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Ed Herzog
主演:耶夫·威尔布什,Alli Neumann,Jan Krauter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21
简介:1961年8月13日,在从慕尼黑开往东柏林的火车上,乘客在路上得知,东德将被新的柏林墙封闭。乘客们有3个半小时的时间来决定,是一直坐火车到东柏林,还是留在西德。详细 >
东西德分割题材很多,本片所选取角度很不错,但是电视电影效果一般。在柏林墙的阴影下,最后一列火车的末站很近,也很遥远,旅客今后的未知旅途很明朗,也很迷茫。一对对恋人,朋友,亲情,在此时此刻为今后二十多年的人生做抉择,直视他们的内心,一切温馨欢快的场景都建立在孤独之上。
1961年8月13日,一列从慕尼黑开往东柏林的火车🚞,一个人生的抉择败摆在了列车乘客年前,不但决定了他们自己的命运,而且决定了他们子孙的命运……因为就在这一天,那栋墙垒起来了,从此将德国柏林隔开成了东西柏林,而且一隔就是28年……
20210815想看
很好的切入点
1961年8月13日,在从慕尼黑开往东柏林的火车上,乘客在路上得知,东德将被新的柏林墙封闭。乘客们有3个半小时的时间来决定,是一直坐火车到东柏林,还是留在西德。
《3个半小时》一列慕尼黑开往柏林的列车,决定一生命运的3个半小时,一道不会有正确答案的选择题。问题也很明显,人物的目的性太强了,好像大家之前都知道了柏林墙要修建一样,表演出来的纠结未免太功利了。这么多人物故事都是匆匆的来匆匆的选择,直奔主题这个导演的表达欲太强烈了,而讲故事的能力太弱了,缺乏那种润物细无声的能力。
故事太好了,无数次流泪。天哪,天哪,自由要付出多大代价,理想要付出多大代价,爱要付出多大代价。
胜利方事后替战败方讲述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既虚伪又虚假,这才是真正的专制和暴政。别的不说,就那对分离的夫妻,男的设计的飞机样机都坠毁了,然后那自由世界的大公司还敢聘他当飞机设计师,还总工程师,这种幻想故事也有人信,还感动了……
一堵墙存在28年,影响几代人千千万万个家庭,无数人的命运为之改变。什么主义我想都可以,原则是必须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个好日子一定是人民认为的不是它认为的。而事实证明,人民也会用脚投票。在短短几十分钟内作出选择无疑是艰难的,而又影响一生甚至下一代人,希望我们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然而人生就是无数个选择题,总要做出取舍。当下的环境又何尝不是呢?令人欣慰的是乐队成员最终都做出正确选择团聚在一起,这是年轻人的希望啊。今天在看到墨西哥走线新闻后再看这部电影意味深长……也许电影中的历史从未消失只是转移了。
很好的一个题材却没有拍好,里面人物很多故事线也多但一个也没有把握住,人物性格流于表面,故事内容也不痛不痒,虽然足够写实,但叙事太弱,非常可惜。
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但就是让人静静地看下去了。那辆火车,不由让我想起了《卡桑德拉大桥》里的火车,心里一直在默念:快跳,快跳车!幸运的是被墙分离的家庭每年居然还能在国外相聚两次,而被海峡阻隔的亲人大多都十年生死两茫茫了。
很应景啊,润还是不润是个综合性考题...
“在那边,人们天天为了生计苦苦挣扎。在我们这边,一个面包只要10芬尼,一套三室的房子只要70马克。我称这为自由。”“Marlis,正是这些东西把我们困住了。”
在短短三个半小时里选择未来的住址 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 选择见或见不到最亲的家人朋友…很多很细腻的镜头 乐队演唱的很好听的音乐 女列车员毅然决然地下车 对妹妹说“以后还可以去波兰 捷克 或者月球上见面”的哥哥…总之是共情到了
分不高,剧好看。老太太看似决绝地抱着骨灰罐下车了,想去看西德的儿子,怕死之前再也看不到了。想想放不下老头子,又折返回来,谁料老头子已驾鹤西去。又红又专一心只想开火车的女司机,在火车开到边境线时,出人意料弃车走了。明知教练给自己吃伤害身体的禁药,可是啊,金牌就在眼前招手,义无反顾地回往东德。如果是你,火车还有三个半小时就要从西德到东德,墙已筑起,你怎么选?
