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妹娇娇比莲花,莲花美美像阿妹。
阿妹和阿姐,像一对双生子,相邀到溪边,来去采果子。
时间像流水慢慢过,春天一过三个月。
……………………………………………………………………………………………………………………………………………………………………………………………………………………………………
第一次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还沉浸在前任女友去结婚生子一个人打算孤独终老的心灰意冷里,而第二次看,是跟你一起。
内心诸多感概,爱让人变得勇敢,自信,坚韧。
昨晚上看钱多来的日志,念给她听:不管天塌地陷还是你爹妈我爹妈不愿意还是你丢工作或者我失业还是生病还是中大奖还是捡到钱还是将来你我各自功成名就或默默无闻还是一方发达一方依旧闲散还是你又骗了我我又过分欺负你还是不小心出轨了还是我做糊了菜你忘记烧早晨我要喝的温开水还是彼此有些倦怠还是任何事情将你我伤的鲜血淋漓奄奄一息,只要活着,我们会一直在一起。
距离午夜还有若干时段 我观掉播放器 没勇气等完电影最终的音乐结束话说最近看的乱七八糟的电影也有若干部 只有这一部才突然有了点堆字的念头 虽然 我也不知道要堆些什么的好就好象影片中火车驶过 男A在自言自语 我要去哪儿 我也不知道我要去哪儿周美玲,看起来是拍同志电影上了瘾 所谓六色六部 04年的首部什么什么歌舞团并无反响 07年的《刺青》 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大陆的各种官方私方论坛 很是小火了一把。
凭心而论 《刺青》浩大的宣传声势中 除了杨丞琳的出位情戏 实在是部很令人泄气的片子。
于是,08年的春天 《漂流青春》再一次从周美玲的手里诞生 介于我对于《刺青》长久的偏见 对《漂》也一贯采取了无视的态度直到所有人说 看吧 《漂》胜过《刺青》起止几倍的出色 在没看影评没了解过任何剧情的前提下 我决定冒险一次 等到了事实告诉我 这一次的冒险还算值得但是说不出话来 在片头幽怨的歌声响起 我就知道了这类文艺片的大致走向 以及它将带给我怎样的夜晚。
但目前看来 还是有点低估的意味。
或者是 它的所有情节都实在太现实了 现实得令人措手不及 这种现实主义在文艺片特有的画质和影像镜头下被夸大地变形 造成的情绪必然是如同被一个突然的巨大打击击中 一段时间内只会呆滞 只有缓和之后才会突然间地感到剧痛 三段式叙事中 最出彩的部分无疑是第二部 有些官网上的评论是“感人的黄昏恋” 笑 不知道是影评人没看得懂还是其他 的确 这部片子的很多一带而过的情节若非了解背景是很难看得清楚明白。
年轻的水莲同女友和小彦及其男友不过是近几年突然流行的“形式婚姻” 很多年之后,水莲的爱人阿海死后,水莲处于疯癫的状态,恰好在此时 小彦由于染上爱滋被男友抛弃 于是小彦---此时已经是老彦了 准备死前看看自己的老友也是形式法律上的妻子水莲, 却被疯癫的水莲误以为阿海回来了。
或者她根本就不承认阿海的死 。
电影中一个细节,水莲在误以为“阿海”回来后,尽管已是颤颤巍巍的老太婆却一直都重新戴起各种不同的耳环。
这是怎样的爱 老彦闭起眼睛会想起几十年前他们四个一起结婚时的情景 因为青春 因为年轻 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不看 以为幸福就是长久 都以为你可以一直陪在我身边 爱的人会死 不爱了会离开 可是有谁可以一直永远都在。
这是影片中老彦发出的疑问 老彦对着水莲喊,你醒醒吧 我不是阿海 他们都不在了 没有人可以一直都在。
