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晚上睡不着,就会找程导的片子来看,已经是习惯了。
这是一部能让我在徐峥那长长独白中很快便入睡的作品(真的是夸奖)。
因为高圆圆尤为难以传情达意的演出,这是我唯一打四星的耳导作品,女演员不知道是害怕打破面容美,还是不懂得运用面部表情,而奉献出强行拉扯的神态,真让人出戏,空有明萌但是却不懂善睐,真木头美女不如人啊。
但即便如此要说恋爱脑作死类影片,这十几年前的第三个人,不比现今的消失的她之流高级了何止几个台阶,寓意深挖了何止几个层次?
这电影讲的是一个隐形的爱情故事,何伟没有死,他故意停在那里没走,在等着被撞好要保险(他是保险评估人很资深的那种,大修厂镜头),因为他要帮那个小女孩,他不可能串改保单的其他,更改的只能是受益人(保单是被扫描上去的一看就知道,不是电脑生成的所以改不了)。
那小女孩的作用就是表达他喜欢着高圆圆,他帮不了高圆圆只能怜爱的帮帮那个小女孩(便利在于他的职业),说他喜欢高圆圆有三1他一直都知道高圆圆的病情还愿意帮着换工作就可见一斑了,而同时高圆圆与陶虹当时并不知道病情到了哪!
直到高圆圆自己做了CT知道了结果,2高圆圆经常借机那个书架之类的找何伟修东西见面(双方都很爽快),而陶虹找她时她并不愿意去,所以会去找那个姓林的忧郁症直到最后时刻才去(这也证明她不是单纯寂寞而是爱着何伟),3被强奸后看着何伟说着那些所谓的实话她的表情是释然,感情并发后得到隐晦的肯定的释然(她知道那是假话与潜在的对白))。
第三个人?
也许是林姓凶手也是文革的后遗症,至于是谁?
在本片的表达中只是个线索,这个影片表达的就是姐夫帮着小姨子继而喜欢上了,而小胰子是爱上了。
只不过都没明确的表述而隐形的表达而已,好的故事之所以看着不好看,是因为导演的纠结(他又想拍悬疑挣钱又想拍好故事所以四不像)以至于没有明确的表达给演员(个人认为演员功力够只是没明确知道故事所以欠妥),导致影片上演员表现与故事本身上差异(欠缺太多的表情、眼色衬托),可惜了这故事剧本。
林姓忧郁者去撞何伟只是巧合的被修车工找到(正常的人一般不愿干那事)而何伟因为工作和修理厂一定非常熟悉,所以才会有结局那一幕同时切合开头小女孩。
开头何伟的困倦是因为喜欢着一个不能喜欢还得死得人。
而他在后面的谎言中也表达清楚了他爱着陶虹(因为个修牙时的故事),而说杀了人是表达他喜欢高圆圆(用谎言全了她的借口)。
绑架只是感情在死亡前的并发,其他的都是借口,高圆圆的验证与楼梯间的林姓对话都证明了她明确知道何伟不是凶手。
坦率来说此电影没有多少惊悚与悬念,更多的是对人性的剖析和反思,对我们共和国那段不忍回首更没得到反思的历史的思考(何伟杀肖可父母的时间按照何伟描述的推测该毫无疑问是发生在文革期间).看了两遍,觉得何伟和肖可最后的对话值得思考,很佩服程耳.也找来寄生人看了,觉得一般,显凌乱!
第三个人 - 肖可的命运 Unfinished Girl - 小女孩将来的命运,另一个肖可?
