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

Love,爱 · 死 · 机械人(港),爱 x 死 x 机器人(台),爱、死亡 + 机器人,爱、死亡 & 机器人,爱、死亡 & 机器人 第2辑

主演:诺兰·诺斯,艾米丽·奥布莱恩,艾洛蒂·袁,艾克·阿玛迪,米歇尔·C·博尼拉,诺希尔·达拉尔,安德鲁·霍克斯,德博拉·卡尔多纳,阿亚娜·哈威夫,史蒂文·佩西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剧照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 剧照 NO.1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 剧照 NO.2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 剧照 NO.3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 剧照 NO.4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 剧照 NO.5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 剧照 NO.6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 剧照 NO.13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 剧照 NO.14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 剧照 NO.15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 剧照 NO.16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 剧照 NO.17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 剧照 NO.18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 剧照 NO.19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 剧照 NO.20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剧情介绍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爱、死亡 & 机器人》是一部动画短片合集,涵盖科幻、奇幻、恐怖和喜剧等题材。每集都采用大胆的叙事手法,故事好看易懂,令人印象深刻。 该剧集是第一部动画短片,由大卫·芬奇、蒂姆·米勒、珍妮弗·米勒和乔希·多宁担任监制,汇集了世界级的动画创作者和精彩的故事,定会为观众带来独特、震撼人心的观看体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只是未婚夫的关系我的女神永遠的二人OAD01男朋友蒙太奇武当一剑一个英雄记忆神探第三季四月一日三姐妹之家庭故事第二季特殊病人玻璃花降龙大师:魔龙咒生化危机2:启示录亲爱的柠檬精先生永贻芬芳完美修仙系统休比的万圣节大码皇后要翻天侬好,我的东北女友喜剧英雄记忆之夜拳王阿里依然爱丽丝断魂咒我们政客第二季亲爱的爱德华空气人偶姐姐立正向前走麦百万低潮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长篇影评

 1 ) 溺水的巨人 早年威海鲸鱼肢解直播

对于整个第二集,有这一集在,足以弥补其他集的不足,我仍能从这一季看到各种思考,尤其是对于运动和静止的思考。

其中最为好的就是这第八集,溺水的巨人。

我同班同学是威海人,之前帮他拍摄去过几回。

他家里的各种小玩意都让我称奇,其中最有趣的是一颗幼年须鲸的头骨。

这块头骨的主人来自于当时威海多条须鲸的集体搁浅,尸体群之多之大,让所有当地人,就像片中开始一样,齐聚滩前,围观,待确定死掉后,大家便开始了集体的狂欢,在鲸鱼身上甚至堆起沙丘。

据说这些鲸鱼在孤独无助的哀歌后,选择搁浅自缢。

他们也如那不可相信的神迹一般,伫立不动,当所有人玩尽兴的时候,政府对于这庞然的神迹想的很多的是如何肢解,在当时轰动一时的事便是,电视直播直接画面。

对于威海人,有两件大事,一件是环翠山的山火,另一件就是直播肢解过程,如片子里的巨人一样,那硕大神明式的须鲸在几日后开始出现尸斑,身体也开始发胀,记者当时可能也并不知道什么是尸爆,就近距离拍摄,工人们手持电锯,从鳍腹开始切割,瞬间鲸鱼发生了尸爆,血浆肉沫横飞,这些镜头都被我年岁还尚小的同学看到,后来也讲给了我们。

再后来,他父亲把其中一只小须鲸的头骨带回了家,悬挂于门口,当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头骨时,我被震撼至今,我总是幻想他曾经的体魄,这种离我遥远不可思议的神造之物,再后来看捕鲸男孩中,其海报就是立着的须鲸头骨。

我一直也想买一颗这样的头骨。

因为之前我对于骨头有莫名的好奇,比如我的一个阿姨,专门收集各种骨头。

小到翠鸟骨大到鲸骨。

我也有一样的癖好,曾经上大学时,我几个哥们儿去甘肃拍戏,拿回块还带毛皮的羊头骨,就一直扔在我宿舍门口。

我也颇喜欢狼牙,我的一个蒙族朋友曾告诫我,不能把兽齿悬至脖间。

我曾不觉得是什么,只觉得那是他们腾格里的说法,而我并不必信这些。

当看到巨人的各处被悬在各处,往日英姿的身躯,甚至阳具被储存起来被福尔马林浸泡,让我想起这种种。

再后来我们又去了威海拍戏,在荣成有个海滩,我们刚去的时候有一只被前年台风入境吹上岸的巨轮,因为把他扶正推进海里,甚至比重建都贵,所以政府选择了肢解,第一次见他,他已经被割了一半,大家拿着零部件卖废弃金属。

