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是忍者心理巨大的痛苦 把这部狗血看完的 之所以坚持看完 我想确定下这部到底能垃圾到什么程度 果然不出意料 是及其的垃圾 垃圾中的极品
听过徐佳莹的《身骑白马》,过来瞅瞅中国古代经典童话故事。
从小到大,看了这么多童话,真的不想承认穷秀才+千金小姐是中国童话的标配。
其中王宝钏必须是被指明的典型。
用贾母的话来说就是“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色佳人。
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生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是佳人?
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佳人。
”因为本身就不现实,所以我更懒得去讨论大部分情况下,白富美们会放着门当户对的王孙公子不要然后去扶贫?
王宝钏,守寒窑,十八载。
虽然历史上并无这个人,但某地还真建了一个寒窑。
用咱自己的话就是“有些事它是真是假早已不重要的,精神最重要”我喜欢萱萱后期的表演,尤其是大结局的处理。
此时一王两后已经站在奖台上冲着大屏幕微笑,在这之前,大王的两位老婆才刚见面不久。
一位是西凉国的公主,陪伴大王多年恩爱有加生下一对龙凤胎。
另一位是大王多年前的结发妻子,苦守寒窑多年,刚出来就因为父亲谋反家都被抄了那大王您说立谁为后呀?
大王别开眼睛,暗骂提问的人没脑子,一会就拖下去打死此时有人说,大王您既然已经回中原了,那就该按咱老祖宗的规矩办,非我族类可是没有为后的资格滴~,再说您走时也有结发之妻苦守寒窑,忠贞不二,糟糠之妻不可弃呢~~大王眼睛一亮,摸着胡子道“两位爱妃都是朕心之所向,立谁为后朕都喜不自胜,但爱卿提的在理,王氏多年来历尽艰辛,含辛茹苦的等着朕,朕着实不忍再委屈她了”大王含笑看向王宝钏,眼中尽是怜惜赞赏。
王宝钏也转头看着这个十几年未见的男人,僵硬的挤出一抹笑底下的中原大臣们都说大王英明,西凉国的臣子就不服了,怎么咱们的公主王后到这就成妃嫔了?
中原大臣脸上笑眯眯,心里骂着蛮夷之地,也妄想占我国土?
呸~双方互看不顺眼代战当然更不服,但看着大王那逃避躲闪的眼神便知此事靠不上他了接着毫不掩饰的打量一旁的王宝钏,微微冷笑过了十八年风吹雨淋,劳心劳肺日子的女人能有多好看呢?
而自己有儿女,有西凉,她王宝钏无儿无女,身体孱弱年老色衰,甚至连唯一的娘家都被抄了的女人凭什么跟她抢后位这皇后宝座不是大王给你的,是我可怜你的。
代战母亲恰好时机出来打圆场,代战也娇滴滴的撒着娇,加上身旁环绕着的儿女,大王实在忍不住笑出来,略带宠溺的宽慰她们此时王宝钏就站在身侧盯着陌生的丈夫。
大王感受到一旁的目光扭头才看到王宝钏,这才尴尬的停止住了笑容这算个什么事呢?
大家看在眼里摇头叹息,也不知道为谁而叹有人看不过眼,愤愤道“薛平贵太过分了,你等了他十八年,他呢?
娇妻幼子,荣华富贵好不耽搁”此时已成为皇后的王宝钏穿着金灿灿的凤袍,沉寂地坐在大到有些空荡的宫殿里独自绣着锦帕。
多年来的操劳早已让她油尽灯枯,她之所以能撑到现在,许是在盼着什么吧王宝钏摇头,略带疲倦的声音响起“……谁也无错……是天意弄人,时间太久,久到我们都差点忘了”有人怜悯又不屑的看着她“到现在你还为他讲话?
