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郊游

郊遊,年轻男孩的日记,Stray Dogs,Les Chiens Errants

主演:李康生,陆弈静,陈湘琪,杨贵媚,李奕䫆,李奕婕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法国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3

《郊游》剧照

郊游 剧照 NO.1郊游 剧照 NO.2郊游 剧照 NO.3郊游 剧照 NO.4郊游 剧照 NO.5郊游 剧照 NO.6郊游 剧照 NO.13郊游 剧照 NO.14郊游 剧照 NO.15郊游 剧照 NO.16郊游 剧照 NO.17郊游 剧照 NO.18郊游 剧照 NO.19郊游 剧照 NO.20

《郊游》剧情介绍

郊游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小康是无用之人,在车水马龙中高举广告招牌维生,即便狂风暴雨亦屹立不摇。他举牌、点烟、尿尿,再举牌、点烟、尿尿,任车阵喧嚣从身旁呼啸而过。小康的生命中只有两个孩子,他们一起吃饭、一起刷牙、一起更衣,一起蜷曲着入睡。他们缺乏水电,总是在同一张破旧床垫上,伴着一颗高丽菜相拥而眠。整座城市彷佛都成了野狗咆哮游荡的废墟,河流也更遥远了。一个暴雨交加的夜晚,小康决定带上两个孩子,一同出航。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少年江湖攻壳机动队2.0陌生之地全开女孩痞老板大电影C9特工真心话大冒险两个爸爸敢死队4:最终章二哥来了怎么办小市民系列王牌部队办公室第二季传教士第二季风云岁月别西卜恐龙的行军恐怖敌后武工队原来就是你小敏家清明酒家野蛮人离婚的二人太极魂之虎落平川山神黑煞女圣诞争宠大战十分有戏比宇宙更遥远的地方

《郊游》长篇影评

 1 ) 导致我喝多了

我在鲜啤店喝,因为这部电影很慢,所以我会一直喝一直喝,如果很快我就会来不及喝。

干,我只能和那么一点点酒哎。

两瓶子哎,我就倒了活着好辛苦哎。

每天喝这么多酒,该怎么过活嘛,路,要慢慢地走嘛,别着急,喝多了就要反省,你的量就是半杯啤酒500ml而且还是果啤.喝多了打开摄影机,对着窗帘喊着郭文清,干,有够糗啊。

 2 ) 沉默中的呐喊

蔡明亮的《郊游》是一部充满了沉思和反思的电影,它以一种几乎静止的摄影手法,让观众深入体验台北城市生活的边缘景观。

影片中几乎没有对话,情节发展缓慢,每个镜头都像是一幅精心构思的画作,邀请观众进入电影的内心世界。

《郊游》讲述的是一个无家可归的父亲和他的两个孩子在现代都市中的生存状态。

蔡导演使用长镜头跟随他们在城市中游荡的生活,通过这些几乎静止的画面,揭示了一个常常被忽视的社会现实。

电影中的每个场景都充满了象征意义,从破败的建筑到漆黑的夜晚,每一处都反映了角色们的内心世界。

蔡明亮的风格在《郊游》中得到了极致的体现。

他拒绝了传统叙事电影的快节奏和明确的故事线,而是选择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社会洞察来讲述故事。

这种方法可能会让习惯了主流电影观看体验的观众感到不适应,但对于那些愿意投入时间和耐心的人来说,这部电影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影片的视觉美学是其另一个突出特点。

蔡明亮和他的摄影师林良忠的合作,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画面,每个画面都能够独立于电影之外,作为摄影艺术来欣赏。

这种视觉风格不仅强化了电影的情感冲击力,还进一步突出了电影中的主题和象征。

音乐和声音设计在《郊游》中的应用也同样独特。

电影中的声音景观与画面相辅相成,提供了一个层次丰富的听觉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台北的风声、雨声、甚至是城市的呼吸声都成为了叙述的一部分。

《郊游》不是一部容易观看的电影,它需要观众以一种冥想式的观看态度来体验。

这部电影挑战了我们对于电影的传统理解,它不是为了娱乐而制作,而是为了让人反思和感受。

蔡明亮用《郊游》这部作品,再次证明了他是当代电影中最独特的声音之一。

 3 ) 会呼吸的长镜头——评蔡明亮的《郊游》

看蔡明亮的《郊游》总给我一种很奇异的感受,似乎屏幕上的电影世界,已经开始满溢,界限变得模糊,它慢慢弥漫到我坐在屏幕前的生活里,温柔地拥抱了我,我身处它的中间,共同凝视和深思,它不是一种侵略,也不是一种说服,更不是一种迷惑,而是故人重逢,心有灵犀。

