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扪心问诊第一季

In Treatment Season 1,心理医生 第一季

主演:加布里埃尔·伯恩,朱丽娅·坎贝尔,艾伯丝·戴维兹,Pamela Douglas,米歇尔·佛贝丝,米娅·华希科沃斯卡,梅利莎·乔治,乔西·查尔斯,布莱尔·安德伍德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阿拉伯语年份:2008

《扪心问诊第一季》剧照

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1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2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3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4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5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6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13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14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15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16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17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18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19扪心问诊第一季 剧照 NO.20

《扪心问诊第一季》剧情介绍

扪心问诊第一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橙黄的布沙发,昏暗的台灯,一墙壁的书,窗外似乎总在下雨,风景模糊,房间里幽暗、安静,只隐约听到钟表指针摆动的声音…… 每周的第一天到第四天,中年心理医生保罗(加布里埃尔-伯恩 饰)都会在这样的心理咨询室里接待不同却可称为“固定”的四位来访者,每周轮流四次问诊,每次30分钟;周五,保罗会定期约见自己的督导师。 在与来访者的互动交流中,保罗与来访者成为朋友,揭开那些有自杀倾向、烟酒成瘾、愤怒或者心虚的来访者心理的秘密,最重要的是在其中保罗也梳理了自己那紧张兮兮、乱成麻的婚姻生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棕榈泉圣诞夜复原行动第二季新网球王子米基怒火攻心2:高压电杂种太行山上青春应援行骗天下JP:运势篇情满四合院种菜女神咕咕是一只猫伊犁河谷守业者黄阿丽:铁娘子异种魔蝎指尖少年偷穿高跟鞋传奇王子超时空玛德琳万物理论小强大战外星人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瑜伽熊命运石之门0热血勇士迈克和茉莉第一季陌路兄弟死亡飞车3:地狱烈焰妈妈是什么

《扪心问诊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危险的心理治疗——第一季中飞行员Alex的案例

Alex的案例应该算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当他开始接触到自己内心那些拒绝接受的部分时,他脱离了治疗,决定回到天空,回到那个一切尽在掌控让他感觉好的世界。

然后,他死了,死因不详。

作为一个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我不可能认为他的死亡和他内心未解决的冲突无关。

把Alex的七个治疗小节抽出来看了一遍,可以说Paul做得无懈可击。

虽然一开始很困难,他们渐渐地开始取得进展。

转折点就在Alex抓住Paul私人生活中的痛苦残忍地攻击他,Paul忍无可忍,一把抓住Alex,把他逼到墙角,把一杯咖啡泼到他脸上。

治疗进入一个死胡同,然后置之死地而后生——隔周Alex回来了,两人有机会讨论Alex内心对自己的憎恨,并希望Paul以他期望的方式讨厌他,把他赶走。

而Paul也改变了一直以来因为对方不断地挑战和试探而刻意在Alex面前维护的理想化形象。

当Alex拿着帆船试图分析Paul的时候,Paul坦然承认自己在情感上是个失败者。

这种示弱的姿态对不断地被期待更完美更强大的Alex至关重要,他终于也能够一点点地袒露自己内心的脆弱。

治疗取得进展的一个重要证据是我作为观众,和Paul一起,慢慢开始喜欢Alex,深深地被他打动,为他的痛苦而难过。

心理治疗中很重要的转换是咨询师能够顶住对个案各种挑衅、试探而激起的负性情绪,慢慢地找到个案身上让人喜欢和同情的部分,从这里建立连接,并作为工作的基础。

只有当我们真心地喜欢一个人,才会愿意帮他,才会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怎样才是对他最有利的。

但是,这条路对于Alex来说是很辛苦的。

要让他面对自己的内心,那里有那么多的痛苦、恐惧、自我憎恨。

一旦他放弃从小学会的用战胜整个世界来抵挡自己的内心的脆弱和无助,他的世界开始风雨飘摇,危险重重而看不到希望。

他对Paul说:“我觉得自己做不到,无法完成这个治疗,到达我想要的目标。

”Paul问:“你想要达到哪里?

”Alex说:“让我不再那么憎恨自己。

”所以当他接到军方的电话,邀请他回去,他很自然地抓住了这根稻草。

比起充满未知风险的自我探索,这条路要容易得多,也熟悉得多。

对于一个在现实层面用自己的方式适应得不错,不,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人,要拥抱未知的变化确实是困难重重。

对于Alex要求Paul对军方给出一个正面的评估,Paul非常为难,不管是在职业伦理上还是在和个案的感情上。

可是Paul确实没得选择,拒绝只能导致治疗联盟的破裂,信任的崩塌,而对Alex不会有任何的帮助。

Paul在说服无效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下一次Alex在生活中再次遇到困难,产生足够继续治疗的动机。

结果——是一场悲剧,Alex就此付出了仅仅39岁的生命,永远没有机会去真正看到自己的价值,过自己内心想过的生活。

公平地说,也不能说Alex的不幸结局是心理治疗导致的。

在巴格达误炸平民学校事件之后,Alex内心被父亲灌输的要做个强者的信念和内心更人性的部分已经开始冲突,而在意识之外的冲突破坏性更大,所以他不断地自我惩罚,也无法继续飞行。

但不管怎么样,这样的结局对于治疗师来说,是很不好受的。

在此,不仅是作为一个咨询师,更是作为一个经历了两年个人分析的病人,我想说:心理治疗是危险的。

我们选择隔离一部分的自我,是因为那个部分太痛苦。

一旦我们开始自我探索之路,就很难回头;当然,长程的治疗是很有价值的:最终我们会更了解自己,生活更自由,更有力量,更有弹性。

改变甚至比你想象的要深远有力得多。

但这需要一段很长很艰难的路程,在决定出发之前,希望你能问问自己:“我真的愿意忍受痛苦和困难来经历这一切吗?

 2 ) 我的想法

其实这样的电视剧太少见了,注定不受大众欢迎。

对心理的分析却很深刻。

爱一个人,需要一个人,是可以分离的。

爱可能是不道德的,即使你想要拥有,可是当她呈现在你面前时,你可能吓跑了,你可能并不想要她。

可能relationship只是一种对抗loneliness 的一种方式,可是当它形成并发展为intermacy的时候,你又会忽略它,憎恨它,因为那种窒息感,smothering you to death,你又会想要逃。

people only listen towhat they want to hear ,believe in what they want to.when you realize you have been always lying to yourself ,your world collapsed .what is love?living without love but affection ,living without passion but routine work of listening to the patients' problem,he is lost when 47.the midlife crisis can be so distressful !