哎,可怜啊,真不知道你当初为了什么……”王宝钏仍低头绣花一言不发,众人看着实在无趣便各自散去时光飞快,转瞬夜幕降临。
宫墙里点起了大大小小的琉璃灯,王宝钏遥望着夜色,暮色浓厚,看不见一点星光,只余空中悬挂着的一顶弯月。
灯下烛光晃动,摇曳的烛火倒影在朱红的墙上,,一并着院外的梅树,宫殿,及殿中女子单薄的侧影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可惜,此时不过入秋,枝头何来梅花?
那夜王宝钏做了一场梦,梦中有最爱她的娘,关系亲近的姊妹兄弟,甚至还有她那向来不苟言笑的父亲她在草地上放着风筝,忽而看见父母坐在屋檐下聊天。
她提起裙摆偷偷溜过去,将耳朵贴到雕窗上母亲浅浅的笑着,手中整理着她幼时的衣物母亲说她的女儿长大了,也长高了,她又给女儿做了身衣服,让她入冬别冻着了父亲说她眼见小,他的掌上之珠吃穿用度定是最好的,自有最好的绣娘,哪轮着她去操心母亲摇头说,你哪里懂,外边绣的再好,哪有我做的舒服……此时,有人喊有风筝飞了,她才惊觉手中的线不知何时断了,连忙跑去追她走后,屋内的父亲忽而开口道“还是多做几件吧……我怕她以后有更好的了,忘了咱们”母亲只低头浅笑宫录记载,皇后王氏于册立十八内薨逝,奉皇帝谕旨:‘皇后佐辅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
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贤德皇后,以示褒崇。
’其应行典礼,尔部详察,速议具奏。
”册宝有言,无需多言一个男权视角的童话故事,不论结局还是过程都在用男性视角看女人,所以即使剧本不这么糟糕,我也很难欣赏到主演的魅力我身骑白马 走三关我改换素衣 回中原放下西凉 无人管我一心只想 王宝钏我改换素衣 回中原放下西凉 无人管我一心只想 王宝钏可世间再无王宝钏
薛平贵这男人太贱了,前一刻还想着王宝钏,下一刻就能搂着西凉小三恩爱。
还总爱表现得自己很深情很专一。
西凉小三也很不要脸,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果然有夫妻相。
王宝钏比她两个姐姐都老,居然演十七八岁的女孩。
拜托导演以后选演员,不要求斟酌,只要稍微动一下脑子就行。
王宝钏和薛平贵,是个人都能看出两人已是大妈大叔级别,别再出镜装嫩丢人了。。。
还有剧里的几个女人,别再一滴眼泪也舍不得地哭哭啼啼了。。
两个女人在大殿上舌战一番,就决定哪个人做西凉王。。。
太假了,定个国君如同儿戏。
那个丽娜死之前那一段也很雷。。
快死了,那女的说了好久的话,都没人叫太医。。。
直到死还不见太医。。。
这电视剧从头到尾没有不雷的。。。
最近突发奇想,重温了这部在十年前和我爸在旧彩电上看的剧。
彼时大约13年,我才12岁,小学五年级左右;现在22年,我21岁,马上大三。
以前看时受制于电视,很多没搞明白,前面的几集看的次数不多,可能没看的。
比如薛平贵武功高强首先就因为养父为镖师(彼时我肯定不能理解何为镖师),很长时间我甚至不知道薛平贵会武功。
再就是他能成为皇帝,这在片尾可以看到,但我应该只以为他靠自己努力和才能上位,并不会知道第一集的18年前的情节,不知道他皇子的身份。
再者我在电视上没怎么看过片头,电视播的常常是阉割版、剪辑版的,片头片尾不会完整,我记得在贵州台看的版本片尾有加速,只有几句歌词,画面很快闪过。
