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偶然在🧣上看到一个片段,讲两个中年大妈在无人便利店里购物被锁住的视频,刚开始以为是网友恶搞的视频,后来才知道是腾讯的短剧,内容很短小精悍。
印象深的就是被锁便利店和一群大妈使唤卖保健药销售的故事,很有意思。
但多看几个之后吧,就觉得这种大妈还是比较少的,很少有这么潮流懂得这么多年轻人的梗的大妈,感觉大妈的行为放在年轻人身上也不违和,可能还是差点大妈普遍性。
中国大妈,神一般的存在。
她们既能用舞蹈征服广场,也能去纽约炒黄金、迪拜炒楼。
最近,一部新出的国产短剧就瞄准了这个特别的群体。
在欢乐逗笑之间,将荒诞魔幻的现实讽刺得淋漓尽致——大妈的世界
这是国内首部聚焦中国大妈的微短剧。
每集只有短短五分钟,非常适合下饭。
截至目前,在豆瓣评分8.3,在同体量的作品中算很不错的成绩。
海报上的两位主角,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饰演王于田的李玲玉,此前在《西游记》饰玉兔,并演唱脍炙人口的插曲《天竺少女》。
此外,她还出演过《红楼梦》《孝庄秘史》等多部经典国产剧。
饰演杨得馥的穆丽燕,是近年来荧幕上的妈妈角色专业户。
她曾出演过《欢乐颂》《我是余欢水》等热门国产剧。
除了她俩之外,还有陈妍希、陈意涵、梁天、梁龙等人加盟此剧。
在脑洞大开故事中,讲述了一个个发生在大妈身上诙谐幽默、讽刺拉满的故事。
保健品推销员,可以说是常年混迹在大妈中的一类人群。
在大多数社会新闻中,他们都是欺骗钱财、贩卖假冒伪劣产品、把大妈哄得团团转的形象。
第一集中,就围绕他们讲述了一个想象力十足的反转故事。
一名身着正装的男子,将马桶打扫得极其干净。
接着他转过身,舀了杯马桶里的水一饮而下。
这是什么情况?
原来,这名男子是一位名叫小李的保健品推销员。
为了笼络大妈的人心,便于自己开展推销业务,他把自己的目标客户照顾得十分妥帖。
各种脏活累活,统统不在话下,比专业的家政和保洁人员更加卖力。
画面一转,两位退休大妈王于田和杨得馥坐在沙发上闲聊。
通过对话才得知,看似“猎人”的小李,只不过是王于田的“猎物”。
他利用保健品推销员想要套近乎、做推销的心理,把对方当成了免费劳动力随意差遣。
“洗衣机多重啊,找个人抬上来不得一两百块钱。
”如此老谋深算,让人不得不服!
杨得馥深感王于田的机智,也同样模仿了起来。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小区里的大妈都得知了小李这个免费劳动力的存在。
为了不让小李引起怀疑、解决供不应求的矛盾,他们还推出了“共享小李”的计划:每周共同集资200元,假装被小李骗。
然后大家轮流压榨小李做家务,正所谓“科学养李、科学用李”。
为了实时分享和掌握小李的使用状态,他们还建了一个微信群。
每当一家用完小李,就在群里汇报,便于下一家继续使用。
在如此周密的计策之下,小李成为了一个24小时运转的廉价劳动力。
切菜、晒床单、遛狗、捶背……可以说是史上最惨保健品推销员了。
眼见自己的推销业务毫无进展,小李也有苦难言。
最惨的是,他还因为涉嫌诈骗,最终被警方带走了。
一个小李倒下了,下一个小周又冒了出来。
这场猎人与猎物来回周旋的心理攻坚战,在大妈群体里面再次展开……
除了保健品推销之外,剧中还讽刺了现实中跟风买盲盒的现象。
这天,杨得馥大妈回到家中,却发现垃圾遍地。
而自己的老伴,也紧张兮兮地躲在衣柜里。
一问才得知,原来他们的女儿最近沉迷于买辣条盲盒。
地上的垃圾全是她吃过、以及逼迫父亲吃的辣条包装袋,这让父亲苦不堪言。
而她买这么多辣条的目的,就是为了集齐一套辣条盲盒里的星座卡片。
杨得馥深刻地批评了女儿盲目跟风、不切实际的消费行为。
但画面一转,她自己去超市买鸡蛋,就阴差阳错地买了一个鸡蛋盲盒。
她打算去超市把买错的鸡蛋盲盒退掉,可当她回来的时候,却带回来了更多的鸡蛋盲盒。
因为据传集齐一套鸡蛋盲盒,价值不菲,这让杨得馥立马心动了。
真香预警,诚不欺我……
市场上,鸡蛋盲盒供不应求,被大妈们炒得十分火热。
家庭里,一道道鸡蛋做的菜肴,被变着花样地端上了餐桌。
最夸张的是,由于鸡蛋被炒的火热,鸡的价格也实现了惊人的飞跃。
现如今的一只鸡,就约等于一座矿的价值。
一段时间后,杨得馥将家里珍藏已久的炸鸡,想拿去换鸡蛋盲盒。
但一问才得知,如今的鸡蛋的价格实现了跳楼式下跌。
原来,是有两个行侠仗义的”鸡蛋侠“为了实现全世界的鸡蛋自由,在四处发放鸡蛋。
如此一来,鸡蛋的价格自然就下跌。
而鸡蛋盲盒昔日的辉煌,也因此成为了历史。
除了以上两个故事之外,《大妈的世界》还贡献了诸多笑点满满又反转十足的喜剧故事。
在短短5分钟左右的体量内,情节丰富、内涵深刻,让人在爆笑之后又陷入对现实生活的沉思。
具体来说,这部剧之所以获得无数自来水安利,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表现。
第一,紧贴现实热点,讽刺意味十足。
《大妈的世界》虽然是一部虚构的小品短剧,但剧中的故事大多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和网络热点。
