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无论面对什么都要有抽根烟的从容
Constantine x cigarette
比起宗教片,戒烟广告可能才是本片最恰当的定位Constantine 作为一个驱魔人没有被恶魔夺取生命而是被肺癌逼上了绝路本片用了很多笔墨描绘了吸烟、无时无刻的吸烟以及相应的后果:
痛苦
咳血
病变
⚠️它提醒着普通人吸烟不会带来任何好处要知道,你可不是康斯坦丁吸烟吸出了毛病还有Lucifer帮你切除病变组织还你健康人生
忍一忍马上就结束了
来自地狱的胸外科医生当然烟对于Constantine来说还是一种对待世事万物的态度:遇到问题不要慌先看看能不能抽根烟冷静一下
必要时刻敌人也会为你点烟
02 暗示如影随形这是宗教片常见的处理方法很多镜头里都带有寓言和暗示(一些和宗教相关的镜头由于本人没有宗教的知识储备所以没有挖掘出来)1. Twins:和世界上另一个自己的对话
Angela & Isabel 很多影片都会利用镜子来表现“双”、“双生子”、“多重人格”、“时空交错”的意味,比如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两生花》(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 )
两生花 (1991)8.31991 / 法国 波兰 挪威 / 剧情 爱情 奇幻 /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 伊莲娜·雅各布 哈丽娜·格雷格拉谢夫斯卡
《两生花》
Twins在本片双生子并没有“活着见面”,只在梦中、监控屏幕中进行了短暂的单方面交流。
但在这组镜头里通过镜子实现了一种对话的错觉,也是Angela重新和Isabel 沟通、重新面对自我的开始。
镜子里像是Isabel 的亡灵,在哭诉、在祈求、在求助,显然镜子外的姐姐茫然、冷漠。
这种冷漠通过人物造型非常清晰的得以表述:对于Angela来说,对双生子身份的承认即对通灵者身份的承认,显然Angela并不想,也正是如此在Angela接受通灵者身份之前,从外形上她非常抗拒和妹妹相似,发型便是她改变这种相似的切入点。
和妹妹的披肩长卷发有别,姐姐始终是中长且顺滑的发型(并不只是出于职业的原因)
Isabel
上图中非常明显,Angela并非天生的直发,睡梦中清醒的他和妹妹有着相似的卷发。
但影片前半部分她始终去排斥这种相似将头发扎起来,即便是洗了头、披着头发也会将其梳理整齐,伪装成一种天生直发的假象
干练的女警造型
湿发
“顺滑”的直发但当她最终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后自然的卷发不再被掩埋水作为一种媒介,不止将Angela和地狱链接在一起,也将Isabel和她永远的绑定在一起,此时的Angela接受了自己的本体,接受了自己的真我。
也正是从此之后,我们只能从头发长度和匆忙慌乱的神情中去辨别谁是Isabel
Angela
Isabel2. 寓言
媒介绿色总是代表着邪恶这块绿色的玻璃(?
)将Constantine和Angela置于两种色调、两种空间一明一暗也暗示着暗示着Angela将会成为恶魔之子降世的媒介
祈祷这组镜头非常具有讽刺意味:指谁谁死(不是接受了祈祷的被天使夺取了肉体,忽视了祈祷的却被恶魔推回了人间,Chas Kramer的死对应这组镜头,其实也就暗示了John的生。
03 游走在信仰两端的Gabriel
Gabriel信仰上帝吗答案是肯定的不然当也不会用不可置信的语调轻声说了一句“FATHER”
信仰的建立与崩塌让Tilda来饰演Gabriel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他的脸有一种中性克制的美你能从她的脸上读到一种亦正亦邪的美感放最狠的话却露出最慈祥、怜悯的表情
Tilda x Gabriel同时Tilda也为Gabriel给予了一种顽劣这种Tomboy一般的气质的展现使你不得不信服他是个明明坚信着自己的信仰但还是会无视这种信仰做一些叛逆的事情。
Tomboy除了语气上、表情上的契合最重要的是她的身体Tilda在本片塑造出一具非常具有雕塑感的身体这种质感在影片前半部分被西服(人间的衣服)所遮盖,我们只能看到一个普通“天堂打工人”的形象,他理性、克制但又透露着阴险。
但在影片后半部分露出真实形态的Gabriel显现出一种真真正正的“神性”
Gabriel从天而降当她的四肢裸露在外,被白色的布料包裹着躯干,她的力量感也被展现了出来
而当她以一种克制的、冷静的面庞拿出命运之矛准备释放地狱之子时她的脸和肌肉就像是石膏打造的雕塑、油画里的天神
最后放几张其他很喜欢的镜头
对话Isabel
因为朝上帝的方向竖了中指被上帝退货还给了人间(不是
天使也想蹂躏的脸END
没办法,首先要坦承自己是好“色”的,视觉系的奴隶。
所以才会绕不开地去关注基努。
早在电影上画时就已拜读过,当时激赏之后并无太多感想。
直至我重温后,才发现看过很多魔幻作品,却只有这部片子的宗教画面行走镜像等片断像异类一样刻在大脑皮层的沟壑中。
不知道是共相还是仅我个人有的感应。
看第一次的时候,是感受故事节奏。
情节还算紧张刺激,属于商业片中宗教味较浓厚的一类。
看第二次的时候,才品味出了其中人物的个性,这时候回头才发现里面的主次角色各个都是挺“有味”的人物。
基努不必多说,剃净须根就浸得出薄荷味,干净感觉,在本片中不得不用烟来配角才能将角色往“颓废英雄”的根上靠,好色之后的感觉是过得去。
这个地方,想提一下基努的一部动画真人结合的片子《暗黑扫描仪》,是部需要动脑子的片子,很有后现代人类精神紊乱的素描。
薇兹作为女主角,跟基努的感觉一样,也是恪尽本职,令人不够回味。
希安·拉博夫,这个名字我不熟,熟的是这张在《变形金刚》中当主角的脸。
回头看居然是康斯坦丁的助手,这才发现他有趣的成长蜕变啊。
其实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加百利的饰演者蒂尔达·斯维顿,一搜百度发现她也不是个等闲之辈。
被评为世界上具有中性之美的顶级演员!!
