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打开爱奇艺 居然看到了这部正在影院上映的电影 出于好奇我点了进去 …内容也就不说了 我是奔着孔垂楠去的 整体剧情是想都想到了的狗血剧情 老师和女学生搞暧昧 文弱书生出于胆小不敢表达内心世界 有钱富二代花钱找罪受最后看清世间真爱 最后被真爱打败 网瘾少年错过比赛最后明棋妙被某个冠军看好资助上大学?
好了就是想告诉你们 不用去电影院了 估计也没人看了 而且爱奇艺是免费的 谢谢
作为初男性喜剧来看的话,还是有些小精彩的,有人说三观不正,我只能说这些人的青春期太伟光正了。
本片很明显是以男性视角来诠释20岁左右的青春嘛,但我觉得这个时代这个年龄男女都一样,谁没对学长学姐有过莫名的好感?
谁没沉迷过游戏幻想打职业电竞?
谁没个富二代的同学在你身边灯红酒绿?
谁没个你不喜欢却喜欢你的妹子哥们?
谁没见过和老师勾搭有猫腻的同学?
谁没有过异性间乱七八糟的非分之想?
我个人认为电影中的种种桥段是很写实的,至少我感同身受,与其说电影三观不正,倒不如好好讨论一下现在的年轻人是肿么了?!
校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如果你还在认为这个年龄就该圣洁纯真只读书学习那就真的太旧社会了,现在的年轻人学习以外就是K歌恋爱喝酒游戏,当然也有这些什么都不沾不碰的,但往往被认为是不合群的。
所以,时代在变化,校园的概念也该更新一下了,然后各方面都做出相应的调整才是。
不然20岁成年了又怎样,还不是依旧慌张一样迷茫。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部电影确实有不可逃避的问题,片头毫无意义、片尾刻意煽情,可以理解青春片都想在结局或主题上立个flag来做升华,但是无头无尾的电影让人看着还是有点难受,即便中间部分集中了不少精彩故事。
我觉得吧,相比韩版《二十》来说,这部电影不足之处确实很多,光是男主女主男配女配的颜值就拉开了一大截差距,但本片唯一可圈可点之处就在于接地气吧,毕竟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帅哥靓妹,基本上都是猥琐发育还有一点点浪。
近几年国产青春片已经让我对自己的青春产生了严重怀疑,仿佛没有堕胎的爱情不算爱情,没有割腕的叛逆不算叛逆,不在车祸和急救室走上几回,都不算有过的青春。
看着电影里主角们锦衣华服风光无限,我们可以十分笃定的得出结论:那不是我们的青春。
在国产青春片接二连三的打击下,我实在不愿意再为同类型影片走进电影院。
坐在位子上看别人痛哭流涕,自己却丝毫找不到共情之处,何必呢?
奈何此次架不住朋友再三邀请,硬着头皮出席电影《二十岁》的首映礼。
不得不说,在青春片接连出现口碑失利的局面下,还是有真正走心的创作者极力挽尊。
基于此才有好看的青春片出现,比如斩获大奖的《七月与安生》,比如口碑出众的《闪光少女》,比如这部我本来不抱期待的《二十岁》。
电影《二十岁》翻拍自由李秉宪编剧导演的韩国电影《二十》,原版并没有受到太多国内观众的关注,口碑也一般。
这次国内的版本导演是青春片创收大户刘畅,之前由他执导的网剧《最好的我们》在豆瓣获得8.8的高分,是国产青春剧的佼佼者。
大概基于之前获得高口碑肯定的信心,刘畅勇敢的翻拍了一个并不是那么热门的韩国片,并在原版的基础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
青春是什么样子的?
