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被生活的琐事缠身,感觉无法前进时,你想要回到那个人生最起始的地方,去追溯曾经的人生轨迹,想要从中得到些许启发。
在我看来,《情归新泽西》就是这么一部跟随情绪麻木的青年人重返故乡,并在此重拾自我的故事。
因儿时的一场意外,安德鲁内心充满对母亲的愧疚,必须依靠父亲开的抗抑郁药进行医治忘却痛苦。
背井离乡在外打拼的9年时间里,他在化学品中迷失,因此变得情感麻木。
突然地一通母亲去世的电话将他从城市唤回,安德鲁不得不回到故乡新泽西直面自己的痛苦根源。
由于无意将一直服用的药物留在了洛杉矶,安德鲁埋藏深处的感情开始泛起涟漪;与迷人可爱却有点神经质的萨曼的邂逅与高中好友马克的重遇又给他无色无味的生活带来了些许生机,安德鲁的改变也由此开始...据闻导演兼男主扎克一直想要创作一部关于他的家乡新泽西的电影,因此诞生了这部电影。
演员变身导演往往会受到公众质疑,值得庆幸的是,扎克在他的导演处女座中用细腻的感情与丰富的细节证明了自己是一位眼光敏锐的故事家。
扎克运用青年焦虑的主题,融入他熟悉的家乡,并用幽默,视觉和一个神奇的元素刷新了这个单纯的故事:奥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
她扮演的萨曼,自然、热闹而可爱,这个不受约束的乐观主义者贴近安德鲁的忧郁面纱,让他意识到生活毕竟不是那么糟糕。
当娜塔莉的能量不在银幕上时,这部电影的气氛便会因为单调而略显不足。
片中人物的设定都带着少许古怪:缺少感情的迟钝青年,患有癫痫症爱骗人的女孩,喜欢在没有家具的豪宅中玩滑板的好友... ... 扎克成功塑造了一个个形象丰满的角色,他们之间诙谐又略带自嘲的对话便产生了感性的化学反应,碰撞到彼此孤独流浪的灵魂。
扎克还乐于将一些抽象的轻浮放在日常平淡无奇的地方,如早餐桌上的中世纪骑士、溜冰场上的短吻鳄服装。
他利用这些人物内心的小缺陷与日常中微小的异常感,灵巧地平衡了电影小桥流水般的静定温柔与主人公们找寻自我的奇异历险,巧妙地将他们拼凑成一个动人的整体。
对于安德鲁来说,最初的那通电话就仿佛是不可抗力,生生地逼迫他回到故乡。
但也正因这个契机,他能够迈向新生的篇章。
有时候,我们必须要强迫自己面对、发掘痛苦的根源,才能从中涅槃重生。
电影中有人对安德鲁说:“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麻醉自己,像美丽新世界中一样。
”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中,人们每天服用精神麻醉药物“唆麻”,借放弃思考以获得快乐,安于现状。
人们变成只知道追求快感的动物,精神也渐渐变得麻木不仁。
安德鲁的一段自白,道出了这些年来一直折磨着他的病魔。
“我长大后就没有哭过了。
我妈妈的葬礼我也没有哭。
我试过的...我去想最悲伤的事情,电影里的...生活杂志里那些让我难忘的图片,我集中精力,可没有效果...事实上,我如此麻木,才是让我感到最难过的事情...”逃离过去的苦痛,就是安德鲁的麻醉剂,数年的时间他都没有找到解药,甚至没有人将他从迷途中拉回。
他的父亲一直用所谓的抗抑郁药物医治他的情绪,却未尝试接近儿子的内心帮他解决心结。
对于心结,他们采取的方式都是闭口不谈。
痛苦的经历并不是病因,顺从生活的指向沉默不言才是命门。
这种长期的默不作声使安德鲁的内心越埋越深,父子之间的交谈也越发尴尬。
亲子沟通是件老生常谈的事。
其实当解除了对自己真心想法的压抑,敞开心扉与亲人交流,就可以避免很多问题的发生。
试想一下:若是当年安德鲁与母亲耐心交谈、明白母亲的苦衷,或许就不会发生那场意外;若是安德鲁向母亲好好道歉,或许他也不会封闭自己满是自责与内疚的心;若是安德鲁的父亲愿意从内而外帮助他摆脱生活阴影,这些年他的生活会不会过得不一样?
