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敏喜这个短发真的不适合,把他的风情抹煞掉了8成。
2,金敏喜有些神态的片段好像俞彦琪啊。
3 我真的蛮喜欢这种谈心的吧,这种很自然的谈话,这种电影很好,我也想像他们一样,我去拜访一些友人,然后拎着一些上等的烤肉还有好酒,然后去他们家拜访或者是一件适合友人的大衣。
4。
我觉得金敏喜的质感真的是很好,他融合那种性感和那种雀跃的少女的那种美好美丽,在他身上融为一体了。
虽然这部电影,我觉得他没有独自坐在海边的夜晚内部电影那么有风情那么性感迷人,有魅力。
他只是演了一个很平常的一个角色,这个角色也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没有那个明星那样的光环。
但是拨除了这份性感的魅力之下,还是一个质感很好的迷人的雀跃的少女,只有少女迷人的,而且是很有吸引力的。
5,搞得我也想拍短片了,感觉这个就是他们日常的随笔呀,然后把它写成了一个小故事吗?
这样拍出来的电影,大家也喜欢看,然后呢,写起来也比较真切,自然适合我的风格何乐而不为呢?
6。
在前两个友人家里呢,女主在监视器里面看到别人的故事,别人的人生。
监视器,此时就是电影院的大屏幕。
她在这里观察。
那在第三段的时候呢,他就不再是制作旁人的第三者了。
7,女主真的是很爱看电影啊,这个电影可能是一种广义,他不仅仅是指电影院里的那个,也是一种观察别人真实的状态,自然真切的情绪流露的一种一种观察吧。
可能电影真的是能让人觉得心平气和的一个好的良方,就是你看到别人正在经历的东西也能让你自己产生一些共鸣,让你自己内心安静安静下。
纯属私人记录补一段“随机点开了一部洪常秀,金敏喜在吃着烤肉。
对面的女人说其实自己想过当一个素食主义者。
金说她也是,她看到牛群会感到难过。
“我有一次去乡下看到一些小牛在田野奔跑,有一头才出生,还认不清自己是什么样的动物 ,它有着一双很漂亮的黑眼睛真是太美了, 那真是全世界的动物中最漂亮的眼睛”看得我也难过了。
我想到有一次刷抖,看到一个人在和一只刚出生的小羊一起玩,小羊很亲人一直对着镜头眨眼睛。
有一双很清澈很美丽的眼睛,清澈到它不知道自己会被人吃掉,它不知道它生下来就是为人类的欲而服务的。
其实我是吃羊肉的人,我爱吃羊肉串,爱吃羊肉涮火锅,可是我看到那个视频真的好难过啊。
最无耻的是,这种难过和负罪感好像并不影响我爱吃肉,发现这点的时候真的是超级难过,人类真的好可恶。
小羊是可以在野外撒欢的,当然它也有可能会因为大自然的弱肉强食而被吃掉,可是这和为了服务人的口欲而死掉完全不同。
就像那个视频底下很多人自以为幽默的评论“这羊长大了肯定很香”“香喷喷的羊肉串”,和小羊的美好完全割裂的评论。
现在每次吃肉前都会想到那只小羊,不知道它怎么样了,但我现在是真的不忍心吃羊肉了因为会想到它那双美丽的眼睛。
” -2.9 2025
3.7星。
真好啊,很洪尚秀。
虽然没有最早看那两部的震撼,但还是很不错。
分三个部份:去见朋友1、见朋友2、去以前约会对象妻子的地方。
基本一个场景都是两三个长镜头拍掉对话,再加上三四个非常随意的镜头。
基本都是吃饭喝酒聊天。
影片感觉前面绝大部分都在蓄力,只是我无法判断这多大程度上是被计算的蓄力,反正呈现出了一种真实吧,看得很投入,因其非常生活的对话。
最后一场在对方聊到不喜欢自己丈夫重复一样的话一直说话像演说家一样的时候真的有点鸡皮疙瘩。
但最核心的力度还是在最后一幕毫无理由地拍她返回又去看电影吧,都毫无理由,但却觉得诗意,也不知道在诗意什么,但就是tmd诗意啊。
和那个前约会对象妻子的第一次对话很有意思,几乎可以当成范例,虽然剧本其实写得比较朴素简单直接,只是用最自然的方式带出对方可能之前横刀夺爱。
看完后仔细想,这个起到的效果应该是给最后结局的悲伤诗意增添了一个值得信任的基底,很值得学习。
我的一部片子里保安那场对话想要的感觉其实很可以参考洪尚秀的对白写作风格唉看了洪尚秀的电影就明白,声音不需要做的精致可以有一些数码底噪,镜头的数字感不总是需要避免,数码噪点也没问题,室内室外超大光比也不需要避开,灯光也可以简单,场景美术也可以简单。
最重要的是剧本以及真实自然的表演…这至少是洪的电影之道。
诗意流动..流动在一些没有讲出的地方,在持续的持续的沉默里,留到影片的最后,通过一个简单的出口,提醒我们一起迎接,“电影时刻”。
1、喜欢影片中现代的艺术的装修风格!
