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拒人生》演完了《依然爱丽丝》,获得了奥斯卡影后,茱莉安-摩尔再接再励,又出演了一名身患癌症的女警探,又再一次显示了她的演技。
影片又有另一演技派演员艾伦-佩姫的加盟,《水果硬糖》和《朱诺》使她成了新生派的演技派,可惜,这一老一少的搭档,让导演拍得没有一丝火花。
本片由2007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改编而来,属真人真事。
本来是个好故事,却拍得波澜不惊,平淡如水,也许导演太贪心,老话“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导演拍不出层次主次。
故事一开头,会以为是个女同性恋的爱情故事,邂逅,接触,产生激情,后来女主角又查出晚期肺癌,生命垂危,然后又演变成养老金过户给女伴侣的事件,县委员会不批准,引起了一场同性恋维权的斗争申诉会,导演哪一个点都没有处理好,该高潮的地方呻吟一下都没有,观众看起来没有直观感受,就像看一帮演员在演流水帐,怪不得介绍书和说明书的时效性太短,没有推敲注入灵魂情感,都将成为一纸焚书,无任何纪念意义,这就是这部影片带给观众的感觉。
不管好演员茱莉安-摩尔多么尽心尽力,成为亮点,依然掩盖不了影片的苍白无力,空洞无聊。
于我而言,如果说Carol满足了我的希冀与幻想,那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Freeheld则是指出了现实的诉求与需要。
且不管两位演员的搭配有没有CP感,本身这部电影的重点也不在于她们如何相爱、是否相爱。
这部电影指出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女性在职场上奋斗的艰辛(Laurel一直遮掩自己的les身份就是因为本身作为女性就很难向上如果被发觉性向那只能打杂了),同性恋在社会中受到的不公平对待(警局gay police迟迟不敢出柜),议员们的保守与妥协,养老金问题(有人有,有人没有,有人有两份)等等。
它们统统指向一个话题——Equlity。
看12分钟ver预告的时候,听到Laurel说I’m only asking for equlity。
电影里,Laurel和Steven的分歧在于Steven追求的是marriage而Laurel追求的是equlity。
诚如Steven所说,推动了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后无论是养老金还是别的什么问题就都不存在了,但我想Laurel如此坚持是因为她要直指问题的核心。
养老金也好,同性伴侣享受和异性夫妻同样的福利待遇也好,包括同性婚姻合法,所有的问题就是在呼吁平等——不能因一个人选择的爱人是同性就判他低人一等。
Moore的诠释很棒,想要隐瞒的无奈、面对爱人的真挚笑容以及病入膏肓的憔悴和沙哑。
最后议会上Stacie在Laurel说完后放话筒回去时Ellen演绎出了她的颤动、紧张以及难以自持的悲伤。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设定的原因,我更希望Stacie能站直一点不要显得太局促)里面的每个角色都很有个性,Dane知道Laurel的取向之后生气的是她瞒着他,警局同事从不站队到转让病假再到前去议会,小径上同事们迎上前来的一幕真是温暖。
Steven娘娘的(笑)喊出You have the power却极其坚定。
议会为了安定求稳的拒绝,到之后或资源或不情愿说起Yes全场沸腾让人有了如释重负的感动。
那么多人,都在为平等作出自己的努力。
最后,看完电影,想说说自己的感想——每个人都有选择爱谁的权利,这样的选择只要出于本心而不侵害危及他人,那就值得尊重。
如同Laurel的品质不会因她爱的人的性别而改变,多数与传统并不能成为评判对错的标准。
少数人获得的歧视很大一部分源自于多数这的优越感与排外心理,他们认为多数即正常、正常即真理。
但事实并非如此。
且不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句烂熟的话,我们所知道的传统、习俗、“应该”、标准,都来源于从古至今的演变与发展,身边都是如此,那就该这样,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一类。
但是,谁能证明和保证这个大多数就一定是对的?
——曾经有过很大一部分人坚持地心说的时代,那地心说是正确的吗?
每个人都有平等爱人的权利,对爱人选择的不同,不应该成为人生被拒的理由。
为了平等与正义而战,这本来是很正当的事情,但是如果遭到反对,过程艰难,真是让人生气。
好在后来成功了,这是她应得的(虽然取得成功只在于那几个议员感到利益受到了威胁而妥协进而改变态度,真是毫无人性的家伙,很资本主义了)最后她的警察同事来为她站队真的好感动,相信她也很感动,她是个正义的优秀的警察,中尉是她应得的,也是非常棒的嘉奖,新泽西州的平等和女权运动感谢有她,这不仅是同性爱情片,更是非常棒的女权片!
