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七月与安生

七月与安生,SoulMate,Soul Mate

主演:周冬雨,马思纯,李程彬,李萍,蔡纲,蒙亭宜,沙全泽,姚欣言,李昊芳,蒋亭轩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6

《七月与安生》剧照

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1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2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3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4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5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6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13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14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15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16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17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18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19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20

《七月与安生》剧情介绍

七月与安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七月(马思纯 饰)和安生(周冬雨 饰)的第一次相识在十三岁,她们一个是特立独行飞扬跋扈的“野孩子”,一个是单纯温婉循规蹈矩的“乖乖女”,从那一年开始,七月和安生几乎形影不离,她是她的光,她是她的影子,直到某一天,一位名为苏家明(李程彬 饰)的少年出现在了七月的身边,七月恋爱了。 安生决定前往北京讨生活,临别之前,七月意外的发现苏家明贴身带着的玉佩,竟然出现在了安生的衣领里。安生走了,七月和苏家明的恋情持续着,他们考入了同一所大学,约定一毕业就结婚。可是,事情并没有像七月所想象的那样发展,而她和苏家明之间的关系,亦因为安生的归来而产生了新的变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电影少女2018无声的证言第二十二季西西里来信饺子公主蜂蜜幸运草盲战看见缘分的少女昨夜风流闪亮的日子传家宝我的遗憾男友诡娃娃我的完美男人侦察记酒会不说谎恋人画皮赶尽杀绝2纳粹猎人第二季回到爱以前罗格河狂暴大蜈蚣岩浆来了第三季灰色的灵魂起立,老师好!美国刽子手疯女人的舞会麦斯卡:死灵法师施耐德对决巴克斯迷幻

《七月与安生》长篇影评

 1 ) 一个杜蕾斯缺席引发的血案

你,真的会让自己爱上闺蜜的男朋友吗?

她,是和你从小一起长大、关系最亲密的闺蜜,不是普通朋友。

他,是你闺蜜很喜欢的、想共度一生的人,而不是可以一起喜欢、一起花痴的梁朝伟。

这部片子表面上是狗血撕逼三角恋、实际上是狗血友情蕾丝边,或者可以说是乖乖女冲出牢笼放飞自我结果栽了,如果杜蕾斯愿意投钱植入广告的话,也可以改名为一个杜蕾斯缺席引发的血案,如果有下一部还可以发展成为家庭伦理片。

褪去导演娴熟且精美的包装、演员全程在线的演技,整个片子的故事线是狗血、陈旧且单薄的,友情、爱情,你爱他,我爱你,我爱他,他爱她还是爱她,纠结全片,快结尾时,再死掉一个人。

就像一个做工精美的盒子,装着一颗路边摊上珠光暗淡的珍珠。

小事很想买椟还珠。

看完之后,小事最大的疑惑就是,很多电视剧、电影、文学作品都有闺蜜爱上男友/老公的情节,那么真的有不少人,会喜欢上闺蜜的男朋友并且介入吗?

不要告诉我,爱一个人,是无法控制的,是没有理由的。

这句万金油的话,不是爱上闺蜜男友的理由,是借口。

这会让我想到小三的真爱论。

小事我把从小到大身边的八卦都回想了一遍,没有找到闺蜜抢男友的例子,这里的闺蜜,指的是真正的、非常亲密有爱的友情关系,她在你的友情排行榜中,属于NO.1-NO.3,而不是碍于同学同事关系发展起来的、当面哈拉两句背后指点几句的这种“闺蜜”。

如果你真的爱上了闺蜜的男朋友或者老公并介入,要么对于你来说,爱情大于一切,其他亲情友情皆可抛弃,这样的人不是没有;要么这个闺蜜对你来说并不是真的闺蜜,她对你来说并没有多么重要,你们的友情并没有多么光鲜亮丽。

你该反省了。

作为一个男性来说,这种问题可以置换为,你,会爱上兄弟的老婆吗?

我不会。

我不会让自己爱上。

当兄弟告诉我,他爱上XXX之后,这个XXX,对于我来说,就成了一个符号:兄弟的老婆。

她在我面前不是女人。

我不会打量她,不会想她,不会去找她,不会去打打闹闹肢体接触,不会有任何私下礼品往来。

和兄弟越是关系好,就越会在意,越会从一开始就避嫌——不论是肢体,还是心理。

回到片中,安生出事了,住闺蜜未婚夫家里,一住十几天,还玩情趣内衣诱惑,苏家明也就这样接受着,隐瞒着七月。

EXM?

而乖乖女七月,决定冲出束缚放飞自我的前一天晚上,跟苏家明XXOO,居然两人都没想带套,导致搞出一条人命,又搞没一条人命,这个锅谁来背?

杜蕾斯:怪我喽?

剧情线槽点太多,实在是非常不喜,零分,两星给导演和演员。

……喜欢我的文章就关注我啊!

影评、盘点、票房分析、资源,你想要的都在这里啦!

个人订阅号“dianyingnjxs”,个人微博“电影那件小事”快来玩吧!