虽然只剩一半,就犹如巨人庞大身躯已被肢解半数,他还是极为宏大。

我还是那么渺小,再后来因为疫情隔了小半年才又去威海,正式和同学拍戏,那巨轮。

只剩一些残骸。

就如片子里巨人那仅剩的滩边骸骨,据说不久后就要彻底拆除。

看着那散落于海的零部件,我一直都在想时间对于神迹的摧毁。

任何宏大磅礴也逃不过时间的迷局。

 2 ) 《溺死的巨人》深度解读

深入解读一下《溺水的巨人》,对比一下就有了真相。

此故事最早无疑是源于马尔克斯《世上最美的溺水者》。

在马尔克斯的暗黑童话里,孤独、荒诞和宿命般的无奈感似乎是其永恒的主题。

然而《溺水者》这个短篇的结局,却一反常态的让人看到了希望。

埃斯特班是一个高大美丽的男子,是世上最美的溺水者,埃斯特班代表着一种类似于圣洁和美的东西。

人们在这样一具美丽的尸体面前,羞愧,嫉妒,争抢,卑微,祈祷,但最终却走向了光明。

当他们都被溺水者的美所折服后,当他们开始真正接触到美与光明的事物,他们的人生也开始随之改变。

原文末尾也用了好几段描写村民们内心对美的渴望,让道路更宽,鲜花开满海岸,给房屋刷上明丽的颜色。

是埃斯特班这具美丽的尸体,让阴暗的海边小镇迎来了日出。

(仅代表个人解读)OK,解读完马尔克斯《最美溺水者》,我们再来看这部《溺水的巨人》。

主视角这位学者,也对巨人的身体,年轻高贵的脸庞感到震撼,感到一种神圣不可侵犯,可远观不可亵玩。

然而很快,就有人骄傲的踩在巨人的胸膛上。

仿佛苍蝇围着战士嗡嗡的飞了一圈,就战胜了战士。

人们从最初的震撼中醒过来,立刻开始了亵渎这种神圣。

恣意的戏耍,涂鸦,玩弄这具尸体,而神圣此刻也不再代表神圣,美也不是美,而是一种消费品,一种景观。

人们沉溺在景观社会中。

这部剧有一个核心镜头,直接刺破了故事的核心,就是一位父亲带着孩子走在沙滩上,随手丢掉了垃圾,而学者只能这样默默看着,没有出言阻止。

此处这个垃圾,并不是环保和良心,而是表达现代人淹没在自己的垃圾里,再没有任何神圣感。

是的,一切都变成了后现代解构主义的荒诞和无奈,是马尔克斯短篇中所指出的那种黑色真相。

人终将被抹去,如同大海边沙地上的一张脸。

——福柯区别就在于,虽然《最美溺水者》的结局指向了光明和希望,对美好的幻想。

而如今《溺水的巨人》却指出了一切的崩塌,分解,支离破碎。

学者首先是旁观,带着一点憧憬,却又对时代和人群无能为力。

最后,连学者也终于踏上了这具尸体,近距离观察这伟大的造物。

世上的人和事,大抵都如此,近看,都不宏伟。

如今再也没有希望和神圣的信仰,只有残酷的真相,娱乐,解构,猎奇,利己,正如王小波所说,一切都将无可奈何的走向庸俗。

巨人终于被分解了,被人们分而食之,吃得只剩骨头,挂在街头当做招牌。

然后继续过着自己的生活。

就连那根最让人羞于提起的,巨大的阳具,也在马戏团中,被单独展出。

只不过它已经被误传为鲸鱼的生殖器。

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的荒谬可笑,而这就是故事的结尾。

一个漂亮的结尾。

带着神之光辉的巨人被肢解,所有旧日的信仰和神圣一同被解构,进入后现代社会以来,人们愈发无聊。

但景观社会、媒体娱乐和资本主义却日益壮大,渺小的人类不再站在大卫雕塑面前发呆,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沉思,而是以苍蝇自比,藏匿在网络中,发泄,娱乐,评论,然后为了蝇头小利而随着时代沉浮。

它利用我们一部分天生的倾向来对抗我们,首先投降的就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家,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即使在一百年前便预言了一切,看透了一切,人类也依然会走向这个结局。

正如伏尔泰所说,历史上有那么多智者圣人,他们说着一样的话,但愚昧的人从未听过他们的建议,只是继续着自己的生活。

所以,为什么要烦恼呢?

为什么还要说呢?

1994年德波在其隐居地自杀身亡,便是全面溃败的信号。

上帝输了,哲学输了,如今科学也就快输了。

最终只有人类赢了,但没有人赢。

若想要对抗这个时代,那便做好准备吧。

正如三天前,有个朋友在知识星球提问,要如何才能对抗消费和娱乐,找到真正的充实呢?

我试着读书,戒网,戒游戏,但我还是无法控制。

隔了不久又回去打游戏,刷手机,我知道这样不好,我想知道如何才能对抗?

我把其他人的提问都回答了,却迟迟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朋友很聪明,他意识到消费和娱乐不是真正的充实,比大多数人强多了。

但是他逃不掉躲不了。

因为首先,人没有真正的充实,人就是一个缺憾接着一个缺憾,对抗消费和娱乐,靠的不是充实,而是平静,是温和的接受,是抵抗诱惑。

其次,你要有足够的智识,足够的物质条件,以及足够的勇气。

最终,离群索居者不是神灵就是野兽,你要有觉悟,去对抗孤独和痛苦,一个人躲在月球背面,远离这一切的喧嚣。

很难,对吗?

因为很难,所以人们才做不到,所以,巨人才会倒塌,被分尸,人们只索求片刻的欢愉和谎言,却永远无法离开加州旅馆。

我们的灵魂被死死的订在肉体里,不能偏移半寸。

肉体被裹挟在时代里,不可能有任何人可以逃离,即使疯狂也不过是另一种妥协,一切都宛如一个笑话。

你渴求的是一场幻梦,而我是旋转木马操控室里,那个不着急下班的员工。

人生就是一场早已知晓解决的谎言,无论你用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人生,最终的结局,都是烂俗的悲剧,而你早就知道,前面没有什么在等着你。

这是我经历的,思考的结果,分享给你,希望有用。

喜欢可以转发一下,关注一下。

我是一个长期写影评的博主,也许你经常可以在知乎或者豆瓣看到我的高赞影评。

比如去年《爱死机》《齐马的蓝》《溺死的巨人》《寄生虫》《燃烧》《瑞克和莫蒂》深入解读

在知乎也是经常万赞解读,只解读干货,不整乱七八糟的事。

如果喜欢读书看电影,其实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连续更新1500+天了,最新最好看的电影都会分析介绍。

期待你的关注——

你也可以直接微信扫码

 3 ) 关于溺水的巨人的抽象概念

巨人那集,巨人的经历就像是艺术的经历。

早期艺术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如古老的原始艺术,很多和原始社会祭祀密不可分),神秘又震撼。

受人尊敬膜拜(至少也是不敢深入接触,例子便是狰狞的青铜器纹饰),远观不可亵玩。

后来艺术受众范围扩大,开始有一批人爬上巨人的身体(如宋朝的人物风俗画)。

再后面,艺术被大众接受体验(如近现代普遍受过美学教育的大众),艺术的神性逐渐消失,开始有人鄙夷有人涂鸦,鱼龙混杂(如杜尚的小便池)。

后期艺术俞趋于世俗化,最终和普罗大众完全合在一起(如影视艺术等),如同片子里巨人消失了但完全融入了小镇人们的生活中。

巨大的骨头和阴茎如同现在艺术也只是大众眼中一个比较大比较猎奇的东西,根本回不到之前敬畏的时代了。

 4 ) 陷入情绪,抛出问题,但是没有直接给答案。

第二季比第一季差了一些。

但是也不乏吉光片羽的作品。

整体看完,感受还是情绪偏多,问题偏多,但是没有给答案。

在动画的风格上做了更多的尝试。

第一集,机器人服务废柴人类的未来。

最后程序因为失误/或者说机器人公司故意,与人类产生矛盾,人类要么付钱升级程序,要么被机器干掉。

第二集,冰冻鲸鱼。

变种人和人类共同生活的一个小插曲。

挺浪漫的。

但是没有直面冲突。

第三集,突击小队。

人类可以永生了,也就意味着不再允许新的生命诞生。

男主人公负责猎杀小孩。

最后突然良心发现,被爱感动的故事。

故事很细腻,最后男主人的转变也过于个人化。

仍然还是抛出了问题,永生 其实 和 死亡(不再有新生命)诞生,是息息相关的。

第四集,沙漠里的斯诺,男主有强大的再生修复能力,因此一直被追杀,最后和一个经过改造的人类在一起了。

是一个爱情故事。

第五集,高草丛。

画风我很喜欢,但是故事就相当于一个都市传说吧。

第六集,整个房子。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集,两个小朋友在圣诞夜看到了怪物,本来以为是惊悚片,没想到这个怪物就是圣诞老人本人。

冲突感,正好击中了长久以来我们对圣诞老人的各种困惑第七集,生活小屋。

宇航员迫降后智斗机器狗。

最后竟然用手电筒制服了狗子。。。

第八集,溺水的巨人。

很诗意。

这一集最推荐的一集。

 5 ) 第二季,似乎有一个大的主题(v2.0)

[剧透预警!

]整个第二季只有8集,每集平均10分钟,比第一季平均15分钟的时长少了很多。

但是8集同时播出。

加起来差不多80分钟,正好是一部电影的时长。

主创团队一定也预料到了观众很可能会一口气把整季看完。

那么在题材的选取上和顺序的安排上就可以发挥一下了。

其实第一季也在排片的顺序上做过巧妙的设定。

靠前和靠后的短片相对精彩,不同的风格主题穿插防止审美疲劳。

LUCK 13刚好被安排在第13集,都是人为的设定。

相信第二季也是如此。

第三季定档2022年播出,很可能各个团队已经完成了不只8部短片。

但是本季的主创挑选了8部作为第二季,目的是表达一个更大的主题。

至于是个什么样的主题,预告片中也许会有线索。

预告片中选用的台词,拼成了一段带有情节的对话。

are you ok?

yea. hold my hand. you feed something, don't you? 整个预告片像是被设定为剧集与观众的一个对话。

开头是向观众问好,问观众是否感受到了什么?

wow It's like a door open about there. I think I believe it **** to some other world, trapped on our own. 对上一问题的一种答案,表达感叹,感觉仿佛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暗示本片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why give all this up?

why?