声明:一部悬疑片可以在最后给你一个明确结尾,也可以从头到尾只有悬疑。
而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二类。
以下是我把电影里的信息构成我‘要’的内容。
林先生是肖可虚构出来的第三个人: - 肖可第一次出现在林某的家说的那一段对白(1...我寂寞...)(2...可能因为你[指林某]年龄跟我姐夫差不多...)(3...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直接一点[说明她很敏感,不能接受一点的隐瞒]) - 肖可第一次出现在林某家那一段:肖可说的话(以上的对白123,眼神,镜头,整体感觉都让人觉得她在自言自语。
- 肖可说完以上对白后没有林某回应的片段。
- 现实上不会有那么多的巧合(肖可遇到林某;肖可发现她家被偷的东西在林某家;林某认识肖可姐夫可伟;东西是可伟给林某的;那东西可以是一个人犯罪的证据)。
肖可的父母不是可伟杀的: - 地点:医院 可伟在得知肖可病情恶化后难过 - 可伟性侵肖可是欲念,还有饱受精神上的折磨以后所致。
(当然也因为有肖可的告白作为部分理由) - 可伟承认他杀死肖可父母(事实上他没有)的那一段对白的最后一句问道(你[肖可]得到你想象中的满足了么?
)注意,他是说‘想象’而不是‘想要’。
通常我们会问(你得到你想要的‘满足’,‘答案’ 了吗?
)但这里他用‘想象’来暗示我们他编造他杀死肖可父母的故事是为了配合肖可的‘想象’。
- 在肖可家停车场 ,可伟的车门开窗口打开不了(暗示不祥的遭遇)。
过后可伟也因此有了阴影(在他被撞之前打开车门那一幕)说明他不大可能会杀人。
小姨子爱上姐夫?
这么一个狗血的现实,扭曲的三角关系,顶着重重的社会舆论压力,相爱的双方该如何面对彼此?
高圆圆明显很爱徐峥,但是徐峥娶得是她姐姐。
即便徐峥很关心高圆圆,但是也只能压抑自己的爱,不敢面对自己内心。
也许衡量一个好剧的标准就是到底是一地鸡毛,还是引人深思。
这部国产剧很惊人的做到了后者。
剧中两人的恋爱线很不明朗,正如同当事人的心情,不敢表露出来。
徐峥有一个推车门的镜头,剧中多次聚焦在徐峥推不开车门的画面上,似乎暗示着他的情感卡住了,不能流动出来。
而只有高圆圆才能帮徐峥打开车门,也暗示了高圆圆才是解开心结的人。
两个人暗暗的都有表露,但是面上谁也不说。
本以为日子继续,没想到被一个意外彻底打破了平静。
徐峥老婆怀孕了,高圆圆内心的感情碰壁了,继而转接到木讷的同事身上。
并且发现徐峥有可能和父母的凶杀案有关。
接下来,趁姐姐出差,高圆圆把徐峥绑架的戏简直精彩。
压抑的感情扭曲着爆发了。
她说徐峥是杀人凶手,虐待他,拷问他。
徐峥在捆绑之下小便失禁。
其实,这些攻击都是爱。
当爱不能满足,扭转成恨。
这喷薄的恨意更像爱的绝望表达。
而徐峥挣脱后暴怒,攻击,继而强奸了高圆圆。
也泄露了内心深藏的爱意。
攻击和性密不可分,徐峥制服高圆圆的时候,坐在她身上,按住她双手,多么像男女爱爱的姿势。
上一个镜头,徐峥暴怒下想拿锤头砸高圆圆,但是看着手中常常的锤头怔了一下,接下来想也不想就强暴了高圆圆。
完事后,徐峥忏悔着,承认自己是坏人,甚至承认莫须有的杀人罪行。
而高圆圆很平静,甚至动情地说“你的思想不见得比我更不健康,但我愿意尝试去理解你。
