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季总体上不如第一季感情细腻,剧情更加自然,阿久在全剧快结束受伤,直接面对二选一的局面,然后选择一人,令人倍感突兀;其次,交代了森田和馨一直以来的“复仇”的背景,总的来说和整个故事的基调格格不入,以至于让人疑问为什么森田在学校待了八年加一年不到,对于行为逻辑完全不能理解了;修在二楼隔空大喊喜欢让全世界都知道他对阿久的感情也非常ooc。
山田整部剧下来成长竟然是最小的,画面比例却是特别高,持续的无果的单恋、一次次的哭泣、受伤,弹幕里最多的就是一方面觉得她美好,一方面心疼她的爱情,最后人物被架空成为爱痴情的女孩了,当然她对于朋友是纯真真诚善良的,可是依旧无法弥补人物形象的单薄。
相比于所有人,竹本的形象是最稳定的,也最真实,单恋无果也有自知之明不纠缠别人也不因此自怨自艾,才能平平也做好自己的工作,真切的迷茫过,从旅途中收获成长,寻找自己能做的工作。
我也只能理解竹本。
整部作品一直以情感的抒发为重点,真正的故事是破碎的,我感受了作品中对青春的感情,却不能真正走近角色的身边。
故事是以竹本开始,也以竹本结束。
跟第一集不同的是,这一集更加注重每个角色内心挣扎、迷茫和对自我价值的探索。
啊久--想要尝试的事一大堆在我心中想要创作的东西无止境地散落着我追逐着天上一个个飞舞的影象捉住它们,跟它们搏斗,好好地品尝它们然后将它们喝下为它们取名字,将它们放回原来的位置为此不断地做着相同的事情为此耗去大量的时间这些箱子,我全部都想打开但是想要全部打开的话,人的一生实在是太短了人的一生只能打开数目有限的箱子但是如果有一起奋斗的人……磬--人为何存在?
为了这时有力地握着重要的人的手吗?
忍--不留下些什么就没有存在意义--有这样蠢事吗?
只要活着就好了在一起的话就好了不同的人,其实提出的都是同一个问题:人为何活着?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什么令到我们活着是变得有意义呢?
对啊久来说,艺术很重要。
虽然说要回到乡下,但一次严重的意外反而令到她意识到,画画是何等重要,是她人生的意义所在,竹本呢,他是喜欢,很喜欢啊久,但是对于他来说,首先是要做一个男人,用自己的双手去闯出独立的路,成为能够给予、能够依靠的人。
森田忍啊森田忍,你对啊久说的话太治愈了,但是你的天才,你也知道是不能放弃,而且你最大的优点是无条件去支持你的家人。
修酱,啊久说你的名字是多么温柔啊!
你曾经说过,爱一个人可以有第三条路,但你不说是什么样的路,但其实就是默默的、不计较自己得失,以对方的幸福为先的陪伴和支持吧,就像你对啊久一样吧。
山田很可爱,但也逐渐成熟起来,也慢慢领略到第三条路了吧。
真山也跟女神靠近了许多,估计内心窃喜吧。
那么多角色,始终是啊久最牵动我心。
她对艺术,对人生的发问,我也同样有过。
虽然啊久长得像小孩子,但是比很多大人都坚韧,从她面对意外和忍痛坚持康复的态度就可以看得出!
我喜欢这种外表柔弱但内心强大的人,或许我也属于这种人(巧合的是我也有过手受伤而担心神经受损,而也因此练习了左手写字、拿鼠标等等)。
另外最让我感受至深的是她握着花本老师的手,两个人的爱,非常自然地,其实已经从小就有了。
什么时候变成爱,真是很难界定。
这是一种特别醇厚的爱,像啊久说的“啊修,就像是雨,我可以深深地呼吸,我可以像青草不断长大,你是我最重要,最重要的人。
” 我能理解这种爱,是因为我跟我老公也大概是如此。
最初跟他相识,我十四岁,他十九岁。
我因为突然大病入医院,鲜有人来看望我。
但是他一听到我在医院,就二话不说地来看我,带着一叠漫画书,跟我说了很久的话,在被子下紧紧握住我的手。
往后,我有困难,他总毫无保留地帮助我,一句怨言都没有。
我们一直是很好的朋友,我认为他是我的哥哥,他认为我是他的妹妹。
到某一天,我们都长大了,我们都经历了人生的起伏,才从对方眼中看到一直追求的爱,那种不需要言语的爱。
我们的手再一次握着,永远都不会分开了。
跟他在一起,不像大多数情侣或夫妻,一种混合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爱,没有边界没有清晰定义的爱,一种跟人生交织在一起不可分离的爱。
所以我看着花本老师握着啊久的手,仿佛看到当初他握着我的手一样。
时间真是奇妙,爱真是奇妙。
也许啊久以后会离开,但是不能改变的,是这份特殊的存在。
有爱是很幸福的,不单止是爱情,还有亲情和友情,甚至那种一期一会的交集和陌生人欣赏的目光(就像人们注视艺术馆里的画作一样),都是带有温度的。
人活着这个世界上,无非就是希望有人爱,在与他们的牵绊中发挥自己的价值。
明星啊、红人啊,想办法获取更多关注和赞扬,其实也是因为人最根本的渴望驱使。
甚至口上说“我不需要别人”的人,其实心里是非常希望有人爱。
很多事情,在当初的时候,其实看似不会结出果实,是无用功。
我们那么努力地存在着,学习、工作、爱恋,很多时候都失去了或没有了,那么这些事情,是不是没意义呢?
