张威内心OS :老娘可以宠着你,也可以废了你。
在王大伟身处公司中层,未来无可限量的华丽背后,腐烂却一步步驱使他走向死亡,自杀也就成了必然。
汤唯饰演的苏菲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拼,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坐上财务主管的位置,却又爱情失利。
在心理最脆弱的时刻王大伟找上门来,说着一通甜言蜜语,诱使苏菲修改财务报表。
可怜的苏菲在这脆弱之际怎能分辨这些糖衣炮弹,被爱情冲昏头脑以为自己找到真正的幸福时却又面临事情暴露。
思绪混乱的她只想找到王大伟,却又眼睁睁看见王大伟对着另一个女人说着自己曾那么熟悉的话。
内心最后一道城墙也轰然倒塌,迎接她的却是冰冷的手铐无情的监狱。
汤唯将苏菲表现得有点疯癫神志不清,观众似乎也是吐槽多过鲜花,联系整部电影情节,我却觉得苏菲在这么一个迷茫、不安的当下,一个老实的农村女孩做出违法的行为又怎么还能保持理智?
天台那场戏,绝望的苏菲,美得惊心动魄。
整部电影无论是搭出来的背景还是演员的衣着打扮,亦或是他们的社会地位,都如片名,大写的”华丽“。
而这无疑是导演的讽刺,将腐烂肮脏披上华丽的外衣,企图迷惑世人一时。
华丽不见涨,却见腐烂肮脏根深蒂固且如臭虫般肆意横行甚至吞噬常人整个心灵。
既然是歌舞片,那歌曲必然是重中之重。
片中所唱之歌皆有罗大佑、林夕两位大师作词作曲,质量自然是上层。
歌词更是结合电影剧情反应角色的内心思想以及电影的主题,直击人心,甚至连歌词在透出一丝腐烂的同时也与演员一同披上一层华丽的外衣。
陈奕迅的演唱自然是不必鸡蛋中挑骨头了,汤唯却也没有拖后腿,表现中规中矩甚至让人惊艳。
唯有片中两位新人,王紫逸和郎月婷有点差强人意,但观众的注意力还是更多分散在了其他主角身上。
杜琪峰将以往拍黑道片枪战片的手法运用在了这部歌舞片身上,依旧透露出杜琪峰独有的色彩,厉害。
杜琪峰是北上最晚的香港导演之一,在众多香港导演由于市场原因纷纷选择北上开拓新的疆场时,杜琪峰依旧拍着属于他的港片。
即使是打入内地市场,却依旧选了个并不主流的角度。
《华丽上班族》并不完美,甚至在这么一个内地市场下显得格格不入。
我无法用苍白的”好片“”烂片“来给这部电影下定义,因为,这似乎也并不重要。
透过这部电影,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也都不一样。
期待杜琪峰以及他的团队给我们带来的下一部作品。
奉上片中陈奕迅所唱《何必呢》歌词:你算什么 我出卖的血汗 价钱也没谈定 就反过来背叛我了为什么 我打造的美梦 不等我 醒过来才毁灭我呢何必呢 何必呢 拥抱呢 回报呢 我冒险投资的爱呢合约呢 盟约呢 代价呢 怎么了只有我和自己交涉何必呢 何必呢 我何尝想挑选这世界 给我的选择何必呢 何必呢 我何尝想到谋杀我的 叫生存法则最初为现实 我不变的理想 改变了一点点性格最后是个性改变了我理想 再篡改 一点点道德拉拢了关系 被关系绑架了 这交易又值不值得借来的欲望 华丽的忘记了 首先要活的像垃圾算什么 我吹到快垮掉的气球 没直飞到云端就要爆破了为什么 我投注的明天 不等我 享受过 才折磨我呢何必呢 何必呢 拥抱呢 回报呢 我冒险投资的爱呢合约呢 盟约呢 代价呢 怎么了 只有我和自己交涉何必呢 何必呢 我何尝想挑选这世界 给我的选择何必呢 何必呢 我何曾想到谋杀我的 叫生存法则我需要你给我爱 你依靠我的情 相亲相爱那么公平 就一言为定只有你懂我的心 只要我会相信 相伴相知一起经营 拼爱才会赢
《华丽上班族》是一部导演和观众拔河的电影。
观众喜欢的我统统不拍,全片厂搭景拍摄实验空间美学,玩的就是任性,这是导演的选择;你不拍我喜欢的我就是不看,这是观众的选择。
最终,杜琪峰输了一部电影,可是他还是杜琪峰;观众用票房给了导演最大的惩罚,可是却失去了更多部好电影。
这样的结局还算公平:杜琪峰没有输,观众没有赢。
谁输了?