逃避是遇到问题最简单的行为,在自己的幻想乡中做着不知名的梦,回望过去无法重来的人生,但这样只会止步不前。
对过去的不接受,只会将阴影越放越大。
安德鲁一开始没有接受他的生活与过错,这种逃避并没有令他过得更开心,而是对生活的认知形成了更深的偏差,令他变得迷茫又厌世。
当他学会了接受,接受自己、接受错误,便达成了与过去的和解。
相信很多人都对这一幕印象深刻:三个青年在大雨中跳上废弃的起重机对着万丈深渊大喊,这看似毫无意义的举动,标示着他们与生活的一次刻骨铭心的对话。
这一刻,三人褪去了对生活的防备,尽情地抒发着内心的感情,哪怕大雨也不能浇灭他们想朝生活大喊的心情。
直面曾经的过错,接受无法挽救的现实,安德鲁因此开始了新的生活,也拯救了自己。
影片最后主动去找父亲对话的安德鲁,他与父亲一起面对了过往与自己,话语中流露着对未来的自信。
他变得更加勇敢:即使知道千变万化的生活仍可能不留情面地取走属于自己的东西,也依然无畏向前。
有人曾说,生活中失败是常态,一帆风顺才是侥幸。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有些错误可以补救重来,有些却无法挽回。
尽管如此,这些错误也不应成为我们寻找自我的障碍。
错误会带来苦痛,但感受痛苦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生而为人,本就应五感俱全。
感受快乐,感受痛苦,创造痛苦,创造快乐,就是我们生存的意义呀。
影片的结尾,安德鲁毅然决定为萨曼留在新泽西,紧拥所爱之人共赴不确定的未来。
或许前路依旧迷雾重重看不清方向,但若是找寻到自我这个导航器,就能指引着个人在一次次人生选项中开辟未来。
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身边其实不乏像影片中安德鲁一样背井离乡的人。
他们漂洋过海去到陌生的国度,与亲人故友隔海相望,家乡遥不可及。
不知在多少个寂寞的夜晚默默吞下苦涩的泪水,自己扛下所有的困难与委屈。
每逢这个时候,就会倍感国外的月亮比较圆。
“当你搬出去的那天,你就会明白了。
会有这么一天,家就这样没有了,你会觉得你永远都无法挽回了,就像是你时刻想念的那个地方根本就不存在。
也许这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吧。
直到你重新构建一个家庭,你才会重拾那种感觉,对你的孩子,对你所建立的这个家庭,像是种轮回。
我很怀念这种感觉。
也许家庭的真谛就在此——一群人想念着一个虚构的地方。
”这是电影中安德鲁一段很经典的对白,由于太久未归家,安德鲁认为家是一种臆想出的幻觉,然而他还是在此重获新生,像是第二次破壳的婴儿。
家是一个无形无影的地方,也许是一个你最舒服自在的地方,也许是一个一厢情愿美化过的地方。
但它依旧最令人怀念,那是一个人天生就自带的最真实的部分,是人们追本溯源的地方。
离开过家的人,方能更加体会家的珍贵,对回家这个字眼颇有感触。
对游子而言,故乡的时间似乎是定格的,邂逅到的每个人都保持着最原始的姿态。
故乡自带的返璞归真,正是带给人拾回初心的力量。
当对生活感到迷茫时,就回家去找回自己吧。
一个外国朋友推荐的电影,而且有natalie。
看了之后,我喜欢的电影人中又多了一个名字zach braff。
他在scrubs中的表演已经流露出羞涩+扭捏+愚人式的幽默,GS里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喜欢Natalie带着耳机与他相遇的情景,那种从自己的世界中走出来与另外一个人发生交互的感觉很奇妙。
在natalie家中神经质的发泄一段更是令人难忘,而且本人很同意她的观点,每个人都在做着一些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情,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
浴室那场戏之后的部分感觉弱了。
另外the shins的OST很棒,下载了整张专辑来听。
他确实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应该去做些什么。
9年在外的生活使他变成一个远离自己家乡与内心的人。
服用的药物,对母亲以及回忆的模糊和愧疚。