电影所拥有的神奇力量也在此,无论是拍摄者还是观者,都能彼此信赖,彼此偎依,确信这影像将模拟我们的生命,道尽我们的甜苦,哭我们的泪水,唱我们的歌,描绘遥远的梦想,给我们当下的力与挣扎。

《郊游》有着一种久违的宁静,沉着和饱满,也有深沉的爱与悲悯。

蔡明亮的镜头,一如二十年前他开始的镜头,始终如此纯净,平静,自我,伸展,蔓延,像长满翠叶与鲜花的藤蔓,它靠了纤细的臂膀伸向天空,在角落里充满执着与坚韧的生命力。

独特而非凡的观影感受使得电影不再仅仅是被凝视,不再是需要双眸的凝视;而开始变成闭上眼睛地呼吸,在静静的呼吸之间,感受,与镜头一起的喘息,贴近,一起心跳。

进入这部电影非常容易,从一开始就能进入到电影平稳的节奏和宁静的表述中。

蔡明亮的镜头语言没有侵略性和表演性,而是朴实自然,充满善良。

蔡明亮说自己的身体状况在逐渐下滑,所以这有可能是他最后一部作品,也有可能是与他御用了二十年的演员们的道别,他想让他喜欢的这些演员能在这次作品中站在他身旁。

所以他在妻子这个角色中分别使用了一直陪伴着自己的三位女演员,男主角一如既往是小康。

这些话语中透露出蔡明亮的一丝绝望,当坚持一种边缘化的艺术表达多年之后;也暗示了一种成功,就像《郊游》中小康念及岳飞的《满江红》,有了高度和壮烈。

寒风烈鸟活得年纪越大,我越发觉得人生就像一场无法赢取的战役,也像逆流而上,逆风飞行,每个人都得全力以赴,但结果往往面目全非。

对于蔡明亮来说,这场战役他并没有输,他创造了一些东西,也建立了一个系统而完整的艺术理念,影像在逐渐变得成熟,稳健。

蔡明亮对长镜头和场面调度的功力也开始炉火纯青,他创造了会呼吸的长镜,你几乎从他的镜头中看不出人工的痕迹,一切都被打磨和呈现得那么自然顺畅。

演员们的表演也朴素,松弛,充满真实的力量。

这也许就是残酷的时间的馈赠,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来自与累积和精进的礼赞。

蔡明亮的电影如此孤独,寂寞,布满精神和人性的荒芜与旷野,而他的坚持创作和艺术生命力是穿越其中,一直疾飞的烈鸟,性情刚烈笃绝,坚持边缘化而晦涩的自我表达,拥有着强壮而执着的双翼。

人生是迟早要降落的旅行,无脚鸟生无定居,只能一生飞翔,死的那天就是它停止飞翔的时刻。

无脚鸟的漂泊和追寻是我们每一个人动荡充满变化的精神常态的比喻,用无脚鸟来比喻蔡明亮长达二十年勤勉、诚实而不断增进的创作,无疑是契合且贴服的。

当看完这部电影,精神还处于震撼和恍惚的状态时,我忽然记起自己也已经陆陆续续看过了蔡明亮的所有主要电影作品,这使得我也许可以评论《郊游》的低垂与伤逝,愤怒和瞭望,瞭望那永远无法抵达的彼岸,认知我们永远无法圆满的人生。

蔡明亮的作品不仅仅是纯文艺电影那么简单,从一开始他的表达就充满着对人的注视,对社会生活的体悟,对孤独乃至人生精神黑洞的靠近和展示。

在一定程度上,蔡明亮从来都没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人文主义的出发点。

他始终完成的,是对这个社会的拷问,对人性的观察和试图拯救。

无论是《青少年哪吒》,《河流》还是《你那边几点》和《爱情万岁》,蔡明亮从具象表达人在都市生存的困境,家庭的裂痕,青春的伤逝,奋斗的沉沦,直到艺术层次逐渐上升到意象,娴熟使用电影隐喻语言,开始暗喻、比拟等,艺术境界也广阔到挥洒写意的阶段。

但是正是这种写意,使得能理解蔡明亮的观众体越来越狭小,需要具备一定的影像经验和镜头知识才能欣赏,他所叙述的哲理与故事很不直观,非常曲折和内敛。

蔡明亮把自己的作品,变成了相对于电影市场来说,比较高端和抽象的艺术品,这也造成了他的孤独。

从《青少年哪吒》和《爱情万岁》中主角们的迷惑和哭泣,到《洞》一直下雨,穷途末路、四面楚歌的生活,和对可怕传染病=孤独的隐喻,《郊游》中那苍凉的郊游和永远难以企及的壁上山水画。