华语电影输了。
承认吧,杜琪峰拍了一部不叫好不叫座的电影 《华丽上班族》上映之前,杜琪峰说,成本过亿担心收不回本。
现在影片内地上映3天,累计票房3480万,预计总票房难过8000万。
失去内地这个大票仓,杜大炮这回真成了自己的乌鸦嘴。
口碑更不乐观,影片豆瓣评分6.4,时光网评分6.8,比起杜先生的黑帮片作品不可同日而语,即使是爱情喜剧的评分也比这个高。
看起来,《华丽上班族》已经成为杜琪峰北上以来最大的一次滑铁卢,而汤唯小姐的票房魔咒仍在延续。
很多人佩服杜琪峰,在60岁的时候仍在突破自己,杜琪峰的努力当然可敬可佩,可惜这样的努力终究未尽全功。
电影借用了原话剧的舞台风格,去做了一个非常舞台的布景。
观众看影片中的办公室会觉得假,这种强烈的形式感,恰是杜琪峰的目的所在。
除办公楼外,医院、人物住宅等外景也均是用搭景方式完成,影片最拉风的道具,则是那只硕大无比的大钟表。
这一切的布置,当然是用舞台剧的方法去表现压抑的职场生活。
作为艺术尝试,当然精彩,可作为一部商业电影,这样的设计初段或能吸引观众,但当一部电影的形式感成为它最抢眼的东西,却不是一件好事。
黑帮导演杜琪峰转型文艺导演杜琪峰,舍弃了过去的枪火、运镜、宿命等一切轻车熟路的东西,当然值得敬佩,但隐喻、表现主义这些新玩意观众接受了吗?
这是另一个问题。
可是为什么形式感被凸显到不正常的位置?
因为韦家辉也走掉了。
影片故事无外乎其话剧片名——《华丽上班族之生存与现实》。
也就是借三组不同的主线,去表达职场的生死计算与生死疲劳,爱人情侣终究比不过利益计算,露水姻缘还是不如血脉重要,作为一部职场题材的电影,职场男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本可以拍得如同《黑社会》选大佬般火花四射。
如今却是不过不失。
如果只是看故事,笔者宁愿找两集《大时代》来看看,故事松散之下,形式感自然盖过一切。
可是让观众一路看着明星在导演搭建的舞台上唱着不好听的歌,这样坚持90分钟,内地观众基本没谁受得了。
你当然可以说,导演坚持自己没有错,可杜琪峰拍的是商业片。
杜琪峰就是输了,可是败亦灿烂 可是,这样的失败却令杜琪峰更加值得尊敬。
所谓败亦灿烂。
或许,在电影上映之前,杜琪峰已经猜到了这样的结局。
《华丽上班族》当然不是烂片,杜琪峰从来没有拍烂片的能力。
可是,这也绝不是杜琪峰最好的的那部分电影。
甚至可以说,与其说这是一部杜琪峰电影,倒更像是一部张艾嘉电影,在探索之中,杜琪峰走丢了杜琪峰。
不成功的观影体验之下,观众看着不再年轻的发哥和张艾嘉在荧幕上尔虞我诈,陈奕迅和汤唯一路梦游,又如何能爱上这部电影?
