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华纳奇幻冒险片《小飞侠:幻梦启航》,总体感觉不够成功。
此片在全球市场上都遭遇了票房的滑铁卢,这不是偶然现象。
此片的优点在于画面瑰奇,特效精彩,场面宏大,细节精湛,想象力丰富,3D效果逼真,硬件上绝对一等一,做得真心不错。
但导演真的没有讲好一个故事,我和邀我来的朋友在观影过程中都数次睡着,睡睡醒醒,反复多次,心中实在想打起精神不想错过情节,无奈真的是控制不了自己的睡意,剧情之乏味空洞,像唐僧念着魔咒一样,看来导演催睡手段实在一流。
此片由英国导演乔·怀特执导,他拍文艺片见长,我看过他拍的的《赎罪》一片,曾获金球奖最佳影片和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叙事水平非常高明,画面风格也很唯美,令人印象深刻。
敦刻尔克海滩大撤退的长镜头非常经典,令人过目不忘。
在《小飞侠》中也可以看出导演对于长镜头的迷恋,片中有一个从树丛环绕推进到土著狂欢的长镜头,在狂野的鼓点中缓慢推进、柳暗花明,在炫技的同时也突出了神秘感。
二战德军飞机轰炸伦敦的高空俯视画面也很有战争现场的真实压迫感。
各种奇幻冒险,场面层出不穷,足见华纳公司1.5亿美金的巨额投资真正用到了刀刃上。
美丽的星空影像,年轮里的奇幻展现,梦幻启航的飞船,都制作呈现得美轮美奂。
在奇幻岛上胡克船长与岛上第一武士在弹簧一般的格斗场上打斗那场戏拍得奇趣盎然,令人忍俊不禁。
乔·怀特作为文艺片导演,明显不擅长驾驭这样的商业大片,尤其是这样的奇幻冒险题材,他执导起来力不从心。
剧情太过于啰嗦,人物刻画也有些浮夸,童话故事拍得过于繁复,没有抓住观众的心,缺乏引人入胜之力,不能一直制造紧张的氛围吸引观众的兴趣点,所以容易引人入睡。
既有《加勒比海盗》珠玉在前,此片休·杰克曼饰演的黑胡子海盗显然总是令人联想到约翰·尼德普的造型与做派。
并不讨巧,因为先入为主,难有突破。
休·杰克曼的演技其实在歌舞剧名著电影《悲惨世界》里体现得最为精彩。
在这部略显怪异的童话片里,他的任务主要是让观众认不出来他是金刚狼,而且,貌似他还真做到了。
演小飞侠的小演员表现得还不错,纯真而且刚毅。
片尾母亲的梦幻映像与彼得·潘对话的那场戏挺打动人的,我发现旁边观影时一直在和旁人嘚吧嘚的一位老太太看到此处感动得哭泣了。
《彼得潘》和灰姑娘、阿拉丁等故事一样是经典童话。
本想把以前的版本找来看,内容忘记了,但是是属于奇幻、纯真的类型。
这部影片与以前的故事大有差异,有些改编的部分。
引:潘神PAN是西方神话故事中的牧神,排箫和笛子是他最擅长的乐器;午后沉欢、性好女色、面貌丑陋是形容他的特征,但据说潘是牧羊人,是蒙昧混沌时代中猎人和航海者的守护神。
故事主线:是围绕一个富于幻想的小男孩,如何流落永无岛,发现自己身世的秘密,成为精灵之地的继承人,并与黑胡子海盗船长斗争,最后获得自由的故事。
本片风格:影片色调偏向后现代、超现实的风格,布景、人物造型、台词、表演,都比较浮夸,从阴郁混浊的灰色调单一布景,到绚烂混搭的热带雨林原始部落风格。
影片虽说是全年龄向的,但却有一种暗黑童话和黑色幽默的倾向,人物对话也有些像成人用童语和孩子说俏皮话的样子。
不过配乐是比较空灵动听的。
(顺带一提,人物造型真的特别莫名其妙,尤其是黑胡子船长的出场,和老虎莉莉的一字帘头饰。
选角倒是用心得精致,孩子纤弱,并且各角色形态倾向于具有女性气质。
)象征物,一些奇异迷幻、另有所指、却用意不清晰的直观认识。
永无岛,一个永远醒不来、长不大的梦中归属、和死亡终结。
__________• 彼得,他作为继承之物的、精灵之门的钥匙,他母亲留给他的信物,是一个排箫模样的项链。
当他习惯飞翔之后,他会拥有森林部落中潘神这一身份。
他母亲留给他的信物和信中说明,“如果不在这个世界相见,就必定会在另一个世界。
