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迅唱 “等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被偏爱的总有恃无恐”我们经常问爱而不得和得而复失哪一个更痛苦人人都好像很喜欢去在乎那些我们得不到或失去的在一日日酒精中麻痹自己 一遍遍的回忆中忘记自己这部没有完满结局却也能予以藉慰我在思考 沉湎过去和重新开始哪一个更浪漫不是《断背山》的那种沉湎过去 也不是《春光乍泄》的那种重新开始活在回忆里 故地重游 场景重现不仅是过去难得 更是因为没有可能继续 照片是留下的伤疤重头开始是美好的奢望 做出尝试是在重新接纳过去 接纳自己 接纳未来的可能性不能常伴一生的苦涩在最后留下的两种选择前一点点流逝真是浪漫到了极致结尾没有HE是很棒的设定相信Jonathon有机会有新的开始 Adam也会坦率的说出自己的名字吧
电影中的情节大多相似,都在讲述同一个故事,一个孤独的灵魂,在寂寞中寻找替代品,然后在内心深处的伤痛处开始犹豫,不敢面对现实,所以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再次寻找,再次受伤,然后陷入一个万劫不复的死循环。
故事的一开始,电影的镜头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成功的大叔的形象,在我们所处的外部世界里,总有一些人,看似成功,多金,而且表现出的从容和对生活的把控,一切都是那么完美。
然后情节进一步的铺展开来,大叔打包好了一包旧物,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旧金山的MB市场中,在黑夜的掩隐下,在声色迷离的霓虹中,物色着自己的猎物,他需要一个人能满足他的内在的欲望,在这里,导演用一种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男二的与众不同,男主大叔第一次寻找的mb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人物内心的矛盾。
大叔需要一个能满足他内心幻想的角色扮演的需要,他需要有一个人能进入他演绎的世界当中去,他需要一个人,年青,富有活力的形象,而且敏感,善变,可惜的是第一个性交易对象显然不能满足他内心当中的深层次需要,而他需要的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性交的快感。
第二夜,他再次来到了那个充满了肉体欲望的市场里,在这里他找到了他更中意的那一个,与他心目中更为匹配的一个角色,温柔,而且符合他内心当中的形象,当天夜里,他让那个男孩喷上了最爱的古龙水,而且不要多,在角色扮演中结束了这场性交易,当然,结果很令他满意,而且,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故事在这里才刚刚开始,因为交易超出了预期,所以男主开始了一步的交易,他要求男孩能够多陪他几天,当然,前提是给予了男孩需要的金钱的欲望,交易就这样开始了,他们开始了驱车去美国大峡谷的一段奇异旅程,在此期间,他们约定了三条约定,不问私事,吩咐的要求做到,做好角色扮演。
男孩扮演的角色叫布兰登,随着旅途的进一步展开,男主也开始实施了自己的计划,一路上,他们拍照,聊天,扮演一个个场景的回放,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进,男主要求男孩穿上了他安排的衣服等行头,而这一切,男孩处于履行合约的目的,一一照做,只是在他内心当中,有了大大的疑问,只要是问题,总会有解决的答案,在一个夜晚,男孩在浴室的包里发现了男主的深藏的秘密,原来在男主的心中,住着一位真正的布兰登,在2005年的照片里,他发现了男主曾经深爱的那个人,而如今他要活在男主营造的一个世界当中,而他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自己,要赋予他一个新的灵魂,新的名字,布兰登。