2、并不是水泥森林的美丽的窗景;
窗景3、《小说家的电影》里的金敏喜更有亲和力,笑得更娇媚;4、10亿韩元约600w CNY,房子一年押金5亿韩元约300w CNY,减免1亿韩元约60w CNY;5、在这部片里,金敏喜依然是和丈夫感情很好,洪尚秀是借着拍电影秀恩爱的吧?
6、好真实,像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的纪录片,侯麦的风格好像也是这样?
审美(包括穿着、建筑室内设计、摄影取景与构图)太好了,吊打一众vlog;7、看得我很想吃百奇百醇百力滋;8、本片的内容是金敏喜和过去的朋友聊天,和第三位不太熟,也不想聊。
金敏喜和前两位聊天时,对方提及婚姻或者丈夫,金敏喜都会很开心地说和丈夫一天也没有分开过,每天都能感受到爱意;9、为什么第三位丈夫事业有成,她却说“活着不是很有意思”;10、金敏喜和第三位曾经位于同一个圈子里;11、这么尴尬的气氛为什么还硬要聊?
12、人被问及不想回答的问题。
会笑上一阵子再打哈哈;13、比起金敏喜与第一位朋友聊起的“逃走的女人”,金敏喜自己才是那位逃走的女人,主动逃走,与过去不常见的人、不常待的风景碰撞,寻找新的自我;14、雨贞是第三位;15、第三位抢了金敏喜的男朋友,郑成谷;第三位和丈夫生活从细节上看得出不幸福;16、金敏喜的糊弄学技巧:①是吗?
②重复对方的话③是啊④你说得对;17、看见了《小说家的电影》里的导演,也就是雨贞的丈夫郑成谷,演员名叫权海孝;18、金敏喜为什么要去地下室呢?
真的是因为想见前男友?
19、这部片获了银熊奖之最佳导演奖;20、本片剧情很弱,为什么标签里还有剧情?
明明只是vlog;
喜欢就好了,真不舍得不给五星支持。
金敏喜姐姐从身高体态就知道她多么有气势和魅力。
还有她的语言和眼神。
这是我看洪导的第二部电影,第一部《独》,看到第二部,我才发现,原来电影是会有水印的,这一看就是洪导的电影啊!
而且这部电影更加明显,长镜头最短都要一两分钟,我感觉最长的镜头都超过六七分钟,怎么会有这么长的镜头还会吸引到我,只能说太厉害了!
一个女人去了三个地方,“我和我丈夫从来没有分开过……”这部分台词重复了三遍,但是反而那个情绪是不一样的。
逃走的女人,是第一场景的那位妈妈,还是她会跳舞的那个朋友,还是她自己,又或者是第三个地方的那位女性,关于第三位女性,女主和她,我开始一度以为她们以前是情侣,这两位姐姐磁力太强了!
我觉得这么多桌上聊天的场景,感觉洪导的这部电影,或者和《独》一样,不是和朋友聊天,就是主角一个人思考,或者就躺着和坐着,这样的电影好文艺,好有魅力,不知道是不是还得金敏喜来拍才有这种感觉,我看完之后觉得她演太好了,感觉把角色和自己融为一体。
这种电影看似说了很多话,就很多聊天的时候,可是你会发现他们有时候聊很正常的日常生活,会聊房子衣服食物风景家庭,而主角也是真诚的表达,所以才会继续聊下去。
看了《独》和这部电影,主角都是金敏喜,看到她吃食物的片段,这感觉很可爱啊,我觉得好真诚的人啊。
电影我感觉是用一种极简模式来表达复杂的情绪,而且是要观众想象的。
补一个好笑的场景:就是她去到第一位朋友那里,邻居过来叫她们不要喂猫,那位女生和邻居对话那里太有趣了,好想笑啊!
关键这里还聊了很久。
你真的觉得关住女人的是生活吗?
