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从没看过这种题材的电影,无论中外,也许是这种东西拍得太戏剧化,还说不定真会令人悟入歧途。
作为处女作,导演完成得相当不错,找来的女主演也是首登大银幕,令人惊艳,只因这个角色的难度非常高,不论是行动展示或内心戏,都近乎于Naomi Watts在《穆赫兰道》的表演。
其次,导演利用现在/过去的双线结构,编织出一个极其黑暗、令人心碎又不安的故事。
回忆/梦的场景穿插得天衣无缝,又不会让观众莫名其妙。
最后,导演对这种故事里“坏人”的描述没有过分的戏剧化,基本上秉持着客观冷静的旁观。
这一点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这种题材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带有倾向性的情绪或态度。
对于初出茅庐的导演,仍然有不少有待进步的空间。
每次出现农场的场景,总会恰如其分地冒出阴森恐怖的配乐。
这种提示只要有一次哪怕就够了吧!
但不知为何之后这恐怖之声络绎不绝,导演是担心观众看不懂吗?
还有最严重的问题:到底女主角当初是怎样进入到农场的,交待得很少。
也许这并不是导演想反映的一点,但在我看来,动机才是最主要的,模糊不清的起因对观影效果打了点折扣。
当然,最赞的还要数那个让人浮想连篇的开放式结尾。
无论是怎样的解释都似乎合情合理,但却给女主角的命运烙下无法抹去的阴影。
这也许就是影片要表现的主题了。
《双面玛莎》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曾入围2011年圣丹斯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影片在圣丹斯公映后备受好评,被认为是2011年的《冬天的骨头》。
年轻女孩玛莎(伊丽莎白·奥尔森 Elizabeth Olsen 饰)曾误入邪教,被教主帕里克(约翰·哈克斯 John Hawkes 饰)洗脑,并以宗教仪式的名义“被强奸”,好不容易才逃脱邪教控制得以脱身。
随后她找到姐姐露西(莎拉·保罗森 Sarah Paulson 饰),和姐姐与姐夫泰德(休·丹西 Hugh Dancy 饰)开始了新的生活,并对过去失踪时发生的事闭口不提。
在日复一日的看似正常与平静的生活里,玛莎努力忘记不堪回首的过去。
但邪教组织的生活如噩梦般在玛莎脑海里挥之不去,她感到恐惧和不安,甚至开始分不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幻觉……
一句话评论对于这个很可能会用力过猛的故事,T·肖恩·德金显示出了难得的克制,并且对悬念也成功的进行了营造。
——movingpicturesnetwork.com幕后制作 邪恶的宗教之旅 如果有一日,当你发现你身边最亲密的人曾经狂热的迷信过一个宗教,并且还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你会做何感想?
《双面玛莎》讲述的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的故事。
本片由T·肖恩·德金自编自导,对于这部自己亲力亲为的作品,T·肖恩·德金说道:“这部电影是根据一件真事改编。
我曾经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个报道,一个年轻的,家庭事业都不错的女人,因为迷信某种邪教,而抛弃了自己的家庭,放弃了工作,沉迷其中,并且最终自杀,走向了不归路。
那篇报道非常详细的描述了这个女人的一切,采访了她身边的亲人和同事,令我很受震撼。
这其中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女人在放弃整个家庭之前,最后和她父母的谈话。
她非常冷静,非常坚定,字里行间有着一种令我感到恐惧的气息,我觉得这种力量实在太可怕了,因此决定要拍摄这样一个故事,来告诉大家我们这个社会上真实存在的这么一个问题。
” 宗教题材历来是比较敏感的禁区,而《双面玛莎》更是直接的在讲述邪教对人的影响,对于本片在叙事上的尺度把握,T·肖恩·德金说道:“电影里的宗教没有指代任何真实社会里的团体,这是必然的。
在创作故事的时候我已经尽量避免和现实挂钩,也没有把太多的故事放在描述这个邪教究竟都做了些什么事上面。
我觉得这并不是我探讨的重点,我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要告诉大家邪教对人的伤害有多大。
观众会随着镜头去感受玛莎曾经在这个宗教里经历的故事,这并不是一次令人愉快的过程,而我也不想把这部电影拍得哗众取宠,靠这些去吸引眼球,所以在这部分内容上我会点到即止,反过来会重点描述另一方面玛莎脱离邪教之后的生活状况。
“ “这个故事是双线结构,并且用了一些插叙和倒叙的手法。
”T·肖恩·德金继续说道:“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观众能够同时看到女主角曾经遭遇的两种生活,大家能够很自然的做出判断,究竟哪一种生活更值得大家去追寻。
故事里的女孩子二十岁出头,她对这个社会几乎一无所知,所以她遭遇了欺骗,遭遇了许多磨难,这些让她成长,但这个社会是否真的在尊重她,大家又会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她的过去,我们又能对这样的人做些什么?