”就本片来说,"另一个世界"是一个梦想的精灵世界——Neverland 永无岛的世界。
意味着找到归属感;也是意味着死亡终结 Death is dead,or facing the death and end with it。
故事背景设定在二战以后,再加上殖民地开采和奴隶交易,现实与超现实的组合,使故事的基调偏向阴郁与黑色童话。
永无岛,可能在这里意味着一个濒死的、或不存在的世界。
彼得和尼布斯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他们富于幻想、冒险,却活得十分贫瘠困苦,因此他们期望另一个理想世界。
而黑胡子海盗船长是一个实际年龄垂老的人,却由于魔尘精灵石的作用,而保持年轻的模样。
拥有精灵石,便可永生,这是永无岛的秘密之一。
这是关于死亡与梦想的另一方面。
分析一个故事情节:在阅读个人档案的时候,彼得看不懂文字,文字发生错乱,并不是他本身的视觉问题,而是说明这孩子不识字,但是在梦幻世界中,他能够通过自己的感知、情感去理解与沟通,因此他可以读懂"精灵语"。
而他的好伴儿尼布斯,识字,却习惯默读,可以想象一下影片中的现实情形。
另外,在超现实的世界中,彼得是精灵幻化为人形的王子和一个普通女性的儿子 ,(而王子比灰姑娘和永无岛美人鱼的情况还糟,他只能存在一天。
) 这可能是彼得之所以生长在孤儿院的另一种自我安慰的想象。
• 蒙太奇,与印象主义、闪灵、叠印等类似的、含义不清晰的效果反复出现。
事件一,两个离开孤儿院的小孩…事件二,恶毒的修女院长在后院命令“爬楼梯清洁管道坠落”的咒骂,事件三,飞机轰炸时,发现孤儿院的密室,漂流瓶中的帆船,海盗船,圣母玛利亚像的单边鼻孔(密室),过路的城市铁轨上,装扮体面的、玩飞机模型的小孩和她的母亲…修女院长的形象可能是由彼得的视角塑造的,夸张、想象、超乎寻常。
修女院长在那儿象征着一个不容置疑的权力,而彼得则是反叛权力的或叛逆的象征。
彼得将饥饿与缺乏关爱的痛苦所导致的愤恨与压力投射到了象征权力的人身上,而这人可能是修女院长,或者想象中的“加拿大”矿石山的海盗船长。
(彼得把孤儿院储蓄物资的仓库想象成院长的私藏,由于修女院长的肥胖、饥饿困苦的条件、权力相关、及本身的人物设定。
在梦幻世界里,修女院长是一个恶毒的丑角。
)最难觉察和判断的叠印形象是:1. 两个消失的小孩,与彼得和尼布斯,作为两个亲密伙伴;2. 彼得与成年的胡克;3. 胡克与山姆史密勾之间薄弱的友谊;4. 胡克与虎莲,彼得的父母,Jolly Roger最后驶向永无岛的帆船号。
• 童语,或仿歌舞剧,有种滑稽剧的效果。
如各种自造词;喊孤儿院里修女院长、飞行女长官Ma'am,等等。
还有孤儿院修女院长与黑胡子海盗船长相同的出场唱词。
• 其他意象:土星、魔尘、矿石山(精灵石),大气水泡和水泡中的奇异动物、飞鱼。
魔尘由"贩卖的"劳工开掘,魔尘就像是土星的尘埃光环。
而劳工、童工就像是挖矿的奴隶。
永无岛美人鱼或者说水妖,相貌相同,就像是同一个人的分身。
或者可以说和精灵一样,有千万人的影子,但却没有具体与固定的形象,有千万亿的言语歌唱,随着风浪接收与发出讯息。
__________
奔着狼叔休杰克曼去看的片儿,原谅我,叔,这只能算儿童电影。
彼得潘的故事加超豪华明星阵容,我承认预告片里的华美“飞船”镜头也有杀到我。
不敢奢望超越指环王、爱德华,本想着质量能跟巧克力工厂打个平手,最终却还是失望。
这是一部童话故事,合适的儿童电影,比天朝影院里隔壁的巴拉巴拉小魔仙高了1000个喜羊羊,然而也就只拍成了一个儿童电影,动用了这么大阵容和这么先进的电影工业技术,仅此而已。
剧情确实比较低龄,人物形象脸谱化。
背景音乐倒是宏大激荡。
要说这特效、场面浪费了呢,也不尽其然。
反正这年头任何一部欧美影片拉出来都不会太差,更何况是带有幻想色彩的作品呢?