残酷地说,杜琪峰的探索,并不成功,黑帮片拍到尽头,歌舞片未必就是彼岸,杜琪峰的电影路,终究要另寻他路。
可是这样的杜琪峰,依然令人尊重,不是因为电影故事、角色、节奏、场景尚在水准之上,这本来就是杜琪峰应该做到的。
而是杜琪峰以华丽音乐剧的样式,拍摄了一部内地观众从来没有见到过的职场电影,今后可能也再也看不到了,这样的失败之作,虽然失败,却比一众票房成功的作品精彩得太多。
明星们在大荧幕上载歌载舞,也许是最后一次了 汤唯小姐最近运气真的不是太好,毁片不是问题,可是她毁的是电影类型:挑大梁的《黄金时代》结束了民国剧情片的黄金时代,打酱油的《华丽上班族》之后,观众也许再难再内地荧幕上看见明星载歌载舞了。
作为一部歌舞片,电影表明上最大的问题是:歌不好听。
大凡舞台化作品,角色多会突然唱起歌,而且,不少歌是参与叙事的,推进剧情的。
此前陈可辛的《如果爱》好歹红了一首《如果爱》一首《外边》,《华丽上班族》却一首也没有,对这个问题,陈奕迅有点尴尬,罗大佑更尴尬。
杜琪峰把影片音乐都打包给了罗大佑,如果用大数据分析,这个决定也再正确不过。
两人上两次合作,一次是《阿郎的故事》,结果出了一首《你的样子》;一次《黑社会》,罗大佑苍凉肃杀的配乐成就了整部电影。
可是当罗大佑遭遇舞台剧的时候问题就来了,那就是一向高冷的罗大佑根本不适合写这种热闹的音乐。
音乐写得有问题就算了,除了陈奕迅这个“嗓指担当”之外,让张兆辉、卢海鹏用国语边唱边跳,这个效果想想都是醉了。
真正的问题是:中国观众不是印度观众,如果你硬把他们当成印度观众斥候,观众就不斥候了。
类型片的观众从来都是被惯坏的,习惯了几种类型,再接受新的类型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理由,所以《如果爱》之后,等了这么久,才有另一位香港导演带来一部《华丽上班族》。
《华丽上班族》也失败了,导演可敬,可是内地观众不会再看到大场面的歌舞片。
杜琪峰输了一部戏,观众失去了很多部好电影 《华丽上班族》真正的输家,既不是观众,也不是杜琪峰,而是华语电影。
杜琪峰输了一部戏,依然是杜琪峰。
观众看了一部不好看的歌舞,还可以看别的戏。
但是对于华语电影来说,不仅是歌舞片类型沉没了,更大的代价是:还有多少投资人愿意跟着导演一起冒险?
影片的一个卖点是:美术指导张叔平光是搭建影片中的“华丽办公楼”就花了4000万,每层办公楼占地一万多尺。
4000万是个什么概念?
《煎饼侠》的制片成本而已。
《华丽上班族》输了,还会有老板掏出4000万给导演华丽的失败吗?
电影市场是最大的势利鬼:《捉妖记》赢了,自然有无数部《捉妖记》跟在后面;《华丽上班族》输了,就没有下一部歌舞电影了。
杜琪峰最多不玩歌舞片了,华语电影呢?
