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只是想把这部剧当成打发时间的乐趣,却意外发现它如此让我感动,以至于我数次流泪,以至于我好像对于爱情和婚姻都有了另一番看法。
青少年时期的安娜,浪漫又美丽,坚信自己不要过没有爱情的婚姻,所以她看不上王贵的土,看不上他粗俗无知的模样,怨怪他一个学英国文学的大学老师竟然连莎士比亚都不清楚。
虽然彼时的安娜只是高中毕业,可依然认为自己和王贵是平行线。
换做是我,大抵也会带着罗曼蒂克般的幻想,认为不可能。
可是安娜是识时务的聪慧者,当她失去自己的爱情时,她愿意选择一个可以做她靠山的男人,和他过日子试试看,命运有时候也许不是恒定的轨迹,是由很多十字路口的抉择所构成的,而选择嫁给王贵,在我看来,不是安娜最好的选择,但是是她最对的选择。
像王贵这样的男人,最让人动容的一点品质是,他足够努力足够善良,他可以数十年如一日地备课,他可以数十年如一日地承担起洗尿布洗衣服做饭的责任,我也是透过电视剧才知道,就是这么琐碎的细节,就是这么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却需要倾注多少爱意才可以持续地毫无怨言地践行着。
安娜总想从王贵口中听到浪漫的我爱你这三个字,王贵总是说不出完整的三个字,最多也只是挑两个字说着。
王贵说,爱不是说出来的,爱是做出来的。
他也的确是这样以身作则的。
我感觉一个男人,能把婚姻经营到这个程度,实属不易,实在能表明他是一个有智慧的男人,是一个可以让人依靠的人。
剧里的台词写的太好了,比如安娜发现王贵和女同志手握手回家之后,她的处理方式。
比如刘波回来执意要带安娜走,安娜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说出自己的心意,放弃旧日所爱,那大段台词太让人震撼了。
这是一部绝好的生活婚姻片,就像我们每个平凡人的生活。
这部电视剧我在2020年初大致看了一遍,有一点失望。
原本以为是和父母爱情类似的温情电视剧,但是看着看着,没有看到温情,感到压抑。
看入戏的时候,真的深深地同情安娜,她这一生,我感到很不值得,但又不怎么喜欢这样的人,嘴巴太厉害,人傲的很,哪怕她心不坏,也想近而远之。
王贵其实是个很滑头的人,虽然他表面老实,表面对安娜服从,任劳任怨,但是其实他一直都是婚姻中讨巧的一方,吃亏的都是嘴巴不好的安娜。
他的付出更多缘于他思想中对传统家庭的固守,对属于自己的财产要攥紧了,也有骨子里保守和短视,并不是他爱这个女人。
而且王贵从没有因为他做错的事情认真倒过一次歉,比如动手打人、比如出轨。。。
当然,我也理解在他的想法里他是没错的,他可能也感到自己很委屈,因此,这是一段不和谐的婚姻,不合拍的两个人一直无法走近彼此的世界。
从这个角度说,我认为他们的婚姻不幸福,是不值得被鼓励的。
最后,我想说,这部电视剧还是很现实的,他把中国的一类家庭关系,一个时代产物的婚姻形式和那个年代的生活展示出来。
但就是因为太现实了,过于现实而感到压抑。
有时候,真实和现实的差别就是这样,我觉得《父母爱情》就是故事可信,让人觉得是真实的,也让人感到美好的很!