” 两人的情愫不言而喻,但是徐峥逃走了,在车祸中结束了。
压抑的爱,终于在一片混沌中结束了。
《第三个人》颇令人惊喜的一部电影,程耳自编自导,第一部长片,非常用心,细节处理得当,电影的节奏感也很好,就是慢,通过慢来处理细节,缓缓而来的音乐,忧伤淡雅,让人物来蕴酿情感,带动观影者来体会人物,然后,使影片成就其独有的一种格调与味道。
我一直欣赏自编自导的导演,因为有话想说,总有些不错的观点。
很显然,程耳试图让人物在最后说话,通过徐峥和高圆圆这两个大明星,来表达观点,来揭示人性里的矛盾体,来探讨关于人的心理病理状态,可惜道理并不深沉,哲理也不够超人一步,但这样的尝试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要对投资商负责。
毎个人都有其天使与魔鬼的两面,冲动是魔鬼,所以我们必须冷静对待这个存在于每个人的问题,守住那最后的底线,才不至于越雷池一步,造成大错。
很可惜,这部影片并没有引起大关注,但我相信,程耳非常成功地接受了考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会出更好的作品。
我是这样理解的:每个犯罪者的行为都是与他的心理相符的,也就是柯南道尔在他的小说里提到的“识人断物”,看清了这个人的心理,就可以预测他即将发生的行为。
听起来有点形而上学,但实际生活中识人断物往往都是准确的。
影片中关于人的性格,我总结几点:1、一个彻底的极端的变态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何伟的性格:他应该是出身于70年代社会最底层,从小对富裕阶层(肖家)有着刻骨铭心的嫉妒,看着肖家的大房子、小花园和肖先生的手表、肖太太漂亮的睡衣,他梦想着某天可以像英雄般的改造整个世界(也就是改变贫富悬殊的社会地位),强烈的仇富心态在他13岁时的某一天(应该是80年代初)终于爆发出来,他伙同几个小痞子闯进肖家,杀害了肖氏夫妇,铲除了他一直看不顺眼的资产阶级小花园,实现了改造世界的第一步,还拿了两件战利品:手表和相框(当时相框里应该还有肖家的照片),并发誓要将高傲的肖小姐征服。
事后何伟一直后悔仇恨冲昏了头脑,当时应该只杀人不偷东西,偷窃玷污了自己的英雄气节,于是他把战利品送人(林木)。
后来他终于征服了肖风,实现了改造世界的第二步。
何伟其实不贪图钱财,他要的是理想,是勇敢的改造世界,细化为改造肖家,使肖家无产阶级化,他确实实现了这个理想。
但是在他征服肖风的过程中,他也被肖风同化着,他变得软弱了,失去了13岁时那股血腥的狠劲。
于是何伟被曾经的罪孽折磨得失眠,他不想再欠别人什么,他讨厌哪种亏欠别人的内疚,所以他宁可在自己的保险单上作假帮助那个曾被他撞伤的小孩。
那不是他善良,而是他不想被撞人的内疚折磨一辈子。
他自诩为英雄,是不能被世俗化的!
他的对白有点尼采的味道。
2、人性生来有善恶:生活总是有很多意外,某天肖可和林木成了朋友,当然林木的状态比何伟差多了,他的革命性不够彻底,不如何伟坚定,当年的罪孽使他在心理上饱受折磨,影片开头处他在阳台的背影证明,他可能有轻生的想法。
肖可看到了相框,那是她家凶案现场被窃物品,她永远不能忘记!