《双面玛莎》会和观众进行这些问题的交流。
” 幸福家庭的危机 饰演玛莎的伊丽莎白·奥尔森是一位22岁的年轻演员,而她的年龄也正与影片里所扮演的玛莎所吻合。
这部电影是她拍摄的第二部剧情长片,第一部《寂静的房子》是恐怖题材,而这部《双面玛莎》的题材也偏向阴郁的剧情类,对于这部新作,伊丽莎白·奥尔森说道:“我拿到这个故事梗概的时候其实产生过怀疑,因为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拍好它。
但导演给了我不少的鼓励,我们查阅了许多资料,让我开始逐渐了解这个在我过去并不十分熟悉的团体。
这个故事令我很悲伤,也很记忆深刻,特别是我扮演的玛莎过去的遭遇,过去会影响你的未来,这部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
” 曾经出演过《萤火虫》《随爱沉沦》《鬼魂》等片的莎拉·保罗森,在《双面玛莎》中出演玛莎的姐姐露西,对于这个角色,莎拉·保罗森说道:“《双面玛莎》里,我这个姐姐做的事就是安抚妹妹,替她抚平过去的创伤。
这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角色,在她妹妹失踪的期间,她从来放弃过对妹妹的追寻,而当妹妹意外的回到家里之后,她无私的对待着她,给了她一个家庭的温暖。
而这个角色并不平面,她也有发火、也有伤心,也有愤怒,是很真实的一个角色,她对妹妹有着各方面的影响。
”花絮·影片入围了2011年圣丹斯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影片是导演肖恩·德金的长片处女作,也是伊丽莎白·奥尔森接拍的第一部电影,但在她的第二部电影《寂静的房子》之后上映。
·影片在圣丹斯公开后备受好评,被认为是2011年的《冬天的骨头》,两部电影中两位名不见经传的女主角都是一鸣惊人,而且为她们配戏的都是约翰·哈克斯。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作为一个群体的理想主义已经彻底绝迹,而那些硕果仅存的单体,则注定是孤独的,摆在他们面前的,似乎只有三条出路:对现实妥协、被邪教诱骗、或是精神病医院。。。。。。
《双面玛莎》用一个开放式的结局,给了我们这样的一个绝望的结论。
这绝不是一部好看或者说有趣的电影。
凌乱而琐屑的片段,胶片颗粒的质感,自然光线的恍惚变幻,脱离剧情之外如白噪声一般的压抑配乐,无时无刻不在传达着一种“在别处”和“不属于这里”的空寂和疏离感,仿佛在看的过程中,人都会随时精神错乱,但却偏偏影射了今天社会里企图保有独立人格者的尴尬困境。
在影片里,一切都是矛盾的,邪教农场恬静安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似亲密自然,吉他音乐平和甜美,这一切都掩盖不掉头领Patrick始终如一而令人心悸的笑容。
所有煽动性的言辞,被加害者之间的相互催眠,圈子之外的犯罪和暴力,物质的匮乏,作为对照的农场成员的平和满足,人久处其中就失去了自我,甚至连名字都会失去,可以被人任意更改,却没有人在意。。。
说它是个梦魇、寓言,却越看越象是血淋漓的真实。
而回到了主流社会又如何?
