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还是喜欢看小众的文艺片,“三城记”,评分并不高,以战乱时期的爱情、亲情为主线的题材,是关于成龙父母的爱情故事,在我看来就是中国版的乱世佳人,乱世浮沉爱弥坚.故事简单,其实我看完最大的感悟是那时代的爱情都可以这么执着而坚贞,而现在谁都不敢说自己拥有的是爱情,好象只是相互斟酌考量后的差不多而已吧……
房道龙和陈月荣生平改编。
实在是烂片。
大上海坐公交能碰上,围观事故能看到当事人,掉到海里跟挑饺子一样能挑出来。
汤唯的演技实在是不算好,色戒算是汤唯的巅峰了。
汤唯演民国时期的女性总是很奇怪,出不来味道。
无论是这里的陈月荣还是黄金时代里的萧红,表演地太生涩了。
刘青云还算不错,最让人惊喜的是井柏然,这个年轻人还是有一些演戏的天赋的,主演几个人,数他的表演最为自然了。
2016.1.31回家火车上
看这部电影,前半部分我觉得很不错,情感很真实,也很细腻。
但是到后来,房道龙为了逃命,抛弃了自己的儿子,陈月荣为了爱情,抛弃了自己的子女母亲,只身偷渡到香港。
难道这就是爱情?
为了爱情,可以真的什么都不要???
我觉得真是可耻!
陈月荣因为当时没能和爱情一起跑到香港,在家度日如年,日日思念爱人。
完全没有为人母也该抚育子女的本能。
最终将孩子扔给寡母而逃,去追寻的自己的爱情,可想而知她的母亲子女会有多痛苦!
可耻啊!
影片结尾才知道,哇,这居然是成龙的父母。
居然还有人把这么可耻的事情实名并拍成影片向全世界宣传!
确实挑战了我对情感的认知。
不过一想到是成龙的父母,也许,他不认自己的女儿,也是一脉相承吧!
香港导演张婉婷,曾有《秋天的童话》、《玻璃之城》、《岁月神偷》这样的经典,影片整体摄影和驾驭风格,功底还是很明显。
尤其是第一个小时,虽然节奏有点慢,但还是好看的。
然而到了第二个小时,就慢慢显示出了对整个宏大的叙事背景的驾驭不足。
这个战火纷飞年代,为爱辗转,分离团聚的故事,如此苍白而无力。
事实上,我是个极容易被真爱打动的人,安徽村庄里,拉二胡,唱小曲,围桌吃饭的场面,我也感受着平淡的幸福,然而,对于整个电影传递的,乱世唯有爱情的道理,我实在感动不起来啊。
譬如说,电影颇用了点篇幅,描述当时民生有多艰难,人有多可怜。
从男主的嘴里说出,饿死的、冻死的、吓死的、被砍头死的分别有什么细节。
男主受伤时,女主为了救他,把所有能当的都当了,包括男主祖传的送她的信物。
男主好了之后,就带着男二井柏然去打劫了当铺,把信物偷出来,顺便偷了很多钱。
然后呢,男主女主男二女二就换上华服,跑到酒会,像模像样地跟外国人一起倒数迎接新年。。。
我的三观当即崩坏了好吗!!!
你们才刚苦成那样,一打劫有了钱马上穿在身上去挥霍。。。
这都什么人啊。。。
你们打劫了当铺,当铺的小伙计也是会死得很惨的你们知道吗。。。
他们一个是鳏夫,有老爹和两个儿子;一个是寡妇,有老妈和两个女儿,两个人几经辗转,终于在香港团聚,开启他们新的人生,生下了13磅巨婴,取名陈港生——也就是成龙。。。
而你们留下来的四个小孩和老父老母呢,他们在大陆经历饥荒经历文革,我想到这些,怎么可能为他们自己追求爱情,几番艰辛终于团聚而感动呢。。。
我也只能说,你们命都很大,命都够硬,命也很好吧。。。
在爱情的完满结局下,亲情的遗憾和痛心,是这个片子久久的悲伤与遗憾啊。。。
还有一个,我也看着颇有点膈应。
就是汤唯十六岁嫁了,跟前夫生了两个女儿,这个就很草草地交代了一下,说汤唯跟这个男人毫无感情啥的。
然后这个男人就被炸死了。
后来汤唯跟刘青云恋爱之后,有一幕她特别娇羞地说,他也是我的初恋。。。
我不知道这里是汤唯表演的问题,还是故事铺陈的问题。。。
虽然我可以理解汤唯跟死去的前夫真的没啥感情,或者换个方式来表达——他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爱情,这样是不是更好一点呢?
