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商店里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总是会死死的盯着,然后指着大声的说:我要!
好像那些东西天生就注定是自己的。
其实,蛮横的眼泪不一定会让自己得到满足。
没有什么是注定的,就像爱就像幸福。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懂了这个道理,所以现在会拼命的付出,在心里对自己说:因为我要!
成长是艰难的,也许这过程会伤害到别人,当然,等醒悟的时候会知道伤害更多的是自己。
小菲,是老爷和丫鬟的女儿。
父亲病逝,为了要自己的学费她回到李家。
条件很简单,只要她签字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安排和照顾。
可她回家,仅仅因为看到姐姐的眼睛就改变了想法,她要家、要亲情。
但是命运怎么会成全她呢?
姐姐准备在她签字之后就跟黄先生出国,丢她一个人。
她又会是一个人。
孤独。
她不想选择孤独。
迟迟不肯签字的她,在紧紧握着亲情不放的同时又陷入了爱情。
她爱上了黄先生,自己的准姐夫。
她在那些黄先生前女友的照片面前自信的说:我比他们都漂亮!
年轻。
一个漂亮女人最王牌的资本。
可是,资本可以随意挥霍,爱情可以随意挥霍吗?
她跟自己说,自己和别的女人不同。
听着姐姐和黄先生的对话,她给自己一整盆的凉水。
她说,她要坚持。
她把自己关了起来。
姐姐不傻,但是她乱了。
她辛辛苦苦经营爱情、经营亲情,怎么会重蹈覆辙?
当姐姐、小菲、黄先生三人相遇时,她又看到了姐姐的眼睛。
那是她怀念的令她温暖的眼神,跟姐姐擦身的瞬间,她知道她不再拥有。
她去了教堂。
在那里她醒悟了。
感情是不可以随便的。
自己做好不顾一切的准备浓妆艳抹去约会,伤了心,眼泪是会毁妆的。
那个男人有多值得爱,却不能不顾对别人的伤害。
用莽撞的爱情在亲情上剪出一个洞,看清的会是那个狠心的自己和血肉模糊的伤者。
回到家,姐姐像当初欢迎她回家一样跟她跳舞。
姐姐伸出手,她也伸出手,掌心相接,是温暖。
那是阳光下的舞。
美人依旧,只有心里也美的人才可以被叫做美人。
王志文的脸上总有那么一股幽幽的气,使人愤恨却无奈。
很多很多女人爱上他,他是个男人,可无疑,他真的老了。
我总在想这是为什么,一个女子,总要通过爱上一个男人,才可以真正拥有世界,或者被世界拥有。
这是不公的。
如果我嫁给一个李姓男人,那么他们会叫我李太太,而我的名字,就被一点一点遗忘。
我常会想做一个女人,应该怎样同时获得高贵和幸福,如果这不幸成为另一种可怕的取舍,我要怎样左右周旋。
小菲说出那样的话来:我也要让你尝到失去的滋味。
我觉得这很悚然。
一个秀丽清淡的姑娘,像水一样素净,对自己的姐姐又这样的想法,便是使人惊悚的。
旋即,又觉凄凉。
若有人肯真心待她,她果真能依着自力幸福起来,她断不肯这样的。
抢夺别人的幸福,使别人失去而使自己拥有,女人之间如此这般的争夺,即使不动声色,也是残忍并且着实悲凉的。
何况,他其实竟是那样平庸和不堪的男人。
“美人啊,你是一路走来一路错嗬……”半老的徐娘半醉半醒地唱着,一旁的小菲,泪流满面。
青黑色的眼影遮掉了所有的芳华,如果可以重新选择,她是不是还有其他的路。
