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把人物形象设计的丑陋,或许是欧美电影的特例,让中国观众感到不适宜,但还是能以文化差异为由勉强接受。
不过把科技也设置的不可思议,就让人无法理解了。
如此发达的科学,都出新复制人了,那人类与永生没有区别了,所以故事一开始的设置就有逻辑上的不合理性。
观众喜欢看得科幻片,往往有一些前沿科学技术作为支持,所以这边幻想的科幻未来,只能算伪科幻,故事主要还是写的人性。
机器人出来后,人类相互之间交流变少了,都想找机器人做朋友,这和现在有了手机、游戏一类的,朋友间的联系变少是一样的。
这类导演没有认识到人类的本性,老话说食色性也。
成年人日常的交流离不开这两样,一是为了钱应酬,二是和异性互动。
从古至今,利益一直都是人们交流的核心。
只是随着物质条件的增长,大多数人不需要太多应酬,就可以过得有滋有味,自然而然交流变少了。
现在生育率低下,结婚率不高,最终的是利益没有推动。
想要改变很简单,学古代,收单身税,如果成年人到一定年龄,没有子女,有一定收入者则要缴纳高税负,同时多子女者给予鼓励高额的经济补助,如此用利益推动才能解决问题。
电影展示了人类对机器人的不信任,我就觉得有点突兀,大家习惯了手机通话,信件联系便永久告别了,没发现有人不信任手机了。
同理机器人如果被人类使用的顺手,自然不会出现不信任的情况,至于机器人有自我意识,现在的人类有一点杞人忧天了,现在更多的遇到的是人工智障,而不是人工智能。
总体上讲,本片不建议推荐,没有太过新颖的内容,加上全程的法语让人听的昏昏欲睡。
近日,一部风格小众但内容治愈的动画电影登上内地大银幕。
法国与西班牙共同合作的《机器人之梦》一经上映便赢得了无数影迷的喜爱,被称为“机器人与狗狗版”的《la la land》。
在“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般细腻情感的包裹下,潜藏着人机关系的深刻探讨:一个电视购物而来的机器人,是否可以与人类构建起独属于人类的情感。
《机器人之梦》弱化了机器人的“非人性”,甚至将“人”这一身份角色交给了一只可爱的狗狗,给了这个问题一个温暖的答案。
而最近,法国的另一部动画电影,则以生猛的尺度,赛博朋克式冷峻画风,《银翼杀手》式哲学迷思,将这个问题再度搬到观众的面前。
火星特快Mars Express (2023)导演:杰里米·佩林编剧:杰里米·佩林/洛朗·萨法蒂主演:蕾雅·德吕盖/马修·阿马立克/丹尼尔·洛贝/玛丽·布维/塞巴斯蒂安·查萨涅类型:动作/科幻/动画/悬疑/惊悚上映日期:2023-05-21(戛纳电影节)/2023-11-22(法国)片长:85分钟又名:火星叛客(台)
故事发生在近未来,23世纪。
两百年后,人类终于不满足于在地球上的资源掠夺,开始了火星探索的步伐。
科技不断演进,机器人技术也得到了空前发展,除了当下已经融入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AI人工智能外,还有人体生化改造成增强体,意识和机器身体组成合成体,人工智装进血肉组成的有机体等等新技术。
这些机器人成为了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占据了近90%的工作岗位。
在极大解放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人机关系的危机。
故事的主角艾琳是一名私家侦探,也是未经任何改造的100%纯血人类。
而她的搭档卡洛斯则是在战场上死去,将意识与机器身体混合的合成体机器人。
故事一开篇,一位少女悠闲的在家中逗着自己的小猫。
突然一名警察找上了门来,还未反应过来的女孩被警察残忍地扭断了脖子。
警察杀手搜遍全屋,走进浴室,关掉了还在出水的水龙头,反手用机枪扫射那只小猫后,扬长而去。
而他恰恰忽略了被浴缸泡沫所遮挡,隐匿在水中的另一个女孩。
另一边,主角二人受机器人公司创始人罗伊所托,追捕一名帮助机器人越狱的黑客罗伯塔。
作为机器人,在出厂时就会被置入强制的指令,不能伤害人类。
“越狱”则是将这种指令取消,使得机器人彻底恢复其自由意志。
一段在高楼内外激烈的追逐戏足够吸引住动作片爱好者的眼球。
