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人和我一样经常会在豆瓣里邂逅让自己惊喜的电影看电影的概述,完全看不出故事讲的是这么一部有毒的题材(可能是只有第一集是这样)。
想想当时也是和我的女朋友一起辞职去的京都,和 江东佳奈 一样,不过那是两年前的事情了。
第一天:晴/亵辞职来到京都的江东佳奈第一天负责采购晚餐的食材,分别拜访了烤鳗鱼店、炸豆腐店、七味粉店,之所以称之为拜访,一来江东佳奈与老板攀谈不止,二来三家店都为百年老店。
一架单车,一个购物袋,一份轻松的心情,长期生活在东京,游荡在京都,所有环绕着的都会让时间慢下来,而三家代表性的店就是百年来关西人慢慢的固执的沉淀下来的,一锅百年的酱汁、一份百年手作的坚持、一方百年的秘料讲究。
三家店又看起来又极朴素,如同每一家店都是如此。
从店铺到老板的语气,仿佛百年只是一闪,从容的一代又一代 ,一切都顺理成章。
毕竟是百年的沉淀,再静谧与和蔼也掩盖不了食材的华丽。
“晴”是喜庆的事情,需要精心打扮的去参与,也像是高级料理;“亵”是日常普通的日子,也像是随便打扮就可以去吃的店。
但是平民小店藏着意想不到的美味,今天的店,就是亵中的晴。
这样的店,去逛一逛,很有意思。
生活何尝不是?
第二天:先拜一拜再打水呀京都都称之为水都。
自来水怎么可以做饭吃?
透露着京都人对于水的坚持和自豪。
依旧是单车,这次驶在鸭川岸上。
岚山、桂川(这里我猜是贵船)在京都西北和东北,鸭川贯穿京都,老爷子说,真正的好水都藏在地下,在地下潺潺不绝。
各条街手动水井泵和它旁边的土地庙是老爷子小时候的记忆。
打水前要拜一拜啊,当地人对于水的崇敬不只是神庙,还有切实的保护水源的行动,更是人们内心深处由发,在每个人内心里潺潺不绝。
不知道是不是对水的这份崇敬,拜一拜的水,也变得柔和。
水,作为料理的最基础原料,也左右着很多料理的口感。
吃与喝,也左右了人们的乡愁。
老爷子说:有句老话叫“喝不惯这里(指京都以外的地方)的水”。
应该不止是口感的严格,也是一份乡愁。
这时候的归途,恰如其分的下起了雨。
第三天:喜欢的自由去负责领会老爷子在古玩店修复的金缮,与古玩店老板攀谈,有是一天的轻松自在。
店里老板介绍小店各种摆件都是几百年的古玩,好像所有的时间在京都都显得那么不经意。
老板也苦恼过自己对工作的选择,希望努力的喜欢自己所做的工作。
“不放点喜欢的,就总觉得没意思”,这是一份来自古玩老板的喜欢自由。
伴着京都式的被枫叶染红的天空,或徜徉街道,或俯身闻香,时间由此变得自由,自由到不禁在书店听到了午后的钟表声。
午后的甜点,木纸包着的镰饼,是散着木香的精致味道,是惊喜的来自120年来老板用心的手抚出的精致味道。
再去吃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是嗅觉让他们找到彼此。
甜蜜的使人放松至发倦。
回家后,与老爷子共饮,分享刚刚用金缮修缮的600年前的酒杯。
金缮像月亮一样在酒中,酒都有了月亮的味道,是属于自己喜欢的味道。
第四天:边边角角也都要扫到噢又是新的为老爷子跑腿的一天,惊喜又不意外,又是一家百年老店——青花鱼寿司店。
带着同样包装精美的寿司便当,没骑多久,扫到了京都的边边角角,在一处瀑布停下来。
秋日,红枫,瀑布,吃着寿司,拿起画笔。
就这样,时间伴着风景再次被弹奏,祥和而愉悦。
出门随便走走。
大树,长椅,一杯咖啡,眺望鸭川,工作和生活的不快都可以平和顺畅的吐露。
到底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
随便走走,走着走着,干着干着就可以找到很多喜欢的事情,何必要和人生较真。
不知不觉的走着,不知不觉的活着,不知不觉就是对人生的一种体贴,体贴的对待人生。
夜幕下,骑车路过卖酒小店停下,和本地人一起喝酒。
也许是京都给予的豁达,也许是放下烦忧后的清爽,便可以自然的和地地道道的,即使是陌生的人随便攀谈。
也许是放下之后才可以融入京都,也许是京都融入了我。
临别日:蘸三下安稳的睡去,安然的醒来,不舍,盼再来。
买来的椅子,老爷子说那就是属于你的地方。
虽然走了,她的人生何尝不像片中最后烤熟的点心蘸酱一样,蘸了京都是生活体会而带走呢。
来到京都,我也曾有和主人公近乎一样的体会。
在那里不知不觉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都变的敏感,和当地人闲谈,心情会变得明朗。
不由回想我们的为之奋斗的生活,往往自己的感觉变得迟钝,所以生活自然乏味。
明摆的事情没必要说出来,是京都带来的不知不觉的不言而喻。
这样的不知不觉,一定要说出来,记下来给自己。
居家的第15天,除了核酸,没有出门。
忽然很想看看慢悠悠的日式电影,就打开了这部电影。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为什么现在的我变得这么易怒、爱抱怨?