在这里有亲人,亲情却有着藩篱和界限,似乎还不如邪教农场的无间,利益的计较,价值观的错位,在这里经济因素是衡量人的社会价值和地位的唯一砝码,用玛莎姐夫的话说,你住在我的房子里,吃着我的饭,就应该尊重我们的价值观,没有资格用你那套圣人的理论对给你衣食的人品头论足。
在邪教农场,玛莎什么都没有,但有尊重和社会地位,好吧,至少是表面上的,在那里,她是领导者和精神导师;在家里,物质上比农场丰富得多,但在那里,她是个连工作都没有,只会给别人添麻烦,招人嫌的累赘。
其实,从电影的视角,邪教农庄和主流社会是一体两面,都在用一个美好的幌子,掩盖了令一些不能公开宣谕的东西。
区别只不过,一个消费物质,一个消费精神。
本质上,都是叫人按照别人的规则,为一个莫名其妙的,别人的目标,去燃尽一生。
尽可能榨干你生命中一切有价值的,属于自己的东西。
在邪教农场,那东西是女性的青春和身体,在主流社会,那东西是你的精力和智慧,而后,你可以从中分得一点儿属于自己的有限东西。
在主流社会,那东西是还停留在图纸上的,姐姐一家将会拥有的公寓;在农场,那东西是玛莎已经取得的社会认同。
这些东西同样很容易被剥夺——姐姐家是因为银行拒绝继续放款;玛莎是因为拒绝全盘接受邪教的洗脑,试图留住自我的认知。。。。。。
当然,主流社会之所以主流而不同于邪教,是因为它有尺度概念,给人留下了还转的空间,也给自己留下了自辩的余地。。。。。。
好在,电影没有把出路完全堵死,导演给出了第三条道路——精神病院,在那里,你既不会有社会认同的烦恼,也不会有价值观的冲突,在那里,你就是个P。。。。。。
这可能是一切精神纯粹、头脑清醒的人最后的归宿?
说到这不禁回忆了一下我所知道的思路清晰的神经病们。。。。。。
好在,我还没有纯粹到想和这个主流社会彻底决裂的程度。。。。。。
也许,我还可以被再抢救一下呢?。。。。。。。
非常让人恶心的东西。
首先这个恶心的故事的开端就非常弱智,玛莎进入那个组织的时候,是上大学的年纪【玛莎和姐姐一起在他姐夫开的船上有提到】。
所以我就非常难以理解和接受,一个那样年纪的人是如何就能相信了那个组织的“信仰”那个组织的信仰是这样的:【顺序按影片叙述排列】1、我们要分享自己。
就是谁有性需要就跟谁交合,性滥交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被头儿操了,你该高兴啊。
2、被组织的头儿破处是净化自己的第一步,被操了就开始排毒了,请注意是“净化”和“排毒”。
还就加上了一句,“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3、头儿的言论就是圣言,什么事儿都得听他安排。
4、在所谓的农场步入正轨之前,让成员们打电话跟父母骗钱,来满足组织的需要时应该的。
5、我们是息息相关的,你要相信我(这里的我是头儿)。
然后就问,你相信我吗,答,“信”,“那你就证明给我看”6、泯灭怜悯之心,学会残暴和杀戮是对的(具体台词不记得了)7、偷盗、入室偷盗,私闯民宅,杀人和入室杀人都是对的。
8、死就是最纯洁的爱。
(这句台词我记得)9、你就是导师和领导者,你不需要生活,你只要存在就可以了。
10、头儿有了上诉的狗屁思想是一种优越,他为了我们才成为我们需要的人,领导我们。
我非常不能接受,一个那么大的人你是吃shi长大的吗,居然就那么理所当然的接受了,你强奸了我,我相信你,我谢谢你,以后谁想操我就跟我说一声,我们要分享自己嘛,这样的狗逼信仰。
还有一点很傻逼,就是玛莎逃出来了,为什么?
看到玛莎跟姐夫说你的生存观是错的,并重复了那个狗逼的信仰的内容,我就不能理解了,玛莎信奉着傻逼的信仰逃离到充满错误观念的世界来?
我去!!!
能说得通?
就好像我呼吸着空气,所以我跑去吸氯气,我爱着空气,但我去吸氯气了。
那影片想说什么。
不要相信傻逼的信仰?