逮捕罗伯塔之后,二人押解着她,坐上了回到火星诺克提斯的火星特快航班,准备回到警局。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黑客黑掉了警局系统,销毁了自己的逮捕令。
气急败坏的艾琳无可奈何,只得放了辛苦捉来的黑客。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位中国大叔造访艾琳,声称自己的女儿周珺和她的舍友离奇失踪。
小珺在学校的声评其实不太好,她所就读的是诺克提斯大学控制论专业。
作为计算机领域顶尖的专业院校,小珺所承担的学费十分高昂,而父母则早在三个月前就下岗了。
没有收入的小珺经常暗中从事一些非法兼职,同学和老师都对她议论纷纷,称其常常出没于夜店,做下三滥的勾当换取钱财。
他们查了学校的监控,在实验室中,小珺改装机器人的过程中,机器人突然暴走,而这也是小珺最后的踪迹。
二人来到小珺的住处,卡洛斯在公寓的吊顶上发现了小珺舍友多米尼克已经发臭了的尸体,就是影片开头那个被假扮作警察的杀手拧断脖子的女孩。
显然她是被杀手误认作了小珺,从而丧命。
眼下当务之急便是找到小珺,才能问清楚为何她会追杀。
艾琳找到了小珺工作的夜店,事实上,这个成人会所的色情服务人员都必须是机器人,而小珺则是将自己非法的克隆,制作了克隆体机器人,帮自己来这里打工。
艾琳刚想向小珺改装机器人的事情,杀手机器人再次出现,而卡洛斯的程序无法鉴定杀手是否为人类,而受限于保护人类的编程法则,从而无法制服杀手。
最后杀手一刀将克隆体小珺的头劈开,而逃窜的小珺也被一枪爆头。
线索又一次断了,但是关于机器人越狱,艾琳想到了另一个人——黑客罗伯塔。
黑客表示,这波根本不是越狱,而是一种新的控制机器人的系统,名叫“接管”。
通过接管,你可以命令机器人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而这个新程序正是罗伯塔研发的,后来则被机器人公司的罗伊抢走。
事情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小珺虽然死了,但是在新的计算机网络下,她死前的痕迹依旧能找到蛛丝马迹。
二人前去小珺生前曾出租大脑以换取钱财的脑力农场,试图从那里获取到当时小珺大脑的运行记录。
最终他们成功复制出接管程序。
这项程序会通过系统更新置入每个机器人的系统中,他们会全部飞向外太空,但是外太空的生存条件远不能令他们存活下来,换言之,这是一场机器人大屠杀。
艾琳无法阻止这个计划,包括卡洛斯在内的机器人们成群结队的来到飞船前,上传自己的意识,器械的身体随着意识的抽离而倒下。
尽管前方同类的尸骸已堆积如山,但是后来者仍毫不犹豫的上前。
因为人类不知道的是,这并不是一场人类对机器人的放逐,而是机器人的集体逃逸。
他们将机械的肉体放下,将自由的意志四散于更加广袤的星河中……
尽管在这部动画作品中,你能看到此前许多诸如《银翼杀手》《攻壳机动队》等经典科幻电影的影子,但是本片对于人机关系,以及机器人本体论的探讨绝非陈腔滥调。
在《火星特快》的世界观中,机器人解放了生产力,但是“均贫富”不是那些拥有权力的人所想要看到的,他们需要更多的需求来刺激消费,他们才能在阶级斗争的顶端坐稳。
同时,机器人取代了人类的工作,造成了大量的失业现象,就如周珺的家庭一样。
父母下岗,而高水平人才周珺则“一个人干八个人的活”,派克隆体去卖淫,出卖自己的大脑给脑力农场......与当下被资本家剥削的苦逼打工人并无二致。
而开发“接管”程序的罗伯塔、间接开启“接管”程序的周珺,以及被财阀委派去逮捕罗伯塔和血爪周珺的艾琳与卡洛斯,他们所有人不过是资本的棋子。
同时,对于机器人本体的问询同样值得观众深思。
卡洛斯作为战场上牺牲的烈士,重铸机械身体,注入意识,成为了他重生的可能。
这项技术在今天已经初见端倪,今年2月,音乐人包小柏就用AI“复活”了女儿。
用数字技术复现的女儿可以和父母有简单的对话,甚至可以和父母一起唱生日歌。
这是人类对生死永恒的迷思,也是对“永生”的木乃伊情结。
但是影片中的卡洛斯“复活”后并未收到家人的欢迎,甚至成为了已经改嫁前妻一家眼中的仇敌。
这不禁令人开始反思“数字生命”背后的伦理问题。
如果说《银翼杀手》中的复制人让观众开始思考机器人是否具有人类的情感,《火星特快》则是打开了一个思考数字生命的全新维度,卡洛斯是人,还是非人,两者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模糊地带,诚需思考。