比如刚才提到的盲盒热、CP粉、转运锦鲤、手机监听生活等等,都是互联网上的热议话题。
如此接地气的选材角度,才能让这部剧集突破圈层且深入人心。
第二,节奏轻快流畅,笑点出人意料。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席卷互联网,观众的观剧习惯也受到影响。
《大妈的世界》以微短剧的形式来呈现,短小轻快的节奏更符合当代年轻人的观剧需求。
此外,由于每一集的时间较短,剧中的笑点也变得更加密集,真正实现了“从头笑到尾”的爆笑效果。
第三,关注大妈群体,凸显人文关怀。
虽然剧中的故事五花八门,脑洞十足,但归根结底讲述的都是发生在大妈身上的故事。
这个群体曾经争议十足,但这部剧却用一种活泼逗笑的形式,呈现了新时代的大妈形象,为这个群体正名。
正如导演彭晨所说,他在创作中尝试通过跨越代际的生活体验的共鸣,在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也让大妈们获得更多的理解。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每一集片尾出现的温馨提示。
这些温馨提示大多是一句言简意赅的话,或是衷心告诫,或是吐槽荒诞现实。
既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也以点睛之笔深化了剧集的内涵。
近年来,国产剧经常因为堆砌流量、剧情悬浮虚假等问题陷入争议旋涡。
作为一部小体量的短剧,《大妈的世界》没有流量加持,却凭借扎实有料、走心而接地气的剧情创作获得无数好评。
它的出现,也充分证明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只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能塑造真正打动观众的好作品。
一季20集,太少;一集5分钟,太短;一集梗太多,太好笑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没想到原来短剧也可以这么短小精悍有意思。
两位主演都是老戏骨,再加上剧里的其他演员的搭配,看起来完全不费力,梗多大我无法接住。
实名羡慕了,那就是以后我的退休生活了。
已经安利给身边的朋友了!
大妈的世界,以后就是我的世界!
作为一部主打生活流的大妈喜剧,这个系列不禁让人想起了爱奇艺之前《生活对我下手了》,毕竟珠玉在前,这部短剧于是剑走偏锋,从大妈角度切入,社会性和话题性都非常强烈,不管是卖保健品,养生,广场舞,黄昏恋等话题,都有很强的老年人现实意义,从类型创新角度来说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毕竟这样的题材少之又少,能够看到一部,应该值得更多人的关注和讨论,可惜本剧在但是在欣赏的过程中,我却发现了诸多让人不适的几个点。
本片,广告质感过于严重,影视作品如果是现实主义,最好还是尽量追求写实,所有影视作品都是在追求真善美,真是第一位的,如果脱离实际情况,那么这样的搞笑都是敷于表面的,且缺乏群众基础的,在本剧中,不论是演员表演,场景布置,镜头设计等,存在着脱离现实生活的细节,让人感到不适。
由于代际诧异,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中国大妈已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吐槽大妈似乎已经成为了一小撮人的趋势,尤其是在年关将至,上映这样一部迷你剧,我不知道马化腾到底是什么意思。
当然这种小项目估计日理万机,日历万亿的马总估计也没时间搭理这种小项目。
作为一个影视从业者,无业游民,我还是想说两句。
, 刻意讨好年青人,很多话题,其实老年人并没有,本剧却在刻意安插到老年人身上,这种刻意让人感到不适。
老年人并非一无是处,这种夸张除了博人哈哈一笑之外,缺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只会制造代沟对立,讨好年青人,一味的夸张或者贬低老年人,都是一种不负责任,不能因为互联网上老年人缺位,没有声量,就故意制造这种噱头。
优秀的作品,应该是深刻的洞察,和深刻人文关怀,我相信随着这一代8090的老去,他们会慢慢理解自己家里的老人。
我突然想起了一位豆瓣网友,她是不会看到我这篇影评的,所以我可以放开评论了,她赋闲在家,年纪不小了,还是对父母缺乏体谅,一直在抱怨妈妈的种种不是,偏见和固执只能是一个人某种成长阶段的小思考,当一个人成熟和成长起来,他应该拥有更加博大的胸襟和眼光,对于家庭关系,应该用智慧和幽默来化解,毕竟谁活着都不容易,父母寓于家庭和厨房,走过很多地方的我们应该多一分体谅和理解,我相信当他结婚生子了,他应该会摆脱偏见,走向某种和解和大同的。
文 | 林不二子尽管没有热搜,《大妈的世界》在完结后仍然于豆瓣上以超2.4万人的评价拿到了8.2分。
“一口气看了20集大妈的世界”、“《大妈的世界》,都去看!
