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狼行者

Wolfwalkers,Le peuple loup

主演:霍纳·妮芙茜,伊娃·惠塔克,肖恩·宾,西蒙·迈克伯尼,汤米·蒂尔南,玛丽亚·多耶·肯尼迪,乔·肯尼,约翰·莫顿,诺拉·托梅,奥利弗·麦克格拉斯,保罗·杨,文

类型:电影地区:爱尔兰,英国,卢森堡,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20

《狼行者》剧照

狼行者 剧照 NO.1狼行者 剧照 NO.2狼行者 剧照 NO.3狼行者 剧照 NO.4狼行者 剧照 NO.5狼行者 剧照 NO.6狼行者 剧照 NO.13狼行者 剧照 NO.14狼行者 剧照 NO.15狼行者 剧照 NO.16狼行者 剧照 NO.17狼行者 剧照 NO.18狼行者 剧照 NO.19狼行者 剧照 NO.20

《狼行者》剧情介绍

《狼行者》长篇影评

 1 ) 狼行者

以女性情谊对抗父权驯化的童话寓言体系。

英格兰代表着护国公执掌下征服性的基督文明,而爱尔兰象征的是母系狼灵守护的德鲁伊信仰的绿林。

当文明的铁蹄画地为牢,童谣变成意识形态控制的濡染,父权的阴影扩散到每一处家长制说教,每一根触及猎巫的神经,母女纽带建立的自然家园却始终以音乐代替语言,以非消耗的疗愈生产指向自由宽容的大地之心。

天生是猎人何须缚我以女仆装束,驯服我,规约我,保护我,囚禁我的挂毯已被撕裂,我的灵魂从悬崖边纵跃而下,与你狼行驰骋于春日的原野,与星辰共眠,日落后漫游在文明边界之外绿林最后的岁月。

然而今日不愿被驯服者可逃离藏匿的森林与洞穴业已销声匿迹,自我放逐之人无处容身。

但逃脱的叙事仍被继续书写,在化身狼灵的梦境中,写给所有属于绿林的自由民,写给文明困局中的囚徒,现代文明中渴望出走的异乡人。

 2 ) 冲破牢笼,奔向自由

影片一开头想起了幽灵公主,河这边的森林和狼群,河那边的人类城堡,原以为是人类与动物争夺领地的战争。

狼行者救了伐木匠,他们推崇保护狼行者;幽灵公主中的偷猎者却杀了森林之神。

护国公杀掉狼群是为巩固统治,为“驯服未开化的土地”,杀掉狼群才能砍掉森林,给人民开辟种植作物的土地。

但这部影片讲述的故事是完全不同于幽灵公主的爱尔兰传说,代入到当时的爱尔兰历史,很好理解从英格兰来到基尔肯尼的父女俩为什么不受欢迎,毕竟殖民地的人们难道会喜欢他们的殖民者吗?

1650年爱尔兰大饥荒,维多利亚政府却根本没能给与有力扶持,甚至“缺乏同情心”,“何不食肉糜”在哪都有。

维多利亚去殖民地的时候不被欢迎的样子与查尔斯王子去威尔士的时候不受欢迎的样子仿佛没什么不同,虽然是他们名义上的亲王,就像影片中的人们始终不满护国公的统治。

影片中护国公的信仰问题很明显,英国国教与爱尔兰人民信仰的天主教使双方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1569年利用宗教问题发动的基尔肯尼武装起义也才过去81年。

大概是不自由不独立毋宁死?

影片最后梅芙和罗宾自由奔跑的样子像极了脱离英联邦独立的爱尔兰。

联系上历史,这个故事就很有意思了。

 3 ) 与狼共行,寻找生命的意义

讲述了小女孩萝宾为了向猎人父亲证明自己而独自进入森林寻找狼,却在森林中遇见了可以变身成狼的女孩米巴,两人随后合力拯救森林的故事 。

在爱尔兰的传说中,森林里有统领狼的狼行者,他们拥有很强的治疗能力。

而护国公却下令,让人们砍伐树木,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地,使得人和狼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女孩萝宾与她的猎人父亲就是在这时来到了护国公统领的城市。

萝宾性格开朗活泼,梦想是成为和父亲一样厉害的猎人。

她不顾父亲的劝阻,和自己的朋友——猫头鹰梅林——一起来到了森林中。

没想到遇到了狼群的袭击,在混乱中,萝宾无意间伤到了梅林,梅林被一只狼带走了。

为了拯救梅林,萝宾再一次进入森林,而梅林似乎已经恢复了健康。

循着梅林的指引,萝宾打开了一扇神奇的藤蔓做的门,来到了一个神奇的洞窟。

在这里,她认识了狼行者梅芙。

梅芙用自己的治愈能力治好了梅林的伤。

梅芙告诉萝宾,狼行者入睡之后灵魂就会离开身体,变成一只狼的模样。

梅芙原本是想和妈妈一起,带着狼群离开这片森林去寻找另一片适宜生存的土地,可现在她的妈妈现在只剩下身体在洞窟里,而灵魂自从去了城里就再无音讯。

萝宾答应帮助梅芙到城里去探听消息,她也想告诉爸爸,狼并不打算和人作对,希望让爸爸不要再听从护国公的话伤害狼群了。

萝宾返回家中,想和爸爸说明情况——只要帮助梅芙救出她妈妈,那么狼群就会离开,护国公安排的任务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但没想到,爸爸的第一反应是萝宾逃离了护国公的指派偷偷溜去森林,这样的行为令爸爸不解,还没等萝宾辩解,爸爸便命令萝宾明天必须去皇宫里做事,不准再违背护国公的命令。

萝宾干了一整天的活儿。

在这里,一切都是机械式的,毫无生气。

当萝宾在帮护国公拖地的时候,却意外听到一个声音在呼唤她。

她偷偷溜进了护国公的房间,发现房间里似乎关着什么东西。

正当萝宾想要过去一探究竟,却被一位老女仆抓住了。

晚上,当萝宾入睡时,她才发现,自己的灵魂也离开了身体,变成了一只白狼!