#电光幻影# 《被拒人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讲述了一名在新泽西工作二十多年的女警察与维修汽车的小女友从相遇开始,到她身患绝症,为了争取抚恤金而进行了一场维权。
同性伴侣在美国虽然已经非常普遍,但本片所讲述故事的时期大众的认知和社会法律的判定还存有诸多令人伤感的地方,虽然同样是伴侣,但是因为不存在婚姻关系,因此当一方去世后,另一方是无法以配偶的身份获得对方的养老金的。
从法律条款上来说这无懈可击的原则在人类的感情面前变得冰冷生硬了起来。
《被拒人生》这个中文名字的翻译,完全就是悲剧人生。
应该说本片从人物性格到经历过程以及立意,确实都是挺悲剧的,令人动容。
这也是2016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我第一个哭得乱七八糟的影片。
很难控制情绪,因为感受到了这个世界人性浓浓的善意被这个世界制度冷冷的恶意伤害得体无完肤,令人动容。
无论东西方社会,不管时代如何进步,男女平等这件事始终是在争取,而并非已经达成。
做为一名女警,本片的女主角在自己的岗位上,要付出远比男人多得多的辛苦,才能够获得同样的尊重与利益,甚至这根本就是一种奢望。
相爱的人在相遇初期拼命伤害,并不是因为爱得不够,而是多年的生活压抑习惯而成,小心谨慎的在这个社会体制下隐瞒自己的立场,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悲。
我们总是懂得很多,做得很少。
社会制度的发展往往难以匹配人类思想和生活的脚步,这几乎千万年不变,却也耽误了太多人的一生。
我说的,不仅仅是同性婚姻这一件事。
在影片中,因为特殊的案例,女警一直在坚持着维权,为了自己心爱的人争取这笔款项,来维持她今后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里,有人期望她成为为同性婚姻争取的带头羊,但女主角始终没有松口,她坚持重要的不在于婚姻,而是平等。
其实看到这一段感觉特别的动容。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能够理解这其中的区别。
婚姻是社会制度赋予我们的,一夫一妻或者一夫四妻,都好,抛开制度,动物本身是不讨论婚姻关系的,没有宣誓,无需忠贞,性是为了繁殖,不必添加太多美好与现实,身体的匹配度才是第一。
而平等不同,平等是我们被天生协同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不同,没有不允,那才是平等的。
是的,如果只是为了获得一份养老金其实蛮容易的。
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想到了,而女警官萝拉的拍档后来也提到了,只要他们两个人结婚,合法化,那么她的拍档就可以拿到这笔钱,然后转赠给萝拉的女朋友,这似乎是最简单的方法,但这是取巧,钻空子,这不是被认可的平等。
突然思维也就想到了最近看节目,金星为了领养孩子而选择离婚的那个现实,也满满的都是伤感。
社会有一天会进步到什么地步,我真是不知道。
可是社会人的权利是需要靠发声来获得的。
等待不会带来利益的改变。
同性婚姻如果是出于真心的,我还真是一直赞同。
不为这种模式本身,但求让每一个人活得都是他们自己本来的样子。
演员主角很感人,配角有很多让人尊重的,演绎的也非常好,综合在一起很耐人寻味。
影片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戏剧性故事,简单甚至平淡,但这就是现实。
一对相爱的人,一个大房子,一条狗,手拉着手,走到地老天荒。
作者:小佛搞特
"你们唾手可得的权利我需要拼命去争取"一句话我眼泪掉下来。
都是爱,为什么要被歧视?
看了《拉字至上》、《假亦真》以为LGBT的生存环境很宽容,那么多国家和地区承认了同性婚姻,怎么还会有这么悲情的故事。
突然理解了同志骄傲日游行悲怆,不是刻意高调我们只是想要平等!