一个繁荣的电影市场必定是多元的,因为市场越是多元,创作人越是敢于尝试,才能拍出更多有创意的电影。
而一个市场如果越来越保守,来来去去不是一群小鲜肉在雪中拥吻,就是一群猴子在长空中血战,这种类型收紧市场的市场如同便秘的身体,离盛极而衰也就不远了。
所以我们敬佩杜琪峰。
一个已经写入华语电影殿堂级的人物,明知会输还是去试,虽然未算成功,也没有荒腔走板。
可惜了华语电影,再拍出一部成功的《华丽上班族》,谈何容易。
杜琪峰输了一部戏,但是他不会为理想改变少少性格,因为他是杜琪峰。
至于失败,对他来说倒没有关系。
哪个导演的一生,不拍几部失败的电影,即使他是杜琪峰。
杜大炮有两条腿,一条腿拍类型片,一条腿拍商业片。这部电影,当然是失败的商业片。
拍过武侠片、鬼片、抗战片、赛车片、古装片、喜剧片……结果因为警匪片红遍地球,一杆枪、两条腿走路。现在,他拍起了离地三万英尺的职场歌舞片……但连我一个不上班的都看出来了,这个剧本是一个(群)不上班人写的。
张艾嘉不适合做歌舞片编剧
杜琪峰最烂的一部作品!除了青春片,其它类型的影片弄成歌舞片的形式总感觉怪怪的。
创新是有的,可是把职场片拍成歌舞剧就不觉得好看了。
还是那句话,音乐剧改电影,歌不好听还玩毛。三星全给美指和并不好看的陈奕迅,毕竟买卖不成感情在
杜琪峰的导,张艾嘉的编,陈奕迅的唱,张叔平的型,罗大佑的乐,周润发的演,这样的阵容你很难不给好评。要不是剧情薄弱,我会给五星。现在的杜sir就像是徐老怪,不用期待他拿出什么再创新高的作品来,光是还能看到他们的新作并且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就已经很感动了。更何况还有创新。
无比尴尬。。
3.5 “我们都是无心的。”舞台剧、歌舞片的元素以很强的形式感植入到当代职场的题材里,虚浮夸张的表演、人物书写,再加美术这边晃眼的线条和透明的墙、巨大的齿轮、无处不在的钟。叠加起来,还算是一次过得去的秀。
3.2星。最怕的就是这种说着说着就唱起来的电影,重点是唱的还不好听。就算是罗大佑林夕写的陈奕迅唱也是难听。我宁可去看欢乐合唱团。杜琪峰的实验作品,有一种诡异的后现代感和压抑感。职场PK Bitch多,相信你看了本片之后会想起你单位里的很多bitch。陈奕迅和张艾嘉接吻?不要这样,我要报警了好嘛
架空的空间给飞舞的摄像机让步,高悬的时钟是“天上一轮”。亦真亦幻,堪称商战版的《红楼梦》。
喜欢音乐的可以去看看。不过不能忍汤唯演的苏菲唱歌时候的表情,总觉得有点尴尬,苏菲最后被坑了去坐牢了,那个坑爹的男人唱歌还可以。整个电影看完后印象最深的台词是“我叫李想,李安的李,梦想的想”。。。人不能缺乏梦想。
暗黑的华丽啊 一点都不积极向上 but老有种TVB即视感 所长演技赞赞的
所有人的歌技都被eason碾压 恐怖又尴尬 2015/9/3@大地
我很奇怪陈奕迅在电影中的女人的选择,就如同他真实的生活一样。
2 形式新颖 喜欢舞台化的布景 歌难听到爆了
陈晓东?
鉴于我是一个歌舞片迷:1.音乐,输《如果爱》以及《天台》,在国内数不出什么音乐片歌舞片的情况下;2.剪辑,音乐片按照音乐剪辑!不是按台词!杜佬不拉片吗?3.表演,没有舞台功底的中国演员,别说边演戏边唱歌了,光是形体姿态就泄;一星给陈奕迅,他确实是合适的音乐剧演员,声音可以震慑住一切。
你告诉我这是什么破剧情破歌
难得有一部中国的音乐剧,虽然有不足但是我还是愿意给高分。音乐很好听,特别是天心饰演的这个角色音乐契合度很高。从职场入手抨击人性的贪婪、欲望的膨胀,一贯老杜的电影主题。尴尬点在有些演员的表演与歌剧的表演方式有些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