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人生第一次

人生第一次,The Firsts in Life

主演:涂松岩,高亚麟,王耀庆,秦博,韩童生,郎月婷,辛柏青,王仁君,寇振海,张钧甯,许文广,阿云嘎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0

《人生第一次》剧照

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1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2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3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4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5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6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13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14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15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16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17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18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19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20

《人生第一次》剧情介绍

人生第一次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洞察人间凡事,体味人生百态。央视网系列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一次》旨在通过蹲守拍摄,观察不同人群在人生重要节点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上班、第一次走进军营,许多“第一次”串联起我们人生的重要节点,“初来乍到,请多关照”。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播客大追杀:好莱坞性丑闻录遗产侦探恋爱的那点事儿灵书妙探第六季茜宝最高通缉致命邂逅皮·影十英寸的英雄亲爱的朋友羊羔厨房第二季布查养鬼屋辉之季节七月与安生田园风光绿色马车沉重的心幽灵计划#解放雷肖恩撩妹大师26个特殊劫匪濑户的花嫁义魔偶奇谭8遗产玫瑰炒肉丝天堂马帮鹦鹉螺号天国牧民星际旅行:进取号第四季

《人生第一次》长篇影评

 1 ) 人生第一次

清晨的曙光还未降临尘世雏鹰启航之路却早已被照亮,伞兵是会飞翔的步兵奔跑是伞兵的立命之基在学会飞翔之前他们必须擅长奔跑奋力奔跑的双脚大步踏稳强军的漫漫征程你帮我扛枪,我推他一程那酸胀的双脚是凝聚团结的向心力是驰骋沙场的战斗力是军人使命的担当力人生第一次,这好像是真心话大冒险里的必备内容,初恋初吻,酒局上的常见根,每个成年人都说过得假话或者真话,事实上,人生处处都有第一次远远不止这些 真的可以让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找到相似点和同样的感触 强力安利!

 2 ) 碎碎念~

第一次有一首歌让我听一次哭一次,《推开世界的门》是长在我泪腺的歌。

看第一集生孩子才发现母亲的不易,生一次孩子至少算是过一次鬼门关吧。

但是第一次当妈妈,总是会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我也更能够理解和拥抱这些不够好的地方,也不会再过多苛求母亲对我自私的爱。

第三集让我感触最深。

因为我也做过几年的留守儿童,不过与他们不同的是我并没有那么想念和依赖爸爸妈妈。

我从小是由外公外婆带大的,我现在也很想念和爱他们。

有大人说我就是因为是外婆带大的所以内向,现在我想说内向并不是由谁带大决定,有很多因素,但我知道外婆的善良与勤劳对我影响巨大。

我被这一集中妹妹说的“我想要妈妈自私的爱,我以后想做一个自私的妈妈”击中了。

我从小就感觉爸爸妈妈更爱姐姐和弟弟,我是若有若无的。

小时候我做事情特别慢,然后那时候帮外婆干活(拖柴火),表姐干的比我多,外婆那个时候喜欢拿钱激励我们,干的多钱就多。

然后外婆在我和表姐面前给我少的钱,但是她后面偷偷地把我叫过去,塞给了我跟表姐一样多的钱,那个时候就是七八块钱嘛,小时候又喜欢吃辣条,所以对钱还是很渴望。

我想不是说懂事的孩子没糖吃,我在外婆那里既懂事又有糖吃!

后面的几集可能对我来说有些遥远,诸如结婚买房变老这些,可能以后看了会更加有感悟。

只是感慨于纪录片里面的情侣和夫妻怎么都这么深情。

不管是妻子眼瞎了坚持当妻子的眼睛,还是说妻子得了阿尔兹海默症之后即使抑郁症了还仍是把最阳光的一面展现给妻子。

我只能说是希望我以后的伴侣也能如此深情,如能遇到便是我的幸运,遇不到也是我的命运吧!

正如徐志摩所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对于亲密关系我是既有向往又害怕的hhhhh。

至于说人生这么多的第一次,哪能没有遗憾呢?

或许正是那些没有说出的话,没有做好的事情,才让遗憾本身充满重量,才能让要好好地去争取的决心更坚定!

