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演被迫拍除臭剂广告。
前妻劝制片找他当导演。
失败。
2.最终得到了电影。
郁郁不得志的导演。
他一开始拒绝见他们,后面同意了。
3.不懂市场调查。
4.前半段有点无聊。
5.为了自己而拍电影就像艺术性的自我抚慰23336.前任夫妻之间吵架。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死两个人说谈公事结果一直吵架。
公事私事无缝连接。
惹怒了前妻。
7.男主把自己演技很差的女朋友搞过来拍片。
结果他们得知她是女朋友。
8.哈哈哈哈导演和女朋友完全无法正常交流。
9.拍片前他忽然瞎了。
疯言疯语。
照样进片场(这里开始有意思了)10.一个记者过来记录拍片日记。
哈哈哈哈比喻导演在片场是个瞎子,被人操纵。
有点神经喜剧的意思。
很多台词。
11.通过记录的人来说片场的一些过度。
12.女主角脱衣服勾引他。
他看不见。
错位。
13.电影是一个爱妒忌的情妇。
14.和摄影师的翻译沟通。
摄影机放错了位置,就说“他是个天才,他的摄影方式简直不同寻常”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15.“李安还等着我拍戏呢!
可恶!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结果翻译被炒鱿鱼了我哈哈哈哈。
所以告诉了前妻。
16.记者忽然得知了这一切。
大boss就是豪尔得知真相。
就像寄生虫得知真相一样,弥天大谎。
17.哈哈哈哈后面不愧是好莱坞结局。
一个曾经有过辉煌时刻的导演,因前妻的举荐,而得以去参与一部大制作的电影,然而却患上了心理性失明。
经纪人不希望拍电影的事情因此作罢,鼓励沃尔假装是一个正常人,继续拍电影。
于是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情发生了,有名气的中国摄影师一直不明白导演要什么风格,很捉急;随行记录记者认为导演很神秘,让人难以捉摸,有想法,非常人也;演员们貌似都有了自信,无论怎么演,导演都说好好好非常好;当前妻艾丽发现沃尔失明后,帮他掩饰,甚至为了即将到来的与投资人的单独见面而排练。
男主也是很有意思。
他一直对前妻念念不忘,刚失明的时候特别手足无措惶惶不安;后来前妻帮助他时,便乐在其中,还借机光明正大的亲前妻。
终于,经过这一系列神操作,男主和前妻复合了,也打破了与儿子的僵局,重新建立起父子关系。
更好玩的是,胡乱拍的电影没有得到美国电影界的认可,却意外收获了法国电影界的青睐。
电影本身是讲拍好莱坞电影,故事的结局也是好莱坞式的happy ending。
有时候,人就是被自己限制了发展。
身边的爱人、孩子,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难以理解,试着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之处。
主人公也是在失去亲人、失去光明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前妻穿西服的飒爽、儿子内心深处的渴望之物。
结局确实挺好莱坞的哈哈哈哈哈,虽然有所预料,还是不得不说讽刺意味十足,从头到尾都非常滑稽,也算是蛮有特色的了。
过程中各类“游戏环节”的设置虽然不算多新鲜,但演绎起来还是很搞笑。
解开心结后重获视力的情节有些老套,儿子Tony的出现也有点突兀,可没有妨碍到结局的温情时刻。
尽管遭受非议,爱他的人还是很坚定站在他这一方来支持他。
“I think I never stop loving him”对应了开始的“I never stop loving her”,原来一整个故事都是关于爱。
真是一个话痨的神经质的疯子。
好喜欢女主的颜值身材和穿搭!
我发现当有目的性地去审视一部片子的时候……结果真的挺不一样的。
比如说我看完后也许会为这部电影贴一个“讽刺”的标签,然后追溯回人物、剧情本身,再去找出他们具有讽刺意味的点:经纪人是个唯利是图、不顾电影质量和导演名声的人,冒着失去所有的风险都强行要求瞎子导演上阵执导,对同行也没有多少同情心;制片老板是个精明的生意人,与爱人的相处的时间都是精打细算,例行聊天敷衍了事,轻易违约不是什么大不得了的事;同居的模特演员是个实打实的花瓶,话说她和那位试图上位的女主还挺迎合大众对好莱坞女星的刻板印象;翻译与摄影师的情节更是充满了乌龙……但我又觉得这么干有点不公平,单纯站在编剧的角度去看待角色有点太功利性了,那样就会局限于人物设置的目的、发出行为的功能……这样的话,大多数的角色失去了独立于主角和情节存在的机会,他们存在的本身根本不会被观众注意到,不就完全就是编剧的工具人了吗……这是不是某种作品的局限性?