我相信Andrew一直都是这样迟钝又缓慢的人,他被自己曾经的错折磨了许久。
然后选择逃避一切,将自己锁在防备之外,锁在一座坚固的城池之外,没有人在乎,也没有可以拯救他。
直到他重新回到家去,参加母亲葬礼的他已经没有眼泪。
不是因为不悲伤,而是因为那样的隔离已经让他失去了悲伤的能力与勇气。
Sam是个可爱的姑娘,说话的语速很快。
养很多的宠物,狗,金鱼,仓鼠… 内心善良,但好像患有强迫症之类,经常说谎。
我一直以为无意识说谎的人恩其实是内心没有安全感的人。
她们要靠说谎给自己建立强大的屏障,保护自己。
Sam说当她感觉到后悔的时候会说出真相,那个时候应该是她已经感到安全的时候,卸下防备,快乐并开始相信别人的时候。
我喜欢这个姑娘。
莫名的很喜欢。
她做鬼脸的时候,她跳踢踏舞的时候,她大叫的时候,她穿着鳄鱼服滑冰的时候,她一个人在电话亭里哭泣的时候。
她调皮的样子,还有她拥有的那种可以拯救别人的力量。
鳄鱼服的那一幕很是滑稽,她的表演那么出色,却是被套在假相之中。
这跟影片本身是莫大的融合。
片子无非讲述着这两个年轻人怎么相处并且摆脱多年的心灵牵绊。
Andrew可以重新生活,面对自己,也面对父亲和死去的母亲。
面对整个世界。
不再感觉到彷徨与无助。
虽然在影片最后他看着Sam问她,应该要做什么。
这跟开始几乎是同样的问题。
但在他的眼睛里看到的再不是那个在越南餐厅里满眼呆滞没有希望的年轻人。
他们去过那个深渊,然后将一切都倾之以诉得以重生与改变。
很喜欢那个在浴缸里的情节。
再不是烂俗的情爱镜头,而只是两颗纯净的心,相互拥抱。
他感觉到的安全感。
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强势。
以至于我也能感觉的到。
他终于可以重新来过。
要找到值得坚守的东西并不容易,对一段感情有愧疚。
对过去的事情存有羞耻感以至于不敢面对,选择逃避。
时间久了,连自己都慢慢的忘记了。
忘记所有的事情,也忘记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
年轻时候对人生的迷茫谁都会有的吧。
于是我们总是想要抓住些什么,什么都好,有意义的没意义的都好。
人也好物也好,妄图以这种方式对抗,或者以这种方式搜寻最合适的路。
也有些人选择蹲守到生活的另一头,将自己搁置。
他们或许不是不勇敢,而是没有做好准备罢了。
Andrew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吧。
电影很好看。
清淡的。
单纯也看起来疼痛。
对内心苍凉的人来说,却像是一次再生。
没有所谓的成功者和失败者别人眼中的你也只是如哈哈镜般地扭曲着你的一言一行天气转冷,穿上毛衣天气变热,脱掉外衣冷暖自知总应该做一个你自己会认同的自己成功,失败只是无聊者的定义反正是我是不是应该无所畏惧
本片作为扎克布拉夫自编自导自演的小成本独立电影,为他本人在当年的美国影评界收获了许多好评,但他执导筒的能力远远好过他同时作为一个演员的演技。
影片里的女主角娜塔莉波特曼,这位新科奥斯卡影后与生俱来的演员天赋无疑为本片加分不少,再次证明了好莱坞不缺演员,更不缺优秀的女演员。
该剧的配角十分出彩,所以一部电影要想被观众和刁钻的影评人接受,不是光靠一个好导演,一个优秀的演员这种单方面因素决定的。
扎克布拉夫用一百分钟的时间来叙述一个四天时间内发生的故事,因此完全有充裕的时间让本片内容十分饱满。
故事围绕男主人公回家参加母亲的葬礼展开,在这短暂的逗留期内,他找回了学生时代的友谊,也发现了自己生命中的真爱,最终朋友和恋人替他解开了埋在心中多年的死结。
26岁的青年安德鲁在洛杉矶这个名利场打拼多年,来完成他心中的演员梦想,他默默无闻,跑了一些龙套,但是始终与这座到处灯红酒绿的城市格格不入,还沦落到在越南餐厅打工,被客人嘲笑的窘境。
当他躺在床上为自己的前途担忧的时候,他的“心理医生”父亲告诉他,他的瘫痪母亲去世了,这对安德鲁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但是又如他所说,他没有流泪,也许是从小就把泪流干的缘故。
他的童年是灰涩的,不完整的,病态的。
因为小时候调皮,父母对他很严苛,觉得他有问题,父亲甚至让他吃药来克服他的情绪化问题,直到现在还在服用,长时间的服用这类药物让他的生理出现了问题。