 3 ) 令人讽刺的成功——Laura的案例

Laura的故事前面几集一直看得很烦躁,无效的治疗,甚至已经不是治疗。

情感生活不幸福、进入中年危机的Paul在这种诱惑之下渐渐乱了阵脚。

虽然心理治疗从业人士都能一眼看出,Laura在治疗室里呈现的诱惑,正是她需要面对的问题。

可是对于陷了进去的Paul,治疗已经难以为继。

一直到——Laura决定采取主动,结束治疗关系。

结束之前,Laura讲出了内心的秘密:15岁那年,母亲去世,父亲陷入抑郁。

一个吸引她的父辈男人David出现,她希望他收养她,把她从抑郁的父亲身边带走,被拒绝了。

然后,这个男人出现在她家中,她勾引了他,在父亲的眼皮底下每天和他做爱。

她为此感觉得意,觉得自己能够借此成功进入成人世界,借此留在心仪的男人。

Paul恍然大悟,Laura一直以来对他的诱惑正是她拿手的方式,这种方式让她感觉自己有吸引力,成功,掌控。

她习惯性地用诱惑的方式和一切她希望亲近的男人交往,掌控他们,但她却为此憎恨自己,因为她看不到,自己是值得被爱值得被关心的。

隔周,不再是病人的Laura回来见Paul,Paul承认自己被吸引,爱上了Laura。

Laura想吻他,Paul拒绝了。

Laura感到挫败和愤怒。

Paul说:“你以为我不和你上床,就不会对你感兴趣。

我不会像David一样背叛你,做出伤害你的事。

”那一刻我很动容,不再是Laura的治疗师的Paul却终于站在了治疗师的位置上,把自己的愿望放在旁边,按照最有助于Laura的方式来行动。

然后Paul在治疗师那里讨论了很多被Laura激起的情感(我没看这部分,我是按照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的顺序看的)。

最后一集Gina终于不耐烦了,对Paul说:“你一直在说Laura对你怎样怎样重要,好像我在阻碍你似的。

你能不能自己承担起责任?

你要是想去找Laura,就去找啊。

”然后,是那个很荒谬的结局:Paul在Laura的卧室里,想要和她上床的时候,却惊恐发作。

Paul说:“我很害怕会被吞下去。

”我想,在那个地方,Paul大概也有些自己的情结需要去面对。

不过,我还是很欣赏Gina的解释。

她说:“你做了正确的事,对你自己,对你的病人。

正确的决定从来都不是优雅地作出的,因为需要我们和自己的愿望做斗争。

惊恐发作不是外来的东西,它就是你,你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该赞赏自己的正确决定。

”而最有意思的是,一直到当Paul决定接受Laura尝试和她在一起,她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真的想和Paul在一起,而是自己习惯于用这种诱惑的方式来和男人交往。

这就是Gina说的“令人讽刺的成功”。

看到这里,我开始觉得治疗师真是个可悲的职业。

非得把自己卷入才能真的帮到病人。

可是常在河边走,岂能不湿鞋。

卷入的结果就是不断地需要和自己的欲望做斗争,不断地用理性抽离的方式来理解自己的欲望并超越自己的欲望。

为了职业伦理而牺牲自己的欲望,作为一个人,这是多么可悲啊。

这个编剧确实对心理治疗理解很深,这个剧写出了身为治疗师的酸甜苦辣。

如果说Alex的剧是不幸结局是苦,Laura的剧则是先辣后酸,口味很重,呵呵。

虽然为了戏剧化的需要有太多破坏设置的地方,但在根本上心理治疗是怎么起作用的这一点写得非常好,可谓是艺术的真实吧。

 4 ) 人人都是来访者——第一季中治疗师Paul的案例

Paul的故事在第一季的几个案例中是最让我难受的部分。

看完后感觉憋得慌,不吐不快。

据说是最好的治疗师Paul人到中年,陷入了职业发展的危机,在最近的一系列治疗中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有个病人声称爱上了他;有个病人把他逼到墙角,他攻击了这个病人,差点动手打他;还有个病人吃了他卫生间的安眠药,企图在他面前自杀;他还对一对做夫妻治疗的病人说:“你应该把孩子打掉。

”病人攻击他是杀人犯。

总之,所有的案例都不顺利,但最让他不安的还是对妻子的怀疑。

不堪重负的Paul找到了Gina,多年前不欢而散的督导老师。

Paul和Gina的关系有些模糊,又像督导师,又像治疗师,既讨论案例,也讨论Paul的个人生活,还给他和妻子做了几次夫妻治疗。

因为过去的恩怨,这个关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火药味。

优秀的治疗师Paul在Gina那里是个难缠的病人。

他不断地把自己放到治疗师的位置上,和Gina争夺控制权,同时也是用治疗师的身份来回避看自己。

当Gina和Paul讨论他的感受,Paul常常说:“如果是我的一个病人这样,我会对他说balabala。

”Paul对Gina的愤怒溢于言表,几乎所有的解释都被他挡回去,他根本不相信Gina在倾听他,理解他。

他就像个青春期的孩子,不断挑衅,一心想要在父亲面前证明自己;有的时候他又像个逃避自己责任的孩子,当他告诉Laura考虑将她转介,Laura无法接受,他把责任推到Gina身上,都怪Gina出的馊主意。

Paul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了一个无法从谈话中获益的位置,难怪Gina要问:“为什么偏偏是我?

经过了过去那些事,你为什么还来找我?