好像是从工作上的琐事越来越多开始,从各种各样的烦心事缠身开始。
工作、工资,恋爱、结婚…人生的锁扣被拉紧,让我有些喘不过气。
别人的影响不可否认,但是或许,我的问题也不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赖床的时间越来越多,手机里的音乐无休止的播放。
不断的逃避学习和工作,时间从刷微博和视频里溜走,偶尔竟然也会因为迷茫和害怕而失眠。
这部平淡的电影,看得我热泪盈眶。
好羡慕啊,这样的生活。
•食物就是很了不起啊吃着火鸡面看女主去各种小店里采购的我,听着店主介绍自己家售卖的食物,心里想: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吗?
只不过是会把豆腐切的一样厚罢了,只不过是把所有香料放在一起磨罢了。
咬了一口煎鸡蛋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吃着速食的我太小瞧这些食物了。
明明只是煎鸡蛋而已,怎么会这么好吃。
因为在煎鸡蛋的时候,我没有分神,甚至没有打开音乐。
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今天的煎鸡蛋必须是酥酥的,蛋黄也不要完全熟透。
那些百年小店售卖的,也不只是食物,还有对食物和食客的认真。
这样的食物怎么会不好吃?
这些食物很了不起。
•沿着巷子一直走看着女主骑着自行车穿梭在京都的小巷子里,我也想到不久的以前,我也是这样穿梭在北京的胡同里。
我们都在找好吃的点心,好喝的咖啡,古朴的小店。
以前的我是这样的,坐在安静的咖啡馆里,看着店家提供的书,把咖啡机的声音当白噪声。
咖啡喝到底的时候,书也读完了。
心满意足地合上书,在心里默默庆幸:真是赚了。
因为看到了想看的书,喝到了好喝的咖啡。
还记得第一次喝手冲咖啡,被那种酸酸的莓果味道惊艳的感觉。
本是一家顾客稀少的小店,却有着这样的宝藏。
走在胡同里,猜着这里曾发生的故事,按下记录的快门。
生活其实那么美好。
其实回头想想,我也过过这样的生活,我也可以过这样的生活。
不是在京都,就在现在的城市。
不是在遥远的未来,就在当下。
今天去业务超市顺路想去看一下,没想到永久闭店了。
三十多年的店虽然不是历史极为悠久,但是也历经了3朝。
看这个剧之前基本上剧中的店我都从来没有听说过。
想真正融入一个城市果然还差得远嘛像这种深藏在住宅街中,一般人根本不会注意到的店,在京都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而且即便是路上看到了,不把菜单摆在外边,我也是根本不敢进去的。
一是怕太贵吃不起,二是怕不会点菜。
虽然这家店从来没有去过,但是总还是莫名其妙的有一点忧伤的感觉。
就像人生走到尽头一样,这家店就这么悄悄的消失了。
居家的第15天,除了核酸,没有出门。
忽然很想看看慢悠悠的日式电影,就打开了这部电影。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为什么现在的我变得这么易怒、爱抱怨?