希望我这一生能够“平淡却又意义”。

 3 ) 诗歌是与自我的对话

诗歌是对美的感受、生活的领悟、人生的理解。

虽然它不是高考必考项,但是它滋养心灵,且赋予生命一场美的历程。

世界上绝不会有完全一样的诗歌,因为感受不同,心境不同,际遇不同。

哪怕同一个作者,再也不会拥有同样的感受,所以此时此刻,感受滋养着我们,而诗歌是表达感受最好的媒介。

它比议论文优美简短,没有章法,没有优劣逻辑,只有内心与自我的对话。

没有心灵的滋养,就容易误入歧途;没有对生命的感受,就没有克服困苦的能量与勇气。

所以诗歌是什么呢?

1 我从云里看到了那条幽密的小径,远处青山含黛、枯蝶簌簌,暮归老人,赶着牛羊,满脸希望。

我的影子印在小路上,不再孤单、没有愁容,身边三两好友,可又有谁知道?

这条路的过往。

2 仲夏,她忽冷忽热,仿佛在和你赌气。

你希望炎热的时候,她下起了小雨。

她不是针对你,她只是在哭泣。

请原谅她偶尔的小情绪。

3 闭上眼睛的时候,我看到了绿色的风,它扶绿了山林树木,烫金了我的小牛,亲吻了家里的白墙,染黄了阿爹的苞谷,但,我不会把风变色的秘密告诉你。

4 我希望做一个理解孩子的爸爸妈妈,我希望让孩子成为一个开心快乐的人。

像火苗一样,快燃尽了,也要最后再灿烂一次。

5 十年后,我希望做一个自私的妈妈。

我会教我的孩子把自己的爱,留给自己的孩子。

6 十年后,我想做一个像大海一样的爸爸。

让儿女坐在我背上,像一条小船一样:有时对儿女吹一场台风,有时对儿女风平浪静,让他们知道,人生不是一直都是风平浪静的。

 4 ) 每集的中文和英文标题

第一集:出生The World at First Sight第二集:上学Joys and Tears of the Childhood第三集:长大Love,Sorrow and Dream in Poems第四集:当兵Parachuting Day第五集:上班Toward the Other Shore第六集:结婚Yes,I Do第七集:进城A Migrant Dream第八集:买房Owning a Home第九集:相守The Kitchen of Love第十集:退休Never Too Old第十一集:养老Hey Twilight第十二集:告别Please Remember Me

 5 ) 带你到草地上带你到篝火旁

#人生第一次 第三篇长大|我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长大B站上有一档央视拍的纪录片叫做:人生第一次。

从诞生开始书写,记录人生多个“第一次”的邂逅,医院、学校、军营……你在不同地方不同位置开启你新的篇章,它讲的,是人生这一首哲学诗。

这个概念真的特别好但,第一集就拍得很烂。

持续追踪生产前新爸爸妈妈的心理情绪,很干,恨不得直接把镜头怼到他们面前。

太过写实,写实到没有一点导演的安排,可能医院监控器都拍得比他好。

第二集的主人公是刚上学的孩子,小孩子身上的童言无忌活泼单纯真的很可爱。

初上幼儿园的哭闹大战也很真实,尤其是那个别人问他幼儿园老师怎么样,他说“都不错,都蛮凶的”的小柚子太可爱了。

而第三集,是我很喜欢的一集。

导演的镜头,想表达的主题,主人公和旁白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感动观众的完成体。

我太喜欢这个导演了,他能捕捉大自然的魅力和人的魅力,并且不会让两者产生分裂感。

他用充满诗意的镜头告诉我们:人是自然的孩子,大自然孕育诗歌。

第三集的镜头,聚焦在云南乡村,漭水中学的孩子身上,校长在学校开办了诗歌课。

在“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应试条件下,诗歌,有什么用?

“诗歌可能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可以改变一个人”这集长大,大概就讲的这个故事。

漭水中学的孩子有一半考不上高中,他们会留在漭水,成为漭水未来的主人。

诗歌于他们,有什么用?

诗歌不能让这些孩子的家从深山搬到镇上,却可以成为解锁情感的密码,成为描绘内心宇宙的画布,是诗歌让无声的瀑布奔腾起来,是诗歌把孩子带到草地上带到篝火旁,写出山会记得,星星会记得的成长乐章。

我开始觉得“这宇宙不可没有诗”比偷偷长大更适合当题目,后来觉得,这一集要讲的,就是诗歌给漭水中学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给这些在大山里沉默的大孩子打开了怎样的窗口。

太喜欢这一集的导演了,把一切都拍得美好,也一直都在主题上。

PS:这档纪录片的主题曲《推开世界的门》是我很喜欢的一首歌,它的格局很大,透露出哲学韵味。

我一直想它能放在什么地方呢?