而安娜与王贵,就是现实,虽然也可信,却感受不到美好。
生活本不易,还是想多留存一些好的念想,不想看到现实却不堪的生活,不值得效仿。
“王贵说的没错:一个人的衰老标志就是过去的事情记得很清楚。
安娜把她和王贵过往生活的点滴写在本子里,她很惊讶自己能回忆的那么清晰。
安娜开始经常念叨王贵对她怎么好;说我和二多子对她不孝,没王贵关心她;她把王贵对她好的小事一件件如数家珍般说出来;就像当初她老是对王贵说沃伦斯基给她捏橙子那件事一样。
我永远记得那天。
天还没亮安娜就把我们叫上去医院,她看上去很憔悴,估计一晚上没睡。
一路上王贵与安娜都很安静,安娜用她哭红的双眼默默的看着王贵,像是要把王贵刻在眼里;王贵死死的握着安娜的手,我能看到安娜手上的红印。
在进入手术室前,王贵只交代了两句话。
他对我俩说:照顾好你妈;接着对安娜笑着说到:记得咱俩的暗号,可不中忘了。
他还是放心不下安娜。
也是,我和二多子都成家了,王贵放不下的也只有安娜了。
随着王贵紧握的手松开,随着手术室门的关闭,安娜终于崩溃,绝望的哭出声来。
再也没人那样宠着安娜了,就像我曾经担心的那样。
安娜日复一日,一遍一遍的数着过去的账单;写着她和王贵的故事;她时而笑着写,时而哭着。
我翻看这个这个本子的时候不由想到王贵那本用舌头翻看的教材,都是皱巴巴的。
我早就看出安娜已经爱上了王贵。
或许是她早先没意识到,或许她不想承认。
我记得当我对王贵说出我六岁时和安娜的约定:永远不提王贵裤门大开上了一天课那件事。
我把安娜对我说的话一字一句的学给王贵听时,王贵在那呵呵的傻笑,安娜羞恼的看着我。
我第一次看到独属于安娜的‘嗲’。
我还是没遵守约定。
他们俩让我明白了那句话:爱是不需要说的,是要做的。
安娜这辈子和外婆说的一样,就输在了嘴上。
安娜终究是没能听到王贵的那句完整的『我爱你』。
”――哭着写完的
比较不爽的是第22集竟然完完整整地抄了张爱玲关于30年前的月亮30年后怎么怎么地了的那段话。
>.< 真不知道是谁故意要把这段话塞进旁白里,还非逼着我在这里重点强调一下。
哎呀呀。
再有别的不舒服之处就全部都集中在最后几集。
60岁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夸张吧。。
演得跟80岁一样都走不动路了,想他们年轻时,婆婆和丈母娘也都有60多了啊,还能敏捷地带孙子孙女,买菜做家务。
同一个剧到了后面,第三辈还没出生呢就弓起个背扮老,好不真实。
最最最让人看不下去的是长大后的儿子…… 那个演员吧,穿着休闲装的时候很嘻哈,跟个中学生一样,穿着正装的时候又显得人太嫩,总不搭调,还尖嘴猴腮的。。
终于有一截对话里说到年龄了,原来要表现的是27岁的儿子,这也太不靠谱了。
但是我主要还是要赞扬的。
至少前面三分之二的剧情非常让人欢喜,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父辈们经历的真实爱情与人生。
看的版本被截掉了片头片尾,从剧集中的配乐里听到总穿插着朴树的白桦林,我心里一直说哇塞用这个配乐真是深深地配到情景去了,还有后来被反复唱起的灯光,前苏联的调调果然是我的最爱。
直到最后一集才正式在字幕里看到这两曲分别被做了片头和片尾歌。
鼓掌大赞
首先要说王贵与安娜这部剧制作的还可以,主人公都很善良,剧也很有年代感,场景还原的不错,演员演技十分真实,有些场景很搞笑,比如安安要把弟弟喂胖那个场景,有些场景也很感人,比如刘波最后得到安娜否定的答案之后痛苦的离开的场景。
总之呢,自己觉得这部剧算得一个中上等的剧 自己呢也是看这部剧看了好几遍,不过,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90后观点有些不同有些时候也是为安娜没能实现的爱情和学业梦想可惜。
可以看出安娜是很聪明的,转干考试能都考满分也是很牛逼了,学习上很有天赋,本有机会深造试试,可惜妈妈不同意,丈夫背地里阻挠,不像现在很多上了几年班的人也会为梦想重考好大学,甚至为追求梦想考四五次的也大有人在,不过安娜要比某些现实中都回不了城的女知青要幸福多了吧,所以自己只是为安娜的爱情可惜,但也羡慕她和一个爱她的人走到了金婚。
有时候看有些关于知青历史的书和电视剧里提到的一些知青回城的情节真是有些感叹时代的变动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时代有错,无错😐,那时候中国就处在那样一种社会中,有的有天赋的知青或许比安娜的命运还要不济吧,安娜的妥协也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 ,自己真是感叹现在生活的好时光,也感叹现在的中国也开始如此重视教育了。