随着男孩不断的发现,他挖掘出了男主心目当中更深层次的秘密,在男主的心里,放不下一个自己真正在乎的人,这个人曾经带给了什么样的岁月,无人可知,于是在男孩的心里,种下了一个好奇的种子,他要不断的让这个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开花。
旅程继续着,当有一天晚上,在一家旅馆里,男孩为他剪去了长发,走出房间的那一刻,我想,主角似乎也沉迷了,分不清是昨日还是往昔。
他们一起开车,一起旅行,一起看日落,在这个时候,男孩的心中也慢慢的萌生了爱意的种子,他爱上了这个大叔,这个对爱情执著的一个男人。
但似乎在他的心里却只有布兰登,男孩想要走入他的世界,却发现,矛盾也在一步步的展开。
男孩爱的是如此的辛苦,他想让男主从过去的悲伤中走出来,希望能够认识眼前这个真实的自己亚当,而不是布兰登,于是,在餐厅里,矛盾被激化了,因为没有了曾经一起和布兰登品过的红酒时,他有些歇斯底里,男孩却想从交易中的角色扮演中回来,享受这份美餐,但是男主的坚决让他无所适从,他离开了,可是,他却无法从他的情感和内心当中抽离,毕竟他爱他。
在路上,他们同时结识了一对结伴旅行的情侣,在他们的眼里,让男孩感受到了真正的自己,真正的拥有一个人,他是幸福的 ,但这种幸福是伴随着酒精,别人的怂恿,是不真实的,是充满了施舍的,他们恣意的路边,深冷,尘埃和灯光中跳舞,在那个时候,男孩给了主角肩膀,成了他的依靠,而这时,影片中司机从大叔变成了亚当,他们玩成了身份的互换。
但一切终究是酒精麻醉后的梦幻,终究一切会回归现实,在第二天的旅程中,他们在宾馆,矛盾达到了顶峰,他为了还原曾经的回忆,雇人打伤了他,男孩用一颗爱无尚的心,去保护他,关心他,温暖他,却到头来换不来一颗真心,男孩绝望了,他曾经用真诚用自己内心当中最痛苦的一面,向他坦诚并希望一个人能真正的了解他,甚至他已经忘了他们的交易,甚至不打算要一分钱,而告诉男主,他爱他,可是,男主却感觉不到,他的心里有的只是活在他内心深处因注射海络因而走向死亡的布兰登-一个真正的布兰登,当梦醒来,最后还给我们的还是赤裸裸的现实。
一个出卖自己身体的男孩,终究没有得到同情,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爱情,这份爱情是属于一个音乐男孩-布兰登,属于男主和回忆间的爱情,而不是他,影片的最后,男孩仅得到了一份回乡的路费,而男主,则只身前往大峡谷,完成了自己回忆的旅程。
影片看到最后很心痛,我不禁想起了身边的我们,我们是不是曾经在某个过去,在某个瞬间就开始喜欢一个人,于是我们付出,努力的讨好,甚至扒开自己伤痕累累的心,最终却收获了绝望,收获了心伤,甚至还有诋毁和谩骂,其实,打不开的心门,何必随意闯入它?
我想,我们的心中,都住着一位亚当。
公路常常能成为爱情电影里最打动人的元素,公路让人联想着无止尽的远方也意味着看不见的尽头。
二次旅程的故事非常引人入胜,从起初的相遇到一起开始的旅行,直到最后Adam表达自己的爱意并毫不吝啬地告诉Jonathan自己的身世,让我不禁想到我私人的爱达荷。
同样是男妓身份的Mike和Adam,Mike一直无法忘记母亲和童年的一切,而Adam似乎已经从15岁就学会了重新开始。
Mike遇到了Scott,Adam遇到了Jonathan。
在我私人的爱达荷中Mike对Scott说过的“我爱你,而你不用付我钱。
我很想吻你。
”也许这句话也是Adam想对Jonathan说的。
他们都脆弱但又无比坚强,Mike和Scott的脆弱在于爱和安全感的常年缺失让他们禁不起爱的诱惑,就像几乎没有吃过糖果的孩子看到糖果的时候便会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
身份的缺失,似乎也是Mike和Adam的共同之处。
Mike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母亲,他试图顺着自己的记忆,在那条爱达荷荒凉而延绵无尽的公路上,寻找缺失的身份,想知道自己是谁。