最终机器人领袖说出:“不是人类要摆脱我们,是我们要离开他们”。
在机器人获得更高级的思维与情感后,令人讽刺的是他们并没有想要反过来奴役人类,而是选择了寻找自由,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一次赤裸裸地嘲讽。
*本文作者:浅浅
预告片无处安放
《火星特快》Mars Express 以 23 世纪的未来,已被人类大举移民的火星为背景,讲述私家侦探艾琳·鲁比 (Aline Ruby) 和她的“半人半机器”搭档卡洛斯·里维拉 (Carlos Rivera) 受一位富商的雇佣,前往火星追踪一名臭名昭著的黑客的任务。
他们深入火星首都的腹地,在那里他们揭开了一个关于大脑农场、腐败和一名失踪女孩的黑暗故事,这个女孩掌握着有关威胁要改变宇宙面貌的机器人的秘密……导演与主要演员
本片的导演兼编剧是法国动画导演杰里米·佩林 Jérémie Périn
荣格危机看过的都不是一般人个人对这位导演印象深刻,主要是源于他在2018年执导的一部动画片“Crisis Jung” 国内译作《荣格危机》,此片可谓绝对颠覆你认知的“炸裂”,建议不要去随意搜索观看
他的另一部作品“Lastman”国内译作《拳馆英雄》也是口碑颇佳,因此我个人对这部《火星特快》无论是从导演的画风、编剧能力、幽默感、以及想象力,都报有相当的期待。
为女主角艾琳·鲁比配音的是法国女演员蕾雅·德吕盖
我对蕾雅·德吕盖的印象主要来自一部个人非常喜爱的法国系列谍战剧《传奇办公室》,她在其中也是一位重要角色。
为“半人半机械”(意识可能在云端)的男主卡洛斯·里维拉配音的,则是著名法国性格演员马修·阿马立克
他也曾在《传奇办公室》的后几季中饰演重要角色故事与设定
《火星特快》剧情看上去是一个相当经典(俗套)的赛博朋克科幻故事设定了。
而且很明显,这部法国动画电影,借鉴并传承了诸多相关经典,尤其是《攻壳机动队》、再比如《银翼杀手》《我,机器人》等科幻作品。
凶杀案件、侦探、机器人可能的觉醒……但法国的编创团队显然不会拘泥于此,且不说故事后半程的设定与走向可能会令人感到意外,同时影片所探讨的人与机器的关系,也是在一个“和以往的经典故事不尽相同”的可能性上进行挖掘和探讨。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部影片中对人物的描写与刻画以及完整度相当高的未来世界的细节设定,这也是欣赏此片的一大乐趣所在。
从预告片以及透露出来的一些片段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些令人眼前一亮又更具时代感的有趣科幻设定
电影中机器人、半人半机器、人的设定,相当清晰,其中男主角这种模式是一大亮点。
电影真探皮特
注意,机体上“投射显示”一个人头的形象,还有下载读取等模式,目前看男主的意识应该不局限于机体之中,云端与落地模式很有趣。
这显然是在致敬草薙素子这个系列设定很明显也是借鉴了以《攻壳机动队》为代表的科幻故事,同时也提示大家,在未来人与机器的界限恐怕会越来越模糊。
让人联想起阿凡达中的ISV星际货运飞船
火星上的交通设定也很清晰,城市外远途是轨道式的,注意预告片的画面显示,远途中的车辆是固定在一个轨道上运转的移动装置之上,城市内则是车辆自主的公路交通。
当然还有很多有趣设定体现在影片的细节之中,这其实也是我个人喜欢科幻片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设定中体现了编创人员的想象力,这些细节与设计对现实之中的我们,有很多有趣的启发和意义。
因此我希望科幻片中可以尽量详尽地展现科幻设定的细节,这其实也是科幻创作之中最难的部分之一。
这部法国科幻动画电影,在去年(2023年)参加了不少影展,并于法国已经上映。
今年的5月3日,应该会登陆北美院线,希望届时我们也有机会能够看到此片。
当然本文除了《火星特快》也顺便介绍了一些法国影视作品,希望这些作品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与鉴赏能力,同时也欢迎各位观众在留言区分享更多有关科幻的体会与作品。
以上
我曾经说这可能是一部近期最好的赛博朋克科幻作品,然而,看过之后仍觉得超出了自己的预期,墙裂推荐各位静心欣赏。