这档节目很合适,因为人生就是一首哲学诗。

 6 ) 人生第一次

看了两集 出生和上学 作为一个女孩子 确实有点害怕生孩子 本来的那种恐惧是莫名的 就是你不知道这个事的具体 但就是怕 看了第一集后 这个怕变成了生动的怕 看到那么粗的针头戳进去 看到孕妈妈痛苦的表情 弱弱的呻吟 满头的大汗 沧桑的面庞 就是这种直面的“血淋淋”更有教育意义 不像单纯空洞的对话 人生初见 春和景明 话也是美的 但母亲承受的是真的难以想象第三集:成长 诗歌 山村 刚开始看到在这算是落后贫瘠的山村开诗歌必修课 我有些纳闷 不理解 我们一直接受的教育是 知识改变命运 觉得寒门的孩子更应该刻苦努力学习 不管是读书还是学习技术 不说实现阶级的跨越 起码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点 而诗歌更像是一种消遣休闲 但看到后面我好像明白些什么 山里的留守儿童 可能是性格的羞涩 也可能是家庭的苦难 父母的重担 他们不敢表达 不善表达 而诗歌就是他们舒缓的方式 也是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 校长很有智慧

 7 ) 养老:在生命列车进站之前

时间是洪水猛兽。

出生、上学、长大······猝不及防地,《人生第一次》已经从生命伊始加载到风烛暮年。

在人生的函数图上,由“第一次”勾勒的生命弧线一开始总是向上的,现在却也不得不以减速度的姿态缓慢挪向终点。

养老,是人生的最后一条道路了。

这段路要怎么走?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

戴华奶奶,79岁,决定去养老院,这是她对自己生活的安排。

再去做一次头发,再去小区合唱队做一次指挥,在去养老院之前,戴华奶奶用微小而郑重的仪式来温习告别。

行李打包好后,她舍不得立即离开。

离开家的这一步向来艰难。

还记得在《上学》一期中,年幼的孩子舍不得离家去学校,于是会嚎啕大哭。

如今,年迈的老人舍不得离家,却只会沉默着辗转。

在已经光滑润泽的老藤椅上再坐半刻,在老家具前伫立抚摸,然后终于下定决心站起来,关灯退场。

王意仁爷爷,86岁,选择了一个人在家养老。

他似乎并不觉得孤独,因为房子里有老伴儿的味道。

煮面吃时,他说做梦梦到去给老伴儿买烤鸭。

聊着房子,想起老伴儿一手装修完,只享受了三年,嗔怪着:“说走就走。

”翻翻相册,向摄制组炫耀:“她胆子大得很,不怕死,穿着裙子跳降落伞。

”说着说着,嘴角就勾起来。

曾经我们幸遇良人,把信誓旦旦的爱情变成朝朝暮暮的陪伴。

而现在,转眼就到了斯人已逝,往事历历的境地。

人对离别的共情往往最强,生死离别尤甚。

从苏东坡悼念王弗的“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到归有光含泪写下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深情而专一的情感总是动人。

清明祭奠,王意仁把重要的事说给妻子听:“你的孙子也要结婚了,外孙也有自己的女儿了,你是太外婆了。

”曾经浴血沙场的男儿,有钢铁般的意志,内心也有着绕指的柔情。

他久久伫立,仿佛在说:“我们都很好,只是想你。

老迈之年,犹如拄杖蹒跚的夜晚,但在戴华奶奶和王意仁爷爷的身上,我们好像并没有看到太多终点来临的慌张感。

戴华奶奶离开家时,卸载了许多东西,选择再走一段新路,王意仁爷爷珍藏着过往的记忆,年复一年,怀念爱人,怀念从前。

无论哪一种选择,都呈现出平实的感受和从容的态度。

在养老之年,回首往事,也许会想起第一次当兵跳伞时,血气上涌的年少轻狂;也许会想起第一次遇到心仪的对方时,能够勇敢地上前,不曾怯懦错过;也许会想起第一次为人父母时,那种眼含热泪的生命喜悦;也许会想起第一次面对病痛考验时,伴侣相守的矢志不渝····当每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我们都竭尽全力不留遗憾,那即使走到暮年,又还有什么好慌张的呢?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老爷爷害怕死去,老伴儿柔声安慰:“那就要长寿哦。

孩子都长大了,我们只要享受就行了。

去担心,痛苦也没有什么意思。

你一直努力到现在。

以后只要一直享受就可以了。

”享受就是赚到呀!

