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朋友的推荐,没有我喜欢的吴镇宇,我想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
打发消遣级别的电影,不会太累,不会太苍白。
请允许自我陶醉下。
把一篇很强大的总结评论看掉了,自己理解的对上了百分之九十八,还有百分之二输在了细节上。
因为看懂了才好来写东西,不然写个错误的理解还沾沾自喜就贻笑大方了。
能把一个非常简单甚至可以向俗套靠边的故事拍得如此亮眼如此考验观众的观察力、理解力和耐力,是很不容易也很见功力的一件事,特别是当整条线索都理顺恍然大悟后还能对导演产生由衷的好感。
看得出来,导演很用心在做,而且做好了,因此就有了这部可能越看越糊涂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思路清晰的好片。
而那些说导演在装B的,多半是没有看懂,因为导演并无意拍一部文艺片,虽然用纸条来下棋看上去是那么的小资,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杀手和警察没时间也不可能真正地坐在一起悠闲地下一盘棋,那么姑且让他们享受下男人的浪漫情怀又何妨呢。
至于演员,老吴的演技无需置疑,狄龙大哥宝刀未老,那我觉得演阿肥、龅牙MM和阿婆的演员表现也很不错。
最后的最后,请坚持把电影看完。
在结束之前有个非常有趣的片段,平添了一道亮色。
是看一遍绝对看不懂的电影,是看一遍看不够的电影,是我绝对要收藏的电影,吴镇宇演得极好,这种类型的角色他塑造过很多,但这次他仍让我感到惊叹,对他的认可是无语的,接着喜欢就好了。
我给五星完全是因为……吴镇宇大萌神!!
而且这个片子的发行做得太烂,我也不忍心再对这部衰片有什么苛刻了。
话说这套盘我在音像店的架子上看过无数遍,都没有勇气拿下。
虽然现在看完以后还蛮惊艳的,但我完全不自责早先对它的不屑一顾。
——那个封套真是太呕了!
什么狗屁的“血门徒”!
我最瞧不上跟风或者借力,标榜一种粗制滥造和能蒙就蒙的作坊质量。
其实茶舞不是呀,人家导演磨了十几年磨出的片子,很有诚意。
差一点,阿茶一场出色的独舞,便错过了欣赏的机会。
阿茶,当然是阿茶。
好名字看完这个片子,再念这个名字都透着一股回味悠长。
还是先说剪辑吧,导演的剪辑技巧……算是很炫吧?
但是未免炫过咯我始终认为大巧若拙举重若轻才是大师的范儿,他玩得这么海皮未免有种小孩子炫耀玩具的稚气在里面,而且还是吃力的嘛,未见得到达游刃有余的地步。
不过还蛮好玩的,都说看着会晕,但我觉得看一遍也不至于就不懂,只是一定程度的混乱和纠缠不清是难免,肯定有很多细节和线索对不上啦,这种体验也挺有趣,算是我受用他这套把戏啦?
导演的把戏玩太多,我靠那一堆花里胡哨的剪切,形式太聒噪侵占内涵了,因噎废食。
况且吴镇宇演的这么棒,导演要不是执导筒和拿剪刀的机会太少,真的没必要这么炫技。
大调上朴素,细节处见匠心独运才是这个片子应有的气质吧。
可惜了的,虽然现在的《茶舞》倒也独特,多看几遍也很值,可终究是成了一件新奇的巧物,而非经典之作了。
Francis Ng的一贯运气,倒也不见怪。
台词很多出彩,啊我爱阿茶提到康德的样子,笑料呢不是很自然不过也能拿及格分,那个时不时闪亮的桃心真的很漂亮。
不过文艺腔还是有点作了,总之这个片子里的一切都有点过火。
导演稍微注意下火候的问题,这个片子就可以很清新。
除了阿茶。
吴镇宇演的真是好,虽然他对阿Mae一见钟情这一点被我认为是本剧中最大、最奇妙的悬念!
(口胡这位小吧妹哪里吸引你了哪里哪里哪里?!