电影《二十岁》给出了一个不同以往的答案。
电影《二十岁》讲述了三个出生于不同家庭、性格迥异的少年,在一场高考结束后开始了他们二十岁的生活。
刘达是一名标准的富二代,学习成绩差、挥霍手中的金钱一心奔向声色犬马;符号作为单亲家庭的独生子,梦想是做一名职业电竞选手,渴望实现梦想改变家庭困境;林一木作为一个普通家庭的普通少年,成绩一般、长相一般、人生轨迹没有大起大落,遵循着正常人的生命曲线。
电影没有动辄躺到太平间的激烈,没有狗血夸张的桥段,只是用视听语言去还原普罗大众的青春故事。
导演用轻描淡写的方式,重击着观众的心脏,留下一个个强烈的生命印象。
影片中三个少年得到了三种命运的安排,那个阴差阳错获得命运垂青的符号,让我们羡慕。
那个天生就赢在起跑线上的刘达让我们嫉妒。
而那个平凡的就如你我的林一木,让我们相信。
现实生活中,另外两种人生都是罕见,而林一木的存在才是寻常。
在林一木的二十岁里,我们能够看到最真实的青春。
因为我们和他一样,没有光芒万丈。
只是在命运的操控中,奋力挣扎着发出微弱的光。
林一木是平凡的,戴着丑丑的大框眼镜,将汹涌隐秘的情感藏在镜片后面,给人一种温和无害的安全感。
对,安全感。
他不会像刘达那样突然强吻女生,这种低概率事件,相信大多数人一生中未必遭遇得到。
林一木当然没有那样的好运,他会喜欢,但只能是暗恋。
他就像日常生活中存在感最低的备胎暖男,对喜欢的人默默付出,到最后不过是收获一张好人卡的结果。
大胆的爱我所爱,然后懦弱的不敢表白。
每个人的青春中都会面对林一木的困境,因为我们不是猛人,不是狠人,是个凡人,凡人就有畏缩和恐惧。
林一木在真切的演绎塞林格的名言:“爱是想碰触又收回手。
”所以大多数时候,林一木汹涌的情感都在于自己的内心幻想,现实生活中的进度从不向前。
他的勇敢只表现在极少数的时刻,但那样的时刻虽然短暂,却显得弥足珍贵。
为了帮兄弟争取进场的时间,他抱住保安的大腿不肯松手。
他放弃尊严抱着大腿乞求别人,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朋友。
为了帮喜欢的女孩收拾残局,他跳上了讲桌,用平淡却坚定的语气告诉大家,“如果不删除,谁都别想走出去。
”很难想象,这是那个因为被当教具请上讲台而羞愤欲死的林一木吗?
心底的信念怂恿着他,友情抑或爱情支撑着他,让他终于做了一两件平常不敢做的事儿。
可能在别人看来,这算什么呢?
不像那些英雄能飞天入地力挽狂澜,不过是做了点仗义的事儿罢了。
这点仗义在外人看来不算什么,但就林一木自己而言,他却已经是拼尽全力了。
他不是英雄,他是个凡人,一个二十岁的普通青年。
平凡是错吗?
我们的二十岁难道是光芒万丈不可一世以至于不屑二十岁的平凡吗?
毛不易的歌里唱道:“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
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还在人海里浮沉。
”璀璨人生不过是美好的心愿,大多数时候我们还是被淹没在人海里,浮浮沉沉。
演员叶子诚出演林一木时刚刚二十一岁,《二十岁》是他拍摄的第一部作品。
正当年龄的青春感和出演处女作的青涩感同时兼具,将青春片的画面呈现的格外鲜活和谐。
他问过导演刘畅要怎样演这个角色,导演回答他说:“不用演。
”其实不用演是最难演的,明明在镜头前,还要演出无镜头感,太难了。
但演员演自己永远是最合适的,叶子诚没有故作老成的深沉,没有刻意卖弄的技巧,一呼一吸,都是叶子诚和林一木合二为一的真实体验。
虽然青涩,但胜在天然。
二十岁是潦草的,张狂、叛逆、慌张,为了一个陡然而生的念头冒然向前,还没有行为处事的分寸感。
电影的最后看不到人生结局,因为这就是二十岁。
才二十岁啊,怎么会有最终的答案?
命运的罗盘不过转了一小转,更多的结果必然留给漫漫的余生。
平凡如我们的林一木,二十岁没有万丈光芒,但他在努力,像只蜗牛一样一点一滴的战胜过去的自己。
那个曾经不敢跳进去的小水坑,后来他可以反复的跳来跳去。
那个昨日平凡的林一木,后来当然也可以有光芒万丈的一天。
青春是没有经验的任性。
——泰戈尔《二十岁》,片如其名,或许很多观众都很奇怪,这部青春电影的视角如此独特,没有选择有着花季年华的16岁,也不是刚刚大家成年的18岁阶段,而是20岁这“当不当正不正”的年龄段,难道真是为了凑个整数???