好像是从工作上的琐事越来越多开始,从各种各样的烦心事缠身开始。
工作、工资,恋爱、结婚…人生的锁扣被拉紧,让我有些喘不过气。
别人的影响不可否认,但是或许,我的问题也不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赖床的时间越来越多,手机里的音乐无休止的播放。
不断的逃避学习和工作,时间从刷微博和视频里溜走,偶尔竟然也会因为迷茫和害怕而失眠。
这部平淡的电影,看得我热泪盈眶。
好羡慕啊,这样的生活。
•食物就是很了不起啊吃着火鸡面看女主去各种小店里采购的我,听着店主介绍自己家售卖的食物,心里想: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吗?
只不过是会把豆腐切的一样厚罢了,只不过是把所有香料放在一起磨罢了。
咬了一口煎鸡蛋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吃着速食的我太小瞧这些食物了。
明明只是煎鸡蛋而已,怎么会这么好吃。
因为在煎鸡蛋的时候,我没有分神,甚至没有打开音乐。
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今天的煎鸡蛋必须是酥酥的,蛋黄也不要完全熟透。
那些百年小店售卖的,也不只是食物,还有对食物和食客的认真。
这样的食物怎么会不好吃?
这些食物很了不起。
•沿着巷子一直走看着女主骑着自行车穿梭在京都的小巷子里,我也想到不久的以前,我也是这样穿梭在北京的胡同里。
我们都在找好吃的点心,好喝的咖啡,古朴的小店。
以前的我是这样的,坐在安静的咖啡馆里,看着店家提供的书,把咖啡机的声音当白噪声。
咖啡喝到底的时候,书也读完了。
心满意足地合上书,在心里默默庆幸:真是赚了。
因为看到了想看的书,喝到了好喝的咖啡。
还记得第一次喝手冲咖啡,被那种酸酸的莓果味道惊艳的感觉。
本是一家顾客稀少的小店,却有着这样的宝藏。
走在胡同里,猜着这里曾发生的故事,按下记录的快门。
生活其实那么美好。
其实回头想想,我也过过这样的生活,我也可以过这样的生活。
不是在京都,就在现在的城市。
不是在遥远的未来,就在当下。
“你有找寻自己喜欢事物的自由。
”
“我一直以为工作是要努力去喜欢的。
”
“以你的基准来看,我的人生可以说是满是失败。
”
“何不把人生想得单纯一点呢?
”其实,慢慢来也没关系。
“何不把人生想得单纯一点呢?
做什么都好在尝试各种事物的时候总会找到自己喜欢的吧就去发现越来越多自己喜欢的事物像这样去过每天的生活不觉得很快乐吗?
”拘泥于一个地方徘徊,还不如趁早放弃这条不适合自己的内卷之路。
毕竟,你有资格去选择你自己的人生……
你有探寻的自由自己喜欢的东西要靠自己找出来才行去发现越来越多自己喜欢的事物,这样去过自己的生活,不是很快乐吗?
人生如果没有终点,我们该走向何处呀。
日系治愈片,总会告诉你,人生不需要那么多成功,也没有那么多失败。
“日”字里只有一横,自己嘴里说出来的话(自己定义的)才是自己的日子。
人生的主角是自己啊,不是那些社会道德下的里程碑,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传宗接代,其实这些话都是一样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告诉我们的事,这些言语中的一些已经被人厌弃了,但另一半还是屹立不倒的指挥着我们的生活。
至于每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到底是否拥有自己的支配权呢?
我们好像总是背负着爱、背负着亲情、背负着枷锁。
被生出来,是一件毫无选择的事情,但是死去的方式却还是要被人诟病。
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为啥总喜欢在作文里用这句话呢?