最后,为罗拉搭档戴恩点赞。
这位宽容正直的钢铁直男,感谢你对朋友的忠诚与友爱。
这是一部不同类型的les片,是一段忘年恋,就像电影里提到的政治性问题。
政治意图过强,电影创新不足。
算比较平庸的叙述手法,不断反复强调人生最后的维权。
而她前半生的压抑与警队的环境, 但是结局算圆满,比较戏剧化的剧情,但是不同于一般剧情的结局,就是意义的重大性,最终就是打破了世俗,打破了旧观念,勇于面对自己,很真实的表现啊,现实中我敢断定 没几个人敢这样的选择彼此 。
先看了纪录片,纪录片是真实的,我们对纪录片的期待更多的是真实的影像,所以戏剧效果不是重点。
结果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也完全失去了戏剧效果,每件事情都没有起承转合,平淡的剧本并不是问题,可是平淡也需要感染力的,可惜了这部有两位大牌一线演员加盟的LGBT题材电影。
和丹麦女孩一样,每一个可以展开的点都被抹平了,比如两位女主的感情,没上没下没前没后,以至于我看完了还是完全没有couple感,比如laurel从深柜到平权斗士的转变,比如几位议员的观点,甚至是那位犹太同志平权斗士的政治手段,同性婚姻和平权运动的关系,这些统统给抹平了,唯一的亮点竟然是laurel的搭档,一个白人直男说实在话这部电影还没纪录片拍得高潮迭起呢,很失望。
八一八时间,摩尔阿姨在这部LGBT电影的作用被很多影迷看成了“依然爱丽丝”的姐妹篇,也就是只是看看她出神入化般的演绎各种绝症,我真的只能扶额了。
ellen page出柜后算第一部演绎同志角色的戏码吧,这大脑门是个什么意思,我不是在诋毁page姑娘,现实中的stacie很帅滴好不好。
一点小小的进步需要太多人的抗争与牺牲。
虽然没有《骄傲》那么令人热血沸腾但同样打动人心。
我不禁想,如果某一天自己遇到同样的困境,我的朋友亲人是否也能像电影里的警察修车店老板那样伸出援手,而我自己又能为处在困境中的同类做些什么?
人想要活下去就要不断的抗争,需要莫大的勇气,在这样的过程中,势必需要来自他人的支持。
从这类影片中就能看出,维权之路无论在哪个地方都举步维艰,必须要有更多的人团结在一起,不仅仅是LGBT人群,还要有正义的官员、热情的社会人士,敢于直言的媒体,清醒的民众……天朝的维权进程何时能够前进一小步?
需要太多人太多的努力。
最后那个同志警察站出来带着一众警察去参加议会的时候我很感动。
一个开始明哲保身的人都敢于站出来,说明其他人的行动已经给予了他很大的触动。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身边都有同志朋友,除了嘴上说理解支持以外,作为直人到底能给予LGBT群体什么实质帮助?
抛开直弯之分,一个朋友有难,作为一个人,究竟应该用怎样的态度面对?
这已经不是直弯范畴之内,而是作为人,生而为人,就会面对的。
美国的同类维权电影表现的都是一种众志成城,最初觉醒的人去引导和影响他人,感化以前对此抗拒的人。
这表现的是一种民族精神,一种凝聚力。
透过现象看本质,此类电影除了宣扬平权思想外,内在还是在弘扬美国精神。
比起直言不讳弘扬英雄主义的战争题材,这碗回味曲折的美式平权鸡汤才是我的爱,也是更加能够将老美要传达的精神深入我心的一类电影。
具备同一特质(这种特质可以是性向也可以是种族)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的设定总是会让人斗志高昂,也更会令人感同身受。
电影最后授予女主中尉勋章,公开的葬礼,体现了体制内对她的认可。
这对couple不仅从最初的家人朋友支持逐渐扩展到社会支持,最后在形式上也得到了体制的认可。
这种层层递进的铺陈,赋予了电影张力,也表达了主创们的价值观,同时很好地引导了观众的情绪。
之前看评论有人觉得剧情割裂不连贯,我并没有这种感受,觉得节奏和氛围处理的都很好,虽然没有太过精彩之处,但也没有败笔。
朱迪摩尔和艾伦佩吉的演技也都很棒。
最后的最后要说一句,片尾原型照片出来的时候真的很震撼,让我心里一下子升腾起一种肃穆感,最后一张照片两个人的眼神坚定有力又平和宁静,那是找到了爱的眼神。
我们在飓风天去看了《保险被拒》的首映,朋友打趣到:“我们对这部电影才是真爱。
”《保险被拒》和《卡罗尔》是我2015最期待的电影。
《保险》的主演朱丽安摩尔和艾伦佩吉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一个是万年受咩,一个是出柜好少年,再加上她们戏外的好关系,让人不得不更加期待。
之前在多伦多首映,评价并不是太好,但我从今天自己的观影角度来说,就算对这部片子期待值很高(而且还是在全英文没字幕的情况下),我依旧没有失望。
朋友觉得这部电影的开头略无聊,没有太drama的情节。
但是仔细一想,这本来就是改编自真实故事,讲述的是真实人物的故事。