不得不承认的是,没有几个导演可以做到像蔡明亮这样靠近孤独与寂寞,又能做到如此淋漓尽致、刻骨铭心地展现它们的畸形、因果、扭曲、压抑和沉默的爆发。

这些电影里带着演员的伤痕和宿命,也带着他自我人生的伤痕和宿命,与他们的真实经历相印相合。

孤独如此安静,又如此致命,它寄生并盛开于每一个生命的最深处,日夜惊扰我们,使我们惴惴不安;寂寞是繁华都市的副产品,它犹如永恒澎湃的潮汐,一次次吞没,一次次来袭。

会呼吸的长镜对于《郊游》,故事的来去我们都不再细谈,在这个写意的故事里,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那一部分属于自己的自己。

蔡明亮无限延长着自己的长镜头,每天在暴风雨中举着广告牌的小康,他的脸是如何在风中抽搐,扭曲,一个匍匐在空虚乏味底层生活中的人,他的双眼是如何渐渐充满泪水,开始崩溃。

面向废墟上的山水画,一个女人是在憧憬怎样的生活和快乐,她多么努力去争取,去尝试进入;继而她又是怎么幻灭、哭泣、出走。

镜头随着风力而起伏,而抖动,因此具备了自己的韵律,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

蔡明亮以敏锐和极度细腻的情绪把握着异常细致精妙的长镜头,在该片中几个经典长镜头中完成了非常复杂的叙事:家庭是如何崩溃的,夫妻是如何分崩离析,他们站得如此之近,却在心灵上离得那么遥远,前面的妻子在绝望地哭泣,而后面的丈夫却一直在喝酒,也许正是他的恶习让她绝望;一个人是如何被看不见的贫穷而寂寞的生活逐渐击溃,他在怎么直面着最后孤独一人的悲伤和催折。

这些长镜头通常都失去语言,只剩下呼吸,泪水,颤抖,像一个活生生的生物,充满着它自我的情感能量的积累与爆发,流动和辗转。

能把长镜头把握到在沉默无语中就能催人泪下,感人至深,除了《俄罗斯方舟》追随年迈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奔跑于冬宫,追随末代沙皇的公主们跳跃于宫殿的豪华走廊(她们随后遭到了政变的屠杀)的伤感长镜,蔡明亮是我见过运用得最自然,最没有表演痕迹,情感叙事完成得最好的一位。

他的长镜头像一首首沉默的诗歌,你听不见,却能感受到它的呐喊与绝望,能触摸到它的悲凉,也能注视它的产生,爆发,与灭寂。

心有灵犀一点通,电影会抓住注定属于它的观众,《郊游》成功在沉默而简陋的故事情节中,击中了繁华都市里,每个人所独自承受的如山的压力,无形的生活的挤压,家庭成员之间的隔膜和距离,对家的回归和逃离——人们始终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归宿;他们是一群漂浮在都市暗夜里的流浪儿,也因为压力和孤独而沾染各种恶习(酗酒)和堕落,无边无际的孤独和犹如黑洞般的寂寞。

废墟是外部的世界,也是人们的内心的崩塌,他们无法建构起自我的精神支柱,也没有灿烂明丽的心房,而是终日被雨水和寒风洗刷,盲走于自己无法停留的郊外或城市中,居无定所,成为荒凉迷惑的旷野,形成一大片又一大片飘摇脆弱的废墟。

《郊游》就这样,又一次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蔡明亮创造了会呼吸的长镜,只要你肯认真看,去相信他,他的故事就一定能震人心魄,在平静与简易中塑造的宏大的悲剧,是我们每个人所无法摆脱的命运伤痕,无法接近的家人,无法紧拥的爱情,永恒的期盼和荒废,永远的压抑和忍耐。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路,漫长的流浪,灵魂的漂荡,蔡明亮用一个二十年的长镜头,已诉尽这一切(署名党阿飞,转载请注明作者名及出处“Mtime时光网”,违者必究!

