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港剧刑侦系列的忠实粉丝,对这部剧的期待值拉满,看完最新更新的几集后,发现它也确实没有让我失望。
《刑侦12》平均2集就讲述一个独立案件,同时又巧妙地串联起背后的主线阴谋,全程毫无拖沓之感。
每一个案件都细思极恐,从开篇“富三代人宠乐园”的震撼开场,紧接着“房地产商直播道歉后被杀”“小熊藏尸案”再到用昆虫作为特殊记号进行连环凶杀等,一个比一个惊悚,每一个案件的犯罪场景和作案手法都突破想象。
昨天更新的剧情中,陈旭辉为给妹妹陈以达报仇,绑架了自认为曾经“污蔑”过妹妹的杨芷菲和子俊。
在全城直播中,反咬刑凯是凶手,并公布了他人格解离的秘密,而在这场荒诞的闹剧中,最大的受害者,其实是他自己。
被“新七宗罪”的杀手利用,最后也死在了“新七宗罪”杀手的手中。
而警队除丁洛风外全员身亡,更是目前剧情内最大的泪点。
目前关于丁洛风人格解离的讨论越来越多,剧情走向也逐渐明朗了起来,真的很期待后面的剧情能为大家揭开重重谜团!
主人格——丁洛风应该是所有人格里唯一的正派,因为林昱水对郝烔说如果他再去找丁洛风就当他叛徒,兵和贼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朋友。
其他人格应该都是反派,郝烔或许是中立人格
人格1——丁少芸 丁洛风的姐姐,保护型人格,不排除现实中确有其人,但可能因为儿时的那场火灾身亡,随后以人格的形式存在。
丁母对丁洛风的虐待导致他缺乏母爱,所以姐姐因为丁洛风需要被照顾而出现
人格2——丁洛伟 丁洛风的哥哥,以丁洛风的师兄出现,甚至在回忆里,所以他可能是幻想人物,产生原因可能是丁洛风希望有哥哥的保护,也是父爱缺失的一种体现,而他是所有人格的最高领导者
人格3——丁少婷 丁洛风的妹妹,主要负责技术,郝烔提醒她要小心,不要玩出事,可能七宗罪的玩法最初就是她想出来的,也是一个向往家庭幸福的人格,能反映丁洛风渴望家庭温暖
人格4——林昱水 主张暴力,是团队武力值最高,丁洛风想变得更强大,不想做懦夫而衍生出的人格
人格5&6——夏轲、白仲豪是丁洛风儿时认识的朋友,属于丁洛风对友情的向往,以夏轲的手臂伤痕推断,他主要承受丁洛风儿时的被虐待的创伤记忆,白仲豪暂时没看出来,后续分析
人格7——郝烔 和丁少芸同样是保护型人格,他只保护,不主动出击,随着年龄增长丁洛风觉得他不需要被保护,他应该成为强者,所以这十几年他不让这个人格出现
根据目前剧情进度和大家的讨论,暂时推测出来这几个人格。
现在网上的评价褒贬不一,不可否认,这部剧确实存在一些小的漏洞,但是瑕不掩瑜,整体看下来,确实没啥大毛病。
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剧,演员表演精彩,细节扎实,节奏紧凑。
一个合理猜测:剧里所有的凶手其实都是丁洛风的人格。
他的主人格或许早已被其它人格所控制,以至于他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全程不知情,一直在抓的凶手,其实是自己。
来说说我看到的一些微小细节。
1、警局审讯室监控被关没有人发现异常,是因为丁洛风是一个出入监控室非常正常合理的人选
2、码头拍不到异常,是因为他本来就在那里调查,他以警察身份进入,所以他不是异常出现
3、郝烔和夏轲白仲豪说这个乐队需要主唱回来,说明他们是一伙的,而主脑是丁洛风,在潜意识里成为了杀人团伙
4、在家楼下遇到姐姐和朋友时是4个人,上楼碰到邻居何妙雪的时候,却只有他一个人,而镜头一转房间里又有四个人一起吃饭