活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真正生活要搬上大屏幕其实都会显得略单调。
影片讲述的其实就是简单的两个人相遇——在一次排球运动中认识。
之后艾伦约摩尔去酒吧,得知了她警察的身份。
我想在前面背景故事的交代中,导演是既想表达出劳伦为人民服务二十多年的人物形象,又想表达出两人的爱情,所以段落显得有点散碎。
但到后来劳伦患病,剧情开始紧凑。
特别是当你看到劳伦剃光头发的形象时,你会联想到这个世界真的有人曾遭遇过此事,想着就会有点难受。
对于电影中的一些法律细节,我所在的电影院观众有时也会发出冷笑,大概是对于政府中保守派的不屑。
因为我之前看过纪录片,我知道这个故事的走向和结局,所以在电影中我更关注其他人物形象塑造。
劳伦的同事、平权组织的gay、还有在《傲骨贤妻》里有出色表现的will,在这部电影里人物形象都塑造得非常好。
劳伦的搭档,从一开始觉得劳伦隐瞒她是同性恋这个事实不开心到之后尽力帮助劳伦获得平等权力的整个过程,显示出了友谊的可贵。
这部电影不是让我们去看“女同性恋是如何谈恋爱的”,也不是“教我们如何出柜的”,而是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当她们遭遇社会不公时,她们勇敢的站出来了,为爱人,也是为自己。
当然最后,她们成功了,这大概也给了我们一点“勇敢做自己”的勇气。
其实处理得这么不唯美接地气现实挂的les戏,主题本来也是社会议题,和以往直男观感,过度消费女同情色的拉片比起来,的确把同志伴侣平常化,生活化很多,这是好事。
但是从故事到镜头所有处理真的闷到困。
从摩尔阿姨到摩尔阿婶到摩尔阿婆,这套真的是看过她演的最无聊的。
艾伦佩吉做作到死,一直chok出帅t状,但是又受本身条件限制。
总之看完之后突然就政治不正确了,我十分希望导演消费女同情色一下!
I'm horny!
这种角色对于朱利安摩尔阿姨简直是信手拈来了啊!故事的叙述十分平静,同性恋人之间悄无声息的深爱,疾病摧残身体带来的痛苦,甚至是争夺权利和正义时的斗争,都是缓慢克制的,但令人动容。
摩尔阿姨上次在依然爱丽丝里面演绝症晚期病人也是让我像这样哭得不行,但剧本实在是太平庸感觉什么也没有抓住,两颗星给艾伦和摩尔,以及摩尔阿姨你是要接完和年轻小辈所有gay icon的戏么,噗。
跳着看完,叙事篇。
一般
电影很有质感,同性婚姻也很令人触动
好看&感动哭了,釜山全场观众静待字幕放完二次鼓掌。根据真事改编,两主角是忘年恋拉拉,开场15分钟滚床单,后有亲抱戏份若干。不过重点不是爱情而是养老金申诉引发的同性婚姻运动,在美国法案通过背景下尤为感人。摩尔又要提名的节奏啊,演绝症病人好揪心,以及您什么时候出柜?俩人都中性打扮帅惨了
paggie太娇小太嫩,摩尔太老。。。真的是好多出戏。。但是当投yes的时候还是能感受到民主的进程,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压力来推动的。。
结尾太仓促但是结尾曲好听
影片在年初的柏林电影节引发好莱坞各大片商的疯狂竞标,最终狮门影业以七位数的高价拿下本片的北美发行权。
没有想象中好看 剧本槽点太多了
絮絮叨叨的的女同结婚了,也没有看见她们到底怎么深爱,就到了遗嘱受益人的争论了。40分钟过去了也没有激发我看下去的兴趣,那就到这里吧。
好感动
从剧情走向到情感营造都太程式化了,几乎就没有一点超出预期的地方。编剧是十多年前《费城》的编剧,就是把gay换成了les,把艾滋病换成了肺癌晚期,把就业歧视换成了婚姻平权,这哥们也太不思进取了吧。
低俗
意外的感受到了page妹子的演技,总觉得摩尔阿姨的角色太单薄了,虽然演的很好但是片面不够立体。香浓大叔的角色太讨喜了!好故事,但是觉得编剧有点问题,故事前半段的安排特别没有说服力,一直到发病才渐渐好看,编剧和费城是同一位但是这落差有些太大了吧?
平权电影一般都是比较感人的,更何况是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做到了,朱丽娜摩尔的演技可以影后的
感觉如果拍成纪实的纪录片会更好,两人的感情线太仓促了,还莫名有种违和感。另外,抗争并不有力,只显得煽情,失去了这部影片本来应该有的力度。
难看 还没真事纪录片好看
好想和帅T谈恋爱!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622578/
首先这不是爱情片 但作为伪纪实前半段两人感情发展太奇怪 还不如十分钟简单说一下直接代入平权主题 后半段犹gay律师介入以后影片才进入正题(略晚|这又是一部只有懂得平权重要性和艰辛的人才看得下去的电影 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都不是白来的|即便电影本身价值一般 还是红着眼睛看了后五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