一堵柏林墙 墙抵挡了未知与思念 不曾有人轻易翻越 在列车上的时间 足够一个人从思考 做决定 到最后下决定 无论时间长短 你都要做出选择 或走或留或早或晚 都是最后的执念
聪明从来都是把事情归纳得更简单
歌曲很好听
一堵墙可以让亲人天各一方,缺封不住追求自由的心
开了上帝视角的观众大概一万次想摇醒那些仍然想回东德的人们,然而对车上的人来说,却是最艰难的决定。亲人朋友爱人,甚至是去年刚翻新的厨房,都是难以割舍的理由。更何况那些“站对了”的人,生活在西德未必会更好。当时的人肯定预想不到,一堵墙分隔了两边多少年。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东西德分割题材很多,本片所选取角度很不错,但是电视电影效果一般。在柏林墙的阴影下,最后一列火车的末站很近,也很遥远,旅客今后的未知旅途很明朗,也很迷茫。一对对恋人,朋友,亲情,在此时此刻为今后二十多年的人生做抉择,直视他们的内心,一切温馨欢快的场景都建立在孤独之上。
1961年8月13日,一列从慕尼黑开往东柏林的火车🚞,一个人生的抉择败摆在了列车乘客年前,不但决定了他们自己的命运,而且决定了他们子孙的命运……因为就在这一天,那栋墙垒起来了,从此将德国柏林隔开成了东西柏林,而且一隔就是28年……
20210815想看
很好的切入点
1961年8月13日,在从慕尼黑开往东柏林的火车上,乘客在路上得知,东德将被新的柏林墙封闭。乘客们有3个半小时的时间来决定,是一直坐火车到东柏林,还是留在西德。
《3个半小时》一列慕尼黑开往柏林的列车,决定一生命运的3个半小时,一道不会有正确答案的选择题。问题也很明显,人物的目的性太强了,好像大家之前都知道了柏林墙要修建一样,表演出来的纠结未免太功利了。这么多人物故事都是匆匆的来匆匆的选择,直奔主题这个导演的表达欲太强烈了,而讲故事的能力太弱了,缺乏那种润物细无声的能力。
故事太好了,无数次流泪。天哪,天哪,自由要付出多大代价,理想要付出多大代价,爱要付出多大代价。
胜利方事后替战败方讲述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既虚伪又虚假,这才是真正的专制和暴政。别的不说,就那对分离的夫妻,男的设计的飞机样机都坠毁了,然后那自由世界的大公司还敢聘他当飞机设计师,还总工程师,这种幻想故事也有人信,还感动了……
一堵墙存在28年,影响几代人千千万万个家庭,无数人的命运为之改变。什么主义我想都可以,原则是必须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个好日子一定是人民认为的不是它认为的。而事实证明,人民也会用脚投票。在短短几十分钟内作出选择无疑是艰难的,而又影响一生甚至下一代人,希望我们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然而人生就是无数个选择题,总要做出取舍。当下的环境又何尝不是呢?令人欣慰的是乐队成员最终都做出正确选择团聚在一起,这是年轻人的希望啊。今天在看到墨西哥走线新闻后再看这部电影意味深长……也许电影中的历史从未消失只是转移了。
很好的一个题材却没有拍好,里面人物很多故事线也多但一个也没有把握住,人物性格流于表面,故事内容也不痛不痒,虽然足够写实,但叙事太弱,非常可惜。
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但就是让人静静地看下去了。那辆火车,不由让我想起了《卡桑德拉大桥》里的火车,心里一直在默念:快跳,快跳车!幸运的是被墙分离的家庭每年居然还能在国外相聚两次,而被海峡阻隔的亲人大多都十年生死两茫茫了。
很应景啊,润还是不润是个综合性考题...
“在那边,人们天天为了生计苦苦挣扎。在我们这边,一个面包只要10芬尼,一套三室的房子只要70马克。我称这为自由。”“Marlis,正是这些东西把我们困住了。”
在短短三个半小时里选择未来的住址 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 选择见或见不到最亲的家人朋友…很多很细腻的镜头 乐队演唱的很好听的音乐 女列车员毅然决然地下车 对妹妹说“以后还可以去波兰 捷克 或者月球上见面”的哥哥…总之是共情到了
分不高,剧好看。老太太看似决绝地抱着骨灰罐下车了,想去看西德的儿子,怕死之前再也看不到了。想想放不下老头子,又折返回来,谁料老头子已驾鹤西去。又红又专一心只想开火车的女司机,在火车开到边境线时,出人意料弃车走了。明知教练给自己吃伤害身体的禁药,可是啊,金牌就在眼前招手,义无反顾地回往东德。如果是你,火车还有三个半小时就要从西德到东德,墙已筑起,你怎么选?
一堵柏林墙 墙抵挡了未知与思念 不曾有人轻易翻越 在列车上的时间 足够一个人从思考 做决定 到最后下决定 无论时间长短 你都要做出选择 或走或留或早或晚 都是最后的执念
聪明从来都是把事情归纳得更简单
歌曲很好听
一堵墙可以让亲人天各一方,缺封不住追求自由的心
开了上帝视角的观众大概一万次想摇醒那些仍然想回东德的人们,然而对车上的人来说,却是最艰难的决定。亲人朋友爱人,甚至是去年刚翻新的厨房,都是难以割舍的理由。更何况那些“站对了”的人,生活在西德未必会更好。当时的人肯定预想不到,一堵墙分隔了两边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