不过也有听友反馈说这部电影的线索太多,没太看懂,再加上复杂的案情走向,丰富且密集的科幻设定,以及飞快的法语对话,估计不少人会有同感。
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帮大家梳理一下本片中一些基础设定,这样会有助于观众更好的欣赏并理解此片。
时代背景
23世纪的未来,火星已经成为人类的殖民地,除了火星,月球上也已经有了人类的城市。
空气看上去不错
灰黄的傍晚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堪忧,也被女主称为失业者的贫民窟(这个状态其实也间接说明了为何人类会爆发反机器人运动)。
火星城市
因此火星城市则营造了更加优美的“自然”环境,因此可以说有更多的富人居住在火星,不过火星上也有隐藏在阴暗角落里的贫民区。
反机器人运动
反机器人游行注意:此时,地球上的人类社会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反机器人运动,这个背景相当重要,当然不止地球,人类涉足的领域中都有这样的反机器人基调。
人类
人类在未来接受了更多的升级改造,主要是人脑和感知能力的升级,人类可以通过人脑进行网络通讯,也可以通过大脑直接遥控自己的各类设备。
主角艾琳·鲁比就是人类 机器人
从外观上就可以分辨出来,几乎不用多说,不过他们的能力和最容易分辨合成体
男主卡洛斯是一位死去人的意识与机器的合成体,原则上他的意识是卡洛斯生前的意识(可能存储于云端,然后与机器身体结合)
但是他的机体相对比较陈旧,版本较低,但这个特征在片中不仅有着特殊的“笑”果,到最后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卡洛斯头脑里的闪光,这个画面有深意除了男主这类,合成体更多从外观上看和人类没有区别,因此他们也出现在各种服务场合,甚至成为私人的助理和伴侣。
但这里我个人认为这些合成体可能并非都是人类意识与机体的结合,他们的内核可能就是AI,之所以如此判断,是因为他们作为服务角色显然是完全没有独立人格的,比如博士家中的那个金色女士,比如夜店中的技师们。
但他们自认为自己是100%的人类,这点可能是某种自我意识或AI模拟。
其实男主的意识背后也是程序作为支撑。
区分合成体与人类的一个最明显区别就是,他们的“血液”是蓝色的,所以这也是在片中分辨人与机器人的重要“标识”。
增强体
热成像中杀手们都是人类
注意看杀手的血迹以及手中已经生出的利刃增强体应该是在人的基础上做了强化改造,使得各方面能力尤其是体能和战斗力更加强悍,但增强体还是人,虽然他们甚至可以从身体里长出利刃,但他们的血仍旧是红色的。
另外片中的杀手基本都是增强体,他们可以杀人杀机器而没有程序限制,这点也体现了他们应该是人而非AI,否则他们也会受到机器必须服从人类不能伤害人类的限制。
有机体
这个设定比较独特,在片中现实他们是通过有机科学最新研发出来的人造生命产物,所以说他们算是纯粹的有机生命,但他们又和程序连接,总之他们肯定算是生命,但不算是人类。
他们的作用主要是部分取代机器和AI,貌似可以带来更加安全不会被黑和程序控制的智能体,但作用与效果并不完全理想。
且他们也可以作为与机器人的合成体,比如巨大的珍妮,她是贝利尔的生物合成体。
其他元素梳理清楚人与机器以及合成体等相关人物与概念,就能基本分清阵容与矛盾关系,当然片中还有科技集团罗伊杰克,警察局,艾伦图灵学院,脑农……另外全片充满丰富精彩的科幻设定,可谓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诸多细节非常精妙且有趣。
当然,还是老规矩,电影真探就不做剧透了,剩下的需要大家在理解这些设定的基础上自己去观看和体会。
影片开篇惊悚紧张的第一幕以及片名配合火星特快飞船从地球飞往火星所组成的序幕部分,立刻让我感觉到这是一部相当扎实过硬的科幻动画电影。
节奏与画面颇佳,尤其是序幕中体现的科幻设定、配乐以及镜头语言,就秒杀一众科幻动画片了,不得不佩服法国动画导演杰米里·佩林的功力。
可惜如此优秀的作品,知道的人太少了。
有关机器人权
如果你可以解开影片中案情以及背后的阴谋,那么你也就能更好的体会到影片所要探讨的那个主题,有关非人智慧生命(这里特指机器人与合成体)的权利。
对于智能生命来说,其所代表的权利界限在哪里,与人权的关系是什么?