”Paul承认,他来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他觉得当年像个受伤的孩子从这里逃走,而今天他应该有能力和Gina抗衡了。

一种糟糕的动力学配对。

如果说前面这一部分的权力斗争令我感到厌烦,那么夫妻治疗的一段则让我感到很悲伤。

不知道孰因孰果,Paul的家庭生活极度空虚,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病人身上,好像病人是他生活的全部。

在那么多年的婚姻之后,Paul和Kate发现他们从来不曾真正看到对方,这真是一件可怕而又可悲的事情。

Paul当年遇到Kate时,把她当做病人照顾她,倾听她,关心她,认真对待她,努力理解她说的每一句话。

Kate感觉自己极度重要。

当Paul把Kate娶回家,就好似治疗成功地结束了,Paul又有了新的病人,不再把注意力放在Kate身上。

而Kate,则习惯于放弃自己迎合别人的需要,在这段关系中努力地做妻子,做母亲,唯独忘了做自己。

一旦两个人看到自己生活的状态,如果是我,我不知道要怎么面对这个如此空虚的现实:我们从来不曾真的面对面在一起,我们一直都擦肩而过。

突然觉得治疗师是个可怕的职业。

在咨访关系中感受到人造的亲密,这种关系对治疗师来说既亲密又安全,因为完全在治疗师掌控之中。

而当他在经历了那么多过山车般的深刻情感之后回到自己的生活,他感觉到筋疲力尽,已没有力气和意愿再去经营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关系。

又或者反过来,治疗师也许正是因为无法在真实生活中建立有意义的关系,才会被这个职业所吸引。

至少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Paul正是如此。

他需要照顾别人,需要掌控,需要别人需要他。

不过,也不仅仅是治疗师这个职业,想想看,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为了逃避亲密关系中的风险而寄情于工作?

这几次谈话中,Paul和Gina反复争论治疗中的关键因素到底是精到的解释,还是温暖的关系;治疗中的情感卷入到底是错误还是对治疗有益?

Paul的治疗是非常卷入的,他会直接对病人说:“我不爱的病人是无法治疗的。

”这句话虽然没错,但不是每个治疗师都会挂在嘴上,Paul很需要病人需要他。

结合Paul的个人史和关系模式,我意识到这并非一个专业技术的问题,而是治疗师的人格和个人需要的问题。

特别是最后一次Gina在Paul一再的敌意挑衅下终于说出自己的感受那一刻,我理解了不卷入并不意味着治疗师没有情感,只是更节制、更谨慎地运用自己的感受罢了。

因为Paul是那么地依赖于作为治疗师的这一部分生活,所以我很能理解参加完Alex的葬礼后去见Gina的Paul显得如此空虚和失落。

当他对自己是否真的对他人有意义,是否真的对他人的生活能够有所帮助感到怀疑的时候,他的支柱断裂了,他的生活垮了。

那一次谈话中弥漫的空虚和悲伤几乎让我无法承受,又哭不出来,憋闷极了。

就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吧。

第一季结束,Paul让自己见诸行动去找Laura,最终意识到Laura并没有真的爱上自己,并治好了Laura(在这个点上)。

但Paul个人的故事远远没有结束,他还需要继续地去寻找自己。

 5 ) 心理咨询师眼中的Alex

这部出品于2008年的《扪心问诊》,因其编剧团队的专业和演职人员的精良,至今依旧是心理咨询师们培训入门的必看项目。

前赴后继的咨询师,把该剧中的对话当做自己从业的重要指标,反复观摩和学习。

如此重要的一部剧集,现在才来和我的读者朋友们聊聊,是我拖延了。

《扪心问诊》一共有四组来访五个咨询,第五个咨询是作为心理咨询师的男主角Paul自己寻求分析的过程。

今天先和大家就第二位来访者Alex的第一次初始访谈,从我们心理咨询的专业角度为大家做拆解和分析。

有时间的话,Alex后续的咨询推进以及另外几位来访者都会慢慢通过文章的形式来介绍。

Alex是一位飞行员,自诩他这样的人是“best of the best”。

用我们中国话来说,就是高手中的高手。

所以他找心理咨询师,也需要寻找最好的,并且进门没说几句话就告诉Paul这点。

如果咨询师此时认为来访者在夸奖和讨好自己就大错特错了。

要知道人类绝大多数时候都习惯性的围绕自己,Alex嘴上说着“我打听过了,你是最好的”,但言下之意是在展现自己。

他想告诉咨询师,因为我足够优秀,你才配得上我,配得上成为我的咨询师为我工作。

Alex是个典型的自恋型人格。

从他在门口漫不经心的摆出一个帅气的动作亮相,到进门傲慢的四处环顾,到随意翻动Paul书柜里的书籍和物品,都在通过动作展现自己的对这个新场所的主权。

来访者的语言信息很重,非语言信息更重要。

尤其是第一次咨询,他们是如何找到咨询师,通过什么方式预约咨询师的时间段,如何走进咨询室,到他们如何开口说第一句话,都是在通过非语言信息表达他们自己。

在我多年的临床咨询工作中也遇到过不少来访者希望先把他们遇到的困扰通过文字的形式发送给我,而不是走进咨询室当面告诉我。

一般我都是拒绝的,因为文字会屏蔽到许多掉语言信息。

但同时,他们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方式也是值得作为咨询师的我们思索的。

不同的原因,都可能指向他们不同的行为模式以及这些模式背后的成因。

当然来访者通过语言表达的内容更重要,作为咨询师永远懂得“听,比说更重要”的真理。

比昂建议我们咨询师需要以“无忆无欲”的状态倾听每一次和来访的会谈,展开来说就是需要清空自己的头脑,尝试无偏见的接收来访者的想法和感受。

当咨询师做到清空自己并且不带个人偏见的去倾听,可以让来访者将他们自身认为“有毒”的无法忍受的情感等放置在咨询师这个容器里。

温尼科特也提到了“抱持”,是一种潜在空间。

咨询师们需要创造一个空间,以便于让来访者们可以在其中安全和自由的讲述他们的真实体验。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Alex说了什么。

他还没坐下来的时候就提到了“规矩”,问Paul这里有什么规矩。

然后是关于“最好的”一番评论,说明他为什么来找Paul而不是其他的咨询师。

当Paul提出“最好的”往往带有主观判断的时候,Alex马上强调这是有道理的,甚至是有数据可查的。

“数据”这个词,和前面的“规矩”似乎在某种语境里类似。

来访者认为自己找了最好的咨询师就结束了吗?

并不是。

对于Alex而言,试探才刚刚开始。

所以,他问了Paul两次:“你认识我吗?