女主人公趁丈夫休假的三次拜访,分别到了不同的朋友家,和对方的聊天中,慢慢掌握对方生活的状态,生活的不如意,鸡零狗碎,似乎每个人过得还好,似乎她们又都过得一般,充斥着生活的不如意,找不到的工作,被母亲抛弃的女儿,被邻居投诉的猫,被男诗人纠缠的情感纠葛。
而推开窗,仁山的风景,花房又给人开阔,希望的感觉。
似乎逃走的是一个女人,抽离不如意的、无聊的生活几天,摆脱无人光顾的花店,在影院这个特殊的场域寻找某种开启新生活的契机。
只是,监控,摄像机形成的新窗口,却又血淋淋地揭示出生活的不如意,半夜徘徊吸烟的26岁少女,在门外祈求爱情的26岁男诗人,和当年逃离三角纠纷的女主。
最后的最后,女主再度遁入电影院,进入虚幻的叙事(片尾的海水拍打着海岸),逃离真实的生活(片头的小鸡啄米),只是这世界真的有可以逃避的地方吗?
鸡、牛、猫、乌鸦、山、人、影像景观,这一次,洪常秀终于从“结构的侯麦”走向了“山水的侯麦”。
东亚人的文化基因中少不了青山绿水的滋养,尤其对一个在欧洲受欢迎的导演来说,洪常秀早就应该将东方的自然诗意带入他的作品中,去获得更多的赞美。
过去的他,一如他风格上的导师侯麦一样,将眼睛主要放在了情欲这块小魔方上,不停扭转着去无情地暴露两性关系中的荒唐面向,他忘了推开窗去赏一下从远古走来的天然风景。
这是一个自由变奏曲式的多段故事,我们追随嘉米的行踪,访问或偶遇了三个人,每一个章的开始和结尾都以镜头推向一个物像的空镜和沉静的钢琴曲作为标识,也将全片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章,是动物的哀鸣,也是这一章让我们误认为这是一部环保电影,这或许是在因为情感泥沼遭遇舆论围剿后洪常秀的一次主题开拓。
从片头在啄食的鸡,到吃烤五花肉时谈论起“有世界上最美的眼睛”的牛和是否要做素食主义者的话题,再到因为流浪猫喂养问题来争执的男邻居(包括延续到下一章开头的电线杆上的乌鸦),我们以为一直痴迷恋爱的洪常秀成长了,开始关注两性追逐之外更有关怀意味的地球问题。
但是,这也只是一种误解。
第二章,可以被称为”山的招手”,纵然秋雨后拜访女友Suyoung的那个午后,被一个痴缠的一夜情诗人打扰了,但是不远处王仁山的如画风景却依然刻在了她的脑海中。
第三章,延续上一章,洪常秀重返到他一贯的两性主题,在一个街边的咖啡馆,嘉米偶遇了前情敌佑静和那曾背叛的男人,这真是一场盛大的尴尬。
我们可以将这一个章节称为“爱的重逢”。
镜头参与评论,是真正的弹幕大神(barrage pro),每一个推进动物和自然的变焦,都宣告着一种类似环保电影的质感,这也是他们在舆论的攻击中呼唤一种万物的和谐。
现在我们清楚了,洪常秀真正想讲的还是男女之间的事,动物与远山不过是他的开脱。
即使他在片中进行凶狠的自我咒骂,并让爱情掠夺者佑静把她的手叠在了情感的受害者嘉米手上。
但是,那个类比的同情式的推焦,让我们明白这是在上一部作品《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后的又一次“电影告解”,也是一种变相而自哀的驳斥。
若说真有进步的话,是这一次,洪常秀除了情爱那回事,还对人类在景观世代的存在表示了关切。
这也是他为何选择一个与丈夫做了五年连体婴的现代家庭主妇(虽然她开了花店,但依然是被禁锢的)作为切入点的原因,也是为何每一个章节中都出现了“监控”/影像的考量,正如嘉米从那块小小的屏幕上凝视他人的故事一样,我们似乎也只能在“公屏”上得到抚慰。
“不能逃走的女人”嘉米推开了两次窗,最后还是走进了封闭“安全”的电影院,这也为该片染上了伍迪·艾伦《开罗紫玫瑰》的“元电影”意味。
带着一种重返母体的冲动,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他替代性的子宫,就像古代的文人走进山水之间去寻找心灵的慰藉那样,这一次人们走进了一个温暖又带有安全幻象的影像子宫。
在由符码和图像构筑的赛博时空中,人类无处可逃,山水不再是慰藉,我们在拟像的迷宫中选择自我遗忘。
又到了洪常秀和金敏喜的秀恩爱时间。
和金敏喜相爱之后,老洪听劝减了肥,身材好了,精气神也足了,年届花甲,创作力倒没怎么减退,本就高产的他这几年新作仍旧不断。
同为韩国著名的作家导演,等李沧东的新片不容易,洪常秀的新片却时时出现。