其实看完电影我们才发现,这部《二十岁》作为一部青春片,与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诙谐幽默的娱乐化外表之下,该片有些清新,对于青春年华的表现浅尝辄止;比较潮流,片中涉及到到电子竞技、富二代、明星梦等比较时髦的话题和元素;十分深刻,这部《二十岁》描述了我们曾经共性的话题,也是很多国内青春片都忽略的一点:所谓的成长,绝非大起大落的残酷青春,而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
因为,我们虽然是18岁成年,但此时多数朋友还在高中备战高考,高考结束就是分水岭,无论是参加工作还是升入大学,19岁是我们真正开始走出学校,接触到社会的开始。
20岁是我们接触社会“一周年”的时间。
回眸过往,作为真正走出校园的初哥,第一次接触社会,这一年的故事想必无比精彩,却又令人五味杂陈。
这是《二十岁》所要描述的故事,也是本片作为青春片与众不同的核心。
初哥的第一次严格上来说,本片算是分段式作品,且是典型的“3+1式”分段,即一条主线中串起三个故事。
但电影在格式上并没有遵循分段式电影的模式,反而互相交错,各自发展,偶有交汇之处,最终都迎来不同的结局。
因为三个篇章中,三位主角都是死党。
从故事的角度来说,本片有点类型西方青春片的故事,一方面在于几位主角的定位,在这三个主线中,孔垂楠饰演的符号,是典型的天才宅男,因故高考落榜后放弃学业,主攻电竞,希望完成梦想出人头地;屈楚萧饰演的刘达是典型的富二代,落榜之后不务正业,为了心爱的女孩“离家出走”,混迹于片场。
而三位死党中唯一的考上大学的,就是叶子诚饰演的林一木,却是三位中最中庸的一位。
三组角色一个共同点就是情商比较低,平时都是不起眼的小角色,这与内地那些俊男靓女组成的青春片是不同的。
另一方面在该片主线故事彼此独立又相互交织,一个简单流畅故事,以主线内容来烘托气氛,最后完成主题的深化,比如《猪头逛大街》,目标任务就是买汉堡,主体内容是从家到汉堡店沿途的遭遇,主题是美式青春的夸张演绎。
本片也是如此,电影以高中毕业典礼为开场,三位主角一开始设定下各自的目标任务,林一木希望对暗恋的表白,符号希望成为职业电竞成员,刘达则发誓要追到心仪的女明星。
而随后故事的主体内容就是各组角色的所经历的是非和情感波折,主题依然是激昂的青春。
而结尾三人重聚毕业典礼,总结一年的过往,升华主题。
这部电影就是这么简单,关于青春电影的主题之类并没有依靠传统青春片那样的格式,所谓“怀旧、遗憾、错过”,乃至“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的伤感和痛彻,本片一概没有。
《二十岁》是着重体现了正值青春年华的青年,第一次接触社会的疯与狂,颠和痴,自由和奔放,其中融合了笑料和伤感,一块打架、一块失恋、一块受伤、一块落榜,也令内容非常生动。
同时该片以此为载体,让观众通过这个故事以及故事产生的特殊背景,进而引出青春电影的两大主题,成长与情怀。
因此本片作为一部青春片,在传统主题方面并没有直接呈现,而是让观众自己去故事中去按图索骥。
在个性的世界里,寻找共性的回忆,这也是能让本片在青春电影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课本上不会教的事情正如结尾林一木的独白,青春哪有那么多车祸和堕胎,我们的青春都是这样普普通通的度过,但这些故事,那些友情与爱情,却是令我们至今都无法忘怀的,我们当年都很荒唐,那些事都很深刻,那些记忆如此难忘。
因为这是我们作为成人与社会接触的第一次,也是青春的最后时光。
随着林一木表白的失败,刘达特找不到心爱女孩的身影,符号像他错过高考一样错过比赛,他们回到毕业典礼,回到天台,最终如跨越时空一般与一年前的“自己”欢乐的对打,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象征着对过去自我的否定,迎来“课本上不会教”的成长。
这才是青春片该有的样子。
来自《最好的我们》的导演流畅精准的情绪把控,生动的将一个我们都知道的故事,通俗且深刻的表达出来。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成长”不是侃侃而谈,而是撞破青春迷墙、踏入成年世界后的积累。
青春片2.0其实我们很多人都被国产青春电影带偏了节奏,那些作品其实是偶像片,这里引用戴锦华的文章,区分了青春片和青春偶像剧的区别:
“青春片和青春偶像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谓‘青春片’的基本特征,在于表达了青春的痛苦和其中诸多的尴尬和匮乏、挫败和伤痛……青春偶像剧则不同,它大都是青春神话的不断复制再生产。
它作为特定的世俗神话的功能,正在于以迷人、纯情、间或矫情的白日梦,将年轻的观众带离自己不无尴尬、挫败的青春经验,或者成功地以怀旧视野洗净青春岁月的创痛。
”没错,《二十岁》才真正的青春片,简单轻松的故事,毕业后进入社会第一年对青春价值的消耗,让观众通过这个能引起共鸣的氛围,在看完电影之后从故事中寻找当年的情怀,进行二次回忆的消费,所谓的缅怀青春自然也就水到渠成的出现了。
一种不加修饰的写实主义画风让人看到了国产青春电影的另一种打开方式,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青春片2.0”。
这部电影,看下来给我的感觉就是。
我过得是个虚假的青春。
青春如同一碗汤,酸甜苦辣包容万象,而这部电影给我太过不真实了,三人中可以说每个人都是骄子,而不是普通人。
三人中有一个打游戏厉害的,尤其让人无语,自己家本来就是单亲家庭,而且自己也不是学习不好,就算是要给家里省钱可也不能是以这种方式。
刘达、林一木和符号是高中死党,随着高考结束和象征人生转折的二十岁的到来,来自生活、爱情以至事业的种种挑战随之而来。
站在“太不友好”的成人世界的门口,三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大男孩以“错了又怎样”的勇敢态度坚定做自己,在不断的跑偏、出糗和纠错中度过了难忘的二十岁。
三个愣小子可以在复读誓师大会上“口出狂言”大闹会场,却也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在电竞场上找到担起养家责任的事业起点。
面对为之脸热心跳的“梦中女神”,他们或耍帅失败或临阵而“怂”,爱情初体验有些缺憾但又绝对难忘。
在平淡日常中发掘“小确幸”式的欢乐;并不正襟危坐地伤春悲秋,而是喊出“荒唐过、冲动过依然无悔的张扬”
今天看棋魂才发现是刘畅导演的 就顺藤摸瓜发现二十岁这部电影原来也是刘畅导演的。。。
就该挺尬的。。。
当时看到这部电影的时侯我还跟诧异。。
这不是和韩国的那个剧情好像啊。。。
哦 原来是一个片子。。。
嗯 完全的翻牌。。
这不是我们的二十岁。。。
这样想了之后就顺了。。。
但是刘畅导演竟然拍了。
而且拍成这个样子。。
就很绝了。。。
(导演挑人的眼光还是很棒的
标题是我看完电影《二十岁》就想好的,不是故意的标题党,因为我的确打算翻翻从前的作品,对比一下这部新上映的青春电影。
但我先说一下,我不打算特别吐槽于文文的演技,因为真的,无力吐槽。
整个人物的表面状态,完全的本色出演,看到了她参加综艺时的感觉。
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看完整部电影,我脑海里只剩下电影最后的一句独白。
林一木说,刘达告诉我,当你一直想睡一个人的时候,你就真的很爱她了。
完全让我抛开了演技、剧情、拍摄技巧等等诸多方面,把重心放在了“二十岁”,传说中的生活缩影。
狗不狗,是不是特别真相了。
让很多人不禁感慨:没有堕胎,没有车祸,反倒让我有点青春的影子了。
但我却不这么想,要知道,我是一个刚满19岁的人啊,我突然就看到了我20岁这整年的样子,并且如此戏剧化的辍学、小三、约P、打架斗殴,自然就没有那么的真实。
我特别不擅长揣测编剧的想法,但我看完之后有种莫名的羡慕。
羡慕他们19岁那年,居然还觉得20岁可以浪费,反正我的心是没这么大的。
不过电影结尾的时候导演还是强行来了一拨正能量的,让20岁的自己打败19岁的自己,看起来是很高潮了,但我觉得真的丧到极致了好吗。
长大一岁成熟一点固然是对的,但是成熟不是让你丢掉过去,而是即便如此,你仍旧有勇气去面对。
再来说一说我为啥去看首映吧。
不是因为导演刘畅曾经拍过《最好的我们》,而是我室友是孔垂楠的粉丝。
不过平心而论,这部剧除了剪辑乱七八糟之外,几位主演的演技还是过得去的。
夸张的十分到位,把这么牵强的一个又一个片段衔接的极其巧妙。
这句话没有在变着法子的骂演员,百分百的真心话,字面上的意思。
尤其是刘达的饰演者屈楚萧,痞帅痞帅十分到位。
可在导演这儿,我还是得说一句,如果不是事先得知,这一部电影是个段子电影,我真的会以为我在看加长版MV+微电影。
豆瓣里有个人是这样总结剧情的:屌丝宅男追小三女神,痴情富二代虐恋情深,学霸打电竞竟然是立志要为身患绝症的网吧保安代言,就这编剧居然还敢在片尾强调自己拍的是大多数人的平淡青春,一句话总结:妈的智障吧!