又是一部张婉婷的作品,还是一如既往唯美的场景与音乐,但是似乎缺乏以往的细腻,整部电影就如主角一样,略显粗犷。
战乱年代的爱情,有几分让人悲悯,甚至有点羡慕,在物质条件极大进步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似乎变得略显单薄。
电影里,印象最深的镜头还是几次的火车月台场景,我也一直喜欢老火车站的月台与铁轨,那时候的交通太不发达,月台成了人与人之间离别与重聚最重要的地方,那时候的一次离别,是多么不舍,因为谁也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再相见,甚至都不知道还有没有再见!
而每次重聚又是多么不容易,所以每次的相拥都是多么用力,一辈子,一个人,一份情,等待是充满了深刻感情的!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交流变得无比便捷,但是,却似乎减少了思念在感情中的比重,由此让感情变得不再如以往那个时代那样的深厚!
所以,在这个时代,我有时候还是会羡慕古人那种“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的思念而不得之情!
感情来得太容易,去的太快!
长情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
另外,就电影而言,还是有太多值得诟病的,演技就不多说了,最让人感到些许失望的是,电影本身赞颂了爱情的同时,确似乎把亲情放在了一边!
或许这是战乱年代的一种取舍,一种悲哀。
毕竟这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现实也是如此!
就如佛说,这是一个婆娑的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快乐,你也不会感到幸福!
三城记即使太多人说这不是一部好电影,但是我的观点始终都是,只要电影人在其中投入了精力,投入了情感,即使有点瑕疵,我也感谢电影人给我们带来的每一部作品,我愿用心去发现电影的美,每一部电影都会有他的成就,我也都会有所收获!
作为女性导演,张婉婷镜头下的安徽,美不胜收,感情细腻张弛有度。
所谓三城记,一是芜湖,一是上海,一是香港。
在芜湖,黑白镜头开始,在那个烽火战乱的时代,人,显得是那么的渺小而脆弱,人活的不如狗,第一个镜头完全体现。
而两主角的感情,正是从这个地方开始,无论两个人在情投意合,因为战乱,因为封建礼教,因为贪玩腐败,两人最终没有结合在一起。
在上海,两人再度相遇,而战乱时期,底层人物的悲苦生活也提醒的淋漓尽致。
而香港段,穿插在整个电影中,大时代下的小人物,虽说有很多无奈,很多不得已,但是我们还是要往前走。
有希望就有路走。
而井柏然和秦海璐的那段爱情故事,更是加强了对小人物的赞扬,但可惜的是只有感情线。
张婉婷用其细腻的笔锋,描述了大时代下的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让人潸然泪下。
嗯,还是喜欢看小众的文艺片,“三城记”,评分并不高,以战乱时期的爱情、亲情为主线的题材,是关于成龙父母的爱情故事,在我看来就是中国版的乱世佳人,乱世浮沉爱弥坚.故事简单,其实我看完最大的感悟是那时代的爱情一别可能是一辈子,无止境的等待,因为相信.而我们现在转身就可遇见,都不屑再回头,这个什么都快捷什么都容易的年代,爱情也变得好容易被替换啊……
历过相互等待的煎熬,跨过千山万水,忍了偷渡的恐惧,尝了海水的咸意,黑茫茫的夜色里,只有情是透亮的,相拥进余生的细水长流。
《三城记》里,月荣与阿龙,三座城池的相遇与分离,面对命运,面对战火纷飞的乱世,更多的是隐忍与守候。
不反抗也不屈服,不过分欢喜,因为彼此懂得深秋里那一抹春光一直在。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的中国,硝烟起,战事席卷大半个中国,无数人命数被横腰折断。
