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
Atlantique,Fire, Next Time,Atlantics
导演:玛缇·迪欧普
主演:阿卜杜·巴尔德,艾敏纳特·卡纳,伊布拉西马·姆巴耶,艾玛杜·孟波,玛姆·比内塔·索恩,Diankou Sembene,Nicole Sougou,Babacar Sylla,Traore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塞内加尔,比利时语言:沃洛夫语,法语,英语年份:2019
简介:一群无薪的建筑工人们出海去异国寻找更好的生活,却一夜之间在海上消失了,被他们留在达喀尔的女人们则饱受莫名高烧之苦。17 岁的艾达私下为爱人苏雷曼(去世的工人之一)而哀悼,但是她已经被许配给另一个男人。她的新婚之夜发生了一场大火,随后一名年轻的警察被派去调查案情。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些愤愤不平的工人们回来了,而且已经..详细 >
光线色调运用挺微妙
很唯美
【7.5/10】居然是“幽灵影像”,很意外,虽然有点笨拙,也没有抛弃议题的胆量,但至少有通过影像表达
我很想化身电影里的群鬼一员,幽幽坐在那里朝导演翻白眼。
NYFF 看完我也只想翻白眼
可以理解为非洲版《人鬼情未了》,故事仍然是关于人鬼殊途,但是没有刻意的跌宕起伏,没有设立极端的反派形象。更多的是关注到塞内加尔的社会民生,节奏平静而忧伤。
塞内加尔女阿彼察邦+《魂归故里》。电子音乐配大西洋风景很有腔调。虽然有点乱但很有艺术特色。
导演是真艺术家,现实主义题材拍出了魔幻超现实主义的神秘美感。
挺简单的一个故事,完成度很高。因为身为非洲人拍非洲和难民的主题我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于是多给一星。青涩背后透着很强的生命力还有很温情的女性视角。放在男导演那里写,一定不仅仅是还钱和挖坟。朋友看完后提到非洲迷信深入人心,完全是另外一片大陆。警察小哥用一秒就知道上身了,这在别的文化里需要多拍点的时间。每次看此类片,都会想,观众短暂关心和好奇心之外,那里究竟发生什么,在乎的人真的很少,但片子拍出来就是多了些机会,给多一个人去关注甚至去同情去做丁丁点点事情的机会。豆瓣评分十分差,我们真的不生活在同一个国家,不是吗?
今年戛纳首映场里的托儿真多。
电影在魂魄上身之后开始变得充满氛围感,很喜欢电影的后半段。不知如果苏雷曼上身的是一个女人,艾达能否接受跟女人做爱。但不得不说这个故事非常之浪漫,是具有奇情色彩的浪漫,出海丧生的男人们附身到女孩们身上,唯一的执念是讨要工资,以及向挚爱告别。看了世界地图才知道,从塞内加尔北上大西洋到西班牙是多遥远的一段距离,也才明白电影名称的含义,包涵着多少悲情色彩在其中。
第三世界的电影啊,可长点出息吧,别总是搞些全浮在面上不疼不痒的东西装文艺。整天不是堕胎就是附鬼的也就算了,每次还非得硬套个什么尖刻社会问题好跟白大爷讨赏,挺没劲的(翻白眼的时候瞄见了贾樟柯/我这么气纯是因为嫉妒片里姑娘们的小蛮腰加大长腿了
有几个零星瞬间,让人想起克莱尔·德尼早期影像,但又很快瓦解在更长时间的平庸调度中。
最后挺浪漫的但想表达的内容太多了有点混乱
#PYIFF#《大西洋》有些扛不住这类带有灵异元素的片子,几度都是眯着眼在看……对非洲版人鬼情未了的设定完全感受不到其中的浪漫,但片中涉及底层劳工讨薪,女性身份地位等问题还是有一定现实指涉的,片中海滨小城不是印象中的浪漫多彩,更多是废墟中的混乱不堪,失序是日常,包括代表权力机关的警察也不例外,其实本片切入点很新,没有过分凸显现实苦难,而且建构在一个带有神明色彩的灵异故事中,能拿下戛纳评审团大奖的作品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它的政治性吧……
乡土魔幻
白眼
5.5。某些靈性時刻接近了阿彼察邦的民族神秘主義與德尼對於身體影像的理解,但過於庸俗的核心情節以及把握不夠精確的整體調性讓觀感更像簡化的賈木許。
PYIFF28,感觉戛纳拿大奖的这几部片子都是三大系主竞赛入围电影教科书,评委们给这些片子奖,仿佛是在跟有志于拍电影的导演说,这就是具有可复制性的类型范本,不光是好莱坞类型电影可以复制,我们三大系一样可以。戛纳电影节给这种塞加内尔的电影大奖,有为了体现影展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的嫌疑,带着关注第三世界落后地区的猎奇心理,跟当年西方世界关注张艺谋的《红高粱》类似。片子并没有那么厉害,优点在于声音的运用,电影整体的节奏感掌控,还有魔幻现实主义和社会问题的巧妙结合,风格很突出,但是摄影调度方面还是很薄弱,离平时戛纳主竞赛的很多作品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会联想到也曾被“帮扶”过的我国第六代,但实话说第六代大多数作品完成度都不及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