I have been lived 218 years。

I seen too much 。

这一段是灵魂发问,为什么要放弃这一切,暗指做出一种不被外人所理解的选择。

对此的解释是,活了很久,看的东西太多了。

1:00 打出字幕:”获艾美奖的精选短片集隆重回归“。

然后一坨狗屎落下。

(主创团队的自谦自嘲本季都是一坨狗屎)之后穿插了每集中的精彩画面。

如意识流一样闪过。

(暗指观众看完很多东西,也对应前面台词 seen too much)预告片结尾,it just I want this. ”这正是我想要的“。

结合前面剪辑的画面,拼凑出了一个剧情主旨。

在看过太多东西之后,找到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这也许就是预告片要表达的内容。

也能是整个第二季要表达的内容。

如果第2季的大主题或目的,是让观众在看过之后,能找到自己想要的。

那要找的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

答案都在剧中。

01.自动客服 automation customer service 导演 meat dept 编剧 john scalzi (第一季 02 三个机器人,06 酸奶统治世界,17 不一样的历史)高科技、高福利、老龄化,生活节奏慢的一个世界观设定。

从照片上来看,女主老太是个单身主义者,生活中与宠物狗为伴。

碰到一些列棘手问题后。

机器人根本靠不住, 宠物也帮不上忙,最终与邻家老大爷相伴亡命天涯。

隐含信息:分析老太与客服的对话,排队等待人工的时间非常长,超过6小时。

说明:1、遇到机器人出故障的人非常多;2、即便机器人能做很多事但依然有人在工作;3、高福利高科技的状态下,每天工作时长很可能缩短为6小时无须内卷。

自动客服对机器人的运行状态了如指掌,知道机器人具有威胁生命的能力。

这里细琢磨一下,为什么要给一个清扫机器人加入可威胁人类生命的能力?

即使遛狗机器人都能对人类进行追杀?

人类希望机器人具备这样的能力吗?

人类应该不会傻到让一个清扫机器人具有杀人的能力。

那么这些机器人就更像是机器人制造出来的。

机器人希望自己的的同类具有杀人的能力。

是个机器人反扑灭绝人类的计划。

但是,片中提及了一直没出场的人工客服。

还有人类在工作,很可能是年轻人。

因为片头出现各种悠闲享福的都是老年人。

既然有人工客服,可以肯定有人类知晓这一切,知道机器人具有杀人能力。

那人类能接受这样的设定让杀人机器人流向市场吗?

事实已经这样了。

人类知道清扫机器人有杀人能力,并且任凭这样的机器人流向市场,服务于人类。

如果只是服务于退休的老年人呢?

细思极恐。

02.冰 ice 导演 robert valley (第一季 14 zima blue) 编剧 rich larson 高科技,工业移民,严寒的自然环境和排外的人文环境。

zima绘画的时代身体改造违法,在这里却成为普世价值观。

故事讲了三重破冰。

1、鲸鱼多次撞击冲破冰面;2、男主突破排外偏见被青年团体接纳;3、男主突破封闭的内心,迎合家人的关心去适应环境。

每一种破冰,都需要巨大的力量。

男主的动力来自人类的社会属性,需要被认同,需要伙伴。

片中出现了瘾君子一条街,即便是改造人,具备了更强的身体机能,依然会有人选择过堕落的生活。

03.突击小队 pop squad 导演Jennifer yuh nelson(功夫熊猫1、2,马达加斯加) 编剧 paolo bacigalupi在一个科技发达,贫富差距大的时代。

全民可通过医疗手段保持青春,代价是节育。

生孩子=违法犯罪。

男主作为上流社会的执法者,享受着无极的快乐。

却执念于探求罪犯育种产子的动机。

最终男主的临死前,似乎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从长生不老的禁锢中解脱。

片中两户违法生育的家庭都没有丈夫的镜头。

会让人对这个时代的家庭结构产生遐想。

其实在其他细节中有提示孩子有父亲。

本集是预告片中引用台词最多的一集,非常值得揣摩。

有的人即使放弃长生不老也愿意生孩子,这到底是为什么?

ps:值得注意的是穷人用的疗法是注芯治疗,富人用的是极乐治疗。

04.沙漠中的斯诺 Snow in the desert 导演 4人组 leon berele, dominique boidin,remi kozyra, maxime luere (第一季 07 裂缝之外) 编剧 neal asher高科技,干旱炎热的外星,资源匮乏,秩序与暴力并存的世界。

男主因病能产生特殊基因,具备长生不老与再生特殊能力,已经活了几百年,被通缉追杀。

经历生死劫后,与一样命硬的改造人女主,成为神仙眷侣。

即便长生不老是不是有个伴儿更好? 第4集,长生不了的设定跟第3集不同的是,这里只一个人从基因角度长生不老,所以成为争夺的目标。

跟上一集全民长生不老形成对比。

05.高草丛 the tall grass 导演 simon otto 编剧 joe lansdale (第一季 09 垃圾场,12 古鱼复活)蒸汽机的科技水平,一个独乘夜车的商务男子。

路过一片高草丛地,中途停车。

男主因好奇心遇险的魔幻故事。

看似没什么主题,只是讲好奇心也许会害死人。

但是列车员提到的“门”是什么呢?

片中没有任何视觉上的体现。

完全可以说“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门”整个概念非常隐晦。

草丛、列车、成群的光头怪物(且彼此的竞争抢夺男主),加上门。

很可能是一种性的隐喻。

却是一个颠倒的设定,门和高草丛中藏着成群的怪物(怪物象征jz);列车上出来的男主(男主象征lz)。

如果真的是性的隐喻。

也许是在暗示因性迷失自我的危险。

PS:报纸上有句新闻标题,“西海岸商业繁荣”。

后面巨人出现的地方也是西海岸。

影片的镜头运用非常巧妙。

车头的本来朝向屏幕右侧,后来朝向屏幕左侧。

这一变化非常隐蔽。

让人对列车员的行踪感到迷惑,误以为出了bug。

06.整间屋子 all through the house 导演 elliot dear 编剧 joachim heijndermans一栋的美式大别墅,圣诞节凌晨。

姐弟俩因好奇找圣诞老人虚惊一场,又令人后怕的故事。

看起来是个简单的寓言故事,好孩子就能得到想要的礼物。

结尾也抛出了一个令人后怕的问题,如果坏孩子是怎么样呢?

全季最短的一集,包含了两个隐含的信息。

其一,姐弟俩是孤儿。

整栋房子就她俩。

线索就是壁炉只挂了两个人的袜子,任何照片中都没出现其他人物。

这么大房子非得俩人住一屋。

大概率是因为一个人住会害怕,需要陪伴。

另一个隐含信息是男孩真是身份,原本不是比利,而是圣诞老怪喊他的名字,威廉姆。

每一部短片都不简单。

很多细节值得玩味。

07.生活小屋 life hutch 导演 alex beaty 编剧 harlan ellison太空战争中,一个坠机的士兵,在补给站智斗失控机器人的故事。

本集直接给出了上集结尾问题的答案。

不听话调皮捣蛋的坏孩子,会挨揍。

也表现了一个人的时候遇到危险时的那种无助绝望,还有强大的求生欲。

一个人的时候很艰难,废了一只手更是难上加难。

人是不是总得有个伴儿相互照应一下才好?