4、组员被枪杀他却活着,是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人格干的,所以他明明在现场意识清醒却没有开枪杀了林昱水,也没被林昱水杀
6、在警局调查到刘裕威的位置后,警察就集体出动寻找,可还是偏偏被黑衣人先找到,其实这个黑衣人就是丁洛风,他的暗黑人格控制了主人格,所以他抢先找到见过他真面目的刘裕威,杀死他让他永远“闭嘴”,而这里给到黑衣人的镜头,也很明显,是丁洛风。
编剧其实在前面埋了好多钩子,最近的剧情也在一一释出,仔细扒一下真的细思极恐。。。
只看到20集左右,小记下个人观感。
套着刑侦剧的外壳,实际是讲了两位罹患解离性身份障碍(俗称多重人格障碍或人格分裂)的警官,陷入危机如何渡劫的故事。
在现实生活中,像他们这种程度的发生率是很低的。
可能是为了增加戏剧性或要满足猎奇的考虑,编剧团队在部分情节的设置上似乎有些夸大和不合常理,有的禁不起推敲,(刑侦剧)写实性和警方/心理专家的职业专业度上略有点减分。
如果说精神健康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在影视剧中呈现相关议题和探讨公众应对方案,是有现实意义的。
透过主人公的境遇,向观众抛出了一个大大的问题:如果身体里同时住着8、9个人格,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行事风格,遇到事情就吵起来/打起来/偏暴力的非法禁锢其他人格,天人交战,该怎么办?
到底谁做主?
如果说身体是一辆汽车,这些人格让谁来做驾驶员?
已经横冲直撞发生事故了,谁来收场,谁来负责,谁来承担后果?
没有真我/真心/智者/良知来驾驶车辆, 就仿佛蒙眼狂奔的”疯人“(失心疯)即使冲向悬崖,也浑然不觉。
身心合一,内心安稳住,尝试调和内在世界的冲突,适时找到锚点,静下来,听见真我的声音,当是解题之道。
没有自我意识的主体性,或者说没有独立整全的人格,人是做不了主的,所谓的”精神自由、独立自主”无从谈起,可能连自然鲜活有生命力的个体都很难做得到。
想到神秀禅师的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中国古人常常讲的“心猿意马”“心满意足”“明心见性”,其中的“心”,在我的理解里,并不是生理学意义上的心脏这个器官,也不是头脑,而是禅诗中明镜台的“心”,也是“真我”和“真心”所在。
同样的境遇,在不同心境/内心状态的人看来, 可以引发完全不同的感受和应对,境随心转。
心灵获得安宁和滋养,身体情绪也会随着转变,视野和角度都会变,世界就整个不同了。
愿人人的心安住,回家,此时此刻就住在真正的家里。
《刑侦12》大结局✓我这几天把这部剧追完了,完全是演技大赏!
相比演技炉火纯青的林保怡,我更关注的是演技不断上升的张振朗和傅嘉莉,每一场对手戏都好舒服!
好正!
有d挂住“阿贤”睇到我都好想食杯面好味道?
系唔系合味道“丁洛风”的人格出来跟他见面,有点震撼我看到后面几集的时候,一度以为“张满光”是黑警,原来他更多的是在心理上对“丁洛风”和“邢凯”的不服,最后跟“邢凯”合作之后,也算是自己跟自己和解了。
似乎这个片尾彩蛋在前面是有铺垫的,“丁洛风”之前曾说过他在一个很空白的空间里,或许就是陈慧珊饰演的“守护者”人格在保护他。
(这只是我的猜想,不知准不准确吕乔思《幻语》,这首插曲好好听!
其实傅嘉莉+吴业坤+戴祖仪,真的有点梦回《香港人在北京》!
希望后面两位明年能拿到奖!
TVB宇宙是被钟导和他的团队给玩明白了哈哈哈哈哈,不过这样也挺有意思。
《反黑英雄》“祖哥”好耐冇见,仲系咁淡定!