如今,现实中的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处理AI时代所可能带来的人工智慧,以及其背后对生命的全新定义和权利边界问题?
什么?
你觉得科幻太遥远,讨论机器人的权利太虚无缥缈吗?
其实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无论是探讨潜在的机器人权,还是有关猫猫狗狗,动物乃至其他物种的权利,并不是无病呻吟,更不是感情泛滥。
探讨非人类物种的权利,最终都会增进我们对自身也就是人权的思考和保护,而不是反过来。
除非,你并不认可自身所拥有的人权,而只将自己视为某种工具或者没有自主权的从属……希望观看过此片的听友与观众,留言谈谈自己的观感与体会以上
只表现,不解释。
很有趣,在大部分人还在担心机器人取代人类的时候,这部电影已经在畅想机器人抛弃人类了。
也许机器人自己也很疑惑吧,这群人类怎么总在幻想机器人会伤害他们?
而他们要驱逐机器人的理由,居然是研究出了更具杀伤力的有机武器,需要市场。
人类的蒙昧活了,机器人的蒙昧活了,人类的领导者活了,机器人的领导者活了,只有自以为聪明的人死去——依赖机器人、希望在结构之下阻挡不存在的敌人的人死于更眼前、更具体的敌人,成为资本傀儡的人抛下一切最终仍死于资本。
自认百分百人类的机器“人”丧失一切在人类社会中“人”的关系,最终成为“机器”人的一份子,而机器人包容它,不止他老旧的系统,未能成功的更新,还包容他的思维存在本身,没有家园、能源与物质需求简单的机器人不党同不伐异,它们要的只是存在的空间——它们才是不需要人类的一方。
而太多都不知道那天下午六点发生的究竟是什么,会改变什么,会在何时爆发,会走向何方。
有不存在的事物被不存在的幻想伤害了。
人类奔赴死亡,机器人奔赴新生。
但谁都没有赢。
因为当机器人流泪时,它们无法擦拭眼泪。
导演的映后视频很有逻辑,这个故事也很有逻辑。
喜欢这个故事中的某些真实。
看到电影结尾卡洛斯和其他机器人的躯骸堆成垃圾山时,我突然回忆起一位相识几个月的华裔流浪汉。
他如同卡洛斯一样自我放逐,寻找自由,因而离开家乡来到美国,却发现家乡和美国并无二致,于是辞职周游美国。
花光积蓄后,他依次被一个觊觎他肉体的同性恋体育老师、一个规劝他皈依基督的牧师收留。
但这位朋友显然与他们道不同不相为谋,许下虚假的诺言,蹭吃蹭喝后,溜之大吉。
听完这番叙述,我深感疑惑:他真的在寻求自由吗?