白狼萝宾的动静惊醒了父亲,父亲看见白狼,以为狼要伤害女儿,便对白狼萝宾发起了攻击。

萝宾不得已,只能从窗口逃出,再次来到林子里找到梅芙。

梅芙告诉萝宾,被狼行者咬伤的人类也会变成狼行者。

之前和萝宾玩闹的时候,梅芙不小心咬到了萝宾——萝宾也变成了狼行者!

这一晚,萝宾和梅芙一起在森林里自由地奔跑。

萝宾感觉很久都没有这样快乐地玩耍了。

天即将亮起,萝宾必须要回到自己的身体中去。

她偷偷潜入自己的房间,却在进门的一瞬间闻到了狼行者的气味——那一定是梅芙的妈妈。

萝宾顺着气味寻去,却落入了圈套,护国公带着人将她团团包围。

萝宾躲进了护国公的房间,却发现里面竟然有一个大笼子,笼子里关着的正是梅芙的妈妈!

梅芙的妈妈拜托萝宾,不要再来救自己,带着梅芙尽快离开,远离这座城市。

萝宾急匆匆地回到自己的身体,跟着爸爸一起来到街上。

护国公得知城市里闯入了一只狼,向所有人宣布,将会在明天当众处死梅芙的妈妈,并带人深入森林寻找狼穴,彻底剿灭狼群。

萝宾想要站出来向众人解释一切,可护国公却威胁她不准说下去。

爸爸请求萝宾,不要违抗护国公——在失去了妻子后,他不能够再失去女儿了。

无法离开城池,萝宾只能让猫头鹰梅林去告诉梅芙,让她离开。

但梅芙不仅不愿意离开,反而决定来到城市里寻找萝宾。

萝宾劝梅芙离开,使得梅芙伤心极了。

而此时,梅芙却听人说,护国公决定处死一只巨大的狼。

梅芙冲上处刑台与护国公对峙。

为了保护女儿,情急之下,梅芙的妈妈咬伤了萝宾的爸爸。

梅芙对人类失望透顶,她宣称现在就要回到森林,带领所有的狼杀死人类,救出妈妈。

而护国公交代萝宾的爸爸杀死关在笼中的巨狼,自己带领军队和大炮浩浩荡荡向森林进发。

梅芙返回森林召唤狼群,而对狼妈的暴行还未结束,千钧一发之际,萝宾挡在了狼妈面前,阻止挟令杀狼妈的爸爸。

远处城铃大响,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了,萝宾趁机放出狼妈,回到了森林,与梅芙相见,可温馨的时刻没过多久,狼妈突然被一只冷箭射中,生命垂危。

而那射箭者竟是罗宾爸爸,一时引起狼群敌视,剑拔弩张之际,爸爸抱紧了罗宾,罗宾这时化为了白狼,向爸爸显示她狼行者的身份,而这时护国公也追了上来,发动攻击。

罗宾带领狼群分散,却被击中,正当护国公想要杀死罗宾时,一头狼撞开了护国公,那头狼竟是罗宾爸爸,原来在梅芙咬伤罗宾爸爸之时,狼行者的血脉早已传递。

最后父女合力抵抗护国公,终于获得成功。

和狼群、梅芙一家幸福地生活在丛林。

 4 ) 我拥有统领一切的力量

单纯炫技看海洋之歌,凯尔经 饿,暂时没想到,因为无论从画风还是剧情来说都挺中规中矩的,这三部中看剧情还得是狼行者,虽然狼行者后面剧情也滑坡了但是那一段在深林中自由奔跑的画面真的是太美好了, 插曲"Running With The Wolves"全片最佳。

另外一部《养家之人》依稀记得是高中什么时候看过的了,剧情!

画面应该是这四部之中最好的一个。

不过该说不说,我看卡通沙龙的电影眼泪总是一憋一憋的啊!

眼泪欲流又止的,剧情高开低走,后面越看越面无表情,能看下去全靠美术+音效在硬撑。。

pppps,这部剧看剧情勉强还行,主题更加明确一些

 5 ) 无剧透| 多伦多电影节线上影院可以看《狼行者》|和前作简单比较下

【太长不看】:延续画风,画面精美,配乐惊喜,值得一看。

【前排提醒】:不讨论剧情,本人也热爱《凯尔经的秘密》和《海洋之歌》,谈谈插曲,简单谈谈观后感,欢迎讨论。

【观看途径】:在等Apple TV+的过程中发现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线上影院Bell Digital Cinema已经上线了这部,等不及的朋友可以去购票观看哦!

