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才看完了刘海柱,刚开始看李安全的时候,还有点儿跳戏。
这俩角色都是爱管闲事儿的底层人物,不过时代到底是变了,法师用手一指,口中吟唱的不是底气十足的“给傻子买瓜子”,而是虚张声势的“钱不用你操心”。
许君聪演这种东北糙爷们儿,还是挺得心应手的。
像李安全这种人,跟自己媳妇儿天天拿手指点,好话不带好气说,经常装个逼置个气;对外呢,习惯性地装个中年怂,惹不起也干不过,但是心里瞧不上这个,眼里看不下那个。
可能大多数观众身边,并没有一模一样的人,但仍会相信李安全这个角色是存在的。
是的,我相信刘海柱也存在。
所以住了几天报刊亭,被拆的时候也顾不上飞侠的体面了,开始耍赖撒泼。
反正平时也不够体面,也没人帮他体面,干脆就别体面了。
可外卖小哥这么多,那得多少坠楼遇险的小孩儿才够用啊?
李安全就这么一个,其他的小哥怎么办?
打包父爱的俗套人生,不值得看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改变现实,有点理想主义,硬扭的坚持善举的真善美,几次看到男主妻子落泪,都觉得乡下来的想堂堂正正做人求生救娃,到头来只有男主义气凛然,任性助人,听不进劝,硬是将存折打了好几次折,更何况是救命钱。
现在的见义勇为没有不是量力而行,外卖员的人身事故层出不穷,男主却在以身犯险,先是打架解决讹人肇事,又是代驾见架就拉意外蹭了车,这些就算搭救命钱也不带放下见义勇为这条心,妻子放下身段想到了干足浴能高收挣救命钱,打算带娃先离开,被李安全认成不理解和瞧不起,延时了多少单都觉得见义勇为比饿空的订餐人重要,幸运的是可算这次救人命,被云宣传成了中国飞侠,多少年前的土称号了。
我觉得不是他成就了外卖员,是外卖员成就了他,因为这份工作,他有机会更多地看到或接触每一次需要见义勇为的时候,而每一次见义勇为的时候,从没想过这一次会有多惨,但就是善心不闵,哪怕会导致没有机会救女儿了,也要坚持下去,简单说这最后一次是因为幸运,幸运救得到一条生命,还恰巧得到了媒体神助,要是救人的时候出现意外失误,你是救了还是毁了那个孩子,甚者毁了自己和全家。
我不知道全中国上下是不是每一个这样的人都有这份幸运,不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那个圣人,老话讲的勿以善小而不为,不是教我们什么时候事事都要伸把手,而是要与时俱进,在别人遇到麻烦的时候,你不去添乱就是最好的善举,像现在看热闹的大有人在,但往往这就是矛盾,你帮他不定有好结果,但你不帮他就肯定没有好结果么?
结尾的时候,公司给了他更好的外卖区域站长工作,还给了他北京城市的最简单的生活,像极了一个爆火的抖音网红,打因为对他们有了积极影响和利益关系,即使你没有学历没有文化,没有过去工作上良好的业绩数据,没有充分的工作经验,也能够获得好的生活。
这简直就是抛开所有考虑,即使面对的是荆棘,一屁股坐下去也要坚持的没有理性。
这就是假大空的正能量,拿外卖员这样一个身份去实现,即使不从事这份职业,我也不接受。
这是一部记录中国外卖骑手的电影,电影中很多外卖骑手身上发生的事全部在李安全的身上得到了展现;从中反应出基层工作者的种种心酸与无奈,以及基层工作者为了生活而拼命奔波劳累的大众形象。
最后以美好的结局为电影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最后经媒体的宣传告诉我们这个世间还是有很多美丽而又善良的人的。
通过部分情节告诉了我们,在一些朋友间只能谈一些对他们有益的事;例如:叫他们绝对是随叫随到的,但你一旦和他们借钱时却总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搪塞你的这个话题;但凡事都会有个列外,有的朋友只要你有困难,就算你不和他提这件事他都会主动来帮助你。
看了一半的时候,以为导演要走现实主义题风格,结果突然画风一变,成了正能量的片子。
可能真是应了那句话,很多人走进电影院,不是为了感受生活的,大家就是希望看完一部电影能彼此乐一乐,开心的笑一笑。
我们不能指望每个人走进电影院都要对生活或者人生进行一些反思,毕竟大多数人忙的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反思。
看完这部电影,我还是觉得导演前半段的主题和思想是非常连贯的,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本来就应该首先把自己的家庭照顾好。
这个社会有很多你我都看不惯的事情,但是在处理这些事情之前,最重要的还是首先看看自己的情况。
凡事适可而止真的很重要,不要总感觉自己是雷锋。
最后话锋一转的正能量着实有点抢镜,把原本连贯的故事线一下子给打断了。
其实这部电影即便没有后半段的插入也很精彩。
但是显然导演也是为了权衡商业因素吧。
是一部好电影没有问题,但是确实也做了不少妥协。