当然,李沧东和洪常秀拍的东西大相径庭,后者如果有前者的抱负和野心,只怕也得难产。
格局小未必是坏事。
韩国影坛,拍政治讲阶级的人太多,放眼世界展望未来的人也不少,但洪常秀只有一个,他离青瓦台很远,更不关心白头山,他习惯了把镜头对准男男女女,拍小情小爱。
这么拍下去也许上限不会高,拍到老也不会拍出像李沧东的《诗》那样有分量的作品,但我们该尊重洪常秀的任性,对于作者导演来说,任性本身也是表达的一部分。
新片《逃走的女人》,依然是他惯常处理的题材,依然是他固有的影像风格,片子依然不长,只有七十来分钟,女主依然是她,金敏喜,导演生活中的挚爱。
影片在年初的柏林电影节上为洪常秀拿到了最佳导演奖,这不是他第一次来德国,上一次参加柏林电影节,洪常秀用《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帮金敏喜收获了影后大奖。
这部《逃走的女人》,放在洪常秀个人的维度来看,算不上特别出彩的作品,早一点的《江原道之力》和《剧场前》以及近一些的《夏夏夏》和《北村方向》,都要比这部惊艳。
但不可否认的是,《逃走的女人》的完成度挺高,虽然是个短短的小品,但内容足够丰富。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和洪常秀过往的大部分作品一样,《逃走的女人》所讲的故事相当简单,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
一个已婚女子,在丈夫出差时离家旅行,拜访了两个旧时的闺中好友,又偶遇了一个昔日的情敌。
三段式的结构,每段都充斥着大量的对话,在闲谈絮语中,我们得以窥见女主人公暗流涌动的内心活动。
电影的片名叫做《逃走的女人》,关键词当然是“逃走”。
看到这个片名,我很自然地想到鲁迅在那篇著名讲稿里的发问。
易卜生《玩偶之家》里的女主角娜拉最终走出了家庭,鲁迅捕捉到了这背后的问题:娜拉走后怎样?
鲁迅的结论很明确,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在鲁迅所处的时代,女性没有经济大权,要走出家庭做新女性,困难重重,前路茫茫。
而到了当下的社会,女性要“逃走”似乎要容易得多了。
于是,洪常秀要拍的“逃走”,不是逃离家庭那么简单,他没有试图解答鲁迅的疑问,而是以另一种方式给出了新的疑问:在不考虑经济问题的情况下,娜拉走后怎样?
当问题来到了2.0阶段,也就会衍生出一些新的问题,比如,逃离的不是家庭,那到底是什么?
看完《逃走的女人》,我们未必能得到确切的答案,但一定能发现更多的问题。
事实上,影片中女主角的离家外出,在观众看来,只是一次拜访旧友的旅行,和“逃走”并不沾边。
她似乎也不存在逃离家庭的动机。
在和友人的对话中,她反复告诉对方,自己结婚五年了,生活幸福,和丈夫几乎形影不离,十分恩爱。
我无意质疑女主角和丈夫是否真的恩爱,但我不得不发问,女主角表现出很满足于现状的样子,但她真的满足吗?
还是说,她依然渴望去寻求生活中新的可能性呢?
可以这样解释,她的所谓“逃走”,不是被动的逃离,而是主动的出走,女主角走出家门,是为了和更多可能性相遇。
影片中女主角的三段相遇,是遇到了朋友和情敌,其实也是遇到了自己生活的其他可能性。
第一位朋友代表的是,“逃走”后会怎样。
离婚后的朋友,和室友同住在郊外,远离都市,养鸡喂猫,似乎收获了“复得返自然”的快乐。
尽管用大量的空镜头展现出了大自然之美,洪常秀还是用了很多方式来暗示女主这位朋友的生活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美好。
影片中有这样一处细节,女主起夜,朋友被吵醒,问她怎么没睡着,女主问对方三楼怎么被锁起来了,朋友说只是太脏了,女主说你不相信我吗,对方说相信,真的就是太脏了。
这段对话其实挺突兀,倒不妨解释为,女主想问的其实不是房间为什么锁起来,她只是察觉到对方面对自己,似乎有所保留,并没有真的敞开心扉,而那些对方没有告诉自己的秘密,可能才是对方生活的某种真相。
在影片的第一段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主题,即从都市回归自然,这可以说是一种环境上的“逃走”。
但大自然真的是万能良药吗?