说实话,没看他的总结之前,我对这些剧情还是抱有一丝希望的,因为我打算更深层次的去挖掘一下它的内涵,但是看他总结的如此到位之后,我有点无能为力。
但有一点我还是得承认的,这个电影的剧情虽然胡扯,段子也跨年代的俗气,但我的的确确揣着糊涂装明白的从头笑到了尾。
虽然说不出它到底哪里好笑,但就是觉得莫名的喜感。
虽然不知道它到底在表达什么,但还是抱着感同身受的心态,有始有了终。
当时看完之后我室友叫了我一声,举起手示意了我一下,我就顺势握了个手,她笑了笑有点抱歉的跟我说,不好意思昂,给你推荐了一部不太好的电影。
我当时是真没觉得有多烂的,整个人也还在剧情的喜悦里没走出来,连忙真诚的说了一句:“没有啊,挺好笑的。
”是的,好像除了这样夸,确实没有什么词可以用了。
从《最好的我们》到《二十岁》,从口碑爆棚到差评无数,这两年半的期待,最后只能以一句:这应该不是刘畅自己拍的吧,作为结尾。
可话虽如此,也还是有少许人觉得完全OK的,比如说,林一木这个角色。
无论角色本身,还是演员表达出的效果,都可以说是完全贴近我们现实生活的。
平凡但不平庸。
他没有特长,但敢于表现自己,在开学典礼做了500个仰卧起坐;他不擅长表达,遇到喜欢的人也很胆怯,但他帮谢海依挡掉一杯又一杯的酒,即便最后得知所谓的女神是个小三,也要为她尽最后的所能;他说他暂且不知道自己的目标,但是他作为三个人中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人,整整一年,都在为了更好地自己而向前走着,或许很慢,但这体现的其实是很多受众本身。
我并不完全认可。
什么普遍,什么影子,什么特立独立,这么明显的萎靡和颓废,却被一句青春就该如此给带了过去。
泰戈尔说:青春是没有经验的任性。
所以当林一木说我叫林一木,我没什么特长,以及他校园恋爱的爱而不得的时候,我几乎看到了我身边很多人的影子。
但是不同的是,那句话之后,没有一个人跟他一样,无特长到如此理直气壮。
换句话说,林一木也就那个自我介绍里,有我们某些人某一瞬间的写照,所以别把这些设定说的太过于夸张了。
《二十岁》不过是在极其丧气的氛围里,让我们在别人叛逆的二十岁里,找到一丝平凡的共鸣罢了。
可最令我费解的不是林一木,而是结尾那句:绝大多数人二十岁的青春都与堕胎有关。
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剧情太多了引发的误解,还是导演想展示他的电影里没有堕胎的与众不同以及高尚。
我只知道,纵使青春多种多样,也没有如此不堪的硬性印象。
青春可以随性,但不该贴上标签。
愿你我都能在弯路中重生。
好啦,碎碎念了这么多,有兴趣的还是可以看一看,我个人觉得真的蛮喜剧的。
《二十岁》定档海报青春喜剧电影《二十岁》今日宣布将于11月9日全国公映。
热剧《最好的我们》导演刘畅再操刀青春题材,集结屈楚萧、于文文等新生代红星,讲述三个二十岁男孩“青春无悔横着过”的成长故事。
今天发布的预告尽显《二十岁》“反套路”的嗨爽特质。
《二十岁》聚焦更阳光欢乐,更有真实质感的青春切面。
在预告中,三个男主角都充满天不怕地不怕的愣小子气质,敢在庄重的誓师大会上喊出不愿再复读的心声,在不被传统观念认可的电竞场上摸索未来道路,面对质疑和挫折时能够坚定做自己,高呼“错了也不在乎”。
预告全程没有流泪互撕和阴郁场景,不怀旧、不堕胎、不死人,而是激情洋溢、明快轻松。
《二十岁》还用喜剧方式大胆呈现情爱元素,满屏荷尔蒙飞溅。
三个男生对不可描述之事展开花式探索,却难逃“帅不过三秒”的宿命。
在预告中,“高富帅”刘达以情场老手面目示人,却被女孩一耳光揭穿处男身份,一秒钟破功;林一木投入享受一个人的“欢乐时光”,却被不请自来的闯入者吓到魂飞魄散;内向的符号在心仪女孩的亲近之际却被老妈撞破,恨不得原地爆炸……