作为观众的我,正走到人生的半途,在看到已经走过的《出生》、《上学》、《长大》,就像是在看曾经的自己。

在看到《相守》、《养老》等未曾经历的情节,就像是在预习人生的功课。

面对人生,我们每个人都是第一次,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在每一个《人生第一次》的故事里,都可以看见别人,也可以发现自己。

希望未来终会走向下一个节点自己,不至慌张,能多从容。

 8 ) 推开世界的门

1.出生。

人生初见,春和景明。

2.上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童年,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3.长大。

诗歌可能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但它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

学了诗歌的孩子不会去砸玻璃。

4.当兵。

男孩成长为男人。

人类最强大的武器,不是核武器,而是豁出一切的勇气。

5.上班。

人间百态下的特殊人群。

他们只是被上帝啃过一口的苹果,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有尊严地活着。

6.结婚。

执子之手,余生共度。

在迟暮之年,当你回首婚姻的时候,你会发现当初信誓旦旦的爱情,已变成现在朝朝暮暮的陪伴。

7.进城。

一趟开往梦想的火车,一艘承载未来的大船。

8.买房。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9.相守。

人生无常,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与家人一起平平安安地吃顿饭。

10.退休。

步入老年,青春依旧。

舞蹈、诗词与歌声。

那忙忙碌碌的一生,那藏在心里的遗憾,终于可以一一实现。

但愿,人长久。

11.养老。

每天都是生命中最年轻的一天。

那一生的回顾,分外动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2.告别。

生的对立面,或许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当你老到忘了世界,用什么来爱你。

人生,有且只有一次。

青年已过半,回首过往,阵阵暖意;放眼将来,皆是预习。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希望到那最终的一天,我也能坦然从容如片中巢老一样掷地有声地说出:“我这一生,平淡而有意义。

 9 ) 豆瓣9.1,近期最解压的国产新片,看得人又哭又笑

人生百味,世事难料。

春节不像春节,父母至亲相隔异地不能相见,被迫放假在家却每日煎熬度日; 甚至还有的人,在这个本该欢乐祥和的时节,第一次面对生离死别…… 这一切,没有人愿意预想到。

但人生不该只有疾病与死亡,还有着新生与希望。

正是那些弥足珍贵的“第一次”,串联起了我们人生的重要节点: 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上班、第一次走进军营、第一次学会长大、第一次为人父母…… 让我们暂时抛开那些烦恼和忧虑,回到人生开始的瞬间。

今天要推荐这部国产新片,讲的都是人生的每个珍贵的“第一次”——人生第一次导演: 于颖 / 施筱青 主演: 涂松岩 / 高亚麟 / 王耀庆 / 韩童生 / 辛柏青 / 郎月婷 / 张钧甯 / 寇振海 首播: 2020-01-15(中国大陆) 集数: 12单集片长: 32分钟

豆瓣9.1,央视网、上海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联合出品。

导演秦博,代表作有9.6分的《人间世》。

普通、真实、直击心灵,是它们最为打动人的共通点。

但与残酷、扎心的《人间世》不同,《人生第一次》里更多了一些温暖和欢笑。

片中分别截取了万千普通中国人,一生中12个普通的“第一次”: 从出生、上学、入伍、打工、就业; 到结婚、买房、退休、生病、养老; 以及死亡。

这些“第一次”所串联的,正是每一个普通人平凡而又璀璨的一生。

1、「出生」谁都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他们也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

紧张、激动、忐忑不安,等待生命到来的父母们总是那么的小心翼翼。

而在孩子们到来之前,最先需要克服痛苦的,是怀胎十月的母亲。

曾经有一位孕妇感慨道,“没有生过人,还谈什么人生。

假如说人生中有10分的痛苦必须学着去承受,那么生孩子起码要占5分。

那么,分娩阵痛到底有多痛呢?