世界如此,“世界上的人,生下来就有两种,一种做了男人,另一种不只为什么,做了女人。
”这样凉的话,使我的心微微地疼起来。
“女人是聪明的,她们既不能忘记,又不肯原谅。
”于是,注定错上加错。
我常常会想起,假若菟丝花不依附女萝草,是否果真不能生存。
影片给人陈腐而奢华的感觉,乱世中的没落家族上演的不伦之恋。
周迅所塑造的人物的性格非常模糊,经常在抗争和妥协,理性和感性之间摇摆不定。
而片中王志文和邬君梅风度尽失,演技尽失,只会用别扭的台词互相谩骂,说对方是“腐朽、愚昧、俗气的女人(男人)”,而我想借用一下这句台词来评价这部电影,这是一部腐朽、愚昧、俗气的电影。
美人, 美人, 很美的名词, 不是么。
形容女人, 觉得很完美。
前些天在某处看到这句话, “女人不坏,请用力爱” 读后,感觉振奋, 觉得这是应该如共产党标语一样用红条幅题上悬挂起来的, 它是需要瞻仰的。
然而, 有爱 就会牵扯到感情, 感情, 就是自私的产物, 女人一旦自私,不会不坏, 只是旁人会因为她的原始动机而宽恕她的罪过。
所以, 没有不坏的女人, 但仍然需要用力爱,用力爱, 在你明白什么是爱的时候。
如果说女人可以去评判, 那男人就没什么可评判的了。
就像是选择题,但只有一个选择。
乌鸦放在哪里都是黑的, 只是有的时候一群乌鸦聚集在一起时, 你便不太注意哪个个体更黑了。
那时你便不会去意识到黑其实是白的反义词, 而只是觉得那是一个外壳, 一个普遍通用的外壳。
所以童话故事里, 总有成群的乌鸦扑腾着向女巫身边飞。
这 便是全世界了。
那个老男人在床边对女人说“你是个腐朽,愚蠢,落后的女人” 女人便撇嘴啜泣起来, 脸上黏有残妆。
“为何你几年前不这么说我” 女人这样反问, 只是语气是那么软弱。
我想, 如果彼此无关, 同样的话, 后果想必会是一个响亮的耳光。
我期待这个时刻。
十分想像个伟大的领袖一样站在主席台上拿着麦克风做演讲, 意味深长的对着台下千万万妇女说, “你们很美丽,真的很美丽, 如果你的男人说你半点不好,请你不要哭泣,离开他。
” 你抬抬头,太多黑色皮毛的鸟在扑腾着翅膀, 它们比谁都想要个归宿, 虽然最后面对的只是个有着充分食物的囚笼。
老男人与少女亲近, 紧贴的感觉, 男人心里相比翻滚的太多。
如此新鲜的花骨朵, 没有盛开的妖艳, 但足以让其窒息和流连。
你已戒不掉如此沁人心脾的感觉。
反复递进达到各自极限, 但当你们站在底线的边界时, 就会发现你们相隔的如此之远。
也许没有比此更让你失望。
好像那个红衣服的女人在沙漠的木屋里倚着窗口对着镜子哀叹 终于是自己输了。
年华老矣
一个男人爱上两个女人两个女人恋上一个男人一段发生在旧上海的爱情话题搁在胡安的面前 却拿捏得恰到好处像极了本土的南翔小笼包 肥而不腻当上辈的恩怨积累到了姐妹俩的身上一切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为了财产和名誉,姐姐可以掩饰着并不重要的亲情,与妹妹共舞为了仇恨和嫉妒,妹妹追逐着自己懵懂的爱情,和姐夫共舞两场舞蹈,两个亮点女人就是太聪明,不肯忘记,又不肯原谅妹妹在片中的自言自语始终不曾间断一直在引领故事情节发展或者可以理解为 整部片子妹妹的心里活动是主旋律一切围绕他而展开 从进入李家的不肯忘记,到对待姐姐的不肯原谅妹妹在用自己的青春和姐姐下了一个大大的赌注遇见姐姐前,有很多女人 见到妹妹后,还是有很多女人这些都只是一个过渡,谁又是谁的谁的谁呢?