袁伟豪SNK出镜率好高哈哈完全是在给《新闻女王2》预热我记得《西张东望》之前也出现过,好像是《香港人在北京》。
剧情唯一的大bug就是电子厂那,“芷菲”和“妙雪”比其他警察还要快到现场,可能香港到佛山的路程比较远,她俩是在佛山市内哈哈哈哈哈记录 | 2025 | TVB剧集
大姐(守门人):你小的时候抑郁到想自sha,但是又没有勇气真的去死。
每一次,你都会叫郝烔出来顶替你。
在你心目中,郝烔他有自残还有暴力的倾向,但其实根本就是你自己。
丁洛风:我没想过要死。
我只不过想摆脱绝望。
大姐(守门人):所以,少婷才会解离出来,成为你最后一个人格,成为你生存的希望。
解离是大脑用来保护个体的自救机制。
解离机制的核心作用是:不让这个人完全感受到那时太痛的东西(如创伤、恐惧、羞耻、委屈、无力感等强烈情绪)。
解离性身份障碍(DID)是这种大脑自救机制的应激过度,系统性变形。
然而,即使DID导致出多重人格解离、“黑屏”断片儿、内心混乱,大脑始终在努力保护这个人,让这个人一定要活下去。
也就是说,在极端情境下,为了保住这个人的基本生存功能,大脑选择牺牲整合性,用解离和分工来保全这个人的生命。
不否认DID是疾病,但它也是一种人类求生的大脑系统智慧。
这可以说是,DID是一种不得已的、创伤下的大脑的智慧性应对,不是大脑失控,恰恰是极度有序地放弃某些东西来保存这个人整体。
由此,我想到了选择自sha的人。
很多人看到选择自sha的人往往觉得他们 “轻易放弃生命,不够努力”。
通过了解有关解离和DID的大脑运作,很显然,大脑根本不会让一个人“轻易放弃生命”;相反,大脑为了让一个人活下去,做了那么多努力、甚至用DID也要让这个人活下去。
大脑的首要任务,是保护人的生存。
不论是解离、压抑、投射、否认、麻木、甚至“人格碎裂”,etc 都是大脑系统自动启动的求生机制。
它们的目的从来不是“摧毁自我”,而是让这个人还能继续活着。
但是,如果一个人所承受的痛苦,长期超过了大脑和身体的调节能力,外部支持持续缺失或反而造成更多伤害,内部应对资源耗尽,连防御机制都“过劳”了,那么,大脑可能会进入一种“我已经没有办法让你继续活下去”的状态。
这时候,死亡反而成为大脑系统默认的“最少痛的方案”。
作出自sha选择,不是懦弱,是大脑和心灵真的没路了,是真的撑不下去的绝望。
明明大脑系统已经拼命撑了这么多年,却始终没有一个安全的地方可以修复自己。
明明这个人已经付出了极限的努力,却仍无法被这个世界好好托住。
明明这个人只是想活得不那么痛,却只能走上绝望的最后一步。
这说明,一个人选择自sha,不是突然放弃,而是长时间地撑不下去了。
这样的人不是没努力,而是太努力了,已用尽了内在所有资源、自我系统全体运转都无法再维持下去了。
想到这些,就更加令人难过。
因为这不是大脑懈怠了,而是它拼到最后一刻都没能保住这个人。
希望看到解离和DID的心理科普之后,再听到有人对自sha的人说“都是他们自己不努力”时,请轻声说一句:你不知道他们已经多努力了!
那是大脑竭尽全力求生之后,仍然无法找到出路的“最后的停机”。
看了几集最近刚播出的《刑侦12》,有一些个人的观点想要分享一下除了紧凑刺激的剧情、全员在线的演技外,剧中片头出现的名言,就像一把把精巧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洞察人性与社会的大门。
外表越完美的人,内心的魔鬼可能更多。
——弗洛伊德
这句话用来描述傅一鸣再合适不过。
他表面上是希业集团公子哥,但背后以虐待他人为乐,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将受害者的痛苦当作自己的快乐源泉。
可最终呢,也没逃过死亡的制裁,被黑衣人水箱藏尸,或许这就是他罪恶欢愉的结局
任何行动的始祖就是一个念头。
——爱默生
这句话和陈祖耀死前忏悔“一个人做了坏事,是有报应的;我从来都不怕死,不过我犯过的罪,做过的孽,就算死十次都不够”这段话有些相呼应,当他有了恶念后,就会为此付诸行动,欲望不断增加,罪恶也就不断增加。
而代表“新七宗罪”的杀手组织,以昆虫为标记,用独特的方式连环凶杀对这些恶人进行审判,这一切的起源,或许就是他们最初萌生的作恶念头。
白昼的光,如何能够了解夜晚黑暗的深度?