Adam在片尾对Jonathan说,“你说的没错,我不喜欢做自己。
“和Mike不同的处理方式,Adam擅长重新开始,他没有去追寻自己的身份,他选择丢掉身份,他选择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来生活,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未来。
Adam爱上了Jonathan,因为Jonathan给了他一个身份,虽然全都来自于一个叫Brandon的男孩,但他还是不禁陶醉其中。
他没有掩饰自己的爱,也许是因为一无所有让他不再害怕失去,而作为最后的筹码,Adam给了对方自己唯一贵重的东西,他的身世——他真正的名字,和最真挚的吐露。
旅程中的扮演带给了Adam不该有的幻觉,确定的目的地和一直向前的公路,让Adam以为Jonathan能给他明天。
两个人最后一晚在床上吃着零食聊天嬉笑的一幕是最虐心的。
Adam怀着满心的期待和欢喜进入了梦想,第二天醒来面对的是Jonathan留下的一切,他得到了一件好看的皮夹克,一张宝丽来相片和一份巴士钱,除此之外他发现在这一段迷人的旅程后,他能做的只有重新开始,就像曾经做的那样。
Jonathan独自完成了旅程,Adam买了回俄亥俄的车票,导演没有交代Adam回家的目的,也许男孩开始决定寻找自己缺失的身份。
追寻的结果未定,对于Adam来说一切依旧是未知和摇摆的,最后Jonathan对他来说也只成为了一个在雨天为他打了一小段伞的人。
主角乔纳森和他的前任布兰登,乔纳森一直沉浸在和布兰登的回忆中无法脱离,但是一场旅行中的意外布兰登永远离开了乔纳森,由于无法接受他雇佣了亚当让他充当布兰登再一次进行旅行,很多人都说结局是be但是在我看来是he 电影中亚当对乔纳森说你让我模仿布兰登这不是角色扮演是病态,亚当也经常对自己说重新开始人生,结局中乔纳斯主动离开了亚当也等于是脱离了这种病态,而亚当也买了票,准备回到自己的故乡也重新开始人生脱离了男妓生活,这场旅行就像是互相救赎,旅行的最后亚当帮助乔纳森摆脱病态,乔纳森帮助亚当托尼男妓生活重新开始生活,即使两位主角最后没有在一起,但是相比be,我更认为是he,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这部电影在我看来也许是复杂的:它不仅是一个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更强调了一点,如何去做自己。
电影中乔纳森表现出的行为恰似现实空间里很多人的内心写照,沉沦于往事无法自拔,一次次的重复回忆不过是伤痛的持续加深,渴望在某段未知的关系里搜寻逝去的时光和人影;欺瞒自己,妄图找到似曾相识的体验,建造一座空中楼阁,就像置身深夜荒原上的一段跟随车载音乐纵情忘我的舞蹈,孤单的人在狂欢。
梦醒时分才看到面前终究是座轰然倒塌的废墟。
快乐是什么,是电光泡影、灯红酒绿,还是陌生性爱、欲望交织?
这是个宏观的命题,但通常来讲,是重新找到自己、面对自己、突破自己。
是完成那趟未竟的旅程,是视野尽处沟壑纵横的巨大峡谷,是那张重返俄亥俄州的汽车票,是夜泳,是呛喉的烟,是浓烈的酒,是那场壮观的猩红落日,是到了某个年纪,他人口中所说的一句“为时不晚”。
(“Retake”的意思是“重拍,重补;再取”。
)
(本“影评”含故事剧本与演员;五层身份/关系的剖析△△△)如果这样拆解开来说:money boy & boss(男伎与老板)、忘年恋、替身文学、“先上车后补票”。
其实不难发现,本片似乎是个极其狗血,几乎buff叠满的电影。
但是于我而言,这是一部不管异性恋还是同性恋,整个爱情界里都很难一遇的好片。
因为对于我来说,这根本不叫狗血。
首先我自身本有许多关于爱情狗血“现身说法”的例子,所以见怪不怪;再一个就是我偶尔也会写写构思。
脑子里想的很好,本来是个很美很跌宕起伏的故事,但是写下来就很显奇怪,因为一般的构思只会写写大体的框架,不会去用一堆华丽的辞藻去填充,因此略显干瘪,也就不免觉着有些“狗血”。
这么稍微一写就觉得很奇怪,但是导演和编剧能让它们变得不奇怪。