姐姐输掉了爱情,妹妹输掉了理想和青春,男人输掉了赌场和颜面但是赢回了那份久违的属于童年的亲情那对在跷跷板上忽上忽下的姐妹俩终于明白生活不是跷跷板,让它停下的唯一办法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而是善待对手,寻求平衡结尾部分,那个愿意与黄先生一起逃离的丫头谁又能保证以后的她不是小菲母亲的缩影呢那席让丫鬟湿了双眼的耳边话 会是劝解,是讽刺不重要了亲情回来了就好很喜欢结尾的处理方式,四世同堂一般
写在前面:以前写的随笔中是提到过这部电影的,可是如此沉闷而叙述拖拽中略显散漫的作品,可能只是在喧哗的视觉上再次显示下它也平非一般。
如何厌倦,不知不觉间,开始厌倦了这样的天气和这样无止尽的歌.还有一些语言和一些矫情的故事.今天偶然看了一篇别人写的文章,矫情的很.虽然这不是一个好的词语,但是我仍然要说.我不喜欢一个女人为了一个男人的爱情的故事,也不喜欢2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纠缠不清的戏码,还有那些不知所云的心情和厌恶的动作. 那天很晚的时候看周迅主演的<<美人依旧>>时间是定格在凌晨时分的.画面背景相当灰暗,而人物则一贯是是艳丽异常的,大量的对比色系恍惚在眼中,觉得绝世妖娆的.胡安的作品就是这样子,很强烈的运用大色彩来制造一些战乱年代的爱情或者是纠缠.很显眼的是周迅那头发上带的一朵橘红色的花.很亮也很刺眼,还有她整张脸的神情.以及那些是似而非的独白.颓靡的气氛和豁亮的色彩都呈现在眼中,还有那个年代的表现手法怎么会以地下拳击比赛来映衬呢?难以理解的方法.开始厌倦的,是俗情的人物冲突和不能理解的心理,开始厌倦的是网络里莫名出现又莫名消失的人,想到一只猫,这些天出没在我家楼到附近,每次他用那双眼看我的时候,我会发现心事会被看穿的尴尬,而后它消失我进屋.还在听一些很老的歌,但是在奶奶家从我妹手里要来的歌今天只是听第2遍就开始厌倦了.不之为何,开始厌倦的东西很多很多,不想说的话也越来越多,只是一味的沉默沉没再沉没.随手翻开那本看了好几遍的小说,如今恹恹的垂弃在书架上蒙灰了.如何令自己厌倦的,开始还是现在都不知道呢.
最后合影时五角红星出现,大家一身朴素,姐姐说“好像还真是不同了”。
直接笑出来,搁这升华呢。
片子虽然简单,但也有许多值得细细回味的地方。
妹妹从潦倒但有生机,到逐渐奢靡颓唐,挣扎着渴望嬗变,再到最后的回归;姐姐从生来闺秀,柳眉轻挑,华服加身,却菟丝花般缠紧男人,到最后幡然醒悟,铅华洗净。
年华流转,千帆过尽。
才发现美人依旧,美人在骨不在皮。
还想特别提一下,可以看到很多画面是隔着屏风、门窗、帘子等等拍的。
一开始是妹妹对姐姐的若即若离,想要亲近却又不敢,想要远离却又不舍,明知利用还存幻想。
后面则是妹妹堕落的隐喻——画面笼在虚虚的薄纱中,像一场不真实的梦,像烟枪吞吐的雾,说明一切都是虚妄,都需要被堪破。
姐妹俩一直是对照组。
前面是妹妹对姐姐的羡慕和嫉妒,但她又有很强的自尊,希望去抓住什么,希望去证明自己。
这也是她的可悲之处,觉得生来不同,却又在现实面前溃不成军、悲哀地知晓自己的平庸与无能,只能故作倔强,强撑着嘴硬。
但转念一想,我又何尝不是,世人又何尝未有《山月记》中迷思?
看不上眼,只是移情罢了。
而到了后半段,反而姐姐对妹妹羡慕。
因为她比自己年轻,她比自己更得父亲器重——妹妹学业好,自己只被期许当闺秀。
看着妹妹潇洒地搬出去,她说:她的母亲当年也是这么走的吧。
她也一直想要通过出国,和老黄过二人世界,去实现现实的逃离,追寻理想中影桃花源。
却不得不承认,这只是一厢情愿。
而老黄的一句pua,让她说出了那句“如果能够选择,谁还会做个女人”,道出了本片另一重内涵。
在男凝社会之下女人的身不由己:没有明媒正娶的后代不得回来,而想要妹妹回来又是父亲的遗愿。
社会风俗的规矩,父权的规矩,都是男人的规矩。
与老黄的相处也是如此。
即便老黄又老又丑又虚,还没有她有钱,但依然可以有过那么多女人,还引得姐妹俩争风吃醋(太典了!