(感谢贴哥让我这么早就能看到)网址:TIFF Bell Digital Cinema | Wolfwalkers tiff.net (无字幕,但英文较简单,部分台词有口音,影响不大)- 如果你看过而且喜欢《凯尔经的秘密》或者《海洋之歌》,也就是导演汤姆摩尔的前两部作品,《狼行者》依然不会让人失望。

在等待电影时,我期待这部电影将会讲述的爱尔兰风味的故事,期待它充满几何线条的画面,期待它恰到好处的配乐——这些都是《凯尔经的秘密》和《海洋之歌》中最吸引我的部分。

看完电影,我会说,还是内味儿,没辜负期待,味道好极了。

1️⃣配乐的惊喜让我惊喜的是,除了一如既往优秀的Bruno,这部电影的插曲还采用了挪威女歌手Aurora Aksnes早期的歌曲《Running with the Wolves》,Aurora在2015年发布这首歌时才19岁,她曲风独特,灵动又有野性。

(P.S. 《冰雪奇缘2》里呼唤艾尔莎的北风的声音“the voice”就是Aurora配的哦)《Running with the Wolves》这首歌,从名字来看就无比契合主题!

(歌词和曲风也很契合)下面摘录一部分歌词:......I walk alone I'm everythingMy ears can hear and my mouth can speakMy spirit talks I know my soul believesBut we're running out of time timeFor the echo's in my mind cryThere's blood on your liesDisguised up and wideThere is nowhere for you to hideThe haunting moon is shiningI'm running with the wolves tonight......你看!

真的很合适!

特地为电影写首歌也不过如此!

其实在等待电影时我就很期待插曲,《凯尔经的秘密》中Aisling坐在窗台哼了一段咒语把白猫化成一缕风,特别迷人;《海洋之歌》则直接以一首摇篮曲为线索,一首歌送众神回家;《狼行者》中这首歌虽然不是出自哪位主角之口,但相当于描述了主角的心境(=゚ω゚)(这不算剧透吧)听着BGM我都想running with the wolfwalkers了。

2️⃣画面的呼应 场景还是内味儿。

《狼行者》是汤姆摩尔的“爱尔兰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电影中的城镇也有着高高的城墙和被平面化的房子,树林里高耸整齐的树木,草丛中掩藏的石雕和石雕上的图腾......在场景上能感受到这仍然这于之前两个故事发生在同一舞台(当然并不完全一致)如果没有看过前两部,可以想象宫崎骏的动画中那个温柔的世界——不管故事如何变化,设定的背景如何变化,那些相似的点与点会让你把同一个世界的所有故事都放在一起想象。

在动物角色上,《狼行者》中出现的狼群,和《凯尔经的秘密》中的狼群就有所呼应。

不过这里的“狼行者”和前作中的“林中精灵”不是一码事,《凯尔经的秘密》中精灵Aisling曾经变成鱼、变成鹿,白狼只是她暂时的化身,她象征梦、诗歌、春天和自然,跨越时间,很有超脱感———《凯尔经的秘密》中有些情节甚至有点惊悚。

对比之下本作中的狼行者更像是人与狼沟通的媒介,替自然发声的灵魂,更接地气。

如果你还记得《凯尔经的秘密》的海报之一——精灵透过树丛露出的笑脸——你可以在《狼行者》中看到相似的画面,也许这算是彩蛋?

以及本作中出现的鸟(是猫头鹰吧?

)也会让人想起《海洋之歌》中的反派使者猫头鹰(=゚ω゚) 在观影时会被画面震撼到。

用发着光的线条图腾表现灵魂或者力量,有宗教的神秘气息。

这些线条流畅和谐的美感让人屏气凝神,那种流动感在被几何线条切分的画面中显得格外动人,颇让人想起咱们以前的水墨动画电影......2D真的有它独特的魅力啊!

在表现“自然力量”这点上,只比前作做的更好不会更差。

3️⃣主旨 本人并没有多少关于爱尔兰民间传说故事的知识储备,因此很难剖析其中的隐喻。

作为一名普通观众,为了不剧透只能浅浅谈谈感受。

和前作比较,《凯尔经的秘密》讲述一件艺术传奇的诞生,中间有冒险和继承,有友情和亲情,也有关于侵略的思考;《海洋之歌》更加唯美,思考城市的冷漠,描绘亲情和爱情的力量,试图抚平失去的痛苦;《狼行者》则主要勾画了人与自然的矛盾,用一条友情线和两条亲情线串连起来,最终交织出结局。

剧情不算意外,大可轻松欣赏,可能会联想到宫崎骏的《幽灵公主》《风之谷》。

因此如果真要批评本作剧情欠缺点力量,稍显老套,也可以接受。

✨暂时就这么多啦!

欢迎看完的小伙伴一起讨论(=゚ω゚)即使不在电影节观看,苹果的apple TV+很快就会上线,听说已经有中国公司在洽谈引进了?

希望早点上映!!!

到时候再去补张线下票!!!

祝导演长命百岁,希望这个团队长长久久,就算爱尔兰三部曲结束了还继续合作产出精美的动画(质朴的期望)

 6 ) 多向度的自由:性别,政治与宗教

多重隐喻交叠让叙事文本有了极为丰富的阐释空间:第一重是townie与狼行者的对抗。

暗指贪婪的人类无限扩张的欲望对自然平衡的破坏,也象征着锐器利炮所象征的工业文明对自然文明的侵袭与强暴。

第二重是罗宾和梅芙两个向往自由的小孩与温驯的城镇居民形成对比,指向政治压迫与自由反抗。

护城主把狼后圈禁起来,让狼群无法离开,人为制造出恐惧的源头,以维持统治存在的必要性与合法性。

人民为了交换“必要”的庇佑,而选择无条件顺从统治者意志,为奴为卑。

而孩子对自由、冒险的渴望,让他们成为打破禁制的灵媒。

“——我不能永远保护你,我害怕你被关进囚笼。

——可我已经在囚笼里了。

”父亲为爱而自愿被驯化,更以爱之名把孩子送进劳役房,女孩却看得比麻木愚钝而懦弱的大人更清醒,明白这不过是恐惧造就的另一座铁笼。

梦,成为变身狼行者的触媒——清醒着,就不敢反抗,连变身的念头都不敢有;一旦入睡,理性松绑,渴望自由的无意识弥散开来,召询着野性的呼唤,被捆绑宰制的人得以化身成无拘无束、拥有反抗力量的狼。