难以捉摸的性别感觉,才是天使的本原,用她的能力来诠释既带有邪恶气息,又纯净得无法触碰的天使长,再合适不过。
再来是皮特·施特曼,饰演路西法的家伙,出来不过最后的十几分钟,但却是整部片子最高潮的地方。
光看他脸部表情的诠释,就可以感觉到撒旦的特质:黑暗、狡猾、强权、诱惑、邪恶,可是却带出一丝调皮。
也许这就是不同演员饰演所溢出的魅力。
啰啰唆唆的一些小看法。
写完后吐口气,舒坦~~
看过《Constantine》这部影片的人或许会觉得本文的命题有些奇怪,因为无论怎样看,这部影片都是一个神鬼故事,或者更彻底地来说,是一个在基督徒们看来都不一定很“现实”的故事。
那么,为何我要就这部影片来谈论现实主义这个主题呢?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因为正如克罗齐所说的那样,“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个命题意味着: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如何客观(这里客观其标准取决于何种程度上脱离当下的现实)地表达一段历史,无论历史学科如何自诩是最无须争议的人文学科,事实上,任何一种特定的历史表达都毫无例外地存在于当下的理论眼界(观点)中。
任何完全脱离当下的表达不仅是没有意义的,更是无从想象的。
因此,虽然鬼或者外星人是世界上最容易画的东西,但每一个被画出来的鬼或外星人身上我们毫无例外都能看到地球生命体的影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神鬼故事这样题材的电影毫无疑问不会是出自子虚乌有的纯粹臆造,相反,它一样来自于最真的现实。
并且,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现实主义的好作品反倒不容易让人分辨出其现实性落实于何种具体的现实之上,因为现实生活总是相我们呈现出未伏先起的延续性和枝繁叶茂的关联性,而以超现实主义形式来呈现的作品却因为其往往过于浓郁的象征意味而被一眼看出它的言外之意。
我常说我不喜欢超现实主义作品,这正是因为我认为其形式恰恰是其局限所在。
别以为我们希望看到一部主题鲜明的作品,恰恰相反,那些主题鲜明的作品我们往往一笑而过,似乎再无回首之必要,而被视为佳作的则常常是些令我们难以一言概之的作品。
由此可以看到超现实主义形式的作品的共同困境:一方面借以表达故事的素材脱离现实世界,另一方面,由于人们不会关心同自己毫不相干的或者说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毫无意义的东西,比如一个疯子的臆想(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很多伟大的思想都曾被视为疯子的臆想,后来才呈现其意义,但这种现象不是推翻了上述观点,而恰好说明人们漠视疯子的臆想——即便它很可能是伟大的思想),因此,超现实主义形式的作品必须表达出虚幻的素材同现实世界的关联。
这个困境的当代表现形式便是:一方面故事情节要编排得越发新奇和精彩,另一方面故事对现实世界的影射要越发贴近和深入。
在我看来,直接描述现实题材是首先的选择。
因为对于一部优秀作品来说,形式不是超越于内容之上的可供选择的东西,相反,当代哲学告诉我们:形式和内容本是同一件事。
因此,如果一个作者心中有了创作热情,却在如何选择表达方式这个问题上感到犹豫,那么,只能说他还不能创作出真正的作品(以海德格尔的话来说,还没有制造出作品同大地的关联)。
相信自己功力的大师们无不从直接的现实开始的,能“知人论世”方才表明学到了家,而如果一部作品非要以超现实主义的方式来表达,那么其理由绝不应该只是为了“抓眼球”。
应当说,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绝大多数超现实主义作品,或多或少都是功力缺乏的表现。
这里,千万不要把功力看作是技巧,有时候技巧纯熟反倒是缺乏功力的表现,因此,这里功力的意思是——是否对现实生活有足够的领会。
如果领会是充分的,那么表达形式就不会成为衡量作品好坏的标准,反之,超现实主义作品就是比现实主义作品要逊一些的作品,前者不如后者的地方在于:它对自己的无知不够诚实,换言之,它事实上逃避了现实。
因此,超现实主义作品一度繁荣这种现象反映出来的不是别的,正是创造力的衰竭。
我们丝毫不必过分感叹迪斯尼的惊人想象力,如果小丑鱼尼莫同它的父亲的对话完全可以在一部普通的肥皂剧的父子之间展开,那么迪斯尼所费尽心思营造出来的炫目的海底世界除了满足我们的感官需求外就别无用处。
当然,对儿童而言,尚有教化的意味,但对成人来说,这样的意味如果还能成立,那么除了说明当代成人的幼稚化以外还能说明什么呢?