”、“那个《大妈的世界》好好笑”这样的评价与安利声音越来越多出现在社交媒体上,作为一部以中国大妈为主角的短剧,这样的成绩难免让人吃惊。
定位在“首部中国大妈浪漫爆笑短剧”的《大妈的世界》,能逗人笑是其被喜欢的最基本原因,但在这背后,或许是我们对于优质喜剧内容的强烈期盼。
从另一角度而言,在行业探索什么样的短内容更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阶段,《大妈的世界》的成绩也显示出了短剧内容的潜力,这或许也会让行业找到一个敢于迈进的方向。
1“寓庄于谐”也许是每个喜剧内容创作者的目标,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做到这一点并且被市场感受到的内容并不多,而《大妈的世界》是其中的一个。
在大部分市场对于这部短剧的反馈中,好笑都是核心,而《大妈的世界》的好笑最关键来自于讽刺。
在现实里新闻总是播报老年人被无良商人骗得倾家荡产,而在剧里大妈们看似被保健品推销员小李拿捏,实际上把年轻的小李当做了工具人,脏活累活都交给他干,把“干儿子”变成了“真儿子”,甚至利用小李赚钱的心思,整个小区的大妈都成了小李的“老板”,内心觉得掌控全局的小李其实成了整个小区的打工人。
这个故事里不仅有角色互换带来的笑点,也有对骗子群体的讽刺,再搭配上片尾的温馨提示,“天上不会掉馅饼,小心馅饼变陷阱”,让这一集又有了个正能量的感受。
再比如,《大妈的世界》里的盲盒从潮玩变成了鸡蛋,看着不理解年轻人追盲盒的大妈们痴迷地争抢鸡蛋盲盒,甚至把鸡蛋价格哄抬到天价,这带来的笑点完全来自于与现实生活的对照与讽刺。
而在天价鸡蛋后,两位保运鸡蛋的人员因为不小心碰坏鸡蛋赔不起而最终走向送鸡蛋的解决方法,也充满了无厘头,让这个单元故事达到了爆笑的效果。
喜剧虽然要有诙谐可笑的表现形式,但更不可或缺的是主题所阐释的社会内容,也就是有引人思考的能力才是优质喜剧的内核,这一点《大妈的世界》完成度非常高,才使得其不仅好笑,也引发了共鸣。
而从共鸣这一点也引申出,尽管这部短剧名为《大妈的世界》,但其实其讲述的故事并不“中老年”。
剧中大妈们磕CP、被儿女“鸡”、被“戒养生”等等的情节,都是对当下年轻人的一种映射与对照,这也让这部剧并没有因为主角是大妈而被年轻群体忽视,或者说,这也是一部给年轻人看的“大妈剧”,这也是《大妈的世界》的妙处。
当然,排除这些与喜剧相关的,剧中也融入了不少细节,给这部剧增加了品质感。
比如在单元剧的故事中,主角王大妈手中“市先进工作者”的保温杯,从“不离手”到被摔碎再到被粘好分别穿插在几集中,这种处理更丰富了王大妈这个角色,而这在单元剧中本身并不必要;再或者剧情上的小心机,第九集王大妈要和亲家争夺孙子照看权,而第十八集杨大妈则是在照看孙女的时候摸鱼,这种对照在观众发现后也可能会会心一笑。
这么来说,《大妈的世界》用对现实的讽刺完成了逗笑,又因为搞笑温暖了观众,有品质还有价值,这样的短剧会有自来水的安利应该是注定的结果。
2《大妈的世界》能受欢迎某种层面来说,也和其观看门槛较低有关,一集5分钟一季20集,在吃饭休息之余就能看完一段搞笑的故事,这与当下人们内容消费的习惯相对贴合,或者说,这也正是当下短剧备受关注的原因。
在短视频快速成长过程中,内容与平台的适配性以及与段子化内容的差异性,让短剧成为了被平台青睐的新标的。
快手在2020年发布了“快手星芒计划”,对短剧分账规则进行了升级,抖音在2020年2月也启动了“百亿剧好看计划”,在平台征集段子、短剧,短视频对短剧的热情也催化了短剧内容的发展。
尽管短剧内容并不是近两年才诞生,但因为短视频平台的投入,再次把短剧的战略性地位拉高,平台都开始探索什么样的短内容才能更吸引市场。