安娜也是一个听父母话的孩子吧,那个时代的人也应该大部分是这样的,当然也有像安娜老师那样不妥协的,但毕竟是少数吧。
安娜作为家中比较大的女孩又是经历过知青生活的女子骨子里可能刻上了一种要懂事的烙印,后来的生活里也是对妈妈说的一些话言听计从,但是安娜等到结婚之后才发现妈妈骗了她,但安娜也不敢在回头了吧,她觉得王贵也算得一个靠的住的一个依靠。
有时候对于一个懂事的人,特别是对于一个懂事的女人来讲,在迈出了婚姻的第一步之后或许就真的不敢在改变了,这样性格的人或许现在也有,不光是婚姻,工作也是一样,在妥协中和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相处了一辈子发现自己干的也不错,上了一个不喜欢的也不是十分厌恶的专业之后发现自己学的也不错 ,深造时也选了同样的专业。
感觉王贵和安娜感情就像如此。
不过,自己觉得还是觉得那个年代的人比较单纯和善良,安娜本心里有十分大的动摇,但她还是坚持着选择了家庭,遵从了母亲的意愿,也是怕孩子会遇到后妈,自己也很担心。
她也有廉耻之心,她也十分怕丈夫问起她和刘波。
王贵当然也是善良的,他对安娜包容,他虽然也对别的女人动过心但也是有理智的。
刘波也是一个善良的单纯的人吧,最后得到了安娜的答复之后也没有死缠烂打强迫安娜,而是默默离去,甚至是有些太单纯了,也死板,他真的就相信了安娜妈妈骗她的那封信了,他也可以先结婚看看吗,他能保证安娜在未来就会抛弃家庭接受他吗,他既然一开始都没抓住为什么后来还要找安娜呢,或许自己问的有些多,不过这种不想为自己的感情生活掺杂一点杂质的男人还是有的吧,让我想到了金岳霖,不过刘波对安娜的感情还是更虚无了些 ,要是那个时代有电话有微信可能就更好了吧,刘波就算最后没有得到安娜肯定的答复,也能以一种知己的方式得知安娜的消息。
可惜呀🤔,就假想刘波在回到美国之后也结婚了吧,找了一个不讨厌的人。
这种婚姻自己感觉也就是上个年代的人才会有,现代社会压力节奏那么快,加上有些部分的拜金主义,走出世界的机会也会变多,如果换作现在社会中的城市女子,就算是换作现代社会中的父母,会不会就会更加青睐刘波在美国的这个身份了呢,也未可知。
现在的这种崇尚自由,快节奏的生活会不会给王贵与安娜的生活中加入一些负面因素呢😶,也不一定。
还有现代的择偶观,🤨,有房有车家里孩子少这些因素。。。。。。
自己联想的有些多了哈哈哈。
让自己很有感触的一部戏。
最近每晚都陪着可人看电视剧《王贵与安娜》,两周下来很有感触的说,主人公生活的那个时代以及那段爱情让人无法忘记。
那是一段似水的流年,又是一组跃人心弦的音符。
一个是农村出身的大学教师,看起来憨傻笨呆些许木讷的王贵,另一个是出身于被打倒的地主资本家,颇有小资情调美丽干净的安娜,在表叔和母亲等众人的撮合中走到了一起。
这看似没有感情的婚姻,两人在磕磕碰碰中努力的前行着,留下的是一路深深浅浅的足迹,一曲和风的吟唱情歌。
我或许片面的欣赏王贵,一如我喜欢宽容的安娜一样,两人都有最好的一面展示于我。
王贵,已属佼佼者的贫民,缺少常人想象中的教英国文学大学教师的博学儒雅与侃侃而谈,只会在妻子的鄙夷之下,从现学现卖做得一碗汤汤水水油菜的小王,变成入得厨房上得厅堂花白须发的大学院长小王,多好的男人啊。
他有着令时人羡慕的工作和那间属于自己不用群居宿舍的安乐窝,还有一位小资漂亮的妻子,这就是溢于言表的幸福。
因为身份、外表、语言的差距,强烈的映衬着这个农村出来的王贵,也更强烈的映衬着这个小资情调的安娜。
忍,王贵的性格一。
那是个根正苗红的时代,身份“特殊”的小资女人安娜却看不上这个“土味木讷”的贫穷衰男,编剧是何等的英明,这样的戏剧冲突放在一起,不简单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剧了。
任何女人都有小资的一面,更何况一个自我清高、怀才不遇的女人呢。
王贵,这个男人势必要在与这个漂亮老婆的生活中接受“新式教育”了。
他忍受的不仅是妻子的唠叨,也是对他以往贫穷生活的背叛。
为了更好的接受教育改造,他必须学会忍受。
新婚用水事件,对撞的结果最终以安娜的成功而告终。
这两个人都学会了突破自己,突破自己的爱人。
生活就是这样,顺了对方的意,就要牺牲自己的利。