 4 ) 郊游

正是基于蔡明亮的艺术电影,白描一种生活,却在思考一个社会。

用冷静而敏锐的目光观察,用简洁冷酷的态度表达,李康生的痛苦和期望更像蔡明亮对这个社会的希求。

而那幅永远静静贴合在一片废墟的辽远竟然成了他们最求索不得的奢侈。

这种挣脱不开的孤独感不似绝望,倘若绝望还能找到出口,蔡明亮的孤独就是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重复。

作品坚持以孤独为美,画面坚持在为社会做批判。

蔡明亮这一路走来想来不会容易,磕磕绊绊形成的影片中,获得市场青睐的少之又少。

习惯了虚构故事中迷醉的观众,面对蔡明亮的电影想来自会有一种难以承受其沉重的逃避心理。

在自己的孤独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再也看不见。

蔡明亮把《郊游》作为电影人生的终点,大概他心境的一种表达。

 5 ) 世俗从背后抱住了超俗

多年前第一次看到李康生的脸,还觉得像张国荣。

可能英年早逝唯一的好处就是能让人记住你最好的样子。

不然你去看满脸横肉的周润发,或者腆着肚子到处圈钱的齐秦。

但他演得还是好的,或者说总能把他放到合适的角色里。

所以我可以明明知道他在演,却还是被他俗的产生了生理上的厌恶感。

也许有人和我一样,在影片前半部分看着他生活不济,落魄潦倒,举着广告牌北风吹得里倒歪斜,盈着眼泪吟唱满江红,可能会觉得这是个怀才不遇,被命运戏弄的一个人。

但慢慢的你会发现,这个人穷却戒不了吸烟,白天碰到舒适的地方就是睡上一大觉,爱好是喝酒,喝醉后嚎啕大哭,不管有无孩子在旁睡觉,看着他吃一份鸡腿便当,你会觉得他吃的索然无味,好像只是在完成吃这个动作,他除了在懦弱的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是麻木的。

他对那颗花菜的反应,大概就是他对抛他而去的孩子妈妈的全部感受。

他想亲近,差点吻上去,却发现对方毫无反应,然后勃然大怒,就开始毁灭对方。

而他毁灭的方式就是吃,用一种最贪婪的方式,想把你全部塞到肚子里。

这时你看到的是一个哭哭啼啼,不停的念叨着“你为什么就不能爱我”的一个灵魂。

然后她出现了。

她是真正在社会里生活的人,但是她也格格不入。

她在夜晚游荡,用超市废弃的食物喂狗,费着劲去爬树,用手电的光收纳一片领地,然后在上面悠闲的撒泡尿。

但是她也有她的欲念,看到小姑娘恶臭就忍不住要给洗的干干净净,会想要睡前手里捧着一个眼睛大大的小孩听她童言无忌。

所以她也就把他让进了家门,要在他洗澡后把浴缸仔仔细细的清理一遍。

而他迅速的就找到了最舒服的位置,躺平了悠闲的吃,夜深后到处翻酒喝,心安理得。

然后他站在她身后,前面的人面容皎白,脸上挂着晶莹的泪痕。

后面的他脸红脖子粗,大口的喘着气,在后面不停的举起酒瓶子,灌下去后又刺耳的呻吟。

酒壮熊人胆,然后他果真就贱贱的趴了过来。

最后她突然就那么走开了,看着还是很让人开心的,嘿嘿。

 6 ) 无

一、苍凉的蓝、悲悯的黄、圣洁的白,由远及近。

斑驳阴郁的旧屋、绝望无助的故事、一曲《满江红》。

蒋介石在墙上木然地笑、蒋经国被抛弃地躺在地上、李登辉是条狗,王力宏也是。

猛男是谁?

短焦、俯角、定格、表现主义的构图,疏离、压抑、无限张力。

杨贵媚、陆弈静、陈湘琪,是一个人。

电影里的时间很慢、电影外的时间很快,小康老了。

《脸》、《黑眼圈》,还差两部。

蔡明亮从来不去刻意讲一个故事,只有那么几个情节,在别具匠心的画面上产生丰富的意义。

重要的不是他要讲些什么,而是你看到了什么。

二、我看到了什么——127分钟的版本被阉割掉的应该不只是小康的鸡鸡。

看到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看到了挣扎与无助。

看到了时间走过的痕迹,在小康和湘琪的脸上。

看到了一贯细腻的蔡明亮温暖的人文情怀。

三、现在是2014年11月23日下午14:30分,一年前的今天,蔡明亮和李康生在第五十届金马奖上凭借本片分别获得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男主角奖。