——尼采
前几集以惊悚与迷惑为主,那么这一集则是诡异占大部分,这句名言,有借喻暗示黎明到来之前的暗黑之意,包括人性分离出正邪两个对立面。
某个时刻开始,刑凯不再是只有正义的人格,突然闪出另一个邪恶占主导的灵魂;丁洛风同样如此,最近越来越多人说他们俩都会分离出多个人格之后,看了昨晚的更新,好像确实有那么些意思,他姐姐和sha人的两兄弟,似乎都是由他分身出来的,他和刑凯一样,都有难以磨灭的童年阴影。
这些名言穿插在片头,不仅是简单的点缀,而是和剧情深度绑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角色、案件背后的深层含义。
它们提升了整部剧的格调,让《刑侦12》不只是一部简单的刑侦爽剧,更是一部能引发思考的作品。
后期剧情也太恶心了,丁洛风掉马前剧情我只是觉得离谱加莫名其妙,觉得案件挺敷衍的。
丁洛风一个人又要当警察查案,又要杀人,又要运营网站,还要抽空谈恋爱,简直超人。
而且丁洛风这个年纪这个样子看起来像精通电脑的人吗?
但这些都是小问题,最多就是离谱了点。
丁洛风掉马后的剧情,应该说邢凯被发现人格分裂后剧情就开始有点恶心的趋势了。
一个警察有人格分裂,居然没有停他的职,或者是先做好人格分裂程度的评估,就让他继续去上班,一点都不怕他失控。
丁洛风知道自己是新七宗罪的凶手后,虽然有表现出震惊和一时不能接受,但是很快觉得杀人的是他的人格不是他,给自己脱罪脱地非常快。
其他死者就算是死有余辜,那他的两个手下呢,江梓乐呢,他杀了三个警察,剧里完全没有体现出他对这三个人死亡的愧疚感。
邢凯知道丁洛风是凶手后,也特别自然地接受杀人的是丁的人格不是丁,一点替江梓乐报仇的想法都没有,真是好兄弟。
就算知道丁的其他人格才是凶手,那也要立刻抓人吧,他一点都不担心丁在此期间又杀人吗?
杨芷菲明知邢凯也有个暗黑人格,时时失控也一直包庇,甚至邢凯后面都两次动手杀邓安被她阻止了,也还在包庇,完全不在乎邓安是不是会死(虽然邓安该死),没有一点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
结合最近两宗精神病杀人的案件,这剧我真是越看越气!!!
值得3.5星吧,因为比较新颖。
如果没入坑的话,大家可以从16集开始看,看完18集可以关掉,因为就这就这两集半值得看,其他大部分是在水时长。
不过,香港的演员演技真的还都是在线的,但是剧情和节奏真的是硬伤。
但是当时入坑也是被林保怡吸引的,因为他太久没拍剧了,但是TVB真的一如既往的剧集类型单调,基本是警匪。
还是《太阳》的短剧集好看,没水得这么厉害。
以后,港剧能不能按《太阳》的长度来,因为虽然是25集,但是注水和节奏真的很影响观感。
整个剧集我不太喜欢的角色是哪个女警司,感觉是遍地香港警司,首先所有的发言都是在表达“这样会影响警队的声誉,声誉大过天的感觉”,警队不是一个集团。
然后就像整天没实事,特别是那次直播采访,去到现场,本来跟负责说一大堆,不关直播的话,我就要动用一个队伍去关掉,然后那个电视台的高层敷衍一下就在那里等,然后林保怡来说要关掉直播,又是经典的台词“如果关掉直播,会影响警队的声誉、形象”,那你来到底是要电视台关直播还是要关直播呢,所以就说TVB得剧永远是在水时长就是这个意思。
还有就是后面抓到丁sir后,为什么不关闭那个网站,还会出现那个模仿犯???
看完,怎么说呢,林保怡、陈法蓉、张松枝的演技真的出彩,但是到结尾还是不知道那位医生问得问题:你知不知道“人格解离”和“人格分裂”有什么区别?