影片中月荣没了丈夫,只得带两个尚年幼的孩童回老家。
芜湖将至,老家近了,青砖黛瓦衬着水洗的天,空气中泛着泠泠水气,河流清澈,映出枝丫倒影,巷深无尽头,石桥上常年长满了青苔,月荣望见母亲守在巷口,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这如水般温柔静谧的小镇,仿佛静止了岁月流逝,阻隔战火弥漫。
月荣为谋生计孤注一掷,本是寻常的萍水相逢,却种下倾心的种子。
在那个分不清是非对错的年代,两人的爱情没有约定,悄然而至,桃李芬芳,盈满心间。
在混乱时代的裹挟下,无论是被戏称为“上海先生”的阿龙,还是命途迷茫,生活拮据的月荣,都无法轻易选择前方的路。
顺遂与隐忍成就一双人,他们把酒言欢,是尽兴,是抛却包袱的自在。
“心上的人儿,有笑的脸庞,他曾在深秋,给我春光;心上的人儿,你不要悲伤,你能在黑夜,给我太阳。
”月色清明的夜晚,鳞鳞波光倒影在旧墙上,伺堂前的两人拉二胡,弹琵琶,自成一台戏,无需观众,他们就是彼此最好的观众。
相看两不忘,如果可以,灯花影里,共剪花烛,守一份永恒的安然,忘掉岁月的疤痕与不堪的过往,相濡以沫,咿呀唱上一生。
她含情带笑的眸,眄视流盼,简单地以为,他是她的良人,白首不相离。
她丹唇微张,如燕语呢喃。
渔船归程,船上灯花如豆,忽明忽暗,像是和着节拍。
情深在深秋的枫林,他教她执枪射击,吐出温温的气息化了林子里的苍凉,在山河飘摇的时代里围了一团静谧共度,一幕幕温情的画面,令人心中升起暖意。
动荡的岁月中,儿女情长与现世交织,越发孤独与传奇,显得格格不入。
阿龙与月荣的爱情,像极了白酒中放上鲜辣椒,是辛辣的,是多舛的,是明面上便隔着生与死的距离。
阿龙逃亡去了上海,月荣与肖玲在上海做佣工,纸醉金迷的上海滩,人间悲喜汇集成河。
阿龙每日乘不同公交车以期找到月荣,只是徒劳。
其间深入描慕底层人物的艰难求生,月荣只为心底那抹情,任是沧海桑田,不反悔不变更,执着苦等。
肖玲劝她接纳周师傅对她的爱,安稳度日,她只微笑以答,不言语,因为真正的爱无需解释,无关风月,无关世俗的眼光,等待便是情的模样。
“我不能让谁夺走仅有的春光,我不能让谁吹熄胸中的太阳。
”正如导演张婉婷谈及电影的初衷时,说道,“如今已慢慢忘记了该怎样去爱一个人”。
长长的风刮过几季,外面仍是兵荒马乱,山河破碎的样子,巷子里有滴不完的水,生了青苔的石壁,邻里间似真似假的玩笑话,这些积在窄巷,生了根,发了霉,繁衍不息。
故事进行到这里便生出了安然的味道,仿佛又是一个悲情的故事走到尽头。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月荣等到了她的春光,夜风起,树枝微摇,和了月光的树影跃动在月荣沉静如水的脸庞上,正是良辰美景,梦中的期许如愿。
人在最潦倒时,或许能做的,便是守候,守候最初的情愫,就如戏中的月荣守侯着,享用着,惦念着那深秋破空而来的春光。
戏中用大量的镜头侧面刻画通货膨胀与两党内战,正是暗示大众苦难,更反衬重逢的不易。
影片在第二城引入肖玲与阿华这对爱情副线。
曾经娇俏地流连在各色男人中的肖玲,在阿华面前变得娇羞与惴惴不安,见惯了市井小人的油嘴滑舌与卑鄙贪婪,阿华的到来让猝不及防的踏实与温暖撞进她怀中,忘却了分崩离析的家国,忘却了年龄的差异,只痴痴望着他担水的背影消失在晨光熹微中,不是南柯一梦,是梦醒后真实的欢喜,因为“他,可是我初恋”。
当肖玲得知阿华替共产党运送物资时,她是平静的,对一个人的爱,是不顾及身份与命运的坦然。
也许正因为是战火纷飞的年月,太易被颠沛流离所湮灭的爱情才弥足珍贵与轰轰烈烈。
阿华在爆炸中死去,肖玲偶尔忆起那段偶拾的情缘,眼底尽是温温的笑意,没了当年的悲痛与痴恋,却有历经沧海桑田后的顿悟。
无论如何,至少拥有过相逐天涯的勇气。
戏中隐了收买华的身份,只暗示是个读书人,而他为共产党做事,不正是1949年前后,那所谓的知识分子“忍不住的关怀”?