官逼民反,逼得人只有返祖成野兽才能得自由。

这个放在当下看,很有现实意义……第三重是护城主反复念叨、振振有词的神与主的祷告,包括给小女孩洗脑的布道词“工作就是向神祈祷”,引出了影片的宗教主题。

不论是剿杀狼群,还是护城主与化身成狼的父亲的终极对战,都具有了宗教战争的意味。

讲述了所谓的主流、正统对无法被驯化的、不在“自然”秩序之中的异端的残酷清洗。

第四重是性别政治的暗示。

狼行者都是女性,与人接触的动作是治愈,绝不主动伤害;相比之下,男性都是攻击、对立、统治的思维。

尤其是,山林的野丫头和唯父命是从的小修女两相对比,猎巫行动的场景,更有女性反抗男权社会之规训和压迫的意味。

 7 ) 漫游者

漫游者:哦,是分手的时候了吗?

而我最后不得不还要让你伤心;我已经看到,你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暗了。

影子:我脸红了,而我脸红的颜色就是发暗。

我想起来了,我经常像一只狗一样躺在你的脚边,你这时就——漫游者:我能不能很快地做点什么来让你喜欢呢?

你有没有什么愿望?

影子:没有,除非是那条懂哲理的“狗”在伟大的亚历山大面前表示的愿望:为我从阳光里腾出一点点地方,我感到太冷了。

漫游者:我该做什么?

影子:走到这杉木树下,回头朝山那边看;太阳落山了。

漫游者:——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尼采 《漫游者和他的影子》序单从剧情来说,用几句话就可以讲清楚《狼行者》这部电影的故事梗概。

但如果继续挖掘下去,便可发现这部作品隐藏着更多内容。

就像在聚光灯下,一片区域被照的亮得出奇,里面的事物清晰可辨。

而在光线照不到的暗处,却也并不是空无一物。

相比平铺直叙的剧情,电影中使我有更多感触的,常常是角色对话的弦外之音,是鲜明构图下的模糊符号,是饱含情感的嘶吼呐喊……总的来说,是那些没有被直接表达出来的存在于暗处的部分,向我启示出那些深刻含义。

《道德经》曾说“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本原(在本文中指道,下同)如同一个敞开的空洞,是一种流变的虚无,是思想所无法把握的。

思想同时也是语言(哈曼语),所以也是用语言无法解释的,即本原是所谓“不可言说的东西”。

伴随着讲述这个过程,关于本原的知识就如干冰升华,在空中迅速消散。

那些无法说清的、纠缠盘绕而又含糊混杂的絮状物,在知识流入思维这个筛子的过程中就被滤去了。

只留下少量明晰的液体被知性所理解,呈现为某种建构性的理论。

至于那些被滤去的部分也并不是彻底的消失无踪,而是化为缥缈的氤氲,行于水面之上(“神的灵行在水面上”《圣经》创世纪 1:1),成为只能借由体悟才可领会的东西。

故我在这里所做的尝试,也只是想通过对电影的诠释抒发自己对于本原的一些理解。

因为即使是“不可说的东西”,人依旧是渴望言说的。

人作为有限性的存在,是趋向于无限性的。

这是刻在人心灵上的烙印,是个体实现善的道路。

从这个意义上,观看电影这一行为也可以看作是参加某种仪式,也许是如琐罗亚斯德教的教徒般,在洞穴里凝视火焰。

虽然是一群人在进行同一种仪式,但在仪式结束后每个人得到的感悟是不同的,因为那是属于参与者自身的个体的体验。

一、历史故事发生在爱尔兰,最初到达这片土地的或许是凯尔特人。

在这片土地上不断上演的,是一段段侵略与抗争的历史。

面对繁茂的森林,古罗马人选择退守不列颠尼亚。

维京人的烧杀抢掠,一度使爱尔兰的知识与文明走向灭绝,但随着北海帝国的昙花一现,这片土地重归宁静。

与英格兰人的抗争是更为持久的,“强弓手”与伊娃的婚礼开启了英格兰对爱尔兰八百余年的统治,但信仰的分歧被证明似乎是难以调和的。

最终,爱琳——这个被无数诗人亲切称呼的名字,不是作为英王皇冠上的暗淡配饰,而是作为银色海洋中的翠绿宝石,放射着自由而骄傲的光芒。

维柯曾论述道,从野蛮到文明再到野蛮复归的过程,有一条神意操纵的隐线贯穿始终(详见维柯巴洛克般繁复壮丽的煌煌巨著《新科学》)。

据此上述这段陈述便不只是爱尔兰民族历史的缩影,更是整个人类民族理想的永恒历史的缩影。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森林中的狼行者和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其实就代表着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两种社会结构(他们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作为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共同构成人类历史演进的环节)。

影片中狼行者的社会,象征了人类的早期文明时代,那时还是母系氏族社会。

女性族长(代代掌握人狼秘密的狼行者)主导着包括宗教、对外战争等一系列权力,并通过仪式保证氏族领导权在女性间的承继。

男性(即群狼)作为氏族成员承担以狩猎为主的体力劳动,作为仪式参与者融入宗教这一氏族核心活动中(但并不具有狼行者诸如疗伤、随意人化等能力)。

与之对立的是城市内的君主专制体制,是以男性为主导的“父法”统治(结合历史来看,17世纪也正是欧洲封建君主势力空前强大的时代)。

在由女性或男性主导的社会,其内部是通过“爱”或“畏”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为主要动力而运作的。