小事所发文章皆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我。

……

 2 ) 安生,我爱你。七月,你也要爱你自己。

小爷我没看过安妮宝贝的《七月与安生》小说版,没有看过江一燕主演的话剧版,并且还在前两月一直吐槽本片糟糕的无聊,但是在影院度过了近两个小时的时光之后,我喜欢上了七月,喜欢上了安生,喜欢上了这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故事,喜欢上了曾国祥这个才华横溢的导演,喜欢上了《七月与安生》让我度过的这102分钟。

前两天,小爷我看到了各种夸赞《七月与安生》的稿件,有些应该是水稿,反正,基本上都在说本片是国内目前最好的青春片,看着海报中突出的三角关系,以及其他海报中浓烈的女同暗示,真是有一点为本片打抱不平。

《七月与安生》并不是一部可以随便就分到青春片或者爱情片范畴内的电影,不是只要有校园成长就一定是说青春,不是有三角恋就一定重点在爱情,本片最打动我的地方就是它没有刻意回避相似电影的桥段,却能在这些桥段中找到一些更深层次的感悟,不是桥段不狗血了,而是创作者不再用以往同类型电影狭隘的眼光来处理这些桥段了。

本片是曾志伟儿子曾国祥的第三部长片作品,对比而言,之前的《恋人絮语》和《最后一夜》都只是新导演的个人习作,难登大雅之堂,而曾国祥这一次却是有了十足的进步,并且在导演功力上显出了自己老道的地方。

在各种香港电影里面跑跑龙套,演演男N号的他终于找到了自己导演方面的才华,这真的让人为他感到高兴,又一个值得关注的香港导演崛起了。

曾国祥对于视听语言的把握让整部电影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这年头看到一部真正具有灵魂的华语电影,真的太不容易了。

《七月与安生》表面上讲述的是一对好闺蜜近20年的分分合合,因为一个男孩,因为生活方式以及人生态度,她们之间爆发的一次次矛盾以及不管怎么撕裂依然彼此依偎的友情。

但是,小爷非常坚定地认为,本片深层讲述的,不仅仅是爱情、友谊、成长,而是人生、命运以及世界上每一个矛盾的自己。

这不是一部仅仅拍摄给女性观众看的电影,而是一个能够触及到每一个人内心的电影。

七月,一个学生时代品学兼优的乖宝宝,过着父母安排好的生活,享受着看得见未来的爱情,如果没有那些变故,她可能会平凡的结婚生子,平凡地工作升值,平凡地死去,生命中唯一的一抹生命力可能就是自己的好闺蜜安生。

安生,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放浪不羁,志在四方,她是一个和七月完全不同的存在,一只哪里风大就往哪里飞的小鸟。

她的人生在那些变故之前,只有勇气和自由,她享受的前方无法预知的生活,但是自己有一个唯一避风港,那就是七月。

就是因为七月和安生这两个姑娘如此的不同,才让她们产生了如此深厚的感情,因为,其实她们不过都是伪装者,看似享受自己现在的状态,却又不由地向往着对方的生活。

其实,影片从头到尾最最核心的是两个设置,第一,就是人生的互换,不知不觉中让七月和安生两个人的人生轨迹发生180度的变化,第二,就是过去和小说的两个时空,以网络小说《七月与安生》为回忆的触发点,却又让小说部分产生了一个新的故事维度。

正是这两个核心的设置造成了影片的数次反转,虚实之间,爱恨之间,使得整部电影的层次特别丰富,情感的感染力不断递进达到顶点。

其实,小爷不想说太多的剧透和影片宣传呈现的东西,在我看来,本片中的七月和安生其实是一个人,一个人的两面,一面如火,一面如水,不光光是对于每一个女人,对于每一个男生也是一样。

七月象征着安定与平稳,安生象征着冒险和未知,这是人生的两条截然不同的路,我们人生的遗憾在于我们可能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路,而七月与安生幸运的是她们可以彼此交换自己的故事甚至换位体验,一个自己活出了两段人生,让彼此成为自己最后的港湾。

七月和安生就是一对矛盾体,在人生的每一个节点,相爱相杀,相离相聚,所有的欢笑与苦痛塑造出下一个阶段的自己,每一段经历都可能改变自己的轨迹。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过自己的人生能否如同小说一样精彩吧,不过,因为我们犹豫,我们怂,我们选择了世俗,最后,人生中总是会有各种遗憾。

我知道,即使我们再放肆,也不一定能够成为安生,不一定能环游世界,不一定可以四海为家但是,如果,仅仅是如果而已,当我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依然有放肆的冲动,我也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白活。

——致每一个活在安生心中的七月以及活在七月心中的安生

 3 ) 女孩子不管走哪条路,都是辛苦的

七月与安生是在13岁那年相识的。

我第一次读到安妮宝贝的这本小说,是在13岁。

17年后,《七月与安生》被改编成电影,电影很“岩井俊二”,很唯美,但却像是在讲另外一个故事。

七月与安生剧照小说里的七月与安生,最值得她们回忆的是一起爬上操场里那颗大树,眺望空荡荡的草地和远方;是一起冒雨走到铁轨上,想看一看铁轨通向哪里。

最让七月幸福的回忆,是和家明还有安生一起爬山去看一座古庙,他们三人合了影——她最爱的男人和最好的朋友都在身边。

最让安生难忘的,是家明送给她和七月一人一个玉镯子,安生好奇戴在一起,两个镯子刚碰到一起,她的就碎了,只有他手上属于七月的绿镯子还在——她似乎预见了自己的结局。

而最让家明苦恼的,是这两个女孩都爱他,而他无法割舍,无从选择——她们都是这样好的女孩,她们好似同一个人。

书中夹着17年前的樱花瓣安妮宝贝讲述的,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就算我们好到一起洗澡一起睡觉,可是,我们可以分享同一个男人吗?

这不是小说,而是真真切切,随时随地会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事。

有多少好闺蜜是因为男人而分道扬镳的?