这时候就要调动演员的力量。
还有一种,我无法言说是什么能力,或许是我不知道它的专有名词,还是说它只是一种感觉,就是会把故事讲得特别好的感觉,这个感觉就像“语感”一样,并不是所有人有的,而且也不是日积月累能练出来的,就是天生的,这种会把故事讲得、剪得很好的感觉。
我特别喜欢在电影中看到极具个人特色的演员。
这个特色可以是面孔上的,也可以是演技上的。
Devon Graye两者都做到了。
他真得长得好特别哦,给我一种“混血中的混血”的感觉,然后他的名字Devon,用法语念会更好听喔。
他背部的、不知道是疤还是骨骼原本的走向,真得很难不让人不分神。
太贴合角色了。
而Tuc这边,把一个饱经孤独折磨的中年男人诠释的太到位,一出场就有那种country music公路电影的感觉。
两个人搭配的都很顶。
—————我是分界线———————————编剧真得很正点,一度以为自己在看台湾青春偶像剧,又恍惚觉得是在看什么八零年代美国经典爱情片,又像是一部色而不淫,甚至连色都谈不上的手持录像回忆... ...整部电影里没有浮夸的表达,没有什么多炫酷耍帅的技术展示,比如镜头的比调啊,画面怎样怎样切割,又是各种变焦,都没有。
纯粹的故事不需要这些东西。
它需要的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分界线again—————————五层身份的剖析:首先是第一层关系:纯粹的交易关系。
也就是Jonathan和Adam的“body for money”,身体换钱,钱换身体。
但是因为Jonathan的特殊需求,便有了第二层身份:Jonathan和Adam扮演的Bryandon。
也就是cosplay,为什么要cosplay,也就是说“为什么会有这种特殊需求”(第三层身份):Jonathan和生前的Bryandon。
因为J失去B太难过,想要复刻他一生中跟B最快乐最幸福,随之而来也是他自己最痛苦的时刻:B的overdosed。
第四层身份是:Jonathan和在说出自己真实姓名之后的Adam。
他在酒吧那段,说是要做自己的Adam,也就是爱着Jonathan的他自己。
第五层身份是:面对那一对情侣,假装他们真得是真情侣(这个情节微妙的地方在于,它可以多次串联到第三层和第四层身份上去);面对服务员时,假装他们是一起拍摄的团队。
也可以说成Adam变成Jonathan“老板”的身份。
其实还有许多身份,比如也爱上了、爱上过A但是第二天早上还是走掉了的J。
这也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的身份不总是一成不变的;在爱情里你也永远不可能都在主位或副位,如果是,那就不是爱情。
奇怪的是,一般电影半路突然杀出来另一对情侣,别说是情侣了,就连半路杀出来另一个人都会不适应,但是在本片的这对情侣真得是锦上添花了。
还是那句话,导演和编剧的功劳。
—————碎碎念:当Devon Graye的男朋友一定很幸福————————————
《Retake》
《春光乍泄》
一个专注同志电影、同志圈正能量的暖心公众号:李澈学长 ID:CheLeeboys沉默多金的中年男子乔纳森(塔克·霍金斯饰)雇佣街头男妓满足自己的欲望。
某日乔纳森看中了年轻的亚当(德文·格拉耶),但要求对方在性服务的过程中进行角色扮演——扮演成一个名叫布兰登的男孩。
第一次交易结束后,乔纳森又出重金聘请亚当陪自己去大峡谷旅游,前提是亚当依旧以布兰登的身份陪同。
在旅途中,亚当渐渐发现乔纳森之所以痴迷角色扮演,是为了祭奠他失去的爱人布兰登。
奔赴大峡谷的旅途中,每一个落脚处,每一个拍照的地点,都是乔纳森和挚爱昔日一起呆过的地方。
亚当渐渐爱上了这个痴情的中年男子。
他想帮乔纳森走出回忆,重新获得现实的快乐。
可他不知道,乔纳森与他在一起时的温柔和幸福,根源在于亚当扮演成布兰登。
当他卸下布兰登的身份,乔纳森对他就的态度就会立刻转变。
亚当想以自己的真实身份与乔纳森交往,乔纳森却依旧无法释怀挚爱的离去。
《二次旅程》豆瓣得分7.7,曾提名豆瓣年度LGBT电影。
李澈五星推荐。
近来大热的同志电影,主角都是正值青春的年轻男孩。