大家都不缺这个,也拼的就不是这个方面,只不过本片,也就剩这么点看点了。
太多剧透的话也不想说,毕竟剧情也已经老套到没什么可多说的了。
想带小朋友看电影的朋友可以在与小魔仙之间选这一部,与头脑特工队之间当然选后者。
最后希望我敬爱的狼叔以后能好好选片,我宁愿看您去演冉阿让也不是画着烟熏妆的黑胡子船长你信么。
总之梦很绚丽,然而梦醒了,也就什么都没剩下。
一部常规但却又反套路的改编童话。
首先,还是那句话,英雄不是诞生的是创造的,虽然彼得的身世令他成为the chosen one,但是当他主动愿意承担责任的时候才真正成为Peter Pan。
再说亲情,爱不是只有一种表达方式,有时母子之间信任和理解更加重要。
彼得和母亲虽然天人永隔但却用行动与天上的母亲对话,完成了母亲最大的心愿,可以算是回馈母亲生育之恩的最好方式。
反套路的是彼得和虎克的兄弟情,这也真的算是编剧开脑洞了,朋友和敌人适情况而定。
(我开个小脑洞:虎克是美国人的这个设定是否另有深意...)。
关于Never land的打造,场景做的真的如梦似幻,感觉好像真的被带到了那个梦一般的仙境。
天空中的水和飞鱼,不死鸟有趣但却不多余,就连鳄鱼和美人鱼都有自己的角色设定。
海盗对于奴隶的呼吁,莫不是在讽刺某F国的革命,顺道映射三角贸易,压迫工人的资本家?
长生不老的设定也是醉了,为何从古至今基本所有人都为了这个目的不择手段,(插一句嘴,永生后活着的意义在哪里)最后不得不赞海盗枪杀人时释放出的七彩烟雾的设定,对孩子真的很友好。
适合亲子一起观看。
Anyway,总体来讲是部有趣有意思的电影,细想的话可以挖掘出很多主题。
不过小编认为最大的主题估计还是亲情与爱吧~
『小飞侠:幻梦启航』
打分:45/100,★★。
参考——《沉睡魔咒》(2014):55/100,★★★;《奇幻森林》(2016):77/100,★★★★;《森林王子》(1967):75/100。
原本完全不在考虑范围,然而几次三番看到路人表示《奇幻森林》与本片一个档次,便终究没忍住好奇。
事实证明,好奇害死猫。
最无语的,竟然是本以为至少可以养眼的画面。
与梦幻岛相关的许多地方,主要集中在人物身上——比如“黑胡子”的造型和女战士虎莲的衣着妆容——无不透露出一股俗艳而怪异的气息。
请问这里是梦幻岛,还是梦幻发廊?
<图片2><图片3><图片4>
彼得·潘与胡克船长尚可,虽然后者简直就是融合汉·索罗与印第安纳·琼斯之后的拙劣模仿品。
特效诚然够绚丽,然而时不时地迷失于炫技,终归是难以入流的东西。
至于另外两部片子——《沉睡魔咒》的特效和运用固然并不优于本片,但美术设计要胜出一大截;而《奇幻森林》不仅特效远优于其余两部,特效服务于故事和角色的使用理念也远远超越它们。
在《幻梦启航》毫无意义地渲染梦幻岛的仙境奇观的时候,《奇幻森林》却坚实地搭建了一片能任角色自由往来的人间丛林。
当然,美术设计俗艳也好,特效流于炫技也罢,本片如果能拿出一个合格以上的故事或者足够吸引观众的人物,或许还有救。
可惜事实并没有如愿。
这里就引到了标题的问题:为何《幻梦启航》与《奇幻森林》中间差了半部《沉睡魔咒》?