不要离家出走?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还是论人生观和另类思想主义者?
i don't know这部影片充满了虚张声势的“深沉气氛”和弯曲扯淡的故事背景。
因为每个人都有权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不损害别人的前提下。
所以对于剥夺自由和思想的权利,还披上爱和自由、纯洁的外皮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横加打扰的狗屁恶心的信仰,我只想说,caonima。
《双面玛莎》是一部惊悚剧情片。
在圣丹斯电影节上斩获最佳导演奖。
电影讲述的是女孩玛莎(Elizabeth Olsen)在一个邪教组织中生活了两年,终于从领导人帕特里克(John Hawks)手中逃出,她来到了自己的姐姐露西(Sarah Paulson)和姐夫泰德(Hugh Dancy)的家里,为了抓紧这唯一的救命稻草,玛莎拼命的迎合姐姐家中产阶级风格。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玛莎的邪教记忆使其愈加的孤立,并且渐渐走向偏执的崩溃地步。
看电影的时候,逐渐感觉到的不安,以及渐渐袭来的阴郁,都让这平静下的惊悚显得格外瘆人。
双线叙事的手法让人一边看到邪教组织田园牧歌生活中的残暴的波涛暗涌,一边看到中产阶级生活中的情感的隔阂疏离。
玛莎作为故事的主人公一直游离在两者之间。
除了双线叙事,导演还刻意运用了插叙倒叙等多种手法,让观众一点点看清故事的真相,慢慢了解到邪教组织奸淫少女、残害人格、暴力犯罪的丑恶面目,也逐渐为玛莎在姐姐中产阶级新生活中越来越诡异紊乱的举止担心恐惧。
这种陶熏渐染的情绪带入手法造成了强烈的压抑感,导演算是非常沉得住气格外不动声色了。
最终邪教组织田园牧歌的美好外壳分崩离析,而玛莎的人格也最终分裂崩溃。
片尾的开放式结局既有点恐怖又十分耐人寻味,那种恐惧感似乎给人感觉依然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
Elizabeth Olsen在片中饰演玛莎,表现可圈可点,因此多家媒体预言她会通过此片提名奥斯卡奖。
这部电影实际上是她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伊丽莎白的姐姐正是美国著名的“奥尔森姐妹”。
影片在圣丹斯上映时,曾被称作2011年的《冬天的骨头》,有趣的是,两部影片的男主角都是大器晚成的John Hawks,John Hawks在电影中饰演邪教头目,是玛莎恐怖的源泉。
John Hawks把这个头目的形象演得十分出彩,阴险、冷峻、深不可测,一边奸淫少女,又一边引导她们走向暴力、变态的歧途。
John Hawks很适合这个角色,这个削瘦的男人经过多年磨练,终于释放了深不见底的功力。
说到邪教电影,今年的《红色之州》也涉及,但是相比《双面玛莎》的安静冷漠,《红》显得过于闹腾了。
而《双面玛莎》中的农民公社般共产生活,又多少让人想到去年的《狗牙》,一样的荒诞变态,《双》却少了那么些政治隐喻,多了些人性的挣扎。
电影不仅想展现的是邪教和人性的斗争,也有玛莎自己内心的挣扎,自己对于自我归属的再定义。
正如片名:Martha是她本名,Marcy May是邪教老大称呼她的名字,Marlene是她在邪教里接电话用的名字。
最后说下,导演全程拍摄都用的自然光,没有额外补光,所以不管电影里有多少凶恶,但至少看上去很美。
很值得回味的影片。
影片看似是在两个故事里穿插进行,但是它又分了好几个分支。
玛莎误入邪教,被强奸,后来邪教主不信任玛莎,玛莎逃跑,回姐姐那里。
姐姐没能拯救玛莎,最终把她抛弃。
玛莎在回城的路上,发现邪教分子的车在跟随,欲言又止,知道自己最终逃离不了。
整个影片,茂密的树林和悬崖下的湖泊表现出玛莎一直未能走出阴影。
大胆预测,玛莎的姐姐应该是她妈妈。
结局是个开放结局,但在我看来教主装神,拦路下来,确定玛莎是否在车上,然后跟踪,最后还是玛莎重回魔教。。。
影片在进入到中间的时候,我开始产生一种莫名的不舒服,就如同原来看那个结局是人类全灭的忧郁症一样,不过忧郁症比这个长,所以更会让我觉得不舒服。。。
难道我现在已经彻底变成了阳光系男孩吗???