妈妈们疼到呼吸困难,痛哭流涕,抓紧床头,用手锤墙都无法分散这种疼痛。

就连只是短暂体验阵痛的爸爸们,也痛得受不了,直喊停。

这种疼痛,就像有人要从你鼻孔里挤出一个西瓜,或者有人用尖头皮鞋不停踢你肚子。

即便在现在,无痛分娩技术已越来越普及,但也不代表着妈妈们可以毫无痛感的生下孩子。

产妇们依然要等待长时间的规律宫缩,直到宫口开到二指,才能够接受麻醉注射。

已经是第二胎的吴丽辉,却依然没能忍住这番疼痛,早就大声喊着想要快点打无痛。

而这一针“无痛”,也是人生中最痛的一针。

穿刺针穿过产妇腰部的脊椎孔,将一根细小的导管导入硬膜外腔。

对于产妇来说,这一针再疼,也是给即将要疼到昏厥的自己,一剂最有力的解药。

正式进入分娩流程之后,还有更大的难关在前面等着妈妈们。

顺产,也就是自然分娩。

产妇需要借助宫缩的力量,把一切力气往下使,将孩子分娩出体外。

妈妈们铆足了力,把脸憋得通红,甚至还有的妈妈出现累到虚脱的现象。

产房里会准备着功能饮料和巧克力,给完成分娩的妈妈补充体力。

更重要的是,亲人陪伴在身边,为妈妈们加油打气。

当熬过所有的疼痛,花光毕生的力气,看见孩子的模样,听见清脆的啼哭声时,泪水总会不争气地留下来。

“孩子使劲哭,爸妈使劲笑”。

这是父母与孩子,人生第一次的会面。

希望能够有一儿一女的吴丽辉,在看到女儿的一瞬间,边笑边哭了。

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妇,都能够第一时间与爱人分享喜悦。

第一次当妈妈的周婷,在进入产房十几个小时后,依然没有什么进展。

她的爱人焦急地在产房外四处踱步,时不时地呼叫医生,迫切地想了解爱人的情况。

由于时间过长、催产素作用下宝宝胎心下降,医生向周婷提出了转剖宫产的建议。

为了宝宝的安全,原本一心希望顺产的周婷,接受了剖宫产的建议。

宝宝很健康,妈妈也很安全,但在产房外一直苦守着的爸爸,却哭了。

第一次抱起宝宝的爸爸,脸上洋溢着淡淡的微笑。

原来,第一次与孩子的亲密接触,是让人如此悸动。

怀有双胞胎的向爽,时刻都在期待着孩子的到来。

但由于自己患有先天性心脏主动脉掰二叶畸形,期待的同时也充满着无限的担忧。

她要先进行一次心脏外科手术,由于孕期不到28周,孩子暂时还不能进行剖宫产。

一旦出现危险,孩子的死亡率高达30%,孕妇的胎盘要剥离,会出现大面积出血,可能连子宫都保不住。

幸运的是,母子平安,手术很顺利的完成了。

一个月之后,向爽的双胞胎顺利出生了。

向爽的爱人不断地在走廊来回踱步,压抑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我下辈子不干别的了,就守着他们三个人过,还能干什么呢?

第一次为人子女、为人父母,我们都需要彼此体谅。

所有的孩子,都是从蹒跚学步到牙牙学语,从什么也不会到独立成人。

所有的父母,也是从手忙脚乱到养儿育女,从桀骜不驯到温暖柔情。

不管是成长还是养育,都是生而为人,一场温暖又感动的人生修行。

2、「离别」对于孩子而言,人生最重要的第一门课,不是学说话、学走路、学吃饭,而是学会离别。

离别的第一步,从踏进幼儿园开始。

每年的9月,全国各地的幼儿园里总是会有震耳欲聋的哭声。

不管在哪里,都集体上演着一出“妈妈不要离开我”的绝顶苦情大戏。

数不清的孩子哭着、喊着、嘶哑着,甚至扯着妈妈的衣角、在地上打滚,一切就只为了把妈妈留在身边。

对于年纪尚幼的孩子们来说,学会与妈妈分离,是出生以来再难不过的人生第一课。

而在角落里看着大哭不止的孩子、偷偷抹泪的父母们,更是怎么都学不会离开自己的孩子。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这种相依相靠,是怎样都无法割舍的。

他们也都是第一次,要学会克服离别,变得“勇敢”。

回想起第一次与爸妈在幼儿园分离的时候,孩子们的表情显得严肃又可爱。

为什么这么坚强?