武侠作品被称为“成人的童话”就是最好的例证,我们不难相信,一个生活空乏的成人会从武侠小说中获取臆想中的满足,而对一个现实生活充实而富有意义的成人来说,武侠小说除了消遣之外要给它附加上很多重大意义是没有多少必要的。
另外,超现实主义作品除了神鬼、童话、武侠等形式之外,还有更隐秘的形式,比如某些日剧和韩剧。
看上去那些影片描述的都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实,但是,这只是表象,并非在故事情节上选择生活中具体场景和对象便是现实主义,只要我们仔细思考一下便明白:那些俊男靓女们终日无所事事,却开着名车住着豪宅,消费高档娱乐场所,并且,不论何时出场都是靓衣如新、丝缕不乱,等等,更不必说许多人情事理都完全脱节了,这一切都表明:这类影片不过是一种新的意淫,不穿古装而穿名牌的“童话”罢了。
这类影片成熟人士当然不会当真,但另一类作品则更具欺骗性,那就是突出细节的作品,比如《走向共和》这样的历史题材剧或者岩井俊二的一些爱情剧,这些当然都是不错的作品,但是问题在于:前者是以细节的真实来颠覆历史的真实,后者则在细节同整体之间树立起无限的距离,于是人物形象化作了细节的符号,人们只是在单纯唯美的细节中独自沉溺,在现实的最遥远的一端完全忘记现实本身。
我们知道,现实的生活总是富于关联,而细节化作品的特色就在于忠实罗列素材的同时放弃这样的关联,于是,原本透过那些关联(马克思所谓的“历史的”关联)而呈现出来的意义(现实的意义)便消失了,仿佛意义可以由作者或受众自己任意构建一般。
诚然,当代哲学的确说要让作者放弃他同作品的直接关联,但这仅仅是说要放弃作者先行设定并纳入作品的关联,而不是放弃大地自身的关联,同样,受众参与作品也不是说受众可以脱离现实将作品任意地解释。
脱离大地的就不是现实主义的作品,在那样的作品中细节化很多时候恰恰就是逃避现实的最有效也最不易觉察的方式。
回到影片上来,《Constantine》虽然是取意于宗教背景的神鬼故事(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天使-魔鬼故事”),但其象征意味一目了然。
相比起基诺里维斯的其他两部影片《黑客帝国》和《魔鬼代言人》来说,在立意方面可谓是最逊色的一部。
《黑客帝国》至少就其第一部而言,是非常优秀的超现实主义形式的现实主义影片,其立意是最为深刻的。
要注意的是,这里立意二字绝不是意指那种命题作文式的立意,而是就其同现实的关联而言的。
可以说,《黑客帝国》正是我们远离大地的现实状况的写照。
而《魔鬼代言人》则气魄稍微小一些,不敢说对整个世界说“It’s not real”,只是通过一个律师的口说“It’s not good”。
问题在于,讨论“real”的问题是同大地关联的,而“good”则不,这只要听到过尼采的呼声就足够了:“从来就没有道德现象,只有对现象的道德解释。
”幸好最后作品触及了边缘,它将罪恶(伦理或道德判断)归结于虚荣,而谈到虚荣,当然也就触及了真实性的问题。
但是,虚荣被作了双重的误解:首先被误解为本能,作品仿佛要通过它的结局告诉我们虚荣是每个人的本能,谁都无法幸免的人的劣根性,这个说法很多人乐于接受,因为人性本恶论某种程度上都相当彻底地原谅了这种恶,本能的先天性使得我们能够逃避对自身的审判,然而一个狼孩是不可能懂得什么叫虚荣的,所以虚荣的根源只能是社会性而非自然属性。
显然,在当代我们都很容易地觉察到这样一个事实:承认自己是好人比承认自己是坏人要具有更大的勇气,后者可以极大地讨好他人,而前者则无时无刻都要面对来自他人和自身的审判。
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现代人如此需要幽默感了,因为自我嘲讽是取悦大众的最佳方式,米兰昆德拉批判媚俗的工具正是媚俗本身。
第二个误解就是私人性,即,善恶是个人的选择。
这是对第一点的必要补充,任何一个不愿被臭骂的人性本恶论者都不能忘记必须承认人的自由意志,正如在狮城辩论赛场上,复旦大学代表队抽到人性本恶立场后只能强调人对自身的驾驭一样。
人仿佛能通过教化或者相互制约来控制本性,而实现这种控制的唯一可能在于自由意志。
不难看出,这两种误解是同一件事:“虚荣”或者“恶”这样的本质属性同任何一种先天的生物属性一样,事实上与人(没有社会性的人同动物无异)无关,建立这样一种本质只不过是建立了一种与人无关的普遍性,这正是所谓的“唯物主义”的“客观”所在。
而正因为有了这种外在的普遍性(与人无关的客观性),所以才有了与之相对的抽象的纯粹主观性——自由意志,换个词来说,就是想怎样就怎样的主观任意性,而这正是所谓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法宝。
此二者诞生于同一个前提之下,这个前提就是理智形而上学(马克思所说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不过是分享同一前提的两极这句话正是这个意思)。
事实上,虚荣根本不是最终的问题所在,一个具有充分自知之明的人丝毫不必因为宣称自己远离虚荣而负担任何外在的压力(当然也不会有这样的压力,因为这种压力恰恰是虚荣的结果),因为虚荣根本不是什么与生俱来的东西,将虚荣说成本质属性正如国民经济学家将资本主义原则说成由来如此一样,是在为自身的罪恶进行辩护——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比喻,因为虚荣和资本主义原则本就是异化在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的表现而已。