”面对这个问题,不但Paul一头雾水,恐怕观众也同样迷茫。

可是这对Alex而言太合理了,前不久他刚炸毁了巴格达郊区一所满是孩子的穆斯林学校,这可是一个大事件。

在当地,极端组织通过一些手段查到了执行这次任务的Alex本人的照片,并将他的头像在网络上传播和悬赏。

所以,Paul必须认识他。

Alex详尽的描述了这次袭击平民的事件以及他本人资料被泄露的事,平静中甚至带了一些自豪。

不用等Paul询问他对这些事的感受,他自己就说了。

无论是CNN上那些孩子的尸体,还是网络上他的照片被人从嘴的左边割到右边,都没有困扰到他。

他睡的象个孩子似得安详。

没有因为被悬赏的恐惧,也没有因为自己的举动让那么多孩子丧命的内疚,什么感受都没有。

而更可能让人生气的是,Alex对此很是自豪。

这骄傲的态度,若不是在咨询室,恐怕对面的人已经站起来想走了。

同样是人际间的一种谈话方式,心理咨询不同于日常社交对话的是咨询师并不需要将自己的需求放置在这场谈话中。

普通人际对话,双方或多方参与的每个人都有在谈话中展现自我的需求,都会创造许多个自我表达的机会而不是给予对方表达自我的空间。

所以大家彼此可能打断对方的话题,或随意转换谈话的主题。

而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能做到全心全意的围绕来访者,就算觉察当下自己的感受也是为来访者服务的。

对这位在咨询室里高谈阔论的“杀人凶手”,作为咨询师Paul看到的是对方侃侃而谈自己是一座多么精密的仪器。

Alex为自己能如此冷静和精准执行任务而自豪,因为这帮助他防御了夺走十六个孩子的生命带来的痛苦。

他还告诉Paul,如果他没集中目标,那才应该受到责备。

因为这就是军中的规矩,系统的运作方式。

这里,“规矩”再一次重现。

当佛洛依德开始运用谈话方式而不是药物等方式治疗当时的一些病人,邀请他们在躺椅上放松的说出他们的任何思想和情感时,他发现病人们哪怕很努力的想要将他们的所思所想都汇报出来,却总有什么东西在阻挡他们那么做。

无论佛洛依德如何努力为他的病人营造接纳安全的氛围都无济于事,直到他发现原来病人们好象把他当做了他们早年生活中的某个重要人物,并用和这个重要人物的互动模式在和他交流。

那么我相信,看过《扪心问诊》Alex这部分的读者们应该已经知道了,在Alex心中那个重要人物就是他的父亲。

当他面对Paul这样一位在权威位置上,还是男性的咨询师。

向心目中的“父亲”展现自己的强悍和优秀,哪怕造成十六名少年的死亡都豪不内疚,才是这位来访者的内在重要客体关系模式。

如果Alex喜欢和认可父亲这种将内疚完全压抑掉的方式,他就无需向咨询师Paul反复证明自己了。

他的所作所为,是希望让Paul看到,自己还是那台被父亲肯定的精密仪器。

但这恰恰说明Alex这台“仪器”出了问题,因为内疚和自责正在他的心中蔓延。

他自己已经无法阻止,以至于要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可是,来访者并不会以这样的方式看待自己,并直接送给咨询师一个关于解决自己问题的答案。

Alex的意识中认为促使他走进咨询室的原因是需要一个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否回到巴格达郊区那个被炸毁的学校看看。

而这个看似很重要的问题,他却在咨询最后才提出。

甚至在走进咨询室之前,他已经联系好一个国际志愿者组织,并买好了机票。

所以寻求这件事的建议根本不是他走进咨询室的真正目的,而真正的目的需要我们心理咨询师通过仔细聆听这次咨询、也包括之后的咨询中来访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去发现。

母亲过世的时候,Alex的父亲甚至没有流露出悲伤。

他忙着处理一大堆日常事务,而且告诉Alex他们没时间悲伤,没时间为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一个人的离世而流泪。

然后,在母亲过世一年不到的时间,父亲又和其他人结婚了。

这段来自来访者早年的故事传达了两个情况。

其一是Alex并不欣赏父亲把情感都压抑下去让自己变成精密仪器的做法,所以他也不喜欢在军队中被训练成仪器的自己,以至于发生了穆斯林学校炸毁事件后,他做了类似自杀的行为。

之后他和妻子的离婚,也是对妻子身上和自己类似的强规则的部分的深恶痛绝。

其二就如同Paul当场提出的,Alex把穆斯林学校炸毁事件和母亲的过世相提并论。

虽然Alex立刻否认这是两件事,但他马上说母亲过世是最让他悲伤的。

那也意味着,亲手按下了发射键的他为那些死在炸弹下的孩子们感到深深的悲伤和自责。

可是,他不能面对自己的这份情感,因为成为“精密仪器”是Alex向父亲认同并得到父亲肯定的惯有模式,但这和现在因为穆斯林学校事件而产生的内疚和悲伤是冲突的。

于是,紧接着Alex讲了一件最近发生在他身上的自毁事件。

和自己的医生好友一起跑步,在对方明确劝阻的情况下,他依旧坚持要完成超过他们日常运动量的强度,导致了心脏休克,差一点就死了。

对一位有经验的咨询师,比如Paul而言,应该知道Alex在过度的运动强度下其实是在实施一次自毁行为。

虽然第一次咨询中来访者已经呈现了足够多的信息,但对咨询师们来说判断出来访者真正的咨询目的以及他的故事背后想要传达的东西只是第一步,更艰难的工作在后面。

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都知道,我们首先要帮助来访者潜意识意识化,其次要为来访者带去矫正性体验。

然而,短短几个字包含的可能是长达数年的艰苦工作。

如同这部影视剧里所展现的,Paul不但要容纳Alex因为自恋而发散出的时不时的贬低和嘲讽,也会遇到Alex的阻抗直接拒绝讨论和父亲相关的话题。

所以并不是咨询师看清了,咨询工作就能飞速推进。

所以咨询师看到了来访者潜意识的内容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让来访者意识到才能让心理咨询的会谈起作用。

意识到后,有时来访者的变化已经悄然而至,而更多的时候创伤性的体验没有发生改变,依旧有艰巨的工作在等待咨访双方。

虽然《扪心问诊》已经尽可能的还原了心理咨询的真实情况,相比真正的心理咨询依旧做了许多的浓缩和提炼,也增加了戏剧冲突。

我们并不可能在第一次咨询中得到类似Alex这样丰富的信息,不但有其人格基础的充分展现,还有童年和重要客体之间的故事,以及潜意识中清晰的标记。

所有这些信息,在真实的心理咨询中,可能需要花费好几节的咨询时间才能徐徐展开。

相信心理咨询师们多少都会遇到他人这样的疑问,你们的工作难道不是“坐着收钱”吗?