这就让片头片尾的大量信息漏掉。
但这也没什么不好,知道太多反而影响观感。
电视台对片头的阉割可能是有意为之,估计人家看了片头都觉得荒谬,什么都给透完了,英文片名竟是Love amongst war,战争中的爱情。
全局主要战争就是出征西凉,不过几集而已,完全算不上主线。
也许是主创觉得战火中的爱情显得有品位,以为这样就能攀附到乱世佳人了,算盘打得很蠢。
萱萱出演时已经四十岁,大部分剧情里是十几二十岁的小姑娘,小时候我对这个人毫无感觉,因为实在不好看,扮相差,还显老。
女角色好看的就金钏、薛琪和代战,葛青极其恶心,演员就挺差,其言行也挺恶心,说话时比比划划,若智一样,看得人崩溃。
小莲也不能看,说话的样子扭扭捏捏,嘴巴不知道怎么长的,根本不适合荧幕。
本剧演员质量差,成本低廉,水平低下,制作也完全不用心。
比如薛琪虽然好看,但演技一言难尽,哭起来和笑似的,难看又假。
宝钏和金钏形象差不多,都比较端庄,演员互换可能都差不多,但是演员不行,起码长得就不行,而且年龄太大。
这里宝钏烧火时一点烟都不做出来,不知道是糊弄谁,这嘴上的灰跟随便抹的一样。
葛青的台词更是傻缺,狗屁不通。
代战不好说,虽然好看,脸型不完美,比较吃装、扮。
这是部很粗浅的剧,受众群体年龄较大,我是12岁左右时看的,当时就已经觉得很低劣了。
本剧有改编原型,所以主创默认观众都知道剧情发展与结果,在片头曲唱出了剧情、片尾动画给出了三位主角的结果(虽然不能解释代战变化后穿的是什么,为什么不是那身漏奶的红袍)。
这样并不可取,上一部改编的剧版还是台湾九十年代的,看戏曲的人彼时不会太多,所以未必有多少人知道整个故事,把所有剧情都抖出来必要性不大,也影响观感。
听了主题曲,看了画面就基本知道全局的大部分主要情节了,不知道这般设计却是为何。
片头制作粗劣,PPT式的动画和艺术插画,low到一种极致。
除此之外,片尾曲用几张图体现主人公的变化,到代战那,我都没看懂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这身装扮出自何处,体现什么地位,为什么不直接用最后一集的红袍。
这部剧还有武侠成分。
比如葛青被点穴,被大猫打伤后说运气就疼,还“内伤”云云,让人大跌眼镜。
不知道他们是找不到自己剧的定位,还是觉得杂糅各种元素能博人眼球。
皇帝和薛平贵配音都是夏磊(好像是沈磊),连配音都不换,不知道主创脑子装的啥。
男扮女装的把戏一部剧居然用两次(代战、葛青),不知道怎么想的。
魏豹大白天多次穿着黑袍行歹,黑袍为的是隐藏身份,不是大白天引人注意,这点恐怕不是主创智商所能想通的。
剧中角色过少,全世界都围着相府转,大唐就苏龙、魏虎、刘义三武将。
刘义老将不说,苏、魏经验全无,也能统帅千军打败凉军,所以这里是想体现西凉大胆,实力弱小么。
类似的丽娜作为军师出征是我没想到的,这也是本剧角色有限的体现。
大凉的主要角色只有国王夫妇、丽娜、凌霄和代战,什么事都只能围绕着他们。
宝钏到寒窑说这里人好,但不能解释编剧为什么要让刚到的小莲差点被日(俩乞丐对小莲赞不绝口,直夸美,也够让人无语的)。
乞丐舞从名字到舞步都相当恶心,不是正常人所能想出来的。
以下是几句连续的台词。
毫无逻辑,可这种低级的台词全剧中有好几处,几句话下来,得到一个毫无逻辑的结论,编剧难不成是没睡醒?