毕竟自己在家逗猫不是个事儿。

08.溺水的巨人 the drowned giant 导演 TIM Miller (1、2两季的总制作人,第一季 16 冰河时代) 编剧 J.G.Ballard现代纪录片,记录巨人溺水后的遭遇,大量的独白,是作为科学家的男主对巨人的观察与感受。

看似写实的一部片子,却有着浪漫主义的虚构的设定。

死后的巨人,头悄悄地转动过两次。

没错,死人动了。

不是穿帮,是一个故意的设定。

每次都是朝向被截断的手臂。

可以理解为人死后会在意,或者人生前会在意自己死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显然,在剧中,大多数人都不把巨人的遗体当人对待。

随意的践踏、涂鸦,没有基本的尊重。

哪怕是一个伟大的人物死后。

他人的一生在大多数外人看来,是无关紧要的。

疑似彩蛋:1、在沙滩上扔垃圾的人,是普京。

2、流浪者在居然遗体旁摆的7个火桶,呈北斗状,暗指北欧神话中的巨人。

8集都看完,整部第二季的主题就出来的了。

仿佛与陪伴、养老、婚姻、孩子、家庭、事业有关。

无论观众是单身主义者、丁克主义者,家庭为重、事业为重或者抱有任何其他观念的人。

"你想过怎样的一生?

" 这个问题,就是爱死机2,想表达的一个大主题。

主创们利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向观众展现了当人拥有了机器人,改造后的超能力,长生不老的医疗手段,生前的伟大成就,各种可能的情况。

最终人的一生到底要追求什么?

留给观众思考。

毕竟与人生、生命相关,这是一个有深奥的哲学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看过了这么多之后,你是否找到了你想要的呢?

 6 ) 我的评判标准——伊藤润二

几年前的《爱死机》第一季很招摇,加上《祖玛蓝》脱颖而出太惊艳,让大部分影迷觉得第二季有些滑坡。

这时我倒想提出一些异议:去掉《祖玛蓝》,第一季真的个个能打吗?

拉垮的几集大家都不记得了吗?

只不过,第二季水平更加平均一些(连主题都挺平均的),更坚定地贯彻了《爱死机》的定位——用比较高的技术水准去拼凑一些简单的、似曾相识的科幻创意,来解科幻迷的渴。

毕竟,搞科幻而不崩,在当今的科幻电影里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第一集《自动化客服》,是本季最差的一集。

想做个略有暗黑色彩的WALL-E,但主线逻辑非常勉强,只能算是讽刺小品。

把这个作为开局,不如放到中间伤害还小一点。

机器人变威胁的创意别说老套了,连在同一季中都令人讶异地重复了一遍。

第二集《冰》,用强化人的概念讲了个兄弟情深的故事,画面表现力挺好的,与第一季机器狐狸那集相当。

第三集《突击小队》,或称《超生游击队》,世界观有《银翼杀手》《撕裂的末日》《副本》的交融,在主题上有点重得举不起来,所以干脆用死亡解决,不算精彩。

第四集《沙漠中的雪诺》(误),整体观感较好,有过一种“爱死机该有的爽感终于回来了”的错觉。

第二次探讨永生,也没探索出个什么东西。

值得吐槽得是在技术层面,CG亲吻和爆头的效果做得都挺好,就是人吃东西的镜头怎么做得那么渣?

想想卡神的《阿凡达》都十年重映了,《阿丽塔》也有两年了,技术不下沉一下?

第五集《高草丛》,从画面到故事完成度挺高,但也就是个唬人的小寓言,有种“它想说很多但我就是get不到”的感觉。

第六集《整个房子》(这个官译不好,应该叫《铃儿吓叮当》),是挺让我惊艳的一集。

跟上集一样,格局小,但执行无比到位,误会法贯彻得很彻底。

当大卫芬奇的败作《异形3》的镜头都能被拿来致敬时,你就知道本剧谁是老大了。

第七集《生活小屋》,翻译得也不太好,干脆致敬大卫芬奇更彻底些,就叫《房不胜防》好了。

这集和第一季的太空EVA断臂自救差不多,我观感上觉得挺好。

只是,创意太老套了,《红色星球》也好《黑镜》也好甚至本季第一集也好,都看过了,真想说“赶紧毁灭吧,累了”。

最后第八集《溺水的巨人》,是最奇特的一集。

原作或许不错,有味道,但,用全季最仿真的CG制作这个最虚的主题,真的是正确的选择吗?

我觉得不是,或许我是错的,但看完之后,并没有给我留下应该有的震撼。

相反,我回忆起第一季的《祖玛蓝》,如果是用这样同样写实的拟真画面来做,恐怕不会这么成功。

飘逸的东西就该飘逸地做。

一顿评价完了,我还是给四星,因为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科幻味这么正,虽然没啥创新,但也不至于让人后悔是浪费时间,就像可乐没营养,但解暑啊。

关于本文标题,只是我突然的一个想法。

类似《黑镜》《九号秘事》《爱死机》这种的脑洞剧,应该对标什么?

我觉得应该对标伊藤润二。

《爱死机》两季出了26集,我看也就《祖玛蓝》有点伊藤润二巅峰中短篇的意境和味道了。

 7 ) 不吐不快

要我说这一季科幻的地方少了,或者说“科”少了,每一集刨去高科技的元素都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故事,另外再说一下每集的槽点。

第一集:机器人总动员/I,robot说是人工智能造反其实也不准确,因为人家没毛病,是公司那方面的问题。

一开头联想到了机器人总动员,也是人们自己都懒得动弹,幸亏女主有行动力爱瑜伽(解决危机也是靠此技能,首尾呼应了一下),才让自己和狗狗幸免于难。

逻辑上的问题是既然机器这么容易出问题,为什么就她碰见了?

还是导致所有机器人倾巢而出的程度。

个人感觉当个爆米花小电影看没问题,不过美术风格不突出,剧情老套,确实没什么新意。

第二集:盗梦特工队/齐玛蓝这里说的是画风相近,看开头还以为要探讨两类人的对立,其实并没有,不过鲸鱼那块很惊艳,可惜的是放到预告片里早就看过了,而且这集不长,所涉及到的强化人、星球移民、公司压迫等问题都没下文。

第三集:银翼杀手无论是对眼睛的特写,开头走长廊的光影,下雨的都市,主人公的设定,还是人物的转变,都太像银翼杀手了。

几处转场有意思,不过有个硬伤是男主经过恐龙事件就能为孩子杀同事了?

略牵强,照理他是杀了无数孩子的。

还有这片对丁克其实有些不太友好😅,倒不是说催生,而是太过直白地否定了不想生育的观念。

第四集:疯狂的麦克斯/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还以为主角多🐮🍺,开场差点死掉,后来知道有敌人入侵家园又差点死掉,要不是女主救场早完了,你活了这么久还不长点心嘛。

屋子里的水怎么换?

很久不换会臭掉吧?

女主阵营的人都没出现吗?

