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的杀戮
Essential Killing,我不要死(台),Ölésre ítélve
导演: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
主演:文森特·加洛,艾玛纽尔·塞尼耶,Zach Cohen,Iftach Ophir,尼克莱·克莱夫·布洛奇,斯蒂格·弗洛德·亨里克森,大卫·普莱斯,Tracy Spencer Shipp,Mark Gasperich,菲利普·戈
类型:电影地区:波兰,挪威,爱尔兰,匈牙利,英国语言:英语,波兰语,阿拉伯语年份:2010
简介:阿富汗人穆罕穆德(文森特·加洛 Vincent Gallo 饰)在荒芜的山地中偶遇三名美军,他在惊慌失措中用手中的武器杀死了他们。穆罕穆德被随后赶到的美军活捉,在美军监狱中遭到审讯和虐待。在押解的路上,美军车辆遭遇车祸,默罕默德于混乱中意外的获得了自由。他在冰天雪地中杀死过路人,抢夺了车辆和衣服,又在美军的追踪中..详细 >
导演貌似把男主角推到了一个极自然的环境,来探讨人在自然状态下的生存法则。但其实不是,那种“人”的由于宗教和道德因素形成的价值判断已经时刻印在他的心里。这才有了杀或不杀的“必要”和“必不要”。
Skolimowski為什麼要復出呢...
霸道,比手册前几年的《逃亡大王》牛多了
.
鸡毛啊这是,镜头都好差
不知道为什么要拍
2013-32。这种痛苦体验式的影片越来越多了
6.0。以公路逃亡片的類型元素包裝反戰題材,未見其創新之處,更何況老導演對於「反恐戰爭」的思考還停留在最淺薄的2.0階段。
尼玛这才是真正的Die Hard好吗?长了胡子的文森特加洛完全没认出来。。。。
恶心、彻头彻尾的虚伪。
不喜欢setting和flash back/forward镜头。
后悔看了它
这都是啥…
三部影片的结尾从被同伴捅死,再到独自面对一堵封闭住了的墙,最后到骑在白驹之上,走向重生于死亡的救赎之路。也就是说在这三部橫跨30年的“系列”电影中,从探讨高于人物的政治和(消费)市场经济力量(《月光》),到高于个体的内心力量(《与安娜的四个夜晚》),最后到高于个体的信仰和宗教力量(《必要的杀戮》)。而有意思的是,在第一部《月光》中,女性的形象是仅仅作为人物的思恋对象,人物有的仅仅是一张她的照片;而到了第二部《与安娜的四个夜晚》中,女性的形象则成为了物恋对象,去偷窥和迷思:最后到了第三部,艾性具有了母性的善良和怜悯,去救助人物的伤口。男性所带来的只有权力、战争、政治和痛苦;唯有女性才能够带来理解、怜悯和救赎的可能性出路,存在的救赎,宗教中真正精神性的救赎,而不是沦为了象征和仪式的“廉价教义”。
主观视角(头套孔、耳鸣声)到客观视角(望远镜头)的过渡象征一种人性的环境异化,荒野求生那类电影中为数不多人物状态和行为意志达到统一的。
3.5
虽然这是一部有瑕疵的电影,但是它关于人类本能和动物一面的描述还是很准确的。在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的执导下,加洛就像是一个困兽一般充满了爆发力。
人类之间真的有杀戮是必要的吗?同样是杀戮,发动一场战争与为了生存有什么区别?!很多片段都是杰出的表演
完全是冲着文森特加洛来看这部电影的,加洛零度表演的完美简直快让他成了个妖精。全片模糊了善恶的界限,最大程度的还原了人性本源的状态与抉择,流露着浓浓的灰暗气息,使我想起了去年蔡尚君的那部《人山人海》,同样蔑视文明的教条与枷锁,同样表现了人处于世的无力和挣扎。
收尾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