在三个半小时前,我叫了一份外卖,外婆菜炒肉木桶饭。

过了半个小时依旧是那个常来的外卖小哥儿送来。

钱包里只有一张一百元和一张五元的。

他说没有零钱,我说我下去换。

龙江支公司的营业厅在装修,装修的师傅们有几个是河南商水人。

大约一星期多以前,我听到他们用河南话交流,就跟他们聊了几句。

其中的一个师傅听到我没有零钱,走过来说他来给,我说不要,然后跑下去换钱。

卖棉胎那里没有零钱,只把一百的换成两张五十。

我去小超市买了一瓶和其正,把一张五十的换成两张二十和五张一块的。

等我喘着气回来的时候,外卖小哥不在了。

保安大叔说,你老乡已经给了。

我觉得很尴尬。

说了声,谢谢。

低着头进了办公室。

小康吃盒饭的时候,小康也在吃盒饭;小康的盒饭里有鸡腿,小康的盒饭里没鸡腿;小康蹲在草丛里吃,小康坐在办公室吃;小康不开心,小康也不开心。

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办,给钱,他是肯定不会要的。

我想起楼上那包烟。

吃完饭的时候,电影还没有看完。

我上去拿蚊香,和那包烟。

我给他,他不要。

我说这是上门装修客户给的。

并骗他说,我不会抽烟。

他才拿下了,撕开,给了保安大叔一支。

梯子上的他的同事说,你老乡真好。

我好惭愧。

回到办公室,我发了一条微博:我不会因为一个坏人,而去觉得这个坏人所属于的地域、民族、职业、团体都是坏的。

但是我会因为一个好人,就认为这个好人所属的地域、民族、职业、团体都是好的。

这句话当然是错的,但是我被感动了。

 7 ) 郊与游

蔡明亮导演的作品似乎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并且每一部新作品,都能带给观众新的感受。

这部《郊游》也不例外,我甚至觉得,这是蔡明亮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

蔡导非常善于在影片名称中营造一种反讽和背离的效果,正如《爱情万岁》其实是讲述爱情的虚无一样,《郊游》的片名表面上将人引向温情脉脉的家庭出游场景,而全片的实际内容和意象却与此完全相反。

我们将片名的这两个字拆开来,或许更能明白全片的内涵。

“郊”在这里指向边缘、荒凉、疏离等意象。

片中的男主角小康虽然做着豪宅营销这样看似高大上的工作,但他每天实际上做的事情,就是在闹市区、主干道风雨无阻地高举楼盘的广告牌而已。

而他下班以后回归的家更能放映出自己身份的边缘化位置:身处烂尾楼逼仄的小空间之中,一个大人、两个孩子连换衣服的私密空间都没有,而孩子们唯一的玩具就是稍加涂抹的圆白菜。

这些废墟之中游荡的流浪狗、神秘的壁画、楼外瓢泼如注的大雨,和杂乱不堪的场景,进一步让观众加深了主角被放逐、被边缘化的意象。

甚至在一家人上厕所时,墙上出现的摇摇欲坠的蒋介石画像,跟这种放逐感也是一脉相承(熟悉台湾历史和现状的人,就会明白蒋介石在当今台湾社会中的尴尬境地)。

而“游”所指向的,正是一种没有灵魂、没有归依、苟延残喘的生活状态。

小康其实是有着明确主体意识的人,他不甘于现状,他希望寻求改变。

影片中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长镜头,是小康高举广告牌,大声歌唱抗金名将岳飞的著名词作《满江红》的场景。

《满江红》这首词作在这里不再指向民族主义,而是抒发小康壮志未酬、不甘现状的感怀。

然而工作的困苦、家庭的重负,以及未来的无望,都让小康必须放弃自己的灵魂,转而醉生梦死,如梦游一般地活着。

片末那个长达十五分钟的长镜头,更是这种意象表达的神来之笔。

摄影机的构图中,女人在前,小康在后。

女人注视着烂尾楼上的那幅壁画,从沉静到感伤流泪;而小康在后面表情木然,独自饮酒。

女人面对废墟之中的艺术作品,回忆、沉思、感伤,沉睡已久的灵魂正在苏醒;而小康则是依然在生活的重压之下麻木不已,靠酒精寻找活下去的动力。

这样的构图、这样的设定,似乎在告诉观众:这些在城市废墟中生存的边缘化群体,在梦与醒的循环之中周而复始,是其无法逃脱的宿命。

除此之外,影片的其他几个长镜头同样意蕴丰富:小康面对鸡腿狼吞虎咽的那个场景,从侧面折射出他工作和生活负荷之重;而小康撕扯圆白菜,并粗暴啃咬白菜的那个场景,把这位一家之主面对命运无法承受之重的情绪和状态,以一种富有极大张力的形式表现出来,也为后面小康带两个孩子雨夜出游(在这幕戏里,我的个人推断是小康准备扔下这两个孩子,独自生活)的剧情安排埋下了伏笔。