)不过他隔着玻璃看到阿Mae……那个片刻,吴镇宇的眼神真是动人。
说的文艺点,他就好像一个画家,在草地上凝视春天里的蒲公英。
说的通俗点,就是一个女人一辈子里能被一个男人这么看了一会儿,死也值了。
我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这样的镜头,不是画面,不是色彩,不是帅哥靓妹,它不在屏幕上,完完全全就是传递出来的东西,它在那片虚空里,特别特别美。
好动人。
坦白讲,阿茶刚一出场,那个西装革履、发丝上油光锃亮的造型……还拎着把合不拢的破伞,那个造型,我是觉得有点囧的。
不过演的好帅,真的。
阿茶是个令人怦然心动的杀手,不是因为他喝茶时先倒冻奶再倒热茶的细致,不是他跟狄龙换信下棋的雅兴,也不是他谈论康德和马基雅维利时的博学多才与文艺。
是他杀人时的干脆,举手投足间血花四溅的淡然,一个精英、专家型的杀手。
这是部港片但真的不是东方人拍的电影。
阿茶太优雅,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不是我们对杀手最美好的想象。
可我还是要为阿茶倾倒。
吴镇宇就是有这样的杀伤力,当字幕滚到最后,他拎着伞悠悠然在雨中转圈,那份迷茫的诗意,一圈,两圈,我捂了捂胸口,松掉口气,唔我还活着。
然后他将花束抱在胸口,一步跨出镜头。
操,我TM中弹了!
一定要提一下阿高,听说是个新加坡演员?
小伙子很酷呀,他的动作节奏感我好喜欢。
演的也很有味。
而且他很萌!
他用意大利语(or西班牙语?
)说“我爱茶”很萌!
他说你是我一生中最重要最敬仰的人很萌!
他天天讲到阿茶,然后教LOLI性知识让LOLI教自己下棋想学好一点尤其萌!!
感谢阿高,这些萌点总算将我从对吴镇宇一腔苏情中拯救出来,虽然结果还是苏得一塌糊涂。
啊啊,他为毛买个花都那么帅呀?
PS:音乐真棒,再夸都是口水话。
《Broken Orange》载下来循环播放了,一个星期内不打算换别的。
感觉再一次被忽悠低俗小说里那个MR WOLF兼落水狗里的MR WHTIE对一个昆汀粉丝的吸引力徐若萱,这个萝莉大姐对一个萝莉控的吸引力还有吴镇宇,对一个JONNIE TO粉丝的吸引力但,但,但,怎么能这么忽悠我们呢!
又一部大烂片啊。。。。
什么JB“吴镇宇应该可以凭这部片子拿下今年的金马奖.”还是那几个眼神,那几个POSE。
在电脑前坚持了40分钟以后终于崩溃了,狂拖鼠标一阵,OVER。
关键是国语配音也巨烂。
当然,也可以乐观的想,幸亏是下载到电脑上看,要是去了影院可能有3个坏处,1,浪费更多的时间;2,浪费更多的钱;3,被同去的女人认为品味巨差。
套用片子里吴镇宇说的那段话:“一个世界有一个世界的魔鬼和天使”,妈的,什么什么司机的巴西导演,就别来拍什么广东片了。。。。
虽然您可能真的在香港呆了10年。。。。
看完影片总觉得“血门徒”俗烂的名字很难配得上这部影片。
阿查之舞还不错。
总的感觉是清新,不是内容而是整个影片的风格,一直以为是香港本土新新类导演,上网才看到是出自老外的手笔。
将传统黑帮片改用文艺片的叙事手法,独特,新鲜,看来港片总喜欢在黑色中暗涌迸发光芒。
影片插叙的风格或许会更让人在相似的地点中眩晕起来,并在眩晕中达到高潮,艺术的本身不过就是满足后寻求兴奋再满足。
而影片就尝试着将所有视觉元素混合起来,用烈酒的味道到人得到满足。
阿查,杀手。
理性的可以在每次结束人的生命后自觉心安理得,可以清醒地告诉即将选择上路的人自己是从不喝酒,从不在手枪里上好子弹,但他也清醒的知道,最后一张信封里的人名一定会是他。
他与探长下棋,探讨一个准备自杀的人误杀自己这种让人喷饭的问题,或许最了解他的人非探长莫属。
阿mea的出现让我看到结尾后会深感惋惜,阿查不适合爱情,因为感情怎么可以被理性支配?