根本的问题在于,个人的现实性既不是他的生物属性也不是他的个体自由意志,而是社会性(所谓“社会关系的总和”),值得强调的是,这个社会性绝不是脱离自然属性并与之对立的社会性,而恰恰是赋予任何自然属性以人的意义的人与自然的统一。
这种不再主客分立而统一起来的自然和人才是“大地”一词的意义所在。
具体来说,一个律师的恶行绝非源自先天属性,同样,他的善举也不是自由意志的苏醒,说到底,讨论一个律师(仿佛他是一个抽象的个体)的善恶距离批判现实尚有非常遥远的距离。
真正的现实主义必当指出:律师不过是法律的人格化,而现代法制则是现代性原则的一种体现,进而,现代性原则所表达的现实就是异化。
《Constantine》的糟糕之处就在于:它不仅没有走出《魔鬼代言人》的那样一种误解,反而变本加厉地将这种误解形式化、夸张化。
在这部影片中,善恶对立变成了基本设定:一方是代表善的上帝和天使,一方是代表恶的撒旦和小鬼,而人的世界竟成为善恶对抗的一个价值中立地区,而上帝和撒旦的对抗要分出胜负,却必须由人类自身选择来决定。
这正是《魔鬼代言人》之第二个误解的图式化:人性或者说无善无恶,或者说“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影片中那些半天使和半魔鬼就是后者的象征符号),但是人却有自由意志去做决定。
剧情就在这样的基本设定中展开。
主人公Constantine是选择天堂的,却总是摸不到天堂之门,因为他不想下地狱的缘故只是因为他是捉鬼的,就好像警察不会愿意同他抓住的罪犯关在一座牢房里一样。
然而进入天堂的条件是自我牺牲,于是,他自私的愿望无法被满足。
由于抽烟过度,主人公身患肺癌,死期将近,于是他非常焦急,企图寻找进入天堂的法门。
故事的结局是:主人公通过自杀来拯救他所爱的人,根据《圣经》,自杀是要下地狱的,然而上帝却裁决说主人公是自我牺牲所以应该进天堂,撒旦不甘失败,他取走了主人公的癌细胞,让主人公继续存活在人的世界中,期望继续这场角逐。
回到人间的Constantine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于是戒烟。
影片在符号化的设定中展开故事,当然不可能是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品,相反,它是失败的超现实主义形式的作品的典型例子。
情节固然是相当刺激的,但不用说,都是非常外在的,或者说止于感官的。
人们事实上是不会从这样的影片中发现现实生活中善恶对立的真正根源的,更不用说对此进行批判了。
如果一个人如路易王那样抱着“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这样的观点的话,这部影片甚至连最起码的劝善的意义都无法实现,这恰恰是由于其对人的价值作了完全外在的界定的结果。
我当然不是说一部影片非要有一个凌驾其上的主题,我只是说仅仅作为一篇命题作文来说这部影片也不合格。
当然,这只是一部娱乐片,考评其境界未免小题大作。
我只是借此来说事罢了。
最后要说的是,一部影片是否是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品同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前者是就作品的创作而言(包括受众参与的创作),后者是就对作品的批判而言,也就是外在地评判作品的结果。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一切被幻想出来的神秘主义的东西都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即便是梦呓也寓含了某种现实的存在,因此再超现实主义的作品也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即便是失败的作品也一样。
就《Constantine》这部影片来说,图式化的设定背后正是技术化的价值观,承认人的脱离现实的自由意志是价值中立的就同承认科学技术和货币是价值中立的一样,是异化世界的价值观的体现。
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是虚假的活动和虚假的历史,但同时他强调黑格尔哲学是历史“真实之一段”,同样地,要扬弃异化并不是要简单否定现实,而是首先要承认异化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现实。
只是我们不能通过承认这是现实来为之辩护,仿佛那是由来如此并永远如此的一样。
我始终相信,真正现实主义的作品才是真正伟大的作品,而这种现实主义并不因其形式而得名,也不因其即便是幻想也必然具有的现实性的内容而得名,这种现实主义之所以是现实主义乃在于它是脱离主观的形式和超越那种与人无关的“客观”的内容,是形式与内容、主观与客观、社会与自然的统一,一言以蔽之,它“制造大地”(海德格尔语)。
比起《The Matrix》里不苟言笑的Neo,Keanu扮演的Constantine更加合我的口味——颓废不羁的胡渣大叔,肺癌末期的老烟枪,混不吝。
与天使恶魔有关的片子往往会扯出天堂地狱的正邪之分,上帝以观望者的姿态不露面,一副信我者得永生的圣洁模样;不安分的高级天使沉迷于把人类当小白鼠的人格实验;恶魔则是野心十足的实干家,时刻准备着统治人间;Lucifer这个腹黑大叔随叫随到,当然召唤者必须是Constantine。
为何Constantine会被Lucifer所青睐我不得而知,但他本身的神秘气质确实令我着迷。
为何可以游走于阴阳两界?