因为受不了父母的过分干预,他甚至产生了让她母亲死的想法,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把她妈妈推向了轮椅的命运。
因此,父亲把他送到寄宿学校,在这个地方,同学们都觉得他是异类,他自己也觉得是,于是高中毕业就告别家,告别了朋友,一个人跑到LA追逐他的演员梦。
在这期间,他从来没回过家,他跟父亲的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父亲原本是一个温暖的名词,但却在他身上丝毫也看不出来,因为在他的字典里,父亲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纠错者,对他的不理解,试图用自己的方法改良他。
母亲的葬礼上他遇见了儿时的朋友,朋友带他去参加各种疯狂party,为他引荐各种三教九流,也许是来自童年的阴影,他始终无法走出解放自己的怪圈,仿佛自己的手脚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束缚着,一种声音随时在耳边警告自己“不要做出疯狂的举动”。
于是故事的女主人公出现了,娜塔莉波特曼实验的邻家女孩萨曼莎打动了安德鲁的芳心,她有点神经质,甚至可以说是多动症,她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包括她的品味,家庭。
她善良,收留了许多小动物,会为一个小动物的去世而流泪,她身怀绝技,从小就是奥运冠军的料,却从不显露。
她身上那种恬淡的气质正式他所喜欢的。
在这短暂的四天里,他的朋友们让他终于可以袒露自己的人心声,而不是用药物来换取内心的短暂平和。
他很愧疚自己对母亲曾经所做的傻事,他甚至觉得自己就是母亲的杀手。
因为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有理可循,他的仇恨让他把母亲终生与轮椅为伴,母亲因行动不便,在浴缸里溺死,这一切都是造成的,自己就是个罪人,他无法原谅自己。
在与周围的人的交流中他慢慢知道了爱,释放了自己,原谅了父亲。
走出了生命怪圈。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部完美的片子,其实故事都很简单,就是人性的探索。
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高级生物,我们都生活在各种必然联系中,每天都要处理来自直系亲属,旁系亲属,朋友圈,工作圈的各种关系,我们不发选择脱离他们求得独善其身,于是就想电影主人公一样治疗内心的隐疾单纯的依靠药物手段,而选择逃避现实,妄图自己疗伤这种非理性手段。
娜塔莉波特曼是我最喜欢的好莱坞女演员,我发现一件很巧的是,我最喜欢的男演员EWAN右边脸有一颗痣,她左边有一颗,都是演文艺片居多的。
她当年被吕克贝松看重,搭档让雷诺出演了《那个杀手不太冷》,从此就开始了自己的演员生涯。
母亲是艺术家,父亲是医生,良好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她身上的贵族气质。
她塑造了太多角色,大多都是个性鲜活的不羁者,从《偷心》到《蓝莓之夜》,再到《巴黎我爱你》,她诠释了太多现代女性所追求的那种浪荡精神。
当她演艺事业整如火如荼的时候,她又选择去哈佛研读心理系,成为了马克扎个伯格的师姐。
边学习边演戏,生活挺充实的。
至于我最喜欢她的,就是她选剧本的眼力很好。
倾向于小成本制作的文艺电影,这是很磨练演技的,于是2010年的《黑天鹅》终于让她登上了好莱坞最高的领奖台,成为第一个80后影后。
不像国内某个女演员演文艺片那里大满贯影后红了,就开始接演各种商业大片,这种毫无演技可言的群相片。
本片最大的惊喜来自谢耳朵的盔甲勇士。
當初知道這個片子是因為在the holiday聽到let go這首歌,在維基上看到說這部片也有用到這首當配樂。
看了一下豆瓣評分,覺得可以看一下。