因了阿华的变故,月荣与阿龙再次生生分离,将故事推向高潮,在大时代下的小人物被历史洪流无情冲散。
阿龙立在江边,盼着朝思暮想的人儿与之相聚在第三城,而一阵枪林弹雨打破了破晓的宁静,她的身体在绝望和思念中缓缓下沉,直至一双手,一个怀抱拥她上岸。
这一次,与时代抗争取得了半生长安。
“心上的人儿,有多少宝藏,愿你的笑容永远那样。
”这曲儿歌的是穿透生死,灵魂相偎依的情,隔了三城,依旧动听。
夜半三更,揉着酸涩的眼睛,关掉手机,摘下耳机,满足地打着哈欠。
庆幸自己错过了上映期,《三城记》是值得躲在家里陷进静寂中看完的。
影片以一封阿龙给月荣的信为线索,仍是电影惯用的倒叙手法。
叙事舒缓大气,色调柔和昏暗,淡淡的灯光只打在人物脸上,背景虚化,那一颦一笑便真实了许多。
剧中不似《太平轮》等年代巨制之作,没有繁琐地提及家国情怀,渲染大时代氛围,以小人物角度,用细腻的镜头歌颂乱世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欢。
一个时代,两对恋人,三座城池。
张婉婷拍的不仅是两场爱情,更是那个时代被世人忽视的角隅与少有人翻阅的家族史,是整整一代人的经历。
那乱世下的命途坎坷,令人倍生感慨。
自零三年起,酝酿了十余年,取实景拍摄,辗转三城,数年心血终成一作。
文/梦里诗书 三座城间战火纷飞,乱世浮萍的爱恋,本已《三城记》会是犹如《乱世佳人》般的典藏,但电影无论是从组织能力还是剧情架构上皆若同一盘散沙,难以入戏空洞的情感渲染,为人的只是冗长与难耐,辗转三城的奔走,不过仅只是一场徒劳的爱。
据闻这是一部根据成龙父母经历改编的电影,就蓝本言这确是一个赋有传奇色彩,呈现战火中命运与爱情的故事,但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在经过回炉加工变成电影之后,却变的如同鸡肋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对于一部呈现爱情的电影而言,《三城记》对于爱情的把控是全然失衡的,生硬凌乱的叙事,不曾有何般真正能动情以细腻之处,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悲欢离合,并未有能得见于小的动容,人物塑造欠缺须有的奠基,仅只是按部就班,如同完成作业般的生硬讲出了三段式的分分合合,这种几近无差别的分合使得电影主线的塑造欠缺了波澜。
刘青云与汤唯及一众配角的选角,同样并没有人给演技上的惊艳,所有的人仿若都是从它作的戏中走入了《三城记》,刘青云的配音无疑是此剧最大的问题,而汤唯更仿若是一个被定了型的演员,不论是台词还是演技都还是那个透着一成不变的文青女,汤唯是需要被定型的演员,她的美感是需要与电影特定人物结合的,而不是一个能胜任所有角色的万能贴,至于秦海璐与井柏然的辅线更是不尽如人意的。
战争的苦难并没能成为其中的引索,而只是一味的为了呈现战争苦难的苦难,《三城记》里例如背景音乐很多元素都是与内容断层的,战争的悲剧色彩对于剧情主线的推进更近乎毫无关联,这样未尝与内容相结合的呈现,虽令观众感受到了战争的苦难,但却并无法真正融入其中,就仿若在一场电影中看了令一个小故事般,而音乐与镜头更只能感受到剧组的自嗨,在一个苍白的故事之下,再好的镜头质感和音乐都无法挽回剧作的败笔。
用文艺沉闷的手法去拍一部本跌宕起伏的爱恋,当战争的苦难中呈现爱情,却又被剥离了战争,碎片化的三城之爱,何以不会是徒劳无力?