如果从现阶段结果来看,单纯段子化、强剧情化情绪化的短内容,确实能一时之间吸引热度,比如此前在网络流行的《秦爷的小哑巴》,因为剧情跌宕起伏又土又上头,让不少网友高调承认自己爱看“土剧”,但这种适合快餐式消费的短剧内容,并不足以撑起整个短剧行业的生态。
目前来看,鉴于短剧的时长与体量,付费点播会是短剧商业化链路上更适合的选择,而要从用户手中拿到认可,最终还是要回到对内容品质考核的这一关。
诚然,快餐式短剧能通过调动用户情绪、好奇等心理因素而刺激付费,但过多快餐式短剧内容势必会带来审美疲劳,精品化是短剧发展绕不过的一环。
这也就说回到了《大妈的世界》,从内容创作角度而言,这部剧的思路是更偏向传统影视工业体系的,尊重喜剧的艺术特征,在单元剧中注重细节,关注剧情节奏和短时间内的人物形象建立,这让这部剧与快餐式短剧有了明显的差异,才能凭借短剧的身份同样获得了市场的高口碑认可。
而这也意味着,短剧内容并不是只有快节奏、强剧情才可以吸引市场,讲好故事或者说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表达,都有可能因为共情与共鸣赢得市场,这或许也是腾讯视频推出“十分剧场”的本意,探索精品化短剧的可行性方向。
应该说,无论是快餐式短剧亦或是精品化短剧都是市场所需的,但在探索精品化的路上,如果只沿着其中某一类别深挖一定会忽视掉一批用户,《大妈的世界》的出现是让行业了解到能俘获市场的短剧内容并不等于快餐式的,这也是这部剧对于行业的价值。
同时,《大妈的世界》其实也是在唤起行业对于喜剧的信心,好笑是任何时代人们的刚需,尽管在人人都能拍段子的时代,好笑的内容并不稀缺,但优质喜剧的价值并不止于搞笑,它也能承载一代人的记忆,甚至记录一个时代的人们。
我们也相信,在当下我们仍然会做出如《我爱我家》这样的好内容,把当下年轻人的所思所想用诙谐的方式展现给未来的他们。
“大妈”这个称呼,不知何时似乎成了贬义词。
新闻里提到“大妈”,要么是扛着低音炮扰民、要么是坐着公交抢鸡蛋。
今天是买保健品的冤种,明天就往飞机发动机里扔硬币祈福。
总之,在互联网语境里,“大妈”这个词,总能跟“土”、“没教养”挂钩。
最轻的,也得是催婚、劝离、嚼舌根的无良老太太。
这也没办法,确实有那么几年,“骂大妈”就是流量密码。
媒体传多了,就给咱们这代网民打上了思想钢印。
但最近我看了一部短剧,却完全打翻了以往对“大妈”的一切负面印象。
这就是极其魔幻,又超级现实的网络短剧:大妈的世界
当然,能给我带来认知颠覆,并不是说剧里的大妈有多新潮。
她们只是普通的路人甲乙丙,也在遭遇普通人的各种生活问题。
比如,开篇第一集,她们就遇上了保健品骗局。
这骗子的套路,只要你看过法治新闻,或者春晚小品《儿子来了》就知道。
先跟老人套近乎,最好认个干爹干妈。
然后给个仨核桃俩枣的好处,等老人放松警惕,骗子马上卷钱跑路。
骗子小李,就用这个套路,认王阿姨做干妈。
小李隔三差五帮王阿姨做家务,顺便推销各种离奇的“智商税“。
王阿姨会上当吗?
当然不会,王阿姨知道小李是骗子。
奈何小哥干活又积极又麻利,最关键的是,不要钱,甚至还倒贴鸡蛋!
反正不掏钱,白嫖的劳动力,不要白不要。
王阿姨的神之操作,很快在小区传开。
一大群精打细算的大妈,纷纷假装上当,认小李当儿子。
大妈们东西肯定不买,但给小李派活儿,可真不含糊。
发展到后面,为了解决“大妈用工需求大”与“小李产能不足”的矛盾,大妈们创造性的开发出“共享小李。
姐妹们每周凑200块钱,假装上当受骗。
画个大饼,反钓着以为在钓鱼的小李继续干活,燃烧生命照亮大妈。
终于,在小李即将崩溃的时候,警察“拯救”了他。
小李锒铛入狱,却笑得宛如受够资本家剥削终于潇洒辞职的打工人。
而大妈们的生活也没有受到影响,反正新的“干儿子”有的是。
这里,也建议小伙伴们可以点个在看,把文章连同这部剧,一起分享给家里的老人。
遇到献殷勤的骗子,白嫖劳动力可以,但千万不能掏钱,一毛都不能掏!