答案很简单:1、人物;2、故事。
《幻梦启航》有许多拿无聊当乐趣的桥段。
比如小彼得与孤儿院修女的矛盾,比如海盗船与战斗机的大战,比如眼镜逗比胖子,比如胡克与“潘”的打斗,都是所费笔墨与所起作用不成比例的情节。
而彼得探寻生母经历的几次曲折,本来应该是描写彼得心理变化的着墨重点,结果却总是很快被其他矛盾盖过。
比如彼得发现母亲的信,但镜头随即便把重点放在了丑恶的修女身上。
这样的手法,能让人感受更深的显然是修女的嘴脸,而非彼得对得知母亲真相的渴望。
至于后面几次,懒得一一赘述。
而胡克与虎莲的感情戏,首先并没有什么意义,其次这段感情戏和其他许多桥段一样,明明应该让位于彼得·潘与胡克船长之间的关系塑造。
毕竟这个故事如果继续讲述下去,必然要涉及彼得·潘和胡克船长的决裂。
而友情的决裂能否牵动人心,显然取决于友情原本坚定与否——本片流于表面的描写显然失败了,票房的严重扑街又抹杀了一切续集补救的可能。
《沉睡魔咒》与本片一样,故事完全站不住脚,可是玛琳菲森这个人物奇迹般地撑起了全片。
固然,玛琳菲森的成功多半要归功于朱莉本人的演绎而非剧本的塑造,但《幻梦启航》毕竟连这样一个演员发挥出色的角色都没有。
《奇幻森林》的故事,在67版《森林王子》的基础上加以极大完善之后,是成功达到了合格线上的。
如果不是高潮的丛林大火部分在对“火”这个意向的处理上多少有些经不住推敲而避重就轻,《森林》的故事甚至可以算作良好。
但无论如何,这样一个废笔极少、主题清晰而框架完整的故事,都足够撑得起《森林》的特效。
单就故事而言,《幻梦启航》甚至难说比得上上67版《森林王子》,更何况后者还有大量有趣的角色和歌曲撑场。
说到底,能给《幻梦启航》撑场的无非是所谓的颜值和特效。
只在意这些的路人,基本不会关心颜值是否搭配着美术设计的俗艳,特效是否流落于华丽炫技的空洞。
所谓颜值即正义,所谓华丽即优秀。
故事和人物——对不起,不关心。
1. 死亡,梦境和飞行:这篇影评先从彼得潘的死亡隐喻讲起——一直以来彼得潘被认为成一个不愿意长大的孩子的故事,象征着永不消失的童年。
然而这个故事却总有着悲剧的底色。
在书中的第一句写道,“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除了一个人”。
最后温蒂与迷失男孩们离开了永无岛,而彼得潘则永远留在童年,故事的结局象征着这个愿望的不现实性。
另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JM巴里的兄弟David的死亡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他于是创造了彼得潘这个童话人物纪念他并以此让他永远停留在童年。
彼得潘与死亡的关联在原作中亦有体现,第一章中:“关于彼得·潘,有许多离奇的传说。
比如说孩子们死了以后,他总是陪他们走向阴间,免得他们害怕。
” 而彼得有一天飞回原本在英国的家,却发现他的爸妈已经将窗户深锁,而原本属于他的床上出现了另一个小孩。
电影中的死亡隐喻仍然存在——在孤儿院里被偷走孩子暗示着死亡。
开始只是有一两个孩子消失,修女们告诉潘他们其实是被父母接走了。
明面的故事告诉观众他们其实是被修女卖给了海盗。
可是修女为什么之前只卖一两个,后来却突然把孩子们全部卖掉?
为什么孩子全部消失的孤儿院在故事结尾还能正常运营?
为什么在故事结尾孩子们仿佛都回来了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
为什么故事发生背景偏偏改成了二战,甚至孩子们被偷走的时候偏偏是伦敦大轰炸?