要知道,光在咨询室里坐着认真聆听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如同我前文做写,需要咨询师能做到清空和节制,成为来访者的容器,并起到一面干净的不带自身价值观偏见的镜子照见来访。

这需要经年累月的学习和训练,经年累月的督导和分析,才能小有所成。

想加入影心理读者群,请联系平台助理微信:xinliwanka,通关密码:我是读者。

如果觉得我们的文章还有些趣味,或许还能给一些提点和帮助,欢迎点赞转发,或打赏支持主创。

想跟进一步了解主创,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影心理。

 6 ) 当来访者爱上了治疗师——观影《扪心问诊》

作者:孟祥寒 心理咨询师是一个高危行业。

这种高危并不仅限于在封闭空间里,面对一个心理可能极不稳定的来访者。

还有就是心理咨询师将自己放置在可以被来访者影响的位置上,因此稍不注意就将滑入有失伦理的境地,比如来访者如果疯狂爱上咨询师,而咨询师也利用其专业角色,与来访者恋爱甚至剥削来访者,那将违反了咨询师的伦理守则,而这样的心理咨询师也将亲手断送自己的职业生涯!!

那如何提前预防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美剧《扪心问诊》给了我们一些有趣的启发。

我们的主人公Paul(GabrielByrne饰),是一名中年心理医生,每周的第一天到第四天,都会在他家中的心理咨询室里接待不同却“固定”的四位来访者;周一是Laura Hill,30岁,一位闷闷不乐的30岁麻醉师,她性感又美丽,有自毁倾向,爱上了自己的心理医生;周二是AlexPrince,一个轰炸机飞行员,典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在巴格达炸了一个学校,死了16个孩子,却感觉不到负罪感;周三是Sophie,一个16岁的体操女选手,聪敏、尖刻、混乱、不乏少女的天真,有自杀倾向,她的生活基本上被周围的成年人给毁了;周四是Amy和Jake,一对问题夫妻,为怀孕还是堕胎争执不休,对彼此的怨怼简直如滔滔江水,让人透不过气来;周五,Paul去看他青年时代的导师Gina,一个温暖、敏感的倾听者和保护者,但因旧仇新伤,他们之间的辩论反而是最激烈的,有时让人身心俱疲。

但是我并不确定Gina,是Paul的督导师还是个人体验师,因为督导的作用主要是对治疗师这段时间的某些个案进行技术和关系层面的指导,是一种权威式的关系,但是个人体验师则不然,他更像是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师,用来解决的是心理咨询师本人的心理问题,但是很显然电视里的两个角色混为了一个,并且还给Paul和妻子Kate做家庭治疗,这很明显是双重关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致使这样的错误出现。

微信ID:psycexpress 扪心问诊可以说是最接近真实心理治疗设置的一部美国电视剧了,当然每集25分钟,并非真实咨询下的时间设置。

平常的心理咨询的咨询时长一般是50分钟,也有咨询师运用45分钟和1小时的设置。

经典的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的频率是每周四次,并且来访者是躺在躺椅上的,心理治疗师也不会坐在病人对面,而是会坐在病人身后,主要运用的方法就是自由联想,分析师不会有很多的语言,更多的是让病人自己去诉说出现在头脑里的任何东西。

而电视中的分析师Paul,他的心理治疗设置很明显是每周一次,主要的对话发起方是病人,而且每一个咨询小结,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而是自由联想式的谈话,治疗关系主要处理的是治疗师和病人之间的移情和反移情,因此剧中的是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心理治疗。

事实上,《扪心问诊》的中文名字翻译的非常棒,因为扪心是自省,真正的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并不等于询问来访者各种问题,因为来访者很多时候问题的答案,被掩藏在表达形式和给治疗师带来的移情感受上,而心理咨询师的自我觉察(包括来访者表达出来的,和来访者给咨询师带来的情感和感受的),将是极其重要的资源。

对于这种移情反移情的处理,可以用来了解来访者、建立咨访关系、以及完成咨询治愈过程。

心理治疗是一种专业的服务行业,这不像是其他服务行业可以给顾客带来实质性的外在变化,比如理发师、按摩师给顾客带来的身体变化等等,心理治疗的服务范围主要是在个体或家庭的心理和互动层面,这种服务,就非常强调咨询师的治疗位置不能滑出心理治疗师的角色,比如电视里的Paul最后差点从心理治疗的角色,滑入了Laur的情人角色。

美国心理咨询师协会颁布的伦理标准(ACA Code of Ethics)显示:A.5.c. Sexual and/or romantic counselor clientinteractions or relationships with former clients, their romantic partners, ortheir family members are prohibited for a period of 5 years following the lastprofessional contact.A.5.c 心理师在与寻求专业服务者结束心理咨询或治疗关系后至少五年内,不得与该寻求专业服务者或其家庭成员发生任何形式的性或亲密关系。

在中国,心理师伦理中规定的时长是3年。

现实中,如果治疗关系被打破,比如咨访关系变成了朋友关系,比如咨询师长被延迟了十分钟,比如患者或者治疗师迟到等等,这些行为都是有含义的,都是没有办法用语言去诉说而导致的付诸行动(acting-out)。

在Paul的四位患者中,Laura是唯一让Paul经常性的滑出治疗师角色和治疗框架的,她热情地追求Paul,并以接受掠夺性的热情追逐Paul。

在治疗的早期,当Laura在治疗期间承认她爱Paul时,他回答说:“我不是一个选择。

”但很明显的Paul对Laura产生了情愫,这引发了Paul职业道德上的冲突,这是该剧中的一个核心冲突。

微信ID:psycexpress 治疗中,只有治疗师坚守治疗框架和内化分析性态度,才更不容易使得治疗关系被打破,甚至出现违反伦理的事件出现。

(一)治疗框架心理治疗的框架,是建立治疗关系的基础,它包括每次治疗的时间、治疗频率、治疗地点、收费、治疗关系的界定等等!