这个妥协的部分作者确实有实力处理的更好。
片子把镜头聚焦到外卖员这一底层社会群体的心意是好的,但即使是仿照《当幸福来敲门》的套路来呈现,影片整体的表达效果还是差了一些。
许君聪饰演的外卖小哥爱管“闲事”,可是他遇到的“闲事”也忒多了,这种过度集中把角色过于拔高了,整体故事可信度就没那么高,观众能从中获得的感动也就不会那么多。
而且许君聪的表演也并不够好,他对他老婆的那股狠劲儿像极了混混,他歇斯底里的那股劲儿好像全世界都欠他的...谁也不是生下来就是白领,谁也不是命中注定就是外卖员,把角色的位置和心态摆正了,才能去更好地去诠释它。
首先表明,我对见义勇为的英雄一向尊敬,我也不否认他们的伟大。
我只是针对电影中这个“特定”的背景——当他有一个患有重病的女儿,和一个深爱女儿的妻子时,这种做法,我真的无法赞颂。
这部电影也许感动了你,感动了无数人,但我想说,你会感动,可能只是因为有一个“英雄爸爸“且患有心脏病的小女孩,不是你。
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的仅仅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发生的、美丽的童话。
我想说,如果我是他的女儿,如果我懂事了,我一定非常难过。
《中国飞侠》有一个欢喜大结局,这其中有一个类似“梦幻”的前提,就是他的“善良勇敢”刚好被媒体曝光了,获得了捐款。
但现实是,有那么多的“好人好事”没有被曝光,反而是那么多的家人默默承受着各自的苦。
获得赞美的只有“飞侠”一人,而随时承受着丧命之苦的,是他吗?
不,是他的女儿。
那个害怕随时失去女儿的拼命捏脚赚钱的妈妈,有人赞美她吗?
没有,人们眼里只有“飞侠”一人。
这时候,ta们的“英雄”爸爸去哪了?
《百度百科》说: 牺牲与自己“不相干”的人的利益来拯救别人的人,慷他人之慨,来实现自己的道德优越感或目的的角色,称之为“圣母”。
所谓飞侠,在他的女儿和妻子眼里,不过如此。
而他的女儿和妻子,不过是一个英雄童话里的阴影,永远不会被人看见。
一个正直善良勇敢的人一直做着好事,并未追求回报,电影的结尾虽然产生了回报,但是真正的现实社会我们不一定得到回报,如果没有回报的事情,大家还会继续坚持做下去吗?
我相信男主角一定会坚持做下去,虽然身边的人都认为他这种行为是爱管闲事,都劝他莫行善,但是不管他经历了什么困难,什么挫折,都未能阻止他的他的浩然正气。
生活中这种人已经极少了。
他的稀有甚至高于钻石,因为我们自打母胎开始,所受到的教育就是不要多管闲事,做好自己,保护好自己最大的利益。
男主在帮助他人的时候损失了自己的既得利益。
这种大爱并非傻,只是大多数人不懂罢了,男主急需钱,非常渴望去赚钱,但是他一直使用正当手段去赚,男主的钱赚的非常艰辛,但是非常有尊严而并非渴望得到它人的施舍去走捷径。
男主角拥有一个责任之心,对待自己的家庭和孩子非常尽职尽责。
视自己的女儿掌上明珠,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妻子做一些有失尊严地工作。
迫于生计,苦于对现实的无奈,而无法阻止这一切。
该电影把底层的员工的处境描写的非常接地气,并未增加任何修饰。
男主的同事这种人在社会中非常普见,但是又有几个像他一样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敢于承认呢?
我们应该做一个有担当的人,知错就改。
人的一生很漫长,还会犯很多错误,我们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去把错误打败,才能战胜自我。
男主的宽容之心,让他大度地包容了同事的过错。
男主有些处理的方法并不得当,比如打架,帮助同事去解决问题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打架是制造矛盾的并非解决问题。
但是他的善良正直宽容大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并且深深刻在心中。
上一次看许君聪,还是东北往事里头的大侠。
不知道是不是犯了事儿,跑到北京来送外卖了。
故事里头的许君聪,为了剧情硬尬,实在太多的不合理。
这哥们上来就遇到同事被车撞了,双方正在扯皮呢,许大侠上来就动了手,那个司机欠揍也就算了,还顺带把李老爷子的鸟笼给搂了,这脑回路不是一般人常有的。
不过,剧情设计的,大概就是为了体现太多的农民工,在北京这个城市里头,遭遇过太多的不公平待遇。
这个地方可以划重点,看看多年以后,这样的情况能不能有所改变。
多年以后,北京大概可以以“折叠”方式打开了,问题大概还是依旧。
许大侠的第二件诡异事件,是在反复强调自己当过消防员。
这消防员,可是“铁饭碗”,怎么滴就跑北京来送外卖了?
刨去在北京的开销,和许大侠在东北的纯收入也差不离啊,消防员的工资,编剧就没有好好查一查再编?
硬尬也可以解释,为了女儿治病,这病只有在北京能治。
或者,就是在为后头救小孩在铺垫来着?