阿查也是因为感情才走上了通往天堂的那条路。
天堂据此不过0.1公里。
因为血门徒俗烂的名字让我忽视了他很久,但这就是缘,每当碰到中意的影片自己真的很兴奋,像晚自习忽然宣布从此取消一样。
但愿金马上能够看到他的身影,看到最后的领奖台上演一出“查舞”。
阿茶是一个秘密杀手。
他从信箱里面接红包的时候就是开工做生意。
红包里面装的是名字,阿茶的客户要杀掉的人的名字。
阿茶似乎是一个老派的杀手。
他永远都穿西装打领带带手表,鞋子干净得发亮。
他用一把老式的左轮手枪,不用的时候就不装子弹。
他的动作很敏捷,总是可以抢在目标反应过来之前下手,又狠又准。
可是你不知道他是不是很能打,因为他杀人的时候从来不需要用上格斗。
他是杀手,杀人最快的是枪,不是拳头。
他总是斯斯文文,要是和他聊人生,聊康德,他都应对如流。
他要是改行起码也可以在文化行业混口饭吃。
阿茶有个好朋友叫阿高。
阿高这个人好像有点混,脑容量似乎小了点,反正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阿高的妹妹叫阿美。
阿茶对她一见钟情,可是他一直没有来得及和阿美说说自己的心事。
后来他把他在酒吧的地上捡到,一直带着身边的那颗耳钉还给她,摸了摸她的头发,然后走了出去,独自面对结局。
这就是阿茶的告白。
和他杀人的风格一样,多余的花招都不需要。
大概所有的女观众都会爱上阿茶的忧郁和优雅,男观众都会仰慕他的酷和沉着。
迷上阿茶的时候,我们差点忘记阿茶背后的两个男人。
一个叫做吴镇宇,职业是演员;一个叫做Max Makowski,目前是导演和编剧。
一个是香港人,一个是巴西和德国的混血儿。
一个演了23年的戏,一个揣着这个剧本揣了十年。
其实《茶舞》的故事不复杂,说完这个故事不需要第四句话。
可是Max就是有本事说得幻象横生,妙不可言。
吴镇宇曾经说最好的演技就是真实。
他离自己的理想已经无限靠近。
你看他,眼神、眉毛、嘴、四肢,哪一部分不是戏?
哪一个部分又让你觉得是演戏?
但是整个电影却让人觉得不真实。
因为Max要说的是一个童话,杀手的童话。
别忘了,童话都不是真实的。
Max要说真实的童话,就不能让人觉得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他只是想用这个童话实验表达的方式,还有就是塑造阿茶。
他其实就是在琢磨着怎么让阿茶活过来,从他揣了十年的剧本里面走出活生生地站着。
在一个童话里,让阿茶活过来。
英文的版本里面,阿茶的名字叫做“T”。
虽然这个翻译也算妙了,但是和“阿茶”比起来,相差得又太远。
Max对美国圣丹斯电影节的记者说,“这是个香港作品,香港电影。
”所以“阿茶”最好是用白话来读。
阿-茶,记得让茶字在喉咙里滚一滚才念出来,你会觉得和阿茶这个人更加亲近。
如果是用国语读出来,阿-茶,记得茶字的尾音一定要微微上扬,让人觉得似有隐隐欢喜。
其实这个电影不需要让我们想什么道理。
阿茶说,我希望你不要懂我的心情。
这不是我的故事,这是我的歌。
银幕上已经看不到他的脸,我只能听他的独白,想象他说这句话时候的表情。
我也希望我不懂阿茶的心情。
他的故事,他的歌,我都可以忘记。
只记得他的脸,还有他在偌大的客厅里,安坐着等待的样子。
阿茶。
配乐brokenorange映衬屋内橙色的布景 很暖 很浪漫 导演用心了 伴随着口哨声中的舞步 定格在最后一枪的落幕 片尾夹片中老吴苏苏的砍价声 雨声 伞声 皮鞋沓水声 沁心 看原版好 不会影响观影效果 http://www.vodxc.com/DZP/15013/15013-0-0.html 时间回到20 0506年 补回一张票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3637849?from=search&seid=4954707145773595473
实在不知道我该说这部片子好还是差。
硬要把几个故事A,B,C人为地分拆开,然后分A1,A2,A3,B1,B2,B3,C1,C2,C3,随后杂糅打乱次序,前后捏一捏,整饬整饬,拿出来。
观众猛然发现,这个电影变成C3,B1,B2,A2……看够了这种叙事。
从《记忆碎片》开始,这种叙事的阴影就像盘踞在所有商业片导演艺术片导演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无数得电影膜拜、模仿、重复之后,部分电影开始变成导演+编剧同观众较量智力的产物。
你看得懂吗?