你既然要这样的爱着对方,就要接受她的驾驭;你既然要嫁给一个让你九分欢喜的贫穷男人,就注定会承受他带给你的贫下中农生活。
经验告诉我们,你只要忍得一时之气,就能得一世之福。
生活中的辩证法,也蕴含于其中。
爱,王贵性格其二。
爱一个人,就要好笨好笨的去爱,简单的去爱。
不管她的优点,还是缺点,务必包容。
爱她,就是在意她,就是爱护她。
正是王贵心中把持这份爱,他心中才会给自己的妻子留下足够的空间去包容她。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只有自己知道为什么,这就是其中的缘由。
爱她,你就会去理解她对你的一切;爱她,你的感情言行就会有所顾忌,而不会天马行空肆无忌惮的情感发挥。
这从他们的“情感危急”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那份真情实感,可见一斑。
对于王贵的越轨,我仅简单的理解为“沉溺”于妻子的伶牙俐齿,这个王贵豁然发现还有个小鸟伊人的存在,他看到自己并非真如妻子的描述那样令漂亮的女人讨厌,而是王贵忍耐洪水的些许释放。
他没有动真感情,从他由被动触手到被妻子看见的瞬间抽手,表明他依然爱着安娜,他依然怕着安娜。
它是,拉手的动作,不是拉手的心情。
刁,王贵的性格其三。
我不知道这是王贵的优点还是他的缺点,还是兼而有之,也或许这是我的一厢情愿。
王贵的聪明就在于他的刁。
他把安娜的性格摸清楚了,他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下什么药,用多大的分量,他揣摩拿捏的安娜非常到位。
这点也让人感到可怕,俗话说“卖你的时候,你都在帮他数钞票”。
他爱安娜,却也提防着安娜,不仅仅是为了每月寄回家的五元钱,还有他时不时的暗地里的釜底抽薪。
不过,聪明的安娜亦有觉察,什么时候发火什么时候适可而止,都掌握得恰到好处。
这也许正是编剧对看客的讨好罢了。
女人疼孩子,其实是男人更疼孩子。
女儿安安的剪发事件和二多子被打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不仅是王贵的刁,也是男人们的刁。
得罪人的事情,尽量不要让自己干!
只是夫妻心里最柔软的地方除了孩子就是对方,谁打孩都一样疼。
这里,孩子比老婆重要?
这里,一样重要。
我希望做老婆的不要生气啊。
再看安娜,这个小资的回不了头的女人。
一般人认为那个年代上过山的下过乡的城里人,早就脱胎换骨改造成贫下中农了。
不过,我们的安娜不仅没有,而且小资的根深蒂固了。
这就是安娜的性格,不屈不挠的性格。
明理。
大家闺秀给人的感觉都是知书达理,安娜也不例外。
全剧对安娜的这一性格有很好的诠释:再穷也不能苦父母,每月寄回家的五元钱,忍!
再多的兄弟姐妹出现困难,帮!
生活缺衣少食去娘家,要!
让老公脸上有面子的事情,做!
安娜就是这样做的,我可以与你吵架,但你决不能当我不存在。
我能忍受你的一切,但我要把道理讲给你。
尽管有人会说她是任性的,但是我想说不任性还是女人吗?
现如今,小有情调的女人都小资,但是小资的女人不一定懂道理,但是安娜做到了,还做得很好。
这就是这部剧出彩的地方,让一个本身对农村就稍有恶感的城市小资女性,嫁给一个尚未脱离农村低级趣味的王贵,还要求她要感激农村带给她的这个王贵,以及固有农村习性。
做人,明事达理本是应该,身为小资的安娜做到这些,已实属不易。
拼搏。
一个长时间被男人霸占的词语,被我征用了。
因为我实在找不到更贴切的词语来形容安娜了。
这位女同志,而不是女人,我感觉此时这是对安娜拼搏性格的一种尊敬。
时下,我们缺少品德,或者说我们丢掉的恰恰是这一品德。
她能够在王贵出国挣外汇期间,独自抚养女儿照顾家庭上班工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奉献,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这就是其自身的拼劲。
为了福利分房,为了自己的二多子,她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直接的放弃了今后十几年工作提干的机会。
悲伤,后悔,愤怒,愁肠,我们看到的,恰恰是一个拼搏奋进的安娜,一个以“四个一百”过关提干的安娜。
记否,当她问有几个名额的时候,老厂长告诉她,一千多人在争几个名额,我们听到安娜的回答是“够了!