死就是死,死亡没有必要和任何东西比较。
死亡本身和出生是一样的,出现和消失罢了。
作为一个完全不了解京都的人,我抱着被治愈的信念点开了这部电影。
橘色、棕色总是和秋天连在一起,整部电影的色调也很柔和,跟随自行车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秋日氛围。
自行车,我觉得是这部电影的承载物,只要车轮滚动起来,我的心情也会慢慢变好。
动起来、快速的移动起来,又可以不错过任何风景,这种浪漫只有自行车能给了。
女主每一次的出行都带有明确的目的地,沿路的风景可以自在的掠过。
电影讲述了几天轻松而又醇厚的生活,女主的舅舅一个人住,最近手受伤了,恰巧女主辞职了,奉命来照顾受伤的舅舅,看样子也是有点陌生的,真的是好久没见了。
初见的场面很可爱,女主像个好奇宝宝一样,琢磨着舅舅屋里的每个小物件和特别的地方,舅舅就跟在女主后面,把搞乱的东西恢复原状。
我猜舅舅一定是不想女主继续在屋子里捣乱了,所以每天都交给她一个任务,去搜罗美食!
影片中描述了很多“百年老店”,当进入第一家鳗鱼店,老板说这里已经开了100个年头了,我们是第四代,我只听到了两个字“传承”,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代又一代人,守着一件事,一直一直的做下去。
是什么东西让大家坚持下去呢?
是不是也有很多故事呀,当然有吧。
女主在回去的前一天,去附近的小酒吧和陌生人一起喝酒,谈天说地,傍晚,竟然抱着自己的画册睡着了。
她找回了自己喜欢的绘画,可以画到睡着的那种。
我永远不会知道导演想告诉我什么,但是我知道我看到了什么,虽然两者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但石头落入水面的那一刻,一切都改变了。
石头进入了水中,水中多了石头。
我们经历过的一切都会改变我们,受力的方向不同,强弱不等,但我们的人生是由各种痕迹组成的,其实也可以由所有喜欢的东西组成。
在这样一个倍速观看视频的年代里,能找到一部让你静下心来以正常速度,一口气观赏完的作品很难得。
京都虽然不如东京繁荣发达,但它却是日本天皇很久之前长久的居住地。
所以京都的文化厚度是要稍厚于东京的。
影片里陆续介绍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店,比如鳗鱼店等。
他们稍带玩笑地称若是没有百年的历史积淀,是称不上老店的。
店长也都是世袭(比如三代目,四代目)继承了手艺,百年来不改变口味,求一种最纯真的味道。
京都的水养着这片土地的人,他们称这里的水温和柔顺。
取一点鸭川的溪水,煮沸后用杯子装好,坐在长椅上,泡咖啡,并欣赏着眼前鸭川的静静流淌。
这样的生活也真不错呢!
虽说整部影片看上去有强烈的京都的纪录片(旅游宣传片)气息,但是还是忍不住有种冲动想亲临现场。
订个计划吧,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看这部电影是在飞机上没有信号,实在太无聊了,就将电脑里之前存档的电影打开一开始并不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但是他确实让我在纷繁的工作中得到了一些治愈,也让我少了一些烦恼故事情节其实还挺单一的,就是只女主人公因为辞职了,所以到金都的舅舅家住了一段时间。
我发现京都是一个比较有魔力的城市,不管是烤年糕还是寿司店都至少百年起,每一代人都非常认真的去做这一件小事不要听从别人的建议,也不要看网上的评价要通过自己的嗅觉找到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
这句话让我颇有感触,随着紧张的工作、频繁的出差和加班,我的每顿饭都是在外卖和随便找找的一些店铺里吃的,尤其是吃饭的时候会忍不住看小说,看综艺。
似乎很久没有真真正正沉下心来去品味美食的乐趣了。
所以我把大众点评里之前别人推荐的收藏全部都删掉了,只留下我自己印象非常深刻好吃的店铺,希望以后能够通过我自己的嗅觉找到最让自己心动的店铺在一家店里可以听老板的推荐,可以看网友的评价,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你是否喜欢这道菜它的味道他的食物是否符合你的口味,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也很重要有的时候可以去周边走一走,看一看大街小巷,看一看附近的风景,不论是潺潺的小溪,还是壮阔的瀑布都比一直窝在家里吹着空调,要更开阔最后与主人公和舅舅的对话让我也有一些感触他说自己没找到工作,所以认为自己的人生很失败。
舅舅给他的回复,是舅舅自己也是一辈子无儿无女、没有结婚、换了三四份工作。
如果按现实的评价体系来说,他也是一个失败的人,我们不能这么去做一个定义,如果你从现在开始,每天都找到自己喜欢喜欢的一些小事儿,不断重复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周围包围着自己喜欢的事物不断地循环,其实也是一个很美妙的事情。
往深了想为什么这部电影在当时会那么的火?