心理学相关的港剧,拍得很不错的港剧,看完也值得反思,更懂得跟不同时期的自己和解,也更懂得理解别人。
每个演员的演技都在线,跟以往的港剧风格不同,拍摄手法也新颖!
心理学相关的港剧,拍得很不错的港剧,看完也值得反思,更懂得跟不同时期的自己和解,也更懂得理解别人。
每个演员的演技都在线,跟以往的港剧风格不同,拍摄手法也新颖!
心理学相关的港剧,拍得很不错的港剧,看完也值得反思,更懂得跟不同时期的自己和解,也更懂得理解别人。
每个演员的演技都在线,跟以往的港剧风格不同,拍摄手法也新颖!
这碎成一地的逻辑
2025巡礼剧,滤镜,和国配有点拉,好在杜燕歌给保怡哥配的还是很很给力的,剧情不错,但取景大部分在大陆,连警署都是在广东的学校取景的,合拍剧这个有点过分了。好在里面还能听到,Yes,sir,算是不错了,但还是没有看下去的动力,对不起,所有精华在第18集,掌心向前,PTS多么有历史的称呼。
大家打分都这么苛刻了吗?虽然是有点疯癫,但剧情有太多的意料之外,永远猜不到下一步,以及最后的彩蛋,我觉得值得一看!
张振朗的人格分裂在真视帝的人格分裂演技面前被衬得惨不忍睹,甚至不如吴业坤。好烂的剧本,为什么要写这种剧本虐待六旬回巢老人?只能说整体演技还不错,此外没什么优点了。tbb售卖珊怡情怀可耻啊!
男主是那种很讨厌的个人英雄主义性格,第一集就让人看不进去,跟踪就差把我是警察写在脸上了。男主偷拿证物去化验,耽误其他同事办案,不知道还以为是帮凶。没有林保怡,看都不会看。
好看!一口气(几天)追完,和平时爱看的几集一个案子不一样,但人格分裂元素的存在,编剧还能把他们都说清楚,好看。结局有20%的新意,但不多,不到烂尾的程度,但让整部剧档次下了一颗星。
情节紧凑~丁sir一个人在家都能开股东大会了hhhh
开始还以为是正儿八经的破案推理剧,还为林保怡回归感到期待,结果是主线乱七八糟,精神病大战精神分裂,每个案件的尽头都是主角精神分裂做的,所有监控什么的形同虚设,主角能力堪比特种部队。完了你跟我说因为里面有十二个人格所以叫刑侦12?编剧是不是觉得自己想出来这种特别牛叉,到陶醉死了吧。
能看下去,但是结局什么都没交代啊,傅家呢?
抛开剧情,我的⭐是给林保怡和陈法蓉的,还有后面出现的守护者陈慧珊啊!!重回曾sir和宝言啊!!老戏骨就是演的好~陈法蓉还是那个陈法蓉啊~好飒好坏啊~
劇本的設定初衷是蠻好的,在如今高壓的環境下人人都有精神病,香港版24個比利。但結尾沒處理好有點硬凹正能量。比起推理這部更應該是心理劇。9個人格都演得很好。20250602mark
初看两星,风格不TVB破案难看,主角神神叨叨的。看完三星,主角是真神叨还神经,张振朗又端又装眼里无神,但林保怡演技是真的好好啊,多重人格的情节有新意,但明显能力承载不了野心,彩蛋陈慧珊好评!
我承认之前对这部剧的声音大了一点,但是看到阿贤消失了,哭死我了😭 是最好的阿贤阿
快进都是在浪费时间。
还行 主要看看演技 但还是快进⏩
很好的题材,但是又讲不好故事。
1-很喜欢剧里面的一句话:幸运的人,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幸的人,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2-涉及了大量心理学,有点像读心神探,想起林保怡真的很喜欢接这种探索人性的剧,比如「叹息桥」。暂时超好看的,差不多一集一个事情,都围绕一个罪,很紧凑。3-傅嘉莉的哭戏很ok。阿贤离开的时候,加上配乐,真的流了很多眼泪,和舒适区的“自己”道别真的很难。
好颠……
太癫了,编剧乱用心理学知识,毫无想象力,还喜欢在开头引用大师金句,真的玷污大师。
构思其实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