”,干脆利落,掷地有声。
那是有时从男人身上都看不到的自信满满,那是一个望断自己大学梦的唯一有效补偿。
写到这里,我有些写不下去了。
因为我好像词穷一样,找不到安娜的特点了。
茫然间,感觉她的性格已经深入到自己的心里。
其实就是简简单单的妻子对自己的男人、孩子和家庭的那份执着的爱。
她没有抛弃任何人,她为了爱却抛弃了自己年轻的理想和爱情。
初恋的朴实无华,与刘波两人没有过多的掩饰,只有眼中的热泪诉说着多年的思念和真挚的情感。
这是一部2008年的剧,那个时候我还小,却也跟母亲看过,有点印象,长大后,我自己又看了几遍,昨天又重温完一遍,回来写下这篇剧评。
从我的角度来说,这部剧是讲爷爷辈故事的电视剧。
王贵与安娜的结合,有时代的原因,但我也看到了他们个人的因素。
或许是自身家庭的原因,我认为那个时候能走到一起的大多不是爱情,就算是我们父辈,我觉得因爱情走到一起的也是极少。
我来自西北的小县城,我的上述见解是我这二十年来所见的感触,或许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因爱情走到一起的人会比较多吧。
王贵与安娜的结合,安娜起初是不愿意的,他们的婚姻磕磕绊绊,但还是迎来了幸福的晚年,总的来说,他们是幸福的。
王贵是幸福的,安娜幸不幸福我不知道,也行她并不幸福吧,毕竟她是拥有那种贵族精神的女孩,她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她永远追求精神世界的进步。
然而,我还是羡慕这样的婚姻生活的。
我认为结婚,不是与爱情结,是与生活结。
有人会反驳,爱情就在生活之中啊,是吗?
我不知道,我也没有资格去反驳与我不同意见的人,毕竟我没有经历过婚姻,我的见解都是从书中,从影视剧中,从前人经验所谈那里得来的。
我们见到过因爱情走到一起,却最后不欢而散的,也见到过没有爱情的婚姻,却能长长久久白头偕老。
爱情究竟是什么,没人说的清,那婚姻又是什么?
柴米油盐,生儿育女,婚姻就是生活,是两个人因不可排斥的因素在一起生活的结果。
喜欢一个人,看一眼就是如此,过一辈子也是如此。
爱情与婚姻在人类历史上是长久的,但因人而异,他们又是短暂的。
不要盲目的追求爱情,也不要被爱情冲昏头脑,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情,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还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婚姻远远比爱情更加复杂,也更令人困惑。
在如今这个时代,王贵与安娜式的结合也许再逐渐减少,但是我还是希望所有的结合,都能有王贵与安娜一样幸福的结局。
是现实吧!
安娜嫁给不爱但是深得岳母喜欢的老实人王贵王贵优秀的两点一是职业大学老师,二是性格算得上老实本分!