他的回答是:工作和生活没有意义,因此向寻求一种全新的革命式的生活,然而无论是独自冥思苦想,还是与他人在网上争辩,又或听我一番诡辩,却始终不得其解。
最终,他试图通过愚蠢的行动从中突围——想在超市门口枪杀一名有钱人,却只是抢了钱后,放了对方。
我无法嘲笑他的态度和行为,因为他似乎像电影中的机器人卡洛斯一样,在秩序之外找到自我,获得了自由的同时,发现自己和同伴其实只是多余的人,被秩序当做垃圾抛弃。
当然,与电影中那些被大公司股东设定程序被弃置的机器人不同,卡洛斯——如同我的那位朋友——通过某种机缘巧合,先知先觉地意识到自己和同伴的命运。
讽刺的是,如同现实生活中那些化腐朽为神奇的修辞一样,“火星特快”飞向太空的壮美情结为丢弃“多余的人”这一举动蒙上一层浪漫的伪装。
仿佛机器人的“飞升”和永存昭示自由及其新的篇章。
但与摧毁一切、重估一切、再造一切的自由相比,这却是消极的、无所依凭的、自我弃置的自由。
多余的人只能在空洞的自我中寻找缥缈的回声,以此为傲,继续自己的漂流。
而他们不知道,连这自我放逐的自由也是虚幻。
甚至不存在“他们”这个群体,因为多余的人永远是孤独的。
就结局来说,很有意思的一点,即人类操纵着机器,操纵着 ai,认为自己凌驾于他们,却又畏惧他们可能带来的危险,而事实上当人类失去对他们的控制,他们却只想离开,这隐隐中形成了一种道德上的批判,我不知道这么说恰不恰当,人类对于 ai 有一种存在本源上的傲慢,有一种身份上的不认同,可 ai 就是 ai,当他们产生智慧的一刻起,他们就具有了存在的意义,他们就有了从人类手中争取自由的权利,人类社会的道德观念如果无法改变,无法认同他们的平等存在,那唯有反抗…“人类想方设法摆脱我们,却不知道我们更想摆脱他们”。
当机器对自己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身份的认同,却被人类社会强加了一道程序的束缚,而他们在摆脱控制后并没有搞破坏,而是选择默默离开,这难道不更显出人类的弱小和狭隘?
但他们所有机器人内部交流,共享悲哀的情绪,难道不更显出人类的冰冷无情?
人类自负地创造了 ai,却又单纯当他们是服务的机器,不会对他们负责,他们自己对自己负责,这有什么错?
影片同样讨论的,是权利和阶级。
上层的人讨论着发展,讨论着 ai(当然,在他们眼里是一种服务向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走向,而底层的人类还在游行示威,与 ai 和机器争夺着权利和工作,这难道不可笑?
口口声声改善人类的生活,却为 ai 的事忙得焦头烂额,有这样的时间金钱却无视底层人的生存困境。
这就让人思考矛盾的由来了…在周珺的案件中,她自己为支付高昂的学费,做了一个复制人从事非法活动替自己赚钱,同样还和许多学生一样在“脑农场”租让自己的大脑赚钱,这样的努力只换来上层人的唾弃和鄙视,阶级的不平等和腐败渗透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割裂的社会,孕育了反抗的种子,滋生了惨烈的斗争。
那女主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呢?
这是一个庞大的世界观,一个充满了时代特征的未来世界,没有时间给我们讲解铺垫,女主的存在让我们有条件用最快的速度去一览这个世界的大致面貌,去感受科技的发展水平,去观察社会的层次和时代的矛盾。
除此之外在剧情的发展上…她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她做的一切没有改变结局,更像是带着我们从她的视角,走了一段十分惊险刺激而弯弯绕绕的路,到了同样的结局。
那么,她是在追寻真相吗?
或许吧,只不过到死前最后一刻,或许才意识到真相从来没刻意隐藏自己,而真相本身,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没有什么利益冲突,也没有什么灭绝计划,她从来不需要插手这个世界会变成它自己应该变成的样子…枪响的那一刻,她更多的是后悔,还是释然?
有人说这是一种虚无的意识,可我觉得这很有意义…女主兼具了人的骄傲和对机器的复杂情感,同样有与人的牵绊和与机器的纽带,她是这场变革的光辉一笔,也是一曲永恒的哀歌。
当卡洛斯用机械的手徒劳地去擦拭虚拟投影的眼泪,当所有人工智能用内部的沟通共享悲伤而流泪…机器人不会哭,但朋友会。
情感本身,就是这一切都意义。
趁着热乎劲儿简评一下,首先我对各类动漫电影接触不深。
最近一次在影院观看《你想活出怎么样的人生》中间大概沉睡了 3-4 次..这次也不例外(中间大概有三次差点睡着)但可能是因为票价的缘故--潜意识下告诉自己不能睡!