他们/它们的处境又如何(这块真的有很多内容可说,可惜没展开)?

性腺哪种物质让男主长生不老+恢复力快了?

总的来说这集不错,不管场景还是技术,经费应该很多都花在它、银翼杀手和第七集上了。

第五集:高草丛中我说怎么记得之前有部美国恐怖电影就是在草丛的事,一翻别的影评找到了。

喜欢它的油画风格,除此之外没什么好说的,地底人的设定太老套,还不如看时间机器刺激。

第六集:圣诞欢歌也就四五分钟的样子吧,感觉不像个完整的故事,充其量是恐怖点子。

PS:好奇女孩的礼物是什么。

第七集:火星救援综合来看觉得这集这季最佳,经费充足,故事完整,逻辑通顺,就是情节太太太老套了,另外这集让我联想到了上季的帮手。

第八集:格列佛游记额,虽然这么说可能被喜欢的人骂,但我还是要说:我欣赏不来这集。

就是一个死巨人被海水冲过来了,还以为男主会解剖研究一下,结果就是十多分钟的独白,上季齐玛蓝好歹深入浅出,叙述技巧也在巨人之上,对比之下这集太过空洞了,你说给人启发吧,也没启发啥;引人深思吧,也没什么值得思考的,就是最后的大diao很震撼🤔

 8 ) 《爱,死亡和机器人2》口碑遭遇滑铁卢,“神剧”必然走向烂尾吗?

近日,奇幻美剧《爱,死亡和机器人2》热播。

基于该系列剧集第一部的高口碑,第二部自然吸引了不少关注,甫一与观众见面,就吸引了巨大播放量与订购者。

然而随着剧集更新,第二部的口碑也遭遇了滑铁卢。

在国内知名书影音评介网站豆瓣上,数十万影迷给该剧第二季打出了6.8分的评分。

而与此相对,该剧第一季的评分则高达9.2分。

事实上,对于热播“神剧”,走向烂尾之嫌的的并不只是这一部。

近年热播的《权力的游戏》《黑镜》也随着更新,走向了越来越大的争议。

是什么造就了一部“神剧”,神剧是否也是消费魔法的一种?

那么,又是什么让这消费的魔法渐渐消失的呢?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京报书评周刊,欢迎关注。

撰文 丨重木01“神剧”们的生与死当马克思在19世纪中期时宣称“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的时候,或许就已经宣示着由启蒙所开启的现代社会最终所可能走向的世俗化状况,而伴随着资本主义以及由其掀起的消费主义的日益强势,传统坚固和神圣的东西都将处于一种矛盾之中。

一方面,当人们飘浮在现代性的碎片和世俗中时,对崇高的渴望或许会再次出现,或者更准确地说这一人类的情感会始终存在。

另一方面,则是现代资本、市场、娱乐和消费都在不断地结合工业复制与大生产让所有可能被限制在某一小群体或是有限地方的东西商品化,在此过程中“灵韵”必然消失,简单、清晰、直白和及时性则成为传播品的新核心。

《爱死机》第二季剧照。

在《爱,死亡与机器人》(以下简称《爱死机》)第二季中最后一集《溺水的巨人》几乎就完美地展现了这一过程:现代性如何消耗与亵渎神圣,且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又是如何隐秘地渴望着它们。

透露出后者端倪的或许正是围绕着《爱死机》第二季滑铁卢的各种质疑、批评、失望和不满中流露出的心理。

当2019年,网飞带着《爱死机》在全球上线,一时间惊异与赞美汹涌,或许观看了几集之后人们便意识到了自己面对的是一部“神剧”。

《爱死机》的“神剧化”首先与它本身的制作水准有关。

十年的努力,在资金充足且创作自由的前提下,18支创造团队几乎穷尽了他们能想象到的所有技术、手段、讲故事的方式和表现形式来完成自己的短片,最后产生的效果也称得上震撼。

对于《爱死机》在动画技术上的讨论已经有很多,而由于它们在选择原著文本上的细心也让这些短剧的故事都保证了颇高的水准,在几乎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下而产生的作品,必然赏心悦目。

在当下每年影视作品扎堆上映且渐渐让人应接不暇的时刻,《爱死机》的创新和突破必然会让人眼前一亮而收获注意力,最后在两者的完美结合下被推上“神剧”的万神殿。

《爱死机》第一季剧照。

其实,如果我们对这些年(西方)影视剧稍有关注便会发现,在一众平庸和看着很相似的流水线制品中产生过不少被封神的作品。

我们不做过远的追溯,就以产生自2011年、结束于2019年最让人爱恨交加的HBO的《权力的游戏》来看,八年之间便是一部“神剧”的生与死。

同一年,英国制作的《黑镜》也在问世后立刻封神,然后从2014年第三季开始走向没落,其后虽然依旧有后续但对其的讨论和热情也日渐消逝。

除此之外,诞生于2010年的《神探夏洛克》亦有着相似的经历,所谓“出道即巅峰”然后便是江河日下,一泻千里。

如今,《爱死机》似乎只用两年的时间便完成了这一“神剧”生与死的过程。

《权力的游戏》第八季剧照。

02是什么让一部剧封神?

当然,对于当下关于“神剧”生与死的故事和叙事在某些方面其实是值得商榷甚至怀疑的。

就如在对《爱死机2》的讨论中,也便有评论指出其实纵观其技术、影像和故事都保持在水准之上。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第一季的珠玉在前以及围绕其“神剧”而渐渐积累起的一系列憧憬与期望,导致对其后剧集的要求必然高涨。

从而在心理上就已经为其后的续集埋下了滑铁卢的伏笔。

《爱死机》第二季剧照。

在这里我们并不是否认《爱死机2》中确实有相对平庸之作,但第一季18集中也并非集集精彩或可封神。

正是因为质量的参差,才导致了其中几集“神”的出现,如《目击证人》《齐马蓝》与《狩猎快乐》。

这些故事是现代动画科技与故事的完美结合产品,而有时候甚至只需要一方面的突出就能展现出其内部的力量,《齐马蓝》的手绘风格自然凸出,但其所讲述的故事以及由此探讨的问题是令其封神的核心。

就如第二季的《溺水的巨人》,它的技术只是作为这个改编自1964年巴拉德小说文本的基础,而重要的是其内容。

这两者之间其实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除了形式上都以第三者的独白叙述,更重要的是它们都在讨论一个关于本质或崇高的古典议题。

就如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及的,正是现代性的发展和深入使得传统神圣性被去魅和解构,人们进入大众与世俗时代。

对于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来说,由消费和娱乐组成的生活世界所奠定的底色彻底影响了我们对生活、人生和生命的理解。

我们如鱼生活在水中一般,已经很难感觉到水的特性,更不要说关于“化而为鸟”的鲲之想象。

而当下产生自大众娱乐体制中的影视作品,一方面展现着我们日常的生活模式,另一方面由于其创造性必然使其拥有讨论除了日常之外的能力。

就如《爱死机2》的主题是“展示不同的世界”一般,对于另一种生活和可能的人生与生命模式的想象和讲述,成为我们看似遗忘但却总是隐隐骚动的崇高欲求。

在我们提及的几部被封神的剧中,它们其实都有一些相似的特点(虽然由于我们样本有限而可能武断),如《权力的游戏》继承着西方传统想象文学如《亚瑟王传奇》《指环王》的衣钵,创造了一个自成一体的古典世界,在其中于现代失落的精神和气质——如家族、荣誉、勇气和为真理为自由——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黑镜》中,现代科技所开启的另一种生活的想象以及由此带来的改变中存在着一种对个体人之尊严的哀伤;而在像《神坛夏洛克》中,这个被挪到21世纪伦敦的侦探依旧保持着某种古典的气质,这一气质令这部英剧十分亮眼……