看不懂说明你欣赏的艺术层次不够。
于是无数看客热衷于情节的厘清,前后剧情的编排。
剩下一拨导演编剧在那儿偷乐:我要是按着常规来,所有人都把我用唾沫淹死;看吧,我就把故事剪剪开,闭着眼睛剪辑一把,所有人都开口说好,一帮小样……我们是不是在关注叙事技巧上,太深入了,太追求了,太为叙事而电影了?
电影只有编剧技巧么?
老吴还是一如既往地扮酷,一如既往地神经质。
徐若暄,拜托了,你还是不要出来当花瓶了,这么久了,眼神还是跟出道时候一样木讷,还是只能演演吧女(_ ._) 倒还是阿高这个角色还有点吸引力,面部表情夸张,肢体语言丰富,在楼道里面躲避摄像头相当可爱,后来死之前自己也被染了红头发- -!!!目前我还没看出来这是一部技术意味浓过表现意味的片子是好片还是烂片。
倾向于是一本烂片,几乎可以2倍速度观看。
如果紧闭双眼 深层清晰 浓茶中可见闪烁橙亮之色 红是我的工作 黄是我假借一些灿烂 夺目彩色经已不关注 没法看清楚了 在两色之间 只可以活着 代表橙色的爱
这是我一直希望看到吴镇宇演的一部电影
什么鬼东西,很难看!(打星是为了不再给我推荐。。)
一边上网聊天一边看的...没太专心...所以剧情没有看的太懂...不过摄象和剪辑都蛮有特色的...有几个镜头调度都好有创意...
打乱叙事的脉络不够清晰,徐若暄演技和扮相都失败,吴镇宇不癫狂,沉静起来也很赞.
先锋剪辑啊? 这个杀手喝茶
电影很混乱,只值2星,其中一星还是bgm加的
剪辑的很精彩,能看出导演的野心,只是讲故事的能力差了点。志强哥又是一个人撑起了整出戏。
虽然试图看懂,但其实真的没怎么看懂,只为吴镇宇的腔调和导演的煞费苦心,绝对值得这两颗星星~~
影像質感很差,必須要堅持才能看下去。劇本很潦草,故事七零八落;先不論這個劇本我能不能寫出來;有種刻意顯得自己很有巧思的感覺,有些段落本來可以大有所為,卻執行得很爛,用照片講故事很有創意,但太刻意了。看片過程我有種直覺,我當導演可能就是《茶舞》的水平。除了Harvey Keitel和吳鎮宇,別的演員都很一般。片子呈現出的剪輯水平就是5位數宣傳片的水平,我也能剪。影片後半段有一段炫技蒙太奇,不難,就是比較耗時間,但看起來也挺賞心悅目的,值得復刻一波。導演比較業餘,可以多拍點廣告練練,片子的狀態就是一位業餘導演拿到了一筆巨款和專業演員的結果。
吴镇宇逼供那段印象深刻..生死一线间.
劇本磨嘰,導演太作了。
好好讲故事不会吗
密室逼供、保鲜膜、胶纸。仲有,趴住车窗同埋老吴倾谒嘅果个细妹,串D喔。
剪辑可以看出来导演有点想法,但是我似乎没get到。扣一星是因为群演演技堪忧啊,他们在说话的时候我总是出戏地想:可以不给镜头他,让我看吴镇宇的反应镜头就可以了!!!
不错,可惜导演节奏控制的还不是太好
今年吴’教好的一部了
看到后边才慢慢清晰,真是费劲啊,不过也蛮有意思~
情节设置相当的别致.
挺难得的,正在想哪个导演的呢,一看不是纯粹的国产,哎...
奶和茶有投放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