原始的母系氏族社会更倡导“爱”,如爱自己一样关爱族内的每一位成员。

在影片中表现为即使萝宾的父亲射伤了梅芙的母亲,但最后梅芙的母亲作为氏族首领依然接纳了他成为群狼的一员。

男性专制社会更强调“畏”,以暴力的军队和严苛的法律维持社会稳定。

过度的“畏”使人民活在恐怖之中,好像总有一团阴云,笼罩在他们头顶。

无论是对熟悉的日常生活,还是对不熟悉的外面世界(狼行者的森林),他们都是又惧又怕的,这无疑也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在影片中表现为萝宾父亲对失去萝宾所抱持的恐惧,护国公对狼行者(这里又可以看作是爱尔兰原住民的象征)的血腥镇压,城市内看似秩序十足实则压抑机械的劳作生活等等。

二、自然自然是本片的重要主题之一,但我们现代人对“自然”的理解与上古时代的人(在本文中一般指西方古希腊时期及之前,中国春秋战国之前的人类,下文统一简称为“古人”)是截然不同的。

自笛卡尔以来的近代西欧哲学,更注重于对认识论的讨论,哲学上由本体论到认识论的转变,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

尤其在启蒙运动后,大部分人普遍都有“对于一种单纯人类理性的坚定信仰,对于一切思维和认识活动的完全主观性的确信”,把自然界确信为“完全无理性、无思想的”。

(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前言)。

由于把人作为认识的主体,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是对立的,一道长长的裂隙隔开了两者。

由此确立的是关于“两个自然”的理论——“第一自然”是实在的自然界,是我们无法真正认识的(按照维柯的创造-真理原则,由于自然并非由我们创造,故我们无法客观理解自然界的真理);而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自然,是 “第二自然”。

即自然界作为对象被人类所主观地认识,通过观察人类形成种种概念,构建出种种理论,试图理解自然。

康德把这种方式解释为目的论判断力,声明在经验之前为了证明自然的客观的合目的的现实性“就必定有一种玄想走在前面,它只是把目的概念置入了事物的本性,但却不是从客体及其经验知识获取这概念,因而更多的是用它来按照与我们心中表象之联结的一种主观根据的类比而使得自然可以理解,却不是从客观根据出发来认识自然。

”(康德《判断力批判》第二部分 第61节)。

至于与古人是如何理解自然的呢?

由于受到现代思维的局限,要将自己完全转变成古代人的思维方式,是相当困难的。

据此就需要借助于古代的典籍,以及其他历史资料,通过语源学、人类学等多种方式,尽量还原古代人当时的所思所想。

钱金铎老师在课上曾说,“自然”在古希腊语中有“涌现”的含义。

对应中国道家思想,“自然”其实就是“自然而然”,是一个事物的如其所是。

一方面人并不是独立于自然的,人与自然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

毋宁说,人其实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生于自然,与自然有机统一,所以古人向来都是从人-自然这个整体来把握自然的。

另一方面因为自然的无处不在,她也成为早期人类诗性智慧的重要源泉,启示着源出于绝对者的真理。

通过对自然的模仿,古人形成了自己的艺术和文化(片中的自然主题亦暗含了萨满、德鲁伊、基督教等多种文化思想,由于水平有限对此涉猎较浅,故暂且不进行更进一步的论述),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模仿)达到与自然的融合。

在影片中的那个时代,关于对自然思考的原初知识已经遗失了(更别说当代了)。

而之所以把女主角萝宾设定为一个小女孩,也正是为了方便更深入讨论自然这一主题。

因为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看待外界的眼光是完全不同的。

比起以抽象为主的理性思维,想象力才是这一时期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

可以说,他们活在一个魔法的世界里。

追问事物因何如此的推理演绎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可以单纯因事物如其所是的存在而无比快乐,并通过与外界事物的“游戏”关系,进入一种物我和谐的状态(一种意义上的“道法自然”)。

也正是因为这样,相比成年人,萝宾可以更为轻松地融入狼行者的社会,在森林中她的心灵从城市生活的压抑束缚中得到解脱,在奔跑中根植于她内心深处的自由天性得以释放。

影片中以狼行者为代表的社会,更是人与自然尚处于一个整体的象征。

他们不只在氏族内部,把族内每个成员都看作是一体的(因为他们都是从自然而出的)。

而且在氏族外部,把自己与自然也看作是一体的。

面对自然,他们不只以眼,而是用身体的各个器官进行感知(即通感)。

他们“浑身是强烈的感觉力和广阔的想象力(维柯《新科学》绪论 6)”(如今,这些能力依然被保留在儿童时期,并时常表现出来,随着成长渐渐受到社会规则(精神分析中的象征秩序)的抑制而逐步退化)。

他们脚踏土地感受大地的承载,头顶月光感受宇宙的温度。

这些都可看作是一种于肉身中的体悟。

他们享受着自然的恩赐,也充满感激地回报自然无私的给予。

他们的实践活动也是通过体悟来效法自然的,由此他们掌握了根植于生命本原的疗愈与恢复的能力。

而由“人与自然相对立”的认识导致的,是一种分离的思想。

在教育上表现为“人们必须学习的绝大部分内容都仅仅是为了掌握已有的知识,正因如此,人们把知识尽可能划分为各种不同分支,进而把整体的活生生的有机结构碾压为各种最小的碎片”(谢林《学术研究方法论》第二讲)。