也许不是。
曾经的时光,是会在我们记忆中留下美丽的身影,即使我们拥有而又失去,不改变我们享受过拥有的快乐,爱过而又失去,却没有失去爱恋的感觉。
我们只管继续前行,不断得到又失去,最后站在人生的终点,完成生而为人的探索旅程。
以竹本的话作结束吧:没有结果的恋爱是否有意义?
已经消逝的东西,和最初就不存在,是否相同?
嗯。
是有意义的!
和第一季一样经典。
画风依旧清新。
不过对于每个人的人生选择刻画的更多。
毕业生的心情有谁能体会?
要如何变成一个成年人?
无望的爱情,寂寞的摩天轮,我想骑车去远方。
发现自我的旅程很in吗?
很蠢吗?
应该是令人钦佩的吧!
成长有你相伴,有苦也甜。
最后,OP很赞。
看到评论的大家都在说竹本是平凡那个人,就连动画里的他自己也这么认为。
但我认为他一点也不平凡,也不缺乏才能。
如果谁有过一点创作的经验应该就不难体会到,那种人生和作品紧紧地绑在一起的感觉。
动画中,他做了两次通往天上的塔,一次是歪歪扭扭,用材料无序堆砌的塔,一次是更加笔直坚定和稳固的塔。
在做第一个塔的时候,他自己也不能非常确定这样的作品意味着什么。
材料上没有筛选,形态上也犹犹豫豫的,是弯的是直的,还是要做多高,看起来没有答案。
这样一个摇摇欲坠的作品,是他陷入迷茫的自我的延伸。
最后他把这个塔锤散,成为了他踩着单车踏上旅途的契机。
竹本踩上单车一路骑着,并不确定要去哪里,也不觉得自己是在“寻找自我”。
骑车之旅和制作塔的行为是非常相似的。
竹本自己也有解释,并不知道会去哪里,只是专注在脚下一步一步踩下去的踏板。
塔也是,不知道要通向哪里,只是一层一层地向上堆砌延伸着。
天花板就是塔的终点,正如日本的最北部是旅途的终点一样。
这样的选择还不算是“自己主动的选择”,这个作品怎么结束,这趟旅程怎么算完,他心里还没有答案。
“自我”并不是在哪里等待的终点,而是经历了一切,慢慢明白过来的东西。
是自己遇到各种情况的时候的选择的集合。
虽然还不是完全的成熟,但他至少确信了脚下的这一步是坚实有力的。
因此,就这样积累这脚步,车就会把他带到一个“终点”,意义就如“自我”一样,自己显现出来。
竹本从旅途回来后,做了第二个塔。
这个塔在每一个部分的造型上都明确了许多,他去山田的工作室收集了白色的釉片,说明这个时候的竹本已经知道,塔的每一小部分他想要什么。
第二个塔是对第一个塔的成长,同时也赋予了第一个塔意义。
然而,虽然每一个部分都更加明确了,可是它还是一个一路向前,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结束的作品,虽然是对于创作者来说意义非凡的作品,然而从人对自己的生命的掌控度来看(结合竹本当时想要的东西),依然是不成熟和不完善的。
竹本一直在阿久的身后看着她,看她制作比自己大许多的作品,看她如何观察这个世界,感叹他们之间才能上的差距。
他一下子就察觉到了人和人之间视角的不同,能力的不同。
因而,不论是现实还是恋爱,都陷入了灰暗之中。
不过在我看来,这就是竹本非凡的才能,他的世界里有许多的他人,他的世界需要这些尺码,只有这样,他才能找到自己的着力点。
这体现在,在旅途中,竹本遇到了一伙修复古寺的人。
他给大家做饭,为自己是团体中有用的一员而感到欣慰。
我认为这里体现了竹本需要一个明确的他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才能感到安心,而被人需要只是一种最简单、最容易被验证的体验。
然而,他还没有发现这是一个很强的才能,也还没有发现要怎么使用这个才能。
他需要一个明确的对象,比如一个限制,一个像终点一样的东西,一个可以结束的契机。
这个才能要求他的创作材料不仅仅是粘土、画笔、工作室,还有广阔的道路,自己的脚。
传统的艺术学院的教授也许无法教给他这些,但我相信他的人生一定可以!
一定要在那个没有被画出来的世界里继续创作哦!
音乐画面人设都棒的没话说!