但是,小说里,七月和安生做到了,她们的感情最终战胜了“对家明的爱的占有欲”——安生怀了家明的孩子,七月和家明一直照顾安生,直到她生下孩子死于难产。

小说的结尾,是安生留下《七月与安生》的小说手稿,而家明和七月,带着“转世的安生”,他们三人一起生活。

电影里的七月和安生,她们像是白玫瑰与红玫瑰,你觉得安生是那个桀骜不逊的流浪女孩?

其实七月才是那个装成乖乖女其实更有心机的“心机婊”(这里是中性词)。

从一开始,七月就发现安生和家明的私情,看见了安生胸前带着家明送的坠子,这是她没有让安生留下的原因——她要独占家明。

18岁之后的相会,她们直接从年少的友情转为“撕逼大战”,在上海酒吧的那场撕逼战感觉很突兀。

之后她们每一次开撕,都是因为家明。

家明则被塑造成一个“想逃跑”的男人,他离开安生却又选择和七月结婚当日“逃婚”。

七月,成了“安生”。

怀着家明的孩子独自找到安生,安生陪着她直到孩子落地,而七月死于产后大出血。

安生独自带着七月的孩子,以“七月”为网名写下《七月与安生》这部小说,并且重新遇见家明,让家明知道这是他与七月的孩子。

七月与安生剧照电影讲述的,是另一个故事:两个女孩爱着同一个男人,可是她们最终选择了彼此,为了自由,对爱放手。

安生不要家明,七月,也不要。

电影的结尾感谢了安妮宝贝和岩井俊二,据说“在陳可辛導演接手《七月與安生》這個項目之前,有出品方曾經找過岩井俊二導演做監製”。

的确,这部电影里有太多熟悉的场景,比如结局中七月抬头看天的样子,让我瞬间想到了《情书》:

七月与安生剧照

情书剧照还有七月与安生抱着盆和被子一起去安生租住的小屋时走过的小巷,电影的布光和色调,让我想起《燕尾蝶》里的诡异场景。

而电影里安生的古灵精怪,又有些像固力果。

七月与安生剧照

燕尾蝶海报电影用小说里讲述的“安生与七月”、安生告诉家明的“安生与七月”和安生真实记忆中的“安生与七月”,构造了现实与虚构交错叠加的故事,这是非常典型的“岩井俊二”叙事风格,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里就可以看见,这部剧中两个女孩的友情里似乎也有《花与爱丽丝》的影子。

所以,这对我来说,更像是一部打着安妮宝贝的幌子,向岩井俊二致敬的电影。

尽管电影和原著几乎在讲述完全不同的故事。

但,这有什么关系呢?

毕竟过去了这么多年,无论是七月、是安生,还是安妮宝贝,或是我,我们,都变了。

17年后的今天,安妮宝贝已经改名庆山,笔下的主人翁们也早不是七月和安生这样的“小姑娘”了。

而17年后的我,也为人妻母,能悟到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中所要传达的真谛。

电影里,妈妈对七月说:过得折腾一点,不一定不幸福,就是太辛苦了。

但其实,女孩子不管走哪条路,都是辛苦的。

那一瞬间,我落下祭奠青春的眼泪。

 4 ) 七月与安生——又一部烂片的诞生

看了七月与安生,被安利的片子。

有几点想说的。

电影乱拍,导演恶意乱搞,故意美化安生。

开始还有些代入感,直到七月在新婚前夜让家明离开自己,就知道这是导演的矫情。

很多人说看哭了,但我没啥感觉。

眼泪本来就是廉价的东西,煽情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我哭了也不会说它好。

七月,幸福家庭中的孩子。

安生,在缺爱家庭中长大。

1. 七月对朋友完全的信任和付出,付出到没有了自我,可恨之处。

理解不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包容和忍让,为了友情?

但背叛自己的朋友是真朋友?

2. 安生把七月对她的好看做理所应当,七月愿意分享给她是她的幸运,不愿意分享那也是人之常情,她有什么理由责怪七月?

她放手家明还变得伟大了?

想起那个乞丐的故事,每天都能乞到路人甲10块钱,有一天只有五块,扇了路人一巴掌。

自欺欺人,考不上好学校还美其名曰不再受约束。

过得流浪惨淡叫自由。

太假了。

更可恶的是导演(or编剧),试图美化安生弱者有理的心态,原著是安生对家明各种挑逗,还怀了他的孩子,影片里这些几乎全没了。

3. 家明电影把他演得无辜无个性,现实里怎么可能,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责任感和智商的渣男。

最后转帖几个知乎上的评论。

1.菠萝无敌 :不知道为啥一面倒的赞扬三观奇歪外加恶俗的三角恋意外怀孕剧情“乖女孩”和“坏女孩”的刻板描述。

我抽烟喝酒当果儿睡乐队当小三跳艳舞终日混迹酒吧夜店睡闺密的男朋友但我知道我是好女孩?

我好好学校好好恋爱勤奋工作最后男友出轨闺密原谅后又逃婚并搞大肚子最后挂掉还把孩子送给闺密养?

还什么交换生活?

明褒实贬,摆明就是说混日子的安生要过的比认真生活的七月要好,安生是玩腻了要安定,而七月是无聊无趣所以需要浪起来模仿安生来获得完满。

典型的好好学习工作“乖女孩”愚昧单调无聊不如混日子的“坏女孩”精彩丰富有趣,这种存在于广大学渣和艺术生导演专业从业者们的刻板印象与自欺欺人。

烈女失贞不如老妓从良,古人诚不欺我也你们感动的时候谁还记得最后安生的未婚夫,那个深深喜欢安生厨艺满满带着眼镜最后却因为未婚妻要养育前任的后代而被因此甩掉的温柔好男人——老赵?