)。
通过指责来剥削姐姐的配得感;在性爱时,也多由他掌控姿势;和妹妹,镜头扫过她的胸部,下一秒水杯打翻,男人就要来擦,溢出的男性恶臭,性爱时说的也是“按我的方式来办”。
美人从精神到肉体,都被凝练成一个符号,一种男权下的华美的纹身。
这是除去姐妹之间的羁绊,破碎的原生家庭带来的拧巴、缺乏安全感之外,影片影射的另一重更大的悲哀。
只能像影片里一样,希望迎来解放,带来一股新鲜的海风。
还有几个印象深刻的地方:妞妞对姐姐说,她越来越像你了——杀人诛心。
妞妞要跟老黄走,她们都不离开,我跟你离开——太爆笑了,男人能不能少点普信,怎么这么多女人瞎眼。
公馆里老妪的打扮与妹妹别无二致,冠鲜花,抹朱颜,幽幽地唱词——奇异的宿命感,如同照镜,却又与姐姐巧妙地连结。
女人写给女人看的戏,我一直喜欢。
这部也是。
周迅总是拍女人导演的戏,演的真好。
妹妹与姐姐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姐姐是正室生的,是公主,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注意是华贵不已的。
妹妹偏偏不巧,是老爷与佣人私情时,不小心孕育的种子。
慢慢就长大了。
妹妹小的时候,总是学着像姐姐一样的态度和方式,却得不到任何人的认同。
在老旧的观点里,她一直是偏的。
若是男孩子会好些吧,在重男轻女的年代,恰恰相反,她是一个女孩儿。
和妈妈从小呆到大,在破旧的民房里,老街坊日日问安。
学习刻苦。
要强,有一帮小小的姐妹淘,挺无忧无虑的。
其实这电影最主要的是黄先生。
他和姐妹花,那纠结不清,暧昧不已的过程。
他两个都爱,两个都不想伤害,却同时伤害了两个人。
男人啊,千万不要贪心啊。
那条险境像蜿蜒曲折的小蛇道,绕着绕着把你绕迷糊了,你就折在那不知不觉的途中。
妹妹第一次看到黄先生就有一种亲切,两个人演的太好了。
传神而深刻。
但不晓得妹妹对黄先生的这份爱里,有没有带着小小的报复和嫉妒,终于有一次,你有的我也有了。
终于有一次,我不签字,你就什么都拿不到。
而姐姐,其实也是纯洁善良的。
她不为财产,只为了和心爱的男人一起远走高飞,幼稚的以为,两个人的世界,黄先生才永远不会变心。
永远爱着自己一个人。
故事的最后,妹妹去和黄先生做了断,真心的为了姐姐好。
只听她说了一句:姐姐真的爱你,你要好好对他。
即使自己也爱,即使有更瑰丽的资本,也会放手。
而姐姐,凭着他频频眺望窗户走神,凭着第六感观,凭着在他的住处看见两人在一起,她也全明白了。
她的梦想终究是梦,现实里,我们总想完美。
却总是遗憾的心碎。
越是心花怒放的等待,越是伤侵的深,血流的多。
这就是生活和爱情,女人的世界总是有那么一点狭隘。
大多数是在年轻的时候看不清,在老的时候看清方顿悟,却太过于晚已。
妹妹坐在教堂,老妇的角儿特别出彩,唱了一出清戏,委委道来这年轻时泪水的不堪。
你太年轻啊。
你年轻,你有资本,任何爱你的男人,是为了这娇好的年轻面孔。
即便是黄先生这样的人,也抵挡不住你的诱惑。
可你太年轻啊,太年轻,太年轻。。。
老妇继续睡,插着一朵花,白天就在赌场玩乐,想必少年也是一位美人。
可风烛残年。
还剩的下什么呢。
黄先生走了,没带着那个小佣人。
只是在她耳边轻语几句,想必他是一个极温婉的男人。
连下人都舍不得伤害。
一切都是错的吧。
但是结局还是好的。
姐妹俩明白对方的心境,唯一的亲人总是牵着某块心头肉的。
即使再错,黄先生不在了,也就没有错了,和和气气的,又团圆了。
这是个悲剧吧,前前后后看不到快乐,但总算是安慰。
你真心的去对待的时候,结果总不会坏,人都是有心灵感应的吧。
就像姐姐和妹妹。
美人依旧。
很好的名字。
我们在生活的路上,有太多坎坷,总想找个伴侣诉说,寻来寻去,竟是一个他。
异性的身上获得的安慰,真不知是真是假,却总是让自己这颗飘泊的心有安定感。
也多多少少开心了不少。
于是认定这个人,却在年轻时固执的以为他是爱自己的人,却不想人家心里只是要爱你的现在,你的过去,不包括你的未来。
我们都是佳人,却无法看透,缠缠绕啊缠缠绕,还是走向了分离的那道路口。
爱是没有错的,永远都是。
错在人的自身。
我们太贪婪太懒散。
太想不劳而获,太想一步登天。
你获到的果子谁来种,你迈步的天梯谁来造?