来说说剧情最后的发展:森田忍(当时好喜欢的角色),和阿久相互喜欢,以为结局他俩一定会在一起的,万万没有想到阿久竟然选择了大叔修司!
当时觉着结局大家不幸福啊,心里不禁怒骂作者千遍。
对结局极为不满,只觉得草率又莫名其妙。
时隔近十年,重温了最后几集。
经历了些事,果然对结局的看法不一样了。
一直所不理解阿久的选择,现在看来,合情合理。
相互欣赏和彼此适合并不能划上等号;真正的爱情究是心动还是温暖,是激情还是亲情;就如阿久说的,“人生不能打开所有的盒子,每个人生打开的盒子数量是有限的”所以要作选择。
现实中,不是所有重要的人都一定会陪伴你一生。
竹本在片尾的一独白很具泪点:"阿久,我一直都在想,没有结果的恋情,究竟有没有意义,消逝的事物和从没存在的事物,是否相同。
现在我明白了,是有意义的,确实有,就在这里。
阿久,能够喜欢你,真的太好了。
"即使没在一起,也觉得值得的。
明明注定会有人受伤的恋情,最后收场的如此温暖,多难得。
结局并不是我所想的不幸,而是幸福才对。
第一次看是在初中,少不更事。
多年之后返回来再看,发现这个故事讲的其实是gift的问题。
故事的基本前提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才智上的显著差异,gift的种类虽然各有不同,但天资聪颖、异于常人的人显然更有价值,或者更容易将自己的才能套现。
那么大多数没有gift的人,要怎么面对这种差异,怎么自处和对待有gift的他人,以及怎么寻找到自身的价值,就可能是个非常miserable的过程了。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美院的师生,其中明显具有gift的,是森田和阿久。
前者聪明奔放,多才多艺,走到哪里都会发光,令人羡慕。
后者灵感丰富,勤勉专注,有别致的创造和表达,十分可爱。
因为这种相似之处,很快两个人就互生好感。
可惜好景不长,gift未必会让人幸福,这俩人过得就不太痛快。
虽然森田和他哥馨的复仇过程编得很傻,但作者的用意还是很明白的:gift在自己身上就是一把双刃剑,处理不好就会陷入孤独或者不近人情,也容易让别人产生怨恨和嫉妒,极端情况下将导致兄弟不和、家庭破裂、朋友反目等等人间悲剧。
由于森田本质上十分善良纯粹、敏感脆弱,于是就想把悲剧之源gift从自己身上给拔出去——此处可类比《射雕英雄传》里周伯通非得把融会在脑子里的九阴真经给忘掉,具体做法是放弃创作消极怠工。
在森田身上有gift与人情味之间的冲突,两者之间不必然存在对立,但是一旦有张力,那就会是很闹心的。
所以当竹本说出“我没钱又没才,让阿久跟你这个有钱又有才的人,我宁可她选个老实本分的普通人”这样的话时,森田被怼得久久无言。
嫉妒人的人糟心,被嫉妒的人一样也糟心。
阿久也很不幸,好在她性格较为坚强。
自打手坏了之后,她就得在森田和阿修之间作个取舍。
这个情节的合理性暂且不论(近亲结合是没有好结果的作者你懂不懂法,承蒙叔叔照顾就不能交男朋友了么这什么逻辑),作者的用意还是很明白的:重要的人和事当然很多,但一定会有个主次;有gift的人最终会选择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向,那就得舍弃另外一些东西了。
这个决定很需要勇气,所以就令人佩服了。
虽然手坏了很惨,但是有个自己一直擅长的事物,知道自己在何处价值最大化,或者说有个自己最想干成的事情,这已经足够让人羡慕的了。
如果既没有上述的gift,内心也没有森田式纯粹,脑子也没有阿久那么清楚呢?
这就是大多数常人的状况。
故事里也提示了常人该怎么找到价值的问题,抽象出来一些理想型大概是这样:认识到自己的才能有限,于是发展辅助型技能,用成就别人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服务型人格,比如阿修。
这种人天生是个好副手。
认为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比独立个体的成就更为重要,其中搞对象是重中之重,这就是依附型人格,比如山田妹子。
很多姑娘从骨子里都属于这个类型。
对自己有了解和控制,培养适度的智商和适度的情商,有计划性地为人处世,不畏惧成长和承担责任,最终变成一个适度的成年人,比如真山,及其完成体野宫。
这是秉持着各自的价值观,过着各自的生活的常人们。
比较麻烦的是三观未成、还没定型的竹本,优柔寡断,温良怀旧,自卑又纠结,成长得比较缓慢,自己都会跟自己捉急。
他既不能像适度的人那样从容不迫有板有眼,又没有实力去支撑一个需要照顾的人,自尊上也不能接受依附于他人。
这种夹在中间的感觉,就像张大春的《悬荡》,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经常会有心提到嗓子眼儿的紧迫感,但是又无处着力;有千万件事要去干,但仔细想想似乎没有一件事是想干的,也不知道什么事会是有价值的。
很有可能开始自怨自艾:为什么我没有gift呢?