想安定了就找个好男人嫁了,用不着就挥之即去——好男人挖你家祖坟了?

2. 张悦Zairy:看了影评有好多人说看一半就开始哭才决定要看的,难道只有我一个人 觉得这电影里的三个人都好tm矫情么?

男主渣的不要不要的,两女主脑残+巨婊同时具备矫情,脑残+婊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只能把自己的人生活成这副德行了3. smile:不喜欢,哪里是真性情,不至于自怨自艾也是悲情主义,活在阴影之中,真正的快乐的时光很少,放荡不羁,随心所欲,以爱的名义伤害另外两个人,以悲情的角色过活着,博取了一次又一次同情。

我无法理解七月与安生之间什么都可以原谅,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友情,无法理解七月内心没有原则的怜悯与原谅,无法理解安生心安理得的窃取插足别人的爱情,无法理解家明的齐人之福。

可怜不能成为纵容的理由,或许可恨之人有可怜之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个问题由来已久。

安生本身所带有的寂寞与孤独不是七月完成的,但是她为了寻求那种温暖与阳光和家明在一起,伤害了七月,当家明和安生互相理解互相欣赏依偎的时候,七月在内心不安,在担心为什么家明不回去结婚,他们两个人把七月置于何地,爱吗?

或许。

当然,一个人的看法和个人所经历的事情会有一定的关系,可能因为朋友的初恋被她最信任的闺蜜抢走,她受得伤害是双重的,至今无法原谅这种事情。

不应该逃避自己的内心,喜欢就去争取?

如果是这个意思的话,我觉得那个不算逃避内心,是知耻明礼,世上男人千千万,何必执着于一个即将结婚的人,更何况,结婚的对象还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喜欢就去争取也是要分情况的,宪法还规定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不能侵犯他人权利。

 5 ) 与你无关的比赛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我没看过安妮宝贝的作品。

这导致看完电影,我一度分不太清楚,周冬雨和马思纯各自扮演了哪个角色。

不过,事出有因。

电影版《七月与安生》,最大看点就是两个女人完成了性格与角色身份的对换。

也有一个更好记的办法。

周冬雨在《少年班》演了一个好女孩,这一次,她演了一个坏女孩。

马思纯在《左耳》演了一个令陈都灵羡慕的坏女孩,这一次她来演好女孩。

大概是中国内地的青春片质量堪忧,所以,我对《七月与安生》没有太高期望。

直到问候家明开始(两人第一次分别),《七月与安生》才变得有趣了起来。

旁白不再是无力的画面注解,而是真正参与到快节奏行进和连接时空跨度的叙事当中。

一部电影不停出现旁白,那往往意味着导演功力不够,演员干瘪没戏,这才需要另一个声音来救场,引领观众观看。

但看到结尾,你会发现,《七月与安生》把作者身份之谜也带入到电影当中。

这个旁白,还真是必不可少的障眼法,否则妙笔就无法成为妙笔。

问候家明之前,《七月与安生》的小演员戏份实在生涩吃紧。

对中学时代的蜻蜓点水,也缺少光彩过人之处。

当七月与安生腻在一起时,电影处理得过于平淡,难以证明她们之间有超越身边同龄女孩的默契与感应。

哪怕接连出现洗澡嘘水,怒吼互撕,她们依然还是缺乏真正的情感化学反应。

结果,只有她们的人生被时空距离所阻隔,过着“希望彼此不要互相羡慕”的生活,这部电影才会引发观众去关注一个更大的主题:女孩子的人生命运,是否能由自己主宰,实现真正的自由独立。

所以在我看来,《七月与安生》的要害不是证明两个女孩有多相似与多亲密,而是揭示两个形影不离的女孩,原来更像是镜面般的对位存在。

互相映射时,她们的内心居然还有如此大的差异不同。

在作者身份告破的那一刹那,两个人物不仅完成了天翻地覆的性格转变,顺便还把从头到尾没有产生任何情绪波澜的家明给踢出了局。

过往的青春片,大多浅薄可笑。

不是在MV画面中缅怀虚假的美好,就是借助狗血来制造残酷与惨烈。

《七月与安生》果断介入到八零后一代人的成长与生活。

有的人实现了走四方的自由自在,有的人却活在了小地方和父母的围城中。

假装满足又互相羡慕。

这么一看,《七月与安生》跟《左耳》都在说同样一个故事:好女孩渴望成为坏女孩,因为坏女孩洒脱,张扬,可以走四方。

在每个人都寻找安全感却又不知道谁有多出来一份安全感的中国。

这种努力,追求和尝试,总是显得醒目,决绝,更与众不同。

《七月与安生》更进一步,走完四方,好上天堂。

正因如此,《七月与安生》得以跳脱一味困扰青春片的缅怀与伤感,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即便它是个心灵成长的悲剧。

无论七月还是安生,她们都渴望成为对方,却无法真正成为自己。

姐妹淘好闺蜜的背后,她们的青春岁月是如此孤独——就像生活在中国的女性,只要抬一抬头,就能轻易看到自己的下半生。

借助机智的改编,《七月与安生》把情感的执念与纠缠,做成了人生之歌。

弱化了言情小说挥之不去的俗套、狗血与做作,也把压抑,幽怨和失败,做成了为对方而活的灵魂伴侣。

一个人能踩着对方的影子,不是因为彼此过着平行的生活,而是因为她们一直是同路人。

影片也是少有的,在主要演员上没掉链子的中国式青春片。

周冬雨和马思纯以不像自己的方式去演绎对方,去掉了《同桌的你》等电影的幼稚可笑病,制造了不错的戏剧冲突效果。

至于扮演家明的李程彬,他缺少性格变化,角色不利,但胜在有年代感的外形。

这个角色看似被踢来踢去的皮球,却吹罚了七月与安生的整场人生比赛。

但电影想说的恐怕是:这场比赛,真的与你无关。

【刊载于《新京报》】---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6 ) 浓烈的感情 都是短寿的