这片很好,看后让人有一种:曾经沧海。。。
的感觉。
能让人产生某种共聆。
看这片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拍的是谁,只知道是真实故事改编,很多人在看之前就戴上了有色眼镜去看,然后是各种各样不好的指指点点。
这是部大制作,投资很大,筹资10年,导演也有心理准备亏钱,这样的敬业精神是值得尊重的!
美中不足是刘青云太老了,有点不合适!
成龙父母的爱情故事……
很难相信,出道的时候被看好能成为华语影坛下一个巨星的汤唯小姐,现在十条短评有八条说她演得不好。
作为一部爱情电影,叙事沉静而又沉闷。主题探讨了战争年代的亲情和爱情。结构虽是散文体,却形散神也散。还是矫情了些。剧作上断层的叙事加上汤唯分分钟的出戏依旧难以入戏,刘青云、秦海璐表演沉稳中带着惊喜,汤唯似乎只有李安能发掘出她的潜力。井柏然发挥随性而自然,但他魔性笑声依旧是最大亮点!
张婉婷导演的炒鸡大烂片,预测票房不超过四千万。
乱世情怀,与成龙的父母有关。
成龙父母的故事,无聊的很
汤唯的演技呢?
就是有点出戏
拍得用力,却不好看。太满。多一些留白或许更好。秦海璐一直是个好演员。
这动画做的,醉了~女神一如既往的迷人~居然是讲成龙父母的故事…太枯燥了~
3.5,张婉婷对细节的坚持还在,对残酷时局的反映不错。刘青云的表演能不能给汤脱星留点面子?
昨晚cctv6看的,前面好多错过了,算是从中间看起,比起《宋家皇朝》,更像是小人物的爱情故事,结尾那段,差点就以为陈月荣就这样淹死了,后来才发现,他们就是成龙先生的父母啊,好奇大哥有没有投资这部电影啊....热评那句“抛爹弃娘扔子女,就为了生个成龙”让我笑岔气了,哈哈哈
张婉婷和罗启锐很多地方还是能打动我的,对汤唯越来越审美疲劳了……
主线挺好副线乱,但是刘青云特别特别好,一开始唱“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光面容神情就无缘无故催人眼泪,所以我偏爱。
还蛮好看的呀。
相信大部分人都因为之前的《岁月神偷》对张婉婷夫妻很期待,但这部作品真的令人失望。人物空洞,感情单薄,剧情缺少高潮,几乎所有的缺点都被这部电影占尽了,即使说慢节奏也不是这般的没有节奏。拥有这么好的阵容却拍出了这样的电影,真是太让人失望了 20151008
失望,也对刘大哥失望。并不是因他的演技,只是刚好刘大哥演了几部,让我看了之后对导演大失所望的作品,真的辛苦了。 前一部让我对尔东升导演失望,接着这部,对张婉婷导演失望。也许,导演是历经了重重波折和讨论才把剧本定下来。相信大家应该很难熬过这130分钟吧,当作支持电影,忍耐的把它看完吧。
看到一半已经睡着
简单来说,成龙父母这故事并不适合拍成电影,有不少禁忌以及人物的缺陷,而张婉婷又一直在粉饰太平,这就导致了电影毫无感染力,再加上审美的缺失和汤唯表演的机械化,电影毫无看点。
陈港生是彩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