如果有,我就知道我该干点什么了,或者我就能干成些什么了。
可惜,我没有啊。
年轻人大多会对竹本有代入感,有限的才能,时常迷失的自我价值,以及欲说还休拖泥带水的感情帐。
虽然作者格外优待他,强调他在一些关键时间点的思维过程和心理飞跃,让他在卢瑟了许久之后最终找到了一个自己迷上的事情,这很励志。
但现实生活中没这么一只看不见的手推着你走,你确定你找得到?
阿久脑子里有无数的盒子,每一个都装着无数绮想,每打开一个就会变成一块杰作。
盒子蔓延到地平线之外,想一一打开,一辈子的时间都不够用。
所以她要穷尽毕生,去探索自己想象力的可能性,并把它们一一画出来。
这是对灵感与天赋的绝妙比喻。
谁都希望自己拥有,但是首当其冲的却是得承认和接受自己没有。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每个人无论天赋异禀还是正态分布,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处与寄托。
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在某一方面有gift,只要找到它就会产生一条顺理成章的坦途,这种隔夜老鸡汤,煲出来了你也咽不下去。
这恐怕是说,要学会与有gift的自己,或者没有gift的自己,有gift的他人,或者没有gift的他人平和相处,找到一个不卑不亢不过不失的心理位置,这样才可能获得令自己信服的幸福感吧。
蜂蜜四叶草我前前后后有看了多少遍,我也不记得了,因为次数太多了。
看到后来有一些不敢再看,害怕看到剧中某些场景里倒影出的自己。
我大概也看了一下大家的评价,这部作品除了生动与细腻并存的给我们讲了一个青春物语,它的一个最成功之处那就是,让大家或多或少在剧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记得是才开始察觉到自己喜欢那个人的时候,我又把蜂蜜与四叶草拿出来温习了,看到深深暗恋着真山的山田,强烈地共鸣感让我的心都绞痛了起来。
现在也能清楚记得第一季第六集的末尾,山田喝醉了,真山背着她走那一段,真山的内心活动里有那么一句话,“即使逞强也改变不了任何东西,我还是那么逊,我无法对她死心”,看到这里当即眼眶有些湿润,因为自己的情况也一样呢…而看到之后借着几分醉意告白的山田,当即就泪流满面了。
啊,恭喜你终于说出来了呢山田,明明说出来也不会改变任何的告白,可是一直憋着你有多痛苦,我也能一样感受到呢。
真山是个狡猾的家伙,明知道山田喜欢他,他自己对山田也一样有些好感的,甚至还有一些占有欲不希望山田从自己的生活消失,却这样利用着山田喜欢着自己带来的便利。
不过理花又何尝不是呢?
明知道真山喜欢自己,却一次又一次还是接受了真山对自己的好。
人大概就是这么矛盾,大多数人也都如此,当发现别人喜欢自己时,并且自己对那个人也是有一些好感但并没有特别喜欢的程度,会理所当然地接受着别人对自己的好,同时又忏悔着自己不喜欢别人却又接受了别人的好。
随着我自己遭遇的变化,我也从开始喜欢看默默追着真山跑地山田,到野宫的出现那一段。
明知道自己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喜欢着别人,而自己付出了努力也依旧改变不了这个现状,并且仍旧沉溺于这个现状时,就需要另外一双温暖的手将无法自救之人从泥沼中拉出来了。
因为听说和理花真山一起工作的山田受了伤害,深深喜欢着单纯执着善良的山田的他可以不眠不休地通宵从鸟取开到东京,而不是等到第二天坐飞机过去,只为了去保护自己心爱的人,这样毫无考量得失又显得略冲动的行为,就是爱情。
野宫身上具备着各种良好的条件,可以说是大部分女孩都梦想的类型(不过现实中不可能有的),一直为山田默默付出的他,最后也终于成功打动了山田,能看到他们俩在一起,我很开心,山田也是个各方面条件很好的好女孩,能与这样一个好男人在一起,真是最好不过的结局了反过来看真山,之前我说过他狡猾,并且对山田残忍,但这对一个人的残忍却也代表着他对另一个人的执着。
一边是冷漠地处理着喜欢自己的山田,一边却是斯托卡一般地关注着理花的一举一动,可以为了理花倾其所有。
所以最后他能感化理花和她在一起,我也想说恭喜你啊,这个混蛋。
写了这么多,一句话就是:人类不要天真地以为自己能改变一切。
确实无法改变的事情,不是继续执迷不悟,也不是反其道而行之的逃避现实,是好好的面对它,走出去。
路有很多条,你可以重新定位自己与那个人的关系,在这一点我是很钦佩竹本的,勇敢接受了被阿久拒绝的现实,勇敢接受了自己的平凡,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走的那条路。
有不少朋友跟我说不喜欢竹本,因为像自己一般的平凡。