《黑镜》第一季剧照。

这些剧在想象和创造另一种可能、另一个世界观的时候,都在展现着某种颇具古典气质,即马克思所说的那些“坚固的东西”和那些“神圣的东西”,而恰恰是这些经常或被忽视的东西成为其封神的重要内在特质。

无论是《齐马蓝》还是《溺水的巨人》或许都完美地体现着我们对于“神剧”产生的渴望与焦虑。

《齐马蓝》涉及对本质的探讨,不仅仅只是人类的、个体的还有宇宙和艺术等等,而最终齐马发现的也就是古典中的“返璞归真”,即纯粹本身的超越性。

而《溺水的巨人》则与当下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和组成这个世界的观念基层更加贴近,即古典的衰落、被亵渎与肢解,最终走向我们这一后现代的大众、商业、娱乐和无意义。

在《溺水的巨人》中,是科学家这个或许可以看作是现代性中最典型形象的叙述,他原本的目的是科学研究,但在观察其他围观者对巨人的反应流变过程中,他揭露出了现代社会的特质,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状态。

03在“神剧”里,我们想看到的是什么?

就如温克尔曼为古典艺术最高理想的定义“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溺水的巨人便是在现代世界中溺水的古典气质和理想。

而围绕在“神剧”周围的惊异、渴望和焦虑里我们是否也能窥见这一隐秘的心理呢?

即在这些被我们封为“神”的剧里,我们看到了什么?

除了精彩的故事、完美的表演和一流的影视语言之外,它们是否也还撩拨着我们内心对崇高、高贵的、静穆的和那些坚固而完整的东西的渴望呢?

或许并不是这些剧的内容在展现这一点,而是围绕着它们所产生的幽微心理中,在“神”这一带着旧日时代痕迹的称谓上,在我们面对“神剧”滑铁卢的反应和不安上,或许始终在无声地喧哗着。

而除此之外,我们也发现在《爱死机》中,有许多短片在努力地把古典的形式或气质与现代甚至未来的科技相结合,二者产生的融合和由此形成的冲撞也似乎在预示着对一种新的东西的想象和创造。

无论是《狩猎快乐》里的传统中国和科技蒸汽朋克的结合,还是《猎杀小队》里在一种未来赛博格风格中对个体存在的古老思考……那些烟消云散或是被亵渎的神圣似乎寻找到了另一种途径渗入到了未来,而让人在怀旧和想象中又看到新的希望。

《爱死机》第一季剧照。

当然,我们也不会天真地以为它们仅仅只是如此,就如上文反复提及的现代资本主义的影视制造工业本身就与消费和娱乐的目的紧密相连,尤其是此类处于网飞或是HBO等新老媒体的作品更是如此。

伴随着这些剧的封神而拉动着资本、商业和娱乐的消费,导致典型的“季剧”的出现,即随着口碑和商业潜质的增加而使得后续剧集的制作被快速提上日程,有些剧能够保持相应的水准,但更普遍的情况是走向没落。

这些年西方漫长季剧的滑铁卢比比皆是,如《吸血鬼日记》《真爱如血》与《老爸老妈浪漫史》等等。

“神剧”的跌落与之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据说《爱死机1》用了十年的时间,而第二季则在两年中完成。

虽然时间长短或许并不是判断一部剧是否会裂开的主要原因,但在当下消费更迭迅速且注意力经济特有的暂时性与流动性影响下,必然会左右在有限时间内对作品精雕细琢的程度。

《神探夏洛克》第四季剧照。

现代消费社会的注意力经济和消费模式影响着“神剧”的生产,例如面对《神探夏洛克》的拖稿,几乎是世界各地的观众都在各式花样催着制作团队。

观众需求在当下生产和消费工业里影响性的上升往往导致创作在时间上的有限,于是几季《神探夏洛克》在催促中出现,结果遭遇滑铁卢,而再次引起观众的不满。

所以我们其实会在这里看到一个典型的矛盾:一方面人们期望“神剧”保持水准,与此同时观众投注在其上的注意力始终面临着耗尽或转移的威胁,而且现代消费的浅尝辄止以及快速流动都要求或是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目光的漂移。

因此对其的催促又导致接下来剧集制作的时间紧迫,而在此等待的过程中观众们已经推高了自身的期望值,想象中的东西总是最完美无瑕的。

我们最终被自己虚高不下的渴望主宰,而导致其实没有什么东西能满足这一丰满的想象。

04“神剧”与消费的魔法,正在消逝这一点在关于《爱死机2》的表现上最鲜明,第一季确实“神剧”,但在等待第二季的期间我们是否对这一“神”的想象愈来愈强烈而最终可能甚至脱离了第一季本身所具有的水准,而当这一要求落在制作时间有限的第二季上时,必然伴随着想象破灭的风险。

而想象破灭所带来的挫败、愤怒和焦虑往往是强烈的,而当我们再次面对一个“神剧”的破产和死亡时,似乎那个古老的关于现代世俗社会的想象也再次被印证,即这是一个不会有神圣性存在的时代,是一个崇高必然会堕落而超越必然会被消费的世界。

《爱死机》第二季剧照。

这一情绪一方面或许是某种心理机制,但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是资本主义消费所设计的陷阱,即消费神圣以及看着神圣被亵渎和走下神坛本身就是可盈利的。

就如韩炳哲在其《精神政治学》中所提醒我们的,个体对于崇高和静穆的渴望被整合进消费市场的运作之中,最后便是一次次的涸泽而渔。

因为我们会等来下一部“神剧”,然后再次看着它走下神坛。

除此之外,为了尽可能获得对此类消费盈利的最大化,“神剧”这一王冠标准似乎也在下降,我们会在许多媒体宣传稿中看到各式各样的“神剧”宣传,例如最近网飞与西班牙合作的《无罪之最》也被称作“神剧”,此剧虽然各方面都很精彩,但是否能封神则有待讨论。

《精神政治学》,作者: [德] 韩炳哲,译者: 关玉红,版本: 见识城邦|中信出版社 2019年1月“神剧”消费似乎已经渐渐成为当下市场娱乐中的一个典型模式,而这一问题本身就涉及我们对神圣性的复杂态度,即介于渴望憧憬与撩拨和消费之间。

而现代消费意识形态最隐秘的运作方式则是利用我们的渴望这一情感,通过对其进行市场化运作而进行盈利,并且这似乎也并非是一种杀鸡取卵的行为,因为个体情感的再生产似乎暂时还未到枯竭的时刻。

虽然审美疲劳已经出现,但市场总是有新的噱头来创造新的“神剧”让我们尝到新的刺激与体验。

在《爱死机2》中评价颇低的几集其实都是因为它们的老生常谈,如机器产生意识对人类的伤害等,我们对此类题材已经审美疲劳。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或许并不是《爱死机2》质量下降,而是能够被发掘的新的刺激和想象也已经在稀疏平常且不可能存在魔法的现代庸俗化中被慢慢耗尽。

《爱死机》第二季剧照。

就如在《狩猎快乐》中,狐狸精的燕因为机器对自然魔法的影响而导致其再难变回狐狸一样,在这个韦伯称为被去魅的现代大众社会中,什么能成为新的魔法?