他却只能选择陪在水莲身边 两个病人走完最后剩余的一点时间 很多情节很感人 无论是cosplay的情节还是很多不经意的台词 我承认最后看到老彦送给水莲一条挂着发病时紧急联络人标签的手链时 眼睛水会存在 因为那时水莲幸福眼神太伤人 在她那个疯癫的世界里 还以为这是她爱了一生的那个死掉的阿海送她的礼物 。
而老彦正是清楚水莲的这种心态 才要把那个紧急联络的卡片以这种方式交给水莲 他知道这样水莲就永远不会摘下来。
如果说这是“黄昏恋” 实在是搞笑了 试想一个P和一个小O 能搞出“恋”来么 这种官网的说法实在对情感以及影片的巨大亵渎另一个角色竹篙无论从哪个角度或者歌声表演都实在是春春的翻版。
当然我相信这并不是刻意或者影射(笑) 。
很奇怪的是这次我竟然没觉得竹篙和盲女的恋情发展得突兀。
实在是个进步。
话说这TP之间莫名其妙突然就爱得死去活来的狗血情节无论是《刺青》还是《蝴蝶》甚至《今年夏天 》等早已经是种国语片的通病了。
或许影评中的现实性也包括了这一点意义。
无论如何 周美玲依靠着《漂流青春》在各大电影节上收获颇丰 也算是08的不枉一年。
的确 从立意到角色到叙事方式乃至拍摄手法 《漂》进步得令人惊奇 我不能说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片 不过至少 绝对不是部烂片我们老了之后是怎样 没人知晓 会不会有水莲或者阿彦的悲凉 也无法定论 我们将怎样反复回头看青春漂泊中的恣意妄为 那些爱过的 流逝的 伤害或者欢笑 。
或许这正是周美玲企图告诉观众的最主要意图吧 也正是漂流青春题目本身的含义所在 时光的对比穿梭中 我们能否成为被上帝悲悯的幸运那么假设倘若我以为我爱你 可不可以允许我对你说 「我陪你走到最后 能不能不想太多 会不会牵着手 晚一点才到尽头」
三段故事通过人物之间的交叉关系拼接而成。
上小学的妹狗和她的盲人姐姐菁菁, 丧偶的老年水莲,以及高高瘦瘦的“半男娘”竹篙。
其中竹篙是连接人物,她是阿彦的麻吉,是年轻时水莲的女友,和水莲分开后,在餐馆乐团与菁菁相恋。
三段故事大致为:1.菁菁带着妹狗“跑江湖”卖唱,与乐团新来的风琴手竹篙相爱,同样喜欢竹篙的妹狗对姐姐产生嫉妒,姐妹俩渐生罅隙。
2.水莲Lily水莲和阿彦形婚后,水莲和女友阿海,阿彦与男友小马各自生活。
多年后,阿彦染上HIV,发现渣男小马有了小三。
离开小马后,前去探望名义上的妻子水莲。
而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水莲把阿彦误认成自己已经过世的爱人阿海,将他打扮成自己心中阿海的样子。
故事末尾,两人坐在火车站台上,彩虹当空,火车轰隆驶过,阿海想起了自己年幼时和麻吉竹篙在一起,为各自的“性别障碍”烦扰的时光。
这一段有两处挺感人。
一处是患病的阿彦发现爱人出轨后,质问他“有人在等你对不对?
你也在等我死对不对?
”另一处是水莲踩着凳子,颤颤巍巍地取下墙上高挂着的阿海遗像,嘴里念叨着:“挂什么黑白照片,自以为很艺术。
换一张彩色的再来挂。
”3.竹篙认识菁菁前,竹篙在家里布袋戏团帮忙。
虽然很有天赋,但是受到觉得她会分家产的哥哥的排挤。
在竞争对手的布袋戏团,竹篙被阿彦拱上台,和水莲清凉热舞,两人擦出火花。
这段有印象的是竹篙缠住胸部,把妈妈买的蕾丝内衣塞进柜子里,以及她既不喜欢自己女生的身体,也不想要当男生的矛盾心态。
所谓“半男娘,半阴阳”。
涉及到少儿和老年的同性故事,觉得挺好。
整个片都很旧的样子真的不像08年的片音乐好乡土风第一个故事:T也太T了吧。。
打扮简直就是男的。。。
那油光的发型。。
是上世纪80年代片还是怎么。。
P有点梁洛施的感觉。
妹狗很硬气!
“要约会就出去约会,统统都出去!