因为长大了。

爸爸送你到幼儿园,你千万不能哭。

你就大步地不要家长陪,你就大步地往幼儿园里面走,这就是勇敢。

你睡觉的时候会不会想妈妈呀?

会的,我放在心里想妈妈。

当孩子们渐渐成长,学会与父母离别之后,他们也将从幼儿园迈入小学。

小学的门口,不再有幼儿园门口的哭闹,更多的是父母站在门口关切而又期盼的眼神。

迈入小学之后,大多数的父母都会开始给孩子规划未来。

不仅要完成作业、考的好成绩,越来越多的父母给孩子安排了“第二课程”。

刚上小学一年级的郭雨晴,除了要完成作业之外,还要在妈妈的监督下弹钢琴。

幼儿园时期那种对父母的依赖,全都挥之散去了。

仅剩的,只有“不喜欢爸妈”、“他们真的很烦”、“把我搞得快要疯掉了”。

或许要过了很多年之后,郭雨晴才会像逼迫自己学钢琴的妈妈一样:我现在觉得,我妈小时候为什么不把我逼得再好一点。

如果再弹得好一点,或许我现在可以既有一技之长了。

还有一群孩子,他们并没有那么幸运的过渡期。

从很小的时候,与父母分别,似乎是一出生就要学会接受的现实。

他们被叫做“留守儿童”。

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在偏远的农村生活着,父母为了让孩子读得起书、家里能过得好一些,都纷纷选择北上南下打工,养活一大家子。

唯一在家陪伴孩子们的,只有年迈的老人。

离别这件事,早就成为了他们心里一道永远过不去的坎。

说不出来,但却又苦在心底。

唯有通过诗歌课,这样抽象的表达方式,孩子们心中对于离别的无奈与思念,才能喷涌而出。

我想做一个像大海一样的爸爸。

我会教我的孩子,把自己的爱留给自己的孩子。

而我,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长大。

人生在世,便是不断地在迎接,同样也在离别。

第一次学会离别,我们哭着去接受;而当真正的离别到来,或许我们才能笑着面对。

漫漫长路,还有许多的“第一次”在见证我们成长的轨迹。

当孩子们被问到,“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医生、老师、消防员、军人、白领……回答五花八门。

他们的眼里,都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闪烁着点点星光。

这样的美好,大概也只有当长大成人、为人父母、头发花白时,再度回看那些珍重却又有些模糊的“第一次”,才会察觉到得到吧。

“人生初见,春和景明,往后余生,波澜不惊。

*本文作者:阿呆

 10 ) 人生第一次

第一集 双胞胎男孩:春和景明。

他们的妈妈向爽,两个月经历了两次手术。

真是波澜不惊啊!

泪目!

生死之交的母女母子,我很感激我妈妈,但我却不想成为妈妈。

第二集 上学 。

不想当妈的人看着无感啊!

家长送幼儿园门口有什么好哭的呢!

以后多的是离别的场景。

第三集 长大 写诗的孩子,为什么会想象十年后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爸妈呢?

为什么不是先成为自己吗?

写诗吧,可以寄托自己的情感,渴望爱的孩子啊!

希望你们终会有人爱,有爱人,人有爱。

第四集 当兵 弹幕都说当兵后悔三五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但更觉得当兵的日子是成年人的童年。

感触还是很多的。

可惜,我大学的时候没有勇敢地去当兵。

第五集 上班 很多普通人上班如上坟,那么残疾人呢。

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总有人努力活着。

可是我有那么多次不想活了。

我的胳膊腿都好,活得还没有他们坚强。

《人生第一次》短评

太短了,短短三十分钟并没有把一个系列的内容拍的足够深入,都是一些浮于表面的所谓的感动,而且只呈现了完美的好的一面,不太让人信服

2分钟前
  • FML
  • 还行

对这部纪录片的印象和疫情开端的记忆都是连在一起的,几位老师的旁白叙述也让人印象深刻。

4分钟前
  • 还行

特别好,尤其是特别篇看到了大家的现状,喜欢这种动态的纪录片。对个人来讲完全是鼓励生育、重拾人生信念的片子。巢晖说第十二集是痛苦的感动,我觉得虽然痛苦,但看完还是会让人认为活着很值得,痛苦也值得。