洪常秀告诉观众,郊外也有烦人的邻居,和都市没什么不同。
乡下人少,但鸡群里也有性别问题,公鸡会啄母鸡脖子后面的毛。
作为男性群体的一员,老洪自嘲起来够狠,韩国好男人少,连好公鸡都难找。
“逃走”之后的生活,并不像女主角所向往的那样。
到了第二段,女主角的另一位友人展现的则是另一种可能性,即没有家庭的生活。
没有家庭,也就不用“逃走”。
但女主角发现,虽然这位做普拉提老师的朋友经济条件很好,不愁吃不愁穿,但也面临着复杂的情感问题。
两人一开始聊天,对方给女主角描述出了一段浪漫的韩剧恋情,让女主角有些向往,但紧接着一个不速之客的到来,打破了假象。
原来,在浪漫的情缘之外,这位普拉提老师还有一段不太好摆脱的烂桃花,没有家庭的一地鸡毛,却有自己的一团乱麻。
在前两次相遇中,都出现了女主角开窗的镜头,这好像是在告诉我们,不同的生活,同样让她感到透不过气。
告别第二种可能性,女主角在一家电影院偶遇了自己昔日的情敌和恋人。
昔日的恋人已经成为了知名作家,而情敌和旧爱已经结婚多年。
女主角看到情敌,不免会想到,自己如果和旧爱结婚,没准就是对方现在的样子。
第三种可能性出现了。
在熟悉的“洪式尴尬”中,女主角先是和情敌寒暄,再是和旧爱叙旧。
在言谈中,她意识到,离开旧爱或许是明智的选择,对方自大而虚伪,自己对这样的男人根本无法忍受。
三种可能性被一一否定之后,女主角离开了电影院。
看着她的背影,我在想,这个2.0版本的娜拉,要回家了。
影片如果以此结尾,女主角的“逃走”也就要以失败而告终,这种失败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选择,她想要逃离的生活好像已经是最优解了,这样的无可奈何,倒是更让人感到触动。
但洪常秀设计了更出彩的落幕。
走了两步之后,女主角回头了,她走进了电影院,坐进了放映厅,看着电影,随着她的视角,影片以大银幕中被海浪反复冲刷的海滩结尾。
潜台词似乎是,在经历了一场无疾而终的“逃走”之后,女人选择直视自己内心的波涛汹涌。
自始至终,女主角要逃离的都不是家庭,而是自我。
这个结尾,是影片中我最喜欢的地方。
有了这个结尾,这部《逃走的女人》才真正能被称为一部女性主义佳作,洪常秀和金敏喜塑造的这个2.0版本的娜拉才能够变得有血有肉。
但也不得不说的是,换个角度,很多时候优点就会变成缺点。
三段式的剧作让影片的逻辑变得格外清晰,让导演的表意变得足够明确,但“设计感”三个字,却恰恰是洪常秀这种导演的天敌。
当散文以议论文的方式被创作出来的时候,它的诗性也就荡然无存了。
同样是分段式剧作,如果你看过《江原道之力》和《剧场前》,就会发现洪常秀其实是在退步了。
不喜欢洪常秀的观众或许会对这部《逃走的女人》多出许多好感,因为它很好懂,没有任何“故弄玄虚”的地方。
但那些热爱洪常秀的人当然不会认为这样的作品能带来太多惊喜,“更有趣”和“更完整”相比,至少对于我来说,前者要更重要。
不可回避的是,聊到洪常秀,我们总会提四个字:自我重复。
洪常秀这种个人风格显著的导演,难免会自我重复。
他的特点无非是那老几样,非线性叙事、说骚话、尴尬美学、快速推拉、固定机位长镜头。
那些你熟悉洪常秀的地方,在《逃走的女人》里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但如果说有什么新的东西出现,恕我不够仔细,没能观察得到。
在这部电影里,洪常秀倒是没有玩结构,没做非线性叙事,但这能算是新意吗?
也许只是前几部作品里他所做的非线性叙事,并没有多么成功罢了。
影片中,女主角的旧爱,那位小说家被吐槽在电视里总说着千篇一律的话。
女主角自己,也总是对着别人千篇一律地谈起自己和丈夫的恩爱。
影片中反复出现的监控镜头,似乎也是导演在表明自己的身份,强调自己的存在。
他并不想撇开故事和自己的关系,似乎洪常秀就是在自嘲,如今的他,何尝不是千篇一律地用着类似的手法拍着类似的故事呢?