而那些学术机构的教育者们,由于轻视个体感悟而强调抽象理性,所以“没有能力从自身出发来构建他从事的科学,没有能力通过一种内在的、活生生的直观来阐述这门科学,他必然只会用一种历史学的方式来讲授这门科学”(同上,谢林《学术研究方法论》)。

在实践活动上人们强调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形成对经验事物的归纳形成理论,以此掌握自然规律。

殊不知“理论和实验是处于同一层面的”,理论和经验也不是对立的。

“理论概念本身就包含着一个与特殊性的联系,随之包含着与经验的联系……实际上,理论之唯一区别于经验的地方在于,理论是通过抽象提炼的方式让经验摆脱各种偶然条件,让经验在其最原初的形式中呈现出来。

关键在于,这样一种提炼,以及在每一个现象里面纯粹地呈现出自然界的行动,这些恰恰也是实验的任务”(谢林《学术研究方法论》第十一讲)。

他们盲目地“忠实于自己的概念”,却不知理念和实验“仅仅致力于把现象本身陈述或呈现出来”。

概念不过是“归于消散的种种现象的纪念碑……这些现象根本不是任何持久不变的东西(固定下来的东西)”(谢林《论世界灵魂》论普遍有机体的本原),概念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永恒的,它只作为某个特定层面的产物,表现为仿佛是持久不变的。

“不可移易的东西唯有(某个特定层面的)概念,那些现象必定会不断表现这种概念”(同上,谢林《论世界灵魂》)。

所以无论概念、理论还是实验,其内部都具有某种“空洞的形式主义”,是与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相去甚远的。

三、回归既已简单阐述了作为观念实在性的历史,作为实在观念性的自然。

据此,我想浅谈一种形而上学形式下,对于心灵回归的讨论。

这也是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最想表达的主题。

它是一种个体向整体的回归,一种有限者向无限者的回归,一种扬弃自身后向绝对同一的回归。

对于这种回归后所达到的境界,古人称之为“天人合一”。

关于“天”和“人”的论述,道德经曾记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道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指出了人的某种大地性,即根本上来说人是属土的。

地是实在自然的一种体现,在这里被格外强调(并没说人法水,人法火),因为自然界实在表现出来的,包括“生成”等诸多力量都是根植于大地的(由于还未开始对海德格尔相关著作的阅读,所以只能浅谈下自己目前的理解)。

“天法道”,《说文解字》说“天,颠也。

至高无上,从一大。

”,并在注中说“颠者,人之顶也”,“至高无上,是其大无二也,故从一大”,说明天与一是有深刻关联的,而一指向的无疑就是道。

天是直接效法道的,所以我认为在这里的意思是,“天”是作为绝对统一体(道)被建构的理念呈现的(水平有限在此无法继续展开了)。

“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所指的并不是实在的自然,而是自在的自然。

在自在的层面上,道与自然是绝对同一的,天人合一换句话说就是要达到绝对同一。

而人如何达到天人合一呢?

在此我只简谈两个方面“善”和“德”。

这里的“善”和“德”,都是在一般意义的道德层面之上讨论的。

“善”是“好”,一切好的集合就是“完满”即“至善”。

人追求至善,就是个体在其内部通过不断扬弃自身实现完满。

“德”就是“力”,是一种最本原的力,用尼采的话说就是“权力意志”。

而“最高的权力意志”是“给生成打上存在之特征的烙印”(尼采《权力意志》7【54】)。

“善”和“德”都指向了人的存在。

人作为个体的存在,观念性上于内部认识世界,实在性上于外部改造世界。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无论如何认识世界,最后的落脚点的依然是改造世界,即实践活动(由于继续讨论下去会无休无止所以就此打住)。

改造世界,这又是怎样一段艰难曲折的奥德赛!

没有任何理论可以指导这场归途,当面对鲜活的特殊的个体的跃动,它立刻蜕变为干瘪的灰白色的匮乏,逃之夭夭。

借由立足于自身的,充斥着个人体悟的实践活动,最初的晦暗才可被克服,那深藏于内部的光芒才会绽放。

而上文我所做的这些解释又有何用呢,它离现实的实践终究还是太远了。

在本原面前一切解释总是含混模糊的,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永远无法准确描述。

可以理解的东西都趋向于某种结构,流变的现实却在不断地解构。

面对现实的降临事件,我们总是手足无措。

我们单从形体出发来感知它,认为它是偶然发生的,将其理解为机缘(occasiones)。

但其实在形体感知之前,降临事件早已直接启示于心灵内(部分参考维柯《大学开学典礼演讲集》)。

毋宁说,降临事件是由心灵唤来而必然发生的。

心灵唤来看似偶然的降临事件,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个体通过对降临事件的不断解决,实现心灵对回归完满的无限渴望。

也就是说现实里每件事的解决,都蕴含着个体实现天人合一的可能。

随着降临事件的不断解决,通向的是逐级上升的潜能阶次。

正如从最初诞生的那片深沉晦暗无理智的黑夜出发,达到最后永恒的理智的纯粹光明。

在此我们需要的是一双长腿!

来克服那“重力的精神”(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而一切阻碍人向上的,阻碍心灵向完满回归的,都是重力的精神。

影子虽然于太阳落山时消失,但其实影子已与漫游者同一。

所以开篇并不是个否定的故事,而是一个肯定的故事。

落山的太阳必然升起,所有的光回归于太阳,燃烧的太阳高悬天空,宣告伟大正午的降临!