当然,《大妈的世界》以短剧的体量,能在以年轻用户为主的豆瓣狂砍8.3,只聊老人那点事,肯定不够。
在我看来,它最牛x的地方恰恰在于,借大妈的视角,疯狂映射年轻人的世界。
比如,我特别喜欢的《盲盒》这集。
开头的时候提到过,大妈们不是爱抢鸡蛋嘛。
蛋贩子干脆推出“盲盒鸡蛋”,当即引发了全球大妈的抢购。
抢到最后,鸡成了“贵族”、鸡蛋成了装甲车押运的“稀世珍宝”。
连过期半年的炸鸡,都能当硬通货。
短短两句话,就至少折射出了三个问题:部分年轻人对于盲盒之类具有“赌博”和“成瘾”性质的产品,玩了命的追逐;资本拿捏这种心态,进行的大规模炒作;
随之让我想到了当年我家抢盐的样子,算是事件营销和饥饿营销吧。
当然,年轻人抽盲盒图一乐没啥问题。
但是,千万不要像剧中抢鸡蛋的大妈们一样,被“收集欲”蒙蔽双眼,着了资本割韭菜的道。
类似的剧情,还有买基金那一期。
大妈们集体出征,按照饭圈思路给基金经理打榜。
现在一看好像有点魔幻,但这还真是“真实事件改编”。
2020-21年,基金圈里还真掀起过一阵“饭圈热”。
比如,我就差点上车张坤,成了基金界的“ikun”。
当然,像大妈们这样线下举灯牌应援的行为,确实略显离谱。
这段明显是讽刺饭圈里,各种无脑疯的NCF。
但纯凭着基金经理的名字、眼缘、甚至是颜值,就梭哈冲锋的基民确实大有人在。
而在这一集的最后,油男田一鸣也给出了这么做的结果:做韭菜。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来,好像我的基金还没解套。
算了,发完稿哭会儿去。
在基金之外,《大妈的世界》也聊了不少比较暗黑的社会问题。
比如,王阿姨沉迷养生,买了一堆智商税的养生产品。
女儿当机立断,花重金把王阿姨送去“戒养生成瘾治疗”。
所谓的治疗,就是各种洗脑,要老人们狂吃高热量食品,熬夜蹦迪等等。
这段很明显讽刺的是杨永信和豫章书院,以及那些把孩子送去戒网瘾的家长。
类似的故事,大家可以在B站搜《爸:我也是为你好》。
那部微电影,真的是惊悚感拉满。
不过,比起微电影冤冤相报的暗黑结局,《大妈的世界》则缓和很多。
最终王阿姨用养生之道,征服了整个“学校”,掀起了养生之风。
但在故事的最后,被洗脑的“学员”,机械的执行各种养生之道。
想想真是细思极恐。
以上说的这些,也只是《大妈的世界》其中的几集内容。
其他的,像王阿姨跟闺蜜一起追剧磕CP,磕到三次元的年轻人恋爱。
结果每到关键时刻,就会被小广告打扰,逼得阿姨们只能买咖啡店卡座会员。
而买了会员之后,却总因为各种奇怪的打断,让她俩在关键时刻被干扰。
这一段,就很像《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那个到处弹窗的互联网体检。
当然,剧组在这一段的操作还是矜持了。
毕竟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有种神奇的东西叫“会员专属广告”。
在网购那一集,王阿姨遇到前脚说了什么话,后脚购物APP就会推荐相关商品的情况。
去年我写滴滴和个人隐私的时候,就聊过部分软件可以通过像SIRI一样的智能语音,用关键词触发录音,窃取用户隐私的问题。
短短两集,不到十分钟的内容,《大妈的世界》就把当代互联网大厂盘了个明明白白。
我觉得,这也算是《大妈的世界》的一大亮点。
乍一看,是一群退休老人的魔幻搞怪生活。
但看完之后才发现,梗含量爆炸多。
包括吐槽年轻人、讽刺当代网民、还有大谈社会话题。
全20集100分钟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
让我有一种回到当年,看《若是如此》和《屌丝男士》的感觉。
最重要的是,演员们的实力在线,让我完全感觉不到尴尬。
老戏骨们疯狂飙戏,这感觉实在有爽到。
不过,爽完之后,看着荧幕上的阿姨们,我也开始想一些事。
开头我提过,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大妈”偏见极大。
一方面,确实是个别大妈过于离谱,群众里面有坏人。
另一方面,何尝不是我们作为互联网原驻民,对生在上个时代人的鄙视。
就像大妈们跳广场舞这事儿,放到现在,哪怕不扰民,也散发着土味。
但往前倒个三十四年,回到大妈们还是“小妹妹”的时代。
这就是他们认知里的时尚潮流,都得是逢年过节才露一手的绝活儿。
如今大妈们的这种行为,跟咱们年轻人看小时候的动画片、买手办、听老歌没啥区别。
我们看不懂大妈跳广场舞,也跟他们看不懂咱们花几百上千买“塑料小人”一回事。
*顺便展示一下我手办的一小部分更何况,大妈们也在进步嘛。