实在过粪。
类似的还有银钏和金钏因小莲起冲突,银钏被苏龙打,魏虎出来说打他的女人他要如何如何,苏龙反过来就是“终于说出你的心里话了是吧”。
如果这么说,魏虎就应当说小莲低贱或者一切他老婆最大。
否则,让别人别动自己老婆算什么一直没说的心里话。
这里也是一样的低级台词,台词间存在逻辑问题,或者说没有逻辑。
一些低级的镜头:乔装后就认不出人了,这种情节几次出现。
比如苏龙和魏虎魏豹交手,竟不能直接认出,实在有违常理,正常人完全能凭眼睛的这一大块区域认出熟悉的人。
这个大猫不知是个什么玩意演的什么玩意。
笑得太尬了,傻不愣登的。
葛青被暴打的情节,不知道是出于编剧的什么恶趣味,为什么要让女角色被打飞到吐血,被重击肚子,被掌掴。
这里是为了制造严重冲突,增加看点,让人看得咬牙切齿,可以调动观众的感情,但也未免过度了。
让人有生硬的感觉。
我看的时候也觉得这段很有看点,倒回去复盘了打斗动作。
所以说效果还是有的,但是手段不怎么光彩,还暴露了编剧虐女的恶趣味(也暴露了我自己的)。
图片还看不出,这段的动作是很傻叉的,大猫摇晃着身体,双手举起,动作和个小孩一样,装腔作势的,演员水平极差。
薛平贵成为西凉王,代战宣布,所有朝臣加封三级,加封三级……来到一个小高潮,这段是我最喜欢的,截的图也是最多。
主要是苏龙夫妇和魏豹夫妇的冲突,从小莲被从武家坡抓回相府后被银钏虐待开始。
金钏劝不住,被银钏掀翻在地,然后起身为小莲挡鞭。
苏龙赶到,这时金钏不失有些做作地向丈夫告状,可以理解为刻意制造更大的矛盾,让苏龙更合理介入。
苏龙开始用鞭子吓唬银钏,几次镜头鞭子都落在了桌子上,应该理解为完全没有打中,只是吓唬。
魏虎出头,和大姐夫交手。
魏虎落败后来老夫人介入,带走小莲。
魏虎叫住苏龙表明示弱,苏泷也宣誓自己夫人的地位,挫击银钏夫妇。
这段是本剧一个小高潮,直接引发了诸多矛盾,为此后小莲有老夫人与金钏撑腰顶撞银钏做铺垫,也突出了金钏夫妇的实力与地位。
小时候看这剧,最喜欢的就是苏龙夫妇,首先颜值上说,二人基本都是本剧男女演员的第一,而且都正派,全力支持薛平贵与王宝钏,形象正面,且站到了道义上,一直推动着情节往好的方向发展。
回到本剧的低级设计。
魏虎苏龙刘义18年人穿着以前的铠甲,剧组一点不用心,制作新甲这点钱都抠着,实在没意思。
类似的还有王宝钏,登位皇后,居然身穿18年前彩楼招亲时皇帝所赐的服饰。
首先这种衣服理应只用一次,再者18年后衣服都应当毁坏,不能再穿。
我知道这件戏服的成本应该是不低的,但没必要这么玩弄观众,省成本可以,不如让彩楼招亲的服饰简单点,登后位时再怎么也要有新的服装,拿18年前的理应只用一次的服装糊弄谁呢。
服装问题远不止此,王允全剧就一身衣服(囚服除外),薛平贵从大凉过来衣服都不换,穿着国王的袍子就过去了,恐怕国王和百姓的衣着还是有异的,找件便装出来换上就那么难吗。
说道国王,我还要提一下。
作为一国之君,名字应该是世所皆知的,朝堂的人理应知道,联不联系得到自己熟知的薛平贵不说,王允就理应听过薛平贵之名。
西凉明显是异族,非汉人政权,那么汉人当政,中原人理应皆知并乐道。
何况他还致力唐、凉商业交流,更应当被唐廷熟知。
接下来是几个低级镜头。
薛琪在武家坡石碑附近遇到魏豹后藏起来,既然不让薛琪被直接发现,为何要让他们同框呢,而且薛琪还在魏豹目光理应(数不清多少“理应”了)能看到的地方。
速龙等人向宝钏宣布噩耗,屋内哭声一片,葛大张伟满目春光走到众人面前,拿着酒肉说庆祝。
然后知道事情后酒肉都掉在了地上,实在过于刻意了,镜头设置也是在太低级了,只做分镜头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你还让一群笑的和一群在哭的同框,我真想骂啥币。