”唉唉让盲姐姐一个人到大街上去,真够狠心啊爱情面前,女人的嫉妒心啊太可怕!
第二个故事:那个娘gay。。。
接受无能。。
男扮女装。。
更加接受无能。。
火车上的那个片段,手法很有新意。
《刺青》男版海报。。。
最喜欢第三个故事,大概是因为它讲了一些困惑,留了一点希望。
在所有看过的LGBT电影中,这部算得上是差强人意。
影片由三段独立的故事组成,聚焦小城边缘人群,由台湾导演周美玲所执导。
作为其“同志三部曲”中的第三部,这部的主题是红色。
前两部分别是《艳光四射歌舞团》(Splendid Float 2004)——黄色,和《刺青》(Mandala 2007)——绿色。
虽然色彩的渲染更为浓烈,但影片的表达却是相对平静简洁的。
Ⅰ第一段故事,讲述了八岁的妹狗每日要带盲女歌手姐姐菁菁去茶室卖唱,遇到了新乐手竹篙。
竹篙虽是女性,可从打扮到做派都是男性的模式。
妹狗对竹篙萌生了朦胧的情意,可是竹篙爱的却是姐姐。
菁菁就这样,相依为命的姐妹二人,因一段感情的介入,给妹狗徒增一段新感情的同时,也让她和菁菁分离。
而妹狗无意间目睹到姐姐和竹篙亲热的场景,更是成为了她抹不去的心结。
直到最后,她被送往一个条件优越的大户人家寄养,而送盲目姐姐的任务也由菁菁所替代。
竹篙第1段故事始于铁轨,止于铁轨,在火车的飘动中营造出一种诗意和悲凉的质感。
Ⅱ第2段故事,年轻时的水莲选择和同志阿彦结婚,以此来掩人耳目。
等她垂垂老去时,伴侣阿海已经不在人世,这时罹患艾滋病又遭遇爱人背叛的阿彦投靠她这法定的老妻。
水莲此时却将阿彦误认为阿海,要他留在自己身边。
而他们的晚年生活,像他们的命运一样凄苦,药物的副作用,异装打扮时被他人欺侮,不能像老夫老妻那样相互扶持,相伴相依,厮守到老,有的只是没有尊严的孤苦无依。
Ⅲ第3段故事是我最喜欢的一段。
竹篙,青春的年纪,她却只愿意和女人气的男生阿彦来往。
发育的胸部令人气恼,向女生表白又被拒绝。
直到遇见夜市舞台上光彩照人的水莲时,竹篙才懂得了压抑在内心却又难以捉摸的情愫。
看到发育的胸部 真是懊恼而她对抗这些的手段,除了缠胸,男生的打扮之外,更是将母亲送给她的那些bra通通扔在一边。
与水莲在雨夜的车厢驾驶里激情拥吻,她才找到了与自己身体不相符的爱恋。
从试探到相吻不喜欢自己女性的身体,但是又不想当男生,模糊不清的取向,两个女孩都在怀疑对方是否喜欢花枝招展的自己,或是半阴半阳的自己。
青春炽热的躁动在她们各自的内心里暗潮汹涌,但现实生活却让她们处处遭遇禁忌和阻碍。
戏台上下 她们是那么相似然而,爱就爱了,管它是男是女呢!
最后,当背着手风琴的竹篙矗立在飞驰的车厢尾,当独自坐在窗前的妹狗看到年老的水莲孱弱地寻找座位,三个不同人生阶段的人交织于同一时空,共同诠释出青春漂泊与流浪的底色。
音乐香香-许景淳
看完之后意犹未尽…还想更多的知道他们的故事,他们的迷茫、快乐、阻碍、伤心、平淡。
有时候觉得演技这个东西不用特意说,因为可以一口气看完,并且没有任何违和感,他们就是他们已然是最好的证明。
初始好奇,后来被影响到,好像也感受到盲人姐姐的无助与脆弱,想陪伴妹妹但有心无力;也理解妹妹真的是年纪太小还是一个需要被爱但也会忽视爱人的阶段;感受到了人到暮年伶仃生活的寂寥,"反正也活够了""我还能去哪儿呢"(说真的,是有一刻看到了老年的自己😢)最后两位老人坐在长椅的画面给了我些许安慰,总能找到活下去的意义。
年轻的时候漂亮洒脱,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不如先放下对未来的忧虑,就好好享受体会当下的活力吧,这一次也仅有一次的人生。
ps:竹嵩真的好帅,死神少女里就很喜欢😍这里也很喜欢最后在车厢遇见成年的妹狗,这个时间线有点搞不清…中间撑死也就过了12年吧不过这都不是问题啦还是值得一看的!