自打我爸妈学会了上网和用智能手机之后,各种网络爆梗也是张嘴就来。
虽然,偶尔也会闹笑话,但人家也确实在追赶时代。
假如有一天,“时尚”的风向再度转变,也许我们也得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啊,也不用有一天了,80、90、00后就“到底谁是土鳖”的嘴仗不也打了十几年嘛。
所以,还是丢掉刻板印象,相互体谅吧。
今天就先说这么多吧,还是日常推荐一波看原片,喜欢的小伙伴记得点赞关注,对了,也可以分享给家里的长辈们。
过年期间,大家暂时把工作催婚丢一边,全家一起看看喜剧,岂不美哉?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阿翟
剧名叫《大妈的世界》,但目标受众显然是年轻人而不是大妈,喷这剧不了解中国大妈的人要么是为了标榜自己有“独立思考”“与众不同”,要么是不懂网络热点,再要么就是没幽默感,也不想想为啥这剧放腾讯视频而不是中央八套。
当年《我是大哥大》我也get不到,没看两集就弃剧,我只能说是我没那个欣赏水平,可不敢说是剧拍的不行。
我认为《大妈的世界》水平是相当高的,从大妈视角以夸张的剧情和形式来讽刺当下的一些社会现状。
想要紧跟时代潮流,光把网络热词和社会热点搬上来是不够的,可以试想,如果该剧是2 30岁的演员来演是怎样的。
正是因为要让年轻人(目标受众)觉得好玩,就不能从年轻人的视角来演,而是从我们觉得被时代淘汰的大妈们来演才行,你想想要是一个年轻演员演个大学生,演个白领,然后去喷内卷、喷追剧、喷盲盒、喷加班、喷复杂的手机操作,这还能是喜剧?
这不成了正剧了吗?
所以得让大妈来演,观众才能觉得有意思,这才是剧名叫《大妈的世界》的原因。
不得不夸,在如此夸张的剧情和形式下,演员们的演技和编剧的剧本完全没让这剧看起来尴尬,反正我看的时候是感觉有共鸣,会心一笑的。
被保健品小哥喝水的段子吸引进来,然后20集一次性全部看完,非常有梗。
套路与反套路,网恋与现实,广场舞与篮球,卖闲置,高低情商,6分钟一集,有故事,有笑点,有寓意,情景剧天花板了。
大妈严肃认真紧张活泼,退休不存在的,你们永远是社会的C位。
我通知你,这剧必须给好评,不然李玲玉老师会穿着奥特曼队服到你梦里抢场子!
“大妈”——曾经备具亲切感的词。
如今,随着各种新闻有了不同的注解。
现在的大妈泛指——年龄50+,审美很奇葩,热爱“脸基尼”和各类彩色丝巾的女性人群。
她们最爱组团旅游,新奇又独特地摆拍pose里总在抓马的和时间抗争。
大妈的印象也被刻入影视,譬如我们喜爱的薛甄珠女士为代表的人群。
她们看似市侩,却精明、泼辣,时不时爱占点小便宜,可老阿姨们自带一双火眼金睛,俗气也惹人爱。
同时,戏里戏外的大妈们都总是以很傻很天真的姿态示人,她们相信甜言蜜语,过度沉迷养生,一不小心就会被骗。
但她们也很彪悍,为了捍卫广场舞只有,能够围攻篮球小伙,只为争地盘。
就问,你姨社会不社会?
大概就是这些桩桩件件的“小事”,让“大妈”原本代表亲切淳朴的名词,被贴上了各种不算友的“标签”。
我们都说群体被苛责,大妈是不是也有自我证明的权利?
真实的大妈世界,是不是也应该被正视?
比如说口碑评分8.1的——《大妈的世界》。
没有令人窒息下头的催婚、催生、婆媳大战,只有5分钟一集笑到肚子疼的解压小故事。
换个方式打开,你看看,你大妈,还是你的那个大妈吗?
好骗?
大妈精着呢!
大妈容易被骗,这是许多家庭会呼吸的痛。
推销小伙嘴一甜,孤独大妈荷包就起舞。
但樱桃小区(真的不是我们冠名的)的王大妈(李玲玉饰)就彻底颠覆了这一认知。
毕竟是曾经在《西游记》里出演玉兔精的80年代顶流,咱爸妈心目中的女神,怎么可能看不穿登门认亲的保健品推销员小李有什么目的。
另一位杨大妈的扮演者穆丽燕可是《欢乐颂》里曲筱绡的妈妈,精明程度自然也是不在话下。
三两句话先认下小李当“干儿子”,想要她们掏钱买保健品,你得先从家政保洁干起。
除了通马桶、清洗锅具,小李还得随叫随到,时刻on call。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为了能实现将“干儿子”的免费劳动力最大化使用,小区的大妈们甚至展开了战略部署。
花小钱继续给对方制造“假象”之余,还学会了科学分配,合理规划。
你以为大妈们即将“上钩”的傻白甜,殊不知早就掉进了大妈们的“劳动陷阱”。
套路玩得深,谁把谁当真,毕竟在反诈宣传如此密集的当下,大妈们的反诈意识也在光速成长,想骗她们,省省吧。
大妈也有少女心不少影视作品里,婆婆妈妈们的角色总是以既挑剔又市侩的姿态出现,但谁规定的她们就一定会如此的现实,不解风情?