为何要走上驱魔的道路?
为何不近女色(误)?
为何烟不离手?
引人遐想的手段。
Keanu凌厉的眉峰和瘦长的脸型使得Constantine气质加分。
不要壮硕的身材,那样显得不够智慧,细长的比例和宽阔的肩膀才让人觉得可靠。
有的同学说布拉德皮特应该更适合演唐斯坦丁,说实话我觉得除了基努里维斯,没有适合的好莱坞演员了(能担当上亿制作的电影男一号的明星范围)康斯坦丁是一个为神之间的赌注而不得不战斗的人,这个赌注把人类变成了神的棋子,有着巨大的荒诞感,近乎可笑.康斯坦丁就是为这么一个赌注战斗多年,他已经厌倦了这一切,他和同伴之间大多的对话神态充满了疲惫,对与魔鬼的战斗已经没有恐惧,也没有神圣感,是一个早就不兴奋的战士.他并不想积极主动参与这场赌注,只是实在没有别的技能,不得不去利用自己的特长去谋生而已.然后卷入了撒旦之子降临的事件.这种疲惫感被动感,早期的尼古拉斯凯奇也可以,不过更颓废一些,布拉特皮特就太积极,太阳光了,不是很合适,当然这两个人来演的话,肯定也各有魅力,不过就是缺乏了一个长得标致阴柔却充满老战士的那种疲惫的层次感觉.导演另外一部杰作 我是传奇 威尔史密斯也尽量朝着老战士的疲惫感去靠,不过明显还是太有力量,所以史密斯的疯戏(想和模特搭讪),就显得古怪.但是和丧尸打的时候的坚毅感就很有力度.所以康斯坦丁如果有续集,男主角一定不能换人.不要为了打斗精彩把这种节奏加快,让这种感觉消失.,一定要把这种疲惫感保持下去.这是这部魔幻电影和别的片子区别的地方
加百列对康斯坦丁说你15岁以来每天抽30根烟注定要下地狱,我擦,虽然他以前因为老是看到鬼而自杀,但后来救了很多被鬼害的人还抵不过吗,上天堂那么难?
原来加百列背叛上帝勾结撒旦之子,最后康斯坦丁割腕唤来撒旦路西法,在加百列要用杀死耶稣的士兵的命运之矛破开安吉拉独自让撒旦之子复活时。
然后康斯坦丁要撒旦让安吉拉的妹妹伊莎贝拉安息,自己跟他回地狱,撒旦答应了,但因为康斯坦丁的献身行为,他被上帝召回天堂。
撒旦为了要康斯坦丁的灵魂留在地狱,让他活下来,把康斯坦丁的肺癌治好了。
加百列的翅膀被撒旦弄断成了人类,康斯坦丁得到了命运之矛把它交给了安吉拉藏起来不让人找到。
他的徒弟因为和他一起救安吉拉被加百列弄死,但是后来徒弟长了翅膀成了新的加百列
在地狱和天堂之间是什么?
是人间,一个过渡地带,让人亲身体验相对论的地方——生命的短暂和痛苦煎熬的漫长;亦是天使和恶魔争夺权利的战场,不是下地狱,就是上天堂,你别无选择。
到底去哪儿?