很可能当年的日本也正在经历快速发展的时期,社会压力巨大的生活让很多年轻人都如同我现在一样,有些迷茫,虽然这部电影不会告诉你如何通往成功,也不会告诉你,最终你应该怎么做,走在路边认真的观察每一件事物努力积极的参与其中,找到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可能就是生活的小确信。
把这些小确信组合在一起能抵御生活中让你烦恼颇多的一些压力并不是说不要努力拼搏,不要认真工作,更多的是在工作的烦乱中,仍然要守住那一颗安宁的心,让自己的心塞满欢愉和宁静
我的待业日记0108我第一次出国是因为公司项目出差。
那时我刚毕业一年,也是我人生当中第一次出国。
目的地是大阪。
去之前没有做过任何攻略和准备,只知道大阪距离奈良和京都都很近,坐列车两三个小时便可以到。
在京都的那天,我在街头小巷里窜着,看到了原来距离我国不远的这个国家的最古老的一面。
从此以后,我对京都的印象中一直是干净整洁的街道、低矮的木屋、夜晚路上传来的一些踢踢踏踏的木屐声以及那些不开门的艺伎坊和纸窗后匆匆闪过的影子。
京都是一个适合慢生活的城市。
这座城市不像大阪和东京那样繁忙,没有太多现代的感觉。
很多小店,正如电影中所说的那样,未到一百年都不敢称自己是老店。
我到一家卖护肤品的店子里,居然历史都过百年。
最后买了一罐护手霜,涂上去的时候气味特殊又很“優しい”,是京都独有的那种温柔的质感。
片中有两段片段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段是女主求舅公给她介绍好吃的和菓子店,但是舅公拒绝了。
因为舅公说:“你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有你自己去探索寻找。
放下手机,闻着味道找,岂不是更好?
找自己喜欢的东西,那是属于你的自由。
”第二段是女主跟舅公在树下喝咖啡时吐露辞职真相,表示自己因为(社畜)经常熬夜、竞争激烈而变得“失败”。
舅公洽了一口咖啡,又说:“其实我也是个半吊子。
我没结婚,也没孩子,工作换了三四回。
按照你的标准来看,我的人生全是败笔。
不过我自己并不这么认为。
我觉得是不是可以活得更简单一些呢?
你说是不是?
想干什么干什么,干着干着,不就能发现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吗?
这样的生活,难道不快乐吗?
”我突然被感动到了。
因为我仿佛那一刻心里头的重担卸下来了一部分。
我一直都在主动比较和被动比较的环境中存活着,常常被社会打击得遍体鳞伤加上现在裸辞的压力,所以有时候我不知道白天为什么总想睡而晚上却还是熬着夜。
但其实活着并不需要那么累,也不用那么复杂,对吗?