并不是因为它可能存在,而是因为人类需要它,所以创造出它。

除了《狩猎快乐》里梁发现的科技魔法,现代社会中或许还存在着消费的魔法,整合着古老的“神”与新的“剧”,牵引与捕捉着我们的注意力与情感。

而至于这一魔法是否能带来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存在与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来说,就或许还得抱持观望的态度。

就如《整个房间》一集中的两个孩子,我们也在期望和惴惴不安中偷窥着那个看上去很可怕的圣诞老人怪兽,而我们或许也很难知道,“如果我们不是好孩子”会遭到怎样的下场!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

作者:重木;编辑:走走;校对:赵琳。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京报书评周刊,欢迎关注。

 9 ) 《溺亡的巨人》与历史的幽灵

(J.G.巴拉德全文译文参见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546379/)

说说第八集《溺亡的巨人》吧。

看到观众评论说“巨人”是“奇观”,是“上古生物”,是“外星来客”,并且用卡夫卡的《变形记》和梅尔维尔的《白鲸》做一种视觉上的类比,事实上还是没有点明“巨人”这个能指在影片中的具体含义。

还有朋友认为“巨人”指的是“旧日的辉煌”、“消逝的文明”、“被解构的神圣信仰”等等,这样含糊的说法无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这个故事的内涵。

其实这个巨人指的就是历史本身。

巨人是旧时代的末裔,文本里提的希腊雕塑、荷马史诗,指向的都是古典的神话秩序。

较之于《变形记》等作品中对于“新物种的闯入打破了现有秩序”的呈现,这部短片最大的不同是人们并不对巨人的存在感到疑惑和恐惧。

镇上的人之所以毫不恐惧地接受,正是因为它并非从天而降的奇观,而是一个原本就存在于观念中的理型。

另外,影片以“巨人的死亡”而非“巨人的出现”开头,并且讲述了巨人的尸体消失的整个过程——这是一个历时性的动态过程,其中完整的巨人形象并非像《变形记》里的甲虫或梅尔维尔的白鲸那样一成不变贯穿作品始终,这更加强调了本片的重点并不在于对一个奇观的简单呈现。

所以,如同历史一样,巨人尸体没过几天就被肢解然后遗忘了——虽然遗忘了,还是时不时有碎片映照在镇上居民的生活里,成为图像、侧写,成为记忆的宁芙,以一种幽灵般的形态循环复现。

但是,其全貌已然消泯,想再度认识历史只能靠盲人摸象。

其中有两个比较有意思的象征,一个是骨头,一个是被展览的阴茎。

这也是本片标题三个图标中的后两个。

阴茎的含义不用多说了,菲勒斯、旧秩序,一种拉康式的cliche。

有意思的是文本里强调的“被误认为是鲸鱼的阴茎”,说明历史的存在已经被忽视甚至遗忘了,替换为一套新的叙事或神话(鲸鱼本身也是一个常见的母题,在很多语境中跟旧约里的利维坦有一定的亲缘关系),而这套神话有可能是服务于某种意识形态的(比如为了某种集体主义的目的而改写历史)。

在这里,与很多观众的理解可能不同,“巨人”和“鲸鱼”并不是同义转喻的关系。

从叙事上可以得知,“鲸鱼”是对“巨人”作为历史事实的遮蔽。

另一个象征,骨头。

影片中,历史巨人的骨骼指向的应该是记忆。

原文中说“(the bones) better convey the essence of the giant's magnificence than my last memories of his bloated appendages(那些骨头比我对他浮肿四肢的最后记忆,更有力地传达着巨人宏伟形态的本质)” 恰恰印证了时间的作用让记忆最终显现。

记忆的切片遗落在城镇的各个角落,被展示、悬挂,但又不像阴茎那样以一种奇观的方式被观看到。

在这里,作为第一人称的叙述者,“我”通过言语将记忆从其幽灵般的命运中解放出来。

 10 ) 第三集剧评:一个鞭策女性去生孩子的故事?我不这么觉得。(剧透警告⚠️)

自知水平尚浅,对剧集的理解肯定绝对必然没有各路大佬厉害。

但在看完第三集之后,我去洗了个碗、上了个厕所,过程中回味着第三集,越发兴奋。

然后实在忍不住想跑到豆瓣上来找找共鸣,结果发现在讨论的是——还是不想生孩子什么啊?????

别误会,我认为生孩子与否是每个人的自由选择。

但、但、但是我觉得第三集并不是主要在讨论女性的生育权的问题啊??

所以我想在这写下我眼中的爱死机第二季第三集《突击小队》。

这三个标志分别代表的剧中出现的三个元素:“眼睛”、“搜查官的帽子”、“恐龙玩具”在我看来,这集是一个完完全全致敬了银翼杀手的故事,但它并没有使用我们所常见的赛博朋克美术风格,甚至严格来说貌似不是一个赛博朋克故事。

首先,为什么说致敬了银翼杀手?

抓人的“检察官”。

既视感太强了(这张像第一代银翼杀手)熟知的“雨中飞车”。

银翼杀手中常出现的“眼睛”元素这里也有提到。

结尾男主的眼睛注视着天空还有结尾经典的“雨中而逝”,致敬了第一部结尾的人造人死去情节。

这张像第二代银翼杀手然后这集的内涵,我觉得跟银翼杀手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银翼杀手讨论的是:如果当人造人拥有了情感,那么是否可以等同与人类来看待?

当人造人一一消亡的背后,我们所看到的是他们有时候比人类更具有人性。

而这里呢?

剧中,未来的人类找寻到了永生的办法。

剧中被翻译为“乐极治疗”看起来很美好,但是也存在着一个问题。

是的,大家想想,如果已经在世的人已经无法老去最终消逝,而不断又有新生的婴儿,显而易见的是,在不久的时间内就会面临人口过剩的问题。

那么结合剧中检察官抓生育的人,我们可以猜得,剧中人类的解决办法是:禁止生育。

而且从生育的人被抓都是在下层的破败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出,想生育的人或许都是偷偷跑到下层的(可能呆在上层太容易被发现了?

下层的生活环境不怎么样,可能是几乎没有人居住了,都是被遗弃之物而且大家注意,似乎跑到下层空间生育的人的人似乎都停止了乐极治疗。

或许是只有停止了乐极治疗才能生育,还是因为跑到了下层无法再继续乐极治疗?

原因不详。

但是在我们眼前,两条路已经很清晰了:一条是永生,但是无法生育。

另外一条,放弃永生,繁衍后代。

(甚至在剧中还会被通缉)与此同时,本剧想要讨论的点也慢慢的浮出水面:剧中这种禁止他人生育的做法是正确的吗?

为了自己永生,杀害新生生命的做法是正确的吗?

甚至说,永生是正确的吗?