但这个世界阿久和森田那样的天才是少数,我们也要学着接受自己的平凡之处而不是自怨自艾。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些字,最后想说的就是,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作品,有美好的风景,也有荒无人烟的大漠,这才是人生。
画面定格在,坐在火车上少年,泪流满面地看着每一层都夹着代表着幸福的四叶草的面包,那是她为他亲手做的……
“时光流逝,总有一天,一切都将变为回忆。
但是,有我,有你,有大家,只为寻找同一样东西的,那段奇迹般的岁月,将会永远,伴随着甜蜜的痛楚,在心中某个遥远的地方,一直,都在令人怀念的转动着。
”终于看完了蜂蜜与四叶草的第二季,虽然不少人说这是狗尾续貂的12集,虽然很多人说没有了第一季那样的感动,但我,还是在静静的夜里,捧着笔记本,泪流满面。
我还是坚持我幼稚的艺术观点,一切好的作品都只是提出一个问题,都不会有一个内在的确定的结论,一切取决于感受作品的人。
如果我是两年前的我,我会为竹本而伤心,明明是经历了那样的成长,经历了那样寻找自己的旅程,明明在成长的路上,牢牢地握住了最爱的人的手,突然间却被剧情安排得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突然成为一个不会争取、轻言放弃的弱者。
森田在放弃了整个人生的时候,有他最爱的人给了他希望,而这个人留给竹本的,却仅仅是伤感的告别,和隔着车窗玻璃的挥手。
有一瞬间我真的想像竹本那样大喊,难道没有钱,没有才能,哪怕拥有一颗善良得近乎天使的心灵,就注定要成为配角么?
难道真的只允许永远光彩耀眼的人,在该耀眼时有人追捧,该失落时有人安慰,即使退场也要潇洒地挥挥手,不留下一片云彩吗?
难道配角就只配拥有微笑着离开的模样,只配拥有安然接受不平的性格,就是为了让女主角离开时,不觉得太过愧疚而存在的吗?
可是,我不再是两年前的我。
我,也不会再把竹本,当成自己。
如果我是一年前的我,我会想起蜂蜜的第一季,我不会忘记那短短的24集故事给我的人生观的巨大改变,我不会忘记发誓要寻找自己,要真正的体验青春和成长的那种激情,以及因为幼稚和冲动,为了这样童话般的理想而付出的代价。
而且,也正是因为蜂蜜,我深深地爱上了动漫。
可以说,对我大学生活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就是H&C了。
我真的很想假装自己没有看过第二季,我很想一切就停留在竹本车轮下的那小小的四叶草上。
生活还在继续,有似乎已经看到幸福的甜蜜,有似乎永远无法摆脱的伤痛,有似乎一生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有人在奔向新的生活,有人却安然让自己的人生默默地为别人而延续。
花本老师的存在就是一个永远的守护者,永远安排着这一群孩子的生活。
森田永远在热情、疯狂和无忧无虑地吵闹着,而山田、真山和理花,却总是在烦恼和伤痛中前行。
这些结合在一起,就是一幅众生之像,人生,也正是由这一个个侧面组成的。
可是,我不再是去年的我,我不会再去问,消逝了的事物,和从未存在的事物,到底有什么差别呢。
我也不再会因为这太过真实又不够真实的故事,去让自己的人生,错过一些什么。
现在的我,看到的不仅仅有离别的伤痛,不仅仅有放弃的悲凉,不仅仅有近乎被欺骗的愤怒,我也看到了,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对一个人来说,不存在“将人生交给谁”的问题,不管你怎样选择,终究还是为了你内心最重要的东西。
阿久选择花本老师,也就是选择了她要继续打开她的盒子,当一个人为才能太多不能在一生中全部实现而烦恼时,她注定要放弃一些什么,她是幸福的,也是悲伤的。
仿佛永远是背景般的花本,却可以大胆的喊出“喜欢,很喜欢”,当一个人为了自己最重要的人而放弃未来的时候,他是幸福的,也是悲伤的。
当竹本和森田带着不同的目标转身走开的时候,当竹本带着泪水咽下那带着四叶草的土司时,当森田在晨曦中知道了自己不能放弃人生时,他们注定要选择,也要放弃,他们是幸福的,也是悲伤的。
我们一再感叹第二季不如第一季那样令人感到幸福,正是因为它更加真实,它没有考虑给你一个“好”的结局,如果说第一季那并不完美的结局让我们觉得真实而温暖的话,现在我们才明白,那也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生活中,还会比它有更多更多的猜忌、决裂、意外和头也不回的告别。
“最终,我们没能去成海边。
” 现在的结局,也已经是尽量“温暖”了之后的结果吧。
我就是喜欢蜂蜜的这份感觉。
可是,我也不仅仅是现在的我,我也曾经是过去的我,我也将变成以后的我。