真实情景下的心理治疗是遵守治疗框架的,就像电视里展示出来的,每周在固定时间见面一次,每次150美元,治疗地点就在Paul的家里。

那治疗关系就是一种专业的服务关系,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和患者会有很多的情感出现,比如患者喜欢上来访者,或者抱怨治疗费用过高,或者埋怨治疗师冷血等等。

那治疗师的角色就是要处理这些情绪,而不是真正的去排斥患者、降低治疗费用、或对患者变得更加热情。

比如,患者说:“你怎么这么冷血!

每次我问你问题,你都不正面回答”治疗师并不是说:“我没有呀”这种否认,那就太不“治疗师”了。

而是回答:“当你说我冷血的时候,我感受到你的一种愤怒,听起来是你想要得到我的回应,当得不到这样的回应的时候,就特别愤怒,不知道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在你的其他关系里也出现了,能谈谈吗?

”这样的回答就维护了治疗边界,也将患者的注意力转向了对自身的反思上去。

治疗师与此同时要用第三只眼来审视自己治疗过程中被唤起的情绪,不去压抑,而是让它顺其自然的发生,只是保持中立的观察这种情感而不被情感带走。

(二)分析性态度那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治疗中的分析性态度:1.共情共情要求治疗师聚焦于倾听和理解患者的内部世界,治疗师要和患者呆在一起而不是保护自己,也意味着向痛苦的冲突和体验敞开,这表明了治疗师愿意承受病人无法忍受的内部世界。

比如Laura对Paul有了很浓烈的爱和性的移情,同时Paul也对Laura产生了浓烈的反移情,但Paul却回避这种情感,Paul本来可以有N多的方式表共情和推进治疗进程,可是他都错过了,他完全可以说:“Laura,尽管我爱你,但我更喜欢做你的治疗师,我知道你可能不相信,如果我们发生性行为,我将无法在做你的治疗师。

你可以找到许多愿意和你发生性关系的男人,所以为何要坚持在这段关系中发生呢。

拥有这种独特的治疗关系,对你对我来说都更有价值。

在这里,我们可以在不破坏我们最有价值的治疗关系的情况下,探索我们在幻想中各个方面的含义,理解这对你意味着什么。

” 2.协调和反应协调的英文是Attunement,他有很多不同的含义,主要的意思是就像是听收音机,我们要调到某一个频道上。

同样的,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需要将自己调整到与来访者同一个频道上,能够倾听到患者。

反应的英文是Reflection,其含义是一个人望向湖面,看到自己的影子,因此,这里的反应不是治疗师用言语反馈患者,而是观察其自己的情感和身体反应。

微信ID:psycexpress 3.均匀悬浮注意这个意思是治疗师允许自己在治疗过程中被患者触动,允许情绪发展,同时又有能力反观这时候两者的关系。

它是一种开放的,可被影响的,非固态的,动力性注意。

治疗师并不从患者的言语中选择性的注意什么,而是将所有的材料均匀的散布在自己的感受中,以共情的方式去倾听,而同时又有能力对所听到的内容和感受进行思考。

正如Bion告诫治疗师们要达到“无忆无欲“的状态。

4.可靠性整个的心理治疗是建立在基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之上的,可以说任何的专业服务都是建立在这两个基本的感受之上。

信任是工作联盟的一部分,是治疗性工作的一种条件,治疗师应理解患者的不安和不信任的成分,并经常与患者讨论两者的关系,比如“您感觉跟我说话舒服吗?

”“你觉得治疗过程进行的怎么样?

”“你觉得我怎么做会让你在这里更自由的表达”治疗师必须帮助患者理解这种关系的本质,表明他有足够的自我控制能让患者感到安全,并且知道治疗师不会对[任何性感受]采取行动。

比如在整个的治疗过程中,虽然Paul对Laura的情感浓烈并且经常回避对Laura的情感,但治疗期间,Paul并没有真的对Laura做任何亲密的行为,这也足以让Laura信任Paul作为治疗师的职业素养。

5.中立性中立性的态度是,我们不替来访者做决定,也不是一种情绪上的疏远或者冷漠的态度,他不是让治疗师表现的像块白板。

中立性态度,是以一种观察者的位置去看着发生的一切,治疗师并不友好、温暖或好奇,但又不是没有人情味,这种态度给了任何可能的情绪表达以空间!

引导者患者自由的表达其内心感受,而不用担心会得到批评和指责。

微信ID:psycexpress 6.实事求是这种态度告诉治疗师,不要不真诚,他给了治疗双方一种直言不讳的空间,这种空间不回避痛苦的现实。

7.作为无法忍受的感受的容器治疗师允许患者的任何感受存在,治疗师应让患者感受到,在治疗环境里,他可以无需掩饰,不用逃跑,让患者相信未来会有光明,只是在看到光明之前,需要暂时待在黑暗里,这就是我们治疗师需要承受的张力和压力。

但电视中的Paul在某些方面是做的不够好的,比如第一集里当Laura 哭泣时,Paul将纸盒推向她。

这看起来好像是一种无害的动作,甚至是一种表达同情的姿态,而且普通人在平时也会这么做。

但是在分析性框架内,患者或治疗师的任何手势都值得反思。

这里Paul的行为其深刻的含义是“我不能容忍你流泪,不能承受你在我面前表现的痛苦”。

这个动作代表了治疗师对Laura完全敞开的拒绝。

在后续的演出中,这种拒绝也经常出现,比如Paul觉得Laura 冷,就给她拿了毯子;询问Laura 需不需要帮助她打出租车......并不是这种方式有错,而是在分析性框架里,这都是有丰富含义的,我们应该讨论这种行为的含义,而不是直接去做出行为。