6分钟前
  • 有海时
  • 力荐

propaganda

11分钟前
  • 辛克莱尔
  • 很差

留守儿童学诗歌,残疾青年做阿里云客服,这两集令人印象深刻,离自己较远的人生第一次更让人动容

16分钟前
  • 猫日尧
  • 力荐

感觉不像是纪录片,像是精心设计过的剧本,故意让人看到美好的一面。所以美好的事物被拍得温情缱绻,悲伤和痛苦又被诗意化,不肯面对真正不美好的一面,大概是这类纪录片的通病。

21分钟前
  • momo
  • 较差

分数太虚高了,很不喜欢这种道德绑架的感觉。从第一集开始就把女性物化成生孩子的机器,第三集让12岁的孩子们去想象他们10年后当上爸爸妈妈会是什么样子?!拜托,它真的有在尊重每一个不同个体成长的差异性了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轨迹,为什么要告诉这些十岁的孩子他们以后必须也要结婚生孩子…真的很讨厌这个纪录片。观看舒适性极差…希望以后的社会可以多一些包容性,少一点说教口吻,可以更加自由的去接洽不同的人,真正去关怀每一个独立的人格

26分钟前
  • 八分饱
  • 很差

真诚真实是纪录片的第一要素,它完美的做到了。也许因在网络上播放吧,看到很多不曾在电视中能看到的,就是这些地方构成了这部片的真情实感。也许我不能体验所有人的第一次,却能在此见证他们的第一次也很欣喜感动的。每当片尾《推开世界的门》响起心中总思绪万千

30分钟前
  • oh la la
  • 力荐

当兵>上班>出生>长大>上学,第六集开始一泻千里,最后三集才收回来一点。

35分钟前
  • Clingfilm Man
  • 还行

虽然真实,但感觉还是太轻飘了一点,少了一点点更深度的思考

38分钟前
  • 潛微
  • 还行

第一集 出生尽管之前看过《人间世》和《生门》,里面都有生孩子的部分,这次看还是像第一次看一样。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止痛针打在肚脐眼上,针好长也很粗,捂住眼睛,不敢看,感觉好疼。(产妇在疼了2个小时后才打的,她一直喊疼,我觉得真不容易。无痛分娩还是痛啊!)妈妈真伟大啊!女人生孩子真的就是从鬼门关走一趟,古人诚不欺我。

40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这么好的题材拍的这么烂

45分钟前
  • 阿托莫斯
  • 较差

第五集,看的自己无地自容……以后对客服好点吧……整季看下来,有唏嘘有感动,很喜欢其中几集,第五集却是震撼,想知道火灾之后那个大叔好点了嘛……匆匆走过一生,能平淡一生的,都是人生赢家……

48分钟前
  • fish
  • 力荐

中规中矩,按照出生→养老的人生顺序记录生老病死的循环往复。分明看到结婚当天的过分美好也会伴随婚后生活的支离破碎,分明看到那位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奶奶拒绝老伴的亲吻,而老伴一直要奶奶说他是个好人。纪录片里的美好让人感叹,而生活只有变幻无穷,起伏跌宕,沉重,繁复…

51分钟前
  • Ирина
  • 推荐

人生初见 春和景明

52分钟前
  • 宇宙中心的可爱
  • 力荐

镜头,脚本,音乐,旁白,逻辑,太老派了,又懒又硬,看着太难受了,就像和你特别不喜欢的人相处了几个小时一样。感觉是一群难相处的大龄叔叔拍的,油哈味特别强。

57分钟前
  • 石语墨
  • 很差

人生初见 春和景明

59分钟前
  • 每天都要取名字
  • 推荐

看了第一集,一位父亲在得知心脏病妻子和双胞胎孩子平安后跑到角落背着人哭,摄影师非要追着去拍正面大特写,那位父亲连着转了几次身,可还是逃不开摄影师的追逐。。。什么时候中国的纪录片制作者们能学会运用多样的镜头语言,知道蒙太奇的感染力,不是只有正面直给的镜头才是好镜头啊。。。

60分钟前
  • TM1001
  • 还行

愿他们、我们一生平淡而有意义

1小时前
  • 今天小熊不吃糖
  • 力荐

越来越差了

1小时前
  • kokomi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