这部电影的成功,跟蔡导的御用男主角——李康生层次丰富、情绪张力十足的表演是无法分开的。

蔡导的作品成就了李康生,而李康生精湛的表演,反过来也成就了蔡导的作品。

这样珠联璧合的黄金搭档,足以成为当今影坛的一段佳话。

 8 ) 这是一首没有词的咏叹调

Movie2019No.111《郊游》极其压抑厚重的感觉,上一次同感是初中暑假一个阴郁欲雨的傍晚,我刚看完张爱玲的小说。

这部电影没有故事,它拍摄的是一种进行时态的生活状态,几乎每一幕都按1:1等时同步剪辑,观众被迫把步伐调慢,因此会产生两种情绪:极强烈的代入感或者极强的焦虑感(就像下面第二张图)。

当你产生了第一种状态时,恭喜,时间没有浪费。

因为只有产生了代入感,才能深刻的理解这个片子。

小康带着孩子辗转于废墟之间,所结交的女子也都是废墟之人,所以当在一片废墟之中看到了一幅完整的壁画,却又毫无违和的和四周的废墟景象融合延展为一体,他们的感情是不可置信震惊的。

在这种冲击力下,很容易产生出人生不过尔尔,所有都是空的,人和人的联系也是空的。

所以会流泪,会毫无眷恋的离去。

小康也会恨,很多底层的人,已经被迫接受了生活的种种不公,在趋于麻木的表面下只是隐忍着一切,暴风雨之前都是平静的海面,所以会有怒啃高丽菜,他把生活的不公、身边女人的背叛种种产生的恨意都发泄在这颗“枕边菜”上。

但我不认同他接下来的嚎哭,在孩子身边,最大程度的发泄应该到啃完菜就戛然而止了,始终会因为怕把孩子吵醒目睹自己的失控会有控制,这样失态的哭嚎应该只发生在单独一人的时候。

大雨之夜的船后面的发展,可能是臆想或者死后,但如果做此解释,似乎又与蔡导的减法原则相违背,我宁愿相信这就是一个片段,不代表任何剧情的进展,只是描绘的一种状态。

这是对我来说很特别的一部影片,我不能说喜欢或者讨厌,它会让我在看的时候焦虑、疑惑、压抑,并不是很好的观影感受,但它确实能让我共情,它没有在我的记忆里留下痕迹,但在情感上刻下了重重一笔。

 9 ) 太长放这儿

有一说一,我觉得在我看过的蔡明亮里,这部最好,甚至可以说,蔡明亮你只要不哭咱就什么都好说。

我是四倍速看的,因为我肯定不会花这么多时间去看这个电影,即使如此,我都时而怀疑自己是不是没开加速(不吹不黑)。

电影本质本来就是时间空间,只不过蔡明亮把时间做到了极致,但是也不能说所有人这么一摆都可以,或者其实是蔡明亮摆了这么多年,终于好点了。

我实在太讨厌蔡明亮和李康生了,一度看不下去李康生那副性压抑的脸,但是这部里面真的还可以,只要不哭!

其实怎么说呢,欣赏蔡明亮与否其实说到底是一个审美取向的问题,如果你想要电影语言的优美,那你就要接受他电影无法避免的虚伪,如果你要求真实,那么可能很大程度这个电影一方面拍不出来,另一方面可能更加无趣。

蔡明亮是绝对没有做出什么颠覆性的突破的,但是他坚持这么做而且进步了,其实还是有意义的,哪怕我不那么喜欢,这也是标了三个星的原因,总之自己是选择了偏向积极评价这个片的角度的。

还会试试别的,可能蔡明亮确实在自己的世界里越来越进步了。

如果有观众真的有很正面的反馈,那其实也不贵吹爆蔡明亮,毕竟说到底其实还是观感审美倾向,目前为止未能感受到蔡明亮个人魅力所在,最多只是电影时间的能量。

我是说,这个能量是本身就在媒介里的,且不难寻找,他这个寻找方向也没那么有突破有意义,但是他这个电影还是做得很好的。

 10 ) 寧願去吹吹風似《流浪狗》

影片前半部有大量綠色,郊外的自然環境鏡頭,而後半部則是大量的黑暗,昏暗,殘舊,破爛的室內空間,形成巨大反差,書寫出一段感情的走向,鮮綠明黃到殘亂暗昏,通過對比手法營造出那種悲涼,哀傷氛圍。