Andrew Largeman: You'll see one day when you move out it just sort of happens one day and it's gone. You feel like you can never get it back. It's like you feel homesick for a place that doesn't even exist. Maybe it's like this rite of passage, you know. You won't ever have this feeling again until you create a new idea of home for yourself, you know, for your kids, for the family you start, it's like a cycle or something. I don't know, but I miss the idea of it, you know. Maybe that's all family really is. A group of people that miss the same imaginary place.Andrew Largeman: Fuck, this hurts so much.Sam: I know it hurts. That's life. If nothing else, It's life. It's real, and sometimes it fuckin' hurts, but it's sort of all we have.Andrew Largeman: This is my life, Dad, this is it. I spent 26 years waiting for something else to start, so, no, I don't think it's too much to take on, because it's everything there is. I see now it's all of it. You and I are gonna be OK, you know that, right? We may not be as happy as you always dreamed we would be, but for the first time let's just allow ourselves to be whatever it is we are and that will be better. OK? I think that will be better. 看的時侯一直在想哪裡有出現let go啊我是走心沒聽到嗎? 最後終於在結尾時侯出現了片子很多地方還是比較無聊的,但喜歡的那幾幕幫電影加了不少分。
Deep.
woaw,garden state,刚看完这部电影,不知说什么好。
觉得和Elithabath Town有些类似,都是讲一个年轻人因为父母一方的突然死亡,不得不回到久别的故乡,并最终在这里找到了爱情,更重要的是重新认识了自己和家人,有了一个崭新的人生。
电影里的男主角叫Andrew,一个演员。
他从10岁起就开始吃抗抑郁药,这都是他当心理医生的父亲开的。
为了母亲的葬礼回到故乡,在这里他碰到了以前的朋友,Mark,一个掘墓人;Jesse,一个因为一项专利而吃喝无忧的人;同时在医院里认识了Sam,一个经常说谎的女孩。
可以说Mark和Sam是Andrew的天使,是他俩让Andrew正视了压抑了几十年的事实是他的举动让自己的母亲瘫痪,正是瘫痪才使她溺死在浴缸里。
这样压抑的心态让他一直吃着父亲开给他的药,并且一直不敢回家。
两位天使的举动让他重新看待了9岁那年发生的事情,这时Andrew才豁然开朗。
是啊,这就是生活,不能因为一件错事就否定生活,否定自己。
男主角饰演者是Zach Braff,在这部电影里集编,导,演于一身。
感觉他很适合这类电影,长得不帅,感觉有点迟钝,非常适合这部电影的节奏。
Natalie Portman饰演的是其中一个“天使”Sam,一个喜欢说谎的女孩,不过倒是很可爱,让我喜欢,说话语速相当快,明显思维敏捷,而且很真实。
这电影里她的戏真应该好好看看,just lovely。
出生在以色列的Natalie Portman被美国人看作是标准的good girl,我倒是觉得她不太像是明星,倒像是普通人,没有让人惊艳的身材和容貌,演技算是她的一大法宝,让她从“杀手莱昂”开始就深受群众喜爱。
感觉这不是一个好拍的电影,尤其是里面的两个镜头,一个是诊所里的导盲犬趴在Andrew腿上“干”,另一个是Sam家的沙皮狗自己挠自己那里,真不知道导演是怎么训练这两只狗作这么高难度动作的,这也是电影里最搞笑的镜头了。