金敏喜也在洪常秀的电影里,千篇一律地扮演着金敏喜。
看《逃走的女人》时,我还是会被她的表演所打动,我会想,金敏喜演得真好,就像《独自在夜晚的海边》里一样好。
“一样”,哪怕是好,都挺不好的。
毫无疑问,在洪尚秀的镜头下,金敏喜的表现最自然最舒服,但我们看到过《小姐》里她的表现,难免会期待她更多的可能性,希望她别总是那么“舒服”。
金敏喜倒是不妨尝试“逃走”,找机会去演演朴奉李他们的电影,总和老洪秀恩爱,虽然不讨人厌,但对影迷来说,看太多次了还是会倦。
肯定有道德标准较高的观众会因为导演和主演的私人问题而不喜欢他们的电影,这我也无可厚非。
我的看法是,渣男渣女出轨,当然可以骂,但他们拍出了好作品,倒也不妨看看。
看电影不是做道德评判,道德标准太高的人,看不了电影,最好少看。
女主角嘉米在三个故事里穿梭,她口口声声宣称的喜欢的人就应该时时刻刻守候在一起的理论,不过是在掩饰她早已被抛弃的事实,无论是曾经的男友还是之后的丈夫、因为没有一个人或者一对情侣可以活成她想要的那个样子。
那么嘉米为什么要在与朋友们隔绝这么久以后才主动上门联系呢,估计她一直在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建设到心理足够强大到可以面对旧友们的盘问和面对旧友的可能的恩爱场景。
当然,她还有那么一点暗黑心理,就是旧友们其实过的也不怎么样。
于是嘉米带着如此复杂的情绪踏上了叙旧之旅。
第一个朋友永顺。
永顺是一个女同,在和丈夫离婚后终于拿着赡养费和伴侣住到了一起、一个郊外望着山的3层小楼。
嘉米应该是知道永顺已经离婚的,所以希望在她这里找一点平衡、还特意买了上好的牛肉来慰问。
嘉米一开始就很喜欢永顺的房子和环境,也很羡慕她们两个人平淡又默契的生活,即使面对邻居在对她们喂养流浪猫的行为上门投诉的时候,永顺和她的伴侣都可以平静和坚持的打法对方而不屈服。
另外,嘉米在留宿永顺家的时候,是被安排在沙发上过夜的。
嘉米抱怨永顺为什么把三楼锁上,其实是在试探永顺在取向问题上的明确表态、三楼代表着永顺和她的伴侣的私密空间、不希望与嘉米分享。
嘉米提到自己的丈夫非常放心她和永顺交往,也有那么一点讽刺的味道在话里:反正和女同交往估计不会被带坏。
在吃烤肉和饭后水果的环节上,我们都看到永顺的伴侣像男主人一样的在招待客人,到底嘉米没在永顺这里找到什么安慰。
第二个朋友秀英。
嘉米拿了一件送给秀英,闯入了艺术家的圈子里窥视。
像秀英一样的人群,爱上和抛弃一个人全看心情,哪怕一起睡了觉也不能说明什么。
没有固定的伴侣,一边会很潇洒的应对每一次偶遇,一边也会有擦不干净的感情残渣,所以他们也不会对嘉米的幸福守候论感冒。
嘉米同样也没在这里找到什么共鸣。
在看到秀英和追踪狂的旧情人之间的楼梯间吵架之后,也说不上是幸灾乐祸还是羡慕,吵架拌嘴也同时意味着爱的嫉妒与疯狂,这种状态也是嘉米的爱情价值观里无法理解和容忍的。
嘉米同样也没在这里找到什么共鸣。
第三个朋友佑静。
这个朋友比较特殊、因为佑静是抢走自己的旧男友的情敌。
嘉米对佑静一直有深深的怨恨,虽然嘴上一直在说已经翻篇了(佑静根本不相信她的话)。
于是她故意在佑静的影院里违法规矩吃东西,然后故意告诉佑静她就是这么做了。
所以嘉米最希望能在佑静这里看到她和旧情人之间的感情摩擦猜忌埋怨和指责,但是佑静用平静的口吻反驳了幸福守候论、正常的夫妻就是相互给予对方空间。
嘉米又不死心、在楼外的吸烟区里逮住已经是佑静的丈夫的旧情人、希望能听到所谓的真心话。
但是旧情人才真正是把嘉米翻篇了,根本没有任何的触动和波澜,完全把她当作路人甲,于是嘉米彻底溃败了。
经历了这一连串软钉子之后,嘉米似乎彻底放下了伪装、回到佑静的电影院里静下心来好好的欣赏作品。
那么她之后还会继续编织谎言活在谎言里吗。
安安静静看完了逃走的女人,我很喜欢,甚至想要再看上几遍。
或许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不同的人一起看,还会有不同的感想。
过程中我冒出了不少断断续续不成篇章的思绪。
她去了两个朋友家,一个背靠小丘,有一片小菜园,一个从窗口望出去就是连绵群山。
y有一天晚上跟我说想送我一盏灯,我当时背对着他在看什么东西,没当回事,随口答一句“好啊,你别送我那种可爱的小马啊啥的造型的就行”,我当时脑子里是我还蛮喜欢的一家意大利餐厅里放的那个不伦不类的独角兽台灯。
“灯是最有家的感觉的家具”,他说,我同意。
所以我喜欢暖黄色的灯,讨厌白光灯,为这事我没少跟我妈起争执,她嫌黄灯不够亮,太热。
但我就是执着于此,热烈温暖,我喜欢这样的空间和氛围。
说到家,要有大书架放下我很多很多的书,有沙发、地毯、灯、咖啡、酒、肉,这些是我在意的东西。
每个人在意的家具也不一样,我就遇到过在意一切纺织品的质感的人,在意床单、被套、地毯的材质,会因为它们的触感好而真情实意地夸我。
哦说到家,其实如果不需要我来操心或者负责的话,也可以有活物,花花草草猫猫狗狗,甚至是人,但如果是人的话,千万不能侵占我的全部空间。
这么一看,恐怕是不能实现了。
想到这里,我甚至想要自己住到郊区,靠山的那种,反正我也没有什么必须坐班的需求,有必要的时候再出门,但那样好像不开车不太行,是不是可以骑个摩托?