今年大火的《上帝之国》、《每分钟120拍》都是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男生作主角;包括《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也是以年轻男孩作为第一视角。
《二次旅程》则是少有的、以大叔为第一主角的同志电影。
更少有的是,这位大叔既不风趣,也不幽默,时常摆出一副生无可恋的脸。
可就是这位沉迷过去的大叔,成为整部电影最打动人的地方。
乔纳森与男妓发生关系时,会要求对方带上布兰登模样的假发,让对方喷上布兰登喜爱的古龙香水,甚至性格也向布兰登趋近:对未来迷失,喜怒无常。
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次性上的满足,是希望有一个人,以挚爱的身份,带他逃离现实世界,带他进入曾经的恋爱回忆。
乔纳森对回忆的执着是病态的。
亚当想治愈乔纳森的病。
亚当真是一只欢脱的小可爱,常常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忘记自己的身份。
电影中有一幕澈澈来回刷了好几遍,甚是喜欢。
模仿布兰德第一次和乔纳森搭讪时用的“借火”托词时,亚当得意忘形道:“这借口太俗烂了。
”乔纳森立刻将他拉回现实,一秒抹去方才的一脸温柔,冷静尖锐地说道:“我在付你钱,所以请你尊重一些。
”亚当一脸懵逼。
我想,是从那一刻开始,亚当就想脱离角色扮演,以真实的身份和乔纳森相处。
《红楼梦》里芳官说:“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
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
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此话极是。
逝者也不愿生者以纪念为由,余生孤独。
尽管亚当努力尝试,乔纳森依旧无法敞开胸怀接受现实的感情。
《二次旅程》里,没有刻意的同性因素。
电影里没有同志自我认知和批判社会态度的情节,仅仅是讲了一个简单的、浪漫又伤感的爱情故事。
就连两位男主角在旅途中遇到的一对异性恋情侣,也对同性关系持以平常和祝福的态度。
非要说电影对同志群体有什么积极影响,那便是改变了部分人对同志的认知。
一些圈外人,甚至圈子里的部分朋友,认为gay圈没有长情和真爱,只有混乱和性。
正因为这种认知,男主的念旧和长情显得愈发珍贵。
电影最后的结局是两人分道扬镳。
弥补遗憾的是,在分开之前,亚当终于不用活在布兰登的阴影下,而是以自己的身份,和乔纳森坦诚的交流了一夜。
乔纳森最后一人去了大峡谷,他努力着走出昔日的伤痛。
亚当一人回到原地,他经历了从未有过的爱和憧憬。
他们是否能再相见,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这段经历中,他们都找回了自己。
并能在以后的生命里,独立坚强,心怀希望地面对各自的生活。
也许乔纳森会找到另一个代替布兰登的人,也许那个人不是亚当。
还记得《梦里花落知多少》里三毛对荷西说到:“荷西,要是我死了,你一定答应我再娶,温柔些的女孩子,听见没有?
”
一个专注同志电影、同志圈正能量的暖心公众号:李澈学长 ID:CheLeeboys近期当他裸身站在我面前时,美如一幅油画犯罪版《春光乍泄》,最爷们的同性电影没错!
澈澈就是那个以自由职业为生的boy历史形婚如何避坑?
《芦苇荡的时光》 |艾滋病学长|Gay在国企《喜宴》| 大城市or小城市| 别像个怨妇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喜欢请设置星标,做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gay
《Retake》重演伤痛的旅程没有终点忘不了的过去,用病态的角色扮演再现;放不下的失去,用廉价的性爱交易止痛。
十年时光,有多少快乐是我真正值得,如果就此撒手,我还剩下什么?