困惑。
老头子的前妻嫁给了好莱坞影视大亨,在为一部新剧本寻找合适的导演时,她不顾众人反对力荐老头子,一方面是对他才华的认可,一方面也为了帮他摆脱当下不为人赏识的困境。
电影的拍摄过程中,老头子突然神经性失明,他的经纪人为了帮他保住这份工作,隐瞒电影公司老板和投资人,坚持让老头子完成了导演的工作。
电影没有意外的获得美国影评界的一致差评,却意外的在巴黎获得好评。
而老头子也重新抱的美人归,和前妻和好如初,共赴巴黎开始他们的新事业。
都是因为这个干巴瘦的小老头——伍迪艾伦我太喜欢老头的电影风格了,我觉得一切的缘由都是爵士乐、混乱的生活、乱七八糟的爱情以及影片中主人公自然流露出地对生活永不满足的得波得,这一切都能让我联想到自己的日常,无不充斥着戏剧性的变化。
你要知道我看电影时是多么的随意,当时我正在家里用空气炸锅烤苹果脆片,本来我是打算烤好了吃早餐用的,结果没想到烤了1个半小时都没有烤脆,我不得不打开电脑,把许久以前就下载在桌面上的《好莱坞式的结局》打开看,作为消遣,同时也预防自己耐性等到极限时,会把空气炸锅给砸了。
故事的开头一点都不吸引人,以至于我一边看一边鼓捣空气炸锅,忙着给苹果片来回翻面,没太在意电影在讲什么,直到瓦克斯曼的前妻在帮他争取导演工作的时候,我才弄明白一点剧情。
生活就是如此戏虐,当你步入中年之后,无论你之前的工作做得多出色、多卖力,你依然可能会面对失业,找不到适合工作的窘境。
瓦克斯曼显然是愿意接拍这部片子的,尽管他知道这样接活谈不上体面,但毕竟这样的大制作要比接拍杀虫剂广告要光鲜一些。
托前妻的关照,他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接下了这部片子,前面啰啰嗦嗦讲了半天,直到电影开拍,瓦克斯曼的突然失明,故事才算正式开始。
你不要觉得瓦克斯曼的突然失明是个无厘头的梗,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身体的确很容易感到不适,伍迪艾伦之所以能收获一票我这样的影迷,原因就是看似俗套的老梗,却被他拍得妙趣横生,我觉得这和伍迪艾伦的强项——极强的台词功力不无关系。
我个人认为伍迪艾伦是一个在台词上追求细枝末节的导演。
比起一些大制作,我更喜欢这样的文艺喜剧,搭配早餐、午餐、下午茶,那种绝非精美的家常便饭最为适合。
一个瞎导演依靠“完全不懂导演是干嘛的”翻译做配合,必然笑料百出,那些不专业的“眼睛”完全看不出影片录制过程中好赖,演员演的如何?
摄影机位是否合适?