她知道了何伟的真面目,但是她太软弱了,太善良了,正像何伟所言,有些人生来就是杀人的种,有些人永远无法抵挡屠刀,因为人性生来就有善恶之分。
她的捆绑,激发出何伟内心的邪恶,他再次拾回何伟本性,而善良之人面对邪恶,往往手无缚鸡之力,也许是导演可怜她那被病魔折磨的善良灵魂,于是她保住了灵魂,舍掉了肉体,没有被杀灭口,而是被强奸,正如她说的,对于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强奸已经算不上什么折磨了。
肖可还是一如既往的善良,即使经历了这样的磨难,依然记得姐姐的幸福家庭,甚至不想道出实情,不想因丑陋的现实伤害了姐姐的心。
3、善恶到头终有报:林木,一个出场不多的角色,每次出场都是阴郁的,他的内心已经被当年的罪孽谴责了千万次,阳台上的背影道出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厌倦。
他与何伟曾经是朋友,甚至成为两件战利品的下家,但他绝对不以此为荣,他知道那是罪证,于是手表奇迹般的丢失了,相框却奇迹般留下了,林木的内心同时也充满矛盾了,他一面想忘却当年的罪孽,一面又也想保留对罪孽的忏悔,当他无意中说出何伟的名字,察觉到肖可对何伟的态度,这种矛盾激烈的斗争起来,于是他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去化解:用车祸的方式同归于尽,那辆掉了前灯的越野车,正是何伟当初抚摸把玩过的,想必导演就是想告诉大家,善恶到头终有报。
“为什么我们总是要兜圈子呢?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直接说重点,我下午才认识你,晚上我就来找你,你不会不清楚我为什么不想回家。
因为我寂寞,因为我对你有期待,你知道答案,可是你还是要那么问,好象不这样我们的话就谈不下去,为什么我们一直就要兜圈子呢。
我需要人陪,我需要安慰,我需要倾诉,来不及了,没有时间了,我不想再说那些废话,我们之间完全陌生,可是绕过这些话,我们还是可以互相安慰。
” 看<<第三个人>>,因为这段话喜欢上高圆圆.她得了绝症,她坐在沙发上,她说着说着眼泪流了下来,活的犯腻歪的鄢泼听着是什么感觉?
我觉得应该很爽吧,活得麻木毫无知觉的时候如果有人能对我说这样的话,定会有宣泄的快感. 徐峥演她姐夫,他把姐妹俩的父母给杀了.高圆圆确认他是凶手就绑架了他逼他承认,他一开始还不承认.后来莫名其妙招了.他说的是:“这是一种仇恨的力量,我讨厌你们,非常讨厌,你们家房子太大了,还有院子,院子里有花,你爸整天戴着手表,你妈她擦粉,还穿睡衣”。
这算是嫉妒吗? 可又把姐姐给娶了,让姐姐怀上了自己的孩子,做负责任状,人都很奇怪,仇恨的力量竟变成了长相厮守的行为.最后终于承认了,心里觉得巨爽,以前自己死活打不开的车门也能打开了,有点像<<暗恋桃花源>>里那个被带绿帽子的男人把心里话说出来以后,以前自己死活打不开的酒瓶子盖也能打开了.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不择手段地说出压在心底的话,有些烦就不烦了.还那段也挺逗的,高圆圆绑架了徐峥,给他喝水却不让他尿尿,还有憋的过程,觉得他演的特别好,好象真憋着一样.其实也很正常,人家在绑架他呢,让他去上厕所还怎么绑架.后来实在憋不住就尿裤子了,你说说,要早尿裤子就不用憋的那么难受了.人啊,总是这样,总跟自己过不去.不折腾折腾自己是不会放过自己的. 很喜欢高圆圆戴的那个手表,还可以当闹钟.还有一个小发现,也没大看清,徐峥的车好象是鲁F,烟台哒车,是在最后出车祸的时候发现的.