二次旅程,有多少沦陷是我真情实意,如果走出来了,我将成为什么?
Retake的张张照片是回收的过往美好,Renew的件件衣服是复刻的熟悉气味,前往峡谷的车不会Return,是Brandon不是Adam的你只需React,别问私事,听话懂事,收钱办事,约法三章约束的是你,更是束缚我自己,若不是当初那十分钟暂离,他怎会吸毒过量,我又怎会孤独至今,只好在寻求替代中汲取安慰,在自我谴责中惩罚自己。
魂牵梦萦的大峡谷,Jonathan抵达时独自一人,离开时选择重新开始,而Adam,回家的票已经买好,属于自己的路就要启程,也是时候褪去别人的影子,做回真正的自己。
有影评说“旁观者未经历他人痛苦,不轻易劝他人做出选择”,但要知道,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已经如此,过去从不缺沉湎,未来更值得期待,旁人正是因为不身处其中才能明白痛苦之人看起来多令人心碎,无论放下与否,唯一的选择只有move on,对糟糕的遗憾说出一句fuck off,不甘也好,坚定也罢,总要告一段落。
Recall but no Regret, Remind and stay Relax.——这才是对所有深陷情伤的人最温柔的祝福。
第一次写影评。
说实在的,很喜欢这部影片。
影片里既有《单身男子》的基调,又有《春光乍泄》的影子。
影片一开头就是几个地点的闪现,看完整部影片就知道,其实就是Jonathon和Adam在旅程中所到过的地点。
然后是西雅图飞机场的广播交代了J从西雅图出发,之后到LA找到了A,两人开始了三天的旅程。
J是深陷旧情中无法自拔的中年大叔,至爱的男友去世。
这一点,与《单身男子》的设定很相似,两步电影中的男主都是痴情种。
其实整部影片的演员也没几个,再加上路上令人感觉荒无人烟的风景,总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影片中两位男主的好几处对话很有意思。
比如,两人在泳池边玩“Never Have I Ever”游戏的时候,其实玩游戏的过程就是两人互猜心思的过程。
最后A知道了J为情所伤,J也道出了“I never pretend to someone that i'm not”。
然后是两人在车前跳舞的那个场景,跳完之后,J吐露的心声简直令人心碎。
“The first moment i met you i want to marry you”
J与男友02年相遇于一个酒吧,在一起三年,05年男友去世,15年是J第n次踏上去往大峡谷的旅程。
从J与A在泳池边玩游戏我们可以知道,虽然类似的旅程J策划了好多次,但是从没有到达过终点。
当A听到J说自己扮演的B和J在一起已经三年了,回了一句:“That's like twenty years at gay time”。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总感觉有些伤感,同志之间的感情本来不易,如果能在一起很长时间更不易。
影片中有两个J听B录影带的场景。
第一次是听到泳池外的情侣欢声笑语,半夜无法入眠,起身去听录音里B的“Hi,Baby”.
J的满脸愁容让人心生怜悯。
第二次是在旅馆里A负气出走后,J在整理B的衣物时,又拿起了录音带。
这时候观众才发现原来整个的录音是B给J写的一首歌。
听的时候,J也跟着哼唱,感觉虐的让人无法自拔。
确实,曾经有多爱,失去之后就会有多痛苦。
无论重启过多少次路程,曾经的爱都会变成痛苦与忧伤成为自己经历的一部分,直至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与其它n次旅程不同的是,这一次J到达了一直没有到达的大峡谷,只不过是一个人,就像《春光乍泄》里的黎耀辉。
这也从反面衬托出A的与众不同。
J知道A确实能给自己带了快乐,只是经历了B之后,便选择了克制与隐忍。
A能让J发自内心的展现“Little Smile”,影片中最美的场景大概就是J和A一起坐下来看Sunset的场景,J露出的Little Smile转瞬即逝,因为J意识到自己角色扮演的旅程中。
忍不住查了查IMDb上影片的信息,除了网站上对电影极低的评分外,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一个网友的评论。
那位网友93岁,以至于我怀疑那篇评论是假的,可能我偏见太大了。
那篇评论说,自己活过了自己身边大多数人,自己遇到过三位像J一样的人,痛失爱人,与男妓重游故地。
作为一枚身居柜中,从未谈过恋爱的科研狗,一直对车前跳舞那场戏中J的深情告白念念不忘。
假如B未去世,B和J大概会是所有同志的嫉妒对象。
好吧,最后我也玩玩那个游戏:Never have I ever been in love before,but why can I feel the pain of losing someone.