导演刘畅曾执导大热青春剧《最好的我们》,曾为《疯狂的赛车》、《无人区》、《咱们结婚吧》等大片编剧的王红卫担任剧本总监,一手打造《煎饼侠》的金牌制作人尚娜担任总制片人,其他各环节班底也都是业内知名的资深团队。
值得一提的是,《二十岁》还改编自大获成功的热门IP,韩国电影《二十》。
2015年,由金宇彬等主演的这部青春片口碑票房双线飘红,在韩国劲揽235亿韩元(折合1.2亿元人民币)成为当年票房前十中唯一的青春片。
在演员选择上,《二十岁》坚持以是否有青春气质为标准,主演都是二十岁左右、充满活力的新生代红星,与影片气质相得益彰。
饰演“富二代”刘达的屈楚萧高大帅气中透着一丝“痞气”,他在《如懿传》中饰演五阿哥永琪,还曾主演《媚者无疆》、《我的朋友陈白露小姐》、《独步天下》等。
饰演穷小子符号的孔垂楠角色励志引人共鸣,他曾出演《北京女子图鉴》、《类似爱情》、《识汝不识丁》等热门影视剧。
饰演平凡小生林一木的叶子诚自带暖萌属性十分讨喜,他曾在热门剧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问题餐厅》、《二分之一美少年》中出演重要角色。
女演员方面,于文文化身渴望真爱的女神学姐。
徐晓璐在片中饰演一位演艺圈新人,青春性感。
此外,像饰演萌妹子的伍宇辰柠和饰演乖乖女的安泳畅等也都极具潜力。
除了新生代挑大梁,《二十岁》还邀得包贝尔、代乐乐、杨新鸣、张美娥等知名演员甘当绿叶,贡献了不少亮眼场景。
“考不上大学,复读是否是唯一出路?
”“暗恋学姐要大胆说出来吗?
”“我为电竞疯狂又如何”这些年轻帅气的大男孩们将带来今年最具“当下年轻人态度”的青春喜剧,反套路的“青春宣言”也会让大家笑过之后明白,这就是我们的青春:犯错、冲动,荒唐的二十岁,那又如何呢?
尽管我们走过很多弯路,但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走回去。
非常喜欢三个主角,林一木的呆傻,符号的叛逆和侧颜杀,刘达的可爱,调皮。
还有可爱的小西,这个女孩子我真心很喜欢哈哈,这样撩男生,我给你满分。
最后包贝尔的出现,真的给了我惊喜。
买了爆米花和可乐去看的,推荐大家也去电影院看小哥哥们。
于文文从《再见前任3》中我就很稀饭她,不仅长的漂亮,身材好,最重要是还会唱歌。
总体来说,演员们都很给力,但是,其他地方还是有些许欠缺。
但是,去影院一刷还是不后悔的。
喜欢屈楚萧
剧本应该还可以,只是咋拍成了这样
屈楚萧真嫩
孔垂楠电竞那条线写的很好,我一个吃瓜路人被那股执着劲儿、热血感染到了,放弃大学这条稳当的路去追求一个还不能被很多人接受的梦想,开始不理解,后面好像懂了。这样的勇气很少有人在20岁时有吧。想推荐给今年在朋友圈刷屏IG的男生朋友们。
I WILL BE BETTER.
电影啥也不是 但于文文好美
反正就是影视剧专属的20岁,太不接地气了,于文文那条线满揪心的,可是她哪有演技,太无感。小演员那条线只看到了肉,孔垂楠那条线的女孩其实蛮可爱的,妈妈也搞笑,给国漫灵契也加分
喜欢这类的青春的骚动
冲着钟白看的
给大萧的演技,没有多好,但是是大萧的青春啊!毕竟他以后也不会演这样的电影了吧!
啊?
烂到笑出来哈哈哈哈哈
拍成电视剧应该会好很多 结构和剪辑都有挺大问题 一些转折和矛盾也挺生硬 但是架不住感情真啊 谁能拒绝三个真挚鲜活的十九岁男孩呢
油腻青年男意淫片。刘畅这么爱演直接当演员我觉得更好。拿这部当我2018年最后一次观影也是够难忘的。
其实没有那么差,就还行吧。#华语青春片爱好者
补标:大萧的部分各种苏。导演居然是《最好的我们》和《独家记忆》的导演,就,男导演也挺会的。
电影让你笑到哭,但现实逼着我们哭泣时还挤出笑容。
这个一星是百星制的一星
网大
虽然我的青春不这样吧,但是星给演员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