因为这是个死亡的故事。
而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死亡是陌生的。
孤儿院中一两个孩子消失可以是被父母接走,甚至可以是被卖给了海盗。
事实是,他们在孤儿院中病死了,是再寻常不过的死亡。
而大人们只是告诉其他人:“他们被父母接走了。
” 而后来在伦敦大轰炸中一个炸弹下来炸掉了孤儿院,所有的孩子都死了。
“永无岛是一个梦境,你永远不能从中醒来(Neverland is a dream, from which you never wake)”。
之后的故事全部都是彼得潘的死亡幻觉。
海盗的降临意味着死亡。
这个隐喻在黑胡子一开始与潘的对话中被抬到了明面上:“永无岛是一个梦境,你永远不能从中醒来 (Neverland is a dream, from which you never wake)。
你有没有过一种感觉,仿佛在做一场噩梦,像漂浮在舒适安静黑暗的深海,而你越沉越深。
那是死亡。
” (只看一遍电影记不住台词了但大概意思是这样)永无岛上的死亡是梦幻并古怪的,海盗们开枪是有如color run一般色彩缤纷的炮弹,人的面孔在彩色的烟雾里消散,我们却永远看不到他们死去的样子。
黑胡子的入场“wakey wakey”与修女叫孩子们起床的台词一致,这是现实的记忆在梦境的世界里的回音。
梦境是现实的重构,也许虚构世界中彼得的仙子王子的人设和寻找母亲的执念正是来源于现实中对母亲的思念。
他潜意识中深信着他母亲告诉他“你是特别的”,他寻找他的母亲,却在潜意识里明白他母亲早已死去。
梦是充满想象力的又是荒诞不经的,超越常理超越常识。
整个永无岛(梦幻岛)的风格是十分梦幻的,在天空中飞着的海盗船,彩虹色的印第安部落,有着五彩羽毛和恐怖怪脸的大鸟……我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场景设计不仅仅是瑰丽,也足够诡谲。
从现实世界到虚幻世界的过渡非常带感。
一开始的氛围是现实的,二战时期阴冷苍白的孤儿院,而海盗船的出现是伦敦大轰炸这个现实世界的唯一异常点。
然后这个奇点逐渐在现实中扩散开来,看它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躲过了枪林弹雨,在飞机的追踪下开始飞升,甩掉了一直追在身后的战斗机越过对流层到了平流层……这个时候你的思维还陷在现实里,想着尼玛这该冻死了吧不冻死也该缺氧了吧也许说不定是跟tardis一样有什么生命维持系统设定……然后你看到海盗船继续飞升,地球引力开始失效,潘飞了起来。
潘身上引力的消失与坐在船中的人对比正是现实与虚幻的交织。
然后潘飞着飞着,触摸到了土星的光环,这一瞬间的掌控感意味着幻想世界的降临。
你意识到他们已经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观。
在一瞬的恍然中船开始飞速降落,降落到一片海,这海是漂浮在天空里的水滴,水滴中有鱼在游(这个场景我瞬间穿越到doctor who某个Chrismas special)。
他们穿过一段隧道,尽头有光的隧道是标准的濒死幻觉,象征着羊水,子宫和重生。
然后恍惚之间他们听到了歌声,结果……特么是smells like teen spirit。
我在电影院简直拍案叫绝。
贯彻山谷的歌声,人群挥舞着拳头以标准的摇滚演唱会姿态躁动着。
然后黑胡子唱着歌出场了!!!
他穿着维多利亚风格的浮夸服装,画着烟熏妆,带着单耳耳环,上身穿着铠甲下身穿着巨贵妇无比的黑色哥特萝莉蓬蓬裙,还有那风骚的红腿袜,低沉的声音又屌又慵懒地唱出:“And I forget just why I taste Oh yeah, I guess it makes me smile I found it hard; it's hard to find Oh well, whatever, never mind……”这绝对是这个世界上最诡异最美好最特么碉堡的反派出场!