《Retake》揭示了一个道理。
当被要求按某个角色行为的时候,那种不适感,会让人意识到自然的自己是怎么样的。
这是Jonathan对某一个类型的男孩的一剂药方啊。
就是they want to be anyone but themselves(想做任何人,就不想做自己)的那一类。
Jonathan失去的爱人应该就是这个类型。
Jonathan给他们做出硬性的行为规定,终于让他们忍无可忍,最终极度厌恶被要求做别人,而要做自己。
感觉如果了解一些acting(演戏)的理论,特别是如何roleplay(角色扮演),会对这个电影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T_________________T
不错,病态角色扮演,结局挺好,没落俗套,亚当真是可爱。
中年大叔失去爱人,找鸭子cos play的故事(其实故事讲的很好,只是我不喜欢😑😑)
小男主很sweet。
还以为是HE…不过这样结束更好。唯一的不足是两个角色的成长稍微弱了些,而成长是公路电影最最重要的核心。
短短数天的公路旅程,病态的角色扮演,大部分时间都只有二人戏,剧情推进也无甚意外,一个是失去爱人的中年忧郁大叔,一个是年少离家的街头男妓,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两个孤独的心灵逐渐抚平对方内心的伤痕,男二的表演很抓人,尤其是理发后魅力值大增,跟大叔的互动也很般配,结尾收得挺好。★★★
从创意到完成度都很鸡肋啊,或许是我不够老,那种斯人已故的情感共鸣现在看怎么都是隔靴搔痒。(转)
剧本还挺不错的,卡司也是美到天际,不管是痴情熟男糖爹还是迷情站街少年都好优质哦,宝丽来照片梗也是激发出一丝丝感动,就是有些手持镜头晃到不行,片长有限最后有点草草了事,还有男二背上有一个像枪击过的伤痕特别明显...总体还是感觉蛮惊喜的,超过了最近一众同类片。
不俗套。
重新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
欣赏不了同性电影。
还行 一点爱 一点怜悯 一点怨怼和无尽的后悔
7/10。剧本是真的好,换一个导演如阿莫多瓦可能会成为杰作。《春光乍泄》的变体,我们从头来过。中途的黑白情侣是亮点。小受真是磨人的小妖精,有这种本事还是男妓啊~缺点在剧情发展太简单了,两人的心理有大量可发掘的点。
重新出发吧
男妓很灵故事确实没有很感动到我 表达有点太直接突兀了,略鸡汤 好在结尾收得好看到有短评提到欲盖弄潮,我真觉得欲盖弄潮好很多,即使平淡,细腻的长处很突出,这个故事比较新奇一点,但看完也没记住什么好对白好镜头或者震撼的情节,都普普通通,撑不起这个故事的感觉
无数遍踏着其曾经走过的脚印,仿佛爱情只是来而往复并未消失
「I don't know who I am. I don't, but u know who u r. You're way ahead of me. You wanna move on, u wanna be happy but u feel like u don't deserve it. You deserve it.」「What's your name? I'm sorry, was that a difficult question?」「I'm Jonathan, by the way. → I'm Adam.」
在乎的先走一步这种事 光是想一想都心好塞
结局没有狗血的去刻意圆满,彼此都有新的开始何尝不是圆满呢?观影时一度想到了《春光乍泄》和那句「不如我们重新开始?」
论老男人如何虏获小鲜肉:深情、富有、爱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