本来对青春片不感冒的我,却因为朋友的推荐去看了这部片子。

剧情很简单,也不贴近生活,甚至有些过于颓废残忍。

两个在青春期相识的女孩成为了最好的朋友,两个女孩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中长大,有着不同的性格,却一路相知相伴一起长大。

外表乖乖女的七月心里藏着一个狂放不羁的安生,而外表叛逆不安分的安生心里却也向往七月按部就班的生活。

也许每个女生心里都住着两个人,一个是七月一个是安生。

做久了安生,会羡慕七月有温暖的家和安定的生活,而成为了七月也会想要安生无拘无束自由随性的生活。

七月渴望成为安生,安生渴望变成七月。

她们之间互相爱着,嫉妒着,却又想互相保护和互相占有。

她们之间的感情超越了闺蜜之间的感情,并不是简单的陪伴,她们互相吸引 成为了对方潜意识里最想成为的那个人。

男友在她们的情感博弈中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

她们可以为了姐妹情谊牺牲自己的爱情。

爱情这条线狗血套路,但是影片中更多强调的是她们在追求爱的过程中的思考纠结,比原著更有深度和层次。

她们在对方身上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让自己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从中学会成长,变得更加成熟自信。

七月母亲的话很戳我的泪点“女孩子一生要习惯很多的不方便” “女孩子不应该那么辛苦,但女孩子不管选择怎么的路终归是辛苦的”生孩子大出血的情节虽然老套,但通过这个情节七月与安生算是交换了人生,七月终于可以自由飞翔,安生终于学会了停泊。

活下来的人都必定是安生也是七月,是两个人的揉和体,有着两个人的灵魂。

年轻导演的表现手法让人觉得真诚 平实 感人,力道张弛有度恰到好处,难能可贵。

周冬雨的角色有更大发挥性,更容易让观众看到她的好。

而马思纯的角色在影片前半段都很安静,稳。

到后来转折之后的爆发也是势不可挡,两人发挥都非常出色。

影片的配乐也是加分项,传递出了青春的感觉和情绪。

是一部难得的电影比原著更动人的作品。

 7 ) 这片子也是烂到极致了【转】

首先说明一下 这片出自无声的坍塌 我只是转过来看了七月与安生,被安利的片子。

有几点想说的。

电影乱拍,导演恶意乱搞,故意美化安生。

开始还有些代入感,直到七月在新婚前夜让家明离开自己,就知道这是导演的矫情。

很多人说看哭了,但我没啥感觉。

眼泪本来就是廉价的东西,煽情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我哭了也不会说它好。

七月,幸福家庭中的孩子。

安生,在缺爱家庭中长大。

1. 七月对朋友完全的信任和付出,付出到没有了自我,可恨之处。

理解不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包容和忍让,为了友情?

但背叛自己的朋友是真朋友?

2. 安生把七月对她的好看做理所应当,七月愿意分享给她是她的幸运,不愿意分享那也是人之常情,她有什么理由责怪七月?

她放手家明还变得伟大了?

想起那个乞丐的故事,每天都能乞到路人甲10块钱,有一天只有五块,扇了路人一巴掌。

自欺欺人,考不上好学校还美其名曰不再受约束。

过得流浪惨淡叫自由。

太假了。

更可恶的是导演(or编剧),试图美化安生弱者有理的心态,原著是安生对家明各种挑逗,还怀了他的孩子,影片里这些几乎全没了。

3. 家明电影把他演得无辜无个性,现实里怎么可能,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责任感和智商的渣男。

最后转帖几个知乎上的评论。

1.菠萝无敌 :不知道为啥一面倒的赞扬三观奇歪外加恶俗的三角恋意外怀孕剧情“乖女孩”和“坏女孩”的刻板描述。

我抽烟喝酒当果儿睡乐队当小三跳艳舞终日混迹酒吧夜店睡闺密的男朋友但我知道我是好女孩?

我好好学校好好恋爱勤奋工作最后男友出轨闺密原谅后又逃婚并搞大肚子最后挂掉还把孩子送给闺密养?

还什么交换生活?

明褒实贬,摆明就是说混日子的安生要过的比认真生活的七月要好,安生是玩腻了要安定,而七月是无聊无趣所以需要浪起来模仿安生来获得完满。

典型的好好学习工作“乖女孩”愚昧单调无聊不如混日子的“坏女孩”精彩丰富有趣,这种存在于广大学渣和艺术生导演专业从业者们的刻板印象与自欺欺人。

烈女失贞不如老妓从良,古人诚不欺我也你们感动的时候谁还记得最后安生的未婚夫,那个深深喜欢安生厨艺满满带着眼镜最后却因为未婚妻要养育前任的后代而被因此甩掉的温柔好男人——老赵?

想安定了就找个好男人嫁了,用不着就挥之即去——好男人挖你家祖坟了?

2. 张悦Zairy:看了影评有好多人说看一半就开始哭才决定要看的,难道只有我一个人 觉得这电影里的三个人都好tm矫情么?