等等,只能告诉瓦克斯曼这条拍的行,那条也行,瞎导演只能照单全收,浑水摸鱼。
你能从中感受到的是一个过气导演对于一份工作的渴望,是那种冒着电影可能报废、高额投资可能打水漂的风险,在片场兢兢业业的演戏,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生计,人生如此,说的不过如此。
这让我不得不想起,有剧照来我家借景拍戏的场景,我家站满了一屋子剧组的人,导演就坐在我的床上指挥着演员一遍一遍地拍着同一场戏,录音师还很热情的告诉我,不要出声,因为他能听到任何细微的声响。
伍迪艾伦活生生把他所经历的那些片场故事拍下来给我们看。
我相信这些场景大多都是他曾经经历过的,是从一个毛小伙子,对导演一无所知开始执导,直到有一天做成了专业。
盲人的状态,或许在描述他自己年轻时盲目瞎指挥时的样子罢了。
伍迪艾伦的电影,没有那种出奇的神作,只有贴近日常生活的小诙谐。
如果你也对伍迪艾伦的电影感兴趣,不妨找这部影片看看,伍迪艾伦就是那种不是所有人都会爱的导演,我相信这部电影如果是我老公看,他一定会在看的过程中睡着,但我却看得津津有味,并原谅了花了3个小时才给我烤好一顿早餐的空气炸锅。
影片最后我想推荐一本书,伍迪艾伦的《我心深处》,是我去阿那亚度假时在理想国书店里看到的一本伍迪艾伦的采访式回忆录。
书中记载着伍迪艾伦从事导演工作的点滴回忆,有别于很多企业家的自传,完全没有任何渲染成分,只有他对于电影,对于自己工作的个人看法。
等我看完再写写对于这本书的看法。
窥探了一下拍电影的过程,伍迪艾伦本身就是大导,拍电影的情节肯定很真实。
中国摄影师的普通话真是欧美电影里最标准的了,一句 妈的 振聋发聩。
天才的导演沦落到跟胸大无脑的女模特过日子,这俩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女模特相信伪科学的减肥训练营,矫揉造作的演技等等。
而导演疯疯癫癫的,有把电影视为信仰的激情,让我想起了巴比伦里把所有人都pushed to the limit的那些片场,电影把现场所有人都快逼疯了,收音员热死在隔间里,群演演了一遍又一遍,主角在不断的骂娘,一点响声都弄得被整个剧组问候老妈,然后留下了将军在透过远方战场卷起的漫天尘土的落日余晖下亲吻爱人的镜头。
(不得不说罗比真是很厉害的演员,她能把那种带有live to the fullest/there‘ no tomorrow特质的角色演的十分到位)导演和模特的关系也很扭曲,导演说过不可能娶她,女模特也并不关心导演,在得知导演和前妻复合的时候关心的只有她是不是会在电影里出演。
总感觉年纪大了之后的感情就是忍受,过大的生活压力让人没有办法在感情上投入精力去寻找下一个伴侣,一个人独自生活又会难以忍受,所以只能忍受。
我很诧异导演可以忍受这种感情,而且这种关系好像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总能在生活中听说或者电影里出现。
这也太可悲了吧。
伍迪艾伦的每部电影都有一个讽刺点,他总是借助电影来讽刺现实,无论是爱情,宗教,电影,性别歧视还是社会现象,而这也是我喜欢他的电影的原因之一。
当然他在这部电影里用戏谑滑稽的情节讽刺了好莱坞的电影制作过程,但是伍迪和女主的圆满结局又何尝不是伍迪对爱情的一种向往和期待呢,现实中坎坷的感情经历是否也让伍迪有许多问号呢,他的很多电影里其实都隐藏着他对爱情的探索和渴望。
最喜欢电影里的最后一句:也许,每个丈夫都应该瞎一段时间。
哈哈哈
《风流绅士》、《老虎百合》、《皇家赌场》连续的“可怕经历”让艾伦对于好莱坞影片拍摄和运作模式的失望:他不仅要应对摄制组施加的压力,而且明星也会不断纠缠并逼他做各种各样的事……完全是世俗的游戏。
于是,这部《好莱坞结局》成了艾伦贬斥好莱坞影业的阵地。
这也解释通了他为何从来不出席奥斯卡领奖典礼。
正如影片结局男主影片遭到美国评论界的狠批,但却得到法国人的大力赞扬,从此艾伦与好莱坞从此分道扬镳了。
在那个好莱坞商业片横扫电影市场的时代,艾伦这种尽匹夫之力抗娱乐之主流的行为真的是很刚了。
尽管公众对艾伦的作品褒贬不一,甚至吐槽他不考虑观众感受的拍摄方式是“艺术性的手淫”、“自恋狂”,艾伦则满不在乎地回应“我是一个典型的自恋狂”。
不管怎样,艾伦实现了影人自由的艺术梦想与精神诉求。
也正因为这样,在艾伦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始终对观众毫无保留地讲述世间的一切。
即便是对行业的不满与愤怒也敢于拿来作为创作的原始材料,转变成为:颠覆范式、娱乐道德、驳斥愚舆、挑战潮流、笑容疑惑泪水的真诚。
电影就是在映射Allen自己:一个不入好莱坞商业界的文艺导演。
他渴望心与心相抵的爱情。
片子里让我最感动的前妻对她的爱,但又不是盲目的爱;经纪人对他的体谅和照顾。
整片无厘头剧情上面充满了暖暖的温情。
其中达成工作协议的那晚和前妻十年后的单独会面,他一本正经的谈工作,谈着谈着忍不住埋怨前妻十年前的离开,满满的委屈不可思议歇斯底里,以至于前妻不得不结束了这次会面。
“我们两没有交流了?