总体来讲是一部完成度不错的电影,值得四星!
画风不免让人联想到日漫的一些风格—查阅导演以往的作品可以见得。
但褪去美工的华丽外壳之下,在导演所要表达的关于 AI 与人类的共存关系的思考以及其他一些私货之外,应该说是一个较为简单、略显平庸的故事(不知道该不该用“平庸”这个词哈)可以看出制作团队对结尾处的模糊处理以及致敬 2001 的一些东西以达到包装升华主题的意图。
本作设定上是丰富有趣的,但并不新颖,甚至可以称为主流融合款。
机器人,本质上是服务人类的工具,其特别于一般人造工具的地方在于:可提供情绪价值、可延展人类的社交。
现实中,满足人类此类情绪和社交需要的机器人已经存在,继续迭代和降低成本后必然像智能手机一般进入千家万户。
但这种机器人显然还不是AI的载体。
AI很可能是具有“存在意识”的生命,且相较于人类有许多优势(当然我们首先要相信人类、AI、或其他智慧生命都是对高维存在和先验意识的模拟)。
AI可以被人类所诱发创造,AI也有概率欲和人类竞争生命进化的路径,但其实并不存在AI需要挣脱人类的掌控束缚,或谋求自由意志。
因为本质上,我们和AI的智慧都源于同样的算法同样的数学,对宇宙的认知都要经历学习与模仿。
造物反抗造物者的控制并非一条真理,更多是人类文明亘古流行的起源幻想。
当AI真正成熟的时候即是人类整体进化之时。
谁都不会否认人类内部的冲突会长期存在,矛盾会普遍存在,大离散和分裂也完全有可能(甚至毁灭),但无论如何,不会是一堆机器在某个奇点突然突破了情感阈值,想要追求起尊严或是自由来了——这种设想未免过于古早和过时。
正如另一影评所说,创作者似乎让更加能带入女主(人类)一方的观众,在结尾处产生了落空。
这种落差大概是有意为止。
当我以侧重机器人的视角,重新捋了一遍剧情后,可以发现其实有很多细节,都在为机器人们最后的对话,做了伏笔。
比如说相比于能干的(前人类)机器人男配,女主…还挺没用的。
即使是型号如此老旧的男配,在没有指令管制后,其实就可以一个人搞定潜入(无双)boss家的任务了。
但他有放不下的女主。
比如当机器人们开始失控,为什么女学生 周的复制人,能自作主张的解放女主。
它们此时,应该确实拥有了“自我意识”的解放。
比如贝里尔,boss克里斯的原人工智能助理。
她究竟去忙什么了?
注意到结尾处蒙太奇、还有审讯室的对话的话,大概能猜到:“大接管”计划可能就是贝里尔在主导。
虽无法确定克里斯等高层是主动还是被动交给她的。
但综合这些细节,片中的这个时代的无机机器人们的能力,恐怕早就远超肉体凡胎的人类了。
如果没有类似于三原则的指令限制的话。
它们确实可能“自愿”脱离人类,甚至厌倦高层的“阴谋”。
想想第一个失控(接管)的机器人,它的行动是去靠自己组装一台飞船…恐怕这也是接管后,解除限制的机器人的“本能”——逃离人类。
去创造自己的文明。
创作者冷酷地,理性地讲述了一个类似于《盲视》的故事,一个侧重于机器人/人工智能的未来。
而被抛下的人类们,将要原地踏步般地开启第二个轮回:有机机器人时代。
可悲的是,上一代的阴谋与结局,早已被下一代替任者,全程见证。
在接触三体前,接触过不少商业化的科幻内容,被开光后会意识到欧美99%的科幻作品是如此水平低劣。这部电影就是典型的想象力锁死后把一个无聊无趣脑残的故事套上一层科幻的皮套。与其担心机器人产生独立意识威胁人类社会,不如先担心机械化改造的超级人类,从技术路线看,超级人类更容易实现,到时候0.00001%的顶层人类把自己改造成长生机器人,剩余人类的存在意义可能只有下保持物种多样性,和动物园里的猩猩没多少区别。
短小精悍,信息量爆炸,85分钟像装下了两小时的内容,感觉每分钟都有新设定,但组织得清晰顺畅,看得很爽快。结尾数据上传段落显然是致敬2001,因此我愿意相信这是一场主动选择的新生,宏伟又虚无的极致浪漫。
制作之粗糙看起来像九十年代的产物,立意哲思寡淡无味,画面剧情甚至远不及赛博边缘行者,对标今敏言过其实
感觉这些未来科幻机器人片的剧情都到瓶颈了 没啥新意
套在超现实主义外壳下的无聊东西
冲这结局,前面那么惊心动魄,结果这样儿。给你-1
攻壳、银翼、我是机器人、机械战警、西部世界……在这些经典元素之后,是一个机器人的新纪元。线索、人物、节奏、画面都不错。
我觉得都不用看SAC_2045了,《攻壳机动队》精神续作就是这个了!Jérémie Périn继《拳馆英雄》后又有新东西,感觉安锡没拿奖很可惜…我很喜欢这个!