男主渣的不要不要的,两女主脑残+巨婊同时具备矫情,脑残+婊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只能把自己的人生活成这副德行了3. smile:不喜欢,哪里是真性情,不至于自怨自艾也是悲情主义,活在阴影之中,真正的快乐的时光很少,放荡不羁,随心所欲,以爱的名义伤害另外两个人,以悲情的角色过活着,博取了一次又一次同情。

我无法理解七月与安生之间什么都可以原谅,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友情,无法理解七月内心没有原则的怜悯与原谅,无法理解安生心安理得的窃取插足别人的爱情,无法理解家明的齐人之福。

可怜不能成为纵容的理由,或许可恨之人有可怜之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个问题由来已久。

安生本身所带有的寂寞与孤独不是七月完成的,但是她为了寻求那种温暖与阳光和家明在一起,伤害了七月,当家明和安生互相理解互相欣赏依偎的时候,七月在内心不安,在担心为什么家明不回去结婚,他们两个人把七月置于何地,爱吗?

或许。

当然,一个人的看法和个人所经历的事情会有一定的关系,可能因为朋友的初恋被她最信任的闺蜜抢走,她受得伤害是双重的,至今无法原谅这种事情。

不应该逃避自己的内心,喜欢就去争取?

如果是这个意思的话,我觉得那个不算逃避内心,是知耻明礼,世上男人千千万,何必执着于一个即将结婚的人,更何况,结婚的对象还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喜欢就去争取也是要分情况的,宪法还规定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不能侵犯他人权利。

 8 ) 主线不足,细腻有余

这部电影我给四星的唯一理由就是,导演给我的感觉真的是太棒太棒了。

我认为,爱情就是一种感觉,它没有很多所谓道理和得失,就是一种感觉。

说实话这部电影的整个主线真的是垃圾的够够的,唯一能够有一点点亮点的也是在影评末尾安生对于七月结局的不同的版本诉说,然而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真的是太棒太棒了,就比如七月和安生在厕所吵架的那场戏,其实本来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周冬雨和马思纯的表演和整个镜头剪切以及音乐的作用下的的确确让我鼻子发酸。

但我认为这就是成功不是吗,感情片的最高境界不是让戏中人物的经历引起我们的悲伤,而是由戏中引发我们对真实生活的无奈和反思,这才是最为感人的

 9 ) 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青春片,而是一部好看的剧情片。

自《致青春》后国产青春电影迅速成为继国产喜剧电影、爱情电影、恐怖电影之后第四大类型电影,这里说的“大”并不指生产此类电影的成熟度和标准化过程,而是指数量之多。

反观影片质量,却鲜有在水准线之上的,青春电影以内容的矫情、狗血、无病呻吟、脱离现实而饱受诟病,这些青春亦实在并非大多数人的青春,在难以引起观众共鸣的情况下,也只能以所谓演员颜值取胜了。

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青春片的标签似乎一度更为了烂片的代名词,于是电影版《七月与安生》,从一开始就不太被看好甚至没有多少期待,主角们也不是当前最受热捧的人气挂演员,即使有陈可辛加持,也并不抱什么期望。

9月11号在北电看了首映,却发现,影片没有了传统青春电影的矫揉做作和太过狗血的情节,不仅看的让人不尴尬,甚至出乎意料地有点好看,下面从几个方面具体分析一下。

故事结构及影片节奏电影以一本正在连载的小说《七月与安生》作为蓝本,借用小说把电影分为几个篇章,利用七月的讲述(旁白)巧妙地构造了一个相对规整又有新意的叙事结构。

节奏紧凑不拖沓,成长到长大的过渡也很自然,特别是七月与安生互写明信片的部分,用明信片内容带出情节,节奏加快的同时叙事也很明确,情节推动也很自然。

其实故事很简单,就是一对从小一起成长但是性格迥异的女生同时爱上一个男生,然后发生了一系列故事。

从小家庭幸福成绩优异什么都好的七月和家庭破碎缺乏关怀的安生,因为差异而互补,又因为差异而彼此隔阂。

结尾的反转与埋下的细节陈可辛导演所说,电影的三个反转其实他一开始是反对的,他觉得观众接受不了这么多次的反转,会把观众弄烦,但是在一个200人的试映场中观众都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处理,于是这个处理被保留下来,事实证明,这样的处理确实成为了电影的一个亮点,而如何在三重反转的情况下还让观众觉得有合理性,很大部分的原因都基于电影前半段埋下的一些细节和线索。

在第一个结局里,追求自由的安生嫁给了一个平凡的男人,过上了平淡的生活,而追求安稳的七月却因为家明的逃婚而不得不过上安生向往的流浪人生,这样的结尾其实充满了无奈又充满了必然,他们的结局或许都不是他们意志选择的结果,更多的是为了救赎自我和救赎对方。

在第二个结局里,七月变成了勇敢的出逃者,她让家明逃婚,只为自己的出逃有一个合理的借口,她坐在医院的楼梯说出安生曾经说过的:“我只是不想把离别弄得太伤感。

”安生变成了责任的承担者,她抚养起了七月与家明的孩子,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在这个结局里,七月变成了安生,安生成为了七月,跟第一个结局不同的是,这个结局是主人公自由意志的结局,其实七月从小心里就埋了不安分的种子——第一次见面时俩人砸的消防栓,其实是七月砸下去的,七月所谓的乖巧和听话,只是她懂得如何讨大人开心——“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让别人看出来她聪明的”,七月的这句台词点出这段的中心,而安生,只不过表面追求自由和不羁,她始终没有取下过家明送给她的玉坠,即使换了个链子挂它,她的心中其实一直向往着一个安稳的家。