或者小电驴?
日常的交流就是邻居和偶尔联系的朋友,我比较擅长处理这种关系,能从中获得幸福感,彼此交换最多的善意,我甚至觉得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所以我们才只能维持那么少的亲密关系。
唉,想象很美好,可我为什么偏偏是个在南方会水土不服的南方人呢?
回不了家啃不了老,这样的生活实现的成本高了好多,当然现在也不赖,虽然没有山,我好歹还有亮马河。
“如果他总是说重复的话,那怎么可能是真心的呢?
这代表这些话都是在脑子里储存好的。
”她们这样说那个在电视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人。
我想起自己一度极其厌恶某个曾经很喜欢的学者,不为别的,只是他无论多少讲座、写好几本书,来来去去,讲的都是一样的话。
没意思,我只觉得真没意思。
所以当我尽可能真诚地把很多事情写下来以后,我也就不再讲了,他们已经定型了,重复只会显得滑稽。
虽然滑稽的事我也做了不少。
我开始真挚地觉得沉默是金,开始觉得需要安静,开始反思究竟有哪些东西需要从自己身上剥离。
我是什么样的人、想做的什么样的人、应该成为的人,一直都是那样,很清晰,但把自己投身于人群中,接触不同的人,置身于不同的场景,在瞬间反应下表现出的那种状态,过后再来仔细复盘时才知道自己和预想的是什么距离。
就好像有人曾经跟我说,“你躁什么,你看我躁过吗?
你太情绪化了。
”我当下没有说话,因为把那些最容易让人脾气上来的事情从他那里全接过来正是我存在的意义。
当然我也没就这么算了,还是逮住了他忍不住骂了一句的时候在旁边来了一句:“你不是冷静淡定吗?
”看吧,每个人都有格外在意的事情,无法云淡风轻地面对,而无法面对的,往往都是自己。
就像有人遇到别的事再怎么冷静自持,都无法平静面对年轻男孩的纠缠,语调抬高,明嘲暗讽,不为别的,就是厌烦,主要是后悔与人扯上关系,无法面对自己的“错误决定”。
我遇到不讲理但又惹不起的各路衣食父母总是控制不住在扮演完毕恭毕敬笑容满面之后破口大骂,遇到我认为“不应该“但我“没办法”的事情我会焦躁愤怒,但在所谓“感情”这些事情上不为所动的程度甚至超出自己的想象,大抵是因为,我只当对方是素材和道具,一开始我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因此总有所得,没什么顾虑,也怎样都不会涉及后悔情绪。
我是锋芒毕露的人,也算是没有被毒
好多逃走的女人啊!其实男人何尝不想逃走呢,只是男权社会赋予他们强者的地位和“责任”,他们的逃离形式上显得更加拧巴,以至于猥琐罢了。
大学毕设
3.5 每次刚聚集起一些情绪来就会被洪式镜头一推就拉没了,真叫人如何是好啊!看上去很随意的拍摄手法,难怪不少青年导演的片里常会cue他,大约是很容易有种心理:老塔费费我学不了,你老洪我还学不了吗?!而且还不耗太多成本,啧啧;三段女人们的聊天记录倒是真心切题,仿佛代表韩国男人的自嘲:韩国男人,呵呵不谈了,然而男人们是隐匿的也同时是最彰显的,是女人们一切的重心,一次次重复自己幸福美满婚姻的女人寂寞如雪,金敏喜真是纤巧啊,举手投足都是导演爱的凝视,裙裤好好看;“影厅里不能吃东西”台词忒应景,全场窃笑声;所以,别难过了,还是看电影吧!
看似自然日常,其实形式上的抽象性和巧妙的掌握依然显示出洪尚秀多年“玩”结构的功力。全片几乎沉浸在女性视角的世界里,用均匀到难以察觉的节奏,从宁静轻柔渐渐滑向茫然若失。在充满了各种镶嵌的世界里(监视器、窗、门、银幕,远山)讲起女主那一份“从未分开过的”仿佛不真实的爱情,全片就这么轻轻戴上了一种戏谑的寓言气氛。前面几段都是别人的故事,男人只有背影,仿佛并无实体,到最后一段,重遇旧爱,自己变成在门口和男人对话的人,然而这次不在是男人悻悻离开,而是女人更早知道并无沟通空间,决意逃走,但是能逃去哪里了,她在影厅里看的电影,不是依然是由男人创造出的吗?