三毛的诗说,只怪当时年纪小。
现在的我们,其实还好,没有了他,也还好。
这个世界,永远只有自己才重要。
青涩的有些让人心疼的菲,眼神固执,表情苍白,单薄到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看到她身上的锋芒。
黑色旗袍压抑的姐姐,精致的妆容,透出那一个年代的深闺小姐的寂寞。
无从生厌。
也许从一开始就是,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台词,都让我觉得,女人的一生,都让人心疼。
旗袍是神奇的,中国女人是属于旗袍的。
曲线,玲珑,婀娜,以及浮想联翩。
“这是规矩”眼泪可以纵容女人女人所有的自私和妒忌,到底来自哪里?
可怕的爱情。
两个女人的空荡荡的大厅,有极明媚的阳光。
辛酸的笑
电影其实并不那么好看,尤其是故事的旁白,甚至让人莫名其妙。
只是电影开始的镜头让我眼前一亮,接下来的一组镜头,更无论是构图还是机位,似乎都不是中国大陆导演的风格,后来才知道,原来导演是胡安,曾经的作品是《西洋镜》,一个肚子里有洋墨水的女人。
遗憾的是电影中夹杂着矫情、含混、错乱以及词不达意的慌张,似乎并不难以起到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现一个家族兴衰的故事,更难让仓促的三角关系以及带着几分鬼气的化妆吸引观众。
但终究还是想写些什么,或许只是因为实在想梳理一下电影中那烦乱的故事,或许只是因为被一张剧照吸引,周迅手拿着黑伞站在褐色的画面中,眼望着雕花的铁栅门,那身姿让人心碎。
又或许只是因为电影里的那一句轻唱:美人啊,你一路错;英雄啊,你错了一路。
爱是不能随便的,明白了的永远是过来人,从来都是这样。
这一辈子 她们有着两个共同的男人 一个 父亲 一个 黄先生 前者使她们离别 后者 让她们彼此
买票送的情人节礼物是黑色T-BACK……俱往矣
值得一看 很有味道
她最终没跟黄先生走,另一种角度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开头是走得文艺路线,中间是混乱的与时代不符合的三脚猫故事,结局是莫名其妙的红色革命的醒悟。哪家丫鬟小姐这么放肆不羁没上没下的啊?乱来哦。
内容浅得很,还扯什么政治~~服装与镜头的把握还是值得琢磨的~
我想 人物的丰盈 确是这样的
姐妹之間的真愛真恨。
又一部王志文同志骗财骗色之作
烂片
多好的演员啊 本子失败了
英雄错了一路,美人依旧……青岛
一个男人和一对姐妹的相爱
这应该是我给分最低的电影了……
搞不懂,totally的搞不懂
要不是画面还不错就真当看不下去了。。。。
极好的演员,空洞的剧本
四颗星,也许有些盲目得给的。虽然片子有许多对文化刻画上的漏洞,甚至显得滑稽,虽然片子中的许多桥段也刻意矫情了,但是只因我是女性,对这部女性电影无可避免得产生共振,为曾经的岁月献上一祭吧,翻涌的终将平息。但愿片子能给女性一点自爱的提醒。
这是我见过最美的周迅。
美人啊,你是一路的错啊,那英雄们,是错了一路,何必伤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