虽然是戏剧改编,但毕竟不是戏剧,没必要用这种舞台剧一样的镜头侮辱人。
低级镜头就到这里。
接下来的一组场景我印象也很深刻。
是刘义把御林军关在狭道抵御魏虎大军的一站,御林军寡不敌众,被堵在门上刺死。
小时候觉得很残忍,看了心里都不舒服,所以印象尤其深刻。
这几个镜头和葛青挨打类似,都用虐待、残杀的方式调动观众情感,使人产生深刻印象,无论情绪是否积极,深刻的印象都让影视成功在观众心里留下了长久不忘的感受。
另一方面,满足了一些人喜欢看虐杀的恶趣味,比如美国人韩国人的一些东西做得很血腥残忍(这方面可能是我的刻板印象),这是类似的。
丽娜的经典:殿外偷听,她的许多行动都是由于听到了国王王后的对白后采取的。
偷听这一情节,在她身上演绎了大约4此,两度使用的南扮女装套路在这里都不够看的。
葛大张伟二人腿伤多年,在西凉居然被凌霄几下掰好了。
18年后的故事里,程刚、凌霄、薛平贵反复说自己老了,事实上,薛平贵理应是18+18=36岁,凌霄也应相仿,哪怕古人寿命不及今人,36岁也不应称老,也不应有多少身体的老化。
想体现历史沧桑感,也不应当以损失逻辑合理性为手段。
薛平贵回来后认得出宝钏,对方却认不出自己,完全不合理。
成年人的容貌变化是不大的,出去几岁十几岁的青少年时期和四五十岁之后老化的时期,中间不应当有很大的变化,更不至于让夫妇都认不出来,何况葛青很快就认出薛平贵。
薛平贵洗宝钏的情节也让人不知所云,不知是否是为了还原原著情节。
除此之外,薛平贵在人口中和主题曲中被称“负心汉”也像是和原著的妥协因为他的所为是有逻辑和原因的,不完全算负心汉。
本剧还有个反复使用的套路,省略叙述,一到解释事情,常常切户外景色,或者一个加速镜头,省略叙述,这种叙述的省略,全剧使用了4次左右。
薛浩作为一个大部分剧情里活在回忆中的角色,在回忆中死了不下三次,反复被会议被杀的情形,被刺死的情节反复重复,多少有些可怜。
总之,这部剧成本低廉,制作粗糙,服装重复使用,剧情老套,套路重复使用。
演员水平低,阵容差。
立意不高,看剧就图个爽快,满足的是比较低级的直接感受。
喜欢看这剧的观众文化水平绝对不高。
我看本剧是为怀旧,早已有心理准备。
但当我在评论区看到有人说本剧百看不厌,心里还是会顿生鄙夷。
恶趣味也很多,比如虐待,尤其是虐女。
酒后乱性依然是用滥了的无聊套路,反智反常识。
结局相当俗套,有功的加官进爵,魏虎被处决,王允因为宝川的争取保住小命、银钏讨了一天饭被巡回。
小莲和葛青被封吉祥、如意公主,葛大和张伟被封逍遥和自在王,要多蠢有多蠢。
就是给葛、张安排个什么产业、做个什么官都好,让他们“”逍遥自在”真的很无聊,也不向上,这编剧是什么封建余孽。
说道这几个乞丐,问题相当多。
首先他们过的就不是乞丐的日子,虽然他们乞讨,但还能买东西、卖东西、住稳定房子、自己做饭做菜,甚至种菜。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影视剧怎么会真正地、写实地去描述乞丐,写乞丐生活的原因是为了突出薛平贵最后登基的伟业,他需要从镖师之子被陷害,沦落为乞丐,再成西凉王、当皇帝,一切都是为了著成这个公鸡变凤凰的故事,照例是一种恶趣味,好像毛片里光头、老头和猥琐废柴能艹到小姑娘一样,体现的就是一种落差,或者说身份地位/外貌差的人得志。
为此还一定要贬低主人公到最低的层次,连普通人都比不过,再让其励志逆袭,让民众看得舒服,意淫得满足。
葛大、张伟直接封逍遥自在王,看得人不舒服。