同志好友,看完个个说酸楚,说震撼,那么我们在因何酸楚,因何震撼。
同志片的导演不太愿意在作品里表现“生活”这么沉重的话题。
同志两个字本身就重千斤,同志的生活更是很难想像和把握好的。
那么就只讨论爱情好不好,复制异性恋的模式,谁都想得出,拍得来。
两人正当青春年华,衣食无忧,现实因素概被忽略,相爱就好了,爱就是全世界。
但是我们的生活不是这样的。
我们当然是爱的动物,否则不会强迫自己面对这超越性别的爱。
我们亦是最无措的一群——当透过爱情的面孔,看到比异性恋更加复杂与沉重的现实压力时:父母的疑虑,出柜后的冲突,甚至与家庭的决裂、出走;朋友的不理解,同事的议论和猜测;更加尖锐的,谁都不愿想的,老了以后怎么办?
我们不是超人,我们想躲,想逃,周美玲拉我们回来,揭开幕布,和我们谈论这个话题。
赤裸裸地,甚至是残忍,但的确是现实的未来一种。
青春的轻狂,中年的迷茫,老年的艰难,都在片中淋漓尽致。
年轻的我们啊,爱上一个女孩是那么容易,轻扶她的腰共歌一曲,带她骑机车去兜兜风,在雨里替她挡寒遮湿,朱唇相碰,炽热难挡。
那时所憧憬的未来,难道不是简单和美妙的吗,“我想要独立生活,以后,找一个我爱的女生。
”“嗯,我也要找到一个可以爱我的人。
”独立生活啊,不顾一切的相爱啊,嗯,还有什么吗?
这就是我们所能够想象的一切,所想要拼命到达的最终美好了。
假结婚是最无奈的选择,大概最初谁也不会主动愿走这条路的。
假结婚不等于是对异性恋的妥协,对口口声声要抗争的传统爱情的屈服吗?
可是为了不分开,这是矢志相爱的同志们最低底限了。
(这个桥段我记得无人用过,李安在《喜宴》里也只是安排gay和直女假结婚,但其实真正选择假结婚的通常是一对拉拉和一对gay,这样两方都有对家庭和社会的交待。
)同志们爱得再烈,也不会有结晶——孩子。
相依为命的两个人,若你先走了,我怎么办?
若我先走了,你又该怎么办?