我曾经,正在,并将一直,为配角的小男孩而哭泣,为才能暴走的天才而忧伤,为苦苦等待的善良女孩而扼腕,为突然成为主角的所谓背景人物,惊异、恼怒,以及拍案叫绝。
因为,我们的人生,曾经,正在,并将一直,就是这个样子。
我现在终于可以说,蜂蜜不是一部“真实的”励志片,而是一部“励志的”真实生活。
它只是将每个人所必经的生活艺术化了,它不是要说教一些什么,它甚至不需要激励你什么,它只是告诉你,生活,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每个人都是幸福的。
因为我相信,每一个人,或多或少的,都有选择为了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事物,而交出整个人生的权利。
就像他们一样。
http://blog.williamgates.biz/2006/10/honey-and-clover-second-season/
蜂蜜与四叶草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动画作品,不同于其他的作品经常为了剧情的推进强行让事件发生,羽海野老师的作品更想是一个旁观者记录下一群人生活中闪烁的光辉,剧中的每个人都像真实的活着,都能找到我自己身上的影子。
这里我想说说故事的最后,这个我为之惊艳感动而敬服的结局。
就像山田所说,自己所追求的幸福,就要带给别人不幸。
就像佛经说水中有一万八千小虫,所以每喝一杯水都要颂一边往生咒,往生咒是对生命的尊重,但不管如何掩饰,人活着就是要喝水的,所谓杀孽,也已经造下,这就是人生,不得不去伤害别人。
就像真田对于山田的喜欢只能以嗯来回答,阿久其实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三个人的爱意,但是最后她却给了三个人最重要的礼物:给老师的是被需要,给森田的是自由,给竹本的是成长和终将到来的幸福。
老师其实可以说是‘十年后的竹本’,乡下出生才能平庸而又为人善良带着点怯懦,误入了才华横溢的一对恋人的生活,曾经迷茫中踏上找寻自我的旅途,在所爱之人遭受创伤时,用尽自己全力去安抚,却发现自己无能为力。
老师就是这样点点滴滴的成长起来的,但是与闪着光辉的天才们,甚至怀着梦想的人们不同,老师一直是迷茫的,他并没有特别想去的地方也没有特别想做的事,想要去找寻自我却找不到答案。
然后阿久来到了他的身边。
他与阿久之间的感情其实难以算是男女间碰撞出的激情,而是两个人相互搀扶前进的关系,阿久需要一个人陪在她身边帮她开更多的箱子,而老师则需要被需要,阿久渐渐的就成了他人生的意义。
如果说阿久喜欢的是竹本而竹本也有能力帮助阿久,老师或许会抽着烟默默坐在远处的长椅上看着他们吧!而最后让老师决定一生陪在阿久身边的,反而是阿久因为事故更加需要他,或者说只有他才能保护着阿久继续走下去。
这是阿久给老师的礼物。
阿久是喜欢森田的,两个天才之间本来就容易惺惺相惜,但是却少有两个天才能走到一起,因为他们都是自己生活的王者。
换言之,他们都是需要别人帮忙开箱子的人,两个在一起,开谁的箱子好呢?总要有一个人放弃自己的才华。
不同于阿久对于画画的执着,森田的才华更想是一座无法抑制喷发的火山,哪怕他想要安静也不可能,无论做什么他的才华都会发出轰鸣巨响万丈豪光。
然而,他其实也是迷茫的,之前有兄长要报仇的愿望,他为此忙碌奔波,而报仇结束后呢?他与阿久之间的互相倾慕更像是两个才华超众的人突然相遇,惊讶的发现对方能听懂彼此。
然而,相知不代表就能在一起,阿久知道,如果她叫森田放弃自己的才华,他最后绝对会答应的。
但如此,她所爱慕的他便不再是他了。
所以她选择了放手,守望在远处,给他空间绽放自己的光芒。
竹本是一个普通人,这种标配的男主设定在别的动画里通常会凭借不要钱的温柔和无限制嘴炮打下大大的一片后宫,而在这里,他却过着如同真实的大学生一样的生活。
如果说女生希望阿久选择森田,男生或许会希望阿久选择竹本。
然而真实的世界不是漫画(滑稽 竹本是一个因为复读一年要交多一年学费都会感到愧疚不堪的人,是想要买一束花给心爱的女生却无能为力的人。
当然,这是因为他是一个好人,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于此同时,他也清楚的知道自己什么也做不到。
如果说阿久没有遭遇事故,那么他或许可以用时间来证明自己,就像真山那样,但是有时候生活就是会让你在对的时间遇上错的人,在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人。
初恋永远的最美好的,但是在那甜蜜里,却常常参杂着强烈的酸涩,这酸涩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淡化,而尝过苦涩味道的人才能更深的品出生活的甜。