如果我想找好吃的,我就循着嗅觉去买;想看什么新奇玩意,我就沿着一条老街道走下去;想做什么工作,我就尽可能地去尝试;想爱什么人,我就遵从自己的心去表达。
女主的幸运在于舅公并不是一个非常亲密的亲人,更不是一个成功人士。
所以不会一副“成功论”的做派来打击女主。
女主得以在京都的这几天休假中重塑自己的心灵,达到真正的释放后回到最初对画画的热情。
电影中的那种释然的笑容和面对困境的从容,真是让我很羡慕呐
突然看到天忠闭店的消息,感伤良久,曾经也算是常客(大概)。
贴出来之前发在朋友圈的一篇,以做纪念推荐一部日剧,中文译名是京都小住。
讲的是京都日常生活,唤起了不少回忆。
看了拍到的店有不少以前常买常去,大多是百年老铺,但不被游客所熟知。
说到鯖寿司,剧组居然选到曾经学生时代住家门口的一家店,天忠。
看着木村文乃坐的那个位置,应该算是最佳。
一伸头就能看到制作全过程,和料理人搭话也方便,离炸天妇罗的地方也远,当然还有一点,一扭头就能看到屋内左上方的电视😆话说洛中的鯖寿司名店不胜枚举,首推当然是いづう、いづ重之流。
本店是那种要穿着整齐才有胆量进(标准的ハレ,我理解为那种有节日,或者有高兴事才会考虑去)每次路过大丸地下的柜台,看着和蔼可亲的店员老奶奶,再看一看下面鯖寿司的价签,心中只有默念“打扰了”,远观而不可靠近。
偶尔会看看いづ重的稲荷寿司,价格稍微亲民一些,里面放了麻の実,独特风味颇得我心。
说回天忠这家店,历史倒是很有趣。
是一家名为“魚熊”鯖寿司店(取自中国的古语“鯉唇熊掌”,原店地址同志社大学旁。
)的三代目兄长开的天妇罗店,地址在京大旁一处僻静小巷子里,据说他英语说的不错,京大的教授们会常带着欧美人造访。
前两年兄长他界,继承魚熊家业的弟弟就把两家店合起来,现在店里应有三人(嫂嫂、弟弟和弟媳)都年逾古稀,想想小野二郎到了九十多还能捏寿司,也是感慨日本老年人真的精神好。
如果不是当年住在附近,我也应该不会发现这家店。
作为“ケのハレ”的代表(我理解为日常中的惊喜,算是一种小确幸),的确有它的过人之处,鯖寿司和天妇罗不用说,茶碗蒸非常美味,每次我都会默默点两份😆,而且价格亲民,大概只要祇園圓堂的三分之一就会吃的心满意足。
每次吃完出来的时候,都觉得又是京都愉快的一天。
日系治愈京都美食地图宣传片。实在是太讲究了,哪个社畜能拒绝这样的京都啊我的天。
半纪录片的形式,标准日式治愈系美食番,音乐配的特别舒服,看完想去京都打卡个遍。
基本上就是京都观光的宣传片。一人一车穿行于市,一家家小店,一道道美食,串联起一个生活气息&人文历史浓郁的京都面貌。
减掉一颗星大概是因为,一路看一路在思忖...为什么女主角的性格可以那么亲人健谈开朗阳光(我在说什么)?
看了一天日本美食…很治愈…
3.5 在京都生活真惬意啊
京都美食地图啊,说是剧情片。但其实只是用些许剧情设定,去串联起一系列京都美食店的记录片段。看得人好馋啊!
我也想有个住在京都每天派任务给我让我探索京都的舅公啊~
尽管本片用70分钟详尽演示了错误拍摄京都的方法,我还是好想回京都,放我回去😭
总体舒服,演员略做作,最后强行鸡汤让人倦,怎么旅游了一趟逛了几家店跟陌生人喝个酒就成长了呢
过分做作且刻意,女主一副什么世面都没见过的样子也太叫人出戏了,摄影不错。
女主去探店的片段都挺尬的,开了上百年的老店就要惊声尖笑吗……不过最后15分钟还是挺好看的,失业的年轻女孩在慢悠悠的京都古城闲逛,能过好当下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最充实的
就是京都旅游宣传片。不过,是真馋啊,不能晚上看,要减肥的我,就着电影,干掉了半瓶清酒一包蚕豆......
京都也太好了,想去小住,妥妥的宣传片➕美食家。每个店都喜欢。精致的日常可能就是京都吧。
京都city walk杂记。记录各家百年老店占据八成篇幅,讲故事和塑造人物只用了两成。普普通通失意职场人的视角,慢慢悠悠探索城市巷陌的过程,已经足够让烦躁不安的心灵产生极强的代入感。电影中的女生就是我,代替我沉下心来,打开五感,用近乎虔诚的心态重新认识山水、红叶、咖啡和食物,体会心流。
原来,扫把坏了,也能修好再用呀。
害行 摄像homemade水平
就莫名觉得很做作,笑声让我心惊
京都—水都。软水。蒲烧鳗鱼🐟。镰饼红豆馅。水果奶油三明治🥪。青花鱼寿司🍣。清新酸味的咖啡豆。老店—>100年。 明摆着的事情不需要说出来(。・ω・。)ノ♡
日剧的表演本来就有点夸张,有了自然出镜的人物对比,显得尤其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