后记本文主要基于目前正在阅读的谢林哲学,结合之前的阅读心得,尝试抒发自己对本原问题的一点看法。

总体来说还是不太满意的,写到最后有些虎头蛇尾,请大家见谅。

全文只是自己目前学习阶段对哲学的幼稚表达,仅代表个人的浅显理解。

只涉及哲学层面,并没有宗教立场。

文中很多思想受益于钱金铎老师的视频(自己理解的非常不到位),在此表示深深感谢!

 8 ) 圣母➕白左

建议看一半前面还不错,到小孩变成狼然后唱歌那里就可以走了,后半段剧情开始弱智,女孩圣母反派白左,说实话很失望这个电影,这样就奥斯卡提名了,好的地方是画面和饥荒差不多,女孩有点像风行,鸟很可爱狼女变成狼也很不错。

电影想拍出人与自然动物的对立互相不理解,两个小孩互相帮助来修复世界观,到底谁是谁对谁错的,但是弱智的剧情经不起推敲。

 9 ) 弑父

这部电影震撼了我,震撼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喜欢摩尔的风格,世界上只有一个摩尔,在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坚持原始淳朴的风格,用线条和颜色,而非立体和炫酷,像旧旧的小画书,极简,华丽,极简又华丽,两种风格揉在一起。

只有一个摩尔,只有一个我和你,独特就是魅力,是经久不息的生命力,世界无法忘记你,因你独树一帜,你是你,是不一样的锐利。

第二,喜欢摩尔的画风,自然的美被画笔提炼出来,摩尔只画灵魂,树的魂,花的魂,山的魂,水的魂,摩尔画出内在闪耀的美,那是眼睛看不见,来自一颗敏感的心。

纯感受的画儿,或是以感受为主的画儿,教你用心去体会。

人物是平面图,用角度姿势动作衣着,强烈的表达个性和内心,每幅身体都藏着一个魂,有善良有卑微有恐惧有暴戾,摩尔把他们画的淋漓尽致,我想通过一幅画解读我自己,我猜有柔软有恐惧有善良有无力,还有一股向上的力。

我喜欢欣赏他画的人物,精灵,美丽,战胜软弱的生命力。

画的真好,那是灵魂之舞,真人无法演绎。

第三是心痛。

中间一段心特别痛,电影里的女孩很勇敢,想着经历挑战和冒险,可是他的父亲总是阻止,不断的压抑她的生命力,女孩和他沟通,父亲听不到孩子的话语,他只听到自己的成见,没等孩子说完就说"不、不行、不可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阻挡他就是阻挡生的能量,杀死部分生命力,勇敢的孩子多痛苦!

父亲过于社会化,过于服从体制,为了安全,要求孩子也如此,可是,新生命如此蓬勃,有不可抯挡之势,老天生了她,就是要她完成一些事,压抑自己,与行尸走肉何异?

每一次父亲的阻拦都让人着急,每到千钧一发之际父亲就出来坏事,几乎造成狼行者之母的死,父亲的口头禅是"我是为你好!

",这句话非常讽刺,用这样自以为是的方式伤害着孩子的生命力,让她生不如死。

后来父亲说了实话,他说"我害怕,害怕失去你",说到底,在乎的是自己,自己不敢面对孤独和失去。

电影最后是大团圆的结尾,父亲理解了女儿,和她一起变成狼行者,一起战斗,过上自由的生活。

这个结局差强人意,现实生活中很难如此,父母和孩子是旧世界和新世界,旧思想和新思想,占有和独立的搏奕,父亲会使用权威之力,控制孩子,孩子要么妥协,要么挣扎一辈子。

孩子会惧怕权威,惧怕上级,这一切都来自对父亲的恐惧,由不听话引起的惩罚会让孩子记一辈子,每次犯错都会重复体验被惩罚的痛苦,他会失去自己,依附权威,依附体制,常常活在恐惧里,感觉到无形的力量在威胁自己。

西方人普遍完成了弑父(心理上),他们从古希腊的神话就有很多挑战父权的例子,所以,他们更加特例独行,勇于做自己。

电影的结局也与他们文化相合,父亲理解了孩子,帮助孩子活出自己,变成新世界的支持者和建造者,这真是一次救赎,狼行者女儿活出了自己,生命力展开,非常强大,非强美丽,绝无病态和压抑,带动父亲走向新世界,心中的恐惧连根拔起,父亲也获得了新的生命力,生活变得美好幸福,这种幸福来之不易,是爱的力量战胜了恐惧。

爱是唯一的救赎,因爱行动,而非恐惧。

 10 ) A clear heart has othing to be afraid of

Don’t be afraid. Just be alert. Keep alert not specially for evils, or for what you are afraid of. When you sense that hope, that good, waste no time to believe it. That same thing as how everyone feels from their first heartbeat in this universe, on this planet. The same feeling how we talk to our ancestors or aliens in our unique way. The same feeling we cry with the rain. The same feeling we trust the sunshine.Don’t hide your true self in so many encrypted normal, so many split place that you cannot find them yourself. Keep the way to go back.

《狼行者》短评

舍弃了《凯尔经的秘密》华丽精美纹饰线条,以「草铅」状态描绘森林(成本立减但)效果还不错,狼女的红发造型动线太可爱了,故事超越了一般的「要环保」「做自己」,明显的GL走向好评!