她们明明一样可以被偶然遇到的美好爱情击中少女心,磕起CP来的上头劲儿丝毫不输年轻人。
小区里,她们沉浸式在线磕CP的快乐了解一下。
咖啡店里打工的两男一女,多么经典的爱情套路。
大妈们不但每天搬着凳子坐在咖啡店外明目张胆的磕,甚至还给小年轻们取了专属CP名,公开站队。
一边嗑瓜子一边看CP发糖,顺带吐槽过来发传单的小伙子是中场“插播广告”,内涵谁呢这是?
到了晚上,男一女一在公园散步一个不小心崴脚就上演了女背男的反套路桥段,那给紧紧跟随的“深夜党”大妈乐得开了花,直呼“磕到了”。
为了能够更近距离磕糖,大妈甚至冲了会员,对,咖啡店会员。
可就当小年轻们的三角关系即将迎来高潮的时刻,咖啡店突然关门了。
惹得王大妈忍不住发火:每次到关键的时候就不让看了,还得等一天。
(就问戳中多少追剧人的心?
)
等杨大妈找到了更好的位置“继续追剧”,结果两男一女的大结局竟然是女孩谁也不选,决定回家?
这样的结局大妈们显然也很接受无能,只能忿忿的吐槽:不管HE还是BE,别烂尾啊喂!
所以大妈们看似八卦,却精准还原CP粉真实心路历程吧?
突然想起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爱美之心不被磨灭说到经常被网友们当做笑点的大妈旅游照,确实与年轻人的审美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有一说一,五彩斑斓的丝巾和刻意摆拍的pose的背后也藏着一颗依旧爱美的心。
毕竟在追求潮流的路上,摸不准时尚的风往何处刮很正常,更何况还有手机监听这个“绊脚石”,误导她们的方向。
大数据时代,被智能化捆绑住的生活对于年轻人早已不再是新鲜话题,智能手机刚刚才用溜的大妈们也遭遇到同款问题。
王大妈带领的小区广场舞队想换个队服,紧跟年轻人的时尚潮流,可却中了大数据算法的笼。
不经意的一句西红柿炒蛋,手机上就推荐红黄配;一句“去熊猫班接孩子”,红黄配又直接成了黑白简约风。
抓取关键词,就在一瞬间,影响判断于无形,简直防不胜防。
搞笑的是,大妈们发现了手机被数据算法琢磨之后,开会的时候直接把手机装在塑料袋里“隔离”,想着这下能够保证万无一失。
但千算万算,谁能想到,被“隔离”的手机附近正好有两个“熊孩子”在玩游戏呢。
于是,在大数据的强烈推荐下,大妈们立马就购入了最潮最时尚的队服,cos一把奥特曼直接就把喜剧效果拉满。
都说大妈土,可她们有时候真的也很无辜啊。
辛辣反讽,大妈才是个中翘楚生活里的大妈们一辈子都在围着厨房灶台转,生活的烟火气给她们带来的除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还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练就了一身洞悉真相、辛辣反讽的好本领。
盲盒热潮里,年轻人集手办、潮玩,大妈们集的可以是限量版鸡蛋,以一己之力让鸡蛋成为高不可攀的奢侈品只不过是基础操作。
当一块几毛的鸡蛋变成一蛋难求时,突如其来的崩盘可想而知。
这一波讽刺的不单单是人们对于热潮的跟风与失控,还有跟风时刻都有可能成为泡沫的警示。
大妈们为了基金经理疯狂应援、打CALL,P图,盲目崇拜,甚至不惜为他学会了粉圈法则。
对于粉圈大妈们来说,男神恋爱自然是不被允许的,恋爱哪有搞事业的香啊。
剧中的基金经理也跟流量明星一样,塌房了就失去了市场,别说“割韭菜”了,哪怕去菜市场卖韭菜,也没有人理了。
这一波代入感十足的演绎足够直接,只是又不知扎穿了多少饭圈女孩的少女心。
如今竞争压力大,哪个家庭不“鸡娃”,为了能够顺利考上常青老年大学,杨大妈得练就一身的才艺,琴棋书画一样都少不得,还得时刻接受来自女儿的“教育”,角色互换玩得既荒诞又写实。
隔壁的王大妈喊她下楼跳舞,她不敢去的样子,简直就是咱小时候同学叫出去玩,自己却不敢去的复刻。
两个女儿见面那个看似热络却暗藏玄机的聊天里,像极了家长见面时打听对方小孩成绩的试探。
校长口中所谓的择优录取,其实拼的不是大妈们的真才实学,而是儿女究竟有多少经济收入。
在老年活动室里,高高地贴着一副海报,更是直白的专门用来讽刺当下辅导班泛滥的社会现象。
智能化生活越来越普及,可智能化就真的很方便吗?