#70th Berlinale#主竞赛。不算是最好的洪常秀,但仍然是一部佳作,大概是他作品中十名左右的中上水准。通过三次不同的拜访,反射出各种各样的亲密关系与两性相处之中的问题。三个段落仍然是洪常秀招牌式的重复与变奏,一些结构性的元素反复出现:礼物、山景、两个女人喝茶/吃饭及聊天、女人与男人在门口的尴尬对话、雨水、苹果、过场音乐(但没有出现在开场镜头里)、以及影像的影像(三段分别是监控、门禁和银幕)。影片有着洪常秀招牌式的变焦推拉,以及拿自己和文艺界人士开涮的小段子,片中拍猫(洪常秀很少拍动物哇)的那个推镜头引发媒体场全场热烈鼓掌也是活久见!感觉洪常秀现在创作心态很好,这种小品式的片子真是信手捻就,拍得轻盈随意,又严谨而精致,并且可能也只有他可以毫不避讳影像的数字感,反而通过变焦等手段将其强
平淡生活里的逃跑,逃跑的是你是我是她。(金敏喜真好看真有气质啊)
對《草葉集》的一次完美精進。從《江邊旅館》開始,洪開始有意識地以狀態變量的貓對結構進行掌控,黑貓是顯眼的神祕性擾亂,而身處交流障礙中心所誘發幽默的尋常貓則是一場狡猾的催眠術,將觀眾吸引進語態上的混亂,在重複變化裡定位平衡。金敏喜與周圍角色中的位置,比以往更加妥貼也更加強勢,看似鬆弛的「進犯」。三段對話情境,分別對應「逃走」的三種時態,唯一不變的是對愛的依戀的訴說,交沓的話語正如海浪的往復,空有餘音。逃走的不僅是女性,被拒絕的男性背影也在逃走,金從觀念的容器中脫離出來,成為思想的主體,時而鬆弛時而緊張,持續著的回旋式走訪。
铁打的洪式反复和推拉,门口互相礼貌"对喷"那个镜头简直有如神助,连最后猫的动作都那么牛逼,有这一场戏,对这一部而言,足矣~
Competition 女性彼此相处的时候都很舒适,但一旦谈起男人/面对他们对话就开始变得无趣,女性也进入或焦虑或愤怒或回避或推拒的状态。洪电影里power永远在男人手里,真的很没意思。但猫还是可爱的。
第一次看懂洪尚秀的调侃,只因男性角色在本片要么缺席要么被背后批斗得哑口无言。(大概是有满足我隐秘的大女子欲
这是独海女从海边回来结果又走了?
目前為止給老洪打的唯一一部3星。可能會再去看一次。厭貓鄰居的類似情節在我洞時常發生,太真實了。:)0917씨네큐브광화문
4.5 某种程度上可以当成是“《之后》之后”来看待,水准也是不相上下的。剧本上真的下了功夫,三组对话展开的过程也是两性关系越来越模糊的过程,男性们被谈论、被隐藏、被各种撅,女人们掩饰着、拒绝着、躲避着,想以海浪的声音让内心平静,奈何海浪本身从没停止拍打海岸。洪尚秀把自己和金敏喜撕成碎片放在电影里,角色每说一句话都让人都让人浮想联翩止不住想笑,跟阿莫多瓦一样都是虚构的大师。变焦出神入化,而咧嘴的猫成了这个手法最重要最奇妙的着力点。
一个草稿文件。但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描述,金敏喜时代的洪尚秀。
想看洪尚秀催眠结果还是被恶心到精神抖擞
对他的电影一直没有什么好评价的,但好在他基本上能控制住时长。
三星半//这样的散文小品对洪常秀来说信手拈来 对熟悉洪常秀的观众来说巴适得很//男人不完全入画缺无时无刻不存在女人的对话中 掩盖或修饰 欣喜或厌恶 两性关系如此重要且几无门槛 所以我说当主语可以用所有人来指代时事情会变得可怕//而不经意的浪漫是多么可爱//20210405#SFA银幕 和1的无距离观影
娜拉都好不容易出走了,为什么还要不停地提海尔茂?
谁不爱猫猫呢?
2.5⭐最佳导演ᥬ🌚᭄导演擅长把自己的某一个想法用惯用的模式拍出来。剧情凑着凑着到了一个小时,短精的短片说出你的那一点idea又何尝不可。王爷的烦恼,一有就要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