摇滚音乐会莎士比亚哥特混搭风smells like teen spirit…………恩我需要平静一下心情……整个海盗湾被形容为“噩梦”,虚幻世界并没有以一种香甜的温柔乡的姿态接纳潘,这在濒死的惊恐之中并不难理解。
坠落是一种非常非常常见的梦,也是我们从梦中醒来通常途径。
而正因为永无岛是一场无法醒来的濒死之梦,潘坠落的时候,他漂浮了起来。
梦是这样一种东西,它总能体现你的潜意识。
比如如果你在奔跑后面有人追你,你在梦里无比紧张觉得你要被追上了,你一边告诉着自己快跑我日不要被追上,但只要你潜意识里有一点点意识觉得自己会被追上,那你就绝对会被追上。
但如果你相信旁边有一道门,或者追赶者突然想去开一罐沙丁鱼,那梦境就会如你所愿。
相信正是控制梦境的要素。
飞翔是彼得潘之所以为彼得潘的重要特质。
原作中彼得潘能够飞翔的关键在于“相信”。
“相信”的力量,成就了飞翔,成就了仙子,成就了梦幻岛。
原作故事中彼得潘以为自己是鸟,于是会飞,而当有人对他说其实你丫不是鸟他就不会飞了……直到他再次相信自己会飞。
仙子也是同一个逻辑,仙子的存在依赖于孩子的“相信(I do believe in fairies, I do, I do.)”。
这个故事也正是彼得从进入濒死梦境到成为梦境的掌控者的过程。
彼得开始说“我不相信睡前童话 (I don't believe in bedtime stories)”,到后来在彼得潘的canon中跑到温蒂家听睡前童话的强烈对比,表现了彼得对于“虚构世界”的态度改变。
在原作中,“The difference between him and the other boys at such a time was that they knew it was make-believe; while to him make-believe and true were exactly the same thing. This sometimes troubled them, as when they had to make-believe that they had had their dinners.” 对于其他人,真实是真实,梦境是梦境,相信仙子是真的与对于彼得潘来说,相信即真实。
在这里“虚构世界”与“真实”的界限已然消失。
而掌控虚构世界的关键在于“相信”。
所以彼得潘才能够飞行。
在故事的结尾,彼得潘成为真正掌控了我们所谓的“梦境”,同时也是他的“真实”的人。
——真实和虚幻的界限到底在哪里呢?
死亡是终结吗?
梦真的是虚幻的吗?
为什么身为成人的你潜意识里总觉得仙子不存在呢?
圣诞老人不存在吗?
童话不存在吗?
彼得潘不存在吗?
这是幻梦的起航,一切魔法和梦境的源头,潘与仙子的国度,虚幻正是真实本身(make-believe and true were exactly the same thing). 当潘来到你的窗外咚咚咚地敲你的窗,你要跟他走吗?
2. 彼得潘,黑胡子,虎克船长其实在我的理解中黑胡子是一个精神不愿意长大肉体却无可避免的老去的人。
为什么黑胡子只要孩子来挖矿?
论工作难道不是成人效率更高?
为什么彼得潘只邀请孩子来到永无岛?
彼得潘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有点可怕的故事,象征着失去的童年。
一个不愿意长大的人,他在内心中构建了一个完美的理想,你想可以在这个理想中永远生活下去,但永远又是多远呢?
在原版彼得潘的故事中其他所有的孩子最后都变成了大人离开了永无岛,只有彼得潘一个人永远地拒绝长大。
黑胡子是沉溺于完美理想最后却失败了的人,他不愿意老去,只能用开采精灵粉的方式让自己年轻。
在这个坚持中他将美梦变成了噩梦,将永无岛变成了开采精灵的金矿。
……我无可避免地觉得黑胡子隐喻这彼得潘的一种很远很远很远很远以后的可能未来。
所以他见到彼得潘时对他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
所以他才会对他说“永无岛是你永远无法醒来的梦”。
虎克船长象征着一种成年人心态,他虽然在永无岛长大却不相信童话,思维完全是个成年人。
他一直想回到原本的世界。
这点与潘根本上的差异大概预示着他们最后分道扬镳。
3. 好了误读到这里结束我开始正经评论+吐槽一下……场景设计音乐造型画面我给100分!
我热爱会飞的海盗船(虽然让我想到星尘);热爱天空中漂浮的巨大水滴,鸟群在天空里飞到水滴里就是鱼群(虽然让我想到Doctor Who);热爱海盗聚集在一起开摇滚音乐会;热爱天空里的海盗港口和缆车;热爱五颜六色的原住民部落;热爱原住民的丛林和云海。
热爱鲁尼马拉啊她好美我爱她。
热爱黑胡子这种又装腔作势又名媛又drama queen的反派。
我已变成Hugh Jackman的粉……以及黑胡子的故事开始非常有趣,Hugh Jackman的表演又给予了黑胡子这个人非常丰富的层次感。
然而收线收得我非常、极为、不爽。
这人想要杀掉所有精灵的纳粹心态最后被归结为想要延年益寿和妹子跟精灵王子跑了所以挺恨他们的(你特么自己圈养也行啊?
)。
没时间了的焦虑被归结为没精灵粉就会死……对潘的复杂情绪大概可以被解释为面对妹子的儿子的纠结……屎一样的剧情线我给0分:孤儿院院长藏零食卖小孩线(这啥?
雾都孤儿吗?