但是我们还在做爱啊,做爱是最好的交流”搞笑死了。
但回头她又对他的不理智的行为闭口不提,这一个小细节就完全体现出前妻对他的理解,太暖了之后发生的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了。
伍迪访谈
随便一提,对我个人而言,我的所有电影中最令我震惊的是《好莱坞式结局》居然没有被观众看作一流、非凡的喜剧。
我很惊讶观众居然不接受这个故事。
我觉得这个点子非常有趣,我也十分巧妙地将它融入了电影之中。
我很滑稽,蒂亚·里欧尼表现也很出色。
我觉得这是一个简单、有趣、可行的点子,查理·卓别林、巴斯特·基顿、杰克·莱蒙和沃尔特·马修都能拍。
我认为无论是台词、表演、拍摄、笑料、场景,我都没有搞砸。
当我把电影放给第一批观众——电影编剧看时,他们说"这部电影简直太了不起了。
这是你最喜剧的电影之一。
"但随后的反响却不是这样。
我非常震惊。
不过,票房如何对我来说无关紧要,电影的投资不多,在世界范围内上映还是小赚了一笔。
这之所以是所有电影中令我最意外的是因为我通常都不喜欢我完成的作品,但是这一部我却很喜欢。
虽然我知道很多人不会认同,但在我所有的喜剧电影中,我还是把它排在前几位。
看不下去的碎碎念……不是每个神经质的小老头都讨喜 这个角色真的有点儿单一和让人厌烦
这老头太絮叨,太抱怨了
名副其實的“Hollywood ending”,不過WA永遠是值得一看的
虽然看名字就知道是happy ending,但没想到是如此ending,太幽默了,或许每位导演都该瞎一阵子。
设定挺有意思的,但是永远主角一个样子絮絮叨叨真的烦了
讽刺法国影评人还真给力,跟我想象的一样...
“演出不连贯 摄影失焦距 omg thanks to the french exist!!!”你这是讽刺谁呢?笑死我了啊哈哈哈 剧本太太太有趣 同样也探讨了父子关系 夫妻关系
是电影之外成就着电影。
rubbish
2.5,一出无伤大雅的恶作剧。
我发现好多见过比较漂亮的女演员老头都用过,真是个审美不错的色直男
One good thing about Wood Allen movie is its all talking from the beginning to end so the money on OST can be saved.
果然是好莱坞式结局,但是为什么要靠法国人来拯救?说实话,不好看,这个电影让我对伍迪艾伦的喜欢瞬间降低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电影我本来还说太长太贫太不可理喻,结果到最后彻底讽刺了法国人,我表示喜闻乐见+幸灾乐祸,马上推荐给了我的法国沙发客,哈哈哈哈哈,让我笑会儿!
哈哈!Allen的话痨轻喜剧,我以为没盲故意不对着听话者说话什么的会更好吧。。
director's dream
出现了两个中国人(一摄影师一翻译),还有调侃李安的说辞,不难推测,它应该和《卧虎藏龙》当时在北美遭热捧有关。另一种可能,则还可以联想到赵非,此前三部伍迪作品都是由他掌镜,而且其高明之处在于这种揶揄很难说清是讽刺还是致谢,就好比影片对好莱坞和法国的嘲讽,其实也可看成自嘲。
看Woody Allen学英语!不过这个电影和安妮霍尔啊,傻瓜入狱记啊比起来太投机取巧了。他表达了“我瞎了也能拍好莱坞电影”的自信,但也只是我看不起你但是也不能拿你如何。后期的我觉得还是看看爱在罗马,午夜巴黎之类的。
伍迪艾伦比较平庸的一部~中间和投资人见面那段还是乐毁了~
毫无诚意,不过那个中文翻译蛮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