李康生工作是站在路中做著無聊的舉牌動作,背景是城市的喧囂和煩躁,在長鏡頭下更是融入深切,而郊外的遊玩更是無聊的釋放,《滿江紅》也是站到情感的宣泄,演技張力十足,有種無所事事到郁郁不得誌,憤恨難平,無奈心酸感。

小男孩女孩也是李康生的情感寄托,是生命的聯系紐帶,小女孩的奇思妙想一直是影片唯一散發的歡樂,暖感。

英文名 Stray Dogs,李康生和孩子,超市經理都是一條條流浪狗,如同片中的流浪狗聚在中沒人問候的廢墟中,是一群無助,孤立,疏離,被排斥的社會邊緣者。

經理照顧一堆流浪狗,對應片尾挽起和擁抱著孩子,也暗示出她雖則也是 Stray Dogs之一,但還是擁有著人情之暖,如幫小女孩洗頭,(清洗內心塵垢)用風筒給她暖氣。

李康生弄那個高麗菜是隱喻出夫對妻的感情象征表現,先是用枕頭焗死她,然後插她雙眼嘴巴,啃吃,擁在懷裏痛哭,那是夫妻情感關系走向衰敗時一個個感情階段的過渡,這段戲表現可以拍得上之前念誦《滿江紅》,抽離,壓抑,痛苦,憎恨。

片尾陳湘琪出現,在殘破,頹垣敗瓦的黑漆漆屋子裏,隱喻著這個家庭關系。

李康生吹熄蠟燭,僅剩余的一點光,一片黑暗,如同吹熄那快樂、溫馨、美滿的家庭。

女兒講述著黑暗的童話故事,母親給小女兒講解屋子的變化過程,屋子的變化也如情感,長時間的居住下,出現裂痕皺紋,經過雨夜滲進過後,留下黑色的淚痕,無法修補。

有一個鏡頭李康生被黑漆漆房間包圍著,只有一小角的的框架顯露出他,他在沈溺酒精,而妻子走過,後來進入到那連光線都昏暗的黑色空間裏,墻上是一幅黑色的風景,夫,妻長時間站立著,妻前(左)夫後(右),一直無言,只有間鐘夫飲酒,妻留下一道淚痕,沈默著,夫妻占據畫面大部分空間,卻完完全全失語,後有丈夫擁抱一剎,但很快隨即分離,只剩下李康生在黑暗中呆企,他走後,仍是只剩下空間給你黑暗,壓抑,頹喪,絕望的感覺。

這裏導演用了15分鐘的長鏡頭讓觀者全身心去感受夫妻極度疏離關系,真是神來之筆,而之後那七分鐘鏡頭更是不留喘息余地,將絕望的境地推上一層,狠!

引用夕爺歌詞做標題,因爲李康生在郊外郊游時就像一條流浪狗咁,很落魄,但做條吹吹風流浪狗卻比【 局在瓮中渐变抑郁走兽 】更加快活,【瓮】字也猶如蔡明亮構築的家庭四口相處的那所房間。

儅然夫妻的關係也可以是【叫你我也很狗】,這裏【狗】是很形容詞,很狗本性(你就像: 如你對狗好,狗反咬你一口,有種背叛感,無奈感。

我:舔狗 ),長期這樣表現之下也可以是很鄙視這樣的感覺,因爲前面一句是男主【恒久這樣地忠心親厚乖巧馴服】的表現,所以就將影片與《 困兽.28》裏面的婚姻感悟作互文對比,去聽,去感受也是可以的。

《郊游》短评

一开始梳头梳了五分钟。举广告牌干站着看了半小时。最后男女主角干站着又站了半个小时。没有表演。没有剧情。但是还挺有感觉的。就是这样的电影啊。只是不好意思俗人真心欣赏不来。这样敢用长镜头我不知道想表现什么…… 我也不知道究竟有几个人能真的一点儿没拖快进把这片子看完的。

7分钟前
  • Mr.Candy
  • 较差

房子(居所和这个社会(个人与人类)被集合其中);山河;难成之情;水。整体一致;已不在乎。尿是水也是身体。大街上唱出阿彼察邦。超现实和意象融合起来。挺漂亮。蔡明亮在致敬自己。终于沉静下来了。(人伤心的时候不止吃一整个苹果)。仍年轻,不懂。

11分钟前
  • NVHZ
  • 力荐

吃播李康生

13分钟前
  • 放荡小熊
  • 还行

导演的映后谈比片子本身更柔软和包容

16分钟前
  • 超人叔叔
  • 推荐

尊重导演的美学和态度,决心好好地呆在他的世界外。

20分钟前
  • 文文周
  • 还行

这部蔡明亮真的忍不了了……如果不是知道他的风格,完全会以为是个魔幻故事。灵气都跑光了只剩长镜头

21分钟前
  • 绿小野马
  • 还行

真是太棒了……我爱蔡明亮!