——对康斯坦丁来说,这是一个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
活着,要与无数混入人间的混种恶魔博斗,忍受香烟、病痛与杀戮带来的快感与消耗;死了呢,因为有前科,十有八九要下地狱,与被他亲手抓住的无数恶魔为伴。
从言谈来看,康斯坦丁的信仰说不上有多么虔诚,如天使长加百列所指出的,他一切驱魔的努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堂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光荣和梦想,不过是一个躲避江湖追杀的避难所,这么不纯的动机,难怪资格审查不合格,总是被上帝拒之门外。
到后来,康斯坦丁明白了牺牲的含义,欲自杀以舍已救人,好不容易获得了天堂的入场券,在他向上飞升、甚至已伸出中指表示胜利的那一刻,穿着打扮似乎是有洁癖的撒旦心有不甘,一把将他拉了回来。
哎,时运不济,命运多桀。
康斯坦丁的天堂之旅,到底没能成行。
作为保持邪恶与正义的法码,他只能带着一个恢复健康的肺和一颗破碎的心,继续留在人间,在纽约的高楼大厦、冷酷的现代工明文明中,在混种恶魔、落入人间的天使和一群对自己正被当作猎物争夺而毫无觉察的凡夫俗子中,嚼嚼口香糖,杀杀“人”,逛逛夜店,以此打发永生般的漫长的人生。
康斯坦丁是个不幸的人啦,因为他属于异类,所谓的少数。
他天生能通灵,身上既有神性也有魔性。
这就是命运,康斯坦丁口中上帝的安排。
他也抗拒过,但结果更糟,于是乎只能被动的接受。
就是这个原因吧,这个地狱神探看起来总是无精打彩,一副人在心不在的样子。
而天使长加百列似乎更积极入世,他和恶魔之子联合,要控制人间,对此他的解释是:只有面对邪恶才能激发人本性的善良。
看来加百列亦是相对论的信仰者,不过做得有点过了头,结果好几对大翅膀都失掉了,贬落凡尘。
最寂寞的事不是没有朋友,而是没有旗鼓相当的敌人。
康斯坦丁少了这么个对手,恐怕以后的神探生涯也要少了很多趣味。
一部改编自热门漫画的电影,题材又是神神鬼鬼的,看起来难免有点傻。
但如果你是帅哥爱好者,那就无所谓了。
饰演康斯坦丁的基努-里维斯(Keanu Reeves),一如既往地酷,话少,摆明了一副“我什么都知道,但是打死也不说”的架势,让人常搞不懂他在想什么。
当女主角安吉拉-道森(蕾切尔·薇兹饰)要进入浴缸练习通灵时,问他用不用脱衣服,基努看了她半天,说不用,呵,这叫一个不解风情。
比起《黑客帝国》中惊艳的表现,基努老了点,但是仍然帅,特别是他吸烟的样子,太诱惑了,太颓废了。
我怀疑和许多电影一样,这也是烟草公司的阴谋,不过为了“平衡”,安排了肺癌、咳血、把止咳糖浆当饮料等警示性后果。
不管怎样,撒旦掏出一堆黑糊糊的烟焦油那一段,真的很恶心,也很有教育意义。
形象诚可贵,健康价更高。
广大青少年朋友们还是别学基努耍帅了。
到底有没有天堂和地狱呢?
死后有没有另一个“人生”?
没人知道。
对我们这样的后天的无神论者,为了加强向善与敬畏之心,看看这部电影中仿如核战场的地狱情形,或者读一读《神曲》中的《地狱篇》《炼狱篇》,想来会有所助益。
几百年前,但丁就指出,惟有理性,才使人区别于禽兽,惟有理性,才使人高贵,接近上帝。
在《神曲》中,他更是借奥德修斯之口说,——“你们生来不是为了像走兽一样生活,而是为着追求美德和知识。
”人啊努力完善你自己吧,在天堂与地狱之间,这似乎是唯一的正途。
《地狱神探》是一部非常Cool的电影,只需要十分钟的时间,你就会被李维斯的Cool(《黑客帝国》后遗症?