“不。

”这就是本集给出的答案。

在本集的后段,男主通过玩具跟踪到了一位女性的家中,发现了这位女性和她正在养育的孩子,此时男主并未履行剧中检察官所应履行的职责,而是说只是想要问几个问题。

交谈中,男主知道女人其实已经活了218多岁,但只有在孩子身上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与此同时,放弃永生反倒让她意识到了某些东西的珍贵。

但在最后,可能是母亲的护子心切,最终忍不住趁其不注意,试图夺走男主的枪,但被男主制止,与此同时,男主的枪再次指向孩子。

但他看了看手里的枪,没有开枪,走了出去,外边是雨

抬头,发现另一位检察官循迹而来,对视,房间再次传出婴儿声,双方都知道了什么,互相拔枪,射击。

女检察官死了,男主没有立马倒下。

他走了几步,丢下枪,面向天空,身畔都是已被绿色侵蚀的破败建筑。

雨打在他脸上他睁眼,他闭眼,他睁眼。

最终我们看到,他的眼睛,已不像那位母亲所说的空洞死寂,而是充满生机。

他倒了下去,只留下周围绿色的建筑,和不断的雨。

为什么说异曲同工,因为我们可以看出来,无论是银翼杀手,还是本集,都是在探讨生命的本质。

银翼杀手给出的答案是生命的重点或许在于生命所拥有的情感,或者说人性;而本集想说是生命的本质并不在于寿命无限的延续,并不是只有永生才是正确的。

这就是我眼中的第三集,写得很仓促,文笔也不好,里面可能有些意思可能没表达清楚,请大家见谅。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短评

这也太拉了… 每集看完都忍不住大喊就这?就这?就这? 白期待了…

10分钟前
  • -潘帅帅
  • 还行

狗尾续貂,第二季大部分都没有存在的必要。只有第二集长生新生与第八集溺毙的巨人依然保持了些许前一季的魅力。本季唯一不可不看的只有最后一集溺毙的巨人。永恒而伟岸的光辉沉入黄昏,光芒四散落在宁静的大地与海面。五星。

13分钟前
  • L11M11L
  • 较差

有几集剧本真的不太行,白瞎动画质量高了。

16分钟前
  • 桑下
  • 推荐

没有第一季那样给人惊喜。第1、2集极其一般,第3、4集纯粹展示3d动画技术的老套故事。第5集创意来自于电影“高草丛中”,第6集借鉴了电影“稀有出口 圣诞传说”。第7集的创意和第1集有些类同,但水准在第1集之上。第8集才算真正有第一季的风采,有深厚的哲学思考,推荐。

19分钟前
  • 寂寞的枕头
  • 还行

这个剧情我只能说60年前的科幻都不写这些了

23分钟前
  • Placebo
  • 还行

有一種便秘的感覺

28分钟前
  • 教主
  • 较差

画面、视觉效果依旧非常新颖,故事大部分也是如此。圣诞节那个,还有第七个我不喜欢,其它的都各具特色。

33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第二季比较放松,讲好玩的故事,刺激的片段以及最后的诗意,其实和第一季难分伯仲。

34分钟前
  • novich
  • 推荐

制作依然精美绝伦。斯诺和巨人放到第一季也是佳作。整体值个八分左右。为何分数拉胯?估计是冒死生孩子那集冒犯了不少人。机器人恐惧症重复两次也有些无聊。

37分钟前
  • 楚平
  • 推荐

除了第八集在写诗,其余就感觉是世界观刚刚展开就结束了的仓促感

38分钟前
  • 半甜的太阳雨
  • 推荐

喜欢第二集的画风,冰鲸惊艳。第三集叙事完整,镜头语言和剪辑都很棒。第五集,高草丛和火车营造出的紧张感和神秘氛围印象深刻。第八集,独白和画面都很美,忧伤又孤独,very British.

43分钟前
  • sTill-Life
  • 推荐

s1叙事技巧参差,但好在拾了各种前人牙慧,没有完全糟蹋那些亮闪闪的设定。续作则充分暴露了当下串流思维的怠惰。论画风,8集拼贴起来的惊艳度尚不如上季《证人》,论文本纵深,被齐马一句I’m going home就能碾成灰,真是不晓得在糊弄个啥…下次直接出设定集好了。p.s.溺水巨人这集看开头还以为在致敬伊藤润二《漂到岸上的怪物》。

46分钟前
  • 仲夏之门
  • 较差

最后一集的巨人就像是在讲述爱死亡机器人这部剧本身。猎奇,夸耀,欣赏种种心理驱使人们熙熙攘攘而来,被拆分的“身体部位”潜移默化地散落在不同的角落,“巨人”则最终腐烂消亡,不复存在,却也无处不在。

50分钟前
  • 闻鹤
  • 还行

没有任何必要的一季,毫无亮点,只有溺水的巨人还有点意思,死亡象征着一种绝对的、确定的存在,可以和鲸鱼马戏团互文。

52分钟前
  • unidolphie
  • 较差

最喜歡巨人那一集,想到了卡比托利歐博物館中君士坦丁雕像殘留的部分,有一種悲壯的古典美。

54分钟前
  • 推荐

第一季强调的冲击感在消失,第二季带来的更像是一种故事新解,值得反复玩味的是一些不一样的微妙体验。最不喜欢的就是第三集,基本就是对2049的无聊致敬。

55分钟前
  • 唉唉唉德华
  • 推荐

6/10。溺亡的巨人被毫无敬畏之心的人们锯掉头,身体被随意拆解,所蕴含的崇高感也被攀爬他胳膊和涂鸦的群众肆意破坏,人们很快遗忘了巨人的事实取而代之为搁浅的海兽,这个终篇告诉了观众:经典文学随着时间性的腐烂和大众娱乐心理的曲解,早已丧失最初的光芒。这个不幸的事实也指向网飞在第二季中毫无建树的改编,运用羸弱的想象力对观众施加滑稽低俗的视觉轰炸,机器人反叛、义体人类、永生、怪谈、少数族裔融合/政治正确的议题完全过时,而八个短篇原文的哲思和幽默被粗暴的商业改编所肢解(终篇除外),因此无论是[灭杀小组]中阶级分化的云端/地底,永生警察对新生命的抹杀任务,还是[沙漠中的雪]那略显陈旧的太空废土景观,再或者是高草丛的食人魔和神秘停留的火车等恐怖元素,都在无数科幻电影中重复,却未得到新颖的世界观来重塑强烈的情感触动。

60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走下神坛了,失望了。一口气看完,期待太高,成片不过如此。感谢最后一集的溺水巨人,让第二季没有彻底路人化。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第一集也就正常水平,相对于第一季的精彩,s2e01简直可以打负分,这也叫爱死亡机器人?

1小时前
  • 🐮🍺
  • 推荐

《自动化客服》:对科技的恐惧,算是老生常谈的作品,最无感的一集。 《冰》:一伙人为了看鲸鱼要跑六盏火的距离,如同鲸鱼为了呼吸要撞击六次冰层,人和鱼都为了自由而冒险。《突击小队》:本作NO.3永恒不死的堕落与新生降临的洗礼,一场雨中的自我救赎,或许为了一个信念而死才能证明自己活过。《沙漠中的史诺》:本作NO.2画面几可乱真!爱情,死亡,机器,三大主题全占了,两个同样寂寞的人相遇在未来。《高草丛》:列车员的话暗藏玄机,似乎那些草丛里的怪物也都是人,只不过迷失了方向。 《整个房子》:毁童年系列,圣诞老人竟然是毒液变得,但该收礼还得收礼。《生活小屋》:主题与第一集有所重叠,都是高科技惹的祸,最好别信机器人《溺水的巨人》:当之无愧NO.1充满人文关怀的反思视角,从惊讶到围观,再到无人问津,最后消磨殆尽,这就是人类。

1小时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