另外,这还是让我很有感觉的电影。
Sam用水杯去接Andrew掉的眼泪,然后两人拥抱在浴缸里,当时我真有一种想要找个人抱的感觉。
BTW,里面的原声音乐也很好听。
很久之前看过这个电影 只是觉得这是个很好的电影(自己的标准) 不错的男女主角 都带点神经质的演出 或者我可以说艺术气息么 一点点吧 带点搞笑 无厘头 最后都是感人的美满结局 可以说开篇机舱的那组镜头就给我了很多好感 zach的淡定 然后就是一系列怪怪的完全没有头绪的场景 只到natalie出现 带着她的大耳机 带着她的狗狗 然后我就听到了the shins的 new slang 我现在也在听 重新用这个歌来回味下这个电影 再然后两人各自怪怪的故事和习惯 看着两个互相融入各自奇怪的人生 我就会感叹 为什么这样两个现实社会里这么残缺的人都可以很好的相处 相爱 为什么我们会这么难呢 或许是因为没有勇气 或许是觉得生命中有太多的对方 又或许是不敢背负起一辈子的责任 今天突然发现 自己真的只是个摩羯男 木讷 老土 一点都不浪漫 zach最后可以为了natalie留下来 我却只能看着她 自己远走 连回去重聚的勇气都没有 每次看着她悲伤 流泪 我却不知道要怎样 很想过去给她个拥抱 让她不再留眼泪 不知道自己在顾忌什么 只是因为别人的说辞 或许是我对自己太没有信心了 真的 真的 zach可能是太缺少爱了 我可能是因为爱太多了 让我不知所措 最后 很喜欢这个片子的中文译名 情归新泽西 花园之州
“家”的概念在电影中被拆分成两个概念,一个实体的家,一个内心深处可以感到安全的家。
我想,他们在彼此身上映照出了自己,并且感到安全。
那些有点过激的反应或者是证明自己的存在的一种方式,通过那些行为去证实自己。
把握如此细腻的感觉很不易。
很喜欢安德鲁和萨曼沙在宠物墓园里埋葬小仓鼠时的一段!
萨曼莎说“after you”,于是安德鲁弯腰从园门里进去了,而萨曼沙却直接从小墓园的篱笆上跨了过去,然后两个人会心地笑了!
又看了一遍來來去去估計有看過十多次了每次都能一口氣從頭到尾看完每個段落都值得一再的回味這樣的電影只能打上“完美”的標簽喜歡他的墻紙花紋衫喜歡她帶著大耳機卷座上椅子上的樣子喜歡她輕輕的抱著他讓他停下摩托等侯成群的小孩穿過馬路喜歡她們為意外喪命的倉鼠舉行葬禮喜歡她第一次聽到他說出“我喜歡你”時靦腆欣喜的笑容喜歡他們在雨中站在“方舟”旁熱情的相擁親吻仿佛重生般的幸福喜歡她為他收起一滴眼淚并藏于杯中喜歡... ...喜歡這部戲的一切當愛情正好來臨時,那里有最甜美的時時刻刻!
一个遥远的陌生人.谢谢推荐
看了好几年还能记得剧情的,就是好片子
do you believe in what you see?
当年的娜塔莉很年轻,喜欢新泽西的美丽风景,也喜欢这个故事。“我爱上你了,这是我这一生唯一确定的一件事”。
好闷的,不适合现在的心情,呵呵,音乐不错
感觉剧情有点拖沓
少有的喜欢的爱情小电影~
哟 这不是谢耳朵么~
耐心看还是不错的电影
起初是喜欢Natalie Portman才看的这部戏,不想却看了一遍又一遍。不知道要怎么思考,或是不知道要思考什么的时候会想起那场雨
好几处看得较尴尬,跟Natalie说我们应该不会接吻时一样略微尴尬哈哈。男主跟Natalie有点不搭原谅我无法入戏,闷到不闷,三星吧。
什么玩意啊!!
Zach is a genius
我是natalie脑残粉,就是来刷分的。。。但是摸着良心说,这戏就值三星,讲述一个超级loser睡了女神差点还始乱终弃然后幡然醒悟的故事= =
可能是因为男朋友的缘故,发现男主的尴尬竟有些可爱。 节奏很慢的一部电影,以至于结束了我还没反应过来...
治愈小清新。可惜故事和人物都还是略浮于表面了些。
开头我喜欢的节奏没能持续整部影片
coldplay ,shins原声很赞。清新小甜品。生活多自在 多美好。
这个人是谁? 凭什么他能拍这样一部电影? 为什么观众要在乎他的主角情节和自我意淫的剧情设计? 我怎么可以也拍一部这样的电影?
2004年老片,讲的是心理问题的成长故事。离开家庭,16岁在外打拼,直到母亲去世才回家参加葬礼。说母亲去世犹如和自己无关。他抑郁,他被自己曾经的错折磨,防备心重,无人拯救。中世纪的谢尔顿让我吃惊了一把!这片,深度有,但太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