)和电影本身散发出来了黑暗气息所深深吸引住。
首先,康斯坦丁是一个非常好玩的人,他虽然和一般的超级英雄有共通之处,一个可以在人间和地狱间行走的驱魔人,但是他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神父,倒像一个坑蒙拐骗的浪荡子。
他自然善恶分明,知道打击魔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故事一开头戏仿《大法师》的那种Cool,就可以让世界上所有的驱魔人都目瞪口呆,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却发现他的道德观却有点模糊,他铲奸除恶,但是却不一定会用最正当的方法,这样就使得他不同于传统意义上那种就算面对大恶人,也要采用堂堂正正手段来“以德服人”的大英雄有了本质的区别,而成为了一个非常另类的形象。
由康斯坦丁的个人形象,引出《地狱神探》的最大特点,就是将神圣和世俗、高尚和平凡的区别模糊化,因为传统的驱魔人和神父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圣徒形象,但是康斯坦丁近乎坏孩子的放荡行径却可以引起社会下层人民的共鸣。
而这种模糊化的倾向甚至涉及到了某些根本的信仰问题。
因为在人类世界的宗教信仰中,大家一直觉得信仰上帝是一种绝对正确而不可怀疑的行为,但是事实上,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人世间从古到今,善和恶,正与邪的力量就在一直相互对立,并且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每个人在活着的时候选择行善或者作恶,由此来决定他死后的归宿,行善者上天堂,作恶者下地狱,本质上就是一个吸引外来人口的问题,好像有两个国家,都喜欢大家能够去他们的地方定居,于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广告,摆出各自的优厚条件吸引那些犹豫不决的人们作出对自己有力的选择,上帝和魔鬼其实都在用人类的灵魂作为赌注,进行着一场永远没有终止的赌注,赌谁能够获得更多的外来高素质人才。
于是,人类之所以一生遭受着各种骚扰和诱惑,其实只是神鬼之间一场无聊的菠菜游戏,而更多的诱惑可能不是来自于魔鬼,而是来自于人类一直信奉的上帝。
这样一来,信奉上帝或者信奉魔鬼就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人若是想上天堂,就要改邪归正,也变成了一种强权者的政治教化。
这是一种非常大胆但是有“生命危险”的猜想,所以我们在电影中看到,康斯坦丁虽然以“反上帝、反人类”的叛逆行为开始,但是逐渐又回到了重新认识上帝的老路上,最后心甘情愿的把自己作为牺牲献给了上帝,这样一种“浪子回头”式的故事,终究使得《地狱神探》没有办法摆脱仅仅是一部好看的类型片的束缚,而将所有罪恶的幕后黑手推到上帝身旁的大天使身上时,似乎也看到了某些三流侦探片的味道。
每天在某个早餐摊儿上吃油条,今天终于吃出惊喜来了。
咬到第二口的时候,发现一只乌黑锃亮的苍蝇以性感撩人的姿势躺在嫩黄色炸熟的面团窝里。
我猜它死得不痛苦,面团将它全身紧紧包裹。
我听说人在窒息的同时达到高潮会感到欲仙欲死,它一定体验到了那种快感。
然后就死而无憾地被抛进了泛着油花的油锅里。
在云里雾里一般的眩晕中,它感觉身体表皮的每一个细胞都像小宇宙一样爆发了,热量瞬间由外至内通透了身体每一纳米的血管和神经(如果它有的话)。
它感到自己在那一刻成熟了,从此都不会再害怕。
它找到了安全感,不再需要整天提心吊胆躲避拍过来的手掌和苍蝇拍;也不再终日惶惶地寻找腥臭黏稠的美妙食物。
像是一枚琥珀一样,它被凝固在那个销魂的瞬间。
油花噼啪的清脆响声,连同时间一起被固定,瞬间成为永恒,它从此成为了安乐乡的一部分。
如果不是我的口齿撕开了桃源的外包装,它或许会在此羽化登仙。
但我破坏了它的棺椁,让它不能安息,再次曝露在世间荒凉残酷的阳光下。
然而我没有自责,这就是它的命运。
生命和灵魂从来都不曾平等过,在宇宙的天平上,从来都没有平衡可言。
一个人的命运对于上帝来说,就如同这只苍蝇的命运相对于我。
站在苍蝇的角度上,痛苦和快感都陡然扩大,世界的规则都被这种同情和妄自猜测所戏耍。
事情的变化不被你掌握,前一秒钟你还享受着油炸的浓香,这一秒钟你就吐出了全部的早餐。
这时我可以想象自己是另一个人,夹起这根油条去找老板理论,于是可以换一根新的油条,或是吃一顿免费的早餐。
我得到了营营小利,苍蝇连同它的快感和痛苦都被鸡毛掸子掸成轻烟。
我不能让它成为一个庸俗故事的道具,所以只是轻轻撕去了那一截它的温床,郑重其事地安放在桌子上,然后一口一口继续我的早餐。
故事写到这里已经有些让人恶心,然而我只不过是吃掉了一根夹带了苍蝇的油条。
你是一个旁观者,觉得自己要吐了。
我想问,当你观看网上流传的那段加拿大狂魔杀人视频时,是什么感受?
得到的是压抑不住的痛苦,还是猎奇的快感?
为什么有人会因为食物里的一只苍蝇呕吐,却对屠杀同类若素安然?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只恶魔。
我特别喜欢《地狱神探》这部电影,英文名是Constantine。
基努里维斯把一个挣扎在天堂与地狱、上帝与撒旦之间的亦正亦邪的驱魔人演绎得光芒四射。
但这部片子的光环并非“主角帅”这么单薄。
感染我的原因是电影对人世间邪恶的来源的解释——上帝和撒旦打了一个赌,看看谁能在不使用神力前提下,仅凭理念的感召或者欲望的诱惑,来夺取到人类的追随。
一句话,在没有外力推拉的情况下,人仅凭内心对世界的判断,究竟是趋善还是趋恶的?