而第三个结局(真正的结局)中,那个在27岁结束生命的人,是七月,所谓的第二个结局只不过是安生编出来骗家明的,这是一个残酷的结局,而七月与安生的关系,正是在这种死亡中得到升华,结尾俩人照镜子的长镜头暗示——安生其实已经变成了七月,她其实是在代替七月活下去。

或许是怕这样的结局太过残忍,导演最后还加了一个温暖的结局(其实就是第一个结局)——在安生的小说里,七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着。

这样的三重反转在观影过程中必然是一个很好的体验,难得的在于每一个结局都有其合理性而不显得突兀,其实导演最后想表达的还是温暖与美好,不论七月与安生的关系中有多少互相伤害,但最终她们是彼此交融的,谁都离不开谁,身上都带着浓重的对方的影子。

甚至可以说,七月与安生,已不再是性格迥异的一对闺蜜,而是一个人性格的两面。

演员表演在演员表演上,三位主要演员都奉献了完成度很高的表演。

首先在人物设定上,七月与安生的性格就要比小说当中更加丰富一些,七月除了温吞也有爆发的一面,而安生除了不羁也有敏感脆弱的一面。

先说安生,这个人物首先就是性格分明的非常出彩的,周冬雨把这个角色诠释得很丰富立体,印象深刻的是她与家明初见的一场戏,略带痞气的台词和暗暗的偷笑都演的太生动。

但相比起来,其实难度更大的是七月这个角色,因为她不止要演出温吞的一面,还有她隐忍中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及最后的爆发。

七月对待这段感情可谓一直是小心翼翼,不管是饭桌上爸妈对安生的偏爱,还是男友对安生的好感,她都心知肚明,但她包容与照顾的表面正如安生所说:“你算的比谁都清楚。

”庙里发现安生和家明在庙里的所作所为装作浑然不知,发现家明送给安生玉佩也只是默默哭泣,马思纯把这种小心翼翼拿捏得非常到位,在表演的难度和层次上看,其实这种内露的戏比外露的戏难度更大层次也更丰富。

而且马思纯也有一场精彩的爆发戏,就是卫生间脱内衣的一段,她的多年以来所有不满、隐忍、退让、伪装在那一刻仿佛火山一样喷薄开来,这一场哭戏看得人太揪心,眼神充满各种复杂的情绪、面部肌肉都在颤动,可以说是身体的每个毛孔都在戏的情绪里。

之前马思纯演绎过很“安生”的黎吧啦,选择七月其实是不重复自己的表现,而这个角色的完成度也非常高。

最后还要特别表扬一下马思纯的台词功力,电影所有的旁白都是马思纯完成的,声音很有故事感台词也说得很棒。

对比到前段时间《盗墓笔记》的阿宁,不得不说马思纯的戏路真的很宽,期待一下之后娄烨的《地狱恋人》。

最后说说男主,很成功地演了一个很讨人厌的角色,恩,就酱。

总之,这部电影结构非常好,剧情不算狗血,节奏还算流畅,演员表演很好,值得推荐。

 10 ) 我活成了你,我也只有你

工作日下午的影厅,稀稀拉拉地坐着十来个人,放眼一看,居然都是年轻的姑娘。

情侣都不见。

散场的时候,耳旁响起种种声音,有人觉得索然无味,其实对我来说,已是超出预期。

至少相对国产电影,特别是国产青春片的一般水准,《七月与安生》已经是交上了一张非常不错的答卷。

刻意百合化的迷思尽管有一些用心用意我不是特别赞同。

最突出的就是对于女生之间由小到大关于性的探索和调侃,我想未必是本人敏感作祟,百合的意味的确一度被镜头语言营造得甚嚣尘上。

都是各自与亲密的好友一同成长上来的,和女伴同出同入、一起上厕所、一起睡觉、一起换衣服、互相调侃几句身材发育,很日常的情形,却被刻意处理得蕴藏起暧昧。

特别是当安生张开臂弯让七月躺过来的时候,她是觉得七月的世界不应该容许有第二人了吧,当她听到家明的名字时,那种嫉妒、不安的感觉如此真切强烈,我并不认为这仅仅归结于简单关于友情的占有欲。

于是在安生的女性魅力散发出对家明的诱惑时,我开始看不清故事的走向。

我很难分辨,安生到底在什么时候起,从对七月全情的占有突然跳脱到动起家明的心思。

包括后面数次姐妹间的拉锯、僵持、伪装、抢夺,观众都看不清、理不明。

加入了同性暧昧的情愫之后,于我而言反而不如简单的双姝夺爱的脉络。

用心的增添处理当然,在大多数的具体叙事环节,电影之于小说的丰富和添加处理得相当不错。

家明喜欢七月的沉静文秀,又会被野生安生的气息晕染而恍惚,正如小说里的形象,这个男人除了英俊,并无其他任何优秀特质。

电影让他每次在双生花之间的摇摆更加具象化,也更显自然。

很喜欢全片轻重缓急的着笔,有娓娓叙来,有酒吧放歌的摇滚激昂。

加入了网络小说作者一重,是编剧和导演极其独到的匠心。

令全剧在倒叙、插叙,直至结局三重反转中步步推进,几分酣畅、几分回望。

你活成了我,我活成了你。

双姝的内心这一层也很妙。

是安守着小城平静无澜的简单生活,还是走向广阔的天地自由浪荡,女生啊,不管怎么样,都是辛苦的啊。

你可以循规蹈矩,走一条大家都认为你该走的路;你也可以放纵内心的自在灵魂,且行且歌,迎接天南地北的历练。

相对狭小的三角情感、单亲家庭孩子的孤单乖戾、闺蜜的嫌隙与和解,这个关于因循还是自由的命题,是青春片中通常比较鲜见的。

片中处理得挺好,纷纷杂杂的“问候家明”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舒缓的情感又细腻动人。