虽然他们确实为薛平贵、王宝钏做出了许多。
但如果直接地封这种名字看上去就很闲、就很混的头衔,太不体面。
而且他们是正面人物,但对他们所为的描写却不太正面:装残卖拐,招摇撞骗算什么人,有手有脚地人薛平贵就能做苦力,为何你们只能讨口。
说白了还是为了薛平贵的沦落服务,要为他提供乞丐的环境,乞丐兄弟也要有人性的温暖,要是好人。
所以就有了这些有手有脚的乞丐兄弟,是乞丐就得祈祷,于是有了这些不像乞丐的乞丐。
都不好说他们不思进取,他们本来是正派人物,实在是设定不够好,没有圆上。
让他们真的残废的话也还行,但是形象差了很多,影视剧,形象很重要。
比如说大部分演员外形都不错,外形固然不能决定一切,但没外形条件,演员的行都入不了。
后期的情节也倒还吸引人,为了尽快看完,我调到了八倍速。
最后两集慢下来,才2.5倍速而已。
没看明白的,还会倒回去。
王宝钏咋比她大姐还老呢 整个剧情整的不伦不类的 看着就想吐 我婆婆还看一天了 摆脱那些垃圾导演们 以后别拍这种抱歉的片出来哄弄大家行不行?
真是受不了,明明挺好个故事给演成这样,而且俩主角演的也太牵强了 别的演员演的那么卖力 都被他俩给毁了 恶心 狂吐 垃圾片还源源不断了
古代流传下来的"才子佳人"的故事里其实好多三观在今天看来简直奇葩的没朋友。
富家千金就仿佛这辈子都没见过男人,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一见钟情,然后各种勇敢追爱,什么矜持保守,什么父母恩情,都不会让她有所挣扎。
而男人呢,一般就是个怂包,但是总会天降大运。
套路可能和现在男性向的网文差不多吧。
但是很多东西本来就是糟粕,你这样取其糟粕,大加演绎地拍出来是几个意思。
老人还爱看,那么长的剧,一次又一次重播,你让我们怎么办。
薛平贵渣得辣眼睛,王宝钏蠢得辣眼睛,一干配角也是各有各的奇葩。
这个王宝钏和薛平贵的故事要放在以前,可以歌颂女子贞烈,正室妾室其乐融融,男子享齐人之福。
不过王宝钏和薛平贵的故事真心不适合今天这个讲究一夫一妻,讲究女子独立的社会。
薛平贵离开王宝钏的时候,完全没有打听清楚妻子是不是真的改嫁,马上就回那个西凉跟公主成婚,回到大唐还各种愚弄结发妻子,这种戏真的看了让人忍不住吐槽极品渣男。
可怜王宝钏贞洁烈妇怎么也不肯相信老公死了,还没有镜子过了18年的苦日子。
话说王宝钏也是个性转变非常奇怪,人物完全不合理。
前面几集那样独立有主见,完全像个21世纪女性,到了18年之后各种委屈求全,为了老公隐忍小三,甚至感谢三儿,为了爹威胁老公,难道真是18年苦寒窑把她变成了疯子。
或者我们可以说,故事里面的人脱离不了封建社会的局限性,逃脱不了他们的时代。
可是问题是,观众是活在现代的啊。
既然播给现在的观众看,故事怎么也得改得符合现代观众的口味。
社会进步了这么多,居然还在宣扬齐人之福,贞洁烈妇,隐忍求全,宽容小三。
这个故事里面的主角真是没有一个合乎常理的。
这样的剧情陈腐不说,完全就是毁三观,愚弄观众的智商。
如果大陆电视剧在这个水平上面走了,禁止美剧保护国剧只能让国剧在渣渣的水平上越走越远。
到了最后我觉得最纯情的其实是魏豹和薛琪,要不是傻豹子当年杀了薛琪她爹,其实他俩可以有好结局的。
爱上强奸犯,完了我的三观也完全被电视剧毁了。
最后吐槽一下演员:话说宣萱当年在TVB是我多喜欢的女演员啊,怎么来大陆接这样的烂戏。
年纪也确实是大了,颈纹好明显。
当年她和古仔的戏喜欢的不行啊。
还有陈浩民,段誉那个是经典啊,之后那个人龙传说的也是翩翩佳公子。
怎么这些年越来越糟糕,以前那个清澈干净的眼神呢!!