还有就是这种行为就是在告诉患者“你自己没有能力应对这些挑战”。

Paul没有办法允许一个脆弱的Laura 展现在自己面前,也无法容忍一个无能的自己在Laura 面前。

如果做到以上七点,加之治疗性框架,那么治疗室就变成了一种治疗性的空间,治疗师的工作就是内化分析性态度,并维护治疗框架。

当然,电视中Paul也是一个真实的人,这种真实的对情感的反应是应当的,但是并不是对这种情感,采取行动,比如最后去找Laura ,这就已经违反了治疗伦理,已经是把治疗框架打破而进入了付诸行动的层面了,这方面要及时与自己的督导师和体验师去讨论,因为Laura 最后知道自己通过勾引其他男士才有成就感,而将这种方式同样的运用到了Paul的身上,Laura了解了自己的模式并终止了治疗,并最后Gina也是无奈的说“这次治疗是一次意外的成功”。

总之,不论再有经验的治疗师,他本质上也是一个人,也有自己的爱恨情愁,而心理治疗的过程也不能屏蔽这种爱恨情愁的表达,来访者爱上治疗师并不是一个危机,反而是一种转机,这就需要我们内化那种分析性的态度,保护好治疗性框架,并在其中与来访者敞开谈论,而不被情绪带走。

这样的治疗,就是一种较好的心理动力学取向的治疗了。

 7 ) 看完alex故事线的感想

刚打开in treatment时,一口气看了6集,然后决定跳着先看alex的完整故事。

Alex一个第一次见面会觉得有力量有攻击性的飞行员,精英人物。

如果不是发生误杀事件,或许他的一生能像父亲期待的那样,强大无忧无感地走下去,尽管潜意识中压抑着痛苦。

也或许终究会因为其他不特定的事情爆发。

有一句话说:童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童年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Alex死后,父亲来到咨询室,一开始他控诉咨询师,为什么要把人们心底不需要面对的东西挖出来审视。

说实话,我也想过:“有必要吗?

look inside?

已经遗忘的那些问题。

父亲心中的问题感觉比Alex更甚,不是很好地活到了70岁吗”。

可是再一想,父亲白发人送黑发人,不就是这些因结的果么。

Alex是敏感的,也有向内看的倾向,所以他踏入了咨询师的门。

而父亲,应该几乎很少向内看,作为黑人,他小时候的生活环境以及亲手杀死自己爸爸的创伤,不能面对,只能掩埋,告诉自己:我不内疚,内疚是白人应该做的,我们承担不起。

他最后哭着说:“让alex更强大,不是他的需要是我的需要,我把他逼太紧了”的时候,跟着留下了眼泪,为Alex,为他父亲,为这无情的轮回,或许也为自己。

现在大众心理学慢慢普及,人们也更多地讨论起原生家庭,网路上很多人谈起原生家庭也会直言怨恨。

可我在想,怨恨过后呢?

在不能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才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让自己稍微幸福一些呢?

只有怨恨肯定是不行的。

 8 ) 深入心理之旅:《心理诊疗》第一季的精神分析

在电视屏幕上,我们经常见到许多色彩斑斓的人物和故事,但很少有作品能像《心理诊疗》(In Treatment)第一季那样深入探讨人的内心世界。

我一直对心理学充满兴趣,于是我决定深入剖析这部剧中的主要案例,试图揭示其中的人性、道德和心理治疗的真谛。

1. Laura的孤独之旅Laura(Melissa George 饰)是一位成功的外科医生,她的案例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在寻找爱情和人际关系方面感到迷茫,甚至对治疗师 Paul Weston(Gabriel Byrne 饰)产生了感情。

治疗过程的反思我看到 Laura 的治疗过程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许多人在寻找自我和满足感时的挣扎。

她与 Paul 的关系就像一首交织着欢乐与悲伤的交响曲,展示了人们如何在亲密与距离之间挣扎。

当我深入了解 Laura 的过去和内心恐惧时,我意识到,有时候,我们的情感并不是表面所见的那么简单。

就像一棵树的根系一样,它们深深扎根于我们的经历和记忆之中。

**重要的启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Laura 的案例教会我,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她的情感挣扎不仅是一种个人经历,还反映了现代社会中许多人的困境。

2. Alex的道德困境Alex(Blair Underwood 饰)是一位军事飞行员,他因一次任务造成无辜人民的死亡而深感愧疚。

这一案例让我思考了战争、道德和责任感之间的微妙关系。

**战争的代价:**道德的迷失Alex 的案例像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示了战争对人心灵的毁灭性影响。

他的自责和恐惧成为了一面破碎的镜子,反映了战争对人性的扭曲。

这让我想起了阿基里斯的古老传说,一个英勇的战士在荣誉与人性之间挣扎。

**重要的启示:**个人责任与社会期望Alex 的道德困境不仅揭示了战争的残酷真相,还让我深入思考了个人责任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

3. Sophie的成长之路Sophie(Mia Wasikowska 饰)是一位十几岁的体操运动员,她的案例让我深入了解了青少年时期的心理挣扎。

青春的迷茫与成长Sophie 的治疗过程像一部成长小说,让我回味了青春时期的迷茫和探索。

她的自卑、愤怒和失落是一部分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

**重要的启示:**青少年心理的复杂性通过 Sophie 的案例,我更加理解了青少年心理的复杂性和成长过程中的挑战。

她的案例让我看到了成长的痛苦与美丽,并教会了我如何理解和同情那些正在成长路上挣扎的年轻人。

4. Jake和Amy的婚姻探索Jake 和 Amy(Josh Charles 和 Embeth Davidtz 饰)的婚姻案例是一部关于爱情、信任和沟通的史诗。

他们的关系挣扎让我深入思考了婚姻和伴侣关系的本质。

婚姻的舞台:爱情与理解Jake 和 Amy 的婚姻就像一部舞台剧,展示了爱情、信任和理解的复杂舞蹈。

我看到了他们如何在彼此的期望和现实之间摇摆,如何在理解与误解之间徘徊。

**重要的启示:**婚姻的挑战与机遇通过 Jake 和 Amy 的案例,我更深入地理解了婚姻的挑战和机遇。

他们的关系教会了我,真正的爱情需要勇气、理解和不断努力。

5. Paul和Gina:治疗师的反思Paul 和 Gina(Dianne Wiest 饰)的关系揭示了治疗师自己可能面临的情感挣扎和职业挑战。

他们的互动成为了我对心理治疗职业的窗口。

治疗师的心灵之旅Paul 和 Gina 的互动就像一次心灵之旅,让我看到了治疗师自己也可能需要寻求帮助和支持。

他们的对话让我深入思考了人们如何在为他人提供支持的同时保持自己完整性和健康。

**重要的启示:**治疗师的角色和挑战这一案例让我更加尊重和理解治疗师的角色和挑战。

我看到了他们如何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不断学习和成长,如何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寻求自己的真实和平衡。