安娜年轻貌美,可惜家里地主阶级成分不好,有礼貌有规矩。
因为成分待遇不好之后,但依然有点大小姐脾气,文化不高有点与时不宜的矫情和幻想不过再怎样,安娜条件是远好于王贵的王贵的农村父母刻画的过于坏了描述两个人的一生的电视剧,最大的起伏莫过于孩子和男人出轨问题了即使王贵婚前以及婚后几年都很喜欢安娜对她算是宠爱,但依然挡不住老婆容颜已逝,身边年轻小姑娘的诱惑女人似乎都是越活越憔悴,而男人越活越年轻,三十几岁最为明显。
面对王贵的心理出轨,安娜与大部分女性一样选择隐忍,幸运的是王贵是个有良心的人,及时回头认错,再不犯其实这是美化过的生活。
大部分的现实是有一就有二,大部分男人出轨是在身体上。
可能我年纪太小看不出其中的温情,事实上我从这部电视剧中只看出了——一个骄傲的女子渐渐被庸俗黑暗的生活消磨得没了骨气。
从安娜妥协地不再去考大学而是去生孩子之后,安娜就已经和王贵他妈从本质上来说没什么区别了。
王贵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到死安娜也没有把他的恶俗和自私看出来,不能不说安娜其实也很愚蠢。
明明被人骗了一辈子,到死了还觉得这种生活是自己所向往的……无语。
人是有适应性的,一旦你适应了某种环境而且对此毫无怀疑,那么你就失去了获得更好生活的机会和权利。
安娜就是这样。
安娜的妈妈太自以为是,以为女儿一辈子平平淡淡嫁一个“庄稼汉”才“幸福”,跟着刘波绝对吃苦。
你女儿吃不吃苦是她自己的事情,不为生活而搏斗所得到的幸福是廉价而低贱的。
一副封建家长做派还当自己是一个老好人……继续无语。
平平淡淡?
Y的你以为谁都能做陶渊明啊?
对这部电视剧感兴趣,是因为听说是在武汉大学里拍的,一路看下来,关于武大的场景真是少之又少,有点失望。
整个电视剧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前部分两星星,中间四星,后部分也只有两星,所以综合只值三星。
前面关于安娜和王贵走到一起的那一段很假,这也是大部分电视剧的通病,为了制造矛盾,哗众取宠,先抛出一个根本不可能的“结果”,让观众感到意外,然后却无法自圆其说,只能设置一大堆的巧合来为这个“结果”服务。
刚开始看这个“结果”还觉得意外,但是加上这些巧合后才发现不出现这个“结果”那才叫意外呢。
导演和编剧总把观众当傻B,其实他们自己才是傻B。
中间关于安娜矛盾的感情和追求理想(考大学)的表现是这部电视剧中最出彩的地方。
年轻时我们都有过自己的理想,有的追求过,但失败了,有的因为懦弱不敢追求,有的甚至连追求的机会都没有,理想这个东西总是一副很屌的样子,像太阳一样高高在上,不管地上的人是哭是闹是喜是悲,也只是默默的挂在天上,毫不理会。
后部分是最垃圾的,也是电视剧的通病,无病呻吟,没事找事。
小事能搞成大事,要是真有大事那就成了2012。
票子、房子、升学、就业,这些我们老百姓真正头疼的问题在电视剧里都是小问题,成天就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唧唧歪歪,强烈要求拍一部真正反映我们农民工生活现状的电视剧!!
电视剧的结尾还留了个关于王贵得病扣子,在我看来这个扣子实在是幼稚。
垃圾,但是最垃圾的是居然我还都看完了
不如别叫王贵与安娜了,就叫“一位聪明善良善良心地好有教养有追求有理想有能力原本可以大放异彩的白富美被又丑又穷又矬又邋遢又大男子主义的出轨家暴凤凰男拖后腿毁了一辈子的故事”
爱情典范。
最讨厌这种看人有前途然后忽视长相,逼迫嫁人的。看着恶心。
结局烂尾了。我一直在想:如果那一年,安娜把二多子打了再拼命考上清华或北大,她和刘波会不会再续前缘幸福度过余生?意难平。
王贵 安娜 安安 王志远(多多),一直到最后一集才知道多多的大名~
柴米油盐挺好的~
看了五集看不下去了,撇开时代因素不说,王贵这样的男的和家庭,遇见了有多远滚多远,三观有问题….确定这不是一部黑河南人的电视剧?
时代的悲哀。
一个骄傲的女子渐渐被庸俗黑暗的生活消磨得没了骨气。男主就是一披着羊皮的狼,女主还把他当神看= =
不喜欢
你俩快离婚吧 受不了了……
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婚姻,根本没有爱情可言。别说安娜不爱王贵了,王贵也不爱安娜,那只是一个男人对女人最最最物质的欲望,这种“对你好”压根不值得被感动!
太长太久远
看到王贵阻止安娜考大学那里,无论如何也无法对这种婚姻感到“赞赏”或者“感动”,也无法认为这是“幸福”。。。
磕磕绊绊的一生,百般滋味在其中阿
时代变迁 很有情景
值得一看!
安娜的一辈子不值得
挺有意思的。
还是比较喜欢林永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