曾经被困无人便利店的王大妈就总结出了一套能够顺利逃脱的解决方案.......
一套流程下来,体验到便捷了吗?
产品经理出来挨打吧。
不得不说,在大妈的世界里,她们以身作则给大家展示了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社会现象。
触发笑点、痛点的是她们,引发思考的却是我们。
看似夸张的剧情背后,其实从另一个视角打开了大妈们的真实世界。
她们曾经也是青春靓丽的女孩,也拥有活力无限的青春,可当她们步入家庭,却因为茶米油盐和儿女亲人奔波辛劳,不得不牺牲一部分自我。
烟火气中,她们也许过得不那么优雅精致。
可如今,儿女成家,自己也重新有了时间精力,想要找回从前的自己,活出自己本身的样子又有什么错呢?
也许依旧还是会有人嘲笑大妈们的审美,看不上她们斤斤计较的行为,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家里,何尝不是正好也有一位这样的可爱大妈呢?
大妈从不应该变成贬义词,虽然年近黄昏,也可以青涩美好、也可以紧跟潮流,年龄歧视不能对准大妈们。
何尝不是也提示着所有人,对大妈们善意一点,尝试去理解一下。
短小精看的生活喜剧 一口气就能追完 看到熟悉的面孔 像出演过”我爱我家”的梁天 出演过”情深深雨濛濛”里的陆振华扮演者寇振海 出演过”小鱼儿与花无缺”的王伯昭(对 就是传闻被打事件的)还有于莎莎 陈妍希等 主角李玲玉和穆丽燕虽然我不熟悉 但是也喜欢 开年看到不错的剧 真好里面贴合时事以喜剧效果演出 像用推销保健品的人来帮忙做家事;为安心追剧花了钱结局还是烂尾;反对女儿花钱买盲盒自己买的不亦乐乎 带动的鸡蛋价格飞涨;旅游团处处要钱参观的却不是”正景”;减肥路上最大的障碍是母亲的投喂;手机软件窃听用户交谈进行推送;网恋需谨慎骗子花样多;养生需要科学理性;带娃不要套路 私下交易不可取;追”星”不疯狂;篮球场上跳广场舞 逼退男生剧本杀;老板只会画大饼 职业术语要学好;常和父母交流 以免疑神疑鬼;适量囤货有益 过量囤货不可取;拒绝内卷 有可能躺赢;想吸引顾客 但赚钱是难题;热度来去无踪 千万不可尽信;工作不摸鱼 休息才安心;人工智能便利店 只有无尽的下载与会员注册;努力学习上名校 家庭资产也考核。
简单记录下短剧的内容 看视频更精彩
这东西这么多人好评,没指望了
玩梗玩得也太6⃣️了!
话题挺具有时代性,但剧情夸张有点过了,大妈们演技还是不错的
实不相瞒,我是看了这个,才知道什么是BE,什么是HE。短小精悍特别好,诸位的段子也就适合这种体量。
夺好啊,一口气看完
创意>技术力
大妈的世界不是只有催婚天天围着孙辈转把家庭当作宇宙中心,大妈的世界可以姹紫嫣红旖旎多姿,要多多鼓励这种有趣的作品。
一口气看完真是没把我给笑死,太喜欢了。每天看在网上看那么多负面信息,总是感觉血压不够用。终于有一点很单纯、很沙雕的快乐来让人轻松一下了。真是一部可爱的剧呢~
期待下一季!
好好笑😂 咋感觉我老了可能也这样
有一些亮点,有点当年万万没想到的意思,但还是后者好看些,这剧没太大爆笑的情节。里面客串的男团演技太差了,灵超不是演戏专业的吗?怎么感觉都在用牙齿演戏?陈妍希也演得一般。刚开头演推销的演技不错,怪不得选为第一集,两个大妈演得都不错。
挺有意思的。但看两集就那么回事。片头片尾曲太闹腾,吵死了,扣一星
和老妈一起看,大部分她没看懂哈哈。原来是拍给年轻人看的。
视角蛮惊奇的,结合实事将现在的现象带入到退休的大妈身上,短小精悍,“大妈”不再是贬义词,大妈也很时尚潮流,退休生活真好
生活碎片,加上艺术处理,就成了这样一个幽默短剧,喜欢
短视频成精。迷你的体量里容纳了丰富的主题,以大妈的视角调侃讽刺当下的怪状,但预期观众依然是有网感的青年人。
短剧里的清流,卡司也算顶配了,接地气的梗特别好笑。
还以为很好笑
五分钟一集下饭短片,前几集好玩一些,后面有几集非常拉胯,勉强三星
中国大妈真是个幽默又有韧性的高端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