开篇强调,全剧纯属虚构,根据戏曲和民间故事整理、改编而成。
一些老艺人讲述,薛平贵故事的来源是:某年山西一富户为母庆寿,邀请堂会,演出《汾河湾》等戏。
其母得知薛王二人以悲剧结局,抑郁成疾。
富子悬赏征求薛仁贵夫妻团圆的剧本。
某文人为不违反历史,杜撰了一位“薛平贵”,剧名《王宝钏》,情节与上演的薛仁贵戏大同小异。
为了迎合富父母心态,改成了大团圆结局。
演出后富母大喜,病亦霍然而愈。
自此之后,京剧舞台上便出现了一个薛仁贵,一个薛平贵,“两薛并存”,相安无事。
这种说法是流传最广、最受认可的。
由此观之,薛平贵这虚构的一生,其主体部分很有可能就是唐时名将薛仁贵的同人故事。
我国多类传统戏剧,如京剧、秦腔、越调中都有关于薛、王夫妇的剧目,如《王宝钏》、《红鬃烈马》、《彩楼配》(《花园赠金》)、《三击掌》、《别窑》、《探窑》、《武家坡》、《大登殿》(《算粮登殿》)…… 而这部剧很明显就是把这些传统剧目和一些民间故事相糅合,再参考之前已播过的电视歌仔戏、电视剧(1980年歌仔戏《薛平贵出世》~1999年6月28日《王宝钏与薛平贵》,又名《乞丐郎君千金女》),适度改编而成。
这部剧情节曲折离奇但仍不失基本都逻辑,富有传奇性,与流传度最广、接受度最大的那些剧目和故事高度吻合。
至于大多数评论中被诟病的价值观问题,基本上是古今道德规范差异所致,比如王宝钏的苦守寒窑若不是故事,是大可以进《列女传》的,而今人大多却很难理解。
其次,历史线混乱问题,也和这部电视剧关系不大,本就是许多剧目和故事的集合、整理,不大加删改,难免混乱。
但若大加删改,却又恐面目全非。
而且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故事虽依托与晚唐,实则却和架空王朝无异。
其余先不多言,就单论戏曲和故事中,王宝钏是唐懿宗时期宰相王允的女儿。
然而唐懿宗虽任相不明,在位期间,一共任用了21位宰相。
但细细数来:令狐绹、白敏中、萧邺、夏侯孜、蒋伸、杜审权、杜悰、毕諴、杨收、曹确、高璩、萧寘、徐商、路岩、于琮、韦保衡、王铎、刘邺、赵隐、萧仿、崔彦昭之中却连仅姓王或但名允之人都没有。
这部电视剧除了这些难以规避的问题之外,也有许多可取之处。
首先,是剧情通俗易懂、老少咸宜;再加上虽是悲情苦戏,但却欢乐热闹;虽有许多桥段不符现代价值观,但整体无伤大雅;特别适合放空大脑,陪父母、孩童一同打发过多的闲余时间。
剧中间或穿插的民歌(准确来说是莲花落?