委屈地活着吗,在怜悯和同情里苟活着吗,两人数十年并肩携手,未惧过任何猜忌和眼光,却在此时,人格都坍塌了。
没有后代,彼此就是对方的血脉,走了一个,根就断了。
未来有很多种可能。
这可能是我们的开始,但并不一定是我们的未来。
p.s. 愿天下所有的同志情侣爱情长久,永志相守。
看这部电影,开始因为它是台湾的电影,它是周美玲的电影-尽管我不喜欢她的刺青,它依旧是同志的边缘电影-在电影中你找不到正常的伦理。。。。
总之 它给讲述了那么贴切的故事: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而三生万物,就是这三段看似无关而又息息相关的叙事,就象电影黄瓜那样,平凡的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故事:1 狗妹狗妹是电影中年纪最小的,她的懵懂的青春似乎就是自己一味的追逐,她喜欢上了竹篙,很显然竹篙也是女人,狗妹和自己瞎眼的姐姐菁菁相依为命,她在上学,而瞎眼的姐姐白天在给别人按摩,而晚上却要在一家小饭店里面唱歌,她们的生活看似艰难但看上去很快乐,但竹篙的出现打破了她和姐姐的和谐感情,因为竹篙喜欢着自己的姐姐菁菁,菁菁是个漂亮的女子,她有着优美的嗓音,但她深爱着自己的妹妹。
竹篙和菁菁一起在饭店工作,竹篙的个子很高,会和菁菁一起唱动人的歌曲,当第一次竹篙要求带菁菁走路时,菁菁和竹篙都略显羞涩,那是因为竹篙喜欢着菁菁,也许就是竹篙的出现,导致了狗妹的喜欢女人的情节,但狗妹似乎就是敢于表现自己的青春,她可以对她喜欢的女生表白,喜欢就是喜欢,还要分什么男女,她可以把暧昧的男生的情书撕掉,但她对竹篙,却是个被动的小孩子,她离开了姐姐,她埋怨姐姐,她甚至讨厌姐姐,但最后,她还是长大了,她接受了姐姐和竹篙。。。。。。
2 水莲水莲的故事是这3段故事中最压抑的,水莲的婚礼是在竹篙和菁菁的歌声中开始的,这段叙事,就象大象一样,摄象机引出水莲,然后跟进,水莲是和阿彦结的婚,很显然,这是一段形式的婚姻,因为她爱着阿海,而阿彦是个同性恋,依旧是火车,依旧是那个隧道,把阿彦带回了水莲的身边,而此时的阿彦已经不是以前的阿彦,而此水莲也非彼水莲,此时的水莲似乎已经是天命之年,而且神经恍惚,显然的病态,阿彦已经得了爱滋病,并且被自己的男友遗忘,所以他想到了水莲,那个和他有着婚姻关系的女人,水莲依旧活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她哪阿彦当自己的姐妹,自己的爱人阿海,于是又有了电影中的第2段寻找,水莲为了不让阿彦离开而藏了他的行李,因为她害怕孤独,于是阿彦自己离开,依旧是他的男友赤裸裸的背叛,他又回到了水莲的身边,而此时的水莲已经离开去找阿彦,紧张的阿彦又出去找水莲,显然阿彦必须要离开,而这次离开的,却是他们2人,在这部分最让人难受的镜头出现了,水莲的父亲已经不在,而她依旧期盼着父亲来看她,因为她是父亲的独女,她依旧把最重要的东西藏在自己的胸前,有阿海的照片,自己的身份证,和几百元钱。。。。。
水莲把阿彦化成女人的样子,头发背过去,穿着红色的裙子,和她坐在一起,他们被人唾弃,阿彦被人打,水莲喊救命,看到的人都纷纷离去,依旧是火车,带走了阿彦和水莲,但却和狗妹在火车上相遇,尽管他们彼此没有对白,但他们都是同病相怜。
3 竹篙竹篙的这段故事是发生在狗妹的故事之前,竹篙的出场依旧是火车,载着她的青春,竹篙的故事带着些世俗的观念,因为她比起其他的人她是幸福些的,她有关心她的妈妈,可是她不喜欢她的性别,于是她选择了极端的阿彦,竹篙的哥哥是个世俗的人,他认为只有男孩子才能继承家业,才能让香火继续,竹篙和阿彦只能是朋友,竹篙喜欢女人,而阿彦喜欢男人,竹篙遇到了水莲,她和水莲,也不可能,水莲的父亲只有她这一个女儿,而竹篙是最终要离开的,也许我们只能祝福竹篙,祝福所有敢于自己挥洒自己青春的人。
4 火车 隧道影片的一开始就是火车,火车带走了很多人,但它也回带来很多人,也会把离开的人再带回来,火车进入隧道,黑黑的隧道哪管是短短的时间,但它依然会挡住一段时间的光明,也许这就是青春的一瞬间,我们抓住的是什么,也许就象水莲那样,或者狗妹,甚至竹篙,她们都想得到自己的感情,尽管会遍体鳞伤,但他们至少追求过自己的青春。。。。。。。。