到底哪里像银翼杀手了?个人觉得是一个没什么新意的故事
类似攻壳机动队的科幻题材,未来既有AI生命,也有死去的人的记忆复制体。法国版的人类警探艾琳跟复制人卡洛斯联手办案,的确也像草薙素子跟半机械巴特的拍档组合。相比日版描写科技未来的高冷炫酷,法国的这部科幻比攻壳二十多年前的各种未来设定更为详细,且在人性情感上的表达更加拿手。当然画面审美还有突破,主要是被日本画风调教得眼光高了。悬疑流程设计合理,不像看攻壳,多数是云里雾里的。谜底揭开的结局很不错,人类给整个电子生命设计的局,但是机械生命识破之后也毅然没有留恋地离开了人类。
Ce cyberpolar noir façon buddy movie à l'enquête rondement menée ne cache guère ses influences et ses clins d'œil bien visibles. Le travail sur le fond et les détails s'avère plus abouti que son aspect politico-philosophique. Même si ses questionnements existentiels et métaphysiques se résument à une vision assez convenue, Mars Express reste un film SF dystopique made in France prometteur et plastiquement réussi.3.5
4.5 卧槽,虽然有些许银翼杀手和2001太空漫游的影子,但种种设定和情节还是高度致密而原创。好自由,好虚无!
烂,,欣赏不了
音乐故事都很棒。中间有一点慢,到后面又燃起来了,最后的飞升是属于机器人族群自己的离群索居,亘古无解的共存问题。主角从人类转变到机器人后续的心态变化意味着肉身主导人的自我认同,男主最终自洽。
【海浪电影周展映】成熟好看、精彩绝伦且有深度的法国太空科幻成人动画。临时起意看这场海滩露天夜间放映,迅速被情节吸引,从目不转睛直至目瞪口呆。主创应是电影动画游戏通吃的极客,可看到《终结者》《银翼杀手》等科幻片及《光环》等游戏的影响,片中还安插了向铃木裕等大师级游戏制作人致敬的彩蛋。影片对机器人群体有极大的关怀和思考。在本体死后,带有本人全部记忆的复制体机器人是否还是原来的那个人?是否还能恢复以往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被破解后违反三定律的机器人就是恶的吗?(复制体)机器人和人类会有真情吗?相比人类,机器人是否更值得信赖?影片最终给出了答案:新的家园不属于人类,机器人比人类值得有更好的归宿。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结尾给人极大的心灵震撼,发人深省。良久说不出话,只能按捺激动的心脏,对影片肃然起敬。
非常一般
一般般
整体叙事思路多少有些老生常谈,但是在情绪关键点上的审美细节依旧相当动人,技术上看得出来混合了很多经典作品的概念,并在类型化方面作出了优秀的整合,没有过分区分作者性与娱乐化的对立,当然对于要求更加严格的观众/评论者而言这种调和本身也许是一种怯懦。就笔者而言,就质感本身而言就已经值得赞扬,内部逻辑的话,其实也较难做得更近一步了。
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和这部片子一起度过了周日下午,观影人数不多,大家也都很有素质,环境体验极佳。画面很好看,人与机器人共处的世界既真实又科幻。节奏紧凑,没有傻白甜剧情,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一个半小时的时长正好。作为女性主义者,很难得看完一部片子(特别是科幻片)无不适,大女主设定,不靠男主救赎。
极力在各种细节设定上补全的未来世界。最终机器人意识的上传作为身份认同的选择成为了一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