虽然很奇怪但是很好的一部电影,对于主线的解析网上大致有两种版本,一是认为割腕男是女主想象出来的(大概是认为女主由于和姐夫不能心直口快地表白于是臆造一个来倾诉),二是割腕男就是真人,我倾向于这种,因为要是上一种漏洞太多了,就比如最后割腕男开车把男主撞死了,虽然男主有精神障碍,但是这里是以第三视角展示撞击过程,而且还有一个最大的理由,也就是本片的一个细节悬念,男主最后坦白罪行时说了"我们"两个字,而不是"我",也就是说有共犯,于是我猜测:因为割腕男本来就和男主认识,而且男主也把偷的东西送给了他,所以是他们两个一起做的,因此由这点推断割腕男真实存在。
而且在割腕男开车撞男主之前还有一个几秒的镜头看到割腕男在汽修厂和一个短袖男抽烟,估计是商量男主的事,推测短袖男应该也是共犯,一共三个人。
但男主没有明确供出共犯是谁,应该是想自己一个人承担所有的愧疚吧,并且支线中还提到男主把为自己买的保险名字换成另一个身患重病的小女孩,说明他确实有良心发现,最后割腕男撞死男主明显男主已经知道了(他把车开到一个固定位置,而且眼神明显是知道有人要来),而且应该是他希望割腕男撞他的,割腕男和短袖男商量的正是开车撞他帮他解脱,而他们两个自己没有勇气死亡所以不陪死了,割腕男之所以叫割腕男是因为他一直割腕但没有成功过,明显不想死,而且镜头放了好几次他想跳楼但蹲在阳台上一直下不去。。。。
果然还是男主洒脱啊
神叨叨的片子,导演一定觉得自己很伟大,写那么多无聊的台词,还让演员来充满感情的演出来。
真不容易啊,高圆圆……感觉这部片成本真小,戏几乎都是室内场景,靠的是演员的功力和台本。
台本咱就不说了,几乎没什么张力,情节太弱了,何伟最后那么简单就承认了犯罪事实,而且还解释了一大堆,我都不好意思听下去了,这么散文化的语言,导演还是去写写文章好了,戏剧就别捣腾了。
你那被扭曲滴思想
不忍心打悬疑的tag。太尼玛矫情了。撸半天想来想去也只有小青心和小文艺能粘点边?何伟道貌岸然心里有鬼的样子挺像。顺便46分39秒被打脸那里看着真给力啊,一直觉得欠来这么一下子【。粉得发黑
又是一部期望值过高的电影
这电影太好了,导演要记得拍点别这么高难度的电影,搞得大部分人看不懂,但我觉着看着真是爽,全程无尿点,这是把蒙太奇玩彻底明白了,大爱程耳。
印象只剩下徐峥被质问的出色表演功力。其他基本上没什么可值得书写的地方。
没弄好的文艺悬疑
徐峥大概吃了什么仙丹或者学了什么驻颜之术了吧,发客,最近看的罕见的烂片
成本极低对话极长的一部电影。个人认为伦理多于悬疑。
狗屎。。。。
这部烂片到底在说什么
科班尖子生拍的烂片总还是比业余导演拍的烂片高明百倍的,至少还有些大卫.芬奇、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影子在里面。但程耳电影的短板也完全暴露出来了,叙事技巧虽然高超但立意和主题深度太过平庸,本片如果着眼于一个放下屠刀的恶人如何想做一个平庸的善良人、又纠结于自我救赎与以掩饰恶行之中的细节,而不是大段大段背台词,效果要好许多。
程耳导演似乎很喜欢把高潮(真相)无限延后,这样看起来似乎很高级?其实还好。
善良是一种保护色,在保护区里待久了 就开始憎恨起自己原本的模样
性別與傳播研究課。充滿深意的片名和淩亂且具有智慧的剪輯。對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回應,宏大敘事下微小敘事的重要性的反思,又巧妙的避開的政治敏感性。充斥的藝術感,特有的節奏和大片獨白與長對話讓我猶如欣賞一台話劇。同時對高小姐影響改觀,在這樣考驗演員的電影中有這樣的表現。
170824重新看了一遍。二星改四星。觉得程耳真牛逼。
猜忌...怎么感觉有点像 寄生人 ...
搞笑
十年前的程耳简直是现在的反义词,话唠,台词做作,人物行为毫无做派,保留到现在的就是树状的叙事习惯,从一两个主角延伸展开。真是无法不讨厌徐峥,演技太恶劣了。
好久没看这么烂的片儿了。
”我想要改造世界,我只是生错了年代……”徐峥说的这句话应该是导演内心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