22分钟前
  • 支离疏
  • 力荐

看的过程中就好奇这部长达138分钟的电影一共有多少个镜头,一定非常少,看评论里有人还真数了,是79个镜头,我的天,现在电影镜头动辄上千个,甚至几千个,而本片镜头才不到100个,可太秀了。关键是,你看着这些静止的甚至以为是不是不小心按了暂停的镜头并不会觉得太无聊诶,可能是我现在的心境比较特别吧。至于电影内容本身,我能感受到的就是导演对台湾底层人民疾苦的一个真切反映,而导演说使用长镜头是为了还原原本的时间而已,希望观众恢复“看”的能力,我大概能理解导演的意图吧,作为一种形式,值得存在,但是如果电影都拍成这样,我可受不了。

23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还行

游动在艺术装置中的鬼魂,牵引起万物有灵的童话。食物拥有了视角,因此它们在被吃掉前要先被“杀死”,玻璃阻隔了空间,却在化作镜子时延展了世界;墙在流泪,人在流泪,神也在流泪;暗中有烛火,窗外有雨鸣,梦境的缝隙间掩埋着最深刻的现实主义

26分钟前
  • 顗礼
  • 推荐

这是一部关于绝望的影片,就是绝望,你我都无法逃脱,但也不必与绝望同归于尽。我一直都不算蔡明亮的粉丝,他在我心中的地位一直排在侯孝贤和杨德昌的后面。但不得不说,蔡明亮是一个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影像艺术的导演,他的影片的场景、人物都很日常,却有着超越日常的冲击力和返回日常的孤独感。

27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第一部蔡明亮的电影,就怎么说呢,我能理解导演的意图,但不喜欢他呈现的方式,太过形式。结尾那长时间的凝望与呜咽,看着起了尴尬症,还好不是在公众场合看的,否则一定会坐立不安;虽然这并不代表不好,能理解困境,但看得人难受。

28分钟前
  • 阿蛮
  • 还行

“我最大的功课,就是去故事,去情节,去叙事,去结构,甚至去角色。”虽然能明白他的意思,但这种语言已经快走到电影的尽头了,作为实验影像似乎更合适

33分钟前
  • 徐内向
  • 还行

没有李康生,蔡明亮的生涯会是什么样?没有蔡明亮,李康生的人生会是什么样?

35分钟前
  • 变脸
  • 还行

好看。真的不闷,从一开始蔡明亮的长镜头都有一种耳光似的彻悟感。现在的蔡明亮电影不再适合过多解读了,所以纵使蔡明亮欲说还休但我什么都不想过度诠释。康生与弈静都是影后影帝一级的表演,结尾,高丽菜,满江红三场戏情感完整贯穿细腻。赞!不过...陈湘琪和杨贵媚在哪里...

37分钟前
  • 迦南Canaan
  • 推荐

与美院浙传学子意识形态上的决裂

41分钟前
  • Kill tcyxzmy
  • 较差

@2024-06-02 12:33:03

42分钟前
  • 虾仁🐷心
  • 较差

不懂艺术啊

45分钟前
  • 小镇
  • 很差

虽然在影院里几度想找快进键,但蔡明亮还是给了我们只有他才有的东西。

47分钟前
  • DannyOne
  • 还行

无法忍受的三种“文艺片”拍法:导演全程化身主角说教,如《让子弹飞》的姜文,《樱桃的滋味》的阿巴斯,《出租车》的帕纳西等;主角望向观众看不见的地方一直看的长镜头;不明所以地哭和流泪。蔡明亮这部基本可以说全占,是过于自恋的表现。蔡明亮的拍法对人物姿态的捕捉,适合表现空间与人、局部身体与整体的关系,但并不适合主观叙事。另,最大的疑问是,如果固定长镜是为了最大程度求“真”,那么又如何展现无逻辑无规律只由意象符号自由拼贴的梦境?跳脱出擅长的极端式的拍法,时而一惊一乍,时而沉默不语,观感并不好。

48分钟前
  • Yxm
  • 较差

世界已经不是那个世界,蔡明亮还是蔡明亮。瞌睡了一小会儿醒过来,一个长镜头还没完就算了,居然连演员在这个场景里都一动没动过。

50分钟前
  • 无非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