哈哈哈哈哈。。。
碟子的封面上写着you can get away, but you can never escape...2年的魔教生活给玛莎的心理创伤太大了。。。
有个镜头,我特别的喜欢,就是玛莎站在姐姐的花园面前,导演给了玛莎的脸部特写,有光影明亮的变化,玛莎的眼睛如魔鬼一样黑。。。
很细腻的剧情片,以惊悚题材为幌子,其实在走温情、内心戏等细活的路子,节奏故事都很好,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尤其结局情节的设计,很有玄机。。。
影片入围了2011年圣丹斯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很平淡的看完这部电影,没有惊喜,却有沉重的压抑感,玛莎的命运是悲惨的,分不清幻想与现实,不断跳跃的镜头,玛莎不断的思考,却不断的迷失,玛莎是可怜的,这么好的一个女孩承受了过多她不该承受的东西,人活在世上不停的寻找归属感。
片中的邪教组织,打着一家人的旗号,骗了很多无知的青年人。
就像很多传销组织一样抓住人性的缺点或者说弱点,让很多人迷失自我,失去自我。
玛莎的姐姐只能说她格局太浅,包容心不够,为什么不能多一些包容心,去包容可怜的玛莎经历的一切,玛莎太需要时间去淡化她悲催的过去了,可能拯救玛莎的人却放弃了。
玛莎逃离了那个组织,说明她人性的最深处还是善良的,开放式的结局想暗暗的说一句 :玛莎,加油, 还得靠自己拯救自己。
女主角身段不错,故事很无聊,豆瓣简介太不靠谱。
又不是很喜欢奥尔森我到底为什么看这么难受的片。。。结局也太糟心。。。。以及豆瓣上为什么总是有中国人用英语来写短评啊阿西吧。。。。
一开始我就知道那其实是个传销组织。。。
你說你有觸及到一點真相本質類的所在麼。獨立電影有了自己的一套模式,而且迅速走向窠臼,就空留一個名號去招搖撞騙。我怎麼氣不打一處來呢。
看不懂诶~~~理解能力有出入
摄影很好,胶片的灰暗质感,故事一般没什么亮点,倒是Elizabeth Olsen让我惊喜,比她俩个著名的姐姐还有气质,很适合这种文艺型独立电影
喜欢玛莎,但能拍的让人能看懂点吗?
so so
这是一个又闷又古怪的片子 邪教...... 结尾的意思不明 不知道导演拍这个片子是什么意思
邪教头目居然是一个乡村民谣好手
人物的塑造很细腻,不同片段之间的衔接很棒,结局的方式也非常开放式,总体而言是部不错的独立电影。题外话,为什么我看的高清版本只有101分钟,而介绍上写的是110分钟?
三星;如果痛苦的回忆不能自我心灵治愈,请你说出来,不要糟践我对你的关心和爱。两条线混合叙述,剪辑稍显凌乱,导演是个很会制造气氛的主儿,整部电影都让人起急,全篇都随着女主不安定,所有病态的角色设定都是片子爆点预设,结尾的镜头是亮点。
最后10秒钟,电影终于somehow makes sense了:误入邪教毁一生(么?!) @SRenee : we really should re-evaluate how we make movie decisions ....
总体控制不错,玛莎哭那一段音乐有些过了,玛莎的双重性格的形成没有说服力。邪教貌似是黑乌托邦性质的。
衔接得意外地很好,好几次都很恍惚 啊原来刚才只是另一种现实。小奥整个人的状态和这样的剪辑非常搭。"Because it's private and not normal." 这里真的好可怜。。。
诡异,晦涩,分裂!
摄影很棒。双线叙事配合插叙倒叙等手法并用让人逐步看到真相也同时越来越忧郁。小女猪首次表演就十分出彩,邪教题材很变态却又给人一种诡异的快感。作为导演的处女作已经很不容易。
一部看完不想说话的片子,非常压抑。
抹不去的梦魇,女孩很会演!应该给她个奖
我们从未活着或者死去,我们只是存在着。