);Tiger Lily和虎克船长的眉目传情线(讲真你们完全不来电还是别努力了);被选中的孩子从不想拒绝命运到面对命运线(被选中的孩子梗真的好老老老老老啊你以为你哈里波波吗……);整个精灵的设定(精灵前期全程掉线后期能力全程开挂,你丫这么牛逼早干啥去了)……总而言之咦好像这些就是全部主线了……其实整个故事到潘被部落酋长发现他是被选中的孩子为止我都很喜欢,这个被选中的孩子线真正展开开始整个故事就开始陷入令人无法忍受的陈词滥调和打打杀杀……但那又怎样啊!
就是这么肤浅地热爱eye candy!
我爽┐( ̄▽ ̄)┌
怀着看追忆童年的心态,我看了小飞侠…故事是这样的:一群孤儿院的孩子生活在变态修女们的压迫之下……有一天,强盗坐着飞船来把主角以及一群孩子掳走,于是他们飞啊……飞啊…飞啊…他们和主角飞到了梦幻岛……在强盗头子的压迫下搬砖,主角被工友诬陷,强盗头子把他摔下了飞船,但是没摔死,因为他会飞,于是他飞啊………飞啊……飞啊…强盗头子发现主角会飞以后,就像个长者一般在床上对主角讲述了一个传说:强盗头子将被一个会飞的男孩儿干死……所以他打算先干死会飞的男孩儿……主角了解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找了两个队友,他们到码头偷了一艘飞船逃跑,成功了,于是他们飞啊………飞啊………飞啊…飞着飞着撞树上了,飞船报废,被飞鸟追着干,但他们遇到了脸上画水彩的原住村民公主的帮助,但村民们以为他们是强盗头子的卧底,要干死他们…偶然发现了主角的狗链,狗链表明了主角的身份:那个会飞的男孩……他们约定三天后让主角试飞,不会飞就干死…没到三天他们就被强盗头子发现了,除了公主和主角以及一个帅哥队友,其他的全被干死了…三人到了主角他妈留下的洞里寻宝,在洞口遇到了同样来寻宝的强盗头子…洞里有很多的萤火虫,它们飞啊……飞啊……飞啊……打起来了主角才发现原来自己身边的两个都是猪队友,轻易就被强盗头子干翻了…就在马上要被干死的紧要关头,主角想起来他会飞,于是他带着队友飞啊…飞啊……飞啊…强盗头子不会飞……于是被干死了……结局是帅哥队友和村民公主勾搭在一起了…主角打光棍,可是主角会飞,他决定回孤儿院找基友,于是他飞啊……飞啊……飞啊…………飞船来到了孤儿院,主角的小伙伴都上了飞船,大家都很开心,于是他们飞…………他们这次不飞了,因为电影结束了!
说实话,在走进电影院之前,我对pan没抱太大希望,究其主要原因,还是这张俗气的海报。
嘛,这张海报也真的太烂了。
不过冲着小飞侠和卡司们的名头,我还是义无反顾地买了票。
10分钟之后,我彻底对这这部电影改观。
当时我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如果pan能保持这样的水准一直演到底,那我几乎可以定论这是2015年最值得去电影院观看的电影。
120分钟之后,Pan没有让我失望。
甚至让我觉得,这是今年迄今为止唯一值得多刷的电影。
其实这电影的故事不复杂,叙述方式也没什么新颖的,但它做到了《侏罗纪世界》的承诺:让观众都回到8岁的时候。
《侏罗纪世界》用15亿的票房完成了答卷,但它只是一部平庸至极卖弄情怀的电影而已,几乎没有任何亮点。
尤其导演引以为豪的视觉效果却也跟93年那部《侏罗纪公园》没什么大的区别。
但彼得潘完全不同,负责任地说,《彼得潘》能赋予观众在影院中最大限度的视听感受,它的音乐从头到尾豪无重复且异常精致贴合,它的美工,色调足可媲美波顿的《爱丽丝梦游仙境》,而乌有乡和妖精村的种种奇特生物又给予观众回到久违了六年的潘多拉星球中的感觉。
甚至有时候我感觉它的3D效果已经超越了《阿凡达》。
在技术领域之外,它又是如此的纯粹,没什么狗血的黑童话,没什么玩烂了得黑暗风,没有朋克,没有写实。
只有小飞侠,只有库克船长,只有黑胡子,只有天空航路,只有仙境之船。
只有童话。
所以它能让我旁边的一位白头老者在结束后满眼热泪久久不离场。
在一个万事为利益看齐的浮躁时代中,感谢仍有人坚持着自己的初心,并且用天才的创意改编了本就影响了无数人的成人童话,将它以最不符合这个时代气息的方式搬上了银幕。
这不就是我们需要的吗?