)也饶有趣味,与情节相符,进一步推动了剧情发展。
然后是剧中演员演技尚可,不会显得生硬呆板。
最后需要指出对传统剧目、古代故事虽要批判继承、选择性的存留,但像这部剧般总结、整理出原貌也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18这个数字在这部剧里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王宝钏挖了18年野菜,等了薛平贵18年,等到了,薛平贵功成名就一朝登基封她为东宫皇后,可是,她只当了18天皇后就嘎了………………也许,薛平贵一开始与千金大小姐王宝钏结合在一起,只是想吃一碗不太硬的饭呢?
一开始王宝钏认为爱情能战胜一切,包括当乞丐,挖野菜!!
但她低估了挖野菜的时长———18年!!!
18年啊,就是个天仙天天挖野菜,风里来雨里去的,居无定所,病无所医,营养不良,也被折磨的人不人鬼不鬼了,年龄又大了,薛平贵忍着各种…封她为皇后,只是为了封住悠悠众口而已!!
你再看看代战西皇后,有母亲皇太后撑腰,有满朝文武做后盾,还有一双儿女(下一任皇帝长公主)做依靠,更有薛平贵的宠爱做底气,王宝钏还不赶紧的自己嘎掉还等什么??
恋爱脑的祖师奶奶王宝钏,你真是挖野菜界的天花板!!
长大看这部剧真的三观不正啊,薛平贵和代战在一起,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薛平贵早就有了娇妻爱子,然后突然回来找王宝钏,不信任妻子还要派人试探她。
两个女的开始争皇后,王宝钏被立为皇后后没几天就死了(十八天???
)太恶心了太恶心了。
而且脸也不可,男女主都不太可,记得女主大姐还有代战公主挺好看的,没记错,代战就是很好看。
一星给童年,一星给代战。
我尽然跳着把它看完了。。
标记一下,其他的不想评价。中央一播这样的电视剧,是因为便宜吗?
那个年代的好剧
不知是谁的意淫作品,还不停的在两个电视台里轮播,在客厅看素材时,奶奶在我背后看了一冬天,要苦守寒窑,要为父在大殿上撞死,更像是权力争夺后,胜利者为自己的修饰,奶奶倒是很爱看,或许她代入的自己带着一儿一女独自等待,差点被抛弃的那段时间
春莭順便看看
乞丐有真情
不忍直视,不造我爹为毛喜欢看,都看好几遍了
2.5吧 看个热闹.....
虽然剧情有那么点扯,但是国民度很高啊,我家里人特别是老人超级爱看的。追完了觉得还不错
12年好多卫视都在放啊,或多或少看了点,当时还好奇父母怎么都知道这个故事,后来才晓得传统戏剧里有‘探寒窑’这一出。。。
那些说三观不正的,这不是一个戏曲+民间故事吗,原故事就是女的苦守18年等渣男,不知道你们生这电视什么气……我觉得这剧虽然缺点多还是可以看的,剧里面几首歌都挺好听的,陈浩民正经演戏挺好,宣萱虽然说年纪大了看着老,但演技还是很好的
对外婆外公是很好的陪伴,谢谢~
现在敢拍这种类型的可不多了!动不动就糟粕~
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陪着奶奶看的,还不错呀,就是女主角。。还有剧情貌似改编得也还可以呀
当时因为主题曲开始看的,忍着服化道和大龄演员,最终看完只觉得解脱。这样的爱情真的值得歌颂吗?
我外婆天天都在看,只能说我们不是目标人群
断断续续看了一些,评价怎么这么低。最后四集大姨妈了吗,好事儿的流量真大
渣男。但我喜欢代战公主
对不起,看见是陈浩民演的我就吐了。还有这一帮大龄男女是来演少男少女吗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