电影当然给出了一个纠结然而毕竟光明的结局。
然而脱离这一结局来看,让我感触更深的是,人类,自以为是的人类,其实只是扮演了那些上帝与撒旦游戏中的棋子。
每个人身上,都有天使和魔鬼分别捏过而留下的指纹。
我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种带着浓浓宗教气息的观点,把自己内心动荡不安困惑难解的孩子,一一安放在这一张包裹了厚厚软垫的婴儿座椅上。
它起码为我提供了一种答案,迄今为止,这是我唯一能理解的对于人类罪恶来源的解释。
也正因这个答案,我才不至于堕入对人性本身彻底悲观和绝望的深渊中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恶魔,但同时也都有一个天使。
他们安好,我们便是晴天;他们不安好,我们就凌乱。
看了一遍 又快进再看了一遍 1 康斯坦丁使用小臂拼图把加百列呼唤来了?
应该不是召唤,更倾向于逼他现形。
其实准确的来说应该是他的小跟班在和他一起把玛门震住之后,小跟班又突然被奇异力量致死,当时康就发现现场还有第三者存在,就用小臂逼周遭存在的东西现形。
结合情景。
2 小跟班是不是原本就是天使?
应该是,更倾向于他是半天使小跟班也许一开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使,但也一定有一定天使的性质,尤其鉴于他在最后一幕的一抹笑容。
并且在整部剧中没有铺垫他能有成为天使的潜质,而最后一秒变天使了,天使是谁想变就能变吗?
阿猫阿狗做做好事就是天使啦?
显然不是。
并且在最后的高潮那一段的时候,他又一秒从菜鸟变高手,动作娴熟,后来还在危机时刻一起念起经文,而且他念经文的感觉更虔诚....(个人感觉,好像他念得蛮有威力的一种声效),总结来说应该是上帝安排在康身边协助并且监视他的。
3 加百列的动机。
其实显而易见他就是要作怪啦,他之前跟康说话的时候就说他就是个烂人,从心底就是觉得人类不配被轻易救赎,后面他也说过,帮助玛门就是为了使人们饱受地狱,真正的忍耐者才能升天堂。
后来翼被灼烧后把枪递给康求死是因为他想回天堂,自杀不能回去,和圣经里“人打我左脸一个巴掌 我再伸出右脸求打”一个道理。
4. 女主角是具有一定先知或者后知的感知能力的,例如一开始她去祷告时曾说“为什么我能知道犯人是谁,什么时候该扣动扳机...”再后来速成的时候她特准确的找到了杀了康朋友的凶手,但我感觉这个超能力没什么意义,并且对她妹妹的自杀也很疑惑,难道仅仅是为了传达信息才死的?
我真的觉得此片应该是预备出续集的,很多伏笔没有交代因果,女主角的妹妹干嘛要自杀,还有康为什么是撒旦唯一愿意亲自来取的人,甚至最后都不惜治好他的病,别告诉我他俩搅基...并且男女主角连个KISS都没有就草草收场,康让她去藏匕首,她说“万事都有漏洞”这不意味着会出续集么,我个人觉得会出前传。
不过可能拍不起来好像是李维斯拒绝了。
上帝和撒旦最后都抢他,还有美人作陪,该娃很幸福啊。
哈哈 很魔幻么 片尾曲完了以后还有个片段。 神和魔鬼的战争就是有趣。
里维斯风度翩翩,蕾切尔很清纯,可惜故事太religious,欣赏不鸟。。
没什么亮点,除了这位大帅哥。
我不喜欢。好吧可能是我没有看懂。。
有些地方挺好笑的最后可以整一个成为戒烟广告
煞费苦心2小时公益宣传片:吸烟有益于拯救人类,尤其是帅哥吸烟。大天使神魂颠倒雌雄莫辨,Tilda Swinton是艺术品!
开篇抓鬼那段令人窒息啊!地狱场景与现实毫无违和。05年这特效是有多牛逼!8
和漫画差别太大了。。而且太平缓了,没什么高潮,不过特效挺棒的
就是入不了戏
为神马一扯到圣经、上帝、撒旦、天使、恶魔之类的东东,“做作”之态就如此堂而皇之出笼了呢?!片子前半段倒还不算坏,越到后面越分崩离析,尤其是加百列最后天雷滚滚的台词...啧啧,Tilda大妈你也失足了吧~
激撸只会耍帅,变形精钢男化身小天使,结尾太狗血,还有,千万千万千万不能小觑大BOSS!
你要招不来Lucifer给你换肺 还是别抽烟的好..
治疗肺癌,就找撒旦不开刀,不流血,不留疤痕专注品质XX年,你值得信赖
话说真的是有够无聊了,全靠基努里维斯的神颜撑着。
这么灵的演员被弄的这么挫``唉
一部两个小时长的戒烟广告
20201116@东森洋片台 康斯坦汀 the man who made Satan a miracle healer______前儿个看危机边缘又想起,撒旦掏癌细胞尼古丁烟焦油手势真好真纯熟。比越狱里牛掰多啦。
首先是一个戒烟公益片,其次是个gay片
硬盘拷来的电影中发现有这部看过的,记得当时看的时候感觉不错。喜欢奇诺李维斯
很不怎么样……18年后重刷,加一星。当时太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