演员投入了适合的人物最后聊聊关于演员。

其实我很能理解为何谍战剧中的周冬雨被评论为演成车祸现场,而本部电影里她的表现备受赞誉。

因为这个戏很适合她。

最难不过也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太妹而已,嚣张肆意、古灵精怪、心事重重、硬装、哭着笑笑着哭,这些都是她这个年龄的女孩,完全能想象的、能触摸到的情景。

适合的人物加上导演的指点,沉浸式的表现,让她成为了安生。

马思纯也是。

我并没有看过她被称为马大壮的芈月传或者别的网播剧,除了本部电影,我只看过《左耳》。

两部戏她表演都很不错。

七月是个乖乖女,怀揣一个躁动的心。

她的情绪传递都毫无问题。

总之,如果说我对原书的评价是一星到两星的话,我愿意因为相对真诚的努力改编和拍摄,为本片打上三星。

《七月与安生》短评

其实可以将两个女孩的螺旋状人生,看作一个女孩精神世界的两面。安稳生活时艳羡流浪,流浪时想念妈妈做的面和舒服的床,不断挪步试探男孩的爱,敏感又疏离,辗转几万里,发现只能做到爱自己。这么一来,所有的反转都是内心投下的毒药与饵食,杀哪个留哪个,任随其变。

5分钟前
  • Obtson
  • 还行

一个人看完,刚想憋出一番大的伤感领悟,结果发现乔任梁出事了,妈呀,太突然了,领悟都没了,只有惊吓!生命啊!

10分钟前
  • Li
  • 还行

Bottom line: 看得下去,还不用翻白眼。

11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插一句,我小时候是安妮宝贝铁杆级读者,我初二开始在周记本里写绝望小说,一页死三个人那种。现在想想,还是那时候文笔好。啊,果然悲伤是文学的春药🙄

16分钟前
  • bamboo
  • 还行

其实我觉得很不错,虽然我是男性,并不太懂女生之间的感情,但电影的刻画是有说服力。另外,周冬雨和马思纯是会演戏的,看完对两人都颇有好感

17分钟前
  • 曾于里
  • 推荐

作者拍的很好,演员演的也很到位,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种矫情的感觉,小悲伤啊

18分钟前
  • 橐龠
  • 推荐

三星是三星但是真的是好评啊。没看过原著不知道原著多烂但是电影真的是各要素全上线啊(听说原著没有双生花主题???)。前半段的几首配乐都好评啊尤其是《浮躁》。虽然中间的几次重逢和最后的几个反转让人一时黑人问号……但基本的流畅度完整度都具备了啊~以及周马有演技这件事情我是震惊的……

23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故事有不很标准的部件,构架偏要套习作模板,操控观众的意欲又过分强烈,结果削足适履和画蛇添足也并蒂双生.改编已达成质的飞跃,惜这加减法止步于相对原作称巧.凭借对女性的精确摹写而够得上良作,男角却木成大道具,镜头再追逐他们就很尴尬.重重反转亦是顾此失彼的产物-心/现实的落差和现实本身,孰本孰末?

26分钟前
  • 岚行
  • 还行

我是李安生的女儿。李安:嗯?周冬雨×马思纯,观影难度太高了。另外想问一句,真的有女生会这么做朋友吗?亲密成这样不会按上去亲吗?

27分钟前
  • 吉吉如律令🌈
  • 还行

三个没有演技的傻逼

30分钟前
  • 胖kaka
  • 很差

周冬雨为什么这么好看

35分钟前
  • 冯凝
  • 还行

好看的电影,以为的一切仅是杜撰,更令人唏嘘的真相最后揭开。

40分钟前
  • 青山绿水
  • 推荐

42分钟前
  • wabisabi
  • 较差

任何关系里,only you都是病态的。

45分钟前
  • 乔小囧
  • 还行

如何将垃圾阅读升华为良性视听,用剪辑拯救了文本上对麦克尤恩的灾难级模仿,而且,这其实是一挺朴赞郁的片儿。

49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不敢多说,怕一语成谶。红白玫瑰,选择很难。27岁后过安稳的生活,芸芸众生何不如此。周冬雨演技不错~

52分钟前
  • 空谷幽居
  • 推荐

始终无法理解片中每一个人的每一个行为。原来中国青春片就是这么的莫名其妙,无聊透顶。

53分钟前
  • fomalhaut
  • 较差

已经过了与此类题材合掌相击的年纪

58分钟前
  • 徒然曜日
  • 较差

性格、命运和情感体验互换的双生花设置利于演员发挥,也易引起共鸣,表演和剧本在既定的框架下已经达到了不错的效果,结尾三种结局其实就是学《将爱》电影版表述方式。可惜没能完全摒弃矫揉造作的青春文学语言表达,让回想起初高中迷恋过的地摊青春文学语言风格,恶寒。。。[C+]

1小时前
  • 帕拉
  • 还行

小镇青年将在27岁灵魂死去,不甘心后半生行尸走肉地活着。安稳和自由,这是当下中国大多数年轻人必须面对的二选一,在结构和风格气质上它明确地给出了答案,努力摆脱窠臼,整体把控得当,生动而洋气,预感会掀起票房小高潮。

1小时前
  • shininglov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