总结《心理诊疗》第一季的每一个案例都是一部关于人性、爱情、成长和道德的史诗。

它们让我深入思考了人的内心世界,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这部剧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还是一部心灵的指南。

它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黑暗,让我更加尊重和理解人们内心的复杂性和美丽。

 9 ) 关于sophie

这几天把《In treatment》第一季里Sophie的部分看完了。

目睹父亲出轨,父母婚姻破裂,及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被真正的倾听和安慰,使她认定自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会把一切搞砸的人。

随着与咨询师paul的持续工作,她慢慢的有了质疑和反抗父亲的力量。

看到她找出四年级时候的日记,读给Paul听,大意是,911发生那天,她很震惊很难过,爸爸告诉她,世界就是这样悲惨的。

16岁的她情绪激动,勃然大怒,控诉自己的父亲:这是什么样的人,要对四年级的女儿说,世界就是这么悲惨,而不是去做点什么,改变它!

只会跟模特们在一起,给她们拍照!

这是一个很有力量的爆发。

后来她在咨询室里,当面谴责了父亲抛弃她给她带来的伤害。

父亲愕然,也开始反思。

再后面,剧情没有交代,只看到sophie与父亲在草坪上聊天,及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

这个结尾总觉得意犹未尽啊。

我想,作为一个压抑和隐藏了自己真实感受的孩子,Sophie开始敢于对父亲指责和抱怨,去体验那个愤怒,去宣泄那个恐惧,这是一个好的改变,也是一个成长的开始。

她终于从惯有的模式解放出来,不再压迫和想要伤害自己。

但是,这也仅仅是一个开始。

一个害怕的孩子终于要睁开眼睛了而已。

如果她因此,就把生命里所有不如意的遭遇,都归罪于父母,抱着童年经历不放,那她就还是一个可怜的孩子。

而要从孩子成长为成人,绝不是抱怨别人没有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体验和疏通了那些累积的恐惧与愤怒之后,Sophie会真正的睁开眼睛,她能看到生命中有不同的选择,而选择的自由和主动权掌握在她自己的手里。

父亲对悲惨世界的告诫,并不是世界的真相。

她可以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

她不必再做个被抛弃的孩子,不断的埋怨父亲,相反,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成人,去好好爱父亲。

用爱代替愤怒,用自由代替恐惧。

我想,这才是我们探索原生家庭,与父母和重要他人的关系,的意义所在。

 10 ) to Sophie

你之前说过,你希望能从缝隙中溜走,但当你遇到麻烦的时候却没有那么做。

你的大脑试着去做,但你的身体却不。

你的身体呆在原地。

你让别人对你为所欲为。

因为你说服自己,你并不在那儿,这些事情并没有发生在你身上,也并没有伤害到你。

我知道你这周一定会疯狂的训练,不是因为你想要奥林匹克金牌,而是你希望在诊疗结束后,自己还能有掌控感。

但是,我希望你知道,Sophie,当你走上平衡木的时候,你就超脱了,那也是你唯一感觉安全的地方。

但我想让你知道,你不必非要走上平衡木,有其他让你感觉安全的地方,比如这里,比如这个房间就是其中之一。

《扪心问诊第一季》短评

座谈会,枯燥乏味,坚持了五集很不错了。

8分钟前
  • 猫龟🐌
  • 较差

睡前……催眠…

12分钟前
  • 笨黛
  • 还行

心是急流深谷,你能探测到什么程度?很难看到专业度如此之高的心理剧,可以做为心理学临床教学观摩片,用以做案例分析,随同剧中人物一起潜入意识深处拆解心结。以纯会话形式展开,如同真正的问诊。非常考验编剧台词功夫与洞察力。演员们集体做到无痕表演,无表演的表演。这已不是剧,而是生活本身。

14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文化背景不同,代入感不高,所以不是很耐看。

17分钟前
  • 纳米银
  • 还行

太真实了,无意的祛魅佳作。

21分钟前
  • Aaron
  • 力荐

我发现了一堆我其实看过但是还留在想看里的片子。我得承认,我的注意力都在第一集我喜欢的女人身上。。

26分钟前
  • 程慕
  • 还行

教科片

30分钟前
  • 小陨石
  • 还行

240828自stutz而重温 15-01-17现在B站有第三季。新浪微盘可搜到第一季。 01亲密关系冲突02*丧母父娶后的冲击、死亡倾向与无需负责任的生活状态03无法为自己辩解的痛苦—樾,希望得到“自己理性、正常”的证明04因恐惧成为母亲而撒谎05我也怕50岁时想逃离一切06潜水夫病07与之后,见日记。

35分钟前
  • NARUMI
  • 力荐

36分钟前
  • 玊未
  • 力荐

临床心理学教学片。“咨询师和病人就像是同一个黏鼠板上的两只老鼠”,不能同意更多。

39分钟前
  • 大鲤鱼(丹AI)
  • 力荐

居然还有这么深刻的美剧,惊呆了……刷新了我对美剧的认知……

41分钟前
  • 导岛
  • 力荐

慢慢品味,一些小细节真的会触动我。

44分钟前
  • 乐陶陶
  • 还行

Good for Learning~

48分钟前
  • Vivi
  • 力荐

科教片。总是看看停停

49分钟前
  • 夏熠熠
  • 还行

心理咨询老师竭力推荐的!

51分钟前
  • annie
  • 力荐

收尾的时候就显得显得刻意出戏了。伦理真的可以吗?这督导关系?这结束咨询后的表白?

56分钟前
  • 草原骑车明天去
  • 还行

简直就是live!

60分钟前
  • 门儿包
  • 推荐

很好看

1小时前
  • 小蔚
  • 力荐

这剧非常接近真实的心理咨询

1小时前
  • Ying
  • 力荐

信息量很大

1小时前
  • 无尽灯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