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上的煎熬
Pacifiction,天堂幻影(台),太平洋危险人物(港),Pacifiction - Tourment sur les îles,Bora Bora,岛屿上的折磨
导演:阿尔伯特·塞拉
主演:伯努瓦·马吉梅尔,帕霍·玛哈戈法努,马克·苏西尼,玛塔赫·帕姆布伦,亚历山大·麦罗,塞尔希·洛佩斯,蒙特塞·特里奥拉,迈克尔·瓦特尔,塞西尔·吉尔伯特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西班牙,德国,葡萄牙语言:法语,英语,波利尼西亚语,葡萄牙语年份:2022
简介:共和国高级专员De Roller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大溪地岛工作,他是一个举止完美、极有心计的人,能通过官方招待会之类的场合,精准地把握怒气可能随时爆发的当地民众的脉搏。此时,人群中流传着一个谣言:有人曾经看到一座潜水艇幽灵般的身影,这很可能预示着法国即将重启核试验。详细 >
我坐进电影院开始算我几点跟朋友一块儿吃晚饭才意识到这部电影长达165分钟!所以是电影院的煎熬!关键是,我和我朋友吃饭的时候竟然1句话没提这部电影,哈哈哈哈哈哈,绝了。看完以后,就是一些海浪、慢摇给我留下一些深刻的印象,以及那个谁?我看陀螺特别喜欢特别推荐,我得抽空问问他。我记得电影节刚开始的时候,陀螺用黄轩今年北影节宣传片的那个表情包故意做了一个“不要抢岛屿上的煎熬”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对这部电影的推荐,所以我还挺期待的哇。所以,这部电影肯定还是有一些点值得get的。另外说一下,我发现吧,就是非英语电影在语言上的巨大隔阂的确会造成很强烈的理解无能,这点确实很影响对于电影的审美和判断。
有一种安静叫做庄严,有一种色彩叫做抹煞,2022年最后的十分钟里,看着奔涌的海浪煎熬内心的孤岛
陈旧老套无聊,唯一能夸的就是摄影,睡了两觉,给个两星吧。导演写剧本的时候飞大了???
最后30分钟美到窒息。镜头和色彩,看出一丝《现代启示录》的感觉。
4.5
一个冗长的寓言故事……一切都是混沌焦灼与潮湿无望的。一步步螺旋式向黑暗中下沉。可能导演想传递的是他对这个世界状态的感受?也可能他本身可能并不是这么想的,只是无意中表现出这样的感觉。我这么想他这么想。
#BJIFF# 不只是岛屿上的煎熬 也是“小西天观众的煎熬” 第一次看塞拉 可能还需要二刷、三刷… 喜欢风景&配乐
我盯着荧幕旁边的出口指示灯看了半个多小时,发现和电影吸引程度都差不多。但是荧光绿的指示灯有更深的层次:我的救赎。
Cannes75/ 导演的狂欢,观众的煎熬。有人看见天堂,我只看见地狱。想了五分钟说点啥,也没啥好说的。反正咱也看不懂,能有啥说头。
看了个煎熬。 聚焦美人迟暮的黄昏,后殖民时期的代理人还要用酷儿来指涉身份,其实都不怎么高明,安上明确的结尾更是推翻了之前影像的意义。别碰zama,zama是言之有物的,人家的叙事完整得很。
就为了说一句“政治就像夜总会”而且还真的就用嘴说出来了。
妈的。认真看了快一个小时真的看不下去。是我不够高逼格好吧是我的错。但氛围还行,当干别的事情时候的背景影音还挺不错。至于我为什么要在2022跨年接受这种煎熬……也不知道是哪个友邻的五星把我骗进来……罢了………罢了………
海浪,无尽的波涛。声音不好听,太多了。其实完全看不懂剧情,但是我喜欢这部片里没人说话的那些时间。
5.5/10
够煎熬哈
2022年再看这种安东尼奥尼式的资本主义虚无和《现代启示录》式的殖民反思是真的乏善可陈。闲笔多到让我觉得导演还有其他意指,但我已经没耐心搞明白了。影像风格也很怪,像是那种卖电视的时候用来测试的样片。
岛屿上尽是天堂一般的热带美景,德罗勒完成的却是地狱巡游。前2/3约莫是在用犹疑的态度缓慢带领观者切入这座岛屿的方方面面,囊括自然、风俗、经济、政治。又以核试验的悬念引发焦虑的渲染,不掩人心的躁动。最后1/3大概从车中德罗勒的倾诉开始,诗歌一般言简义丰的场景构建一重接着一重出现,非常令人陶醉且极易代入政治讽刺的光彩。而冷嘲热讽后,德罗勒依旧进行了一番徒劳的拯救,可暗夜大海上始终找不到登舰的那群人们,这更是将人拽入悲观的漩涡。褪去外衣,身份不再,一切都无力挽回。红光照耀的水波中,故事远去,但是故事中的末日焦虑与闹心政治仿佛从未离我们而去。
感觉就是刻意了
我以为受煎熬的是岛屿,没想到受煎熬的是自己
为了让观众被彻底迷惑,拉了三小时来讲这出大戏,着实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