第三件诡异事件,是许大侠在“代驾”期间,相当不专业的管闲事儿,结果把车给撞了。
管闲事儿的事儿暂且不说,你说一个代驾,正在工作,把人车给撞了,这专业精神到底是咋体现的呢?
故事在拼命表达许大侠是个为了女儿多么靠谱的一人,但同时也在拼命折腾证明许大侠是个多么不靠谱的父亲。
这么多破事儿,有一件降临在普通家庭身上,已经是灾难,许大侠就不一样了,难道是“主角光环”加持?
故事大概是想表现大城市里头的小老百姓如何挣扎求生,可是单纯靠卖惨,太多硬尬的小品味儿。
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通过救一个小孩,然后获得捐助,然后还顺带得到了好的工作。
原来成功就是靠这些?
故事最后还来了句“唯有行动,才能带来改变”,难不成要求在大城市苦苦求生的大众,到处去找被困的小孩儿?
也很久没见着李老爷子了,前半段把个老北京演得活灵活现,可是这个“打死他也不说”的老爷子,到最后45°仰望天空,来了句“中国飞侠”,彻底崩了。
很多没有学历,年纪大,做服务业的人应该都经历着同样的辛酸,只是大部分人遇不到那么好的负责人还可以帮助自己,没有那么热心的大爷可以鼓励自己。
也不会因为见义勇为而被报道,上电视。
他的故事发生在生活中,结局可能是,老婆离婚,女儿没钱看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他精神恍惚,频频遭受失败,见惯了人情冷暖,人心险恶,最后可能因为过劳,出车祸,或者得了癌症。
生活中处处是悲剧,这就是现实和人生。
1女儿住不住北京跟在不在北京治病有什么关系,待着女儿受罪以求自己最后的尊严?
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
自私自利!
2男主把自己的尊严凌驾于女儿的生命之上想传播什么思想?
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而放弃孩子生命3所谓的助人根本不考虑更大的危害,小小争吵就打人,看人夫妻打架不顾交通安全,把乘客生命安全置于何地?
《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寄生虫》+《当幸福来敲门》,作为网大来说是合格的,正如胶片说的,许君聪身上一直带着一股控诉的劲儿。(然而,现实并不会这么美好)
这既软广又带毒鸡汤啊
很不错的网大,比很多院线电影更值得院线上映。其实人的每一份善良都是给自己提升福报的机会,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说实话很反感这种说教味很浓又强行煽情强行灌鸡汤的电影,虽然你是很正能量,虽然你很高大上,但至少喝不喝鸡汤你得让我自己做决定吧,再好吃的东西你强行灌我我肯定不喜欢啊。
用美化掩盖真的好吗?
这题材用小品式的煽情和常规套路就是晚会呈现了,如果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拍出来搞不好可以是《药神》骑手版。过度集中于渲染角色的底层的艰难,在立意上可以理解,但效果显得臃肿且失真。6.1
电影描述的画面很真实,在北京租房的一家子,无稳定收入,全靠双手勤劳奋斗过日子,没想到孩子的治疗费用成为压倒一切的最后一根稻草,无奈,同情,外卖和快递给中国数十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但是资本无情的齿轮飞速的压榨这些底层劳动人们的生活,有些事情总是那么的让人唏嘘,去帮助别人反而被别人唾骂,去见义勇为却丢掉了自己的外卖,我不敢说人们都应该学李安全那样,舍自己为大家,但电影总是给人温暖的结局,坚定地面对生活的苦难,为了自己好的生活奋斗的人,真的赞!
前面一路倒霉,后面一朝翻身,不是每个外卖员都能飞檐走壁。in 滨江新城
绝了,我重新做编剧学习的时候我就想起了这部电影,我想仔细想明白为什么一部片能拍的这么烂然后精神污染我的世界这么久
我是很不认同这部影片男主这个角色的三观,也不符合现实。男主这人不咋地轴的一比,应歌颂成平凡英雄大可不必
好看,不知道为啥才6分出头…
这扑面而来的爹味与正能量,太过真实也太不真实
作为一部网络大电影,这部片子总体来说是合格的,法师给这部片子加了不少分
网大精品!
抖音版
关注边缘人的文艺作品、关注中国和中国人民生动的生活,值得点赞!
电影呈现给我的感觉是真实的,至少在许多事件点上是感同身受、心酸的。但同时也显露出它的缺点,剧情过于紧凑,前期的铺垫过长,导致许多意外事件基本集中在了一个部分,就是为了把男主压到最底。这片的确是挺励志的,讲的东西也很平凡,就是加的事件看着很不真实,好坏参半吧。
爷们,就得局气。
所有的爱都给了女儿,所有的情都给了陌生人,唯独自己的妻子,也许妻子言语的刻薄让男人失去了爱她的动力,但女儿是一家人的心肝宝贝,最后与女儿牵手时,如果妈妈也在一旁就更完美了,生活的压力释放掉了,爱人和女儿,一家三口的画面更美好 ..
强用亲情赚取泪水,片子需要加强普法方面的认真态度,警察执法就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