《飘浪青春》是众多国产同性题材电影中比较独特的一部。
电影中第一个独特的气息是闽南语和传统戏曲,丝毫不突兀,充满了柔情。
另一个独特不是指风格,他的风格和其他小清新台湾电影相差不大,柔和昏暗的光,湿润的气息以及干净的面孔;也不是指和电影带来的观感,压抑和舒畅交错进行。
而是它的情节设定。
在《漂浪青春》中,主角们第一次不再对自己的身份和感情质疑,也不再为别人的歧视而感到羞耻。
他们坦然甚至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爱人,超越了性别的隔阂。
在那个年代,就已经进行了一场神奇的“形婚”,在婚礼中,青春显得格外年轻,和无力。
电影讲述了三个人的人生,并和观众所期待的那样,将所有角色联系起来。
每一次火车经过隧道,就是一个故事的开始,和另一个故事的结束。
从盲女的歌声,到手风琴抑扬顿挫的奏鸣,到无声的风声。
这部电影中,是没有绝望的。
看不见的箐箐和妹妹相依为命,那个有着深红色传统家具的家,每每镜头扫到那两个木质沙发座椅,总让我想起幼年时期。
在小学生妹狗眼里,姐姐抢夺了她的爱人。
在竹篙抱起她涂抹掉粉笔写就的名字的时候,她伏在竹篙身上,从竹篙衬衣口袋中掏出她抽的香烟,她知道这个人变成想要依靠的人。
她不是一个女孩,而是一个女人。
为了爱情,不惜伤害自己的亲姐姐。
最终她仍然没有放弃,在成年之后推开那扇保护了她十多年的家门,听到那个熟悉的声音,她依然心生悸动:我一直在等你们。
倒不如说,我一直在等你,竹篙。
哪怕我们不能在一起,哪怕你爱的是我的姐姐。
我等你。
妹狗坐在火车上,看见了已经身患老年痴呆症的美莲和身患艾滋病的阿彦。
那场红艳艳的婚礼上,箐箐和竹篙唱着歌。
两个人的婚礼其实是四个人的。
美莲的父亲应该很早就知道女儿的心,只是他不能理解,他默许了这场婚礼,在多年以后,婚礼的新郎和新娘真的携手度过余生。
但那并不是爱情,只是相依为命。
他们爱情的终结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是同样的结果。
看到这里不免心生质疑:难道同性之间的爱情都要用这种方式结束么?
无论是死亡将你我分开,还是疾病将你我分开,或者是“不爱了”将你我分开,最后都是孤独来陪伴。
难免心生凄凉,但看到美莲心心念念喊着阿海的名字,又想到,是依靠这样的想念才支撑下去的吧。
如果我的生命也终结,那就没有人能够想念你了。
故事中所有的人寻找的是在漂泊中的归属感。
故事中也反映了庞大的情感缺失。
比如妹狗和箐箐的父母从未出现,比如竹篙的父亲从未露面。
而他们现存的亲人也丝毫不能对他们的情感做出保护。
可是这种缺失却并没有带来他们追求归属的迷茫。
相反,他们坚定地决定,自己要牵起谁的手。
甚至连妹狗这样一个孩子都做出了选择(选择了寄养家庭)。
我并不知道,影片的名字有何深意,现在突然明白,青春的另一个定义,就是在漂泊中做出选择。
轨道的尽头,是竹篙背着手风琴,背对着我们,陷入一片黑暗。
今年看过最好看的一部台湾文艺电影
還不懂事,感覺很壓抑。
看周美玲的电影,不会觉得她是一个好导演,但是总能有些打动人的地方。
妈个鸡好无聊-_-# 讨厌tp恋,太假了。
第一次看女同的片子,喜欢第三段,话题好沉重哦,同志们老了可怎么办?
第一次看拉拉片。。三段故事分裂得真硬!
看了第一个故事刚想夸终于不是油腻铁t的百合片了,结果.....
有点儿刻意煽情了,相比起来《蝴蝶》好矫情
青春可否拿来漂浪?
n段式
好就一个字,我要说很多次
在周导演的三部曲中,这最后的一部划上了完美句号。
很难看啦……
大概我身边没有同性恋人士,所以虽然支持,却无法产生共鸣
女同,沉重的压抑,不见那些美好
2009.06.09
看完很想吐。
十分凑合
两颗星星都给房思瑜。。。
個人不是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