6分钟前
  • Bla©kie
  • 推荐

【B+】子供向的受众绝不是给剧本开脱的理由,一切童真的价值观表达都被蒙上了腐朽好莱坞的廉价外壳,文化特征与美术风格都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它的遮羞布。但另一方面,也确实得称赞动画主创们的尝试,充分利用了2D手绘的特质。画面内部的远景部分并未遵守透视由近到远收缩,而是顺着银幕的方向上下垂直延伸。不仅仅只有画风像壁画,还介入了观众与银幕的空间关系让其更像壁画。除此之外,那些关键时刻通过黑边改变的画幅比例,增强“漫画感”的分屏设计,以及最终画面里未被抹除的铅笔线稿痕迹,当然是风格的取胜,也不断提醒着观众:这是一部由无数张「画」构成的「电影」。

10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好无聊

12分钟前
  • 齐马不很蓝
  • 很差

又是“自由,民主”那一套blahblah,真是紧紧跟随美国政治正确的更新脚步啊,自己的思考,汤姆摩尔独特的个人风格,横贯《海洋之歌》《凯尔经的秘密》的那种民族气质和童话氛围的惊艳,除了画风尚在,全没了。白左病毒真是毁人不倦~!拜托别碰瓷《幽灵公主》《风之谷》了,提鞋都不配,真的。

16分钟前
  • 真新镇的ナルト
  • 较差

确实看画面,剧情也预料之中的不行,但女主能闻到狼妈妈的味道女儿闻不到也是挺可怕的。但这种类型,一直出也会一直支持的。

18分钟前
  • Lobgran
  • 还行

一部爱尔兰凯尔特民族抵抗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的史诗

23分钟前
  • 大强
  • 推荐

不觉得那么好看,一切太理想了

28分钟前
  • 猪猪
  • 较差

音乐真的太好太好太好了。 剧情我受不了那些神奇的人设行为。这是我最受不了的太烦了。对不起了音乐画面和唯一可爱的小狼行者。

33分钟前
  • 淡香味的圆珠笔
  • 较差

画风一如既往美;用流行文化刷高自己的文化信仰存在感的成功范例;故事本身是有点单薄的,父女的交流障碍不够合理,父亲转化毫无铺垫,村民与狼群的矛盾归罪于外来人的模糊化,不能细看。

35分钟前
  • 两个猫
  • 还行

6.5。比起愛爾蘭民間傳說,本片更接近一個被置入happy ending的《幽靈公主》。

40分钟前
  • Orpheus+
  • 还行

旧时的(异教)神话传说逐渐淡出人类的生活,而与之共同发生的,必然是自然的凋亡。本片的一大矛盾点是仍然相信传说的人和早已失去这一信仰之人的抗争。失去信仰的人,最终会带上所谓文明社会的枷锁,和自然(和仙境)永远割离。画风比起凯尔经和海洋之歌,又有了突破,木刻版画画风别具一格。

44分钟前
  • Norloth
  • 力荐

可怜又败人品的审美,西方环保主义者的荼毒之作。孩子特别熊却没有伤害反噬,“反派”对主角的各种退让避让,主角在毫无征兆之下被规训得超级消沉超级保守,以及说出“all this is wrong”时貌若Greta Thunberg……其实围绕“Lord Protector expects his rules to be followed”建立paternal relationship(父子关系)与anti-paternal relationship作为影片底色,在其中缀以可见可感可论可辨的民族关系、长幼相处、邻里和谐、人与自然、文化发展等主题,叙事顺畅度与叙事逻辑均会得到很大提升。

46分钟前
  • 炎夏
  • 较差

看了导演的前几部作品,这个太幼稚了,第一次觉得动画片可以这么难看~稍微有点层次好不?父女沟通方式看得头疼,一个只会please一个只会say no,没有剧情、转场生硬、画风还可、缺乏灵魂。主题曲也很一般啊!

47分钟前
  • 小飞侠
  • 较差

睡着了;电梯里女性主义视角的分析印象深刻

50分钟前
  • Kaka2011
  • 较差

这部国配其实还不错,画风也非常特别,但故事就。。。可能是同类型动画看多了觉得有点俗?告诫大家保护环境不搞种族歧视的观点还是很正能量的,狼爸实力护崽挺帅,但把主教塑造得过于刻板还是有点单薄,其实主教的想法也有道理,只是做法太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了(摊手)

53分钟前
  • 双之哀殇
  • 还行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错善恶,但有绝对的美,cartoon saloon一生推!反殖民、双女主的讨巧设定,异教新神交替的时代背景,美到哭泣的插画质感,两个不乖的女儿成就了两个单亲家庭和两个种族的完美融合,还有什么更让人愉悦的呢!

55分钟前
  • MaxHorowits
  • 力荐

画面音乐太美,米巴好可爱,俩人梳头时的画面太有爱了。但中期女主好烦,一直nononono的我头都大了… 话说已经发现米巴妈妈关在哪里了第二天假装洗地板再偷偷潜入把她放出来不就没后面那么多事儿了嘛 (捂脸。

56分钟前
  • 杨子青
  • 推荐

拯救爱尔兰原始生灵的不是爱尔兰人,而是英格兰女孩,剧情强行开战然后战强行道歉,爱尔兰“母亲”的一道致命伤口光爱尔兰生灵救不行,得要加个英格兰女孩才行,剧情强行合作拯救成功后,英格兰父女就理所当然、堂而皇之的在爱尔兰“生根发芽”了……催泪弹里满是政治目的,如果说动画是给小孩子看别太认真,那为何小孩子看的东西里要那么浓重的政治意味呢?

59分钟前
  • code_supercat
  • 较差

讨论的很多,大都浅尝辄止,最后的结局未免过于梦幻,真实的世界哪能如此美好

1小时前
  • 云城
  • 还行

我也想变成一只狼😭 我想要真正的自由,我想要母系社会,我需要很多爱和在大自然里生活😭 好好看的动画啊

1小时前
  • 实在没意思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