竹本最后踏上了旅途,在旅途中他会邂逅不同的人,遇见另一个她,和阿久找寻了一天都没有找到的四叶草,终会有那么一天,在转角处突然发现。
阿久最后送给竹本的是夹在蜂蜜中的四叶草,但其实最宝贵的确实那份无能为力的酸涩,那个踏上旅途的理由,和那份知道会被拒绝还仍然要说出来的勇气。
最后再次谢谢羽海野老师,您的作品是有心的,静下来看的人也能感受到您的温柔。
我一直疑惑黑田阳介最终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结局才能圆容自己的想法。
《蜂蜜与四叶草》看起来很温馨的画面,其实作者在案后抓着头发自逼吧:不断的设想冲突,又不断给自己难题,到底要怎样选择才是最好呢?【关于救赎或催化剂】失去丈夫痛苦到不允许自己快乐的理花桑,只有不知前事的真山能把自己从往事中切离,可是又不愿意伤害他。
被比喻成平民公主的山田,遇到成熟的像学长一样的同龄人真山,感受到真山无法拒绝无法接受的珍惜对待,明白了“我这么喜欢他,他为什么就不喜欢我”的问题,懂得为了“想要自己幸福其实也会让别人不幸这种一体两面的事”而难过。
看到公主长大,不怕付出,知道替别人着想,叫人高兴呵。
幸而难过的单恋,最终被野宫拯救出来:“任何时候,难过的时候都可以给我电话。
”反过来看:真山为了得到理花桑的回应,脱去青春的青涩,朝着为了能够对心爱的女人说:“你去休息一下,其他交给我就好了。
”这样的方向努力着,为了做一个“完成型”男人努力的真山身上,blingbling发着光。
看着野宫脱下层层保护,重新穿上青春的套装,像个大学生一样大声说喜欢、朋友那些作为30岁大人很“丢人”的话,不免松了口气:还好30岁不会变成完全的“大人”,还好30岁还能勇敢,还好30岁也不会害怕付出,还好30岁还有扬帆的能量,还好还好……也不知道是谁救赎了谁。
大抵是给予的时候也得到了,得到的同时也给予了。
不能如愿的恋情虽然难免不好受,不过假使能得到成长的力量的话,也是一颗大苹果,能给“流泪的身体”补充个蛋白质、Vc什么的……【关于成长】一边复仇却又一边痛苦的阿馨,成功赶走夺取父亲公司、迫使家人流离的“坏蛋”后,逃避的无踪影,却发现被身边的大家妥善安排的“坏蛋”一家子,安慰了阿馨不能排解的自责心。
嗯,没有人会对觉得复仇快乐,即使成功复仇,复仇女神也会携带着沉重窒息永远不离开,哼。
所以基督山伯爵最终放下未完成的复仇计划,带着给自己救赎的海黛离开了巴黎。
倘若奥菲利亚没有自杀,而是这样守护着复仇的哈姆雷特,大概也不会悲剧?
仙人掌不好开花,更难结果。
因为缺少水分,只有非常茁壮的仙人掌才分得出养分去开花结果。
贡献一部分养分用于开花,这种对于仙人掌本身来说毫无意义的事大概很不容易,所以每次看到开花的仙人掌都会觉得真的很厉害,不但能养活自己,还能发散四周,许多沙漠里的生物就靠着仙人掌的花和果实生存。
所以对自己来说“成长”才不是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如果不能从年龄和阅历中变成强大有担当的存在,靠着伪装或假意或不关我事的冷漠在社会上死撑的话,即使长到80岁也还是个幼稚的小鬼、不会开花结果的仙人掌、烂苹果…… 但是只能顾着自己才存活的话,就像无力开花的仙人掌怎么会留意到别人呢,即使是身边人也一样。
所以想要得到花朵,首先应该能开花。
佛洛姆不是说:“如果我真正爱一个人,则我爱所有的人,我爱全世界,我爱生命。
如果我能够对一个人说“我爱你”,则我必须能够说“在你之中我爱一切人,通过你,我爱全世界,在你生命中我也爱我自己。
”也就是说倘若还没有想要爱自己爱别人,那一定不是真的爱你。
反之,倘若不能令他(她)爱自己爱别人,那你一定不是他(她)的守护。
所以相爱是能够让彼此为对方茁壮成长、结出果实的存在;所以爱一个人,就应该能让他(她)为自己开花,假使不能的话……啊,今天终于明白小王子和玫瑰的故事是什么意思了,原来如此啊……所以那么多人喜欢小王子咯,想想能让玫瑰为他开花的人,那是得有多好啊……好吧,决心成为一个成功的花农!!!
或者幸运的话,也能遇见一个成功的花农也未可知……【关于选择】其实阿久和森田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可是真的就像针尖和麦芒一样,彼此不能够圆容对方,也许唯有各自守望天边,光芒交汇,才不会折损彼此又能发光。
森田:“放弃只是一瞬间的事,但是你说什么‘我会一直看着你’的话,叫人不努力都不行了呢。
”竹本很善良,但是他还青涩,连自己都搞不掂。
没有闪亮的才能,屡屡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纠结着目的地和意义在哪里呢?