PS:《边境杀手》跟《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也同样是今年不可多得的好片,韩影中《老手》简直好看到爆表。
接下来还有007,星战等重量级选手蓄势待发,看来尽管很多电影撤挡了,2015还是无愧于大片年的称号。
发现值得买的创意产品:http://www.zddream.com/
Pan,小飞侠:幻梦启航。
一般只在空间分享电影,不过这次例外,在微信里也帮他宣传一下。
感觉好久没有看这种风格的电影了,就连背景音乐的节奏也跟加勒比海盗很相似,音效和音乐时机的把握也真心没得说。
3D效果也真是,整个电影各种东西向你砸来,敢不敢不要这么频繁。
偷孩子那段简直植物大战僵尸,鳄鱼那段看的也很过瘾,电鳗美人鱼让桑吉看到又要吐血三升,小精灵们和小主爆发的那段真是一扫之前的憋屈。
剧情方面并不太出彩,但是观影效果不错。
4到4.5星推荐。
和原著完全没有关系。他不是小飞侠。温蒂呢?这个电影就是一场骗局。
我天,这么多明星拼出来一部满是bug的片子。
片尾海盗船飞到空中 Jolly Roger的名字打出来眼泪都掉出来了虽然评分很低 (有趣的是两个国家对这部的评价完全不同)但是Peter Pan不就是这个一个充满勇气有爱心偶尔会有些小淘气的小孩子吗 keep the childlike innocence然后去看这部片子一定会被感动到
所以,彼得潘是哈利波特,黑胡子是伏地魔,原住民是凤凰社,海盗是食死徒,飞翔是闪电疤痕,树根美人鱼礁是冥想盆,我也是要哭了…
小男主颜太正了,但除了小男主的颜其他真没什么可看的
预算:1亿5000万首周末票房:1531万北美票房:3508万全球票房:1亿2838万上映日期:15.10.09上映周数:13周分级:PG最高院线数:3515北美最高排名:3
花大钱拍儿童片的感觉。
太难看了。虽说是儿童片只要好玩有趣画面绚丽就好了,但是讲故事的方法实在实在太无趣了。。总之就是只要有主角光环,熊孩子也可以拯救世界就是了。画面和特效给个两星吧。
视效确实很赞(≧▽≦)剧情弱了点,鉴于群里贱人们早就爆粗柯南凶手是谁!!!那就看neverland啦,可惜了我家狼叔这造型真心丑爆。。。还我金刚狼!!!片子还行,讲的是彼得成为彼得潘前的故事额→_→
就是因为拍给小孩看才会过分低幼,咱们大人只看演员就行。
我永远的小飞侠!!配乐感觉特别熟悉,看的还挺开心的。还记得当年看完小飞侠后好想去梦幻岛,在那里永远不用长大。
当年电影院看的这部。
黑胡子和Hook都好赞…
结尾特效秒秒钟烧钱
GH真的太帅了...............虽然演得很滑稽,他的声线和气质(虽然牛仔气质还算有那么一咪咪符合Hook)实在是不适合出现在这种儿童片里&gt;&lt; 但是真太他妈帅了T T Hook是支撑我看完的全部动力,whitewash印第安公主这点实在不能忍。
电影精彩、梦幻,配乐也很动听!
可能是第一次了解到小飞侠的故事梗概,所以居然意外的觉得还能看吧,虽然也是没什么亮点的儿童片,美术还不错啦,不过休叔出场的造型我还是被雷到了。
色彩绚丽的儿童片,人设单薄,演技夸张,台词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念出来的,就像是在演游乐园里的小剧场。唯有休叔的光头值得一看。
卡司特效都不错啊,但是真心看不进去……
故事的漏洞太多,每个人物的转变都没有埋下足够多的因果来推动,看得出乔怀特的心思压根不在这,且既然走的是无害的全民儿童风,为何美工的设计总调却是成人通话般的暗色调?连乔怀特擅长使用的金色色调在此片上用的如此廉价。一看就知是赶工之作,完全没有被认真对待,票房惨败也是理所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