寺院的大师傅:“但是,明天请你离开这里吧,你不是想知道到底可以骑到哪里吗,现在答案还没有吧,与其在这里傻傻的笑着,还不如离开这里,一直骑到你觉得够了为止,答案是什么样不去管它,也许答案根本不存在,只是看你自己想不想尽力而已。
”寻找自我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直面明知无望的恋情,一如正面自己的普通。
失败的告白却让竹本得到正视自己存在的勇气,终于不再迷茫,带着阿久的四叶草上路了。
也许懂得了答案不在某一处,意义也并不总存在,也就勇者无畏了。
黑田还是使阿久选择了像雨一样能让自己深深呼吸的修酱,而不是让自己手足无措,说不出话,心脏乱跳的森田或不太懂得自己却很温柔的竹本。
所以修酱=森田+竹本吗?
大概心灵契合下的温柔体贴才是能令阿久深呼吸的存在。
出于生存意义的选择或者说为了能更好的画画选择了修酱,那样的选择很容易叫人觉得自私不是吗?
可是就像真山说并不是出于哪个更重要,也许在自己还不明白的时候就已经随着本能做出了选择。
啊,生存是一种本能呢。
对于说着“神啊,倘若有一天我抛弃了画画,就请把我的生命也带走。
”的阿久,作为生存依靠的修酱的确是最能给予她幸福的守护神。
其实他不知道阿久也曾带给修酱救赎,丹下老师说:“她曾把你拉回到现实中来,现在轮到你拯救她了。
”互相守护着的两个人:为了修司不放弃画画的阿久和为了阿久不放弃活下去的修酱。
皆さん,顽张って!!!
e3的野宫......e4的真山......(ps关于这结尾 对于开盒子的少女来说 他们也就是美丽的盒子罢了 但是换句话说 森田是谁都可以打开的盒子吗 别开玩笑了) 当然我爱森田大人一万年不变!
第二季一直没看扔在老家硬盘里,这次回家终于又翻了出来。然而这剧情进展……各种目瞪口呆。简直就是一直以为正在攻略A与B,打到最后AB集体炮灰这尼玛原来走的是C线啊。嘛,要挑剔的话结构还是没掌握好,多线并行的剧情有点强行交代的意味,最后转折也太刻意和牵强了。
看到最后完全被治愈了,虽然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但看到每个人都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突然就觉得整个人又精神了起来~理花终于决定走出来,真山的执着也得到了回报,森田得到了救赎也找到了自己挥洒热血的地方,山田终于不再纠缠于之前的感情接受了野宫,同时野宫也为了山田改变,阿久一定要被治好继续画画啊,虽然我也一直对于叔嫁有点接受不能,但阿修的确付出了一切,可以给阿久别人给不到的东西,竹本考了驾照还是决定进行寺庙维修,能找到自己的方向真是太好了呢~最后的吐司夹着蜂蜜和四叶草真是太高能的结局了,愿大家都能甜蜜且幸福呀~我从三狮过来的,本来还担心年代久远会不会届不到,不得不说羽海野千花老师真是太棒了啊~没有搭载冈妈的长颈龙也太棒了啊~
与第一部相比,这部更得我心。老男人们的胜利,这种魅力不是嫩头青们可以相比的啊。两部完整看过后再回头,大概野宫是我最认同的角色。真山腹黑的厉害,森田现实中找不到。
为什么我觉得比第一季好看那么多,果然是年龄大了吗!最后一话竹本站在空荡荡的房间,突然就想起来本科毕业时自己最后一个离开宿舍的时候,虽然时间就这么自然地过了,到了挥别的时候才是五味杂陈。spitz的插曲真是神物!
慢慢走向明晰的生活,比起曾经迷茫的少年时候是那样真实而残酷——从只需要记得努力追求,变成了不得不放弃。向神明献上生命的少女,为之抛弃一切的男人,在远方坚持着自己守护的男人,守望着远方心上人的少女,踏上旅途的人们……不完满的结局如同生活。
不如第一 明显为了拼凑
第二部没有第一部好看
研三下学期,看到第五集弃。
2010.7.23 1-12把所有的,所有的幸福... 都给你。
第一部是青年向第二部变少女向..失败
更加哀叹青春的不再
男主角中最喜欢竹本,女主角中最喜欢理花
最後結局真震驚
森田忍依然恶搞且有才
相比较于第一部、第二部剧情成熟很多很多、现实且伤、没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太伤了诶😭😭我的阿久啊!第二部狠狠爱上了阿久🤧🤧、结局太感动了、「蜂蜜四叶草」阿久「一切的 一切的 幸福都给你」竹本「阿久 能够喜欢上你 真是太好了」
同1评价,不能说很好,也不能说很差。
第一季断的地方很合,这边不用出也可以的。。说来虽然一开始不习惯但熟悉了娘娘的竹本后也觉得很不错,最后事出换成饼子果然有点。。不过论声音的话是饼子更合呢。。
我就希望竹本和阿久在一起,最后面包里满满的四叶草还是感动了一下
两部的OST放在ipod里听了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